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论文

2022-04-15

【摘要】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但是当前独立学院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立足当前独立学院货币银行学的教学现状,结合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提高独立学院货币银行学的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货币银行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货币银行学论文 篇1:

论当前“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面临的约束与应对

摘要:“货币银行学”在经管类专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因课程性质、内容特征、教学重心以及功利化学习等内外部因素约束,“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存在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教学重点不易掌控、学生掌握的知识浅薄无体系等主要问题。为此,建议在教学中根据专业培养需要合理安排教学,重视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突出“货币银行学”的“实用性”以及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突破课程教学约束。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教学;功利化学习

作者简介:解凤敏(1977-),女,安徽灵璧人,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江苏 徐州 221116)

一、“货币银行学”课程性质及特征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指定的21世纪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货币银行学”以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历史发展与运行规律为主要研究现象,通过系统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不但能够掌握货币金融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为后续金融课程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可以初步了解金融市场运行流程以及金融机构实际业务,为以后从事经济金融工作提供实践指导。因此,“货币银行学”不仅是金融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非金融专业通向金融学科的门户课程。

与其他相关课程比较,“货币银行学”具有两个重要特征:首先,内容广泛但体系缺乏统一性。“货币银行学”几乎涉及到金融学科的所有领域。以当前国内主流货币银行学教材为例,除了传统的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供给与需求、信用与利息、通货膨胀与紧缩、金融市场与机构、金融发展与深化等内容外,有的教材还包含了外汇与国际收支部分,而随着近年来全球各地频繁发生金融危机,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相关内容也逐渐纳入到货币银行学视野中。然而,这些内容之间独立性较强,有的甚至自成体系,加上金融实践发展日新月异。因此,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编写的“货币银行学”教材内容覆盖有别、框架体系迥异。其次,以宏观性与理论性为主要特征。“货币银行学”课程不仅系统地介绍货币金融基础理论、制度和政策的演进,也广泛涉及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实务操作,兼具宏观性、微观性、理论性、实践性等多重特征。“货币银行学”是在宏观经济学基础上延伸出来的部门经济学,总体上是对金融学科进行框架性和原理性阐述,因此以宏观性和理论性为主要特征。

二、“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面临的约束

1.自身约束

(1)“货币银行学”课程性质约束。“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科入门课程,但作为专业课程,其教学课时有限、课程缺乏延续性,学生往往是学完即“扔”。在教学中,教师肩负了金融学科启蒙教育的重任,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尽快进入金融领域,不仅要深入浅出地阐释大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而且必须广泛联系实际问题、生动讲解金融现象。然而,在课时硬性约束下,授课教师不得不在基础理论讲解与实际问题拓展之间进行平衡,一旦这两方面处理偏颇,必然导致教学效果降低。心理学认为感性认知比理性认知更为直接强烈,学生对金融现象的兴趣远高于对其背后的规律,尤其初学者总是喜欢对细枝末节的实际问题刨根问底,却容易忽略对课程整体架构的把握以及对货币金融运行原理的探究。加上货币银行学教材内容统一性差、更新速度快,教学随意性强,专业课程课时短暂,学生往往不但不能准确掌握基本概念,而且难以深刻理解金融运行理论,所学知识肤浅杂乱。

(2)“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约束。作为连接理论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课的枢纽,“货币银行学”与许多课程交叉重复。一方面,“货币银行学”所涉及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及通货膨胀等部分内容学生都已经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缺乏新鲜感。但作为基础理论,教师又必须花费较多时间讲授,因此可能造成学生产生腻烦心理。另一方面,“货币银行学”对有关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及汇率与国际收支等部分则抛砖引玉,在后续“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中央银行学”以及“国际金融学”等课程中才会深入展开。教学中,任课教师无论是考虑到课程衔接,还是囿于课时限制,一般都不会面面俱到、逐一讲解,只会对相关内容进行概括性介绍。此外,课程内容大而全的特征还会导致学生无法抓住重点,致使对这门课程产生“既无重点,也无深度”或者“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的不良印象。

