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原则的科技文化论文

2022-04-29

摘要:文章是在本土化设计的背景下,选取“兰考泡桐”为设计研究对象。经过对兰考泡桐资源现状的分析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综合利用的可行性分析,探讨了河南本土特色资源兰考泡桐材与现代产品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并提出兰考泡桐材在设计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案,力争通过设计引导生活并承载文化。使兰考泡桐木制品既不失地域特色,又符合现代产品的功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现代设计原则的科技文化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现代设计原则的科技文化论文 篇1:

浅谈现代西方设计理论中伦理诉求演变

关于设计目的的探讨一直伴随着现代设计发展的整个过程,如今无论是设计师还是用户都已接受“设计要体现产品的实用性、审美性和经济性”的观点。然而设计在实现这些目的的同时却依然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如产品质量问题带给用户的身心伤害,无节制生产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德国伟大哲学家歌德曾这样描述:“理性知识的运用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类试图用理性准则来统摄一切。把科学、技术领域的原则无限地(曾经有效地)运用到道德的、艺术的领域,结果导致了现代性的危机”。[1]在现代设计的发展历史中有很多言论表明设计伦理的演进是推动每个时期设计发展的重要的隐形方向标。

一、平等与尊重——现代设计的伦理根源

19世纪60年代,英国一批艺术理论家和建筑师对设计目的与生产目的进行反思,认为设计应为大众服务,设计应关注工人的尊严。而这个观念也成为后来工业美术运动的思想根源。英国著名评论家约翰· 拉斯金在1853年发表的《哥特式的本质》中提出,“如果我们是一个人,那你就不能把他变成工具。让他开始想象、思考、尝试着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显示出他自己的尊严”,[2](P89)他提出设计的三条规则,从欲望节制、劳动节约和设计原创三方面体现他对消费者、劳动者和设计职业素质的思考。现代设计史先驱威廉· 莫里斯,秉承恩格斯的“情感社会主义”的思想核心,认为设计师最重要的使命是“人们可以开心工作,不再匆忙,制作出让我们自豪的货品”,而不只是“使所有人能够开心地购买物有所值的产品,快乐地装点他们的生活”,或让人们“可以开心地销售我们引以为豪、质优价廉的货品”[2](P89)。英国首位独立工业设计师克里斯托弗·德莱塞非常重视科学知识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他提出,“一项明智的政策会使一个国家得到能有的一切财富,并且不用消耗超出必要的自然资源”。不仅如此,丰富的知识能让材料承载思想的痕迹,就会受人尊重并被赋予价值。[2](P97)

可见,在现代设计发轫之时,艺术设计已经有了对伦理问题的深入探讨。无论是拉斯金的设计三原则,莫里斯的设计使命,还是德莱塞强调设计中知识的重要性,无不体现设计目的的伦理关怀。服务对象的大众化,对人们生活工作质量的关注,对社会资源(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节约意识都体现出设计满足“平等和尊重”的观念。

二、质量的提升——20世纪上半叶设计伦理的新变化

19世纪著名哲学家费希特曾在他的经典之作《伦理学体系》中提到,“人有一种即使不算最高尚,也是最重要和最高级的东西,即认识。”但是,“认识永远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如果没有善良的意志,认识就没有内在的价值……对于理性存在着的共同体来说是没有什么用处的”[3]。1907年,德意志制造联盟成立,时任贸易局官员的赫尔曼· 穆特修斯正是持着这么一份善良的态度在《德国工业联盟的目标》明确指出“高效率的大规模商业对可信赖的良好品位的关注是任何出口行为的先决条件。”[2](P83)穆特修斯对产品设计质量的高度重视,并把设计的精神价值、原创性和对用户的服务作为衡量产品质量的标准。比利时杰出设计师亨利· 凡· 德· 维尔德从产品特征上关心用户,呼吁“始终牢记产品应该易于使用的特征”。阿道夫· 卢斯从产品装饰上反思用户需求,他在1908发表的《装饰与罪恶》中认为装饰“本身也是一种罪恶”,他破坏国家经济,阻碍文化发展。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则从服务对象上来关心用户,他在1923年出版的《走向新建筑》提出,“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寸,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4] 20世纪20年代,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提出男人“享有更多闲余时光来与家人共同度过,家庭生活也因此而更加健康。”[2](P89)这种生活模式影响美国几代人以及其他国家人们的消费价值观。

