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竞争法完善管理论文

2022-04-29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迅猛发展的同时,各地区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为了弥补当前我国省区旅游竞争力评价的研究不足,基于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原理,通过构建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标体系,对我国华东地区的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为以后我国华东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合理协调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服务贸易竞争法完善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服务贸易竞争法完善管理论文 篇1:

中部地区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测度与比较

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而在服务贸易众多项目中,旅游服务贸易是国际上发展最快的服务贸易项目之一。本文运用灰靶模型,选取2008—2014年我国中部六省入境旅游相关数据,对中部六省的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的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最弱,其次是河南,而湖南和安徽则以2011年为分水岭表现出逆转现象,其中,2011年之前湖南的竞争力最强,但之后安徽的竞争力逐渐在六省中居于绝对优势地位,湖北和山西的竞争力位次则基本上在六省的中间区域徘徊。提升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开展区域性旅游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与线路互推、政策互惠、节庆互动;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与创新管理,建立与健全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并加强创新管理。

关键词: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旅游服务贸易;市场竞争力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起步较晚,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才逐渐得到发展,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1978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18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63亿美元;到2014年,我国人境旅游人数已经达到了12849万人次,是1978年的71倍,旅游外汇收入569亿美元,是1978年的216倍。但同时,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着极为严重的区域差异,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区域结构存在着“重东轻西”现象,入境旅游人次分布与入境旅游收入分布极不平衡。自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取得了重要发展。2014年,中部地区第三产业投资为62218.05亿元,占全国的22.07%;入境旅游人数为1381.25万人次,占全国的10.74%;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61.37亿美元,占全国的10.79%。以上数据虽然反映了中部地区经济和入境旅游服务贸易有一定的发展,但中部地区旅游服务贸易还不发达,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甚远。

一、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对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E.Canestrill(1991)等认为,旅游地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旅游市场的占有率,还要看它的发展潜力,必须考虑旅游地的承载力,旅游地的承载力是影响旅游竞争潜力的因素之一;Z.H.Liu(1996)为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提出三圈层的旅游系统和环境结构模式;20世纪末,技术知识和人才成为影响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此情况下,D.Fodness(1997)等指出信息网络成为旅游需求者与提供者之间连接的重要途径,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可以通过提高信息质量、完善信息结构、信息可达性和传播速度来体现;R.Brent Ritchie & Geoffrey I.Crouch(1999)在众多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完整地分析了影响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他们指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核心资源及吸引物、辅助性资源及设施、目的地政策规划及开发、目的地管理、限制性及放大性因素等,并且以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为依据,提出了“Crouch & Ritchie”模型,即“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模型”;Peter Murp(2000)等人构建了用于分析旅游产品竞争力的“旅游产品综合概念模型”,详细分析了旅游目的地产品的构成要素,认为旅游者对于旅游产品质量的感知对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强弱有很大影响。

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相关内容逐渐丰富并不断深入,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王晖、黄沛(2009)等分析了我国六大区域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格局,对我国各区域旅游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剖析,认为西南和华北地区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东北地区处于中等水平,处于比较劣势的是华南地区。蒋庚华、张曙霄(2011)认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在旅游资源分布、旅游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贸易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各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失衡。王春梅(2013)认为旅游产品宣传和品牌意识薄弱、生产要素科技含量低、旅游资源浪费严重以及法律政策的不完善等是影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的主要因素。乔向杰、张凌云(2015)对我国主要客源市场与部分主要伙伴经济体之间的国际旅游收支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将我国旅游收支逆差作为服务贸易逆差是被高估的。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不尽相同,国外学者更多的是从旅游需求、旅游地客源竞争、竞争策略等角度出发,侧重于目的地形象塑造与市场定位等;国内学者更多的是分析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许多学者利用比较优势理论与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旅游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对入境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入境旅游者需求因素、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入境旅游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入境旅游目的地的时空特征等方面。从研究对象来看,国内外研究多从全国或世界范围进行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宏观讨论,对某个特定区域或者多个区域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相对较少;我国更强调大中尺度区域的宏观研究,忽视了中小尺度区域的中观研究:侧重个案研究,遗漏整体研究:由于旅游服务贸易数据获得不易,对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方法较单一,研究内容略显表面化。

二、指标选取与灰靶模型的建构

要比较评估不同区域的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首先必须明确决定其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同时需要选取适当的指标作为这些潜变量因素的外在量化反应,其次需要运用相关的评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这是竞争力量化分析的重要环节。具体地,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通常要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简洁性、可行性、客观性等基本原则,而方法论的选择则应当充分考虑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各自的优劣势,根据研究需要进行合理使用。