(3)“货币银行学”教学重心约束。“货币银行学”虽然涉及金融市场运作与金融机构业务等大量微观性、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但毕竟是理论性基础专业课程,实践中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为教学重心,同时侧重于从宏观角度分析货币金融运行规律,而对实务性、操作性知识介绍较少或较为简单。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理论学习枯燥乏味,宏观分析则抽象难懂,学习兴趣自然不会太高。对于任课教师而言,将金融领域中纷繁复杂的现象与晦涩的理论结合起来,并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学生领会,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而且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货币金融实践发展一直超前于“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任课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案例、补充教学内容,以此来弥补教材内容与现实发展之间的差距,否则就可能导致教学脱离实际。

2.外部约束

功利化学习是制约当前“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的一个主要外部因素。所谓功利化学习,是指急功近利的学习行为,其形成与社会竞争激化、就业压力加剧直接相关。当前大学生功利化学习行为突出表现为学习活动密切围绕着文凭与就业等短期实际利益,普遍重视实用性课程而轻视理论性课程,重视技能性课程而轻视基础性课程,学习专业课时间较少,大部分时间用于考取各类证书。作为典型的理论性基础专业课程,“货币银行学”深受其扰。

(1)功利化学习会进一步降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功利化学习的起点是学习动机功利化,即是否选择学习某一领域知识并非源自自身兴趣,而是该领域知识是否能够快速提高求职竞争力。从当前用人标准考虑,文凭学历与实践经验无疑是决定职业竞争力两大主要因素。基于这一现实,“货币银行学”课程很难获得学生重视。一方面,该课程既不像“理论经济学”那样因是研究生入学必考科目(非金融专业学生)而备受关注,也不像其他一些实践性课程,可以立竿见影提升动手能力,因此能够激发学习积极性。尤其对于金融学专业学生,在学习一两年公共基础课与“理论经济学”后,大都急切期盼投入到实际金融领域大展身手。但“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基本概念和基础原理,并不能教给学生参与金融活动的一手技能,必然导致学生预期落差、学习热情下降。

(2)功利化学习会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应试化。功利化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谋求理想的职业和社会地位,而通向这一终极目标的物化基础是学分、文凭、奖励以及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无论是为就业而学还是为文凭而学,最终都会转化为分数而学、为考试而学。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货币银行学”的学习热情大都呈现先高、后低再转高的“U”型曲线变化态势。究其原因,在初始阶段学生学习动力主要来自获取货币金融实务知识、提升实务操作能力的渴求,因此对这门课程报以较高期望,学习兴致高昂。随着课程教学的推进,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为重心的教学模式日益偏离学生初始学习动机,从而导致学习兴趣消退,学习动力衰减,逃课现象增多。但临近课程终结之际,考试压力加大,学分成为现实问题,学习“热情”被迫再度回升并且在考试结束时戛然终止。显然,学习动力前后转变是造成學生学习热情“U”型曲线变化的直接原因,其背后则是功利动机。

三、“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思路调整及方法改进

综上所述,鉴于课程性质、内容特征、教学重心以及功利化学习等内外部因素约束,“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教学重点不易掌控;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生掌握的知识凌乱肤浅。对此,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

1.根据专业培养需要合理安排教学

“货币银行学”是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共同的核心课程,但不同院系或专业的培养目标各异、课程设置有别。经济类专业重视理论教学,学生理论经济学基础较为扎实,后期往往会开设“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等金融类课程。管理类专业培养则强调操作性和应用性,“货币银行学”并不属于其特有专业课程,后期可能不会开设较多相关金融类课程。目前我国货币银行学教材版本众多,内容广度有别,理论深浅不一。因此,经济类专业的货币银行学教学适宜选择理论较深、内容范围较窄的教材,这样不仅与所在专业的学科培养目标保持一致,也能够突出教学重点,为后续课程预留足够的教学空间。与此对应,管理类专业适宜选择内容涵盖较广、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同时以基本概念与基础原理为教学重心,将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融入到课程内容学习中,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学生视野,增强趣味性,也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教学应重视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不仅要专注于分散知识点的讲解,更需要注重概念、原理以及章节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把握课程内容之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为此,要求任课教师务必对课程内容体系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依据清晰合理的逻辑线索将各个分散的知识点串联整合起来,并将这一线索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胡庆康编著的《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前四章为例,笔者在教学中以“金融即货币资金融通”为逻辑起点,指出学习金融知识首先需要厘清货币的来龙去脉,从而展开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进而以貨币支付职能入手,通过货币借贷活动引出第二章信用与利息;然后说明金融是信用发展的高级阶段,现代金融活动主要借助直接融通和间接融通方式展开,由此转入第三章金融市场及第四章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分析。至此,四章内容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并且清晰地勾勒出现代金融运行的基本框架。最后,任课教师还可以利用结课复习机会再次归纳内容、提炼线索,使得学生能够切实把握课程内容架构,将所学知识化零为整,融会贯通。

