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渠防渗改建工程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灌溉渠的主要作用就是促進农业生产的发展,对输水灌溉工作有十分明显的辅助作用。但由于部分灌溉渠修建时间较早,受到当时技术、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渠系紊乱和建筑物不配套等问题,导致田间渠系没有完全发挥作用。甘肃省为改善当下水利工程设施的应用情况,提升工程质量,计划在总结以往经验技术的基础上落实改建工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支渠防渗改建工程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支渠防渗改建工程管理论文 篇1:

有关渠道防渗施工技术

摘要:水利渠道工程是国家保障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但在施工中经常存在渗水、漏水等质量问题,进行防渗施工不仅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文章分析了造成输水渠道渗漏质量问题的因素,进而探讨了防渗技术在水利渠道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渠道工程;防渗方法

一、 渠道防渗技术的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工农业用水需求在不断增长,但是在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存在大量浪费的问题。其中,农业灌溉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输水渠道渗漏的问题。据相关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在渠道输水过程中,会损失掉超过一半的灌溉水资源,这些水量达到总水量的30%左右。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将防渗技术应用到渠道工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渗漏导致的水资源浪费问题,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这样就可以促使渠系水利用系数得到有效提高,促使用水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将水资源节约下来,还可以扩大灌溉面积,促使农业生产获得更好的发展。另外,将防渗技术应用到水利渠道施工中,可以使渠道占地面积减少,避免有淤积或者崩塌,节约管理费用,降低地下水位,对生态环境起到十分显著的保护效果。

二、水利渠道的渗透因素

1、冻胀引起渗漏

水利渠道的冻胀破坏主要是由于冻胀应力分布不均匀,导致渠道混凝土表面被破坏形成渠道渗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持续低温

在北方一些严寒地带,冬天停止输水后,混凝土板块下的积水成饱和状态,遇到冷空气影响,结成冰晶状,使得混凝土板抬高了。当气温回升时,冰融化成水,又使得混凝土板块下沉。这样反反复复就会使得混凝土板块脱离板缝下滑,造成衬砌板被破坏。

(2)渠道土壤的承载力

土壤在冻结时具有很强的承载力,基本不会被压缩。当土壤冻融时,承载力下降,就会导致水利渠道的地基变形。混凝土板块的衬砌结构板容易遭到破坏,形成渠道渗透。

2、地下水反渗因素所致

当灌溉后或下大雨后,水利渠道两旁的土壤会饱和,地下水位就会上升。当渠道输水灌溉时,渠道地下水位也会上升,所以暂时不会有危险。但是灌溉完成停止了输水,渠道下的水位就会下降,导致两地水位很不平稳,侧水压力过大,会向内侧挤压,就造成了两侧土壤里的水向渠道地下反渗,使得混凝土板块移位或被破坏,形成渠道渗透。

3、水利渠道本身耐久性

水利渠道是长久性运作的建筑工程,经过渠道引水的不断冲刷会对混凝土墙面及其它的防渗材料造成不断的侵蚀,使得防渗材料使用寿命减短。如果没有定期的维护和修建,就会造成水利渠道的崩溃使得引水中断,导致灌溉无法进行。

三、水利渠道施工中的防渗技术应用

1、土料防渗技术

土料防渗技术采用的土料原材料取材简便,可以就地取材,极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在土料防渗技术应用中应该采取有效养护措施保护土料形成的防渗层,这样可以提高土料防渗技术防渗效果的耐久性,在防渗施工之前应该先粉碎处理好土料等原材料,及时清除地基表层土以及表面上存在的树根、草皮等杂物,确保防渗施工现场清洁和水利渠道工程的防渗性能,另外在防渗施工中应该设计合适的土料等原材料配合比,严格控制土料等原材料含水量,同时在搅拌土料混合料应该按照先干后湿的顺序进行,在土料混合料形成的防渗层达到设计的厚度要求之后开始铺筑防渗层,且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确保防渗层的完整性和良好的防身效果,有效预防和防止水利渠道工程出现渗漏现象,提高水利渠道工程的质量和防渗性能。

2、砌石防渗技术

这种防渗技术采用的原材料主要是石头,具有原材料取材方便、成本低、施工简单等特点,在应用砌石防渗技术中由于采用的石头等材料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耐磨性能和抗冲刷能力,因而,进行砌石防渗施工可以加固水利渠道混凝土板和衬砌板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且在渠道水流速度较快、水流量较大的情形下这种砌石防渗结构也会发挥很好的防渗效果,保护渠道不受到水流的冲刷和侵蚀,防止渠道出现渗漏现象,另外,为了提高砌石防渗技术的防渗效果,在砌石防渗施工中可以在砌石结构下面增加铺垫层,从而提高砌石防渗施工的防渗能力,有效防止水利渠道产生渗漏水质量问题。