1.指标的选择

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文献以及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认为人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包含了绝对竞争优势和比较竞争优势两个方面,其中:绝对竞争优势可以从市场规模和经济收益两个维度反映,相应的代理变量分别为人境旅游人数、入境旅游国内市场占有率、旅游外汇收入;比较竞争优势则可以使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Index of RevealedComparative Advantage,RCA)。上述指标的具体定义如下:

三、实证分析

1.数据的预处理及描述性分析

本文以我国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和山西六省份为研究对象,采集2008—2014年期间的相关指标数据。由于旅游外汇收入指标为名义变量,故使用全国的定基CPI数据进行乎减以得到实际变量值,其基期定为2008年。经此处理后,所有的指标数据不存在物价因素干扰,可对其在省际之间进行分指标对比分析。

由图1可见,从入境旅游人数来看,中部六省在2008年差距不大,到2011年差距逐步开始增大,到2014年差距已经很大。在2008—2014年间,入境旅游人数持续增长的省份为:湖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南从2011年后开始呈下降趋势,山西在2014年下降,出现负增长。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安徽入境旅游人数一直居于中部六省首位,而江西除2014年外一直处于中部六省末位。接待入境旅游总人数依次排名为:安徽、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江西。从增长幅度来看,湖南2010年增长达45%,是增长幅度最高的一年。

由图2可见,从国内市场占有率来看,安徽的旅游服务贸易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江西一直处于最低的位置。从7年的平均市场占有率来看,中部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的排名依次为:安徽、湖北、湖南、山西、河南、江西。从年度变化趋势来看,安徽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处于平稳上升状态,并且在2011—2014年始终处于六省中的最高位置。湖南国内市场占有率在2008—2010年处于六省中的最高位置。山西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011年开始超过河南。

由图3可见,中部六省旅游服务贸易在近7年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在旅游外汇收入方面,安徽一直居于中部六省首位,而江西一直处于中部末位。安徽、湖北、江西、河南相对保持不变,而变动最大的是湖南,从2011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到2014年低于安徽、湖北、山西。从外汇增长幅度来看,江西增长没有超过1亿美元的年份,河南只有1年的增长超过1亿美元,山西从2011年开始起增长超过1亿美元,而湖北、湖南在2010年都增长了2.4亿美元,安徽2011年增长达5亿美元,是中部六省中增长幅度最高的省份。

由图4可见,旅游服务贸易具有极强比较优势的省份(RCA>2.5)是山西和湖南。山西除2008年外,其RCA指数均大于2.5,从2009年开始趋于稳定状态,最高为2013年;湖南的RCA指数最高为2011年,最低为2014年,数值有所波动。旅游服务贸易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省份(RCA在1.25—2.5之间)是安徽、湖北。安徽和湖北的RCA指数在2008—2014年间均大于1.25。安徽在2011年、2013年和2014年RCA指数均大于2.5:湖北RCA指数始终处于1.25—2.5之间。旅游服务贸易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的省份(RCA>1)是河南,河南RCA指数在2008—2011年间均大于1,但2012-2014年间RCA指数均小于1。旅游服务贸易没有显性比较优势的省份(RCA<1)是江西,江西的RCA指数除2008年和2009年大于1外,其余年份均小于1,一直处于下滑状态,2014年降到最低。

2.确定影响空间(原始序列)@INU

四、主要结论与建议

由靶心度计算结果可知:第一,就中部六省平均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而言,除2014年出现弱化迹象外,其余样本期间整体呈不断增强状态。第二,根据灰色理论的最少信息原理,靶心度若小于0.3333则视为无效,纵观上述靶心度数值可以发现中部六省的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结果均为有效,但距离最优靶心度目标尚有较大差距,这也反映出中部地区的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普遍较弱。第三,从分区域的时间序列变动情况来看,安徽、江西和河南的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总体呈现不断提升态势,湖北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在2013年之前都在稳定增强,但2013年和2014年出现下降趋势;与湖北情况相似,湖南自2012年开始出现下滑,而山西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则在临近年度均表现出频繁的波动性。第四,从分年度的横向截面变动情况来看,江西和河南的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几乎在样本期间都处于中部六省的末两位,其中江西的竞争力最弱,而湖南和安徽则以2011年为分水岭彼此表现出逆转现象,其中2011年之前湖南的竞争力最强,但之后安徽的竞争力逐渐在六省中居于绝对优势地位,湖北和山西的竞争力位次则基本上在六省的中间区域徘徊。