3.教学应突出“货币银行学”的实用性

学生对“货币银行学”课程学习兴趣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但视理论为无用显然是一种浅薄的认识。“货币银行学”的实用性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一是奠定专业理论基础,二是培养政策理解能力,三是指导微观主体决策。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并接受将这一观点,在课程开始之前或之初,不仅要求任课教师明确指出“货币银行学”在金融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教学特征,让学生对课程教学重心有所准备,也需要相关专业教师组织专门讲座,介绍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内容,使学生能够事先了解主要课程设置目的及其对职业发展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货币金融理论与经济金融热点进行有机结合,既能够吸引学生,也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金融运行规律和政策实践依据,还可以运用情境模拟方法,引导学生设想在不同经济形势与政策环境下个体微观决策,从而切实体会到货币金融理论对于个体决策的指导作用。在课程结束时,卷面考试务必设置适量试题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及对理论理解与应用能力,同时还可以综合论文撰写、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卷面考试等多种方式来全面评价学生学习状况。

4.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突破课程教学约束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主题讲座、论文写作以及社会实践等是“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可能使用到的方法。课堂讲授方法最为普及,不过一味说教,过于枯燥,不易引起学生兴趣,所以倍受诟病。后几种方法比较活泼,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是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及效果值得商榷。案例讨论和主题讲座会占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如果学生人数较多,这两种方法既缺乏可行性,也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相比之下,论文撰写与社会实践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更能够将理论学习直接融入于实际问题分析应用中,从而加深并拓展课堂教学。然而,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当地具备高度发达的金融行业及充足的人财物力资源,而论文撰写也可能造成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产生投机剽窃行为。总之,以上方法各有利弊,为了突破课程教学局限性,现实中不能一味追求教学方法的外在形式,而须视软硬件条件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可以借助日益强大的网络平台,将现实课堂与网络虚拟课堂有机融合起来,既能够向学生全方位展示教学资源、拓宽教学视野,又可以将答疑、讨论等耗时较多的环节移入网上,从而尽可能地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

注释:

①胡庆康编著的《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前四章依次是“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息”、“金融市场”、“商业银行(金融机构)”。

参考文献:

[1]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理论教研室.货币银行学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2):17-19.

[2]赵华伟.《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4):105-108.

[3]罗靖.浮躁与功利——论大学生学习意义的反思与建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9):39-41.

(责任编辑:刘俊卿)

作者:解凤敏

货币银行学论文 篇2:

独立学院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摘要】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但是当前独立学院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立足当前独立学院货币银行学的教学现状,结合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提高独立学院货币银行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独立学院 货币银行学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由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迅猛发展,金融自由化、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金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现代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对大批掌握金融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货币银行学作为金融学的基础部分,是大多数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金融知识的重要课程之一。结合独立学院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深入分析当前货币银行学教学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革创新,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提高货币银行学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未来发展空间,有着重要意义。

一、当前独立学院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机械僵化

当前独立学院货币银行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教学过程侧重以教师为主导,过分依赖课堂讲授,以传授书本理论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方法与货币银行学这门课程的客观学习规律不相符。货币银行学是一门要求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课程,应当侧重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缺乏自主性;以教师为主课堂教学过程,也没法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和积极参与;而长期单纯的课堂讲授更易使得学生倦怠,丧失学习兴趣。其后果就是造成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而不会将知识灵活应用、融会贯通。这严重偏离了货币银行学教学的初衷,既不利于教学相长,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考核方式不科学

课程考核实质上是对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两方面的成效的一种反馈。它既可以达到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同时也在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方式是否科学不仅直接影响到这种检验的效果,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并反过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考核方式是否科学关系人才培养质量。

