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研究视角论文

2022-04-19

摘要:基于区位商模型,从总就业与第三产业就业视角分析中国旅游就业的区位商时空结构,发现中国旅游就业区位商的时空结构特点:东部沿海省区是旅游就业主要集聚区,但中西部省区的旅游就业区位商在不断提高,并且中西部省区旅游就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潜在优势明显。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产业结构研究视角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产业结构研究视角论文 篇1:

基于“济南都市圈”视角下的济莱协作区产业结构研究

摘 要:“济南都市圈”是山东省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济南—莱芜经济协作区的建设又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对整个都市圈建设,乃至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基于“济南都市圈”的视角,分析济莱协作区的产业结构,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关键词:产业趋同;产业结构;济莱协作区

一、序言

目前,山东省逐步形成了“一圈一群一带一区”的空间经济发展态势。其中,“一圈”指的是济南都市圈,以济南为中心。这就带动了山东省中西部发展、加快了城镇化进程。济南—莱芜经济协作区作为整个济南都市圈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已经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

都市圈建设要高度重视与构筑合理的职能分工,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在规划中,把莱芜界定位为山东省省会的副中心,解决和承担省会城市的局部功能,使之成为济南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开拓城市发展空间、引领经济增长,努力完成与省会城市“同城发展、同步建设”的目标。在产业领域,重点建设“两个基地”:一是以口镇新城为中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二是以雪野为中心的高端服务业基地。

二、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最近几年,济南都市圈的经济发展迅速,产业水平快速提升,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济南已经实现产业结构“三、二、一”的高级化态势;莱芜市经济总量小,第二产业占比过高,产业结构单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1.济南市产业结构分析

济南市是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工业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逐年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居于全省领先地位。2013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5.4:39.3:55.3,体现出农业发展稳定,工业及服务业齐头并进的态势。

2013年,农业发展稳定,农业产业化和高级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特色农业,尤其是观光农业,发展态势很好,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工业经济实力稳中有升,出现了以下几个支柱性产业:钢铁冶金、机械及交通装备、石化化纤、电子信息、食品药品;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明显提高了传统服务业档次,新起的服务业也有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了53.5%。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济南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2.莱芜市产业结构分析

山东省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就设在莱芜市,2013年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结构比例为7.6:56.0:36.4。

第一产业重点发展四个产业,以生姜为主的“三辣”业、畜牧业、林果业和蔬菜业。第一产业的发展中注重突出特色,形成了“三辣一麻”、“三黑一白”的特色农业品牌,尤其是借助中国(莱芜)生姜博览会的举办,成功叫响了“莱芜姜、保健康”的品牌。

第二产业中钢铁产业生产优势突出,2013年钢铁产业产值占到莱芜市经济总量的52%。莱芜市的钢铁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从开采、选矿、冶炼、轧制、机电加工到机电一体化的“钢铁产业链”。

第三产业中传统的商贸、饮食、修理等服务业稳定发展,金融证券、物流、会展、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

三、可能存在的问题

1.环境问题

莱芜市一直是钢铁立市,重工业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市内已有的几家大型钢铁企业和发电厂已经严重影响了莱芜市的环境质量。钢铁行业工业污水、大且集中的废物废气的排放,跨区域环境污染的现象明显。因为环境资源属于公共物品,具有公共物品的相关属性,所以就会导致环境的外部不经济,进而使得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最终出现“市场失灵”现象以及相关的环境方面的问题。

2.产业趋同

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可以反映各城市之间产业结构相似程度。根据2013年的相关数据计算,济南与莱芜的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数值在0.90以上,产业相似度大而关联度小。一些产业如机械制造、冶金等,两个城市都有,致使产业相互之间竞争激烈,无法有效配置整个圈域资源。并且,在产业链上,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上下衔接的链条关系,这就使两市的产业前后关联效应不强,产业之间也没有明确分工,很难做到差异互补、优势互补。

四、建议

1.抓好对钢铁、电力等重点行业的节能监管,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推进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及财政、税收和政策方面的支持,促进钢铁企业配置环保设施并保证其稳定运行,实现废气排放达标。

