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桥岩土工程论文

2022-04-20

摘要:目前开设土力学课的专业除了土木工程的岩土地下方向外,还有许多其他土建相关专业方向,非岩土地下方向的学生常不重视对土力学课的学习,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教师的第一堂课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架桥岩土工程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架桥岩土工程论文 篇1:

浅析岩土工程工勘管理的发展

摘 要国际金融危机使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也面临着观念的转变和知识的更新。工勘施工引进SMW工法管理,是岩土工程深基坑施工中的又一次管理上的进步,它是一种新兴基坑围护工艺,具有挡水性强、对周围地基影响小、环境污染小、多用途、工期短、造价低等各种优势,特别是对江西软土地区的深基坑施工十分有益,具有利润高、成本回收快的特点。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勘管理;SMW管理

1中外现状的对比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等地区,岩土工程师主要是在一些咨询公司提供服务。他们主要是提供知识和信息,属于科技含量高知识密集型企业。他们有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高质量的设备,一般设有属于第三产业的钻探或岩土工程施工力量,与属于第二产业的施工企业相比 其区别是十分明显的。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起步比较晚,岩土工程专业体制还不够完善,故目前从事这个专业的企业不定型,这是过渡时期的自然状态。但是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迟早是会分离的。随着建国以来数十年工程实践的积累以及改革开放的巨大管理进步,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已经完全可以承担各类大型复杂工程的勘察、设计以及施工。并且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勘察项目,金质奖和银质奖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未完全与国际接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水平参差不齐、成果质量下降甚至弄虚作假。可以预见,未来数年,随着我国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逐渐融合,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使岩土工程业务制度走向世界。

2岩土工程勘察取得的有效性进展

岩土工程在本国已经有十多年的发展史,相继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效性进展:

1)地基处理水平大幅度提升。这几年来,为了满足岩土工程建设需求,我们不断吸取、发展各种地基处理管理的实践经验。对于地表大部分都松散,地表厚度大小变化大,地表相变较为剧烈且成分复杂的第四纪地基的处理管理已经有了凸出的表现。

2)把勘察与设计、施工试行性的结合起来,初次形成了设计、施工、监测为一体,的岩土工程体系。

3)我们已经达到高严管理要求,并能够解决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岩土工程。相关的规定、标准,标志着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已经在实践积累下一个较为稳定的管理水平。

4)多样化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已经逐渐取代单一的取样、试验、报告、钻探的模式。螺旋板载荷试验、超重型动力触探、预钻式和自钻式旁压试验、孔隙水压力测试等的创新管理相继出现,不仅提高了地基水平的评估工作,还推动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还有室内土质工程检验中的高压圃结试验、三轴压缩(剪切)试验等方法,使土力学理论与勘察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此外,在桩动力试验上也列出了规定与操作手册;土质的动力性质测验方法也不断增加:岩土测验的必要性已经现重要。

3管理进步促进地勘单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表明,管理进步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最重要因素,也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础。管理进步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采用新的管理、改进生产设备、加强企业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职工素质以及社会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等,而这些因素对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可以说管理进步不仅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且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力量。

4SMW工法是基础施工的一次管理进步

SMW是Soil Mixing wall的缩写。SMW工法连续墙于1976年在日本问世,据日本SMW协会统计,至1993年7月该工法在日本施工完成1216万m,

而到2003年7月,该工法在日本各地施工已达2594万m,约合1706万m,

占全日本用各种工法施工地下连续墙的70%左右。且该工法已在我国台湾地区以及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美国、法国许多地方广泛应用。该工法是以多轴型钻掘搅拌机在现场向一定深度进行钻掘,同时在钻头处喷出水泥系强化剂而与地基土反复混合搅拌,在各施工单元之间则采取重叠搭接施工,然后在水泥土混合体未结硬前插入H型钢或钢板作为其应力补强材料,至水泥结硬,便形成一道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连续完整的、无接缝的地下墙体。SMW工法最常用的是三轴型钻掘搅拌机,其中钻杆有用于粘性土及用于砂砾土和基岩之分,此外还研制了其他一些机型,用于城市高架桥下等施工空间受限制的场合,或海底筑墙,或软弱地基加固。在国内,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管理(SMW工法)进行了引进和研究,并于1997年8月作为建设部重点科技成果项目通过鉴定,建设部进一步进行项目推广。目前已经应用于上海地铁二号线静安寺车站、陆家咀车站、上海浦东油管路与凌桥地区排水干管的顶管工程以及申海大厦地下车库等多项工程。另外在南京。地铁新街口车站、中胜站、南北线一期一标段盾构井,在杭州湖滨隧道工程、厦门国际航空港北溪引水暗涵工程等也被广泛应用,同时在北京也已经开始进行试验性研究和推广。众多的成功工程實例表明,SMW工法在天津已经趋于成熟,并将推广应用。

