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建设论文

2022-05-12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社区文化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文化综合实力也有高低之分,想要搞好社区文化建设还需要解决许多难点。因此,为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现结合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社区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以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为目的,正确处理社区文化与构建和谐社区的关系,从而构建出和谐文明社区。

第一篇:社区文化建设论文

论社区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区

摘要:社区是文化的土壤,而文化的孕育与传承又在社区之中生成。社区文化建设在和谐社区的构建过程中产生着积极意义: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个人充分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社区人文关怀状况的重要指标。发展社区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构建先进的社区文化理念,完善社区文化设施,建立科学的社区文化管理体制,提高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素质。

关键词:

社区文化;和谐社区

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水平,大幅度提高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当代社会,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社会的基础是社区,社区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必须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本文将主要从社区文化的意义和发展社区文化的新路径这两个方面展开进行探讨。

1 社区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意义

社区作为地域生活的共同体,不仅仅具有地理上的意义,更在于人们对其所居住的环境的认同和归属,在于通過共同盛会所形成的共有的文化价值观,以及由此生发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方式。文化在一定的时间区域与空间范围内生成,社区是文化的土壤,社区结构的形成受制于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孕育与传承又在社会活动和生活工作之中得以生存。那么社区文化是社区生命的活力,既可以巩固社区的团结统一,又可以形成和谐一致的社区人格。因此,社区文化的出现不是一种偶然,它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产物。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社区文化便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区的功能体现。可见社区文化对于和谐社区的构建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1.1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社区居民在社区里实现着多样的功能,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纯粹的经济增长并不能代表社区的全面发展,我们现在要建设的社区是人民安居乐业、富裕美满、互相尊重、身心愉悦、秩序安定的和谐社区。

而在现代社区中,人们的素质差异开始扩大、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邻里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少,相对封闭的单元住房阻隔了人与人的往来,大家彼此之间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更谈不上亲情与友情。社区成员无形之中成为了单个的个体,孤独而又无助。社区建设与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重建”现代人心中的共同体关系——心理认同、情感合一、互帮互助,使社区成员重新获得一种凝聚力、归属感。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不仅增强了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社会责任,提升了社区成员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而将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区文化建设对于社区动员和社区整合起到了重要影响,促进了社区的稳定和社区的进步。所以说,我们不仅要意识到社区的发展不能单靠物质的满足,也要明白精神的空虚会给社区的发展带来重大的阻力。没有文化的繁荣,就没有和谐社区的全面发展。

1.2 社区文化建设是个人充分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因此,和谐社区必须满足社区居民全面发展的要求、提升社区居民的素质和能力。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居民的收入增长,余暇时间越来越多,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的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而身心的健康发展正是人们的普遍需求。在当今社会,娱乐和健身在人们余暇时间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且形式也丰富多样。而娱乐和健身是社区文化最重要最直接的功能,愉悦精神和强身健体是社区居民从事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目的。娱乐和健身也不仅是为了强健体魄、愉悦心情,同时也是人际交往、消遣休闲、审美展示、创作表演等精神心理的需要。居民的这些需求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社区文化建设为其提供条件的,都要通过繁荣社区文化建设来使其得到满足。首先,通过社区民俗活动、社区文艺活动、社区体育活动、社区培训活动等多种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其次,社区文化以活跃、生动、具有吸引力的方式满足了广大社区成员,人与人之间情感交融、心灵沟通,个体化的人融入了社区这个整体,最终契合了温馨和谐的人际交往需求。最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由以前被动地接受社区内举办的活动,到如今主动地参与到各种社区文化活动之中。这种主体性的参与不仅需要社区文化的满足,本身也促进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1.3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人文关怀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现代社会中,无情的市场竞争原则破坏了以往熟人交往的温情纽带。同时,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弊端悄然显露,如拜金主义、思想道德沦丧、功利主义、社会风气腐败等等,向前滚进的车轮轧过了传统社会中的核心精神与价值观念,如认同感、归属感、人际聚合力、公益精神、社会公德心等等。虽然文化生活有开展,但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作为资本服务的对象,是少数人拥有的文化,被现代商业竞争操纵的文化注定会让普通民众疲惫不堪。因此,培育社区成员对公共领域、公共文化的认同,培养一种社会公益精神、奉献精神、慈善精神、互助精神以及朴质真切的情感交流。这些均属于社区文化建设的精神价值取向。社区文化建设就是旨在培养社区成员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社区成员树立起高尚的精神追求。把社区建设成为舒适、健康、安全、温馨、快乐的生活家园,让社区建设成为一种人性化的追求,让社区文化更多地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对人类自身生存状态和发展状态的关怀,这种关怀不仅是对生命个体的关注,同时也是对人与人之间分享与给予的关注,这与和谐社会的追求是相得益彰的。

