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诗意管理论文

2022-04-17

优质的高中语文课一定是一坛醇馥幽郁、香醇淡雅、纯净透明的美酒,使人百尝仍鲜,百喝不厌。学生看似在观视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实则仿佛聆听美妙动听的乐曲,曲虽尽,丝竹尚在,余音犹绕梁;又好似在观赏一幅美丽、雅致、清新的画卷,虽放下,其奇景犹在,其韵味犹存,让人流连忘返。毋庸置疑,语言是最能打动心灵、开启心智、陶冶情操、激发潜能的一种教学艺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师诗意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师诗意管理论文 篇1:

从“诗香校园”到“诗意教育”“诗意人生”

【摘要】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诗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意教育”的内涵核心是关注“人”的精神状态,是寻找美的教育,是涵养教师精神家园的教育,是滋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教育。“诗意教育”可以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文化自信;经典诗词;诗意教育

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已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在这场文化自信觉醒的过程中,作为教育人自当勇立潮头,为新时代鼓与呼。

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经典诗词所包含的营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联校在“创建诗香校园,享受诗意人生”的特色工作中,不只是停留在诗词的诵读积累上,还注重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活用“诗意”这一概念,提出了“诗意教育”思想。在理论层面不断探索,在实践层面不断作为。本文就此分享一些观点、做法,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指导,点拨迷津。

一、“诗意教育”思想的内涵

1.“诗意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关注教育工作者的精神状态,呼唤教育者的初心,觉醒成长。提倡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它是一种重“内”的思想,重视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即精气神。它与当前教育界部分人士过度依赖高科技设备,过度重视“物”的思想截然不同。

比如曾有媒体报道,浙江某学校让孩子带“头环”上课的新闻,这简直令人啼笑皆非。“头环”据说可以采集脑电波信号,然后转化成注意力,但问题在于,“头环”采集的数据对教育究竟有多大作用,学生的注意力是靠“头环”去培养的吗?作为一名老师,不去想办法吸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却去搞这些名头,能够在专业上成长吗?

这则新闻还使我联想到近些年比较普通的让学生上课拿APP完成作业,用电脑做作业等等。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有正确方向、有人性,尊重人的教育才是真正有力量的。他谈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也是一把钥匙,既可以打开天堂之门,也可以打开地狱之门。(《未来教育怎么变?———以新教育应对未来教育的变化》)。

2.“诗意教育”是寻找美的教育。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它是强调观察的能力,这是从一名雕塑家的角度说的。而“诗意教育”则强调发现美的“心”,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诗意,没有主动发现体验感知美的“心”,那么眼睛也是看不到的。

我们吴村学校每年9月金菊盛开,今年,学校举办赏菊吟诗会,同学们在篱笆前高声朗诵着唐朝元稹的《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他们朗诵的不可谓不尽力,不能说没有感情,但我总觉得缺点什么,我问同学们“秋丛”什么意思?“绕舍”什么意思?“似陶家”什么意思?同学们都知道,然后我指着学校里一花池一花池的菊花说:“我们的校园像不像‘陶家’?陶渊明的家?”同学们、老师们都会心地笑了,他们终于感觉到了自己校园的美丽诗意,朗诵时更充满了感情,声音中饱含着喜悦之情。

3.“诗意教育”是涵养教师精神家园的教育,是滋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教育。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意志品质等不仅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精髓,更是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精神力量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

优秀的诗词文化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积累好词是诗香校园的重要内容。有了“诗香校园”就有了“诗意教育”,有了“诗意教育”就自然而然有了“诗意人生”。如果说“诗意教育”是寻找美的教育,“诗意人生”就是追求幸福的人生,“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地球上”(荷尔德林)。

4.“诗意教育”为诗意地栖居找到了方法。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科技进步一日千里,技术更新换代目不暇接,5G还未普及,6G也在路上,人们的精神世界难以适应。心理问题迭出,教师的职业倦怠,职业压力普遍存在,在这样的环境中,“诗意”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缓冲的良方,为我们找到精神的依托,提振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我校在提出“创建诗香校园,享受诗意人生”特色工作后,老师在“诗香”“诗意”的引领下,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饭前饭后都在教研,论文、随笔一篇接一篇。诗歌创作你方吟罢他登场。为一句一个词的修改,讨论之热烈无以言表,尽管水平参差不齐,但我总结说:“这说明老师们动起来了,只要动起来就好!”

