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討家庭医生制服务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1年3月-2013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本社区内选取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单盲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论文 篇1:

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基础管理与个案管理效果对比分析

【摘要】

目的: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基础管理与个案管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3月本中心管辖的十二个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96例,分为两组,基础组和个案组,基础组为社区基础管理,个案组给予社区个案管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管理后SDSS、BPRS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管理后SDSS、BP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个案组治疗后SDSS、BPRS评分明显低于基础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个案管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社区重性;精神疾病;基础管理;个案管理;效果

精神疾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且治愈的机率较低。本文主要就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基础管理以及个案管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并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3月本中心管辖的十二个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9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在18~53岁;平均年龄为(32±2.13)岁;病程在2~13年,平均病程为(6±2.34)年。

将96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基础组和个案组,每组48例;基础组进行基础管理,对照组实行个案管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症状以及文化程度等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96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均参照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进行确诊。所选患者的文化程度均在小学水平以上;且年龄在15~55岁之间;所选患者至少有1位身心健康的家属或监护人陪同[1]

本次所选患者均排除酒精或药物依赖者;排除急性期患者以及妊娠或哺乳期的妇女;排除严重身心疾病、脑组织病变以及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基础组进行基础管理,首先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对纳入管理中的患者进行社区随访。随访过程中,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家庭护理、精神卫生以及用药护理等;此外,还应定期为患者进行复诊,以便在发现患者病情复发或恶化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减少复发率。

个案组进行个案管理,个案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组织医护人员向社区群众以及患者家属讲解并宣传个案管理的相关制度及规程,管理达到的效果等,使其能够积极配合管理和治疗;其次,还应加大对个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能够详细了解个案管理的服务理念、服务的模式、特点以及工作的内容等,从而提高服务技巧及能力。(2)分组管理;将研究组48例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4组,每组12例患者,每组均由专门管理人员进行管理。(3)建立个案管理档案;了解患者身体、精神状况以及日常生活的技能等,并对其进行评估,明确问题,根据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治疗及康复方案或目标。(4)每个季度进行评估,并制定下一步服务的计划[2]

1.4评判标准: 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两组患者情感交流障碍、紧张、兴奋、定向障碍以及概念紊乱等,并将其分为无症状、很轻、轻度、中度、偏重、重度、极重等7个层级,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病情越重。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职业、婚姻状况、社会活动的能力、社会性的退缩情况等进行评分,评分越高的患者,社会功能的缺陷就越严重。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一般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管理后SDSS、BP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个案组治疗后SDSS、BPRS评分明显低于基础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重性精神疾病复发率以及致残率较高,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妄想、幻觉、行为紊乱以及严重的思维障碍等[3]。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家属以及社会的负担。为避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危害到他人或社会,应提高重性精神疾病康复与治疗方面的知识,加强对其的管理。

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个案管理,训练患者生活及社会的技能,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及愿望,消除患者的心理恐惧,帮助其树立起自信心,增强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生活的自理能力,改善其社会功能,并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本次研究表明,社会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案管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基础管理,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个案管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仪修芹,卜祥峰,董兰,孙建强,胥爱萍,刘艳,等.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案管理与基础管理效果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5):356-357.

[2] 杨惠青,邓筱璇,黄群明.社区个案管理在重性精神疾病病人治疗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8):2109-2110.

[3] 邓筱璇,郑晓聪,杨惠青,张雪静,骆焕荣,黄群明,等.惠州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效果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7B):30-32.

作者:洪姬莲 朴香兰

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论文 篇2:

家庭医生责任制管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效果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并探討家庭医生制服务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1年3月-2013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本社区内选取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单盲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社区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社区管理基础上实施家庭医生制服务,比较两组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PANSS)、精神残疾评分(WHO-DAS Ⅱ)、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量表(ITAQ)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干预6个月后的PANSS评分、WHO-DAS Ⅱ评分、SDSS评分、MRS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ITAQ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而观察组干预后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管理中采用家庭医生制服务,可有效缓解精神障碍,改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还可减少复发,有利于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走向社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社区管理; 家庭医生制服务

Study on the Effect of Family Doctor Responsibility System on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in Community/SONG De-kuan,ZHANG Yong-sheng,HUANG Che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5):137-140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Community management; Family doctor service

First-author’s address:Longgang Central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7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5.040

