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社区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2024-05-09

功能社区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精选6篇)

篇1:功能社区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企业职工(功能社区)健康管理信息化

建设方案

1. 概述

1.1 定义

功能社区:特指对同一特定核心功能具有统一诉求的专有人群组成的实际或虚拟的社 区。

健康管理:是指针对接受健康管理者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通过一整套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健康维护计划,,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优化生活方式,帮助控制病情、降低疾病危险因素,避免和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升健康水平。

电子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管理(疾病防治、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过程的规范、科学、数字化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

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功能社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是面向功能社区(如学校、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等)特定人群,由该人群健康管理部门(职工医院、干保科、职工体检中心等)建立,以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其外部技术支持单位为依托,以专业电子健康档案为信息载体,开展健康管理和服务信息操作、管理和服务的平台。系统强调以个人、家庭为单位,以动态、连续的特定健康问题的电子健康档案为载体,结合特定人群各项卫生服务工作的实际特点,系统、连续地采集、存储和运用特定健康资料,从而提高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实现“生物、心理、社会”三个维度的有效健康管理。

1.2 功能社区的相关机构

1.干部职工保健管理机构

为集团公司各层领导和员工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健康管理,卫生 服务规划、运行监督与考核;健康、疾病状况监测与干预。2.专科医院,中心医院

业务领域管理向功能性服务个人转变。疾病资源库,专病协作网,现有健康管 理,诊疗模式体系的改革创新业务的信息服务与支持。3.体检中心,影像中心,体验中心,心电中心,健管中心

服务人群的健康管理。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公共卫生服务2

1.3 建设意义

中航工业四十万职工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否。我们的管理者许多处于健康“高危”的临界线上、48%的员工处于“亚健康”状态(出自《中国青年报-青年时讯》 2002年卫生部对10个城市上班族进行的调查)。健康管理公司提供的企业健康管理服务能为中航集团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力资源损失、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减少企业医疗保健相关支出和激励员工士气。

2.需求分析

企事业单位

身处企业或机关单位的功能社区人群,承担着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而这样的人群又普遍存在着突出的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因此,加强对这些人群的健康管理,无论是从其个人健康诉求上,还是从保障社会生产力发展、科学进步、甚至社会公共安全方面,都是非常必要和有巨大价值的。

对职工、干部的健康管理、健康促进,特需就诊服务,家庭监测康复。政府提供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之外,企业自有的为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职工健康水平,医疗保障水平的特殊需求的满足:

 职工体检

 重大疾病就诊特需服务

 慢病管理,家庭监测康复服务  干部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体检,评估,亚健康,慢病康复,监测,就诊特需服务,健康档案,健康评估,疾病预警

 门诊就诊特需服务:干部就诊,特需门诊,资源管理,个性化定制

 住院诊疗特许服务:干部病房,特需病房,专家参与,资源管理,个性化定制  亚健康状态管理服务:集团公司领导预约,会诊,住院,亚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康复指导服务,家庭远程监护  干部体检管理

3.总体技术设计

3.1.网络架构设计

以职工干部保健中心为主体,围绕中心医院以及下属的卫生服务机构,外部大型综合医院、大型专科医院通过网络组成区域医疗服务专用信息网络平台。系统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3.2系统功能设计

3.2.1 社区诊疗协作平台:是实现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外部医疗中心之 间开展预约挂号、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特需门诊挂号、特需住院、代理检 验等协同服务工作的支撑平台。协作平台功能包括:

1)预约服务:支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预约上级医院的科室挂号和检验检查 2)远程会诊:以电子病历共享为基础,支持不同专业、不同机构的医务人员为患

者进行网络会诊

3)双向转诊:根据患者疾病状况,结合双向转诊指征要求,以电子病历共享为基

础,实现患者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做到患者未到,信息先行

4)干部特需门诊挂号:专家资源共享,实现绿色通道,解决“一号难求”