二、“诗意教育”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它可以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1.校园建设———诗意教育呼唤校园环境建设的诗情画意。也许我们的教学楼设计不够新颖,也许我们的校园没有假山喷泉,没有亭台楼阁,但绝不妨碍我们把学校的角角落落装扮得充满诗情画意,为花池装上篱笆,扶起倾倒的鲜花也是诗意。

2.教师常规管理———诗意教育从不拒绝严谨规范的制度。恰恰相反,科学的评价更是最好的诗意飞扬。

我联校出台了《教师常规工作层级达标制度》,制度对教师八项常规工作做了细致的要求,实现了教师评价的数字化、科学化。施行一年来,教师工作热情空前提高,不论是备课、讲课还是教研,不论是听评课还是撰写论文随笔,老师们比學赶超,人人争当八A教师,忙并快乐着,真正是诗意激扬。

3.教师队伍建设———诗意教育涵养教师的精神家园,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帮助老师们追求幸福人生,激扬的诗意人生。

4.教研活动———诗意教育激发教师的觉醒成长。在规范科学的制度下,诗意教育带给教师创新的灵感,通过教研活动的认真开展实现教学相长。我联校规定每位教师每月上两节公开课,坚持以公开课形式为主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了公开课制度。从学校落实活动环节到教师备讲到课后听评、反思反馈做了详细的规定,活动开展以来彻底改变了“一提公开课,年老的推给年轻的,年轻的推给没上职称的状态,现在不论校长在不在,听不听,各自讲各自的,各自听各自的,各自评各自的好比一台自动运转的机器”状况。

5.课程研发———诗意教育为课程研发与设置提供广阔空间。“诗香校园”只是诗意教育的起步阶段、基础阶段,要想“诗香”久远,必须有课程的研发作为动力源泉。而诗意教育为之提供了无限可能,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开设了“诗词文化与青少年的诗意成长”总课题,下面分设了七个子课题,分别是:

诗词文化与青少年表达能力的提升。(负责人:吴俊勇);诗词文化与青少年想象能力的丰富。(负责人:衡艳蕾);诗词文化与青少年表演能力的提高。(负责人:辛安顺);诗词文化与青少年阅读能力的提高。(负责人:李晋华);诗词文化与青少年写作能力的提高。(负责人:解小梅);诗词文化与青少年家国情怀的培养。(负责人:米海明);诗词文化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培育。(负责人:兰周平)。

这些课题的研究终将形成课程,开发出系列校本教材,为诗意教育的持续开展提供源泉。并且我们不满足于语文学科课题的研究,还将调动所有学科研究诗词文化,诗意教育对本学科的影响和带动,从而形成诗意教育的合力,助力诗意教育走得更远,走向梦中的诗意人生。

6.德育工作———诗意教育为德育工作找到了更鲜活生动的载体和方法。立德樹人是学校工作的重头戏,可以有很多方法和途径,诗意教育绝对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区别于传统的说教,理性的教育,运用诗意教育的育人方法,可以在较生动形象的意境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熏陶。这种方法是不知不觉的,而且是在欣赏享受的过程中进行的,只有审美性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比如,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古诗词中就有很多励志诗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百学须先立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诗词更是举不胜举,许多诗人对人生磨难的正确理解和对待挫折起伏的坚韧不拔,更是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的很好的案例。比如,苏轼的一生起起伏伏,屡次被贬,但他始终能乐观对待,而且心系百姓,心态很正,在苦寒之地的海南还坐下了不俗的政绩,更有革命先辈的诗篇,处处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