2 社区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改革都为社区文化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我们也应清楚地意识到,我国社区文化建设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如认识不充分、体系不健全、人才队伍欠缺等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社区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而探寻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途径是我们搞好社区文化的关键,也是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之举。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社区文化建设途径。

2.1 社区文化体系的观念层面:构建先进的社区文化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推动社区文化发展,必须构建先进的社区文化理念,并且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识与参与水平。社区文化建设是否能够蓬勃开展,有赖于社区居民思想认识的提高和社区文化建设意识的强化。对社区文化的理解上,我们不能狭义地停留在老头老太太扭扭秧歌、练练太极、唱唱戏、打打扑克等消遣解闷的娱乐活动这个层面,而应该跳出来,把社区文化理解成融民俗、文艺、科技、教育、体育、环境、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大文化。不断将社区文化向宽度拓展、向纵深推进,提高社区文化的层次。一是树立社区文化力理念,所谓社区文化力,是指社区文化在社区居民中产生的凝心聚力作用。强化“社区文化力”这个意识,有利于将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现实力量转化成社区文化的具体实力和现实水平。二是更新社区文化建设的传统立意,丰富社区文化建设的文化构成。社区文化的更新是社区文化建设的进步,而这种进步又是立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整体格局之上,即立足于社区文化本身包含的文化,如道德文化、科普文化、家庭文化、娱乐文化、公益文化等等,同时也应该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三是要强化社区文化建设的特色意识。社区文化活动中,既包含了历史传统,也包括了流行趋势,无论什么样的文化实践都可以导致群体行为,这些文化形式既有益于个人修养,也有益于社会整合。要突出各个社区文化的不同特点,制定一个符合本社区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

2.2 社区文化体系的物质层面:完善社区文化设施

社区文化设施作为社区文化的表层,它是由社区里各类基础设施和人工、自然环境构成。社区中的人文景观,如历史文化古迹、典型的建筑等物质实体,显示了社区的精神风貌。社区的布局、区位结构也真实地反映了一个社区的文化特征。社区的物质方面是一个交流与沟通的媒介,展现出明确的与不明确的符号和其他的有用或有趣的信息。社区文化设施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物质条件,是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以设施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为原则,夯实社区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社区文化设施的有效利用对社区文化建设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拓展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投资渠道。通过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来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方便社区成员参与社区文化服务。也可以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来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社区文化服务。二是实现社区文化设施的整体共享。宏观上,增加农村社区文化的服务的总量,缩小城乡社区文化发展的差距,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整体共享。微观上,引导社区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的社区公益性文化活动,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社区文化服务体系,从而真正实现社区文化设施的整体共享。鼓励各单位向所在社区全方位开放自己的文化资源,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三是确保社区文化设施的可持续利用。社区文化设施的投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一时之需,一旦时效性没有了,就浪费文化设施,我们要切实考虑到文化设施利用的计划性和前瞻性。制定长远目标,兼顾未来发展需要,实现社区文化设施的可持续利用。

2.3 社区文化体制的制度层面:建立科学的社区文化管理体制

社区制度文化是社区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成员之间相互交往的制度保证。它是社区文化存在的基础和保证,实现着社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合,是社区居民价值观的外在表现。科学的管理体制是社区文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条件。一是要科学地管理社区,既要在社区居民中灌输以法制为基础的文化,建立法制,又要创立出一套维护社区稳定发展的道德体系,以营造社区文明环境。二是深化社區文化行政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的调节功能,加强市场监管功能,深化社会管理功能,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立足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三是坚持主管主办的制度,真正落实到谁主管谁来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来提高社区文化管理的效能,完善社区文化市场化的管理,坚决扫除毒害社区居民心灵的腐朽文化垃圾,切实营造确保国家安全的市场秩序。

2.4 社区文化体系的行为层面:提高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素质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搞好社区文化的重要前提条件。一是要确保各级党政领导树立正确的社区文化观念。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及时研究文化发展中的各项问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各级政府要深入做好文化领域知识分子工作,充分尊重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二是强化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文化工作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文化理论的学习和文化问题的研究,不断地提高文化素质,努力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专家。三是要充分发挥社区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人民是推动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这就需要我们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提高社区文化建设水平,引导社区居民在文化建设中的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创造社区公益性的文化活动平台,依托重大的节庆和民间文化资源,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精心打造根植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在社区内营造出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2]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3]奚从清.社区研究——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作者:杨瑞容