5国内岩土工程体系已基本形成

在建国初,我国开始引进国外的勘测管理,把只负责查明工程场地的地质、评估地质条件等等的工程地质勘察演变为岩土工程勘察,由原来的不参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或具体办法的状态,逐渐转型为勘察工作报告中还要涉及拟定工程地基基础的合理方案、相关的注意事项、选定施工方案的理由等等工作。因此,它既不作出指导性的建议,也不用走进基层工作中,导致其工程勘察工作范围比较狭隘,其发展也比较缓慢,“重前期轻后期”的现象令勘测工作与工程设计和工程实际施工不相符,也令勘察成效在工程整体操作流程中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但在当时国内岩土工程体系已经逐渐形成。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专业体制岩土工程在发达国家已有40年左右的历史。它要求勘察与设计、施工、监测密切结合:要求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要求在获取系统准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论证岩土工程利用以及整治方案;要求提出管理可行、经济合理的具体建议。因此,这种体制与工程实际更贴近,更注重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从而要求管理人员具备全面的知识,贡献出最大的力量。十几年来,岩土工程专业体制在建设部和工程勘察协会的大力推动和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在我国已基本形成,但并不完善。它将会成为工程建设领域中一个非常有活力和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行业之一。

6结束语

要走出国门与世界接轨,提高地勘单位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快地勘单位管理和装备的更新改造,加大新管理、新装备投入和引进,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结构调整。曼斯菲尔德认为管理进步主要来源于管理创新和管理扩散。在同一部门内影响管理扩散的基本因素有三个:新管理的模仿比例;新管理的相对盈利率;新管理所要求的投资额。要引导企业提高科技创新的意识,建立有效的管理创新投入机制,增强企业管理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鸿儒,夏禾,阁贵平.深开挖施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和方案优化[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第六届年会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文集[C].1995年.

[2]张璞,柳荣华.SMW工法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280-283.

作者:葛 斌

高架桥岩土工程论文 篇2:

浅谈如何给土木工程专业非岩土地下方向本科生上好土力学的第一堂课

摘要:目前开设土力学课的专业除了土木工程的岩土地下方向外,还有许多其他土建相关专业方向,非岩土地下方向的学生常不重视对土力学课的学习,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教师的第一堂课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首先通过调查问卷获取非岩土地下方向学生在上土力学第一堂课之前对土力学课的理解和期待,在此基础上,对如何给其上好第一堂课进行了探讨,并给出教学设计方案。

关键词:土力学;第一堂课

一、引言

土力学是土木工程岩土地下方向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土建相关专业方向(如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工程管理、工程力学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内容零散,知识点庞杂且晦涩难懂,各开课专业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较大。

近年来,许多高校教师在给非岩土地下方向学生上土力学课时总抱怨学生上课不积极,课堂气氛沉闷,逃课率随时间按比例增长,正常考试及补考挂科比例较高,并发现即使运用了强化实践或应用教学法、问题式教学、趣味性教学、概念教学法等最新的教学方法,仍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一直不佳。笔者通过听课发现,许多教师在给非岩土地下方向学生上土力学的第一堂课时并没有充分强调该课的重要性及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而是花很多精力介绍土力学的基础知识,如什么是土?土有哪些特点?土力学研究什么?笔者通过与非岩土方向学生的交流发现,很多学生在上完土力学第一堂课后认为该课程难度大,学好该课程没有信心,并且认为该课对所学专业方向没有太大帮助。这说明,如果第一堂课没有让学生建立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即使采用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难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首先通过调查问卷获取非岩土地下方向学生在上土力学第一堂课之前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和期待,在此基础上,对如何给其上好第一堂课进行了探讨,并给出教学设计方案。

二、非岩土地下方向学生对土力学课的理解和期待

对于非岩土地下方向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往往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开始学习土力学这门课。近两年来,针对非岩土地下方向共344位学生,笔者在土力学第一堂课授课前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获得学生在未上课前对土力学课的理解和期待。