7.课堂教学改革———诗意教育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创建“诗意课堂”是诗意教育的终极目标。学校的各项工作最终都要在课堂上落实,“诗意课堂”作为一种理念,其要素有以下四点。

(1)教师的激情,是诗意课堂的基本要素,它要求教师从进入课堂的那一刻起就充满激情,以昂扬的状态投入到教学中,以无比的热情去感染学生。

(2)鲜明的节奏,是诗意课堂的直接表现,它要求教师对课堂上的活动精心设计,既有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也有热烈自由的讨论,还有踊跃积极的展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节奏明快,跌宕起伏。

(3)情绪的真实体验,是诗意课堂的深度表现,课堂上教师得有丰富的表情,深情的教学语言,学生有顿悟的喜悦,有收获时的愉快,有遇到问题时的焦虑、急躁,所有这些情绪体验都是美好的诗意。

(4)知识能力的获得,是诗意课堂的落脚点。诗意绝不是“随意”,学生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就不是诗意课堂的本意。构建诗意课堂就是为了实现高效课堂,让高校在诗意中得以实现,实现高效才是真正的诗意。

我联校在备课环节提倡创新型设计,每学期进行一次评选大赛,在评课环节强调“红脸找问题,当面做剖析,”在反馈环节重点落实课后小检测,在反思环节重视二次备课,并提出上“回头课”,就上节完成不佳,突破不到位的问题,来一次“精雕细琢”。实施以来,效果很好。课后小检测正确率不断提高,普遍达到96%以上。

8.教学质量———诗意教育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诗香校园”阶段,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诗词,并有了初步理解,在各级各类活动中提高了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表演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文学科素养大幅提示提高,而语文素养的提高又会推动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热情和理解能力。

活动一开始我联校语文教师非常忙,我对他们说:“大家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树立‘大质量’观,相信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会推动各科成绩的提高,将来各科成功的军功章里有你们的一半”,老师们都会心地笑了。

9.社团活动———诗意教育为社团活动插上腾飞的翅膀。搞“诗香校园”经典诵读,绝不是排斥其他社团活动,相反,一所充满诗意的校园还会为各种社团活动添加诗意,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比如当今流行的航模比赛,在我校被称为“碧霄诗情”,放风筝比赛称为“忙趁东风放纸鸢”,弹玻璃球称为“大珠小珠落玉盘”,钓鱼赛称为“怕得鱼惊不应人”。所有这些称呼上的改变,貌似仅仅改变了一个名称,但它后面折射的是审美能力的提升,这样的改变会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诗意,是很好的美育,具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点石成金的效果。

一切工作贯穿诗意,一切诗意为师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以“诗香校园”为基础,全面推行“诗意教育”思想,成就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的“诗意人生”已成为吴村教育人的共同理想。

一路诗香一路情,一路诗意一路歌。诗意教育为我们展开了广阔的前进画卷,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将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捧着一颗教育人的初心,踏上逐梦的旅程,为民族文化的复兴,为教育强国的梦想,耕耘不息。

【参考文献】

[1]朱永新.呼唤“教育之变”[J].基础教育论坛,2018(3).

作者:杨宏

语文教师诗意管理论文 篇2:

让诗意、情感与幽默在语文课上交相辉映

优质的高中语文课一定是一坛醇馥幽郁、香醇淡雅、纯净透明的美酒,使人百尝仍鲜,百喝不厌。学生看似在观视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实则仿佛聆听美妙动听的乐曲,曲虽尽,丝竹尚在,余音犹绕梁;又好似在观赏一幅美丽、雅致、清新的画卷,虽放下,其奇景犹在,其韵味犹存,让人流连忘返。毋庸置疑,语言是最能打动心灵、开启心智、陶冶情操、激发潜能的一种教学艺术。当我们徜徉于语文教学之殿堂,诗意、情感与幽默交相辉映的语言更能令学生动容,更能给予学生酣畅淋漓的语文学习体验,引领学生不断拾取智慧的贝壳。

