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分析论文

2022-04-15

【摘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是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农户对农村的金融服务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外在的环境机构因素和内在的农户个人因素两个角度出发,探究了影响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具体因素,主要包括:农村地区人均GDP、第一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和农村居民纯收入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分析论文 篇1: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战略选择的SWOT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

摘 要:主要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进行内部自身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战略选择,实现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SWOT;分析战略选择

1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SWOT分析

1.1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优势(strength)

(1)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雏形初步形成经过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已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为核心,农业银行为基础,农业发展银行为政策性导向,邮政储畜为辅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创新动力的分工协作的基本雏形,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在关心农民,关注农村,支持农业经济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不断推进,涉农业务逐步拓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有序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支付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完善。截至2010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1.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63万亿元,增长28.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80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比2009年底提高1.60个百分点,为“三农”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截至2011年11月末,中国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达到4.6万亿,占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47.4%,占银行业涉农贷款总额的32.8%,其中农户贷款2.4万亿,占银行业农户贷款余额的77.4%,是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截至2011年8月末,中国农业银行农户贷款余额达131965亿元,比年初增加214.12亿元,增幅19.37%;农户小额贷款余额1119.45亿元,比年初增加130.14亿元,可见中国农业银行不断推进农户贷款业务,深化农村金融业务的改革。截至2010年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项贷款余额首次突破万亿,达到15347.67亿元,比上年增加1380亿元,其中涉农贷款占比超过70%,为粮棉油收购信贷资金的需求提供了有力的来源,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截至2010年10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放小额贷款已突破1000亿元,标志着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继续稳步推进改革转型,充分发挥其贴近农村、网点众多的优势,不断拓展涉农业务,将为中低收入人群、农村地区、个体商户、微型企业提供更好、持续的融资服务,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截至2011年6月末,全国已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615家,其中369家设在中西部省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已建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中超过80%用于“三农”和微型企业。

(2)实现全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通常来说在国际上,评价农村金融服务状况的主要指标是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是指贷款的可获得性和金融机构提供存款、汇兑、结算等金融服务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是指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的分布广度。从贷款的可获得性和金融机构提供存款、汇兑、结算等金融服务的基本情况来看,我国农村的贷款覆盖面比率比较高。我国大概有乡村总人口82080.74万人,农户数约为2.4亿户。全国在农村信用社有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余额的农户数合计为7134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231%。通过银监会统计数据看出,2010年全国县及县以下万人机构覆盖度1.29个。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的布局广度:2010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合计为191604个,全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占比55%,平均每个乡镇分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3.69个。截至2010年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点3.7万余个,70%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地区,提供储蓄、汇兑等金融服务,“三农”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明显提高,在改善城市社区和农村金融环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农村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存款和汇兑结算等金融服务,基本上覆盖了90%以上的农村行政村。因此,总体来看,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储蓄、汇兑和结算等基本金融服务基本能满足中国农村地区的需求。

1.2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劣势(weakness)

(1)金融信贷资金供给缺口大,资金供给失衡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供求失衡、资金供求主体单一、农村融资渠道狭窄、金融服务功能弱化等方面。资金供求失衡主要体现:在我国农村信贷需求满足率仅为53%-56%,农村信贷支持力度远远不能满足当今资金需求迅速扩大的农村市场,特别是与农民增收相关的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需求。资金供给主体单一、农村融资渠道狭窄主要体现为: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构成了我国主要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但这几家机构在农村的并没有发挥巨大的金融供给的作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主体单一。金融服务功能弱化表现为:第一,我国的政策偏向于从农村汲取资金,投向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造成资金大量外流。第二,服务设置和服务方式落后。就金融服务设置而言,由于金融机构大量缩减,在地域广阔的农村网点设置较少。就金融服务方式而言,农村信用社只开展了最基本的存款贷款等业务,业务单一。

(2)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单一,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一方面,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由于农业的高风险性使得对农业的投资具有风险大、成本高、收益少、资金周转期长等特点,同时农村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和农村市场信息的不充分,使得农村地区的盈利性投资十分稀缺,金融机构机制不活,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农村服务金融的业务品种匮乏。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的主要业务是传统存贷款业务,其他业务如票据融资、咨询顾问、快捷结算、代收代付、代客理财等业务发展滞后。因此,金融服务的手段和方式已远远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缓慢,在经营业务中所占比重很低。