3、膜料防渗技术

膜料防渗技术与土料防渗技术、砌石防渗技术相比,具有更好的防渗性能、抗变形能力强且材料运输成本低等优点,而且由于膜料防渗技术采用的膜料等防渗材料具有较为稳定的化学性质,具有较强的耐磨性能、耐腐蚀性能等优点,在渠道防渗施工中膜料防渗技术极大增强了水利渠道工程,同时为了防止膜料的老化、增强膜料防渗层的抗穿刺能力和抗侵蚀能力,在防渗施工中应该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确保膜料防渗层的完整性和防渗性能,保证渠道边坡土层结构的稳固性。

4、沥青防渗技术

这种沥青防渗技术形成的沥青混凝土衬砌结构具有较强的防渗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而在沥青混凝土衬砌结构施工中应该进行沥青混凝土的试铺筑,同时准确掌握沥青混合料和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工艺要求,确保在高温施工环境中反复碾压,以此确保沥青混凝土衬砌结构的平整性和密实度,有效防止水利渠道出现渗漏质量问题。

5、水泥土方防渗技术

为了有效预防和避免水利渠道工程渗漏水现象发生,可以采用水泥土方防渗技术,对于水泥材料的选用应该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季节变化,选择适宜的干湿性水泥材料,而且在具体的防渗施工中应该先润湿渠道地基,且应该确保水泥与其他配合料的拌合质量,使形成水泥混合料具有较强的黏聚性、密实度和平整性,从而提高水利渠道防渗施工质量和防身效果,加固渠基的稳固性,有效防止水利渠道出现渗漏现象,增加水利渠道工程的使用寿命。

四、实例分析防渗技术在水利渠道施工中的应用

1、实例分析

某混凝土衬砌渠道工程担负着当地6000余亩农田灌溉的重任,共有1条流量为6.5 m3/s的干渠、5條流量为3 m3/s的支渠,并有8条分支。该工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设计标准与施工质量都较差,在长期使用中问题越来越多。加上自然环境损坏、人们使用不当,导致衬砌损毁,渗漏十分明显。不但水资源减少,而且灌溉面积也因此大幅缩减。

2、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是衬砌防漏的基础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必须加强重视。一般说来,要结合工程实际状况对放样尺寸进行严格的设计,然后进行准确放样,为下一步操作打下基础。放样工作结束后,即可进行开挖,通常有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两种。土方开挖往往要优先进行,只有如此,才能有效保证地基土的强度不会降低,同时可避免冬季施工带来的不良影响。

3、模板工程

模板是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在混凝土浇筑中主要起成型和支撑的作用,对其质量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水利工程中的模板材料以钢、木为主,为起到良好的防渗效果,通常会选择钢模板,其散热性比较好。模板的安装应保持稳定,为避免出现滑动现象,地基必须稳固,模板的支撑面积要适合,拼装保持良好的平整性和严密性,可有效避免因位移引起的漏浆。

四、结语

水利渠道工程的防渗漏技术作为水利施工中一项核心技术,需要我们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不断去总结前人的经验,不断更新我们的施工工艺,创造出更加优质性能优越的材料。水利渠道工程加强防渗漏设计,减少水资源的无端浪费,是我们国家面临的艰巨而又急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陈劲骢.振动沉模板墙技术在漳州防洪堤改建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6

[2] 贺强.水利渠道工程防渗施工方法探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

[3] 赵文俊.水利渠道施工中防渗技术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3

作者:臧俊才 谭成宇

支渠防渗改建工程管理论文 篇2:

甘肃省灌溉渠系改建配套技术要点

摘 要 灌溉渠的主要作用就是促進农业生产的发展,对输水灌溉工作有十分明显的辅助作用。但由于部分灌溉渠修建时间较早,受到当时技术、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渠系紊乱和建筑物不配套等问题,导致田间渠系没有完全发挥作用。甘肃省为改善当下水利工程设施的应用情况,提升工程质量,计划在总结以往经验技术的基础上落实改建工作。基于此,分析了甘肃省灌溉渠系的布置形式和改建工作落实的技术要点,希望能够为“加强经营管理,讲究经济效益”方针的贯彻提供持续推动力。