但是当前独立学院货币银行学的考核方式普遍存在考核形式单一、考试内容片面、考核重理论而轻应用、重结果而轻过程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自觉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提高以及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货币银行学总评成绩由期末成绩加平时成绩构成,其中期末成绩一般占到70%,甚至更高,因此期末考试成绩是决定总评成绩的主要因素。而期末考试成绩往往采取单一的闭卷笔试考核形式来确定。虽然货币银行学的试卷题型多样,但是为了使答案易于标准化,提高判卷定分的准确性,考试内容往往侧重对概念和基本理论等知识点的识记,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较大,而对学生应用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十分薄弱。这种考核方式就凭一次考试决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会对学生的行为会产生错误的引导,导致学生既不重视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积累,也不重视自身实践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高,而将全部精力放在期末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考完忘光,把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变成考记忆力,偏离了货币银行学的教学目的,使得考试结果难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侥幸心理,寄希望于通过铤而走险,抄袭作弊,获得及格或者高分,严重影响考风和学风。

二、独立学院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的措施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鉴于传统教学方法机械僵化的弊端,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必须逐渐地改变教学方法,将“以教师为主导,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成“以学生为主导,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过程,灵活搭配各种现代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并创造性地学习。根据货币银行学的特点,可以考虑综合应用以下四种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随着当代科技进步,当前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采用多媒体教学法,综合应用计算机、音响、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多媒体课件、各种图片以及教学视频为辅助,组织课堂教学,十分有利于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的开展。一是因为货币银行学课时有限,信息量大,采用多媒体课件既节约教师板书的时间,又使得学生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讲和思考上,而不是不停地忙着记笔记,这更有利于信息的传递,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二来多媒体课件中可以大量引用图表和数据,在货币银行学教学过程中设计良好的流程图、结构图、数据表以及曲线图形比大段的文字描述更加清晰直观、形象生动,更有助于学生把握基本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三,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很方便地展示各类实物图片,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在介绍货币形态的发展时,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古往今来的各种货币,使学生对货币形态的发展变化一目了然;在介绍票据时,可以展示各种票据的票样,使学生对各类票据的特点和区别有更深刻的认识。第四,通过在货币银行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或者课后适当安排和引导学生观看各类精心选取的相关视频,能够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更加紧密地联系实践,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货币》、《华尔街》、《大国崛起》等纪录片以及关于金融改革、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等方面的专题片,都是货币银行学教学中可以选取的优质素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视频的选用一定要确保紧扣教学内容和主题,重点突出。而且在课堂上播放时间不能太长,必要时要进行适当剪辑,否则教学效果反而会打折。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在货币银行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式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恰恰与货币银行学的教学目标相吻合。在货币银行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对整个启发过程做精心设计。教师可以结合每章节的内容,选取经济生活中和货币银行学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示分析思路;也可以给一个错误结论,让学生反驳;也可以同时给出几个结论,让学生从中选择正确的;还可以不给选项,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或辩论,寻找答案。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教师都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旁敲侧击,一环扣一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完成分析解决问题的任务,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最后,教师还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析方法和知识点。此外,适当布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作业和练习也有助于巩固和增强教学效果。

3.案例教学法。在货币银行学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是课程自身的内在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货币银行学教学的内在要求,而案例教学法将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实现这种联系。采用案例教学法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目前国际主流的经济学、金融学教学中都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期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案例教学还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此外,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以精选的经典案例和时效性强的信息作为案例分析的素材,使得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弥补教材内容滞后带来的问题。

现代金融实践活动也为货币银行学的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货币这部分的内容,介绍以往的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以及当前的信用货币固然必要,但是对于互联网时代出现的诸如Q币、比特币(BitCoin)等网络货币,现有教材涉及很少,因此通过网络货币的案例,可以提升学生对货币本质的认识,使学生通过分析网络货币的利弊以及它对经济的影响,认识货币未来发展趋势。又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内容,其本身比较抽象、晦涩、难懂,通过引入我国期货、权证、股指期货的案例,变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衍生工具的用途、特点、交易原理以及如何应用。而巴林银行破产案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所蕴含的巨大风险,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进行案例分析,撰写分析报告,最后制作PPT并陈述分析研究报告,这个过程不仅增长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是对学生资料组织整理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能力的综合训练,对于学生的未来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4.实践教学法。在货币银行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实践教学,有助于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因此,实践教学是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货币银行学的实践教学可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两部分。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有金融模拟实训,各类金融业务实践专题讲座和专业学术讲座,课程论文(方案设计)等等。通过银行、证券等各类金融模拟实训,借助软件平台,模拟商业银行业务场景或证券交易情境,可加深学生对抽象金融业务和金融交易的感性认识,为将来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广泛开展各类金融讲座,通过介绍鲜活的业界资讯、实践创新、学术发展动向以及理论前沿,既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校外实践教学的形式则更加丰富,包括校外实习基地专业实习、专题调查研究、金融机构实地参观访问学习以及各类金融竞赛等等。通过加强对校外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综合应用各类校外实践教学形式并不断发展完善,为学生提供实习锻炼的机会和参与实践的条件,可以有力地促进学生的专业融入度的增强,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二)考核方式的改革措施

