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教育培训论文

2022-04-18

摘要:主要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分析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绵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选择和培育重点,为绵阳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带来一些启示。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公益性教育培训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益性教育培训论文 篇1:

少年宫教育的公益性探讨

【摘要】少年宫作为公益性教育培训机构的代表,旨在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主要从少年宫教育的公益性进行探讨,结合公益性教育培训的特征与意义,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少年宫的公益价值,并为增强少年宫教育公益性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少年宫 公益教育 公益性

公益性的教育培训是以大众普遍收益为目的,针对特定的教育人群来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辅导,促进公共资源平衡运用的进程。少年宫教育具备明显的公益性,体现出了服务大众的价值理念,但在实际的少年宫管理过程中,仍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影响到了自身的公益性的发挥。
一、公益性教育的特征与意义

(一)公益性教育的特征

第一,公益性教育的要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发展理念。教育本身就是惠及全社会的,但是因为国内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原因,教育资源的利用发生了严重的失衡。公益性教育因为不会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可以轻松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公正的分配。第二,公益性的教育始终都在执行非盈利的原则。公益性教育的经济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投入,能够为公众提供免费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很好地弥补教育的空白。

(二)公益性教育的意义

1.有效地降低了公众教育成本。公益性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非盈利性,这对于降低公众教育成本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2.全面提升公众的素养。少年宫作为公益性教育的重要阵地,为提升青少年的素质做出巨大的贡献。少年宫不仅是青少年学习的“第二课堂”,也是培养青少年生活技能的重要场所。

3.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公益性教育提升了公众的受教育水平,同时加强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贡献了力量。
二、少年宫教育的公益性表现

(一)经费保障化

少年宫的经营资金都是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投入,包括运转费用、维护费用以及公益性活动经费等。同时政府还会给予优惠税收政策,从多个方面保证了少年宫的正常经营。各级政府也在逐渐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公益性的校外活动的场地建设提供资金支撑。

(二)服务对象大众化

少年宫是校外活动的重要场所,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青少年群体。同时少年宫的服务正在向着农村地区延伸,为更多孩子提供接受公益性教育的机会,避免出现只服务于少数孩子的情况,为推进公益性教育的公平、公正而不断努力。

(三)教育内容多样化

少年宫的开设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广大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并合理的运用社会教育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宽。少年宫始终在坚持低收费、广培训、高质量的经营原则,将艺术培训和文化科技普及作为工作中重点。

(四)属性公益化

少年宫的经营和管理不是以获利为目的的,而是借助丰富多样的公益性的培训与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的提升广大青少年的综合素养,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家庭困难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举办免费的学习培训班,帮助他们走进和接受艺术的熏陶,针对下岗职工和困难家庭的孩子减免学费,多开展一些普及性的教育实践活动。

(五)工作创新化

少年宫要借助创新性思维加强教育管理,提升教学的质量,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积极拓宽管理思路,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素质,把少年宫办出优势和特色,利用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艺术的熏陶和感染。
三、少年宫坚持教育公益性遇到的问题

1.经费不足是少年宫经营发展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因为经费不足,导致少年宫教育公益性能减弱,又随着公众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少年宫的服务设施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还有的少年宫因为财政预算的限制,招聘的教职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教学效率比较低下。同时,少年宫的招生集中在艺术类项目,涉及科普、传统文化、生活实践的项目较少,不利于广大青少年的平衡发展,个别少年宫为了弥补财政预算的不足,利用收取费用的形式来缓解资金压力,虽然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但是少年宫教育的公益性受到了影响。

2.对少年宫定位模糊。对于少年宫教育的公益性认识不足,觉得能够免费为广大青少年提供艺术、文化以及体育的培训机构,或者是比其他培训便宜的机构就可以称为少年宫。实际上,这两种的看法都不太正确,公共服务机构为了保障自身正常经营,借助合法的途径来实行获利性的服务是可行的,也将是推进校外教育的有效方式。

3.人岗不适。有很多的少年宫的教职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教学效率达不到要求,又或者是教职人员的教育经验不足,对于少年宫的培训工作还需要时间适应和熟悉,个别教职人员不思进取,对于培训教育工作是敷衍的态度。