(3)农村金融竞争力不足,缺乏有效竞争机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不充分,组织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一个分工有序、竞争充分的金融环境。一个有效竞争的市场,其金融组织的结构应当是既有大型、中型金融机构,又有小型、微型金融机构。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组织机构虽然有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邮政银行等,但充分发挥作用并向农村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的金融组织却十分有限。具体来说,农业银行涉农贷款的主要贷款对象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向农户发放贷款比例非常低;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农业发展银行,一般并不面向涉农企业和农户贷款;邮政储蓄银行只为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一些小额贷款。农村信用社处于一个垄断地位,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近几年,在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撤出农村的金融网点之后,农业银行并未大力扩张营业网点,填补空白。可见,农村金融市场竞争非常薄弱,能够提供信贷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常有限。

(4)农村金融服务缺乏创新机制,无法适应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没有建立完善的实时调整和创新机制,金融服务仍然建立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没有对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调整服务方向、研究出创新产品,建立适应其特色的金融服务。信贷业务缺乏创新,业务品种与生产实际不相符。一是贷款期限与农村金融发展周期变化不协调。农村信用合作是在信贷业务上始终遵循春放、秋收、冬不贷的传统格局,贷款期限一般最长为一年,而农村贷款周期一般都是一年以上,这种期限上的不统一造成给农企和农户生产经营融资困难。二是农户贷款金额需求变大与农村信用社贷款额度缩小的不协调。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农业生产要素由以前的土地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变,农村对资金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我国农村信用社面对农户的小额农业贷款不能对效益高的新兴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大额贷款提供支持作用。

1.3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机会(opportunity)

(1)潜在巨大市场需求。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为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流通体系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都对金融服务有着迫切的需求。我国现有2.4亿左右农户,其中有贷款需求的农户至少有1.2亿户左右,“三农”资金缺口每年在1万亿元左右,这种资金需求还存在很大的供给缺口,给农村金融机构提供了有利可图的发展空间。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逐年增高,遍布城乡,但是还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金融需求,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完全发挥自身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农业的综合优势,对城镇化建设中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需求。

(2)政策环境适宜。近几年,我国政策广泛关注与重视“三农”问题,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发展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我国在各种政策上都倾向于鼓励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创新,并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予以大力支持。2007年开始,中国银监会就放宽了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试点工作。国家针对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出台了保值贴补息部分补贴、税收减免、票据置换专项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各级政府也废止了歧视性规定,推出了减免、拨付省市级联社开办费用,为全力支农提供了优惠的政策扶持。

(3)宏观货币政策导向近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型货币政策转变为稳健型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走向稳健的大形势下,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取向受到直接影响,并给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引导农村金融机构理性发放贷款。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对客户进行筛选,只对相对收益较高和风险较低的农户授信,积极优化调整客户结构,在稳健货币政策中形成农村金融机构优质的客户群体,使贷款投放更加趋向理性。引导农村金融机构调整盈利模式。农村金融机构转变扩张信贷规模的经营模式,调整存贷款“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农村金融机构需要逐步分散经营重心,灵活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寻求新的利润空间。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提高竞争力。农村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优点,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优质服务,细分客户市场,准确市场定位,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将服务水平的提升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向。

1.4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威胁(threats)

农业具有不稳定性和弱质性等特征,包含来自于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一方面,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自然风险。自然灾害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一旦自然灾害发生,农户的收入减少,会直接造成农户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拖欠。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农户和微型涉农企业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也很大,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盲目生产,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降低了农户的收入和还款能力。我国农村整体信用环境不佳。因此存在较高的信用风险。农村信用社由于受发放贷款对象的限制,贷款对象多为农户、自然人,通常是采用信用贷款,基本不存在保证、抵押或质押的方式发放贷款,所以一旦借款人恶意逃避农村金融机构债务,这些机构就面临着贷款损失。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农户小额贷款的审查和信用评级工作主要依赖于村委和农户,但村委及农户在对贷款人进行信用评级时可能存在一些人情世故关系,使得信用评估工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随意性,不具备客观性,不能准确揭示贷款风险,对贷款人准确定位。