第二篇: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文明社区

摘要: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文化综合实力也有高低之分,想要搞好社区文化建设还需要解决许多难点。因此,为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现结合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社区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以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为目的,正确处理社区文化与构建和谐社区的关系,从而构建出和谐文明社区。

关键词:社区文化;宗旨;和谐;建设途径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满意的成绩,通过发挥社区文化在群众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把满足社区群众的各方面需求作为开展社区各项文化活动的重点,极大地陶冶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情操,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但是,社区文化建设并没有最大程度的普及到全国各地,一些地区社区基础文化建设仍然比较薄弱。因此,政府应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思想指导下,对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加大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社区文化建設,努力践行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

一、和谐社区的涵义

和谐社区的概念来自于和谐社会。党中央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一次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层面合乎逻辑的展开,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美好愿望的集中体现。和谐社区是一种以和谐为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当代人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理想而实施的一种具体实践模式。和谐社区建设适应了我国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要求。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宗旨

社区文化建设的宗旨是服务广大社区群众,因此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精神需求。开展社区文化活动要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为最终目标,要注意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考虑他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鼓励他们的首创精神,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南山区文化馆馆办群众文艺社团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不断发展壮大,涵盖了老、中、青、少各个年龄层。目前,所属区文化馆的群众文艺社团有夕阳合唱团、夕阳红艺术团、青年艺术团、南山民间艺术团、南山戏剧社、金秋民族乐团、南山合唱团、京剧票友社、小月亮艺术团、小蝌蚪电声乐队、南山区艺术沙龙(美术、影友社)、南山区音乐沙龙等10多个公益性群众文艺社团。

三、和谐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为依据,认真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程度较高、社会秩序稳定、社会保障充分、生活环境舒适、公共服务完善、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现代城市社会生活共同体,为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南山区文化馆社团逐步发展壮大,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需求。在区领导的关注下,区文化馆加大了社团工作力度,在各个方面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社团的成立,不仅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公民实现了文化权益,而且通过社区文艺活动的不断开展,文化的力量感染了更多的人,为社区和谐提供助力。

四、社区文化与构建和谐社区的关系

(一)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平台。它的发展体现一个城市鲜明的特色和旺盛的生命力,它的健康和文明程度是城市形象的标志。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作为社会整体的一个子系统,其发展状态对于社会整体的良性运行与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社区文化是社会文化在社区的反映,它不仅具有社会文化的一般特征,而且具备鲜明的个性,涵盖居民诸多生活内容的文化形态。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活动,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支撑。社区通过文化建设,净化社会风气,倡导良好社会心态,营造融洽和谐、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形成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的舆论氛围和民主、平等、法制、科学、诚信的社区生活环境,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2001年6月南山区文化馆成立了夕阳红合唱团,现有团员80多人,在专家和老师的指导下,经过长时间的磨合、训练,合唱水平不断提高。该团目前的演唱内容丰富、涉猎曲目广泛、演出形式多样,而且用外语及多种方言演唱已成为该团的艺术特色之一。在举办公益性声乐专场音乐会和参加各类艺术比赛、演出及文化交流活动中表现优异,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赞誉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成为深圳市群众合唱艺术的领军队伍。

(二)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的有效途径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文化教育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是文明城区的重要标志。和谐社区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通过坚持不懈的建设,更好地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为社区和谐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通过正面引导和正面教育,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通过深入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优美丰富的文化生活环境;通过培养平等、协调、合作的和谐意识,形成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环境;通过倡导学习、进取、创新的精神,形成求知奋进的环境。通过广泛开展构建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各种和谐创建活动,使之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吸引群众参与,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和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风尚,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不同角度展示本地区文化的魅力和发展成果。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社区发展的良好局面,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文化品位,是不断推进社区文明、城市文明、社会文明的关键所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从而有效地辐射、带动整个城市和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构建整体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三)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的核心和基本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众文化权益,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社区文化建设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对全社会而言,社区文化建设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内含着人们高度认同的价值观念,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特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文化条件。和谐社区越发展,社区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如今,在南山各个社区都可以看到群众文艺社团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火热情形。无论是温馨的小区,还是偏远的工业区,群众文艺遍地开花,老百姓平凡的日子又添加了丰富的内容,这日子里,有歌声、有舞蹈、有绘画,还有更多欢笑和幸福。