鉴于以上结论,对提升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如下对策建议:首先,开展区域性旅游合作。六省力争做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与线路互推、政策互惠、节庆互动。其次,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与创新管理。建立与健全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建立与健全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机制,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并加强创新管理,提升高校旅游专业教育水平。另外,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文化内涵、服务水平、节能减排等方面实现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旅游服务相关产业及支持产业的发展,构建我国中部地区旅游产业链。

(责任编辑 陈孝兵)

作者:田俊芳 王菲

服务贸易竞争法完善管理论文 篇2:

我国华东地区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分析

摘 要:近年来,在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迅猛发展的同时,各地区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为了弥补当前我国省区旅游竞争力评价的研究不足,基于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原理,通过构建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标体系,对我国华东地区的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为以后我国华东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合理协调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标体系;华东地区

一、背景论述

竞争力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经济理论[1]。竞争力的概念最早来源于企业管理研究,随后,一些学者和机构开展了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例如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近年来,竞争力理论因其适应了当前经济系统化、复杂化以及经济研究模型化的潮流而得到迅速发展,正被广泛地应用于专门产业部门和一个国家内部省区经济的研究之中。

世贸组织认为,旅游服务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旅游从业人员运用可以控制的旅游资源向其它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服务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并获得报酬的活动。旅游相关服务包括:宾馆与饭店、旅行社及旅游经纪人服务社、导游服务、其它[2]。本文的研究区域是我国的华东地区,根据我国的地理省区划分标准,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本文基于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原理,通过构建省区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体系,对我国华东地区的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为以后我国华东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合理协调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评价方案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科学、客观、公正、全面地表达省区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在选取和构建评价指标系统时,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本文评价指标的选取应符合华东地区的基本国情,遵循各省区旅游产业自身的运行规律。

(2)系统性原则。在选定指标体系时,不仅要分析旅游服务贸易的经济表现,也注意到影响旅游服务贸易的其他因素,如交通环境等。

(3)层次性原则。根据波特的理论及其模型,把旅游服务贸易综合竞争力分为三个因素,即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每个因素之下都有相应的指标。本文以2012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为基础,并考虑了指标统计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后,构建了由3个因素16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3](图1)。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

有关竞争力评价的方法,不同的学者和研究团体设计的模型不同,评价方法也有所不同。由于本文涉及的指标太多,所以采用了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的核心是对若干综合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并提取公共因子,再以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与该因子的得分乘数之和构造得分函数。因子分析法的数学表示为矩阵:F=AX.即F1= a11X1+a12X2 +…+a1p XP

F2= a21X1+a22X2 +…+a2p XP

……

Fm= am1X1+am2X2 +…+amp XP

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很多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X1,X2,…XP(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为较少数的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Fm来代替原有指标。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以核心竞争力M1的计算为例, M2、M3、M的计算同理):

1.将原始数据导入SPSS13.0中文版系统,然后点击菜单分析一降维一因子分析。其中,“描述”选项中选择“单因变量描述”,“系数”,“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旋转”选项中选择“方差最大”,“得分”选项中选择“另存为新变量”,其他的采取默认选项。

2.KMO及球形Bartlett检验表的结果显示,KMO的值为0.714>0.7,显著性概率为0.02<0.05,这说明原始数据是适合做因子分析的。

3.通过总方差解释表可以得出主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值。在核心竞争力的6个原始指标中,提取前2个公因子后,累计方差贡献值达到了90.664%,并且前2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分别是4.160、1.280, 都大于1,所以因子模型是合适的。

4.通过对公因子方差表、旋转成分矩阵表的分析可知,旅游服务贸易核心竞争力主要受市场因子、增长率因子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另外,新变量矩阵的两列数据分别为各省份所对应的F1 和F2

5.把总方差解释表中给出的2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加权时因子得分权重,从而计算出各省区在核心竞争力上的综合得分值,进而对各省区进行排序。即:M1=0.50262×F1 +0.40402×F2。另外,市场因子、增长率因子的得分分别为0.50262×F1和0.40402×F2

(三)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评价

根据上述方法,对我国华东地区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计算,得到了各省区旅游服务贸易综合竞争力指标及因子的排序结果(表1)。

三、结果分析

核心竞争力是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衡量了一个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核心竞争力排名靠前的是江苏、上海、浙江等沿海省区,而安徽、江西这些内陆省区排名靠后。基础竞争力主要反映了各省区的游客接待与容纳的能力。基础竞争力强的依然是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区,可见,无论是从旅游产业的成熟度,旅游配套设施完备程度,还是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表现来看,沿海省区都有明显的优势。潜在竞争力则考虑一个地区的经济和自然环境。以浙江为例,潜在竞争力排名第二,经济、环境因子排名第二、第三,整体实力强劲。从综合竞争力的排名来看,江苏在我国华东各经济强省中拔得头筹。