2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战略选择

通过上述SWOT分析,可以看出,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存在巨大的机会,然而,由于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加上外部环境的潜在威胁,为了这一问题,农村金融服务发展要从我国的现状出发,遵循农村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实施有效的战略发展途径。

2.1 逐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体系

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活动所具有的筹集、分配和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职能,从而支持、调节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弥补供给缺口。在金融抑制的背景下,我们要站在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发展的角度,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构建小康社会,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持续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有效金融支持。目前我国看似形成了的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分工合作、相互补充的农村金融格局,但实际上是一个不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各类机构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存在严重的缺陷。建立健全的金融服务机构体系要从以下五点着手:(1)农业银行加快股份制改革,加大信贷支农力度;(2)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加快服务农村金融的脚步;(3)农村发展银行拓展业务范围,形成多元化融资渠道;(4)农村商业银行寻求利润突破口,转变经营模式;(5)非正规金融机构规范化,引导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发展。

2.2 积极开发创新产品和新型信贷模式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不仅要求金融机构体系格局科学合理,还要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除了继续大力发展农户小额贷款外,鼓励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这应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农村及其它经济薄弱环节的需求,针对性地开发金融服务品种。应认真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应根据不同的发展状况,在政策允许和风险控制能力范围以内,开发出多样化、系列性的金融特色产品,适应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要求。金融产品创新包括:信贷业务品种创新、担保抵押方式创新、个人理财产品创新、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等。服务方式创新包括:网点建设现代化、结算网络现代化、创新职工服务规范、创新结算手段等。

2.3 构建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和法律规范

根据供给缺口,需要对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的方式进行调整,扩大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建立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相互支持的机制,建立包括政策性银行、政策性担保机构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在内的完整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综合运用货币、财政、税收等多种政策手段,采取激励有效、风险可控、协调配套的扶持措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针对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机构的特别的监管框架;建立农村信用担保和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使农村地区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引导和激励农村金融机构加大“三农”的投入。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SWOT分析,找出了农村金融服务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威胁,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战略选择:首先,是在遵循金融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构建政府指导下的,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等多种组织形式相互竞争、分工协作、稳定发展的多元型的农村金融体系;其次,是积极开发创新产品和新型信贷模式,开发出多样化、系列性金融特色产品,适应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的要求;最后,是在供给缺口存在的现实中,借助政策和法律的力量,完整的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SWOT分析及其可持续性战略研究[J].问题探讨,2011,(6).

[2]范秀红.农村信用社战略发展的SWOT分析[J].农村金融,2008,(7).

[3]张蓓佳.基于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SWOT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4):188189.

[4]蔡则祥,孟德锋.农村小额信贷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基于SWOT方法[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

[5]熊传海,孙超平,文理.基于定量SWOT战略决策模型的农合行发展战略定位[J].科技和产业,2010,(10).

[6]覃宇环.对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9,(2).

[7]黄学华.安徽农村金融问题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6.

[8]薛保社.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机制创新[J].改革与战略,2011,(1).

[9]张丞.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农业银行县域信贷市场定位及战略选择[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10]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http://www.cbrc.gov.cn/index.html.

作者:李喆 肖夏

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分析论文 篇2:

关于影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因素探究及对策分析

【摘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是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农户对农村的金融服务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外在的环境机构因素和内在的农户个人因素两个角度出发,探究了影响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具体因素,主要包括:农村地区人均GDP、第一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和农村居民纯收入等。同时,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可以先从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政策引导、扩大金融知识宣传来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 影响因素 特色产业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政策倾斜,我国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农户出于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的需要,对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金融机构响应中央的号召,积极为农户提供存贷款等金融服务。从2007年到2016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从6.12万亿增长到26.4万亿,增长幅度达到四倍之多,每年平均增速22%左右。虽然金融机构支农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全面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任务仍然艰巨。对于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国务院提出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和方式、推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等。本文通过对具体影响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因素进行较全面的探讨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我国农村金融水平的对策建议,从而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文献综述