5)特需病房管理:优先治疗、优先检查、优先手术

3.2.2 电子病历:采集患者的基础信息(生活史、过敏史、既往史、家族史)、每次的诊疗记录(症状、诊断、查体结果、医嘱处方),以及全部的检验检查 结果(临床检验、特殊检查、图片报告)。能快速建立慢性病,高血压等疾病 患者的终身电子病历。

3.2.3 家庭监测和日常管理:慢性病患者经常利用家用数字化生化检验设备,对慢性病常用评测指标进行监测如血糖血压,但普遍缺乏定期记录的意识,导致这些基础数据的利用率低下,无法帮助医生进行有效诊断。

为改变这种状况,通过该系统的特殊接口,医生可以查看患者在网上记 录的服药日记、监测结果、饮食记录、运动日记,掌握患者自我管理的状态。医生将不只是根据每次就诊时的断片化的检查结果作出判断,还能从患者日 常生活管理中了解更多影响治疗的因素,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诊疗方案。

个性化患者指导: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慢性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剧增以及病情难以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指导患者配合健康饮食、合理运动是推动患者自我管理的先决条件。

3.2.4 职工干部体检(健康)管理

具体功能包括:

1)客户分级分层:依据体检资料,对客户的健康进行分级分层管理;

并按照管理状态,对客户进行分类标识 2)特定人群健康档案 3)个性化综合健康体检方案

4)疾病/健康状态评估:依据疾病/健康评估模型,对个体的疾病/

健康状态进行评估;

5)疾病/健康管理方案制定:根据客户的健康状态,制定系统的干

预方案,包括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等措施,基于日历,产生疾病/健康管理的时间计划; 6)方案执行跟踪

7)随访病人管理;系统可以对随访病人进行个性化的管理,为每个

病人个性化的设定随访方案,包括随访时间,随访复查项目,随访注意事项。随访时间还可以根据病人疗效的变化而动态调整病人的随访时间,使病人的随访更加科学化。

4.案例

案例一:北京市重大疾病样本资源库及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北京市重大疾病样本资源库及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项目是北京市科委2009年启动的重大科技项目,并得到国家发改委“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支持。在全国率先建立集患者临床、影像、血液样本等信息为一体的“首都十大危险疾病”样本资源库和统一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数据库,从而为研发针对这些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药开发提供统一的共性平台。实行三级协作机制覆盖80~100家医疗机构,其中航空医院作为天坛医院负责脑血管病的临床数据和样本资源库建设的协作单位之一。

嘉和公司负责多中心临床诊疗科研协作平台的建设。工作内容包括:信息平台和资源库建设;网络信息平台搭建;以及临床信息数据和样本的采集、存储。

案例二:西城区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

市科委组织重大项目支持西城区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建立各医疗机构间功能互补关系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各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整合、跨系统的医疗信息共享与交换。嘉和公司参与了西城区双向转诊平台的建设,并实现跨医疗机构的预约与转诊、基本病历资料的信息共享和医生处方的互认机制和信息共享。

案例三:慢病(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朝阳社区卫生)

嘉和公司负责朝阳区社区卫生慢性病规划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功能包括: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咨询,随访,干预,家庭监测等。

案例四:怡健殿体检中心

北大人民医院牵头在金融街设置的怡健殿体检中心,针对高端人群,安装体检系统。使用嘉和公司的健康管理系统,通过采集体检信息,通过西城区双向转诊平台(嘉和公司参与建设)转到北大人民医院(包括病例信息)。

案例五:乳腺癌筛检协作网信息平台

嘉和公司承建的乳腺癌筛检协作网信息平台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跨区域多中心的各级医疗资源的分工协作,面向目标人群,以嘉和电子病历为载体,共同开展乳腺癌筛检以及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的信息操作、管理和服务系统。系统强调以个人为中心,以动态、连续、多方共享的电子病历为载体,围绕乳腺癌的筛检要求,帮助医护人员系统、连续地采集、存储和应用相关信息资料,提高乳腺癌筛检的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从而持续改进乳腺癌的早期预防和治疗能力。