一、诗意弥漫,妙趣无边,精巧引入

语言是营造优美意境、构筑和谐殿堂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法,虽“经常”但不“寻常”。同样的,语言也是打开知识传递、情感沟通、思维碰撞、智慧启迪、心灵触碰之门的密钥,是体现高中语文教师独特教学风格和鲜明、持久魅力的重要手段。诗意缭绕的意境、梦幻神秘的探索、妙趣无边的内容才是高中语文课堂追求的至高境界,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亲其师,信其道”。

精妙的教学语言能为学生打造一个诗意盎然的学习天堂,让学生采撷诗意之花、洞察诗意之景、感受诗意之人、体悟诗意之情。尤其是教师诗意弥漫、妙趣无边的精巧导人,诗意纵横、生机盎然的滔滔讲解,最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兴趣高昂、智力振奋的学习状态,唤起其学习情感,充分调动其周身文艺细胞,诱导其沉醉于语言文字的曼妙之中。

如在讲解《锦瑟》时,教师可运用诗一般的语言导人,让学生感受李商隐不幸遭遇后的悲慨、愤懑之心情:“精美的琴弦、蹁跹起舞的蝴蝶、明月沧海下的鲛人、蓝田日暖的暖玉,这些看似美妙的东西在诗人的笔下却被写成是象征苦闷的滴滴眼泪、虚幻炊烟,要么伤感伤情,要么渺远而不可及,其中缘由为何呢?我们来共同鉴赏与品味神秘的《锦瑟》。”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情感构筑了诗意的课堂,这必然濡养着学生的艺术情感。

二、至真至善,巧用情感,奠定信心

正所谓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而著名作家冰心也如是认为:只有具备“才、情、趣”之人,才更有资格成为朋友,成为知己。诚然,作为学生亦师亦友的知己,高中语文教师更应以自己精致、独特的教学语言充分展示“才、情、趣”,完成从“师者”向“友人”的蜕变,特别是要用至真至善之情去感染学生、温暖学生,引导与陶冶学生。

教学之成功、教学之艺术并非单纯在于传道、受业、解惑,更在于唤醒、感染、激励与鼓舞。这就意味着,教师要追求一种渗透至真至善情感与关爱,能激励学生提升自信、自主学习、灵动探究、创新发展的独特的语言教学艺术境界。

饱含真挚情感、弥漫理解尊重、充斥关爱激励的师者语言恰似一汪沁人心脾的清泉,让人舒心畅怀、回味无穷,可感染学生行为、产生情感共鸣、诱导其主动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实现语文教学氛围的温馨、生机、活跃与人性化。

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情感,寓情于教,以情激趣,以情燃情,以情动心,拓展才华、激发信心。多媒体播放浸透绵延母爱深情的真情朗诵,让学生长久感动于简单、纯粹、深沉的丝丝母爱中;以鼓励的语言、充满爱意的眼神以及温柔的絮语激励后进生鼓起勇气,在讨论与发言中畅所欲言,使其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自信的满足感。

三、幽默风趣。灵动交流,渲染氛围

幽默能提神,可动情、最简单,善渲染,它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幽默者机智风趣、擅自嘲、懂调侃,可消除双方敌意、缓解摩擦,更能激励士气、激发情感、活跃氛围,实现轻松交流。师者自古以来便被认为是威严、智慧的象征,在披满智慧的同时,更散发了威严的“管理者”气息,这必然易于生发师生嫌隙,使教学止步不前。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幽默风趣的语言,既能机智、轻松应对语文课堂上的突发实况,更易活跃课堂氛围、唤起学生情感,促使师生零距离、真挚、无障碍的交流,实现师生心理共融。幽默诙谐的语言是教师活跃氛围、营造温馨和谐课堂的有效法宝,它可以直观呈现深奥又晦涩的知识,推动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消化语文知识,感悟语言文字独有的魅力与张力,从而真正地启迪学生智慧,提升其语文素养。