农村金融服务,是指农村金融机构向当地(县及县以下地区)农户、企业等资金需求者提供的与货币融通和信用活动有关的服务。在现有的测度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文献中,尚未形成一套公认的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但是国内外许多学者也有尝试过建立一些相对科学的测度指标。综合参考的文献,国内外学者考虑到直接度量金融服务水平的难度,一般间接地从这几个角度去度量金融服务水平,主要包括:金融服务可及性、金融普惠水平和金融排斥水平。

Honohan(2004)认为制度环境对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产生影响,要想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必须在银行体系中引入竞争机制。Stijn Claessens(2006)认为金融机构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壁垒与金融服务水平的高低有密切联系。Beck et al(2007)代表性地提出包括4个实际使用指标和4个可及性指标在内的测度金融服务可及性的8个指标。

在国内,姚耀军(2006)从金融工具和机构两个角度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现状,提出金融供给缺位、竞争不充分是妨碍农村金融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并指出政府应该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李明贤(2008)从存款、贷款、汇兑、保险等方面综合考察农村金融的覆盖面,提出要加强农村邮政储蓄网络建设,同时推进农村信用社的信息化、等建议。徐敏(2013)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农户人均收入、金融资源效率等。

三、影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因素及原因分析

笔者在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因素,拟从外在的环境机构因素和内在的农户个人因素两个角度来分析影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具体因素及其影响机理。其中环境机构因素包括农村地区人均GDP、第一产业增加值与总产值的比重、金融机构数量三个具体指标,而农户个人因素则包括农户人均纯收入、农户受教育水平两个方面。

(一)环境机构因素

1.农村地区人均GDP。农村地区人均GDP代表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滑。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但是由于资本的趋利性,农村金融机构还是更愿意把贷款投放到经济水平更发达的地区。因此可以预测农村地区人均GDP对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着正向影响。笔者在2015年《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中随机抽取湖南省的五个县,整理相关数据后,结果如下:

为了方便观察比较,笔者根据各县人均GDP的大小对各县从上到下进行了排列。通过表格数据,我们看到临澧县人均GDP最高,达到了2.8425万元左右,同时人均贷款余额也最高,为1.4600万元。人均GDP最少的祁东县,人均贷款余额也最少,仅为0.5289万元。而人均贷款余额的变化趋势与人均GDP基本一致,人均GDP越高,人均贷款余额规模也越大。

2.第一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第一产值增加值/总产值能够直接表现出当地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地位,同时能够间接反映出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经济地位。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在当地经济中的比重恰好又能体现该地区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水平,一般来说地区工业化与现代化水平越高,地区经济发展的越好。而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一般来说在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就越大,那么相应的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也相应越高。笔者通过对2015年《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观察来看符合理论推断。因此,第一产业增加值/總产值与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呈现负向关系。

3.金融机构数量。保险业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以保险机构作为金融机构的代表,在这里金融机构数量即指各省份保险机构的总数。保险深度是指该地区全部保费的收入与该地区GDP的比值,反映了保险业在该地区经济中的地位,从而能够体现金融服务水平的高低。一般来说,金融机构数量越多,金融服务水平越高。

同时笔者通过对2015年《中国金融年鉴》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在东部和中部省份这些金融机构数量相对较多的省份来说,保险密度一般也较大。而在西部那些金融机构分布相对较少的省份来说,保险密度也较低。综上,金融机构数量与金融服务水平呈正向相关关系。

(二)农户个人因素

1.农民人均纯收入。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户的可支配收入直接挂钩,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戶会在满足自身基本物质需要的基础上追求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务。因此,同样估计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呈现正向相关关系。

在该处用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大小来体现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根据表4可以看出,随着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大体上也随之增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农民人均纯收入大于15000元时,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上一组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增加,反而略低于上一组的数值。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农民人均纯收入较高的地区,金融的服务形式和金融产品的类型都较为丰富,向银行借款并不是融资的唯一渠道。同时投资渠道丰富,农户通过投资其他金融产品的收益足够满足自身收益和再投资的需要,不需要再向银行借款投资。