案例六:无锡市区域卫生医疗心电信息系统

本次项目建设是由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组织其下属八家医院统一实施心电信息系统。嘉和公司工作内容包括区域心电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心电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区域范围内心电图检查信息数字化、标准化存储与共享,并提高心电检查工作效率,帮助医管中心建立完整的心电信息数据仓库,为全市各医疗机构科研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案例七:胜北社区居民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一期)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北社区管理中心委托建设胜北社区居民健康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项目一期主要以东营个人(胜利油田干部等高端人群)健康家庭监测为主,面对以糖尿病和高血压为主的高端客户患者,目标通过家庭终端与胜利油田胜北医院实现疾病管理以及转诊平台建设,嘉和公司负责远程家庭监测系统,双向转诊平台,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

案例八:胜北社区居民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二期)

胜北医院远程诊疗系统建设II期项目是I期项目的扩展,更加着眼于整个7

健康/疾病管理和服务体系的构建,在完善服务体系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疾病防治类型,覆盖更加广泛的人群(除一期的干部,扩大到全体职工);通过提升胜北医院整体信息化运营和管理水平,为实现胜北医院与外部医疗技术中心之间的医疗业务协作,奠定基础技术条件。

主要建设内容:(1)业务流程再造,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临床诊疗、疾病管理业务为主线的新型业务体系;

(2)建设网络一体化的HIS系统,实现医院及其下属机构的一体化运营管理;(3)完善医院HMIS系统功能,满足医院在病人管理、药房药库管理、住院管理、收费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并配合临床信息系统建设,为临床信息系统提供业务功能支持;

(4)构建真正的电子病历系统,实现电子病历的模板化、结构化、标准化采集,形成从临床一线业务到医务质控、病案管理的多级临床病历质控体系;(5)建设LIS系统,实现检验数据的数字化,并与电子病历集成;(6)建立漏费管理系统,对重点设备进行管理;

(7)建立病人索引系统,将门诊、住院、居家预防、康复联系在一起,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数据库

(8)与家庭监测系统对接,扩大疾病管理的范围和人群,提高慢病管理能力

篇2:功能社区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司法局强力推进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社区矫正工作有机整合,促进社区矫正工作向规范化、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全面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动态监管,切实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质效。

一是强基础,在信息化建设软硬件上下功夫。为适应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需建立高效信息化社区矫正监控指挥中心,建立“一个平台、两套系统”:即社区矫正监管平台、远程监控指挥系统和社区矫正定位监管系统;实现了“七大功能”,即通过互联网数据的自动生成、存储和传输,集合动态监管、视频指挥、应急处置、远程教育、指纹考勤等七大功能,发挥指挥中心信息中枢作用,满足当前社区矫正工作新需求。同时购置高清摄像头、指纹报到仪、执法记录仪、便携式打印机,电子屏幕和电子腕表,设备配套至县社区矫正监控指挥中心和各司法所,实现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终端全覆盖。通过业务培训、岗位练兵等形式,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使他们更新观念,提高意识,强化使用,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县社区矫正监控指挥中心配备专职信息人员1名,各司法所各配备专职信息人员1名,专门负责通过信息监管平台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日常管理。

二是重实用,在提升信息化建设效能上做文章。通过对社区矫正工作操作规程的制定、细化和规范,最大化利用各项信息化设备功能,加大“人防”和“技防”的有效结合,实现社矫正管理智能化。开展集中训诫、教育学习同步视频活动,将社区服刑人员指纹报到、思想汇报、个别谈话、集中教育等情况通过视频方式实时传输到县社区矫正监控指挥中心,实现同步监控。各个司法所要开展集中报到同步视频活动,加强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震慑力。给每名社区服刑人员佩戴电子腕表,防止人机分离,24小时实现实时追踪监控。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每月报到、思想汇报、社区服务、集中教育、请销假等日常管理工作使用指纹考勤管理,避免了假冒替代现象的发生。推行信息化核查日记制,由专职工作人员每日通过社区矫正管理平台,对停留超时、越界警告、关停机警告、轨迹异常、人机分离等社区服刑人员违反日常管理的情形进行信息化核查,并根据实时定位、轨迹研判等信息化核查手段判断、确认相关事实,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并强化落实。从此通过信息监管平台掌握的事实证据,及时发现社区服刑人员有违纪行为,做出相对应处理。