关键词 灌溉渠系;改建;甘肃省

甘肃省灌溉渠系改建工作的落实需要注意坚持因地制宜等原则,为降低成本投入,改建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应尽可能就地取材。同时,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出发,对以往渠系中不合理的布局进行改建衬砌,全面规划出更加合理的布局,适应田间渠系的分布需求。甘肃省灌溉渠系改建工作属于技术性很强的建设项目,应始终坚持“群众自办,国家辅助”的原则,同时提高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尽可能提升改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灌溉渠系布置形式

1.1 河西山水灌区

该区域的地形比较开阔,且地面有较大的坡度,周边土层情况为上游薄下游厚,地下水位很低,因此整体灌溉面积也较大。原本的灌溉渠系设置在地面坡度比较平缓的位置,整体按照干、支、斗、农、毛及地头沟进行五级和六级展开布置。通常系统中的干、斗、毛渠与等高线呈垂直状态,而支、农渠和地头沟则与等高线相互平行。

该区域的支渠之间的距离通常为1 500~2 500 m,斗渠间距单侧灌水能够达到400 m左右,双侧可以达到800 m以上。整个灌溉渠系设计流量为0.3~0.6 m?·s-1,可以覆盖53.3~166.7 hm2的灌溉面积。基本系统中农渠的间距比较平均,在200 m左右,流量在0.1 m?·s-1左右,能够覆盖8 hm2左右的灌溉面积[1]。

1.2 河西泉井水灌区与河东河川灌区

由于两种灌区的地形情况比较接近,在此合并阐述。灌区沿着河流的两岸分布,形态长且较窄,灌溉渠系分为干、斗、农或地头沟三级,其中的干渠与等高线相互平行,布置方向顺着河流。而斗渠则垂直于等高线布置,间距能够达到200 m以上,流量也至少可以达到

0.1 m?·s-1,覆盖农田面积在20.0~46.7 hm2。在两个渠系当中,农渠和地头沟都和等高线平行,且布置在梯田的上方,间距基本和农田条宽相似,即30~70 m,流量30~50 L·s-1。

1.3 川台提水灌区

川台地通常位于中部的干旱区域,其整体范围一般不大,且域内的土层很厚,地下水位也不高。土壤性质通常是湿陷性的黄土,灌溉渠系的配置与河西泉井水灌区和河东河川灌区基本一致。

2 灌溉渠系改建配套技术要点

2.1 防冲防渗

灌溉渠系改建工程中,渠道的防渗和防冲衬砌效果,与所使用的材料质量息息相关[2]。在甘肃省灌溉渠系中,常见的有以下5种。1)干砌卯石。这种材料一般在戈壁沙砾和卯石比较多的位置使用[3],在应用过程中只需要注意控制堆砌工作的落实质量和后续维修的难度即可。随着石缝内泥沙的淤积,灌溉渠系的防渗效果也会逐渐提高,整体工作效果在土渠与浆砌石之间。2)干砌卯石灌细粒混凝土。这种材料更适用于卯石土渗漏和冲刷影响比较严重的区域,具有较好的防冲和防渗效果,尤其是和干砌卯石相比,效果提升比较明显,几乎可以和浆砌石的效果相媲美。3)浆砌卯石衬砌。这种材料的衬砌方式更适合在卯石较多且基土渗漏及冲刷情况比较严重的位置。其优势在于防冲防渗的效果比第2种效果更好,可以就地取材,但需要注意成本控制工作。4)混凝土衬砌。这种方式和材料适合在大卯石少的位置,落实后的效果与浆砌卯石比较相似。工作人员在使用此种材料时,通常会配合预制安装的技术,降低在灌溉间歇施工的难度。5)水泥土衬砌和原土、灰土的夯实。这种材料和方式适合在地面坡度不高的位置使用,若在甘肃省灌溉渠系改建过程中使用,则水泥和黄土之间的比例需要控制在1∶6~1∶10,也可以将原土翻夯压实40 cm左右,配合衬砌混凝土板也能达到防渗效果。

2.2 衬砌渠道伸缩缝

大量的实践工作表明,在浆砌石渠道当中可以不设置伸缩缝,而混凝土衬砌渠道当中通常会每隔5~10 m就设置一条伸缩缝。填缝材料通常是沥青油毡、1∶4的沥青砂板条、1∶1.4的沥青石棉粉等,这几种材料在低温环境下也不会产生严重的变形。甘肃省有部分区域使用的是聚氯乙烯胶泥作为填缝材料,这种材料在低温下的变形性能有优势,可以和混凝土实现有效地粘结,在使用时,其重量配合比应注意符合实际情况。