2.两市结合资源、区位经济、市场等方面的因素,选择一个地区作为主导产业及关联产业,确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两地不仅要分工合理,而且要注重发挥自己的优势,明确分工,保证分工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切忌忽略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分工协调,去盲目竞争。产业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区域经济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实现总体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总结

济莱协作区是济南都市圈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和步骤,建设济莱协作区对莱芜是个重大机遇,有利于莱芜借助省会城市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加快自身发展,提高经济总量;也有利于济南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对把济南建设成为一个全省区域战略核心、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联结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中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2013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王帅.构建济南都市圈理论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3]赵拴豹,张让刚,张志国.中外都市圈建设的优势、经验——其对济南都市圈发展的借鉴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9,5:7-12

[4]渠涛.都市圈中心城市发展研究——以济南都市圈为例[J].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2011,12

作者简介:陈涛,西安财经学院,产业经济学

作者:陈涛

产业结构研究视角论文 篇2:

中国旅游就业区位商时空结构研究

摘要:基于区位商模型,从总就业与第三产业就业视角分析中国旅游就业的区位商时空结构,发现中国旅游就业区位商的时空结构特点:东部沿海省区是旅游就业主要集聚区,但中西部省区的旅游就业区位商在不断提高,并且中西部省区旅游就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潜在优势明显。

关键词:旅游就业;区位商;时空结构

Study on Chinese Location Quotient Space-Time Structure of Tourism Employment

LI Wen-bing1,WU Yan-ji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414000,China;2.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Science,Z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China)

Key words:tourism employment ;location quotient ;space-time structure

长期以来,创汇创收功能和平衡国际收支功能一直是人们对旅游业关注的焦点。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经济受石油危机的影响陷入滞胀的困境,旅游的社会功能特别是旅游的就业功能才受到国外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1-2];相对于国外研究来说,国内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关注旅游的就业功能。国内外已有的旅游就业研究主要针对旅游就业的概念和特点、旅游就业效应、旅游就业的统计及拓展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国内旅游就业的空间结构研究,仅黄静波(2006)对国内旅游饭店业就业的区域结构[3]、高伟洁(2008)对河南省旅游就业的区域结构[4]等进行过分析。本文基于区位商研究的不同视角探讨中国旅游就业的时空结构,希望为旅游就业功能的进一步发挥提供依据。

一、区位商模型及研究设计

(一)区位商模型

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 简称LQ),也称生产的地区集中度指标,常用于确定一个地区某一部门的专业化水平。区位商通过各产业部门在各地区的相对专业化程度能间接反映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5]。常用的测定区位商的指标可以是产值、产量、就业人数、固定资产等。用就业人数来计算出的区位商,称为劳动力集中度,计算公式如下:

(二) 研究设计

在旅游研究中,研究者主要对不同地域旅游部门的旅游收入区位商进行了论证。如王娟等(2007)运用区位商模型探讨了安徽旅游星级饭店的地域差异[6];黄静波(2006[3],2007[7])基于区位商模型等经济基础方法分别对湖南省和长沙市的旅游饭店业的优势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产业区位商计算结果,张广海等(2008)对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评价[8];邢珏珏等(2005)基于区位商分析了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特征[9]。本文将基于国内总就业、第三产业就业视角分析中国旅游就业区位商时空结构,以探讨中国旅游就业在就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空间差异。根据统计数据可获取性及一致性要求,选取《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1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6年)》中31个省区相关数据作为区位商计算数据来源(2000年旅游就业人数包括旅游饭店、旅行社、其他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等三个部分,对应于2005年的星级饭店、旅行社和其他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等三个部分旅游就业者)。基于总就业及第三产业就业视角的中国旅游就业区位商计算公式分别采用公式(2)与公式(3)进行:

二、中国旅游就业区位商的时空结构

(一) 基于总就业视角的区位商时空结构

基于总就业视角分析中国旅游就业区位商时空结构,可以发现旅游就业在总体就业结构中区域时空差异及旅游业集聚的区域时空差异。从表1可以看出,2000年旅游就业的区位商空间结构中,北京、天津、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西藏、新疆等12个省区区位商大于1,说明这些省区从旅游就业角度来看,具有一定发展优势,产业集聚特点明显,其中北京、上海、福建、广东等四省市区位商分居第1至第4名。2005年旅游就业的区位商空间结构中,区位商大于1的省区为北京、天津、辽宁、山西、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西藏、新疆、内蒙古等12个省区,其中北京、上海、海南、广东分列前4名。综合2000年与2005年旅游就业区位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如下中国旅游就业区位商的时空结构特点:

1.基于总就业的旅游就业区位商大于1的省区集中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较少,其中中部地区又比西部地区少。2000年区位商大于1的省区有9个位于东部沿海,西部有2个,中部仅1个;旅游就业区位商的这种空间结构,总体上在2005年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中西部地区区位商大于1的省区有所变动。

2.基于总就业的旅游就业区位商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东部沿海省区旅游就业区位商逐渐降低,而中西部地区旅游就业区位商逐渐上升,其中西部地区旅游就业区位商上升更快。除辽宁、海南、浙江等省存在一定幅度的上升外,东部地区旅游就业区位商下降快的有:北京(10.21→5.01)、上海(5.70→3.53)、福建(5.47→1.06)、广东(4.72→3.04)。虽然中西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区旅游就业区位商小于1,但都不同程度地上升了;其中增长较快的有:河北(0.32→0.84)、内蒙古(0.44→2.99)、四川(0.45→0.92)、云南(0.57→0.90)、西藏(1.50→2.43)。

(二) 基于第三产业视角的区位商时空结构

基于第三产业视角分析中国旅游就业区位商时空结构,可以判别各省区旅游就业在第三产业就业中的贡献大小及区域集聚程度。表2显示,在2000年,基于第三产业的中国旅游就业区位商结构中,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福建、广东、海南、西藏、宁夏、新疆等10个省区的区位商大于1,说明这10个省区的旅游就业在整个第三产业中具有较大的优势,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2005年,基于第三产业的中国旅游就业区位商空间结构中,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云南、西藏、新疆等14个省区的区位商大于1。综合来看,基于第三产业的中国旅游就业区位商时空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 区位商大于1的省区集中于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在2000年,基于第三产业的中国旅游就业区位商大于1的10个省区中,有7个位于东部沿海,3个位于西部地区;而到了2005年,东部沿海有8个省区,西部地区有4个省区,中部地区仅2个省区。

2. 东部沿海地区区位商大于1的省区大多存在区位商下降的趋势,但中部地区区位商大于1的省区个数则明显增加。区位商下降明显的省区有:北京(5.02→2.29)、上海(3.55→2.04)、江苏(1.01→0.87)、福建(5.25→1.06)广东(3.98→2.62)等5个省区,但浙江(0.91→1.93)、海南(2.50→3.04)等两省区位商明显上升了;中部地区的河北(0.34→1.07)、山西(0.68→1.09)两省,是区位商增加最快的省区,其区位商到2005年均大于1,成为全国第三产业中具有一定程度集聚的产业。

3. 西部地区区位商大于1的省区中,除宁夏(1.04→0.97)的区位商略有下降外,其余的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

4. 中西部除安徽(0.57→0.46)的区位商略有下降外,大部分省区旅游就业区位商上升,特别是四川(0.48→0.90)、云南(0.92→1.38)、河南(0.20→0.48)、江西(0.19→0.47)等省区上升显著。

三、结论与讨论

1.从空间结构来看,东部沿海省区是旅游就业主要集聚区,其专业化水平从区位商的大小可以得到明显的反映。从区位商演变的视角来看,东部沿海省区无论是基于总就业还是基于第三产业,除海南、浙江、辽宁等省区外,其它省区的旅游就业区位商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一方面与海南、浙江、辽宁等省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得到释放有关,另一方面,又因为全国其它地区省区的优势旅游资源得到开发而导致沿海省区旅游就业优势地位下降。

2.中西部地区省区的旅游就业区位商不断提高。从总就业角度看,西藏、新疆两省区专门水平较高,其区位商连续稳定在1以上,而云南、四川、内蒙古等西部省区的区位商上升最快,这说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逐渐转化成为了产业优势,并进一步转化为就业优势,中西部省区旅游就业在总就业结构中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从第三产业角度看,中西部省区旅游就业在第三产业中潜在优势明显,西藏、新疆、宁夏等省区区位商稳定在1或者1以上,山西、河北、四川、云南、河南、江西等省区区位商大幅上升,其中山西、河北、云南等省区的区位商更是上升到1以上,可见中西部地区旅游就业在第三产业就业中具有较强的优势,这也表明近年来的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措施为旅游就业功能的提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厉新建,可妍.国外旅游就业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32-37.