精神分裂症的社区-家庭康复十分重要,是患者成功走向社会的关键,而在精神分裂症的家庭康复中应采取何种模式有待深入研究[1-2]。家庭医生制服务是一种新型的社区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全科医生及精神科医生为主导、社区护士及患者家属共同参与的一种社区管理模式,本研究为探讨家庭医生制服务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采取整群抽样法在本社区内选取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实施常规社区管理、家庭医生制服务,并比较其精神状态、康复状态、社会功能、复发情况等指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1年3月-2013年12月采取整群抽样法在本社区内选取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2)病程≥2年。(3)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器质性病变、人格障碍、药物依赖。采取计算机单盲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4~62岁,平均(49.13±12.59)岁,病程2~6年,平均(4.53±2.09)年;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5~64岁,平均(49.92±12.37)岁,病程2~7年,平均(4.74±2.1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社区管理,即对患者进行定期上门随访,对其病情變化情况进行记录,并指导患者用药,告知患者家属应督促患者用药。观察组在常规社区管理基础上实施家庭医生制服务,建立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团队包括全科医生、精神科医生、社区护士、心理咨询师、家庭医生助理等,明确各团队成员的职责。其中,全科医生负责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定期开展集体化精神卫生知识讲座,为患者家属讲解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后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及简单处理方法,并告知患者家属关于对患者给予家庭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并在讲座结束后为患者家属提供咨询服务。精神科医生负责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进行指导,每月1次上门随访,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解,并纠正其用药方面的错误认知,告知患者家属需按时督促患者服药,针对患者家属提出的相关药物副反应,应给予其积极帮助或给出合理的建议;社区护士负责组织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交功能训练,每2周进行1次,每次活动持续1 h,为患者介绍小组结构和活动,由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对患者提出相应的要求,要求患者聆听他人的倾诉,组织患者与患者之间进行维持性的简短对话交流,还可就某个话题进行深入的对话交流,让患者就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患者学会与他人协商,并学会拒绝他人不合理的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应积极鼓励患者参与,适时给予患者正性暗示和鼓励,评价时应尽量详细,还可引导患者参与到家务劳动、简单的社会活动中;心理咨询师负责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每月上门对患者进行1次心理健康辅导,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一对一交流,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解,根据其心理问题实施相应心理疏导,还应对心理问题相对较为严重的患者进行危机干预,嘱咐患者家属应看护好患者,必要时还可安装防护设施;家庭医生助理需每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情况、治疗费用、家庭收入及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随访记录,并反馈给精神科医生,由精神科医生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作出调整,必要时还可请心理咨询师配合处理。此外,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每3个月可举办1次集体活动,开展家属座谈会、康复联谊会,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加强患者与他人的交流,还可加强患者家属与其他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

1.3 观察指标 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PANSS)、精神残疾评分(WHO-DAS Ⅱ)、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量表(ITAQ)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复发情况。其中,PANSS量表总分为210分,得分越高,说明精神症状越严重[4]。WHO-DAS Ⅱ量表共分为理解与交流、四处走动、自我照料、与他人相处、生活活动、社会参与共6个方面,共36个条目,分值为1~5分,总分为180分,得分越高,说明精神障碍越严重[5]。SDSS量表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0~2分,0分表示无缺陷,1分表示轻微缺陷,2分表示严重缺陷,总分为20分,得分越高,说明其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6]。ITAQ量表共11个条目,每个条目答案为“无”“部分”“全部”,对应0~2分,总分为

22分,得分越高,说明自知力越好[7]。MRSS量表包括依赖、活动能力缺陷、社交、症状和行为共4个方面,共28个条目,每个条目0~7分,总分为196分,得分越高,说明康复状态越差[8]。生活质量评估工具为GQOL-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物质生活、社会功能4个维度,各维度分值为0~100分,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水平越高[9]。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精神障碍情况比较 两组干预6个月后的PANSS评分、WHO-DAS 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PANSS评分、WHO-DAS 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社会功能、康复状态及自知力等指标比较 相比于干预前,两组干预6个月后的SDSS评分、MR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ITAQ评分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复发率比较 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7例复发,复发率为14%,观察组1例复发,复发率为2%,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精神活动、意志行为等不协调为主,通常情况下,患者意识处于清醒状态,但其行为与意识出现分裂[10-12]。精神分裂症的病程遷延,反复发作,经住院治疗后往往还需在家中接受长期的社区管理,而在社区管理过程中患者容易复发,对其社会功能的恢复十分不利,是阻碍精神分裂症患者成功走向社会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精神分裂症的社区管理十分重要[13-16]。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展加快,社区作为城市化的基础单位,其精神卫生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多,供需矛盾加剧,因此,如何做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成为当前精神卫生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17-18]。家庭医生制服务是在当前形势下提出的一种新型社区管理模式,主要是由医生与护理人员组成的服务团队,通过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使各成员做好自己职能范围内的工作[19]。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接受家庭医生制服务,其中,全科医生负责对患者家属开展健康宣教和咨询服务,精神科医生负责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用药指导,心理咨询师负责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社区护士负责对患者开展社交技能训练,家庭医生助理负责收集患者相关信息和病情相关资料,并进行反馈,各方面协调合作,可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化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有利于促进患者就业[20-21]。