针对当前货币银行学的考核方式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无疑是提升考核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首先,考核方法要形式多样化。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期末闭卷方式,从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以及学习过程的考核,使考评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最终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全面的考评。并且通过科学的考核,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保持学习的持续性,自觉重视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关注对自身实践能力的锻炼。因此,一方面,要适当调整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以及实践环节成绩的结构,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而提高平时成绩和实践环节成绩所占的比重,从而引导学生重视平时学习积累以及自身实践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可以考虑综合应用课后作业、案例分析报告、专业调查报告或专题研究报告、课程论文、课堂测验、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来达到对学生期末考试前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全程考核。从而避免仅仅通过一次期末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所造成的片面性和随机性,更有利于实现考核的公平和公正。

第二,考核内容要全面。在通过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来考评学生的学习情况时,要增加主观分析题的比重,减少客观题的比重。客观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金融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识记情况,而以分析论述题和案例题为主的主观分析题更能考查学生利用经济金融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因此,增加主观分析题的比重,减少客观题的比重,有利于实现对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全面综合考评。

参考文献

[1]王秀芳、孙文生.《货币银行学》教学改革探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2).

[2]赵何敏.“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的创新与互动[J],中国大学教学,2007(7).

[3]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基金项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教改项目“金城学院货币银行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号:2013-D-09)。

作者简介:钱婷婷(1979-),女,江苏南京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金融学;孙志强(1981-),女,江苏南京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金融学;王燕(1981-),女,江苏南京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证券投资。

作者:钱婷婷 孙志强 王燕

货币银行学论文 篇3:

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

摘 要 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类和金融学类相关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金融基础理论核心课程,在金融知识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对课程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货币银行学 教学方法 改革

Money and Banking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WEI Yan, LIU Kanghua

(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Key words money and banking;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作为金融类课程的一门基础课,货币银行学主要讲授货币、银行以及金融市场等三大部分内容,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能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对货币、信用、银行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并能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相关金融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做好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的各项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1 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通过对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和进行的相应课程建设,在课程组的共同努力下,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由于课程组成员有的管理工作责任重大,有的在继续攻读学位,教学科研各个方面的任务都比较重,个别成员花在课程建设项目建设上的时间比较少;由于教学任务比较重,大多教师除了承担全日制学生本科的教学和指导任务外,还有较多的研究生课程和专业学位硕士课程的培养任务,因此,工作量过大使大多成员投入精力不足;有的只是注重课堂上讲授金融理论而对金融实验或实习重视不够,这些都制约了该课程建设质量的提升。

因此,本文认为,货币银行学在课程建设方面还是首先应从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着手,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建设、实践教学建设以及教学质量建设,尤其是应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以弥补单纯依靠理论教学带来的不足,实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2 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的要点和思路

2.1 将师资队伍建设视为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目标实现的灵魂

课程建设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与课程相关教学老师直接相关,教师的知识构成、阅历丰富程度、对前沿的把握等都将影响该课程的建设效果,因此,在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过程中,要首先将师资培养放在第一位,通过积极组织、动员老师参与各类对外学习、学术交流、进修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与教学能力;与此同时,应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学历层次,不断扩展知识层面,不断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提高对教学内容在纵向和横向上的把握。除此之外,还可邀请区域金融机构的相关负责人或业务人员直接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不间断交流,促进货币银行学教师在学术视野和金融业务方面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提升自己对金融学科的掌控。