[2] 胡小纯.刘小燕.国内外旅游就业研究综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3):81-86.

[3] 黄静波.湖南省旅游饭店业的优势特征比较[J].地理研究,2006,25(6):1115-1124.

[4] 高伟洁.基于就业结构特点的旅游就业拓展策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5):43-48.

[5]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99-301.

[6] 王娟.安徽省旅游星级饭店地域差异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7,2(1):88-94.

[7] 黄静波.长沙市旅游饭店业相对优势特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5):145-148.

[8] 张广海.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评价[J].山东经济,2008(2):145-148.

[9] 邢珏珏.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5):712-715.

(责任编辑:刘春雪)

作者:李文兵 伍延基

产业结构研究视角论文 篇3: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根源分析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自2008年全面爆发以后,迅速演变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国际金融危机。各个国家纷纷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挽救本国的金融业,从而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09年底,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将世界经济再次拉入了下行通道。葡萄牙作为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首批倒下的国家之一,对其债务危机根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产业结构为视角,通过对葡萄牙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阐述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波动的关联性,论证产业结构与债务危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提出对于中国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关键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产业结构;葡萄牙;经济波动

1研究背景与现状

1.1研究背景

美国次贷危机自2008年全面爆发以后,迅速演变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国际金融危机。各个国家纷纷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挽救本国的金融业,从而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然而,2009年12月,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对于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将世界经济再次拉入了下行通道。由于担心希腊政府在债券到期后违约,投资者开始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量抛售希腊政府债券,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至此全面爆发,其影响很快在欧元区内部蔓延开来。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也相继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泥潭。这五个国家也被人们戏称为“欧猪五国”。

与此同时,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波及的国家越来越多,已经超出了欧元区,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复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时至今日,主权债务危机依然制约着各国经济的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引发了学术界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对于主权债务危机的研究还在继续,关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根源的问题,存在着多种解释和分析。亨利·CK(2011)认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在于没有政治联盟的货币联盟的弊端。Anne-Marie Weber(2011)认为,希腊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在于其加入欧元区之后,利用欧洲央行的低息贷款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当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后,本国产业发展受挫,大量热钱外逃,最终导致债务危机的发生。Nasos Mihalakas(2012)则认为,加入欧元区后的希腊失去了独立的货币政策,无法在应对债务危机问题时做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协调,导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

国内学者中,韩国庆等学者(2012)认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下降、单位劳动成本的上升、出口贸易的下降以及政府财政赤字的增加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主要内在经济因素。刘迎霜学者(2011)认为,欧元区国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协调是欧债危机的根本原因。郝君富学者(2012)认为,这场危机的起因很复杂,包括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差异的财政政策的矛盾,区域经济差异和统一的社会福利体系的矛盾以及欧盟的发展历史和欧元区的制度设计等等,都是导致此次欧债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行了解析。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宏观层面的,对于债务危机发生国家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以“欧猪五国”中经济实力较弱的葡萄牙为例,利用葡萄牙三次产业结构以及GDP和债务方面的数据,阐述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波动的关联性,论证产业结构与债务危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提出对于中国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2葡萄牙产业结构与经济波动关联分析

2.1葡萄牙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葡萄牙虽然是经济发达国家,但在发达国家中属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之一。工业基础较薄弱,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纺织、制鞋、旅游、酿酒等。软木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出口位居世界前列。葡萄牙于1986年加入欧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受到欧洲经济衰退的影响,葡萄牙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葡政府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葡萄牙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稳步增长。1997-2001年,葡萄牙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2.9%,高于欧盟平均水平。1998年更是高达46%。1999年1月1日,葡萄牙作为首批欧盟国家加入欧元区。