篇3:功能社区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体力活动的环境影响因素是目前体力活动研究领域的热点,但在相关的研究中如何评估群体体力活动是该领域的难点。直接观察法是经过培训的观察员在预先确定的时间段,对观察对象的体力活动行为进行客观记录的方法[7]。观察法作为较早使用的体力活动测量方法之一,也是目前评估群体居民户外体力活动较可靠的方法[8],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的体力活动情况的调查[9,10]。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记录观察对象活动时的背景信息[11],特别适用于研究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于体力活动的影响以及体力活动环境的评估[12]等。目前已经有研究证实,观察法的信度和效度较高[13]。

健康驿道(Health Path)是社区内修建的居民步行的专用场地,本研究应用观察法对社区健康驿道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并结合居民需求探讨社区健康驿道的标准化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直接观察法的研究对象为七宝镇4条健康驿道、3条准健康驿道及其使用者。健康驿道是在社区、公园等居民体育锻炼场所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的供居民快步走健身的道路。准健康驿道是指目前不是健康驿道,但政府有意向在近期改造为健康驿道的道路。项目组通过对七宝镇20余条健康驿道的实地考察,确定了7条健康道路(包括4条健康驿道和3条准健康驿道)为观察地点,其中健康驿道包括A1(九歌上郡)、A2(碧林湾)、A3(老宅角)和A4(闵行体育公园),准健康驿道包括B1(华夏名苑)、B2(宝南小区)和B3(园艺新村),并根据长度和设置特点,将A1、B1和A2、B2分别作为匹配组,做进一步的比较研究。问卷调查的研究对象为拦截式方便抽样的177名社区居民。

1.2 研究方法

1.2.1 直接观察法。

通过对部分社区居民进行步行锻炼的时间调查以及国内其他研究的结果,确定观察时间段为2010年4月13日~5月16日期间的每周二、四、六、日,共计20天,每天4个观察时间段,分别为早上6:30~7:25,中午1130~12:25,下午15:30~16:25,晚上18:30~19:25,每个时段观察时间为45 min,休息时间为10 min。观察表格参考了国外Suminski等[14]人关于步行环境的瞬间环境评价技术(Momentary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echnique)、街区步行观察方法(Block Walk Method)和行为定位法(Behavior Mapping)等观察方法以及关于影响居民体力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的相关研究结果,同时结合健康驿道的实际情况与影响步行锻炼因素的调查结果拟订了固定情况、即时情况评分表、相应的评分标准以及步行人次计数表;为减少观察结果的主观偏倚,每个观察点派遣2名,共计14名观察员,对7条健康道路同时并独立地进行实地观察并即时记录使用人次及使用者的年龄、性别和步行速度等信息。

实地观察采用观察员现场填写的方式,当天回收观察表格,每日核对表格回收情况。观察表格包括固定情况评分表228份,即时情况评分表和步行人次计数表各1 080份,共发放2 388份表格,回收2 388份,回收率为100%。

1.2.2 问卷调查。

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居民对健康驿道设置各要素需求调查。主要采用拦截式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上述社区177名社区居民进行了调查。

2 结果

2.1 直接观察对象特征描述

2.1.1 年龄。

在健康驿道使用者中,20岁以下者较少,仅为1 359人次,占8.2%;20~59岁最多,为9 771.5人次,占58.8%;60及60岁以上者较多,为5 484.0人次,占33.0%。

2.1.2 性别:

使用者中男性稍少,为7 584.0人次,占45.6%;女性稍多,为9 030.5人次,占54.4%。

2.1.3 锻炼时间。

工作日使用者稍少,为7 789.0人次,占46.9%;周末稍多,为8 825.5人次,占53.1%。早上时段使用人次最多,为6 915.5人次,占41.6%;中午时段最少,仅为2 238.5人次,占13.5%;下午时段较多,为4 312.0人次;晚上时段较少,为3 148.5人次,占18.9%。

2.1.4 锻炼区域。

A1(九歌上郡)使用者较多,为2 193.5人次,占13.2%;A2(碧林湾)稍多,为1 147人次,占6.9%;A3(老宅角)较少,为493.5人次,占3.0%;A4(闵行体育公园)最多,为6 752.0人次,占40.6%;B1(华夏名苑)和B2(宝南小区)都较少,仅为319.5人次和378.5人次,分别占1.9%和2.3%;B3(园艺新村)较多,为5 330.5人次,占32.1%(表1)。

2.2 健康驿道与准健康驿道的比较分析

因为A3、B3和A4由于道路位置设置的不同,导致人流量显著不同于其他观察点,因此,这3组做个案分析,不纳入健康驿道组和准健康驿道的比较分析中。纳入分析的A1和B1、A2和B2长度相近,设置位置也相近,所以,作为2个匹配组进行比较分析(表2)。

2.2.1 使用人次数。

健康驿道组的使用人次数明显高于准健康驿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九歌上郡的使用人次数明显高于匹配组B1华夏名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2碧林湾的使用人次数明显高于匹配组B2宝南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2 使用指数的比较分析。

使用指数(人次/观察时段每千人)=每观察时段人次平均数(人次/观察时段)/道路覆盖居民人口数(每千人)。(1)健康驿道组的使用指数高于准健康驿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A1九歌上郡的使用人次数高于匹配组B1华夏名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A2碧林湾的使用人次数略高于匹配组B2宝南小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2.3步行速度正确率的比较分析。每时段步行速度正确率=每时段快步走人次数/每时段总人次数。(1)健康驿道组的步行速度正确率显著高于准健康驿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A1九歌上郡的步行速度正确率显著高于匹配组B1华夏名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A2碧林湾的步行速度正确率高于匹配组B2宝南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4 健康驿道使用情况与即时情况的相关性(表3)。

(1)使用人次与即时情况各因素相关性。使用人次与照明情况、可用性、清洁情况和活动组织情况均呈正相关,且均有统计学意义。(2)步行速度正确率与即时情况各因素相关性。步行速度正确率与可用性、清洁情况呈正相关,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与照明情况和活动组织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

2.2.5 健康驿道需求问卷调查结果。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以中老年人为主,占87.6%,20岁以下的较少,仅占12.4%。性别分布均匀,职业方面,离退休比例最高,占33.5%,商业、服务业人员次之,为占22.9%。(2)健康驿道需求调查结果:关于在社区内规划健康驿道的问题中,86.9%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或是非常有必要,有6.8%和6.3%的调查对象分别认为无所谓和没有必要。(3)健康驿道设置要素调查结果:针对健康驿道设置的诸多要素,包括长度、材质、类型、位置、坡度、休息场所、照明和安全性等进行调查。结果见表4。

3 讨论

3.1 健康驿道的基础状况评估

本研究应用直接观察法,通过多名观察员20天的观察,收集了健康驿道与准健康驿道固定情况与即时情况的数据对健康驿道的使用效果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在观察地点选择上,6个社区的社会经济状况、面积、人口、道路长度和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七宝镇的社区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道路的长度和位置方面,健康驿道组与准健康驿道组匹配。

3.2 健康驿道与准健康驿道的比较

从固定情况与即时情况评分的数据结果看,健康驿道组的固定情况和即时情况均明显优于准健康驿道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健康驿道组在绿化环境方面整体优于准健康驿道组;健康驿道组的照明情况和道路清洁情况也优于准健康驿道组;健康驿道组设置了健康驿道指示牌,准健康驿道组未设置;关于社区健康驿道步行安全性的问题,在3条健康驿道中有2条禁止机动车通行,而3条准健康驿道中只有1条禁止机动车通行。