填缝剂的制作工艺为:在120 ℃的环境下使煤焦油脱水,并在此过程中清除杂质;定量称取脱水之后的煤焦油和聚氯乙烯等材料,将煤焦油加热至120 ℃后陆续添加除粉煤灰外的其他材料,持续搅拌约30 min,待所有材料基本熔化后加入粉煤灰,维持温度在100~110 ℃,搅拌均匀即可。

2.3 确定渠道配水制度、流量和水位高程

渠道配水制度和流量的规划合理程度会影响渠道大小的确定,因此有必要确定合理的配水制度。

灌渠水位的高程需要根据灌区当中的地面参考点高程和各级渠道沿渠水头损失确定[4],水流通过各级渠道建筑物的水头损失见表1。

2.4 垫层和防冻胀

甘肃省灌溉渠系使用的垫层材料主要有砂砾和砂子,在河西及河东地区沙砾较多的土壤环境当中,效果十分显著。在戈壁沙砾地基的位置施工,只需要使用10 cm左右的砂砾找平衬砌即可;若地下水位不高、土层也比较薄,砂砾垫层的埋设深度只需要达到最大冻土深度的50%即可;但如果地基是黏性土或者重壤土,则砂砾垫层的埋设深度就要达到最大冻土层深度的75%以上。

防冻胀材料一般使用的是柔性材料,若在砂砾和砂子较少的区域,可以选择在混凝土板下方铺设柔性沥青薄膜等材料,隔断渗水的同时也能保障地基的含水量保持在天然状态,最终达到防冻胀的目的。

2.5 施工技术

1)准备阶段。主要是组织参与工程的各部门组成各种施工团队,分别负责灌溉渠系改建的施工管理、设备供应、技术指导等工作。2)施工过程。堅决保障整个施工过程都能够遵循工程规划设计内容,尤其是工程规模和结构形式等方面,若必须要修稿,也要得到主管部门的同意之后才能修改。3)质量检验阶段。由专人负责针对各个环节落实决算和验收工作,保障工程质量。

在工程正式开始落实之前,主管部门和受益单位应共同组成施工机构,负责工程的具体实施及施工器材、施工人员等方面的管理,而具体的施工则要根据上报的批准计划落实,尤其是对工程的建设规模、范围和结构等内容,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不得随意更改。

在灌溉工程的渠道土方及土方断面施工阶段,技术人员需要严格遵循设计标准落实工作,且在断面位置要预留10~20 cm的削坡修底厚度。通常情况下,此类工程的开挖尺寸会比衬砌断面大,但凹凸要<5 cm。在灌溉工程的斗和农渠开挖阶段,技术人员需要先根据渠底部的宽度开挖,使其形成矩形断面,并按照设计标准削坡。需要注意的是,在工程中填方渠施工需要先将地面的草皮杂物清理干净,并翻挖15 cm后夯实土层,夯实使用的新土当中应避免存在石块等杂物。

3 结语

综上所述,甘肃省灌溉渠系改建工作的重点在于因地制宜,同时还需要选择和设计条件相符的施工方式落实工作,严格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施工,原则就是保障工程质量和落实效果,最终为灌溉细节的优化奠定稳定

基础。

参考文献:

[1] 董丽丽.某项目区灌溉工程设计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1,50(1):69-70.

[2] 林子琦,杨青娟.基于灌溉渠水质保护的都江堰灌区斗渠廊道LID生态措施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4):252-259.

[3] 王蓉,赵海峰,孟宗伟.永城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施工及质量控制研究[J].陕西水利,2020(12):92-93.

[4] 徐彬冰,孙枭沁,李丽,等.农田输水渠(管)道组合设计研究:基于Python遗传算法[J].节水灌溉,2020(10):51-56.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靳彦荣

支渠防渗改建工程管理论文 篇3:

簸箕李引黄闸现状及改建探讨

摘 要:该文通过对簸箕李灌区引黄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引黄闸存在引水能力不足、闸门老化、防洪安全隐患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灌区的“瓶颈”,严重制约了灌区的发展,只有尽早实施改建该引黄闸,才能彻底改变灌区引水能力严重不足的现状。并对工程实施后带来的一些效益进行简要评价。