简而言之,教师可善用曲解技巧、歇后语、比喻、夸张等方式打造幽默风趣、生机活跃的语文课堂,实现师生灵动交流,让学生徜徉于“语言艺术”的魅力之中。

高超的语言艺术是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法宝,它精简、轻灵、曼妙,似海边珍贝般耀眼夺目,似冬日红泥火炉般温暖细致,又似大江大河般豪迈汹涌,催生学生对美的感悟。无疑,在美的氛围中,语文学习便真正成为一种主动的情感,成为一种自觉的景致。独特的语言教学艺术不乏诗意弥漫、情感相随、幽默渲染,在三者的交相辉映下,静态的课堂凸显出动态的时代美、规范美、丰富美、韵律美、情感美,真正让高中语文教学成为血肉丰满、灵动活泼的艺术殿堂。

作者:单小红

语文教师诗意管理论文 篇3:

语文教师的读书思考及写作

诗意的语文课堂来自语文教师的诗意。语文教师的诗意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状态,更是一种生活的境界。这种生活境界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那就是读书、思考、写作。这三个因素对教师重要,对语文教师尤其重要。

一、读书

对语文教师来说,读书首先是职业的需要。中外语文教育大家的事实早已告诉了我们读书的重要。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静下心来每年、每月读几本书。读教育理论专著,看中外文学名著,背唐诗宋词汉赋,广泛涉猎,博古通今,关注人生,关注社会。这样,语文课上你才能左右逢源、出口成章、指点江山、字字珠玑;才能讲得有灵性、悟性和魅力;才能讲出文章的真趣、真味和震撼人心的文化力量,从而唤起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总之,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成长,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读书会使自己不再平庸、俗气,不再天天重复自己,而是一天一个崭新的自我。张大千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读书对于画家尚且如此重要,何况对于教师?孔子之所以千载而下令人叹服受人尊重,就是因为他热爱学习,具有高山仰止的大家风范。语文教师不一定是学者,但少不得学者的理想、学识和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多一点书卷气,在当今难能可贵。“平生不羡黄金屋,灯下窗前常自足。”把读书当成生命的需要,对生活、对事业、对人生充满一种爱的激情,会使你心里永远具有葱茏的诗心、燃烧的诗情和蓬勃蓊郁的诗意。

二、思考

人的伟大就是因为人有自己的思想,思想是人的本质规定和存在方式。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人能思考。先哲告诉我们,要想有进步,有成就,必须思考。思考,是一种可贵的生活方式。在思考中生活,才是智慧的、充满进取乐趣的、具有哲学意味的生活。思考能力是一个人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一)在读书中思考。教师不读书、不思考,就不知道当今教育观念变化之大,教育形势发展之快,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学观念的落后。只有读书才会有“投石冲开水中天”、“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要读教育改革的理论,读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读文学、读历史、读哲学,在与大师、优秀教师的对话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将读与思、读与教、读与研等结合起来。书读多了,认识提高了,实践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二)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反思亮点、败笔,反思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反思训练的落实、目标的达成等等与教学有关的环节。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地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长期坚持教学反思,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造自己教学事业上的一个又一个辉煌。(三)在教育教学评价中思考。无论是管理部门的评价、学校评价、家长评价、同事评价和学生评价,都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坐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为教师的反思提供较为客观的信息。因此,教师应正确对待各种评价,将各种评价看作是准确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的好机会,并分析原因,以便重新制定发展目标,促使自己在不断地反思中提高自我,最终达到发展自我的目的,并将其转化为促进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创造力。当今教师生存状况艰难,进行反思又会充满着“独上高楼”的孤独、“衣带渐宽”的辛劳和“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艰难。但是不管多么艰难,都要认识到,要避免上述“可悲”的发生,最可行的办法是“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谋求自我灵魂的充实和成长——这,就是思考和反思。“风中芦苇在思索”,而一旦进入思索状态,那动人的诗意状态就出现了。