4.教职人员态度不认真,责任没有落实。随着校外补习班越来越多,有的少年宫教职人员也开始利用少年宫的阵地进行培训招生,加之少年宫的管理制度不严格,导致部分教职人员忘却了自身的责任,违背了少年宫开办的初衷,严重地影响到了少年宫的社会形象。
四、少年宫教育坚持公益性的措施

(一)明确少年宫教育的公益本质

少年宫的经营方向应该定位于服务于广大青少年,并且要始终重视少年宫经营管理的社会效益。少年宫是政府为了满足广大青少年的社会学习而建立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文化场所,所以要始终坚持免费或者低收费的原则,保证少年宫教育的公益性的凸显。

(二)保证财政投入力度

少年宫教育的公益性是由自身属性决定的,如果财政投入不足,那么公益性的活动开展必然受到影响.各级政府要严格贯彻和落实相关政策,让优惠政策真正的服务于少年宫的经营管理。少年宫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其建设、管理都纳入到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努力克服经费不足的问题,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最优秀的培训教育,针对家庭贫困的孩子,要适当的进行资金方面的倾斜,保证他们的权益,让他们也能在少年宫中开心、快乐的学习,以此来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加深宫校之间的合作

少年宫要与学校积极沟通交流,不断的加深双方的合作。充分的发挥出少年宫资源和设备的优势,利用教职人员培训、下派带训以及共同开展实践活动的形式,提升宫校合作的效率,延伸和拓展校外活动,形成符合青少年需求的教育培训模式,让广大青少年在学校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可以在少年宫受到艺术和文化的熏陶。

(四)提倡社会参与

少年宫是由政府主导来创办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借助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来挖掘出校外教育的更大潜力,可以通过团委、教育局等单位的力量,主动的联系社会力量,在不损害公益性的前提下,灵活的采用冠名等形式来与企业合作,同时,少年宫可以在培训、社会实践等活动中收取适当费用,以此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五、结束语

少年宫教育的公益性是其开办的核心内容,要充分的发挥出少年宫教育的优势,结合学校教育,全面的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新形势下,面对社会改革给少年宫的开办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始终坚持少年宫教育的公益性不动摇,丰富少年宫教育的内容,强化教职人员的职业素养,让少年宫教育的公益性发挥到最好。

参考文献:

[1]张良训.青少年宫公益性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0.

[2]徐建生.关于青少年宫开展校外教育教育實践活动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

[3]张志红.我国公益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26).

[4]沈贵鹏.关于公益教育的思考[J].基础教育,2014,(02).

作者:王贺

公益性教育培训论文 篇2:

绵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主要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分析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绵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选择和培育重点,为绵阳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绵阳市

一、绵阳农业发展现状

(一)绵阳农业整体情况

2014年,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 579.89亿元,同比增长9.1%,居全省第九位,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位次上升3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1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805.7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522.01亿元,增长9.7%。

2014年,全市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6.83亿元、增长4.1%。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66.01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1.88万公顷,同比下降0.3%;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3.93万公顷,增长0.7%。全年粮食总产量215.94万吨,减产0.2%,其中:小春粮食产量50.27万吨,增长3.2%,大春粮食产量165.67万吨,减产1.2%。油料作物产量35.01万吨,增长3.5%。

2014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的补贴不断增多,加之农民工的收入增长较快,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再次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5 341元,增长9.7%;全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 326元,增长11.5%,增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1.8个百分点。

绵阳2015上半年,绵阳农业呈现增速加快的良好发展态势,第一产业总产值为161.9亿元,实现增加值为99.4亿元,同比增长4.1%,高出全国、全省0.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完成情况及问题

按照农业部部署,结合绵阳市农村人才培养方向和现代农业建设要求。2014年,全市共培训2 940人,其中:生产经营性1 711人,专业技能型769人,社会服务型460人。12月20日前全面完成理论培训任务,部分县(市、区)将结合农时在2015年上半年安排实训。全市计划1 960人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各县(市、区)确定的培训机构共16个,其中四川省绵阳农业学校、四川省农广校各地分校以及西南科技大学三个培训机构承担了绝大部分培训任务,充分发挥了公益性教育培训资源。全市补助资金560万元,重点用于培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资金比例未低于70%。大部分县(市、区)原则按照生产经营型3 000元/人,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1 000元/人的标准开展培训。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农村劳动力缺乏和劣质化问题突出。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基本上常年外出务工,留下种地的绝大多数是老人。由于留在家里种地的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接受科技的意识较差,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水平低,粗放种植有扩大的趋势,遇农忙季节和农业灾害防控,劳动力缺乏现象十分突出。另一方面,留在农村的务农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70%以上,导致农业新技术很难有效推广。