使用情况方面的数据表明,无论是使用数量,还是使用质量,健康驿道都优于准健康驿道。提示健康驿道能有效促进居民进行步行健身,并能保障其步行锻炼方式的正确性。

3.3 健康驿道使用情况与即时情况相关性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健康驿道的使用人次与即时情况各因素均呈正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改善照明设施、加强对道路的维护和整修、及时清理道路上的垃圾和积极组织相关活动都会促进居民的步行锻炼的数量。而步行速度正确率只与道路可用性和清洁情况相关,所以,为保证居民在健康驿道上的使用质量和锻炼强度,需对道路的可用性和清洁情况投入更多的关注。

3.4 健康驿道标准化建设方案的初步设想

A3、A4和B3这3条健身道路尽管不能纳入比较分析,但却能从个案的角度为健康驿道标准化建设方案提供很多经验。首先,设置的位置若过于偏僻,如社区角落,会减少居民的使用。位于门口等交通要道,尽管使用者非常多,但却大多是以交通为目的,反而会影响居民的步行锻炼。其次,硬件设施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地加以改善。再次,安全性方面,健康驿道必须禁止机动车进入;除此之外,经常性的体育活动的组织可以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也能有效地促进居民的步行锻炼行为。此外,需求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居民较认可的设置方式如下:长度300~350 m,材质为塑胶或者石砖,环形,设置于社区内部边缘或者中央,有适宜的坡度和一定数量的休息场所,在道路上方设置照明设施以及机动车禁入标志等。

4 结论

篇4:功能社区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我国的企业财务信息化进程处于初步阶段,在信息化管理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我们要尽快弥补这些不足,否则将成为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绊脚石。近年来,随着各行业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速,为我国的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优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加快我国企业财务的信息化成为了企业整体改革中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可以规避一些资金的风险,还可以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

必要性分析

从我国企业管理的角度说,第一,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对整体竞争力有一个质的提升。企业进行财务信息化的改革,就可以对企业财务进行集中监管,减少企业的资金风险,同时进行信息的整合和共享,领导层可以及时掌握企业的最新情况并对其加以控制。第二,根据我国对企业的调查显示,财务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透明化的信息管理,有效的控制企业的成本和资金,较少不必要的人力耗费。

实际管理中涉及到的问题

大多数企业的自身认识不到位。在当代的企业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改革,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本质,甚至一些企业将手动操作变为自动操作的过程作为信息化建设成功的标志,这就导致了我国信息化进程的相对落后。

对软件的选择没有针对性。企业的财务管理软件是一种特殊的软件,许多企业盲目跟风,在软件的选择上并不经过合理的筛选,甚至认为实现财务软件的应用就是实现了财务信息化管理。一些企业不愿意花费昂贵的资金制定针对本公司的特定管理软件,而是让本公司的信息化人员进行研发,这样虽然能节约管理成本,却因软件的漏洞让企业陷入风险。

会计流程存在缺陷。我国传统的会计体系结构并不完善,不能实时掌握企业的资金及财务动向,不仅让我国的信息存储量无端增大,也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水平。在这种环境下,由于信息更新不及时,让企业的会计信息总是会滞后于业务信息,让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受限。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方案

加大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力度。要想真正实现我国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从源头做起,加大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让财务人员通过对技术的了解,结合企业的信息数据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只有先转变员工们的思想观念才能真正的做到信息化建设,将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保持住财务管理部门在企业的核心地位,将信息化发展深入到每个员工意识当中,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加速企业的发展进程。另外,财务人员要充分理解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建设,明白其内涵,以信息化服务为企业的管理理念,养成信息化进行工作和学习的工作习惯。通过以上的介绍,企业要提升自己的运行效率,就要从本质上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作用,从而使企业向着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选择财务软件要有目的性,配套选择。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并不是要求所有的企业将其财务状况输入电脑,而是让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以及发展状况进行适当的选择和不断的更新,并且将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信息都纳入到信息化中。其中,人,财,物三个方面是企业管理的三大要素,在信息化办公中,企业管理者逐渐使用OA(办公自动化系统)或ERP(企业资源计划)代替各部门之间的跑腿工作,用精准的财务软件代替了人工记账,在这种对接形成之后,无论是在工作效率还是在工作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

