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银行传统货币理论论文

2022-04-26

摘要:近几年来,理论界兴起了研究电子货币的热潮,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本文试图从电子货币对我国中央银行及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两个方面对近年来我国电子货币研究状况作一简要的梳理和评述,以期推动我国电子货币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网络银行传统货币理论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网络银行传统货币理论论文 篇1: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分析

摘 要: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很多地科技的发展开始在生产中进行运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而影响。在日益发达的经济和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之下,金融行业发展着各种影响。所以,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着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几种主要业态模式。在互联网金融需求分析的过程中,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货币需求;影响;货币政策

一、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样给传统的金融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机会。我们都知道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全部地融入到了金融行业,尤其是第三方支付消费平台的发展已经慢慢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伴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互联网金融工具的引进也逐渐改变着我们现在的金融模式。因此,研究货币理论的发展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这已经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学问题。

研究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理论之间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再加上伴随着我们现在的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相关金融理论与工具的创新,这样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互联网市场的发展和进步,并且对所有金融市场活动的参与者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1.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金融相关理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着人们的经济和社会习惯。在金融的发展范围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其注入了很多新鲜的血液和活力,直接改变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走向,同时也影响着金融市场的主体行为,改变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狭义的互联网金融的范围相对比较的狭窄,特别只包括了那些互联网金融企业从事的相关金融活动;而相对广泛的互联网金融,是指只要是金融机构所参与的金融活动,这不仅限于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范围。

2.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支付模式

(1)第三方支付

自从2005年以后,互联网金融被广泛地应用,电子商务出现了快速地进步和发展,并且在一定的时期内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果。在此发展过程中,能够使我国电子商务取得这么大进步的原因在于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现在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对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2)P2P和众筹

P2P贷款和众筹,即个人通过某种手段进行资金的融通,是资金通过借贷形成专业平台。这样的筹资方式是非常受人们欢迎的,这种融资方式主要应用的主体是一些个人和中小企业。一般而言,通俗来讲,主要指双方当事人借助第三方借贷平台满足自己的借贷需求,从而进行自我融资。这就需要当事者通过网络的平台,对那些有闲余资金并且愿意把自己的闲余资金进行外借,以满足借资人的借款需求。

在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P2P模式下,并不需要任何一个金融机构的参与其中,这样直接可以让借款人和贷款人进行联系。这样的融资方式使双方比较地自由,并且使资金的需求方有了更多自己的选择,这种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双方交易的成本。从资金的供应方来讲,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也就是说资金的供应方一方面可以减少了传统金融机构这个中间的环节,减少了许多繁琐的程序,降低了双方的交易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但是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因为在双方交易的过程中少了中间的额金融机构作为担保,就很可能导致双方出现资金上面的损失,这个问题的出现是非常影响P2P模式和众筹模式在中国的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1.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模型

我们都知道,凯因斯放弃了古典经济学中的货币汇率不变的理论,并且在此过程中,强调了货币需求理论对我们的重要作用。凯因斯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在对以前人的理论学习和批判的过程中,探究到了属于自己的理论,从此才认为我们的市场是对货币有需求的,主要是因为存在以下三种动机:

(1)交易动机:一般来说,交易动机指的是个人或者是一些企业为了应对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各样开销而持有货币,一般都是用一定的货币方式来应对自己的各种生活开销,这种我们所说的货币需求和收入是呈正相关的,收入一般而言是稳定不变的。

(2)谨慎动机:谨慎动机指的是人们在可以满足紧急状况下,临时性的或急切地支出而要保存在受众的货币数量,这也是受到收入的影响,与收入是同方向的变动关系。

(3)投机动机:投机动机指的是人们对投机的欲望和手中所持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其这个投机货币需求的大小主要是在于我们制定的利率水平的高低。

2.互联网金融对支付方式的影响分析

我们在上面已经了解了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知道了货币需求应用不同的交易动机,已经在中间转换了不同需求之间的关系,其中的成本不能够被大家忽略,因此它是一个必须要加入考虑的因素。网络银行支付方式的兴起和发展,很多的支付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发生巨大的改变,更多的资金投融资渠道会被打开,使人们的货币需求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