2.农户受教育水平。一般来说,一个人接受的教育水平越高,对于金融产品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就越强,进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就越旺盛,而金融机构也会顺应市场的需求不断的进入市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样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在供求关系下就会达到更高的水平。而根据2015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显示,从2011年到2014年这四年的时间里,高中和初中的学校数量都在逐年减少。本来在我国农村和城市的教育水平就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农村教学机构的数量再减少,那么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将会进一步降低,从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减少,最终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

四、提高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特色产业,寻求多元增收途径

在之前所分析的影响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因素中,有多个因素直接与当地农村的经济水平有关。因此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户脱贫致富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产业。例如,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形成以该种矿产资源为中心的产业链,包括开采的上游企业和加工销售的中下游企业,这样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更能为当地富余的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

(二)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刺激机构加大支农力度

在当前,政府应该逆市场机制地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从而在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推进实行差别化准备金制度的进程,坚持支农支小的基调不变,从而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向中低收入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实施差别化的监管方式,为在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开设分支网点的金融机构开辟绿色通道,降低当地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在降低门槛的同时,更多新型金融机构进入市场当中,促使市场竞争机制形成。

(三)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加强金融知识宣传

农户教育水平是影响农村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好农户的教育问题,是增加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途径之一。从整体上来看,可以通过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来提高农户教育水平。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建议将高中阶段的学习纳入到义务教育的范围内。另外在学校学习的阶段,不能只进行考试科目的学习,同时还应该加强素质教育,学校可以多开设一些通识课,在这些通识课上就可以请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来进行金融知识的教育和普及。

参考文献

[1]Honohan,Patrick.2004.Household Financial Asset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32(11):493-500.

[2]Stijn Claessens.Access to Financial Services:A Review of the Issues and Public Policy objectives.Word Bank Research Observ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16(2):79-117

[3]Beck Thorsten,Maria Soledad Martinez Peria.2007.“Researching out:Access to and Use of Banking Services across Countrie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85(1):234-266.

[4]徐敏.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部金融,2013(03):59-63.

[5]李明贤,李学文.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的现实考量与分析[J].调研世界,2008(8):17-22.

[6]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J].财经研究,2006(04):103-114.

作者简介:骆伽利(1996-),女,汉族,湖南常德人,湖南农业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农村金融;蔡洋萍(1982-),女,汉族,江西宜春人,金融学博士,湖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作者:骆伽利 蔡洋萍

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分析论文 篇3:

湖北省洪湖市农户个人金融服务需求及其均衡调查研究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都是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本论文以湖北省洪湖市为调查地点,通过向当地的农户发放调查问卷来了解当地农户对现今农村金融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需求程度来了解当地农户对金融服务的真实需求以及金融服务与金融需求对接情况。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这里的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对称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当地的金融发展,因此,本论文在进一步地分析了这个问题后在文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例如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应起到引导作用,同时也要完善民营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推广信用贷款。

【关键词】农村金融 供给 需求 主成分分析 对策

一、引言

“三农”问题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但长久以来,农村金融却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很重要的一点则是农村金融供求双方的不匹配造成的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低下导致的。在我们进行调查的洪湖市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基于此,我们希望能调查当地农民的真实金融服务需求状况,帮助金融机构了解农民对金融服务的切实需求,探讨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期用理论知识来帮助当地政府以及金融机构改善农村金融实际问题。

二、洪湖市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从2014年的贫困人口规模控制数据表可以看到,截至2013年末洪湖市现有贫困农户22103户,贫困人口74524人,脱贫形势不容乐观。农村中的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在外务工者占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与此同时,农户的融资需求量大,虽然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对较低,但是审批时间长、手续复杂、贷款金额较少,迫使农户通过民间信贷来补充,不得不忍受高息贷款之痛。湖北农村金融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洪湖市在2013~2014年实行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在湖北省农村体系中流转的资金数额是不低的,同时,这些政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洪湖市农村资金的净流出大于净流入,农村资金的自给率依然不足,湖北省农村资金存贷比远低于全国水平,该市农村的资金外流现象比较严重。

三、农户个人金融服务需求及其均衡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我们为了分析湖北省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与需求问题,设计了相关的问卷,在洪湖市的三个村,发放了总共500份问卷,最后实际收回的有效问卷为475份。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农户家庭年均人收入、被调查者文化程度、对现有金融服务满意程度、每年对借贷资金的需求、贷款交易成本等。通过阅读文献以及对调查问卷的设计,我们整理出了如下农户对金融服务满意度的指标如下:

(二)模型设定

要分析调查地金融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我们想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社会总需求,有效需求是有效供给的基础和前提。具体到本研究,政府以及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供给只有建立在农民的真实感受和现实需求之上才是有效的供给。因此,农户对现有金融服务的满意程度可以反映出政府以及金融机构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供给是否充足。

为了研究湖北省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我们建立了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矩阵模型(见图1)。

(三)主成分分析

1.数据的处理。由于我们在设计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一些主观性指标并对其进行赋值,分为1分(很不满意)、2分(不满意)、3分(一般满意)、4分(比较满意)、5分(十分满意),从而对主观指标进行合理量化。

2.确定数据是否适合主成分分析。使用SPSS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KMO(Kaiser-Meyer-Olkin)测度值为0.630,Bartlett球形度检验(Bartlett-Meyer-Oklin)是对自变量之间的独立性进行检验,其中Sig值0.000小于0.05,结果显著,相关矩阵不是单位矩阵,存在共同因素,也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

3.确定主成分个数。从SPSS的解释方差表中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值为3.137,方差贡献率为26.140%;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951,方差贡献率为16.258%;第三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716,方差贡献率为14.303%;第四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557,方差贡献率为12.978%。前四个成分的总方差贡献率达到69.679%,贡献较大,同时根据选取主成分的原则——即特征值大于1,在本研究中,提取四个主成分,这四个主成分均是原来的十二个因素的线性组合。

4.确定各主成分的权重。从SPSS结果中的成分得分系数矩阵中可以看出,上述提取的主成分均是原来的十二个因素的线性组合。其中,成分1主要由贷款、储蓄、银行卡业务、担保业务以及手续费五个因素组成,其得分分别为0.183、0.238、0.225、0.218、0.202;成分2主要由惠农特色业务、理财产品以及金融知识宣讲力度三个因素组成,其得分分别为0.377、0.391、0.353;成分3主要由服务态度、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两个因素组成,其得分分别为0.239、0.216;成分4主要由网点分布、支付结算环境两个因素组成,其得分分别为0.291、0.315。该结果与对相关系数矩阵的分析结果相吻合。

5.主成分命名。从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出发,以我们在分析数据时所得到的相关结果,我们将上述的主成分1命名为“主营业务因子”,它包含了贷款、储蓄、银行卡业务、担保业务以及手续费,这些因素中绝大多数属于金融机构的主营业务,当地农户与金融机构的接触也大多源于此;同时,我们将主成分2命名为“宣传因子”,它包含了惠农特色业务、理财产品以及金融知识宣讲力度三个因素,农户对惠农特色业务以及理财产品的办理大多基于当地金融机构的宣传和农户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故可将其命名为“宣传与心理承受因子”;另外,我们将主成分3命名为“服务因子”,它包含了由服务态度、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两个因素,可以设想,如果从业人员的素质不够高,那么该人员的服务态度也会差强人意;最后,我们将主成分4命名为“环境因子”,它包含了网点分布、支付结算环境,可以认为,如果网点分布的地理位置不好,那么环境也不会使人满意,如所处位置距离居民区较远、所处位置周边环境差等等。

(四)样本农户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及需求度测评

1.样本农户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测评。在数据处理中,为了便于统计分析,使测量活动变得清楚、明确,我们进行了数据的标准化和赋值。满意度是比较满意和十分满意的人数之和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我们根据主成分分析得出的各主成分中的各因素的得分系数作为权重,计算了各个主成分的综合满意度并将其排序,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2.样本农户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度测评。在对此进行测评时,我们仍然采用了上述标准化和赋值的方法,将样本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程度量化为5级:不需求、不太需求、一般、比较需求、迫切需求,分别为1、2、3、4、5分,然后统计各级被选择的频次,需求度是比较需求和迫切需求的人数之和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可以得到下表。

(五)湖北省洪湖市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的均衡分析以及初步结论

将上文中样本农户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度的排序代入已构建的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的均衡矩阵,得到下图(图2)。