关键词:簸箕李;引黄闸;现状;存在问题;改建

簸箕李引黄灌区位于黄河下游左岸,山东省滨州市西部,是全国大型引黄灌区之一,设计灌溉面积7.87万hm2,抗旱补源面积3.03万hm2,承担着滨州市惠民、阳信、无棣3县工农业生产、沿海滩涂开发及城乡近百万人供水任务,自1966年复灌以来,为灌区3县工农业生产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近年来渠首引水能力下降、用水需求增长等诸多原因,导致供需水矛盾突出,严重制约着灌区经济发展和下游群众的饮水安全,灌区群众对改造引黄闸、改善用水条件的要求极为迫切。黄河水是灌区乃至全市经济发展的命脉,如果不改变簸箕李引黄闸的引水条件,就无从实现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当地居民的安定团结,因此,改建簸箕李引黄闸迫在眉睫。

1 灌区工程现状

簸箕李灌区是滨州市的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粮棉果蔬生产基地,多年来,国家及省市各级一直把灌区的建设治理放在重要位置。经过40a的建设,灌区的灌排系统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引、输水工程体系。灌区渠首有2座水源工程:簸箕李闸和簸箕李西闸。簸箕李闸是灌区渠首的主要引水工程,西闸作为灌区的补充水源。簸箕李闸于1976年建成,为3m×3m的6孔箱式涵洞,设计闸底板高程18.60m(大沽高程下同),设计引水流量75.0m3/s,加大流量90m3/s,设计闸前水位20.77m,相应大河流量300m3/s,闸后输水渠设计水位20.60m,设计渠底比降1/7 000,到目前,该闸已运用33a,已超出了30a的使用年限。簸箕李西闸位于簸箕李闸的西侧1km处,1989年建成,为3m×3m的4孔箱式涵洞,设计闸底板高程16.50m,设计引水流量50.0m3/s,闸后输水渠设计比降1/25 630,是因簸箕李闸引水量不足而建设的补充水源工程,到目前,该闸已运行超过20a。自渠首引黄闸建有总干渠1条,至沙河分一、二干渠,干级渠道总长159.7km;支渠117条,总长927.5km;斗农渠941条,总长2 003km。支渠以上渠道建筑物共有1 364座。20世纪80年代,灌区被列为中国农业开发、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区,国家投资6 000余万元,完成总干渠衬砌14.7km,建成各类建筑物200多座,新扩各类渠道360km,疏通排水河道80km。近年来,灌区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加快工程建设步伐,抓住了国家对大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机遇,对干渠进行了节水衬砌,对老化失修建筑物进行了更新改造。自2015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立项以来,到目前累计完成节水改造投资1.0亿元,完成渠道衬砌75km、改造配套建筑物65座、渠道绿化35km、“西引东输”工程和跨徒骇河大型输水渡槽改建工程等,彻底解决了灌区输水瓶颈,提高了工程的输水能力,灌区干渠输水功能日趋完善。

2 灌区引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簸箕李闸逐步丧失引水能力 灌区复灌以来,一直以簸箕李闸引水为主,年均引水量在4亿m3以上,实灌面积超过8万hm2,效益显著,为灌区工农业生产、人畜饮水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簸箕李引黄闸过去处于黄河凹岸险工部位,2002年黄河管理部门在簸箕李险工段新建了9号坝以提高防洪能力,在新9号坝挑流作用下簸箕李闸前黄河主流逐渐南移。随着9号坝的逐年抛石外伸,簸箕李引黄闸前黄河主流现已紧靠南岸,闸前淤积滩宽约700m,尽管曾尝试进行了机械开沟清障,仍在主流与闸口之间损失近30cm水头。另外,由于引水能力的限制,主流至闸口之间缓慢的水流又引起新的闸前淤积,使原本不容乐观的引水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簸箕李闸引水能力逐年降低,2005年后,该闸已引不出水,不得不完全依靠簸箕李西闸引水。我们对1999年以来簸箕李闸引水天数、流量和引水量进行了纵向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引黄闸引水量逐年下降,平均引水流量逐年递减。2005年引黄闸引水量9 530m3,还不到1999年引水量的1/4,2005年引水平均流量11.99m3/s,仅为1999年引水流量的1/3,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簸箕李闸已完全失去引水功能。