五、结语

综上所述,社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建设和谐社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需要,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必须找准切入口,抓住结合点,以文化为载体,来提升社区文明程度,推动和谐社区创建,进一步为人民群众构建美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周亚峰.关于社区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2]王光.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冷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作者简介:

李树生,深圳市南山区文化馆。

作者:李树生

第三篇:深化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提升农村社区管理水平

[摘要]要从思想上认识深化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深化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以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提升农村社区管理水平。

[关键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管理;水平

一、引言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社会管理列为2011年重要工作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改善,农村建设面貌焕然一新,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也更加复杂,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旧有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新情况和新问题又层出不穷,农村的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农民的利益诉求更加广泛,农村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针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众多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有意义的诠释:在物质基础方面,要发展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在工作作风方面,要深入基层、进一步密切党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工作机制方面,要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社会矛盾协调化解机制,着力解决好影响农村社区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在管理模式上,要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和建设,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模式。本文从社区文化建设这个角度出发,探索农村社区管理,以期能够提高农村社区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因为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既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农村社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思想上深化,充分认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作为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典范,张家港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笔者先后走访了大新镇大新社区、德积镇德丰社区。结合张家港市农村社区整体状况,笔者认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成绩是主要的,但离争创全省第二,率先树立全国典范,还存在着一定距离。一是设施“缺、旧、远”。社区文化基础设施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依托。虽然目前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较之以前有了大幅提高,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仍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有的社区还没有自己的公共文化场所,文化设施缺失严重;有的社区文化设施陈旧、配套不全、设计不合理,不能满足居民的活动需求。二是文化活动吸引力不足。一方面,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主体大多是老年人,其他群体参与度不高,导致社区文化活动的功能无法真正发挥;另一方面,农村社区文化活动的行政色彩或商业气息过浓,没有体现活动的群众性、民间性和社会性,社区居民对活动的认同度不高。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目前,对农村社区工作者的全面培训还很不够,部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重心集中在治安、就业、卫生等方面,自身文化素质与开展丰富多彩社区文化活动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配有专职社区文化工作者的社区不多,大多依靠兼职人员来维持社区文化工作。

问题反映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从客观方面来讲,首先是社区文化资源在城市和农村分配的不平衡,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和经济薄弱的农村分配不平衡。相对于城市社区,农村社区仍然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并且,这种社会文化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累积性在增加。其次是经济基础的不平衡。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集体经济是农村社区组织的依托。没有集体经济,只能导致基层社区组织的名存实亡。集体经济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村级组织就很难从物质条件上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也很难从精神文化生活上满足群众的需要。从主观方面来讲,存在着认识误区。无论是从政府方面、社区组织还是农村社区居民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忽视社区文化建设。部分农村基层管理者也认为只要经济上去了,文化建设无关紧要。部分农村社区居民自身重物质生活轻精神生活的现象比较突出。

综合而言,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客观条件不能改变,能变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我们首先要厘清农村社区文化的定义及内涵,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社区、农村社区

社区是滕尼斯提出的一个与社会相对应的类型学概念,“社区”一词的本意是指关系密切的伙伴和共同体,也有人称之为“社会”。社区作为一种地域性社会,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的微观化和重要组成部分。以上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给社区下的定义。其实,由于学科的不同和人们说明问题的取向不同,社区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都含有“社区是一个区域性的社会”这一基本内涵,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农村社区是具有一定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功能的相对完整和独立的社会单元,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民聚居的地方,除进行经济活动外,也进行政治、文教、风俗与社会活动。

(二)农村社区文化、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文化的界定一般是按照人们生活的地域范围来划分,普遍认为农村社区文化就是由居住在农村的一定地域范围的人们,由一定的纽带和联系而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情感归属和道德规范等。事实上,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社会大众传播如广播、电视、网络的普及,居民人口流动的加速,从社会纽带和社会交往意义上看农村社区文化,作为社区地域疆界的确定性已逐渐削弱。农村社区正逐渐从行政性社区向共同体社区转变。转型时期的农村社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社区,兼有传统型社区和现代型社区的特点。

20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会生活共同体”意味着要让社区居民在自主管理社区事务中,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形成共建共享、休戚与共、富有文化活力的“共同体”。而社区文化是培养社区居民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建设“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有效途径。

(三)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艰巨性、紧迫性和重要性

长期以来,人们脑海中形成了这样一些观念:要么将社区文化等同于老年棋牌室、社区图书馆等;要么认为社区文化就是“老老少少,唱唱跳跳”;要么认为社区文化活动是“搓搓麻将打打牌,看看书报聊聊天”。这虽然有些偏颇,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在社区文化的建设中的确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影响了社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加以解剖。究其原因,