调查结果发现,约80%的学生认为该课与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弹性力学等课是一类课程,并认为该课程会很难,笔者询问原因得知,学生们通过浏览教材发现书中有很多复杂公式,各章节之间好像找不到逻辑关系。同时,近95%的学生认为土力学课不是他们所学专业方向的核心专业课,笔者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学生对于核心专业课的理解大多来源于学长的介绍,例如,桥梁方向的学生认为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是其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认为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是其专业方向核心课程,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经济与概预算是其专业方向核心课程。这说明,大多非岩土地下方向的学生在上土力学课之前已经对该课程的定位出现了偏差,并且形成了偏见,实际上,土力学是土建相关专业的核心、主干专业课,没有学好土力学的土木工程毕业生应是不合格的土木人。另外,近85%的学生对土力学课的期待是不挂科,这表明,学生在还未上课之前已经对该课程形成了恐惧和畏难心理,而且自发性的降低了对该课程的预期学习成果,这不利于学生学好土力学这门课程。

以上调查结果给笔者的启示是:上土力学第一堂课的过程中,必须全面扭转学生对该课程错误的定位和偏见,必须让学生知道土力学的重要性,要强调不论是桥梁方向、建筑工程方向还是工程管理与工程力学专业,土力学不仅是核心专业课,学好土力学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工程感觉和判断能力,避免工程灾难的发生,同时,要告诉学生,土力学课的学习其实并不难,它是一门逻辑性很强且非常有意思的课程。下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如何上好土力学第一堂课进行探讨。

三、如何上好土力学第一堂课

土力学的第一堂课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让学生知道这门课的基础概念和内容体系;(2)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3)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这门课。以往许多教师比较重视第一点,因而在第一堂课上讲了很多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土是什么,土是如何形成的,土的特点等,也有许多教师针对土力学的内容体系选取了很多工程案例进行分析,以强化学生对土力学研究问题的印象,但这样的教学安排仅能让学生知道土力学这门课的工程意义,却并不能加深学生对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的理解。实际上,只有学生清楚的认识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或者说学好这门课对他们自身有什么帮助,学生们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这门课。为此,笔者在土力学第一堂课的教学实践中强化了对“为什么要学习土力学”的讲解,并通过丰富的视频与图片资料来证明学好土力学能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受益。以下介绍笔者对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

首先,介绍工程需求。以我国地铁建设的飞速发展为切入点,告诉学生,我国目前有近60个城市在建或将建地铁,地铁隧道总里程将达到15000公里,这将超过地球直径,而目前地铁建设规划期达到2050年。通过对工程需求的介绍,让学生知道我国土建工程将持续发展,学生就业将有稳定保障。

然后,阐述工程需求与土力学的关系。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针对性的选取高层建筑或桥梁的工程图片以告诉学生,“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建筑都要首先与土打交道”、“城市立交桥、高铁、高速公路、城市轻轨高架桥等都要通过桩与土联系”。这样一来,学生将清楚地认识到工程建设需求与土及土力学间的关系。

再次,介绍就业方向。结合已阐述的工程需求,告诉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有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几个领域,而每个领域都需要接触土,如,勘察需要取土样,设计需要勘察资料得到的土层物理性质指标,施工需要先从地基基础开始做起。这样一来,学生将清楚地认识到学好土力学能为自己未来工作打下基础。

最后,讲述工程事故。结合已介绍的就业方向,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们未来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没有做好,会发生什么?”并精选若干个工程事故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比如基坑、隧道坍塌、边坡失稳等,并详细介绍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以让学生知道,学好土力学能防止因不正确的勘查、设计、施工而引起工程灾难。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介绍,即可让学生清楚的认知到为什么要学习土力学,以及土力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之上,再讲解土力学这门课程的内容体系和基础概念,以及如何来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会更有印象。笔者利用上述方法对连续四届非岩土地下方向学生进行了土力学第一堂课的授课,学生们纷纷表示对土力学这门课十分感兴趣,并且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笔者明显发现学生们出勤率更高,听课更认真,考试通过率更高,并且有很多学生后来考上了岩土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这说明,本文阐述的土力学第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

四、结语

本文针对土木工程专业非岩土地下方向本科生不重视对土力学课学习,从而导致上课不积极,课堂气氛沉闷,逃课率及挂科率高的问题,首先通過问卷调查发现非岩土地下方向学生对土力学课存在定位错误和惯性偏见的问题,然后,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以强化第一堂课对“为什么要学习土力学”的讲解,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设计可以明显提升土力学在学生心中的分量,并激发学生学习土力学的热情,较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少东,薛凯喜,郑鑫,刘文洋.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中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3):78-82.