综上所述,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伦理诉求不仅坚持和巩固19世纪末“平等和尊重”的维度,如勒柯布西耶的新建筑论、卢斯的装饰罪恶论,而且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和深入。无论对设计精神价值、原创性和对用户的服务的强调,对产品易用特征的关注,还是对健康家庭消费模式的展望,这些变化无不说明设计行业应持有不变的善良态度,通过提升设计服务质量,使大众获得高质量可信赖的产品从而感受社会对个体的尊重。此时设计已不只是工业化的产物,而是能主动地构筑良好的人文环境,建立互敬互爱的社会风尚的途径和手段。

三、人权和责任——二战后设计伦理的反思

20世纪60年代,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在设计界开始关注女性问题。阿尔弗雷德· 沃纳在1963年11月号《美国艺术家》描述到:19世纪末之前,只有男性能进入艺术学院,仅有少数女性化妆成男性混入其中。后来随着工业设计教育艺术进入综合性大学后,男女共校的设计学生既可以分享大学社区充分的竞争,又可以享受大学社会生活的乐趣。1964年,爱德华·卡朋特在畅销书《女性的奥秘》中发表了《陈述:女性设计》,文中提出当时一些公司对女性设计师截然不同的态度,很多雇主不愿意雇用女性。但也有公司如通用录用了所有他们能够获得的有能力的女设计师,试图在男女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不可否认,她们的加入使设计更加丰富、多样和人性化,她们的作用逐渐受到用户的肯定。70年代,著名设计师维克多·帕帕奈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提出他对设计师责任的看法:“设计之前很长的时间里,他的社会和道德判断就必须起作用,从而来判断他的设计或再设计是否站在社会利益这一边”。他深入阐述设计师的责任的范畴:“不仅要对差的设计负责,还要对没有履行责任负责;由于抛弃了责任,没有发挥他的创造性才能而负责,‘没参与’或者‘敷衍了事’而负责”。同时,帕帕奈克扩大了设计服务的对象,他强调安全设计,为穷人、老人、孕妇和被社会疏远而倍感孤独的年轻人设计。

可见,二战后人们对设计伦理的思考既有新的课题,也有对设计本质问题的再思考。社会不仅开始关注设计中的性别问题,关注女性在设计中的独特性和女性群体的价值体现,而且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也逐渐增温,体现出设计的人道精神。而帕帕奈克对设计师责任的再思考,则超越了设计领域的界限,把责任扩大到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对设计师提出更为严格的责任要求,促进设计师成为对社会发展中有担当的进步群体。这时,设计已经成为推动社会文化各个层面的一股强大的新生力量。

四、人道精神的确立——信息时代的设计伦理诉求

到了80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类全面进入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网络时代。对于突如其来的新时代,人们充满期待又感到陌生。当代设计方法研究的先驱,英国设计师约翰·克里斯托弗·琼斯于60年代开始就一直倾力于设计程序的研究,他在工程设计和工业设计领域力倡人机工程学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力图融合理性和直觉,通过将设计的程序变得合理、合情,又不乏创造性和想象力,从而消除人们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同时,这个时期设计师对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用户给以更人道的关注。美国著名建筑师R.L.麦斯为设计师树立了榜样,被称为“真正的人道精神的设计师”。他于80年代初期提出“通用设计”,即不管这些人的年龄、身份和能力,设计师应尽可能多地为人提供美的产品和环境。进入90年代,设计师更加关注环境问题。70年代一系列“能源危机”的爆发,逐渐验证了帕帕奈克的观点“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及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创造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80年代人们用“程式化”生态设计来解决环境问题。90年代,意大利知名设计理论家埃兹奥·曼兹尼提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考虑环境政策,减少一次性物品,在设计整体层面上赋予可持续发展社会以新的形式。