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软件一般包含这几个功能:

数据收集。选择正确的财务软件可以使企业能够及时的对各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解并对其分析,免去了各部门向财务部门报备的环节;

预算控制。财务部门的另一项重要的作用就是预算功能,企业往往在一个周期的开始进行预算,将预算分解到月指标,建设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将预算变成信息化,自动化,更加及时的提醒财务人员对预算执行进行有效的督促;

分析功能。企业的财务分析关系到企业的命脉,利用适当的财务管理软件,能够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快速的分析,使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预测功能。企业在多年的经营中留下了原始数据,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分析,得出企业发展的方向以及变化情况,这些数据可以对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支持。

对于重组的企业进行做到不断优化。促进一体化

要将企业的信息化进行的彻底,就必须不断的对财务的流程进行优化,保证流程的整体化。首先,要对企业自身进行合理的划分,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对业务流程进行科学的设计,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精细化。其次,在企业管理中加强信息化的应用,让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性得以体现。在财务管理中采集得到的数据,经过信息化软件的分析,对企业的经济状况和日常发展状况有一个真实反映,具有精确性和唯一性,从而帮助企业有效的控制资金的流动。

篇5:社区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升社区建设管理建设服务为主题,以落实全县居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为出发点,努力把我县社区民主管理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以促进社区“两委”干部清正廉洁、干净干事,增强社区“两委”班子的号召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树立社区党组织和社区两委在群众中的威信,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二、工作内容

(一)健全机构,成立社区民主管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社区支部书记担任,副组长由社区主任担任,其他成员为社区民主管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通过居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社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认真贯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严格执行支部建设、班子考核、议事规则等方面的要求,组织党员、群众代表现场进行监督。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从社区的具体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可操作性强的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居民公约、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议事、“一事一议”等制度,并建立健全社区“两委”干部考核测评制度。

(五)增强沟通渠道。辖区居民可通过意见箱、当面质询等形式反映对社务民主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社区两委对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做出回应,必要时,有关处理和反馈情况要在居务公开栏上公开,以杜绝因社务不公开而导致居民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六)遵守社区党组织在社区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原则。社区重大事项决策应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由社区居民会议(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组成的居民会议、户代表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决策。

三、工作步骤

(一)组织学习,明确任务。

社区召开“两委”班子及劳动保障员、小区负责人、两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上级指示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要求。

(二)宣传动员,发动群众参与。

利用各种节日、会议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使居民人人理解开展社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提高居民参与社区社务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制定实施方案,落实相关制度。

社区“两委”班子召开会议,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同时,召开居民或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居民公约、事务公开民主管理规定,以及“一事一议”、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议事制度。选举产生或补选社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社区社务管理人员素质。

社区组织“两委”成员、小区负责人、居民小组长、社务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社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重点是居民自治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社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操作规程,促进社务管理长效机制的落实。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社区“两委”干部要深刻认识提高社区民主管理建设工作水平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的重要意义。社区“两委”干部必须把社区民主管理建设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社区党支部、社区两委会领导社区民主管理建设工作,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社区“两委”全体成员要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

篇6:功能社区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居民自治

一、教学目的:

国家主管部门的民政部于1998年开始在全国选择了26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探索。2000年11月中央办公厅发出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文件,对于确定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导向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二、教学内容:

1、社区建设的制度背景与自治导向。

2、改革前的中国城市社会事实上被国体系结构化。

3、经济改革后所形成的“非单位型”社会,改变着传

统的国家管理的微观基础。

4、在城市社区建设的改革实验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整合导向。

三、教学重点:

上一篇: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下一篇:驻村工作队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