2.培训师资不均衡。随着农业生产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专业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这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领办人或管理者已不局限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包括经营管理、市场运作和企业策划等多方面涉及自身发展能力的知识和理念。而培训机构教师涉及面不均衡,欠缺这方面人才。

3.农民学习意识不强,培训内容与现实脱节。当前许多农民对“要我培训与我要培训”观念模糊,参培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农民在生产中还严重依赖传统经验,接受现代农业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式等方面缺乏主动性。“我要培训”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或者说农民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尤其对理论学习兴趣不大,还存在被动培训现象。某些培训内容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欠缺,缺失适销对路的种养技术。影响到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必要性

绵阳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1)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农民的主体,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当前农业空心化,青壮劳动力外出后,“谁来种地”的关键所在,也是让广大农村人过过上体面、有尊严生活的重要途径。绵阳是中国科技城,也是农业大市。农业在全市社会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3年以来,绵阳农业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地培育试点,在安县、北川等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认定管理办法、政策科技支撑等机制的探索实践,大力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发展。(2)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的低质和弱势化问题突出。有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接近50岁。另外,留在农村的务农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70%以上,导致农业新技术很难有效推广。要保证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引导农业向现代化方向走。(3)提高绵阳市农民整体收入的客观要求。201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41元,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 326元,增长11.5%,快于城镇居民1.8个百分点。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存在巨大空间。有资料统计,新型职业农民平均年收入突破15 000元,是一般农民的1.85倍。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保障农民收入来源的重要途径。

三、国内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

(一)国外经验

1.美国针对过去实施的新型农民的政策和效果,在2012年农业法草案系统提出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措施,包括了各种实施主体,其特点在与美国农民没有资格限制,是否从事农业取决于自身;加大对农业大学的资助,扩大农业学校招生规模。并鼓励农场主和机构为学校学生提供兼职和实习机会;支持新型职业农民拓宽农业领域,发展特色农作物,实行本地农作物运动,从而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进入农业,直接开拓本地农产品市场;调整农业补贴政策,鼓励新型职业农民从事新能源作物种植和新能源产业,将会给乡村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和注入新的活力;增加农业专项贷款,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资金需求。

2.在英国,职业农民技术培训由单独的农业培训网络实施,高等学校及各级农业科研(咨询)机构为辅助机构,形成了高、中、初三个教育层次相互衔接,毕业证、学位证和技术证相互衔接,正规教育与短期培训相互补充、分工明确且层次分明的职业农民培训网络。

3.法国职业农民培育分为高等、中等、农民职业培训三个部分。中等培育农业技术工人,高等教育(即高中后教育)由两年制的高等农业技术教育、四至五年制的农业工程师教育和六至八年制的研究生教育构成;农民职业培训分为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两种类型。

4.德国主要实行实践和理论的双轨制教学,保证了职业农民具备一定农业技术的操作能力,实践培训能够解决职业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5.在日本,职业农民培育由国家统筹规划,政府农业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培训主体以教育系统为主,农业改良普及事业系统为辅。目前,该国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形成了大学本科教育、农业学校教育、农业高等学校教育、务农准备校教育和农业指导士教育等五个层次,各层次相互衔接,逐步提升。完善的职业农民培育系统,使日本农业的精细作业和农产品质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并形成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二)国内经验

1.江苏泗洪县农委为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邀请省、市、县农业专家围绕粮食高产创建、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肥施肥、标准化生产等农业专业知识和实用技术开展专题讲座;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进行技术指导;遴选示范性农业经营主体到省、市对口专业参加技能培训,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截至2015年3月,泗洪县以新型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0个,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泗洪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2.陕西省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省份以来,各市县培育工作快速推进,并实现“四个突破”。靖边县政府出台了“九免十补五优先”政策,县财政连续二年共拿出1 500多万元,扶持职业农民发展产业。三原县投资1 000万元,建设集现代教学、信息服务、电商创业和农业专家大院“四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心,让农民以最方便的方式得到培训,以最快捷的速度获取信息;安康市探索了村社、园场、企校合作等模式,实现了职业农民培育、经营主体发育和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相促进。甘泉县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培育新生代职业农民,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各市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以农民需求为导向,贴近产业需要和基层实际,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怎么方便就怎么开展。