四、意见与对策

(一)增强省区经济实力,促进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

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是以一定的经济发展为基础,旅游服务贸易需要一定的交通餐饮住宿业为依托,如果这些支撑产业得不到合理的发展和保障,则整个旅游服务贸易无法正常运转。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有助于提高省区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

(二)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大旅游投入

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不仅靠旅游资源的优势,而且还要依托于交通运输、能源、通信、市政设施、环保等各种基础设施。对于旅游服务贸易相当发达的省区来说,主要是寻找推动旅游服务贸易新的增长点;对于旅游服务贸易相对落后的省区来说,目前的投资建设活动主要还集中在交通、通信、环境等最基础的建设方面。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全面认识旅游资源的价值,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以保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及旅游服务贸易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华山.省区竞争力理论与实证[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0.

[2] 王凯.中国省区旅游竞争力的测度和评价[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0,(06).

[3] 郑聪慧.山东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作者:尚勇

服务贸易竞争法完善管理论文 篇3:

金融危机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的影响浅析

摘要:我国的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2006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结构和竞争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通过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实施服务业跨国经营等措施来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服务贸易结构;贸易竞争力

早在17世纪,西方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指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财物的生产转向无形的服务性生产。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扩大,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我国服务业起步较晚,在取得快速发展、现代经济的结构性特征越来越具备的同时,仍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服务业发展为支撑的我国服务贸易额,2008年达到3 060亿美元,是1982年的71倍,服务贸易总额占我国全部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也从1982年的9.4%上升到10.8%,但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2006年年末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陷入衰退,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都遭到了巨大冲击。我国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熨平金融危机引起的冲击,但其影响仍不容小觑。

一、中国服务贸易概况

中国服务贸易经历了高速增长,改革开放3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7年的90.89亿美元到2007年的2 523亿美元,增长了27.8倍,高于世界总体增长速度。1980年世界服务贸易额为3 600亿美元,2007年达到63 200亿美元,增长了16.6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世界服务贸易虽仍在增长,但增幅较2007年有8个百分点的下降,进出口增幅均小于同期货物贸易。其中,对旅游业的影响最为明显,2006到2008年全球旅游服务业的进出口均出现了负增长。中国服务贸易(不含政府服务)进出口总额为3 044.5亿美元,增幅下降9.6个百分点。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世界服务贸易的行业结构逐渐由传统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分析2000—2008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变化可知,1980年运输服务贸易约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5%,而后逐年下降,但全球货物贸易的持续增长及运输服务作为货物贸易派生需求的重要性,使得本世纪初开始运输服务贸易的比重便相对稳定在出口22%、进口28%左右的水平上。2000—2008年旅游贸易进出口比重逐年下降,2008年约占服务贸易总量的24.8%。其他商业服务则经历了稳定增长,目前已占全球服务贸易额的一半左右。说明世界服务贸易结构正在经历一个不断调整优化并逐渐具备现代经济中产业构成的过程。

此外,世界服务贸易在空间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尤为突出:从地区来看,欧洲地区一直是服务贸易的主要发生地,2008年出口19 370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51%;进口16 260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额的46.9%。其次是亚洲和北美洲,2008年三地区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量的90%,进口占到85%,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所占份额很小。从国家来看,虽然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上升很快,但美、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新兴经济体仍处于主导地位。我国在服务贸易中的弱势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比较2001—2008年中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化情况可知,美国三大服务贸易部门出口的世界市场份额均在10%以上,其中,其他商业服务比重最高,旅游其次,运输最次。但我们可以看出其传统优势地位有逐步削弱的趋势,三大部门的出口市场份额分别从2001年的13.5%、19.1%和19.7%下降到2008年的10.2%、14.2%和15.3%。与之相比,我国三大部门出口份额从未超过5%,运输出口仅为美国的42.3%,旅游为30.3%,其他商业服务仅为22.7%。但可以看出缓慢增长的趋势,分别从2001年的1.3%、3.8%和1.6%增长到2008年的4.3%、4.3%和3.5%。其中,旅游比重最高,运输其次,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其他商业服务比重最低。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上大大落后于服务贸易发达的美国,在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二、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1.我国服务贸易差额状况

我国的服务贸易从1995 年起即由顺差变为逆差,加入WTO 以后服务贸易逆差更加扩大, 2004 年达到高峰, 2004 年以后服务贸易逆差有逐步缩小的趋势,但受经济危机影响,2008年创11年以来最大逆差,主要集中在运输、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四个行业(按照国际统计口径,政府服务不计算在内)。另外,建筑、旅游、咨询、计算机和信息、其他商业服务等八个行业实现顺差。