3.互联网金融对货流通速率的影响分析

我们之前已经提到了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我们从中了解到其汇率和利率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利率预期的数据进行估算的,我们在此过程中根据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货币流通的速率在近一个世纪的变化。但在互聯网金融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我们引进了一些新的金融工具,这些工具不仅能满足市场的流动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也能提高金融市场的货币流通速度。汇率变化在逐渐加快,我们不能忽视这种变化的影响力。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提高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和人们的投资习惯,开放了市场的投资渠道,吸收了大量的闲置资金,从而加强了货币的流通速度。

4.互联网金融对货币需求结构的影响分析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在贸易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另外,因为通货膨胀对其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导致经济市场上的价格波动比较大,价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民众对资金的需求。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物价将继续上升,价格水平的变化导致公众需求的改变,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互联网金融工具的创新,逐渐降低了人们对现金的需求,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该工具的主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企业资产的总量,满足人们的购买需求。并且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发展,信用制度会逐渐地被建立起来,人们慢慢地会减少了对现金的应用,从而较少的使用广义货币金融资产的应用。并且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该平台的经营成本变得很低,金融资本也慢慢转化。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在通过一系列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第一,网络银行是网络技术的产物,这样的话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方式,包括银行发展的初步阶段,其中也包括先进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对传统互联网使用的大数据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云计算和其他技术可以对金融的服务模式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第二,在网络金融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比较繁杂的过程。目前,银行主要是用网上支付,对资金和金融服务进行创新。主要体现在网上银行,互联网中的第三方支付,以及各种虚拟货币等方式上。

第三,网络银行的发展给传统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货币需求方面,网络金融的发展一方面对传统货币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挑战,使货币需求不稳定,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对流通中的现金有明显的替代效应,现金流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参考文献:

[1]陈海强.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01):109-112.

[2]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金融事务,2016(5):86-88.

[3]李炳,赵阳.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7(8):21-28.

[4]罗俊成.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金融财税,2014(12):22-23.

[5]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糢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6(10):19-21.

作者简介:王晓静(1992.02- ),陕西西安人,陜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会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会计学;李倩(1991.06- ),陕西咸阳人,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会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作者:王晓静 李倩

网络银行传统货币理论论文 篇2:

电子货币对央行及货币政策影响研究述评

摘要:近几年来,理论界兴起了研究电子货币的热潮,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本文试图从电子货币对我国中央银行及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两个方面对近年来我国电子货币研究状况作一简要的梳理和评述,以期推动我国电子货币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电子货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述评

一、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

综合国内学者的研究,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货币发行主体地位

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虽然对经营信用卡业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对诸如公交卡、校园卡、VIP卡、优惠卡、打折卡、会员卡等其他类型的电子货币并没有作出一个明确、清晰的界定。当前电子货币发行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有是一些特别发行公司的非银行机构(如维萨和国际信用卡组织),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多元化使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地位受到了挑战。另一种观点恰恰相反,认为目前发行的所谓电子货币其实是现金替代物,这种形式的电子货币发行对央行垄断货币发行权不会造成冲击。“对央行垄断货币发行权形成真正冲击的是可以无限背书的电子本票和电子支票,一旦技术成熟,这种形式的电子货币将彻底颠覆央行货币发行的垄断。”

(二)铸币税收入的流失

学者们普遍认为电子货币对铸币税存在着影响。如张成虎基于电子货币的发行冲击了央行货币发行主体地位这样的认识,认为目前电子货币主要由银行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机构发行,对于发行纸币的中央银行来说,意味着其铸币税的流失。尹龙持与之大致相同的观点,认为铸币税“受影响程度与中央银行在竞争发行中的地位、通货使用的范围相关。中央银行发行的电子货币竞争力越弱、现金使用的范围越大,铸币税减少的程度就严重。”而梁立俊从电子货币不会对央行货币发行主体地位带来冲击的理论前提出发,认为商业银行通过资产增加发行电子货币,如果这种电子货币在支付过程中不是同步结算,从支付到结算的时段内,这种电子货币充当了货币的职能,商业银行在发行这种电子货币的过程中获得了铸币税收入。

