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论文

2022-04-18

小学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其中人文性教育是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思维,行为方式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一个品格健全,热爱生活的人。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呢?1、提高教师素养,随风潜入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更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指导者,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论文 篇1: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探究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要深入挖掘课本中的人文精神,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求知,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

【关键词】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策略

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语文是一种极其关键的交流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最显著的两个特点即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其中,人文性指的是站在感性层面上,对人的理解、接受、尊重、关怀等;而当站在理性层面上时,人文性则是对人加之的追寻以及对人类命运的一种忧患。当今时代,我们在积极倡导人文教育。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以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人文性教育的内涵

现如今,尽管人文教育已经得到了普及,但是,对于人文教育内涵的理解人们还是比较模糊的。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常存在着“机械人文性”的现象。我们都知道,在《狼和小羊》这则寓言故事当中,狼不会因学生同情小羊,从而改变它吃羊的本质。所以,在人性化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活跃,因而,课堂的氛围更加协和,但同时学生也失去了很多,这远不止是失去对理性的思考,还失去了对人文内涵的理解。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性教育

1. 深入挖掘课本中的人文精神

任何一个作者在写作时,都倾注了丰富的感情,所以,每篇文章都充分体现着作者的人文性特点。而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对课文中潜藏的人文性进行领悟,这样才会感染每个学生。

2.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而具有独特的个性,各有各的生活感受以及情感体验。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由学生差异性方面真正关系学生,才能给他们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特性的环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3.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而课堂的内容并不是为自己所涉及,而是学生所设计的。不过,在设计阶段,教师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占据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充当着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

4. 鼓励学生主动求知

语文教学的中心思想是利用最佳的思维方法以及结合语文资料,培养学生的文学素養。这是由于尽管传授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也不能和网络时代丰富的信息资源相互比较。因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试着去变换教师的角色,使其将传统的只是灌输者转变成语文素养的培养者。

5. 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

人文精神指的是人类的一种普遍自我关怀,集中表现在对人尊严、价值等的一种追求和关心,以及对人类所遗留的各种优秀精神文化的重视。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并且,还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容,真正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为开放式,让学生自主探索、体会实践当中充满着人文性的素材。

总体来说,在今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语言文字与人文学情感熏陶之间的管理处理好,按照新课标理念去执行,彰显人文思想,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侠斋. 现代小学人文教育[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2] 马平霞.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初探[J]. 甘肃教育,2018(4).

[3] 陈进洲.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 南北桥,2017(6).

作者:林万树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论文 篇2: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问题的思考

小学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其中人文性教育是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思维,行为方式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一个品格健全,热爱生活的人。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呢?

1、提高教师素养,随风潜入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更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指导者,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养。一位人文素养高的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作用,因此教师创造的人文化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校内语文教师培训,将学校内的所有语文教师组织在一起举办一个教学交流会,在交流会上所有语文教师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达自己的人文教育主张,教师间相互学习彼此的教学经验,逐步改进自己的教学不足,不断提高课堂质量。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创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由地释放自己的情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心地阳光的青少年。

2、创造具体情景,润物无声

教师在教学中创造具体情景不仅包括在语文课堂上也包括课外生活中。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因此,教师要教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精彩,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更加注重加入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进行《浪花》的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上给学生展示关于大海拍击沙滩激起层层浪花的图片,也可以在网络上搜集电影中关于大海拍击沙滩激起浪花的片段视频,通过电影和图片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体验,让学生对浪花的产生以及海浪拍击沙滩激起浪花的美景有个具体的全面的了解。在学生对浪花有了了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当你站在大海边上海风吹来,吹起了层层浪花,浪花拍打着你的双腿时的感受。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浪花》中表达出的主人公对浪花的喜爱之情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另外,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也可以在课堂外的实践活动中进行。通过让学生体验生活中悲欢离合的情感和丰富多彩的事物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爱心,有同情心的好少年。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在参观过程中给学生讲述历史文物背后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五千多年来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对那些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以及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充满崇高的敬佩感,并以这些人为榜样,学习他们敢于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大无畏精神。