分析2001—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各部门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占当年服务贸易逆差额的比重可知,金融危机对中国服务贸易各行业出口增长影响较大。运输依然构成我国服务贸易最大的逆差来源,但比重有所减少。加入WTO以来,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不断扩大,二者2008年占比分别达到0.96和0.83,比2001年增加了0.54和0.52。金融逆差占比为0.02。

另外,在其他实现顺差的行业中,建筑服务业比重最大,保持了2002年由逆转顺以来的相对稳定增长;旅游行业是综合性、关联性较强且易受影响的行业,因此,旅游服务虽然保持了连年顺差,但金融危机使得全球需求疲软,2008年顺差回落较大;咨询服务2007年转逆为顺,2008年实现顺差46.1亿美元,占比增加0.3;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除2002年为逆差外,八年间均为顺差,且2006、2007、2008年发展较快,为平衡我国服务贸易总体逆差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他商业服务2007年曾为最大顺差部门,但2008年占比较2007年减少了0.86,为服务贸易差额结构中顺差占比变化最大的部门。除此之外,通信,广告、宣传,电影、音像三个顺差行业比重较小,仍有进一步发展空间。

2009年上半年,情况仍不容乐观,我国服务贸易逆差额为167.4亿美元,同比增长4.3倍。分行业来看,逆差项由大到小依次为,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服务、旅游、其他商业服务、电影、音像、金融服务。运输服务贸易逆差增幅惊人,达91.4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6%,旅游服务顺差自2007年开始减少,2009年上半年转为逆差,达28.47亿美元。其他商业服务业、电影音像同样由顺差转为逆差。保险、金融逆差有缩小的趋势,通讯则由逆差转为顺差。

综上来看,我国服务贸易全面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动缓慢,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依赖型的服务贸易出口仍然占有绝对优势, 尽管技术与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迅速, 但比重不高;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在不断优化, 但优化幅度很小”(程南洋,杨红强,聂影,2006),我国服务业中存在的“增加值比重偏低、就业比重偏低和劳均增加值偏低”(程大中,2004)这一“三低”现象,仍然没有变化。

2.中国服务贸易各类别竞争力水平分析

通常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Trade Competitiveness)指数来测算国际竞争力大小。它表示一国或一国某一产业、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即TC指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其值越接近于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该指数为-1时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薄弱;该指数为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越接近于1则表示竞争力越大。本文根据2001—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各部门进出口额计算选取贸易竞争力指数,来衡量各部门竞争力水平。计算得出,运输竞争力有逐年提高的趋势,而旅游波动较大,2006年以来贸易竞争力指数逐年下降。建筑服务2008年是最高的部门,其次为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电影和音像服务近两年竞争力相对较强。而保险及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TC指数大多维持在-0.8和-0.9的水平上,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最薄弱的部门。

三、结论及对策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贸易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依然严重,服务贸易竞争力还比较薄弱。2008年服务贸易创最大逆差,其中固然有经济危机的冲击作用,但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制造业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服务业发展滞后,市场竞争不充分,社会成员观念、理念落后,高等要素的相对缺乏,部分行业垄断仍然存在,企业经营层次水平较低,服务业管理体制、立法体系方面仍有待完善,国际比较优势的升级转移,未成熟的国内市场开放后受到外资冲击等。因此,服务供给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首先,要坚定不移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妥善处理好工业化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制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居民消费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发展,为服务贸易及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

其次,落实产业政策,依托传统优势,开拓新型优势,振兴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用现代科技提升我国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如旅游、海洋运输、劳务输出、工程外包、传统的中医品牌推广等,同时,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服务、特许和专利权使用服务,对通信、保险、文化、动漫、咨询、音像等部门进一步关注,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大力发展文化出口。同时寻求新的突破口,培育新兴增长点。

最后,利用产权重组与资本重组,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鼓励企业跨国经营,形成产业集团和龙头企业。企业应进行全球化的战略定位,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发现机会、创造机会,进军国际服务产业市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创造服务业的民族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复苏。

参考文献:

[1] 程南洋,杨红强,聂影.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8).

[2] 张慧.中国服务贸易的“请进来”与“走出去”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07,(4).

[3] 刘海云,余道先.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增长与结构失衡[J].国际贸易,2008,(2) .

[4] 鹿朋,王文新.比较优势与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1).

[5] 李怀政.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2).

[6] 程大中.中国经济正在趋向服务化吗?——基于服务业产出、就业、消费和贸易的统计分析[J].统计研究,2008,(9).

作者:王文霞,彭红斌

上一篇:动物感染疾病预防畜牧养殖论文下一篇:大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