21世纪,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世界各国的信息互通更加畅通和快速,地球变成了一个小村庄。设计师重回原点再次考虑人最基本舒适的感觉,呼吁要重回自然与创建现代自然,提出设计应是一种舒适的记忆。人与企业冷机器的对抗使设计师更加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他们开始致力于人机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的研究。企业要杜绝伪劣产品,加强审美自律和社会他律。在数字化媒体环境中更要注重设计的大众性和社会服务功能,在进行享乐化设计、科技化设计和虚无化设计的同时要加强道德建设,提倡科技文化和人文精神,注重设计的和谐价值和伦理价值。

五、设计伦理演变概述及其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从设计伦理的演变进程我们可以发现设计伦理的研究是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之上,将人类普遍的道德规范或伦理观念与各种社会关系通过人的思维意识,并运用一定技术手段作用于设计活动的一门边缘性应用学科。[5]其研究范畴涵盖了生态、经济和科技伦理学等学科。它反映的是在人类社会的复杂体系中,以设计与道德的关系为主题,通过工业产品这一媒介,对人的心灵、情感、理智的探讨;反映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也反映在消费社会里,设计者与消费者如何自觉遵行道德规范和准则以及法律条文。[6]纵观经典设计著作中作者所传达的设计伦理,我们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设计行业的发展,设计伦理的演变存在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即设计伦理主要内容范畴的相似性和周期性以及设计伦理内容的延续性和深入性。

回顾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尽管在较短时间特别是近十年设计获得快速发展,然而不可否认,我们在设计范围、形式和技能等全面赶超西方设计的同时明显地感受到设计表象背后的由设计伦理设计理念驱动下的设计软件系统的不足,如设计质量的信任危机、设计目的的商业利益取向、设计消费态度中的攀比心理、设计理念与设计行为的不一致等。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提到,人们的需求需要用“人性和慈善”来引导,以满足人们需求为己任的设计行为更应该如费希特所言“只有行业中的人持有不变的善良态度,行业知识才能保证对社会产生正面的影响。”设计致力于改善我们所生存的物理环境,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我们心灵环境。“伟大的设计人人有责,它不只是设计师的事情”。[7]优秀的设计不仅靠敬业的设计师、专业的设计团队,最重要的还要靠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和积极推动。在经济、科技、文化快速发展的中国,我们在争取产品设计质量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的同时,更要注意对设计内涵、设计伦理这些真正掌舵设计健康发展的深思。

注释:

[1] 陶云:《西方艺术设计流派和设计思想》,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8页。

[2] 许平、周博:《设计真言》,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

[3] [德]费希特:《伦理学体系》,梁志学、李理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360页。

[4] 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97页。

[5] 赵伟军:《伦理与价值——现代设计若干问题的再思考》,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0页。

[6] 刘佳:《感·悟·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82页。

[7] [美]罗伯特·布伦纳等:《至关重要的设计》,廖芳谊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71页。

曹盛盛: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李 雷

作者:曹盛盛

现代设计原则的科技文化论文 篇2:

从创意产业的角度谈兰考泡桐的本土化设计

摘 要:文章是在本土化设计的背景下,选取“兰考泡桐”为设计研究对象。经过对兰考泡桐资源现状的分析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综合利用的可行性分析,探讨了河南本土特色资源兰考泡桐材与现代产品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并提出兰考泡桐材在设计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案,力争通过设计引导生活并承载文化。使兰考泡桐木制品既不失地域特色,又符合现代产品的功用。不仅更好的开拓地域产业链和产品类型,同时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使地方传统工艺产业得到更大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兰考泡桐 本土化 特色产业 设计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新型产业模式,强调文化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发展创意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的新引擎。随着我国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创意产业在相关延伸领域的推动作用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逐渐将文化创意元素与传统产业特点相融合,以全新的文化视角和手段为传统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创意产业通过知识产权的形成和利用,将文化艺术创意和商品生产相结合,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机会,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日益显著的核心驱动作用。

二、兰考泡桐特色产业现状

当年,由焦裕禄倡导栽种的泡桐,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带动兰考农民致富的一项特色经济产业,而其产业化链条的延伸,也促进了兰考经济的发展。目前,兰考县有板材加工企业400多家,个体加工户5000多家,规模以上林业企业50多家,乐器企业24家,年产值50多亿元。