从图2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落在A区域的金融服务种类:农户对此类金融服务需求高,但政府以及金融机构的供给量低,农户满意度很低。此类金融服务存在较大的缺口,政府以及金融机构可以提供更多的此类服务;落在B区域的金融服务种类:农户对此类金融服务需求高,政府以及金融机构的供给量也高,农户满意度很高。此类金融服务处于较好的均衡状态,若要改善该区域的金融服务,则更需要注重的是质量而非数量;落在C区域的金融服务种类:农户对此类金融服务需求不高,但政府以及金融机构的供给量也不高,农户满意度不高。此类金融服务的供求双方的行动意图都很弱,但不一定代表处于有效均衡状态,即使在某一点处于平衡,也属于低水平的平衡,并不具有长期稳定性,也不利于农村金融的长期发展;落在D区域的金融服务种类:农户对此类金融服务需求低,但政府以及金融机构的供给量高,农户满意度很高。据此,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维持甚至适当减少该类金融服务的供给。通过对均衡矩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政府以及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供给的优先顺序:①A区域的金融服务应当是优先供给的,并且在加大供给的同时强化对农户相关金融知识的普及;②B区域的金融服务应当保持当前的供给数量,并提高服务质量,可以通过金融创新来实现;③D区域的金融服务应当在保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在该方面的资金、人力投入;④对于C区域的金融服务,提供该服务的金融机构应合理估计周围农户对该金融服务的需求量,注意控制成本。

四、相关对策

根据上文的调查研究结论,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一)推动农村金融贷款服务的发展

应加大农业贷款比重。农村金融机构机构要根据洪湖市农村经济发展特点,重点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项目的支持,全面满足农业信贷的需求,不断增大农业贷款比重。贷款流程公开透明。由上面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洪湖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竞争处于不充分状态,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动服务意识缺乏,同时农民对信贷的流程也知之甚少,为了获得农业贷款,一些农民只能提升自己的贷款标准来迎合金融机构贷款要求,一些达不到贷款标准的农户慢慢开始拉拢贷款经办人,贷款业务流程公开透明,可以使农民了解农业贷款流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扶持力度

制定适应当地情况的金融法规。地方政府应从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角度出发,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中贷款、担保等业务的法规,从根本解决农民贷款抵押担保物不足的问题。坚持配合金融机构进行金融惠民服务。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的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对农村信用社和具有支农方向的金融机构实行税费减免政策,并提供贷款利率补贴资金,同时加快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快速发展,确保这些金融服务在洪湖农村地区的全覆盖。

(三)大力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改善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增设EPOS机、ATM机等设备降低人工服务成本,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现代金融服务方式,让农民更加便利地获得金融服务。鼓励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为了加深农村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农村金融机构要开发适合农业特征的产品,逐步将城市金融服务中的代理、保管、信息咨询等新产品尽快推广至农村金融中。

参考文献

[1]吴祥东.怀远县农村金融需求研究[D].安徽大学,2012.

[2]李莹.通辽市农村金融供求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童云亮.淮安市农村金融需求及供给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4]曼昆.宏观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樊丽明,解垩,尹琳.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满意度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2009,(01).

[6]张会萍,惠怀伟、刘振亚.欠发达地区农村民生服务需求及其均衡分析[J].农村经济,2014,(06).

[7]许霞.盐城市农村金融供需失衡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8]陈振业,刘西权,李兆鸣.解决农村金融供需关系失衡的思路探讨[B].临沂银监分局沂南监管办事处 山东沂南 济南金融第8期.

作者简介:马玉羚(1994-),女,汉族,籍贯:湖北武汉,湖北经济学院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学;周格(1994-),女,汉族,籍贯:湖北省荆州市,湖北经济学院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学;周亚捷(1994-),女,汉族,籍贯:湖北省鄂州市,湖北经济学院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学;杜校天(1994-),男,汉族,籍贯:湖北省洪湖市,湖北经济学院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学;刘静(1991-),女,汉族,籍贯:湖北省武汉市,湖北经济学院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学;杨建星(1994-),男,汉族,籍贯:湖北省广水市,湖北经济学院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学。

作者:马玉羚等

上一篇:风险管控企业财产保险论文下一篇:神经网络项目风险评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