高校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信息技术主要指的是和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有关的技术,由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信息技术教育在现代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推动人健康全面发展。然而,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受内容涉及面大、信息量大但课时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欠佳。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校信息技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校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1:

新加坡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借鉴

新加坡高等教育发达,高校实力雄厚,根据英国2013年5月9日《泰晤士高等教育报》有关报道,新加坡高等教育水平已经跻身于世界高等教育十强国家行列。这与近年来新加坡政府不断推进高校信息技术教育是分不开的。

政府高度重视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新加坡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新加坡国土面积很小,资源有限,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很高。新加坡政府深刻认识到,只有发展信息化,才能占据全球经济发展的高端。教育信息化处于信息化发展的优先位置,高校信息化则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1991年新加坡政府提出了“信息技術2000计划”,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建成覆盖全国的信息网络,将政府、学校、家庭连成一体,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1997年4月,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五年规划,旨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有机融合,同时明确了高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标准。1997—2002年间,新加坡政府投入了26亿新元用于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经过几年的努力,新加坡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走在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前列。在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目标的基础上,新加坡政府又推出了新的信息技术教育规划,推动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2006年6月,新加坡推出了“智慧国2015计划”,提出到2015年将新加坡建设成为一座高度信息化的智慧城市,这为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开辟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新加坡政府的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和积极推动,为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设施完善

在全球高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加坡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可谓独树一帜。新加坡高校不但拥有世界一流的教学科研硬件设施,而且拥有一流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高度融合,能够为师生员工提供完善周到的服务。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样给高校课堂教学带来深刻变革,有些课程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课堂教学,教师将授课内容全部挂在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学习,而不必像以往一样必须参加课堂学习。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在高校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高校也积极致力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从而形成了信息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融入课程教学体系

新加坡高校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的有机融合。通过校园信息网络和教室多媒体环境,结合电脑等信息化工具以及网络设施,实现了在线教学、视频教学、模拟教学等,营造了一个跨越时空、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触知识。以虚拟教室教学系统为例,教师和学生通过虚拟教室进行教学和学习,教师通过网络进行教学活动,包括内容演示、答疑解惑、布置作业、考试评分等,而且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平板电脑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电脑与学生开展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学习课程内容,参加课程测试,提出有关问题,参与课程讨论。学生的作业情况和任何疑问,可以随时被转发到其他学生的电脑上,课堂互动十分方便,与在教室面对面交流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在实验室,教师也不用亲临现场指导,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启动视频会议系统,教师就出现在屏幕上,解答学生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在新加坡高校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师资力量强大

新加坡政府和高校都非常重视教师队伍信息技术的培养,这也是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教育信息化规划实施的同时,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同步落实,所有在岗教师都要接受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政府对高校教师信息技能有严格要求,教师每年都要接受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合格才能开展相应的教学科研活动。高校也为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各种免费的信息技术培训,教职工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信息技能,掌握最新的软件操作方法。同时,信息技术企业、研究机构和信息专业技术人员也为高校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相关培训。在新加坡,几乎所有的高校教师都具有很高的信息技术水平,能够熟练掌握最新的软件功能,并将它们熟练地运用到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中,推动了高校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

新加坡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启示

新加坡高校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入融合,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典范。新加坡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对于我国高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走适合我国实际的高等教育信息化道路,具有积极意义。

各级政府统筹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要深刻领会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特别是高校信息化的重大意义,以规划为导向,结合地方实际,加强统筹协调,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规划落实。高校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将信息化建设纳入高校改革发展总体布局,健全完善信息化领导管理体制,整合信息化资源,建立由学校统一领导、各级分工负责、共同参与的信息化工作机制。要不断加大投入,加快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教学环境信息化,全面提升教学、科研和管理信息化水平。要加强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紧盯信息技术发展前沿,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中广泛应用。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高校信息技术建设,共同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

提升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我国高校要学习新加坡高校做法,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让教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要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培训平台,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要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每年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切实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要逐步将信息技术技能水平纳入教师评价考核体系,使教师队伍信息素养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不断提高,使教师能够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不断改善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积极吸引既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的信息化资源研发能力的专业人才加盟教师队伍,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运用信息网络平台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推进高校教学信息化。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我国高校要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力度,增加信息技术研究的选题立项,深入研究解决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技术问题,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信息咨询和政策参考。积极推广信息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要紧密联系高校教学和科研实际,充分合理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设备设施和教学资源,加快资源相关整合,优化信息技术资源配置,发挥综合优势,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建立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全方位高校信息技术服务模式。加快推广信息技术研究成果的运用,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展知识资源,促进教学活动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建立健全高校信息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加强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过程和结果的评估,努力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