[2]雷鸣,匡希龙,谢海涛,彭旺虎.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土力学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6):51-53.

[3]梁桥,陈金陵,彭利英.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的应用型本科土力学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7):125-126.

[4]孙凌云,陈宜虎.《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堂教学实践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138-139.

作者:曾超峰 薛秀丽

高架桥岩土工程论文 篇3:

在建高架桥墩柱病害的处治施工技术

摘要:高架桥墩柱病害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高架桥墩柱工程设计问题,设计指标若没有达到预期标准和要求,再加上实际高架桥墩柱施工过程中因受施工材料、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地质条件、自然环境等多种施工要素的影响,会使得高架桥墩柱整体的功能性与预期出现偏差,最终导致高架桥墩柱病害问题。另外,高架桥墩柱在运行过程中,长期超负荷运行或养护不到位,也是导致高架桥墩柱病害的主要诱因。

关键词:高架桥墩柱;墩柱病害;施工技术

引言

某大桥工程项目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以及初始使用的历史阶段,始终维持良好有序的技术使用状态,以及科学充分的养护技术维持状态,获取了较好的技术控制工作效能表现状态。随着某大桥高架桥墩柱工程项目实际使用时间的不断延长,高架桥墩柱主体总桥墩墩柱结构部分中出现的表现程度差异明显的裂缝病害现象逐步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借助项目施工作业现场空间调查、技术检测和材料检验的技术方法针对桥工程项目发生的裂缝技术现象实施检定,并在此基础上展开针对性技术处置,能有效保障和提升高架桥墩柱工程技术在我国的综合水平。

1道路高架桥墩柱工程常见病害施工处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高架桥墩柱往往需承受大量来往车辆所施加的作用力,使得高架桥墩柱需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才能满足日常交通运输需求。在此过程中,由于室外环境的风化作用以及运行期间的自然磨损,高架桥墩柱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经常会出现病害,而这些病害能够直接影响工程的承载能力,导致其安全性、稳定性降低,不利于交通运输活动的正常开展。为此,高架桥墩柱投入使用期间,需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发现工程结构中存在的病害,然后根据病害的类型,采取相应的病害施工处理措施,以有效遏制病害问题对工程使用性能的损害,消除交通运输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此外,及时、准确地实施病害施工处理工作,也能够避免一些不可逆危害的形成,防止高架桥墩柱主要承重结构失效,以延长高架桥墩柱使用寿命,节约交通运输设施建设成本。由此可见,高架桥墩柱常见病害处理工作在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维护工作中尤为重要。

2在建高架桥墩柱施工要点及病害的处治施工技术

2.1墩柱施工要点

(1)滑坡土体挖除施工时由上至下逐步挖除滑坡土体,挖至系梁顶面以下约1.8m新增桩基顶面处。开挖前需对山坡进行支护,以防止土体的大面积开挖而导致二次滑坡。(2)墩柱及盖梁纠偏复位①作业平台搭设:用碗扣脚手架搭设作业平台,用于操作人员上下作业。②在盖梁上设置千斤顶,顶升梁体,顶升高度不宜太高,控制在10mm以内。③取出橡胶支座,换成临时支座,落梁于临时支座上。临时支座下部设四氟滑板,并涂抹黄油,以减小同盖梁的摩擦系数;而临时支座上部应采取措施增大与T梁的摩擦系数,使临时支座相对梁体固定,相对盖梁可以自由滑动。④自平衡反力架的结构及组装。反力架由两节焊了牛腿的端部固定节和中间调节钢管拼装而成。反力架钢管采用壁厚为6mm、直径为100mm的钢管制作而成,其法兰盘采用厚8mm的钢板,管节之间用4个14的普通螺栓连接。墩顶恒载约为680t,而四氟滑板与垫石上钢板的摩擦系数约为0.03,共设置5台自平衡反力架千斤顶,每台千斤顶的顶力约为4t。⑤在盖梁上安装自平衡反力架,回顶纠偏墩柱,纠偏量按10cm取用。纠偏完成后,千斤顶及反力架不拆除。