下面分析一下葡萄牙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通过比较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如图1所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葡萄牙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剧烈,从1980年的19%下降到2007年的2%。从2007年至今,葡萄牙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2%的水平上。可见,农业在葡萄牙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微乎其微。第二产业比例也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30%下降到2011年的23%,下降了7个百分点。与此相反,葡萄牙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对GDP的拉动作用最大,其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一直在50%以上。2011年,葡萄牙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经高达75%,比较1980年的52%,上升了23个百分点,变动幅度最大,其所占比重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图1葡萄牙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变化图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网站。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三产业在葡萄牙的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主要经济增长点在房地产业和旅游业。葡萄牙有许多旅游胜地。欧盟成立以后,通过签署《申根协定》,人员可以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自2002年欧元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资本在欧元区内真正实现了充分流动。葡萄牙国内的房地产业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通过承办2004年欧洲杯足球赛,政府兴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这双方面的原因从根本上吸引了大规模外部热钱的流入,房地产业逐步成为葡萄牙经济新的增长点。大量热钱的涌入,帶动了葡萄牙的投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埋下了不稳定的隐患。

2.2葡萄牙经济波动趋势分析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业结构也就越高级化。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产业发展的失衡容易引发经济的剧烈波动。经济的周期波动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必然规律。在经济波动中,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之间比例趋于协调,又会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

正是由于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与经济波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分析葡萄牙经济波动的趋势,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葡萄牙产业结构合理性,进而研究产业结构与债务危机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由图2我们可以看出,葡萄牙多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反映了葡萄牙国内经济波动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葡萄牙经济处于稳步发展阶段,GDP年增长率在4%-5%的水平上波动。1998年,GDP增长率达到4.6%。随后,葡萄牙的GDP增长率开始下降,但除2004年以外,仍然保持正增长。直到金融危机爆发,葡萄牙经济开始出现负增长,2009年为-2.9%,2012年更是跌到了-3.2%,是近20年来经济增长最低的年份。世界银行数据库显示,2012年葡萄牙的GDP为2.12万亿美元,比2008年的2.52万亿美元,有明显的下降。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网站。3葡萄牙主权债务危机发展过程及产业结构根源分析

3.1葡萄牙主权债务危机发展过程

2009年10月20日,希腊政府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2%,远远高于欧盟规定的3%的最高上限。同年12月,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纷纷下调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由此爆发。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扩散效应”将危机传染至欧元区多个国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继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的又一次全球金融危机,这直接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复苏,使得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加大。受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2010年4月,葡萄牙已经呈现出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苗头。葡萄牙当时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已经高达77%,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接近6.5%。穆迪和惠誉两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葡萄牙主权信用评级。到了2010年下半年,葡萄牙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债务规模继续扩大,利息负担不断加重。国债占GDP的比例上升至92.4%,国债利率上升至7%。2011年,葡萄牙迎来国债到期高峰,4月和6月,分别有42.3亿元和49亿元巨额债务到期。欧盟于5月份向葡萄牙提供780億欧元的紧急救助。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在6月份举行的议会选举中,反对党获胜。葡萄牙主权债务危机以宣布求援、政府更迭的形式彻底爆发了。

图31997-2011年葡萄牙政府占GDP比例变化图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网站。针对债务危机,葡萄牙政府开始采取应对措施。2010年3月,葡萄牙公布《稳定和增长计划2010-2013》,确立了第一轮紧缩措施。11月底,议会通过了《2011年财政预算》,确定了第二轮紧缩方案。2011年6月,新政府上台以后,开始根据欧盟救助协议,推行财政紧缩和结构改革政策,并在2011年8月、11月和2012年2月,顺利通过了欧盟“三驾马车”的季度评估,获得援款。从葡萄牙国内来看,救助过程还算顺利。但是受希腊债务危机不断恶化、欧债危机继续扩散蔓延的影响,葡萄牙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尽管葡萄牙政府多次表示,葡萄牙不同于希腊,不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援助。但市场各方对于葡萄牙的信心明显不足。

