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技术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七星水库地下岩溶防渗技术与监测系统研究

摘要: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且多数位于西南地区,该区域少数民族聚集,水利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该地区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岩溶非常发育。这些地区的堵漏防渗成为库区蓄水能否成功的关键,喀斯特地区目前在建或者待建的水利水电工程,均面临着岩溶地区的防渗问题。本论文以位于贵州西南部的七星水库工程为例,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及地下暗河发育。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结合库区特殊的复杂地质条件,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渗技术方法,综合运用钻勘探孔与CT穿透、地质雷达与水下声纳等勘探手段相结合的技术来查明地下暗河位置、形态与规模,利用钻大孔径钻孔灌注砂浆、双液浆液等进行大溶洞封堵,以及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技术进行暗河封堵等方案,达到了成库蓄水目的。论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跟管钻进的方法进行大口径钻孔及在溶洞段埋设花管等技术手段,确保后续回填大溶洞空腔过程中能连续进行,且不易发生堵塞。溶洞回填过程中,采用高流态混凝土灌注,解决了回填料流动性的问题,且具备大规模生产的条件。(2)大溶洞周边防渗体的灌浆,采用速凝膏状浆液、水泥水玻璃浆液灌注,可以对浆液的流动性与扩散性进行精准控制。浆液与溶洞中泥沙等充填物结合后,其强度与渗透性能满足水库蓄水长期运行要求。(3)采用钻勘探孔、CT穿透、地质雷达与水下声纳等联合勘察技术,实现了对地下暗河位置、形态与规模的精准勘察。不但保证了查明暗河位置、形态与规模的精度准度,同时避免了大量开挖造成的废渣丢弃,节能减排降耗效果显著。(4)基于“大孔径钻孔浇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技术及防渗帷幕轴线上暗河截流工法”,有效的解决了暗河埋深大、断面大及水头压力高、流量大等问题,避免了大开挖量、汛期导流强度大、工期紧等一系列问题。(5)通过研究岩溶地区水库监测系统的布置、监测方法以及监测数据分析,给岩溶地区的水库监测系统布置提供了可行的参考依据。岩溶发育地区建库的防渗问题一直是水利工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通过七星水库灌溉工程地下岩溶防渗技术与监测系统的研究,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管理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参考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岩溶地区;防渗技术;暗河封堵;监测系统;七星水库

学科专业:水利工程(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论文选题及研究意义

1.1.1 论文选题背景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2 防渗技术及监测系统分析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发展水平综述

1.2.2 岩溶地区防渗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3.1 地下岩溶地区防渗技术研究

1.3.2 监测系统研究

第2章 七星水库工程简介

2.1 概况

2.1.1 工程概述

2.1.2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2.2 工程地质条件

2.2.1 区域地质

2.2.2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2.2.3 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

2.3 水文气象条件

2.3.1 流域概况

2.3.2 径流

2.3.3 洪水

2.3.4 库首渗漏形式

第3章 地下岩溶防渗技术研究

3.1 七星水库地下岩溶地区防渗技术研究

3.1.1 帷幕布置原则

3.1.2 防渗帷幕设计

3.1.3 灌浆帷幕实施思路

3.1.4 岩溶地区防渗技术实施

3.2 特殊地下岩溶地区防渗技术研究

3.2.1 断层破碎带防渗处理方法与技术措施

3.2.2 岩溶系统封堵及防渗处理方法与技术措施

3.2.3 特殊地下岩溶防渗技术实施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下暗河封堵技术研究

4.1 岩溶地区暗河勘探手段与技术研究

4.1.1 钻探

4.1.2 物探

4.1.3 物探结论

4.1.4 暗河位置及规模、分布形态描述

4.2 岩溶地区暗河封堵技术研究

4.2.1 方案比选

4.2.2 堵头段位置的进一步研究

4.2.3 推荐方案封堵设计

4.2.4 地下暗河封堵技术实施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岩溶地区水库监测系统研究

5.1 七星水库监测布置

5.1.1 库首防渗帷幕效果监测设计

5.1.2 泄洪监测设计

5.2 岩溶地区水库监测仪器埋设方法研究

5.3 岩溶地区水库监测成果及分析

5.3.1 观测频次、观测方法及观测精度

5.3.2 巡视检查要求

5.3.3 监测资料整编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清真寺文化分析论文提纲下一篇:信息系统开发工具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