(三)金融体系的监管功能

科技进步使得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入到货币创造的行列,更加混淆了它和商业银行之间本来就模糊不清的界限,也迫使中央银行重视和加强对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

但是对电子货币,尤其是电子现金发行主体的认定和监管问题会使得中央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由于中央银行对电子货币发行权的非垄断降低了其金融调控的能力,故中央银行希望采取措施加强对电子货币发行的控制权。”“另一方面,如果这样,其结果必然会挫伤民间发行主体推动电子货币运用的积极性,阻碍电子货币的发展。”所以,央行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有效地对金融体系进行监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发现,学者们更多的还是从宏观上对电子货币作出一般性分析,对电子货币的界定也只是停留在传统的狭义的电子货币,还没有深入实践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比如说,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上虚拟货币的出现对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有效地消解这些影响?学者们对此深入的探讨不多。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对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影响

赵家敏教授认为:“电子货币可以产生货币创造,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但会受到制约被限制在一定程度”。他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模型的分析认为“普及电子货币和电子结算技术可达到降低货币需求余额的效果。”

唐平认为在普及电子货币初期,由于现金还不能完全被银行存款替代,rr(支票存款法定准备金率)、rr1(非交易存款法定准备金率)、e(银行超额准备金率)、t(非交易存款与支票存款的比率)的变化幅度要大过c(流通中现金与支票存款的比率)的变化幅度,这时乘数有变小的趋势。乘数m的变小说明在中央银行改变相同基础货币供应量时,社会创造的狭义供应量M1会变小。在电子货币流通和使用后,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和变现能力增强,货币周转周期将大大缩短。因此,在短期内,人们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预留的货币量占实际收人的比例将减少。

(二)对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工具的影响

刘自强等人认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一般是使用M1和M2,但由于电子货币的发行不是集中的和一次性的,而是分散的和连续性的,这就使货币总量的测算变得十分困难。而对于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而言,最常用的是公开市场操作,但由于电子货币多由私人发行,因此损失了铸币收入的中央银行就可能会面临缺乏足够的资产来进行大规模货币吞吐操作的问题。

(三)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李成等人认为电子货币的出现和发展使中央银行依靠这些货币政策工具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网络银行中涉及存款准备金的资产负债业务的比重不断下降,在纯网络银行中这一比重已接近50%,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作用力度大大下降;第二,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增发电子货币规避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以缩减信贷规模的制度约束;第三,电子货币使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大量缩减,很有可能使中央银行因缺乏足够的资产负债而不能适时进行大规模货币吞吐操作,从而减弱公开市场操作的时效性和灵活性。

应该说我国学者在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方面的研究是较为深刻,但是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一,提出问题有余,解决问题不足。学者们对电子货币的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如对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影响以及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等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作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分析,但对于如何有效地解决或规避这些问题的策略分析稍显不足,即使有学者论及了这些问题,也只是概括性的、宏观的,缺乏详细而有针对性的论述。其二,宏观理论研究有余,实证性研究不足。目前,我国学界对于电子货币给货币政策带来挑战的研究主要为学究式的,从抽象的理论泛泛而谈的研究不少,能立足国内现状做调查研究的可谓凤毛麟角,因而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就在打折扣。鉴于此,如何立足于国内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发展现状,将电子货币理论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应对电子货币挑战的具体策略,将是学者们下一步研究的重心。

参考文献:

[1]李成,刘社芳.电子货币发展带来的制度挑战与思考[J].上海金融,2004(6):52—54

[2]梁立俊.商业银行电子货币发行影响央行货币发行权的会计分析[J].上海金融,2006(11):14~17

[3]盛昭瀚,蒋德鹏.演化经济学[M]一上海:上海二联书店.2002

[4]张成虎.网络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78

[5]尹龙.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0(4):34—4l

[6]劳平.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职能的冲击[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26一13l,137