河南兰考、民权等地泡桐最早是被居民用作鼓风的风箱,后用来制作一些民族乐器,这些乐器音质优美,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日本、新加坡等一些国家,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青睐。近几年来,泡桐这一丰富的地域资源已经被广泛利用在建筑建材、音板乐器、装饰材料等方面,从泡桐的栽培到泡桐的加工利用,泡桐加工业已经成为兰考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在国内,虽然泡桐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产业链,但是针对泡桐材综合利用的科研水平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国内泡桐材的利用主要是在人造板工业方面。用于桐木拼版、刨花板、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细木工板、木塑复合板材、室内装饰薄木、家居建筑用材、薄木贴面等都是较好的材料。

三、产业创意引导下兰考泡桐的发展

自创意经济的概念被引入以来,“创意”本身也在逐渐的被引申,被改变。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促使下,传统的创新、创意更具人文内涵。一方面我们认为是原生态的创新,另一方面则更加强调创新的生命有机性。“创意”被逐渐延伸到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组织和生产活动中,就是所谓的“创意产业”。

与此同时,在设计领域,设计文化是向着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趋势双向并行发展的。如同社会发展经历的阶段一样,这也是设计发展的必经过程。本土化设计是指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物化的设计过程。它注重本土人文、地域特征、经济发展、历史文化、风土民俗等因素的研究。是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与现代设计、当下最受欢迎的设计趋势相结合。以现代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为衡量标准,然后给出产品鲜明的个性特征。在设计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要谋求本国设计的发展,必须在大同中求不同,树立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地域都有自己深厚的文化积淀,只有凝聚这些积淀,提炼精华,才能使传统的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在本土化设计方面,日本做出了很好的诠释:竹子是日本固有的资源,日本设计师久保圭造从文化继承和本土化的视角出发,将竹子的特质完美呈现,做成与茶道文化精粹相匹配的茶筌。一方面继承传统的技法,保存茶筌的品质与艺术价值。另一方面,结合传统文化和新时尚,赋予茶道优雅纯净的新诠释。设计的本土化不能狭隘的理解为地域观念,抑或简单的加入一些象征本土化符号的元素。在茶筌的本土化设计中,设计师久保圭造并不是简单的将竹元素附加在产品上,而是深入分析日本的茶道文化,并长年累月沉浸于传统工艺的研究和制作上,以使用者的角度倾心制造,最终才形成了茶筌这样的极致艺术。与西方戡天役物的设计思想不同的是,中国设计讲求顺物自然、天人合一的设计精神,因此设计的本土化也着重体现在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审美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科技高速发展和工业化浪潮冲击的今天,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被逐渐淡漠。唯有重拾民族文化精髓和传统工艺,在全球化局势下,保护、发展和传承传统文化,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人本主义思想对待本土文化,才能找到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出路。而兰考泡桐充满特色的产业现状中充分诠释了一个以地方性特色材料为契机的创意文化产业链的发展。

四、兰考泡桐本土化设计的可行性

真正的本土化设计不是在设计中加入单纯的形态或是符号,而是要深刻的理解传统本土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设计。本土化产品设计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把本土的民族文化、现代的科技、前沿的设计理念以及现代人的审美观相融合,最终赋予产品一定的文化理念。河南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文化发祥的核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更为深刻,它是中华民族根文化的代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河南不论是在古文化还是商业、科技文化领域,其地域文化的积淀都不可小觑。河南历史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宁陵白蜡杆、兰考泡桐等都体现了当地不同的风土民俗和文化特色。

针对河南地区兰考泡桐的本土化设计,首先要把握设计材料的文化价值体现,并在设计中融入自然的审美哲学,遵循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的原则。其次,还要在设计中融入人本思想,使产品体现人文特色。以兰考泡桐为主要材料的木制品设计需要体现人性化的一面,不仅能满足用户的基本功能需求,而且还要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在用户与产品的交流中可以产生一种情感的认同。设计的本土化精髓还在于能够用现代的设计理论方法传达传统的文化内涵,使传统的民族文化与现代产品设计完美结合并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中国风格的本土化设计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和东方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的设计,既要体现传统文化精髓,又要树立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深刻理解本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形成可持续设计的发展观,对于树立正确的设计观有着重要意义。本土化设计不但具有传承和再造的特点,同时也具有时代特性。