2.2 簸箕李西闸引水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灌区用水需求 自2005年以来,西引黄闸已成为灌区的唯一引水闸。簸箕李西闸由于设计流量偏小、闸底板高程低,与灌区渠系工程不配套等原因,近几年最大引水流量30m3/s左右,自建成启用以来从未达到过50m3/s的设计值,年引水量不足2亿m3,远远不能满足灌区用水需求。特别是在灌区用水高峰期,因水量不足,供需矛盾尖锐,灌区群众争水、抢水现象严重,不时出现械斗等严重事件,影响了当地和谐社会建设。在黄河水情较好时,受簸箕李西闸引水能力的限制,也不能大流量引水,无法及时补充灌区用水不足,民众意见颇大。加之与西引黄闸配套运行的西条渠设计比降过缓、工程配套低,造成运行过程中泥沙淤积过大,水量损失严重,运行成本太高,需每年组织实施清淤工程才能保证渠道正常输水,且年均清淤量在50万m3左右,给灌区各县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大大降低了引黄灌溉的水利效益。2008年底,灌区实施了“西引东输”工程,在西条渠0+400处新开挖连接段,连通了东、西条渠,目前采用“西闸引水、东渠输水”的供水模式,即用西引黄闸引水,用比降合理、功能相对完善的东条渠输水。但受西闸引水能力的制约,限制了灌区水量调度的空间,只能是相对缓解一下渠道清淤的压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需水矛盾。实践证明,西引黄闸不能独立满足灌区用水需求。

3 改建簸箕李引黄闸的必要性

3.1 存在安全隐患,影响防洪安全,亟待改建 簸箕李引黄闸自1976年建成至今已运行近40a,超过使用年限,机电设备老化,保护层局部剥落,钢筋裸露、碳化、锈蚀,防渗系统损坏严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是抗洪防守的重点。从工程安全角度考虑,簸箕李引黄闸应尽快报废改建。

3.2 是保证灌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迫切要求 簸箕李灌区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区域内淡水资源贫乏,黄河水是灌区经济发展的命脉。灌区各县农村饮水“村村通”工程已基本完成,对黄河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引黄灌区的作用愈显举足轻重。由于近几年簸箕李引黄闸丧失引水功能,而西闸引水能力不足,导致灌区黄河水供求矛盾突出,不仅制约了农田灌溉,也影响到城镇农村饮水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簸箕李引黄闸已成为制约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引水瓶颈。因此,对簸箕李引黄闸进行改建是灌区当前一项十分必要而紧迫的任务,应尽快实施。

3.3 是实施黄河三角州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必然要求 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准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灌区内惠民、阳信、无棣、庆云四县是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主战场,用水需求将大量增加,同时灌区还规划向滨州北海新区、河北沧州供水,因此改建簸箕李引黄闸也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开发的需要。

4 建闸方案选择

西引黄闸现已建成超过20a,接近使用安全年限,改造扩建西引黄闸的方案不可取。由于黄河河势南移,簸箕李引黄闸远离黄河主流,原址已不具备建闸条件。鉴于以上原因,根据现场察看、可行性分析,笔者提出以下2个建闸方案:一是在西引黄闸上游簸箕李险工加5号坝、新6号坝间改建簸箕李引黄闸,二是紧邻西引黄闸东侧改建簸箕李引黄闸。2种方案各有利弊,第一方案优点是位于弯道顶点偏下,靠近主流,引水条件好,并可与下游渠道实现直线衔接,输水顺畅,且有利于选择合理的闸底板高程,保证引水水头,缺点是与干渠连接距离近2 000m,投资相对较大;第二方案优点是闸址与东条渠连接段长700m,占压土地少,投资相对较省,缺点是渠首渠段仍有2个大弯道,与现有渠道衔接不顺畅,引水条件比第一方案也差一些。

5 主要技术指标的初步确定

考虑今后黄河来水情况和项目的顺利批复立项,改建引黄闸的设计规模不宜超出原设计,结构形式、设计流量应与簸箕李引黄闸基本相同;闸底板高程应根据灌区现有干渠渠系计算确定,但干渠比降需调整时不能小于1/8 000,以确保干渠最优不冲不淤效果。

6 工程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 簸箕李闸改建后,会极大的改观灌区的引水状况,提高灌区农田灌溉和城镇居民、农村人畜饮水的供水保证率,确保灌区3县8万hm2耕地有效灌溉的同时,扩大供水灌溉面积超过3.33万hm2;能保证10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解决灌区下游及沿海30多万人口的饮水困难;有利于支持当地工业生产和沿海滩涂开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为灌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也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6.2 社会效益 根据滨州市农业发展规划,在近年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灌区续建配套建设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随着引水条件的改善,灌区恢复灌溉面积,发展远距离供水、远距离输沙指日可待。用水条件的改善,使得土地得以增收、环境得以优化,身心健康得以保障,其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责编:张宏民)

作者:闫绍涛

上一篇:田径专项教学体育教育论文下一篇: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