3.2葡萄牙主权债务危机的产业结构根源分析

主权债务危机暴露出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欧元区各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产业结构不一致。债务危机暴露并放大了发生国自身经济结构方面的缺陷。自欧元区成立以来,欧元区内部各国竞争力的差异和发展失衡的问题日益显现。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报告,德国是欧元区成立以来,唯一出现竞争力上升的国家,与之相比,欧元区的三个大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以及边缘国家葡萄牙和希腊却出现了竞争力的大幅下降和贸易赤字严重恶化。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葡萄牙三次产业结构在经历了多年的经济发展之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但是,葡萄牙自身的经济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葡萄牙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一些。国内的产业集群发展十分不均衡,竞争力偏弱,对于美国、欧盟等国家的经济依赖性较强。葡萄牙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造纸、酿酒、制鞋、软木等行业。其中,软木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其优势产业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或者资源密集型行业,技术水平偏低。出口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除了传统产业之外,葡萄牙的旅游业高度发达,境内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古堡、宫殿、建筑物等随处可见,西、南两侧有800多公里海岸线,有很多细沙海滩。近年来,葡萄牙每年接待外国游客人数都超过其人口总数,旅游业年收入保持在60亿欧元以上。2010年,葡萄牙旅游业再创历史新高,旅游业总产值约为172亿欧元,占全国GDP的10%左右,旅游业收入达到76亿欧元,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口的10%。但是,来葡萄牙的游客主要集中于欧洲。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欧洲经济持续低迷,旅游人数大幅减少,葡萄牙的旅游产业遭受重创,外汇收入减少,从而贸易赤字增加,最终酿成了主权债务危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外部市场是导致葡萄牙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结构根源。多年来,葡萄牙主要依靠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来增加国民收入,促进经济增长。这种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并不稳定,极易受到国外经济危机的影响,一旦外部发生危机,本国经济增长必然迅速下降。快速下滑的经济与政府日益到期的巨额债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不可避免。

4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欧债危机的影响尚未结束,从当前的状况看,危机发生国还没有完全摆脱债务危机。对于我国而言,通过分析欧债危机国家的产业结构与债务危机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有着指导和借鉴意义。

4.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欧洲主權债务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发生危机国家的产业结构失衡阻碍经济增长,进而导致产业竞争力下降。在私人投资低迷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因而增加了政府的债务和财政赤字,债务危机的爆发在所难免。此外,经济发展依靠外需也使得债务危机在多国之间扩散。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一直以来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在外需大幅减少、内需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何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我们一方面要逐步控制投资规模,把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国内居民消费需求作为国内经济工作的重点,另一方面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的内生性增长,重点加强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努力做强优势产业。

4.2合理发展三次产业,避免产业结构失调

欧债危机爆发国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某些产业发展过快,而另一些产业发展停滞不前。产业结构的发展需要高级化,但同时还要注重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欧债危机表明,某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第三产业,相比而言,对第二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产业之间比例不协调,最终阻碍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来说,当前,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迅速,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房地产的贷款数量较多,大量的资金流向了房地产行业。但是,房地产业也存在着大量的“泡沫”,随着国家调控房地产业的政策不断推出,房价继续上升的空间不大,一旦房价大幅回落,中国的金融机构将面临大量的坏账风险,对于中国金融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因此,我们要限制对于房地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

4.3加强债务管理,严格管控地方负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就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带来了违约风险。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隐藏了不少问题。这些政府借款大部分被用于投资周期较长、消耗资金巨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项目上,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全面的清查和评估,加强风险管理,完善立法,增加地方政府的债务透明度,将发生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4.4妥善处理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调整经济结构

历史经验表明,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主导货币,必须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拥有应对和战胜危机的能力,不断完善经济金融制度,这样才能使本国货币不断崛起。从现实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应当积极做好经济结构调整,控制负债和融资规模,避免金融业发展过度,还要注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相互协调,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

参考文献

[1]Davide Furceri,Aleksandra Zdzienicka.How costly are debt cris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012,(31):726742.

[2]Patrik Gustavsson Tingvall.The Dynamics of European Industrial Structure[J].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2004,140(4).

[3]龚仰军.产业结构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韩国庆,曹家和,石清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内在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6):3238.

[5]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刘迎霜.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11):38.

[7]李稻葵,张双长.欧洲债务危机:预判与对策[J].经济学动态,2010,(7):412.

[8]舒平.葡萄牙主权债务危机的最新进展[J].理论参考,2011,(10):1213.

[9]周茂荣,杨继梅.“欧猪五国”主权债务危机及欧元发展前景[J].世界经济研究,2010,(11):2025.

作者:崔寅

上一篇:信息技术历史文化论文下一篇:次贷危机金融监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