五、实现兰考泡桐的本土化与创意化产业并行

第一,在设计中使用的任何一种材料,都有其固有的自然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材料本身的特点,也影响了产品形态的生成。同时,材料的自然属性也影响着材料的应用领域,例如泡桐的材料强度不高,就不能用作产品的外壳部分;纸质等材料表面硬度比较低,就不能用在同环境接触较多的部分;易于导热的金属材料不适于做锅或水壶的手柄,反之,泡桐良好的隔热性能则可以作为一些隔热材料的使用,如杯垫、手柄等。

第二,兰考泡桐材的视觉特征对产品形态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具体感受某一材料的视觉特征时,主要是受这种材料的理化特征以及材料加工所形成的物体形态因素的影响。同一种材料不同的成型方式,也会使物体的整体形态呈现出不同的视觉特征。基于泡桐材易加工的特性,其加工形态具体包括线材、面材和块材。用线材表现的形态,具有流畅的空间运动感觉。从视觉心理上看,直线材给人以单纯、明确、刚硬、理智的印象;曲线材则给人以优雅、圆滑、柔软、抒情的感觉。用块状材料来表现的形态,具有很好的体量感,给人敦实、厚重的感觉。面材是线材与块材的综合体,面材的情感含义是轻薄而具有延伸感,面材的切口方向有近似线材的含义,平面方向却给人块材的感觉。对于面材的形态,如果处理得当,就能使人产生既轻盈而又充实的感觉。

第三,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加工型方法,不同的加工工艺也对产品形态的创新有直接的影响。比如泡桐材的加工工艺、金属成型的浇铸工艺以及塑料的注塑工艺,就有着很大的差别,泡桐板材具有宁折不弯的特性,可弯折的曲率较小,比较适合被设计成直线型、板箱式为主的简洁形态。泡桐因其良好的导音性能也广泛应用于民族乐器的音板制作中。而金属在造型上相对自由,可以被设计成形式多样的曲面形态。材料的自然属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所能形成的形态,但随着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限制会越来越少。因此,研究材料及其加工工艺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师通过对材料及其加工工艺的了解和把握,能够更加灵活充分的运用和体现设计语言,使产品更加符合工艺上的要求。

结语

以兰考泡桐为代表的木制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与中国传统的木居文化是分不开的,人们日渐形成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或是精神需求都离不开具有自然和人性化双重特点的木质材料。泡桐木制品的应用领域可见一斑。

一个国家的设计如果不能从本土文化出发,就没有灵魂。现在大部分产品都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且部分的产品还是模仿欧美国家的仿制品。中国的产品要脱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面临着设计创新的提升以及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等问题。中国的设计师需要从本国人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消费心理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发觉中国自有的本土文化特色。作为消费大众,人们的认知观念由过去简单的单方向的资源消费观念转变为平等的生态保护观念;人们的美学欣赏水平更加趋于自然,在消费行为、生活行为上开始更多的选择那些资源友善型的产品。其次,对于泡桐本身来说,无论从物理性能、还是可加工性上它都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生态材料,可以作为目前不可再生材料的替代。而泡桐材料在家居用品、办公用品领域的开发,即是泡桐产业发展的深入和扩大,也是家居、办公用品领域在生态美学上的一次丰富。这说明二者的结合符合他们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后,泡桐材在进入家居用品领域以及办公用品领域一方面需要在造型设计上考虑到兰考泡桐材本身的特点,将泡桐材的天然肌理、色泽与其他工业类材料、其他生物材料进行搭配设计,从而丰富兰考泡桐的视觉效果;只有将以上工艺与设计两方面结合起来,泡桐才能够真正的充分适应家居用品、办公用品、玩具等领域。

我们有理由重视泡桐应用范畴的扩大和推广,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家具用材和包装、民族乐器领域,泡桐材本身也具备深入到更广阔的应用领域的性能上、美观上、经济价值上的可能性。推广兰考泡桐的应用,将会丰富部分产品设计的造型语言,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得现实意义。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112400420038)