3、发挥学生主动,探索升华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知识大爆炸,这就要求学生从小树立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学习理念,这样,才可以在未来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学生个人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要自主规划语文人文学习。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承担着指导者和组织者的重任。教师可以定期开展经典文学作品交流会、主题辩论赛、人文百科知识竞赛等各种关于人文知识性质的活动,让学生在参加活动中逐渐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例如:教师组织“人文百科知识竞赛”,竞赛前先将人文知识相关的内容制作成一个小册子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阅读、记忆,然后教师设置一等奖和二、三等奖,学生会在奖励的诱惑下努力记忆人文知识,学生记忆的过程就是对人文知识逐渐了解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人文素养会逐步提高,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学生准备人文百科知识竞赛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表现,学生为了赢得竞赛的胜利不断拓宽知识面和人文视野,从而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人文素养也不断提高。

总之,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让教师发挥好指导者的作用,要通过创造具体情景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阅读中汲取能量。

周姗姗,教师,现居江苏扬州。

作者:周姗姗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论文 篇3: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基本策略思考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的人文素材,蕴含着许多值得推崇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开始人文教育。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了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与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营造教学情境

开展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善于挖掘和发现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分析其人文特性。比如,教授课文《黄果树瀑布》时,教师要把握好其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理念,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展现人文之美,促使学生主动了解和发自内心的热爱自然。在挖掘人文素材的同时,要营造一定的教学情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通过以情激情的方式开展人文教育。比如,教授《秋天的怀念》时,文章思想感情丰富,充满了对母爱的赞美。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诵文章,叙述其主要内容,将伟大与无私的母爱展现在学生面前。此外,作者也描述了自己的友情,可帮助学生感受友谊的可贵,从而在生活中對自己的友情与亲情更加珍惜。其次是以景触情,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产生内心共鸣,有效培养其人文情怀。比如,教授《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分别扮演盲人和雷锋,表演“帮助盲人过马路”,使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到盲人生活的不易与帮助他人所产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爱心。最后是由情悟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再与实际相联系,得到切身体会。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涉及到人与自然或人和动物的感情,教师在教授此类内容时,可以将文章中的感人故事作为出发点,要求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是否曾发生过类似的故事,并鼓励其呵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认识到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道理。

二、促使学生主动提升自我,给予人文指导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开展小学语文人文教育时,也要遵循该理念,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给予一定的人文指导。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预习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时能够体会到文章中蕴含的人文性,而且在课堂中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引导性问题,促使学生对文章中的人文性进行主动、积极地思考与探索。比如,教授《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教师可以提前设计一系列问题,并且在课堂上一一提出,逐渐增加问题难度,由大体概括到具体细节,使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答案。比如先提问“骆驼为了什么内容而感到自豪?”接着提出与此相关的问题:“受到小红马的嘲笑时,小骆驼的心里在想什么?”“在实际生活中,你是否曾像小骆驼一样遇到让自己委屈的事?”接着着重介绍恶劣沙漠环境的特殊性,使学生掌握骆驼各个身体部位,如眼毛、脚掌、驼峰等的作用,从而认识到别人看到的、了解的自己并不全面,自己在他人眼中的缺点具有片面性,所以要学会对自己的优缺点有客观、全面地认识,增强学习信心,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三、培养教师的人文情怀,有效感染学生

从校方来讲,一方面要提升任课教师的学历层次,除了要满足小学语文的职业要求,还要确保其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水平,而教师的人文素养与自身的学历层次之间恰好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性。通常情况下,教师具备较高的学历层次,那么其人文素养水平也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教师的人文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能顺利开展人文教育,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学校要注重提升任课教师的学历层次,比如高薪聘请高学历教师,或者将教师的学历水平和奖金、工资等相联系,激励教师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实现学历层次的提升,发挥其在小学语文人文教育中的榜样与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积极完善考评机制。该项措施主要是以理念与制度为出发点来解决问题。学校要结合本校的资金、规模等情况与学生特点等定期组织语文教师参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讲座和培训,并科学制定考评机制,将人文素养纳入考评内容中,使教师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比如,邀请专家检查组定期检查语文教师开展、举办的教学活动,发现教学观念、方法和模式均较为传统和落后的教师后需明确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定出具体的整改时间,促进其自身人文素养与语文教学水平提高,在制度上保障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展开。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注意自己学习、丰富及提升。培养人文素养不可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所以教师在向学生渗透人文教育的同时也要实践自我的学习与提升。比如在空间时间阅读经典书籍,获取更多文学知识,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是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自主研读教材,适当开展实践活动,并根据反馈信息做出归纳和总结,从而有效解决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时遇到的问题,使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课堂与校园增添人文气息,塑造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陈银

上一篇: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论文下一篇:我国高校会计核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