[7]杨青.电子金融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33

[8]赵家敏.论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0(11):19—24

[9]唐平.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4(4):96—99(责任编辑:姜天鹰)

作者:谢吉晨

网络银行传统货币理论论文 篇3: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风险防范研究

摘 要: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一直被作为业务发展转型的重要保障和着眼点,互联网金融既包括电商等互联网企业,也包括传统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提供的金融服务。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史和特征着手,分析当前的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和影响,并提出要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和加强监管等措施来促使互联网金融良性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发展;策略

引言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一直被作为业务发展转型的重要保障和着眼点。将互联网技术拓展到金融行业,将极大地降低金融交易的时间和成本。但是互联网金融本身自带的弱点如虚拟化、高科技化、法律法规缺位等问题,也加深了互联网金融比传统金融更加复杂的风险,对中国维护互联网金融安全提出了重大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史及特征

互联网金融是指通过或依托网络进行交易活动。将原有的线下业务转化为线上业务,改业务托付给金融机构进行;依托互联网创新而产生的新兴金融业务主要由电子商务企业推出。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引领时代的新概念,互联网金融的走红与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有着密切联系,互联网金融在余额宝推出之前就光顾了我们的生活,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样便捷的金融交易方式构成了这个时代的一个核心要素,智能手机的出现,大大使互联网金融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史

早在20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的互联网经济就走进人们的视野,金融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互联网经济诞生之日,互联网金融就开始追随,并极大地普及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又相互竞争的关系。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它具有普惠性、数字化、便利化等特征。互联网金融相比部分传统金融机构着力发展20%的高价值客户而言,互联网金融更注重发展80%的草根客户;互联网金融具有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提高了信息使用效率;互联网金融让客户真正体验到便利就在身边,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渠道革命。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金融模式,它弥补了传统金融业发展的不足,满足了实体经济网络化新需求。同时互联网金融打破了传统银行服务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幅降低业务成本,改善传统银行内部的运营效率;而互联网金融能统计出客户全方位信息,分析挖掘客户的交易习惯和消费习惯,这些新型功能极大提高了银行在业务营销和风险控制方面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征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现在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大大被淡化了,它们被互联网以及专业软件取代了,这种更民主化的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它更普惠于普通老百姓。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以移动支付为基础,移动互联网和多网融合将进一步促进移动支付的发展。而当今互联网金融呈现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网络银行、网络信贷、第三方支付。同时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当今互联网金融具有业务运行网络化;为传统金融业带来冲击与革新;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层面的支持。如今引导互联网金融往市场化、规范化发展是当务之急。

互联网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带动下,支付便捷,超级集中支付系统和个体移动支付统一,市场充分有效的状态之下,可以达到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一样的配置效率,这种方式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对政府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可用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更可被用了提高金融惠普性,促进经济发展。对业界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会产生巨大的商业机会,但也会带来竞争格局的大变化;对学术界而言,支付革命会冲击现有的货币理论。

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中资源配置是资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网上发布并匹配,其中的p2p信贷是互联网金融最大的亮点,其本质是一种民间借贷方式,它在线进行;借贷门槛低;只起中介作用,借贷双方自主;出借人单笔投资金额小,风险分散。如此种种优点受到大众青睐。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和影响

(一)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由于起步晚,因此相比于国外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而言,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本身具有的低成本、高效率、注重客户体验等特点,也加速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中国逐步进入互联网金融时代,各家银行纷纷推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等业务,不仅完善了传统的银行渠道体系,各家银行也通过发展电子业务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还不只是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在一些电子交易平台还能有效地将众多交易主体资金流量置于其监控之下,在融资与风险管控方面,互联网凭借其信息处理能力和组织方面的优势,极大地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随着中国银行发展进入成熟期,多数银行的电子银行替代率已在80%左右,能熟练使用网银的人群也从青年逐步扩展到中老年人。由于第三方支付异军突起,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互联网交易中的资金安全和资金流动问题,使得网络支付在整体支付中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由于2010年和2011年相关条例的颁发,使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外延有了进一步延伸,第三方支付企业也由互联网支付企业扩展为从事资金转移服务的各类支付企业。六年多来中国p2p网络信贷行业增长迅速,并衍生出多种交易方式,平台也越来越广阔,累计信贷借贷规模也是急速增长。