作者:陈静 刘娟

现代设计原则的科技文化论文 篇3:

现代艺术设计的价值取向

摘要:科学把握现代艺术设计的价值取向,是艺术设计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从人们对现代艺术设计问题的追寻出发,指出时代性和实践性是现代艺术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价值取向;时代性;实践性

现代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在人的思想意识中不断扩张、渗透,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着联系。现代艺术的兴盛发展并不意味着其他艺术思潮的衰落和消亡,现代艺术的任何运动,都是对其他艺术思潮的补充和融合,并非简单地推翻和否定。现代艺术设计的思想基础虽不如前艺术设计思想坚固,但是它已完成了自身的转变和完善,可成为一种新近的艺术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现代艺术思想其实是新装饰主义的发展新阶段。任何一种风格和主义只不过是解决问题后的自然副产品而已。

对当代设计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对现代艺术设计,我们应该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它们的价值取向,而不是盲目崇拜和肤浅地运用。一方面,我们在批判地继承历史的同时,对待任何设计风格及流派都要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做到继古融新,与时俱进,与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体现时代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消费的需要,现代艺术设计也已成为一种最重要的,现代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对待现代艺术设计,也应把它作为影响社会生活实践的重要方面,体现其实践性。

一、时代性价值取向

现代艺术设计的时代性是现代艺术设计在当今时代体现出的与传统艺术设计不同的新特征,它是现代社会新的造型语言和艺术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体现时代的特征。当前社会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知识社会过渡,因此设计的特征也应当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艺术设计所展现的时代特点也更加丰富和突出。

第一,现代艺术设计注重创新意识的提高。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同样也是艺术的灵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写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创新已是当前现代艺术设计的首要任务,创新意识的增强、能力的提高,不仅表现在艺术家的个人风格上,并且也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的不断提高。

第二,现代艺术设计注重人性化、自由化,体现个性及文化内涵。现代艺术在整体表现上更加注重美感与质感,且秉承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强调人在艺术技艺技术中的主导地位,注重设计的人性化和自由化,体现出人在艺术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它反对艺术设计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单一,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无处不体现出张扬个性,推崇畅快、自然又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艺术设计的人性文化基础内涵。

第三,现代艺术设计注重历史传承的延续性,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现代艺术虽以“现代”为名,却也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怀旧情怀的影响下,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厚重与现代的新颖明快的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为大众所接受的设计。

第四,现代艺术设计追求与环境的和谐统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需求的不断增长,环境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在一次次的经验教训中,人们也在不断地寻求着如何在满足人类需要的情况下,做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现代艺术设计与环境有着一种实际、密切的联系,因为它始终以自然环境、人为环境以及环境中的人和物作为自己的关注和创造的对象。而设计师们总在以一种理想化和审美的眼光来看待和创造一种境界,这种境界直接反映了人类美好的生存愿望。因此,现代艺术设计在要求丰富多彩的美感,设计既要实用、美观的同时,又要对生态环境负责。这也才符合现代艺术设计的新的发展要求。

第五,现代艺术设计追求与科学的不断融合。我们知道,科学所要追求的是普遍化以及可以高度概括的客观知识,完全以概念解释万事万物;而艺术设计则是人类完全凭着感情和直觉,用自己的心灵去直接认识和领悟整个宇宙世界,主要是以情感思维为特征。虽然科学与艺术设计在思维方式上有着显著的区别,但它们却也具有可以调和统一的因素。俄国自然科学家和思想家季米里亚捷夫在1904年就曾说过:“贯穿到一切知识领域的科学真理,社会真理在生活中的实现,对那个已经不是可怕的力量而是高度的审美享受的真正源泉的大自然的崇拜,——是否这就是真、善、美的永恒的三段式变成的那些实在的形式?”,他深信“艺术和科学将成为人们之间新型联合的基础,正像一百多年前伟大的艺术家和自然科学家理解的那样”。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科学与艺术设计是同等重要的认识形式,两者可以完整且完美地进行融合。同时“科技与艺术设计的未来联盟进程将是人类对自我的综合、完善和把握的过程,同时具备对科学符号和艺术形象的综合感和理解能力将是未来人类的最基本的素质”。这也是现代艺术设计所体现出的另一个时代特点。