作者:徐亮

高校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2:

当前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摘要:信息技术主要指的是和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有关的技术,由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信息技术教育在现代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推动人健康全面发展。然而,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受内容涉及面大、信息量大但课时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欠佳。教育者必须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确立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教学质量与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高校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对策

当前,信息技术已得到全面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与思维方式,全面了解信息技术,并科学合理的运用其处理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已是做好本职工作、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重要保障,现已广泛渗入到各高校中。然而因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量大、知识领域广、信息量大但课时少等各种因素的存在,阻碍了其教学效果的提升。所以,相关教育者应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加快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步伐。

1高校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不一,缺乏具体的学习动机

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中小学中已全面开设,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因每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受学校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家庭条件和文化背景等各类因素的影响,使得刚进入高校的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及接受能力出现了较大差距。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未清楚的认识到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将信息技术课等同于计算机课,利用其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查找资料等,完全不重视对这门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计算机等级考试视而不见,没有学习热情、没有学习动力,学习效率停滞不前,在这样的局面下,他们无论是实践操作能力还是创新能力都难以得到提高。

12师资力量不足,师生缺乏沟通交流

当前,我国各高校中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生进入大学后必须对该课程的知识加以学习。然而有不少高校在信息技术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投入力度不足,加之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教育者的工作量加大,经常是这个班上完那个班上,这样,教育者的业务能力就很难有较快的发展,并且未积极融入到学生群体中,与学生良好沟通交流,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能及时的帮助解答,对教学质量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13理论与实践未结合,缺乏合理的考核方式

信息技术实践运行时需要理论的指导,然而有不少信息技术教育者会利用一些例题或者实验指导书中的习题来要求学生模仿操作练习,这样的教学不仅体现不了实验的最终目的,而且难度系数也不大,对学生问题的解决、分析能力培养毫无帮助。此外,高校信息技术考试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测试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判,将重心全部放在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对学生上机实践培训,学生信息素养得不到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无。

2 大学信息技术教育问题的对策

2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教育者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保障每位学生都能够全面健康发展。刚开学时,教育者应在学生中进行信息技术水平测试,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分层教学目标,确立具体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凡是信息技术水平较好的学生,应适当的添加课外知识与难度系数高的实践操作题目,培养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并安排组织这些学生参加相关的比赛。凡是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学生,教育者要做到知识的详细讲解,给予必要的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2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兴趣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能力。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比如,分组协作教学法、示范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育者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条件,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操作技能,增强教学质量。比如,在讲解《硬件系统组成》一课时,通过直观演示法,将电脑的主机箱打开,同时根据PPT向学生们讲解电脑主机中的所有组成,还可为学生们介绍计算机硬件发展中的主要趋势,这样的教学易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教学效果显著。

23创新考核方式,健全评价体系

考核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实际学习水平进行检验以及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有效手段。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信息技术课程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成果等均体现出了不同的特色,倘若依旧采用过去的纸笔测试方式来考核是远远不行的。应切实根据信息技术课程重视操作与应用能力的特征,注重考核信息技术知识的运用与操作题,构建上机操作和日常成绩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为了确保测试过程中可以清晰的获取学生的实际能力,教育者应结合课程具体特征对题库与上机考试系统进行适当的改进调整,采用自动化考试系统,让学生随机抽取考题,完成考试后自动将考卷提交及自动评阅,不仅对学生的基本实践操作能力进行了准确考核,而且考试效率显著。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信息技术教育是高校教育事业中的核心部分,注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担任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应创新教育观念、确立高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积极营造氛围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较高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毕业后在社会上顺风顺水,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福炎,孙志挥.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6-19.

[2]唐朝霞.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研究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5):53-54.

[3]吕俊.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77-78.

[4]王晓惠.新形势下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9):57-59.