本研究发现,相比于干预前,两组干预6个月后的PANSS评分、WHO-DAS Ⅱ评分、SDSS评分、MR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ITAQ评分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较对照组更高(P<0.05),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说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家庭医生制服务可有效改善其社会功能,缓解其精神障碍。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管理中采取家庭医生制服务,可有效缓解精神障碍,改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还可减少复发,有利于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赵红梅,李文秀,何锐,等.社区康复措施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3,24(6):836-838.

[2] Alexander-Bloch A,Lambiotte R,Roberts B,et al.The discovery of population differences in network community structure:New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to brain functional networks in schizophrenia[J].Neuroimage,2012,59(4):3889-3900.

[3]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4]黄海锋,刘磊,刘朝玉,等.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2):2822-2823.

[5]申文武,张倬秋,陈娟,等.“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精神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10):1176-1179.

[6]赖小玫,秦千子,李爱平,等.社区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6):4303-4305.

[7]周秀月,章明慧,孙颖,等.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四级干预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9):1366-1370.

[8]施永斌,何琼娜,陆怡,等.综合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2,12(1):51-53.

[9]谢红涛,杨晓芬,陶梅芳,等.精神专业团队-“阳光心园”-家庭一体化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11):1549-1554.

[10]徐奇,姚志珍,吴留发,等.社区日间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9):2287-2290.

[11] Chatterjee S,Naik S,John S,et al.Effectiveness of a community-based intervention for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and their caregivers in India (COPSI):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14,383(9926):1385-1394.

[12] Keller W R,Fischer B A,McMahon R,et al.Community adherence to schizophrenia treatment and safety monitoring guidelines[J].J Nerv Ment Dis,2014,202(1):6-12.

[13] Mestdagh A,Hansen B.Stigma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receiving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care:A review of qualitative studies[J].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2014,49(1):79-87.

[14]程东英.社区医生督导下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效果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5,9(2):98-101.

[15] Hsiao C Y,Hsieh M H,Tseng C J,et al.Quality of life of individuals with schizophrenia living in the community:relationship to socio-demographic,clinical and psychosocial characteristics[J].

J Clin Nurs,2012,21(15-16):2367-2376.

[16]郑宏,陈思路,牛昕,等.社区综合服务团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90-92.

[17]鲁国芬.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管理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4):453-455.

[18]王文季,张倩,陈超,等.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的家庭负担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4):467-470.

[19]张美娟,徐先锋,陆海权,等.家庭医生制服务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心理医生,2016,22(10):213-214.

[20]李艷明,董营.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护理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405-1406.

[21]张献强,林海程,高云,等.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参加家属资源中心训练2年随访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5):465-467.

(收稿日期:2017-03-13) (本文编辑:张爽)

作者:宋德宽 张永生 黄成

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论文 篇3: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方法:于丁2DM老年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护理,观察组给予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比两组遵医行为、血压指标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遵医用药32例(88.9%),饮食控制31例(86.1%),运动训练28例(77.8%),血糖监控29例(80.6%)。观察组SBP(125.61±8.15)mmHg,DBP(78.29±8.30)mmHgo观察组FBG(7.14±1.26)mmol/L,2hPBG(8.69±1.40)mmol/L,HbAlc(6.83±1.4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老年丁2DM患者,给予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控制血压水平,从而改善临床疗效,避免病情进展。

【关键词】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糖尿病作为常见慢性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可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其中T2DM约占据90%左右,表现出年轻化发展趋势[1]。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护理是新医改提出的一种护理模式,以患者自愿为原则,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单位,组建签约医生团队提供针对性护理,采取健康宣教、家访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提高患者依从性,指导患者血糖管理,控制病情进展[2]。为研究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应用效果,本文于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72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72例T2DM老年患者为样本,对照组36例,性别:男/女=15/21,年龄(67.92±3.54)岁,平均病程(5.21±1.40)年。观察组36例,性别:男/女=16/20,年龄(67.84±3.63)岁,平均病程(5.19±1.37)年。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所有患者自愿接受服务,又寸本研究知情。所有患者均符合T2DM的诊断标准,年龄≥60岁。(2)排除患有全身免疫系统疾病、药物过敏、精神疾病、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随访护理模式,患者定期进行血糖检查,护理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等平台给予随访护理,对患者饮食、用药以及运动情况进行指导,预防发生低血糖。