3.吉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创新教学方式永无止境。吉林省双辽市农广校本着“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原则,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创新培训方式。把集中十五天的培训时间分四个阶段,即“理论课、考察课、讨论课、实训课”完成。各阶段既有交叉又有重复,做到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农民学员欢迎。

四、绵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选择

(一)路径选择

1.培育对象转型。市农业局2014年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力度,扩大了试点范围,提升了试点县层级,安县成为部级示范县,北川、游仙、江油、三台等四个县市区被纳入省级示范县,其余县区全部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纳入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2.主体创新。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重点培育家庭农场,量身定制扶持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快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发展,鼓励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根据市场导向、资源优势、现实基础打造若干个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鼓励发展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的产业联合体,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绵阳市农业局在梓潼圣迪乐“两弹城”举办的2014年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培训,遴选条件突出、带动力强的种养植(殖)大户、专业合作社骨干成员、家庭农场主等300名,分两期举办。通过培训,帮助参训新型职业农民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产业发展能力和带动能力。

3.多元化融合。构建“农业高校+现代农业示范区+返乡务农”的“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国家要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扶持政策顶层设计,参照义务教育、农村医疗的做法,按照培训持证农民的数量,测算经费投入标准并明确各级财政的承担比例。农业部门要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奖励办法,种粮动态补贴、种粮奖励、农业项目等重点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银信部门要出台新型职业农民小额贷款的操作细则,同时利用农作物种植预期收成、畜禽养殖预期收入、购买农机具和其他农业生产经营预期收益等作为贷款担保抵押品,并将农作物保险、农业补贴和贷款担保抵押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基金,建立国家、省财政资助的农业专项贷款体系。出台新型职业农民与城镇职工享受同等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待遇政策,进一步稳定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4.质量提升。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扎实做好农业职教扶贫工作。“培养新农民,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把“文化教育”和“现代农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从“思想观念”“综合素质”等多方面来迅速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素质,真正变“输血”为“造血”,把职教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农村地区贫困代际传递。

(二)培育重点

1.强化政府行为,加大财政投入,解决谁来培育职业农民的问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事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门类众多,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因此,要强化政府统筹,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广泛培训”的工作机制,加强各级政府统筹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加强队伍管理,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培训条件,提升培训能力,加强宣传、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开展职业农民培育,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整合教育资源,针对农民特点,解决怎样培育职业农民的问题。立足农业产业布局和主导产业发展实际,把服务产业、支撑产业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依托县(市、区)农广校,整合各类涉农培训资源,联合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搞好农民培训的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抓好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和学习特点,改变培训教育方式,把教学班办到专业村、合作社、养殖场、示范园,要紧扣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时特点,根据生产、产业和市场需要安排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解决农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拓展以往的农业技术培训模式,变一技一培、一事一培为系统化的农业职业教育培训,通过每期二至三年农学结合、弹性学制的中专学历教育,使受训农民在文化、技术技能、经营素质等方面得到较大提高,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3.加大扶持力度,建立长效机制,解决怎样留住职业农民的问题。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探索培育职业农民的有效机制。首先要建立一套政府主导、部门管理、持证上岗、合理流动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机制,根据农民从业年龄、能力素质、经营规模、产出效益,分产业、分区域研究和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准入、培训教育、考核认定、权益保护等的具体办法。其次,要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营造一个好的政策环境,应该把农民获证与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紧密挂钩,即让那些获证的农民,充分享受财政支持、土地流转、信贷发放、税费减免、技术服务、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相挂钩,让新型职业农民有一定社会地位,得到社会尊重,尝甜头、受实惠、得保障、有奔头、留得住,不再发生培育一批流失一批的现象,并带动更多的有一定文化知识青壮年农民扎根农村、发展农业。

参考文献:

[1] 蔡云凤,闫志利.中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14,(3):154-157.

[2] 绵阳市统计局,http://tjj.my.gov.cn/.

[3] 绵阳市农业局,http://www.myagri.gov.cn/.

[4] 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http://www.nmpx.gov.cn/shouye/.