2.2钢筋处理技术

钢筋是高架桥墩柱承重结构的主要材料,其在高架桥墩柱施工中主要分两种类型,即普通结构钢筋和应力钢筋。这两者钢筋出现锈蚀的主要原因是施工质量控制不严、钢筋材料质量问题、施工技术问题、混凝土实际质量与设计不符等。两种钢筋结构施工中需注意质量管理,将钢筋表面有锈蚀的部位及时去除,并涂刷防水和防氧化材料,并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按照设计要求的配合比预制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并在施工后混凝土的墙体表面,涂抹一层保护层,提升墙体的防渗能力,保护混凝土内部钢筋结构。对于高架桥墩柱表面的钢筋结构,需要做好日常养护工作,涂刷防水和防氧化材料,并在日常养护中,注意钢筋质量检查,以便及时进行防锈蚀处理。

2.3路基加固处理技术

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会导致桥梁墩柱产生竖向裂缝,长期以往,不仅影响墩柱的外观形象,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道桥工程的检修维护工作中,一旦发现路面路基下沉病害,则应立即采用路基加固施工处理技术。该技术的病害处理原理為,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向路基结构中注入水泥浆以填补原土中存在的空隙,使路基迅速固结形成承载力满足需求的路基受力结构,抑制路基下沉,同时阻止地表水的渗入,深入优化道路工程的稳定性。在该技术下,施工单位需先使用带硬质合金钻头的液压钻机进行钻孔,然后使用空压机送风吹出孔内土碴,再进行灌浆。待灌浆完毕后,还要重新铺设钻孔位置,以及其他破损位置的路面结构,完成此次路基下沉的施工处理。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需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控制钻孔尺寸、灌浆长度、灌浆技术参数,并做好灌浆材料的抽样送检工作,确认灌浆材料质量无问题后才能将其投入使用。待灌浆施工以及路面处理完毕后,施工单位还要按照技术规范中的要求设置变形观测点,并持续观测2个月,若注浆效果不佳,则需予以返工,保证病害处理效果。

2.4建立系统化养护体系

保证高架桥墩柱养护质量,就要秉持科学养护原则,一定要定时定点对高架桥墩柱进行养护。因此,一定要建立系统化养护体系。高架桥墩柱的养护工作需要有机地结合预防管理和养护方式并行。同时设置路况监控系统,路况探测系统和应急响应体系,制定高效的养护计划。大力引进多样化的养护模式,并引进相关的先进养护施工设备,提高养护施工的质量和养护效率,减轻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使高架桥墩柱满足运行标准要求。公路、高架桥墩柱养护要求较高时,应采用较好的养护设备。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架桥墩柱的养护效率,可以使用电子设备。新型高架桥墩柱养护设备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应积极推广使用,有效降低养护成本,提高高架桥墩柱的使用寿命。养护部门还需要制定科学的决策,设定统一的养护规范,完善更新养护设备,充分利用好养护资金和设备,并教导养护机械操作知识,让每个养护工作人员都可以熟练地掌握养护设备的使用,提高人才的利用率,加强高架桥墩柱的养护质量,充分发挥养护设备的优势,高效、迅速地清楚高架桥墩柱中的养护问题,高标准地完成养护工作。

结语

(1)通过对墩柱的病害分析,采用纠偏和外包墩柱等措施,解决了墩柱的偏位、开裂和垂直度等问题。施工后通过对各个部位的验收,完全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2)纠偏自平衡反力架及千斤顶布置在帽梁上,通过T梁横隔板和帽梁作为着力点进行水平顶推,即可达到纠偏的目的,施工简便,效率高。(3)当高架桥墩柱穿越山岭重丘地带,因山体边坡容易产生滑塌而导致高架桥墩柱出现偏位等病害,如何合理考虑对山体边坡进行有效的防护,以确保高架桥墩柱的结构安全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杨旭光.高架桥墩柱偏位成因分析与纠偏处治措施分析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4):83-85.

[2]李志伟.软土地基邻近堆载对高架桥墩柱桩基偏位的影响研究[J].岩土力学,2013(12):3594-3600.

[3]蔡宗彦.某立交桥墩柱偏位原因分析及纠偏处理[J].福建建设科技,2020(1):42-45.

[4]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公路桥涵加固设计规范:JTG/TJ22—2008[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5-6.

[5]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架桥墩柱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J23—2008[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9-10.

作者:孟杰

上一篇:少数民族舞蹈教学论文下一篇:零售企业市场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