就是还没有最终形成社区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是以心理现代化为基础。”英国学者瑟尔瓦尔说过,一个社会要取得发展,必须首先改变那些妨碍经济进步的社会态度和社会习惯。建设农村社区文化,首先要改变农民的旧观念。也就是说,要求农民具备现代的经济观念、公民意识、精神观念、文化观念、法制观念等等。与此同时,农民还要具有较强的公德意识、公共精神等新的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理念。可以预见的是,那些传统、封闭的价值观念很难自行消失,转变这些观念是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其中“生活共同体”理念的培育难度更大,强行对农村社区居民植入“生活共同体”理念往往是无效的。因为它大多忽视了与农村社区、农村居民的契合性以及在农村社区土壤内培育、生长新价值观的重要性。文化、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一种简单的人工制品。正如英格尔斯所言:“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理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都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进一步深化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从理论上讲,任务是艰巨和紧迫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又是极其重要的。

就农村社区文化的功能形态而言,农村社区文化能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念,凝聚力量促进社区发展;能形成互惠网络,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秩序的重建;农村社区文化还具有规范整合作用,有利于农村社区的政治稳定。

就农村社区文化的意识形态而言,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最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全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我国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行动上深化,探索创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不断完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硬件与软件,分别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略陈管见,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指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所必需的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场所等,是社区文化建设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

文化属于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需要有良好的社区经济为保障。农村社区文化建设需要硬件资源的投入,而这些往往需要政府购买,投入大量资金。而农村很大,村落很多,社区很杂,全部都由政府出资也是不现实的,更何况能否达到预期效益也需要时间来验证。在目前社区公共收入有限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充分发掘社区内部资源,低成本、高收益地建设农村社区文化,是加强农村社区物质文化建设的有效选择。

在建设的路径上,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创新物质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着重点是创新物质文化建设的资金筹措机制。比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社区创新思路,居民群策群力,探索共建共享、互利互惠的新形式;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对社区文化事业投资;构建政府为主,社会和社区居民个人为辅的物质文化建设的资金筹借机制。

(二)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就是社区文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它既是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区文化的保障。制度具有保险、配置、激励、约束四大功能。农村社区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使社区文化管理在以上四项功能上得以完善。仅靠基础设施和物质条件的堆砌是不能完全实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目标的,制度支持是不可缺少的。

在建设的路径上,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改革农村社区文化管理组织体系,保障社区文化建设顺利进行;探索农村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新机制,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约束各种不良文化现象等。着重点是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三)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指社区居民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社区意识、社区精神等,精神文化是农村社区文化的内核。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反作用于经济。相关研究表明:文化贫困及其产生的贫困文化往往是影响当前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建设“学习型”农村社区。人的因素始终是决定因素,积极开展自我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通过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培训、科技普及、思想政治及法制教育、市场意识培养等,以达到增强农村居民整体素质的目的。

在路径建设上,主要从三方面人手:首先,去除农村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农村社区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现代转型。其次,挖掘区域特色文化,打造独特的品牌文化。农村社区文化不同于城市社区文化,它有很多区域文化“特色”。最后,与时俱进,开展多样的社区文艺活动,促进农村社区文化繁荣。着重点是要讲究精神文化建设的方式和方法。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社区内人们的需要,在建设农村社区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居民的主体地位,不能大包大揽,随意违背社区居民主体的意愿。社区居民最渴望的是属于自己的文化娱乐样式。正如江西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吴建军所说,作为一个农民,他所喜欢的文化一定是在内容上表现其喜怒哀乐、方式上符合其审美情趣、在潜意识里暗合其文化心理的文化,而土生土长的带着一方灵气的传统文化最能体现这些要求。这种文化深深地扎根于一方水土,常常因地区甚至因村落而不同。

总之,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要将以上三个层面的文化建设相结合,缺一不可,物质是基础,制度是保障,精神是内核,三者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农村社区文化繁荣,从而提升农村社区管理的科学水平。

四、结语

农村社区建设所需要的新观念、新风尚要依靠文化建设来传播;所需要的人文精神、创业精神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培育;所需要的舆论氛围、社会环境要依靠宣传思想工作来营造;所需要的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先进性要依靠社区居民文明程度的提高来实现。

无论是农村社区经济的发展,还是农村社区居民的发展,都离不开社区文化建设。因此,进一步深化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势在必行,任重而道远。只有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位了,才能确实在实践中去贯彻实施。只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从根本上深化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从而提升农村社区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责任编辑:霁月]

作者: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