2.2 将教学内容建设视为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的基础

教学内容建设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的,因此在选用有影响力的教材方面和教学大纲制订和修订方面以及紧跟时代步伐方面,应始终选用国内使用度高、评价较好的教材作为授课教材,同时,坚持货币银行学课程的集体备课制度,通过集思广义,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大讨论,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确保顺利完成的每节课程内容有要求有质量有特色。

2.3 将实践性教学建设视为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

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中无论是讲货币还是讲银行,还是讲金融市场的平衡以及宏观金融政策等,对于刚接触该课程的同学来讲,难免具有抽象化的感觉,无法达到感性认识,从而影响学生对一些重要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课程组教师在讲授相关章节过程中,针对理论性课程实践教学难以创新的特点,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实物票据或单据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模拟增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直观操作性,或是通过带领学生亲自前往相关金融机构面对面地讲授,实地考察,实地提问,实地操作,且在此过程中不断穿插现实中的案例,从而既可以使学生加强实践认知,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对金融实际问题的解释能力,很好地实现用实际案例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

2.4 将教学质量建设视为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的根本

课程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提升教学质量,尽管目标尚未有统一的衡量教学质量的指标体系,但只要能使学生既掌握了理论,又会应用理论,并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续相结合就算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因此,既要鼓励青年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多听其他老师的课程,通过相互研讨、相互听课、相互借鉴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讲课水平,同时,做好“院—系—课程组”听课和学生听课的方式加强对该课程组教师授课质量的质量监控和考评,确保教师精心准备,认真授课,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3 以教学方法改革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课程建设目标的实现过程是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将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课程组老师可以结合当前金融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分别采用金融案例与金融专题研讨相结合、学生课前自学与教师启发式教学相结合、金融模拟与金融调查分析相结合、金融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以及重难点专题讲授法、“请进来”等教学方法改革,全力提高货币银行学的课程教学质量,实现该金融类基础课程建设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双重实现。具体来讲,主要要求做到:

(1)金融案例与金融专题研讨相结合。该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加强对货币银行学基础理论、概念的理解,积极借鉴国内外现实发生的金融案例,结合所讲货币银行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并以此扩展成为课后进行金融专题讨论的方向,这样既讲清了理论,又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说明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又能用这些理论的发展来解释现实金融经济,从而拓宽学生分析货币、银行、金融市场等问题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思维能力,并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2)学生课前自学与教师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货币银行学作为金融学的基础理论课程,在内容讲授中需要学生先行进行预习,然后再由老师在课堂中进行讲授,且应经常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开始动脑筋,进行创新型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能够较快地让学生从理论的学习中转变到自我思考和理解过程中去,更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所学基础理论和内在金融学原理,更好地实现对整个金融市场的认识。

(3)金融模拟与金融调查分析相结合。金融调查分析是进行金融类课程学习的主要环节,通过课前调查,时刻关注我国金融发展趋势,给予现实金融经济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判断,进而结合当下某个金融热点问题,通过进行相关理论假设,通过一定的货币银行学金融模拟软件,指导学生对该金融现象进行金融模拟实验,一方面可以通过金融调查和分析来加深对现实金融发展情况的了解和理解,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金融模拟增强学生对货币银行学的实际操控能力,极大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

(4)货币银行学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大学授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授课教师在努力探索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的同时,应当在货币银行学教学中采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有重点地培养一批货币银行学基础理论扎实,科研功底较强的优秀学生,从而实现货币银行学学生基础理论和科研水平都有一个大幅度提升。

(5)货币银行学重难点专题讲授。重难点内容讲解方面,货币银行学课程组的全体教师要集中对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集体编写并紧跟时代步伐及时修订货币银行学重难点释疑和案例分析,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理解、释疑机会,促使货币银行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以达到明显的学习效果。

(6)采取“请进来”的教学方法改革。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的基础课程,可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通过学院或是系积极邀请国内外著名的货币银行学教师或是相关研究的学者前来学校进行专题授课,引导学生聆听讲座,通过专家的讲解,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对货币银行学相关金融问题的深层次理解和认识程度,又提高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论的掌握程度和对实践的应用能力,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申韬.对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8).

作者:魏燕 刘康华

上一篇:反洗钱论文下一篇:社交礼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