作者:潘军 徐才云 张诗楠

高校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3:

高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实践问题研究

摘 要:自我国高校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以来,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挖掘高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校教育;教育现状

1 我国高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试点工作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在其自身发展中呈现出发展迅速、与其它学科融合度高以及教学实践性强等令人可喜的特点。对我国高校素质教育教学工作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發展,我国现代信息技术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我国高校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正面临着以下问题:

1.1 专业化设备和专门化软件匮乏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校园计算机的普及率为200∶1,每年只有5%的学生能接受计算机知识教育,万分之七的学校建有校园网。我国高校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不足一方面表现在传统硬件设备的匮乏,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专用设备的缺失。据已有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市面上的主流信息技术教育的设备还是以家用信息设备为主,独具教学功能,具有专门化信息技术教育功用的专业化设备还未得到市场主流的认可,乃至于该类型设备应该配置何种功能,应该配置哪些附属配件都善属争议中,并未形成主流共识。

不仅是专用设备,信息技术教育专用软件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当前,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缓慢,教育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信息技术教育软件建设落后,学校自身缺乏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加上教材变革及教育制度的变革,使得原有的教育资源已经无法适应教学实践的需要。而市面上的教学软件市场化严重,只注重形式,忽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反馈和评价,缺乏利用价值更谈不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2 政府重视不够,投入资金不足

信息技术教育要投入大量资金配备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我国由于自身国情国力的限制,在教育上的投入不多。具相关数据表明,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达到GDP的4%,而发达国家这类数据一般能达到10%以上。而即便在相对较少的投入中,我国的教育经费也更加倾向于中小学教育和边缘贫困地区的补助和投入。对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只能说是量力而行。这也就造成了当前我国高校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设备落后,师资匮乏等现状。政府重视不足,除了导致经费投入不足,也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所处的低位极为尴尬,在这以就业率论英雄的高校评价体系下,政府态度直接影响到了高校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态度。很多高校将信息技术教育专业作为计算机大专业下一个冷门分支,我们由此对高校态度可见一斑。政府的不重视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地位,这点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

1.3 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素质不高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当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量大,就业面广泛,导致整体薪资要求较高。而我国的高校教师的待遇往往无法满足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其心理预期,使得专业计算机人才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从而导致了计算机专业师资不足的现状。

由于当前高校教育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轻视以及受师资力量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师存在兼职现象。而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导致其在教学活动中教法不足,课堂缺乏互动,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上课除了照本宣科地念课本,就让学生自己玩,完全背离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初衷。从这点来看,高校要搞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这既是因为教师素质直接影响了课程质量,同时也是因为教师的素质影响到学生对本门学科的直观印象,而这种影响往往是长久的。

2 促进高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对策

我国高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到今天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时又产生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继续不断地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能够持续深化素质教育,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工作全面发展的关键。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教育软件和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要实现这个目标,各级政府首先要提高对教育信息话的重视,加大对高校信息教育硬件的投入。根据当前的市价估算,构建一个可供足够班级人数使用的机房,大概需要25-30万元的投入。以预算定开支的高校是很难承受着这么重大的开支,当前各高校在机房建设上,得到了很多来自社会资金的支持。但是这个是远远不够的,加大政府财政资金对信息教育硬件的投入,并适当地使用部分教育附加费,才是能够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有效的办法。

作为市场主体一方的信息设备供应商来说,面对着巨大的需求和市场份额,不能单纯地实行规模化销售。积极开发教育信息化专门的设备和软件,迎合市场需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我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提供技术保证是其能够把握市场,创造可持续利润点的关键。

单纯的政府和市场行为仍是不够的,想要提高我国高校现代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就必需整合各方资源,构建教育软件和教育资源平台,使得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能够获得一个交流沟通的渠道,让好的信息技术教育软件和资源能够为更多的人所使用。要实现这个目标,搭建这样的平台,就需要政府、市场和学校多方共同努力。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信息技术教育专门人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信息技术教育专门人才,建设一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符合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是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关键,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提高待遇,吸引专业素质高的人才入校任教。面对信息技术老师匮乏的现状,各级教育部门应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高校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到学校中任教。要从工资、职称晋升、住房等关乎教师生存、发展等具有吸引力的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打破教师待遇“大锅饭”的现象,把高学历、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吸引到教学工作第一线。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师资条件下,鼓励现有的信息技术老师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于本职工作。例如提供专项进修基金,鼓励在职教师参加进修、函授和岗位的自主学习。使教师掌握更先进地教育理念和提高专业素养。努力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和成长型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

2.3 加强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是门新学科,新的教学内容和与以往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认知论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老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有很强的教学理论地指导,并有较强地理论与实际结合地能力,能够因地制宜地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推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地良性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岸辉.现代教育技术在聋校中学新课程改革中的实践初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287+289.

[2]张越,杨丽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探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7):254-255.

基金项目:该文系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四川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编号CJF07066;该文系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项目,项目编号07B016

作者:谭斌

上一篇:国有企业绩效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战略管理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