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作为时代表现的现代艺术设计也会越来越显著地发挥它的时代性,时刻着眼于未来,紧跟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发展。21世纪是知识爆炸科技长足进步的世纪,艺术设计的观念也只有在时代的召唤下才能探索未知,不断调和,服务人类对于美的追求。

二、实践性价值取向

在人们享受高度物质文明的今天,现代艺术设计也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消费的需要,现代艺术设计业已成为一种最重要的、现代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社会经济和生活实践。这种实践性具体体现在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完美统一,既注重了产品的美感又注重了其经济竞争力。

第一,现代艺术设计提升了产品的品位,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经济的发展,使产品的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完美的统一。当今社会由于产品的价值已经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所含有的性能、用途等的价值,更多的是产品的美感价值在逐渐提高着,有时甚至会超过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因而成为产品的主导价值。随着人们审美品味的提高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如何改进产品的艺术设计感,提高产品的审美品位,俨然已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此外通过现代艺术设计的包装和加工,使得消费产品含有更高的附加值和购买性。现代的大多数产品都经过科技与艺术甚至是其他等多方面的包转和创新,包含着高度的

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涉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艺术文化等诸多文化层面,使产品无论从功能还是审美两个方面都满足了人的“苛刻”的需要,因此更有市场竞争力,从而也就创造了更为丰富的实际利润。

第二,现代艺术设计促进了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发展与融合。从全世界范围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发达阶段,人们对生活的需求自然也会朝着提高生活质量的方向发展,之前人们所注意的是物质文化的需求,当物质需求得到相应的满足,自然而然地会转向注重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并且此时的需要已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物质需要或者是精神需要,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或者说是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结合。这样的趋势也具有了更加显著的经济意义,一方面满足人们精神享受的传媒设备、产品普遍进入家庭消费,形成了一个新的、更为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对于传媒的内容、文化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艺术设计早已渗透到传媒和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之中,支撑和促进着文化产业在这两方面的迅速发展。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文化产业已经发展为国内第一大产业,深刻影响着贸易、就业结构。现在人们在选择消费产品时更加注重其艺术性,因此,提升设计的审美价值、精神价值也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现代艺术设计成为产品生产的重要构成要素和不可缺少的环节。任何企业在组织生产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购买设计方案、图纸,然后才能根据所做出的设计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再进行组织生产。由此可见,艺术设计在生产过程中已经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中在制造业领域表现得最为突出。但是由于艺术设计本身存在“见仁见智”的特性,所以不能完全地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各大企业和公司纷纷不断地研发设计出新产品、新品种,淘汰旧产品、旧品种,从而使企业能够在严峻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由于设计需求的加大,使得很大一部分机构和人员从一线的工业生产中分离出来,而专门从事艺术设计的研发工作,他们所开发生产的产品就是其他企业公司需要的设计方案、图纸、模型、样品等等,并且通过经营设计方案、图纸、模型、样品而获得经济利润。他们所设计的产品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自主生产,也可以将产品分解成若干部件寻求低成本加工,还可以通过控制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销售寻求低成本加工,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标志着艺术设计在工业生产中已经是完全独立的生产部门或者说是环节了,并且创造着巨大的利润。

第四,从国际分工看,大量的研发设计机构和人员集中在发达国家,大量的核心技术、品牌集中在发达国家,使国际分工呈现“耐克状态”。当今社会,发达国家仍然处在产业分工环节的最前端,经济发达的国家承担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产业,而经济相对滞后国家承担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处在产业分工链条的最末端。而现代艺术设计作为实践中的知识体系自然也强化了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的差距。

由此可见,现代艺术设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社会生产要素之一,深入地影响着社会经济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艺术设计的实践性也越来越广泛地被认知和应用,它所产生的效益也将越来越多地造福人类。

(责任编辑 文 格)

作者:陈 彬

上一篇:制造业服务环境效应探讨论文下一篇:国际化浪潮和谐管理探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