此外部分电子商务企业也开始涉足金融领域,他们在互联网数据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速挖掘金融业务的商业附加值,开启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新模式。总的来说,中国当今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取得了飞速的突破。

(二)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国外互联网金融相比于中国来说可谓是有了突破性的成就。第三方支付日益成熟,移动支付逐步替代传统支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方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增长潜力。p2p平台衍生多种模式,部分替代银行信用中介功能,总体来看,国外p2p借贷平台普遍只作为中介机构存在,除了提供相关服务并收取费用外,不在借贷过程中形成独立的利益关系。众筹融资爆发式增长,逐步走向合法化和规范化,2012年4月美国政府签署的相关条例增加了对众筹的豁免条款,为创业公司通过众筹方式提供了法律依据,进一步拓宽了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募资渠道,众筹模式逐步趋于合法化、规范化。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推动传统金融银行业改革,今时今日,互联网技术深刻地改变着社会主体运行的方方面面,而缺少互联网思维的传统金融业很难追逐新经济环境下的发展态势。金融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准入门槛高,且发展面临的成本高,容易出现大型机构自然垄断的情况。而互联网金融投入相对固定,业务量的扩大不会引起交易总成本明显上升,通过电子渠道进行的网上经营成本比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大大降低,在商业银行运行中,这种优势更加明显。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业服务的不足,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以往涉及大量个体的小额直接金融交易过去在传统金融体系中很难实现,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金融服务体系。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控制与监管

在关注互联网金融积极效应的同时,还应注意风险对金融系统的冲击,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由于行业本身的不确定性一直处于非监管的状态。国外对于风险防范具有很好的控制,其中《消费者信用保护法》明确将互联网借贷纳入其民间借贷的范围,而中国在这些方面尚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由于互联网技术具有不确定性、信息不安全和系统不稳定、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创新的深度融合会致使业务创新方面产生风险、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不健全等风险因素。所以面对众多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监管提出了新要求。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风险控制

作为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全面结合的产物,互联网金融既面临传统金融活动中存在的信用风险、流动风险、市场风险,还面临着互联网技术引起的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依托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开展,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否安全与互联网金融能否有序运行密切相关,系统性的安全风险会给互联网金融发展造成危害。网络协议安全性较差,在传输过程中容易被窥探,引起资金损失。信息传输低效。技术陈旧很可能使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机构失去生存性基础。包含计算机系统和交易主体的业务风险都会构成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累积,对金融网络正常运行和支付结算产生影响。面对这一系列风险,企业应做到应有的防范,要着力保护消费者权利、推动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框架、构建有效监管体系、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立法制度。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

网络银行监管方面,重视网络银行在降低成本、服务创新方面的作用,基本上不干预网络银行的发展,监管重点集中如下:区域间问题,包括银行的合并于联合,跨境交易活动;安全问题;服务技术能力;信誉和法律风险。网络信贷监管方面,要求监管当局加强对网络信贷的监管与约束,强化借贷双方尤其是贷方利益的保护。在第三方支付监管方面,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资金实力、财务状况、风险管理设立具体的准入要求,实施过程监管和动态监管,确保第三方支付机构维持良好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相关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健全。结合不同类型的互联网机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完善监管制度,在沿用传统商业银行监管体制的基础上,构建符合网络银行特点的风险监管制度,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第三方支付法律体系。

结语

从本质上说,互联网金融是更接近于金融市场的一种服务模式,不过直接融资占比的提高和金融结构的优化会使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受到削弱,这对传统的数量调控方式会形成挑战。因此,优化和调控宏观手段,对其发展进行合理引导,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 陈丽敏]

作者:朱宽胜

上一篇:可视远程会商系统探索论文下一篇:政治变迁中的传统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