[责任编辑 安世友]

作者:叶芩何 蒋双娇

公益性教育培训论文 篇3:

为什么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摘要】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抓住人才,就是抓住了农业的关键;重视人才,就是重视农业的未来。我们要加大对新型农民的培训力度,大力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经济 乡村振兴

近年来,一系列针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改革政策极大促进了乡村的振兴与发展,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务农为职业,具有与农业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生产及经营收益,并且该收益能够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推进农民职业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新时期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就是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现代农业生产、建设的主导力量。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成为发展第一产业的主力军,成为现代农业的建设者。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发展,必须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民职业化的核心意义在于培育更多高素质的农业从业者,提高农业生产率。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领域转向非农领域,从乡村转移到城镇,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现象明显,农业人才缺失问题日渐突出。因此,当前必须要加快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健康发展,为实现农业持续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是解决目前我国“谁来种地”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近些年从农村流动至城镇的大多是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农村务农的农民主要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中老年人,此外,在农村成长起来的许多新生代农村青年对土地非常“陌生”,所以,当前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农业“后继无人”的局面。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就是要在农村培育一大批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与传统的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能够将其掌握的专业技术与农业规模生产、经营结合起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能够极大程度地解决“谁来种地”这一问题。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发展现代农业,着眼点是“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指引下,我们要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全力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农产品的全面、有效供给,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要想如期完成既定目标,必须要发展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应用水平,提高我国农民素质。要加快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良好、善于经营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助力农业现代化。

加強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也正在从单一的农户种养及手工劳动为主,向多元主体、大面积农业机械耕作的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现代化依赖机械和科技的运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能够使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知识和技术,使农业生产不断提升机械化、科技化水平,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能够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是社会关注度极高的问题,不少地方成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农产品投入产出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农产品合格率及安全性逐渐提高。但监管制度的约束只是外因作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必须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随着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的数量不断增加,合作社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使农产品质量更加统一、规范。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有利于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从而实现农产品来源的可追溯,可以极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助力农业现代化

2017年1月,农业部印发《“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目标:“到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总量超过2000万人,务农农民职业化程度明显提高;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总体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经营能力显著改善;农业职业培训普遍开展……以公益性教育培训机构为主体、多种资源和市场主体有序参与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全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抓住人才,就是抓住了农业的关键;重视人才,就是重视农业的未来。当前,我们必须要顺应时代大势,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大力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职业农民的权利。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对于那些没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人口,要使其既能享受土地改革的红利,又能享受相应的公共服务,让农民在城市里有归属感,没有后顾之忧;要给那些在城市里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技术和有了一定财富积累后返乡创业的农民以更大的政策空间;对于那些有志于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农民,要加大技术、知识培训,使更多农业从业者成为生产、经营的行家里手。

吸引社会各界人才、技术到农村去,带领职业农民扩大农产品发展空间、延长农业产业链。鼓励大批有识之士到农村投资,进一步扶持农产品深加工行业发展。鼓励城市中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有经济实力、技术能力、有潜能、善经营的人员流向农村,到农村投资兴业。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头人开展培训、集训,以提高这些带头人的农业生产及经营管理能力,要加强跟踪服务,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鼓励农事企业就地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创新职业农民的培育机制。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产物,推进农民职业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不久的将来,农民将会是一个需要认证、受人尊重的热门职业。各级政府要与各类农业大、中、专院校及科研机构、农业技术推广站联合开展职业农民培训。鼓励那些具备条件的农业合作社以及农事企业,通过政府的市场化运作和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职业农民的培训,培训既要融入到产业之中又要服务于产业。加强“产”与“教”的融合、“校”与“企”的合作,鼓励地方政府通过整合各种资源拓宽培育渠道。各级政府的农事企业和农业产业园区应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起新型职业农民实地培训基地及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各地各类农业合作社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就近学习、观摩、实践机会。

运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创新培育模式。各级政府要逐步建立起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整合线上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各类现代化信息手段,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培训服务。逐步实现集中培训与线上线下培训的融合发展。分阶段地组织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和生产实践。有条件的农村可以组织部分新型职业农民“走出去”,进行跨区域交流乃至国际交流。

(作者为青海大学讲师)

【注:本文系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青海藏区农牧民创业与精准扶贫研究”(项目编号:18048)成果】

【参考文献】

①《农业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网站,2017年1月22日。

②李婷婷:《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年第2期。

③何晓琼、钟祝:《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支持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年第3期。

作者:崔锐

上一篇:劳务派遣劳动法论文下一篇:莫扎特作品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