观察组给予家庭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以患者居住社区为范围,将患者氛围多个护理小组。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其中包括一名内分泌医生、全科医师、护理人员,各成员明确自身职责。(2)建立患者的档案,全面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患者用药情况、基础病信息等。设置绿色门诊,方便于患者按时复诊,减少患者排队等待的时间。(3)每个家庭医生团队要人户随访,通过和患者进行面对面沟通,观察患者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详细了解患者饮食情况和运动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每月测量而糖。(4)健康宣教:家庭医生团队每个月以社区为单位组织一次宣传讲座,讲解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给患者健康知识手册,让患者随时翻阅。通过签约门诊宣教,建立家庭卫生服务微信群,方便于患者之间互相沟通,可随时转发健康常识文章,解答患者的问题。家庭医生可积极使用知识讲座、情境模拟、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健康宣教,让患者在活动中学习养生知识,提高其血糖控制意识,进而提高其依从性}3y (5) n性化护理计划:家庭医生团队经过家访后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和依從情况,针对患者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和运动方法。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经过和患者的沟通和评估,设计针对定饮食护理计划,现场制定打印发给患者,让患者积极按照食谱饮食,严格控制糖类食物的摄人。通过和患者沟通,及时指正患者的饮食习哆纬昔误,建议患者改正。同时需要建议患者适量运动,可以社区为单位建立运动联体,以病友群形式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运动。患者可将运动时间控制在30min内,积极使用社群打卡方式,鼓励患者参与运动,利用积极的患者带动懒散患者,督促患者积极参与运动。(6)由医院安排监督小组进行随机抽查,询问患者对签约医生服务的意见和态度,对各组家庭医生团队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组织研讨会议,在会议上指出各个医生团队的问题,采取持续性质量管理理念,优化家庭医生团队的服务方法,提高整体护理质量[4]。

1.4 观察指标 (1)跟踪随访一年,统计患者遵医行为,记录患者用药次数、饮食控制情况、运动次数、血糖监控次数,遵从次数≥80%为遵从。(2)检查患者血压水平。(3)记录患者血糖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x±s),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对比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对比 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慢性病,根据我国疾控中心和内分泌学会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达到9240万人,随着患者病程延长,还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是全科医生作为主体,以社区为服务范围,铜鼓签约服务方式,给予患者健康服务。我国主要采取“3+X”的服务模式,即全科医生、专科医生、护理人员,视情况加入药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成为签约医生团队[5]。患者自愿接受服务可提交申请,经过批准后,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单位提供服务。通过建立档案,由专业医务人员团队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指标,提高护理依从性。

医务团队进入患者家中提供护理干预,通过询问患者病情,评价患者遵医行为进行针对性指导,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并组建社区运动小组,利用病友之间互相鼓励支持,督促患者积极运动。经本文研究,观察组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可见接受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患者更遵从医嘱和护理计划,为控制病情进展奠定了基础。由于老年患者患有多种基础病,担忧长期用药影响自身健康,老年群体整体依从性较差。长期持续性健康宣教能够不断提高老年群体的认知水平,引起老年患者重视。本研究显示,观察组FBG(7.14±1.26)mmol/L,2hPBG(8.69±1.40)mmol/L,HbAlc(6.83±1.4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实社区家庭医生具有较高推广价值,能够有效监控血糖,保证患者血糖水平稳定,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有利于提高预后效果。

在老年群体中普遍存在高血压基础病,有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和高血糖关系密切,互相促进病情进展,均会损伤心脑血管。老年患者经过严格的饮食管理,积极参与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在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也能有效降低血压水平。本研究显示,两组血压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实给予T2DM患者社区家庭医生居家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指标,也有益于血压水平的控制,对患者远期预后效果有积极影响。因此可在全国推广,提高医院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T2DM患者,给予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控制血压水平,从而改善临床疗效,避免病情进展。

参考文献

[1]朱志為,邬思芳,张红英,等.家庭医生签约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水平及饮食营养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23):161-162.

[2]江宗星,王晓燕,王平.家庭医生有偿签约服务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0,15(03):287-289.

[3]韩玉如,骆捷辉,谢文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11):156-157.

[4]郑丽燕,吴秋兰,苏小敏,等.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症护理管理中使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临床价值[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8):121-122.

[5]龙雯,朱静芬,冯易,等.上海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01)21-25.

通信作者:贾哗,E-mail:jiaye82@163.com

作者:衰佳佳 贾晔

上一篇: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论文下一篇:电信行业精准营销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