三、写作

古人向来重视写书著文,认为这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对于一个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来讲,著文写书,实在是“人生之大事,成材之盛举”。优秀的语文教师都能也都爱写作,钱梦龙、魏书生、于漪、李镇西、韩军等莫不如是。他们写的书,来自于生动感人的教育教学实践,来自于他们露珠般晶莹剔透的心灵,特别令人喜爱。这样的书“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顾炎武)。造就教师的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一)写好文章能提高上课水平。因为一篇文章和一节课非常近似。会写文章的人,上课时会像写文章一样,带着强烈的、诗意的、艺术的、创造的心理去设计,会一点一点、一个一个细节去琢磨,去雕刻。上课了,就像进入艺术创作的境界,语言、表情、身姿都带有艺术的气息,能够完全进入作品之中,作者的语言就好像是你的语言,作者的情感就像是你的情感。下课后,又会像修改文章一样去反思、修改、总结。(二)写作能提高你的阅读品质。如果你有写作习惯,就不会满足于泛泛浏览,就会认真研读,自觉揣摩作者的立意、布局、遣词造句。这样讲起课来,你就会直接进入文章内部,与作者感同身受揭示出文章内在的不与人同的奥秘,将它的宏富与单纯、广阔与纤细、玄妙与精当、理智与聪慧阐发得通透灵动,妙不可言,学生会听得如痴如醉,不能自拔。(三)写作会使你用心品味生活,洞明世事。为了写出好文章,你会自觉地去捕捉生活中、工作中有意味的现象和信息,积累学识和感受生活,审视、品味,力求找出它的新鲜、神奇、美妙等独特的意味。这样,你的所有的生活都带有艺术的、诗意的、哲学的味道,就像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一样。(四)写作会帮你梳理思绪。培根说:“写作使人精确。”写作是非常有效的认知加工过程,某一问题原来的认知可能一知半解,而写作会迫使你对问题作彻底的思考,从而深化和丰富认识。擅长写作的人经常用脑,他的思维就具有超乎常人的广阔性、深刻性、条理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他往往能一眼看清事情的实质,并将同类的事情加以整理归类,找出其共同点和差异点。(五)写作能提高你的口语品质。在写作中练就了用完整和精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自然而然口头语言的品质也就提高了。经常写作的人,尤其是能写出文学作品的人,他的语言往往是精致的、形象的、充实的、新鲜的、诗化的,一开口就给人非同凡响的感觉。(六)写作会使你更有成就感。每当看到自己付出了心血与真情的文字变成文章,你一定会有收获的快感。渴望权利者往往为被上司欣赏而喜形于色,虚荣者往往为些许荣誉而彻夜难眠,而经常发表文章的人则整日生活在成就感之中,他的生活永远是快乐、豁达、向上的。

有人说,我也想写作,可是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其实,教师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教学实践,写作的题材也十分广泛,教学设计、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备课札记、教学改革等都是可写的范围。教学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始材料。身边事、身边生活、自身教学实际就是最好的内容。魏书生、李镇西、程红兵等各位大家哪一位不是写教学实际而著作等身。至于怎么写,一是多读文章,看人家是怎样写的;二是经常写,写多了,自然就知道了写作的诀窍;三是写完后要下力气修改,从材料到构思到主旨全面思考,直到文字想加、减一个字都难的时候,文章基本就成功了。树用年轮来记录沧桑,教师用写作来提升自我。为了追求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为了自我生命的发展和成长,教师一定要写作。只要把你的感动、你的困惑、你的探索、你的梦想变成文字,你的生活、生命就会进入一种诗意的境界。你的气质、情怀、内心世界会逐渐变得纯净澄明、细腻丰富。

如果说实践成就教师的底气,阅读滋养教师的灵气,思考促进教师的锐气,那么,写作造就教师的名气。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用阅读、思考书写我们的心灵史,用写作记录我们的教育史。

(作者单位:运河中学)

作者:宋端凯

上一篇:课程教学数理统计论文下一篇:数学学习兴趣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