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业评价多样化探讨论文

2022-04-30

〔摘要〕从心理素质与学习力水平两个角度出发,探讨高中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高中生的学业成就水平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简化版)、中学生学习力问卷和学业成就量表,对四川省达州市与贵州省铜仁市两所高中共600名高中生通过问卷星进行网络施测。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学生学业评价多样化探讨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中学生学业评价多样化探讨论文 篇1:

课堂评价提升学习品质实践研究

〔摘要〕学习品质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是衡量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重要尺度。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到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培育。本研究基于301名八年级学生的有效数据,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比较,探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积极、具体、及时、多样化的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品质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课堂评价方式的改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实验组学生学习成绩自评为“优”的比例在后测中有提高;实验组学生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的后测得分均高于前测得分;实验组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之间的相关程度后测中更高;实验组课堂评价对于学习品质的影响后测时明显提高,且大于对照组。可见,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课堂评价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好奇心、开放思维、热爱学习和洞察力等学习品质,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课堂评价;学习品质;积极心理学

一、引言

(一)学习品质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

2016年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我国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与基本内涵,其中,学会学习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学习品质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是衡量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重要尺度[1]。

学习品质包括好奇心与兴趣、主动性、坚持与注意、创造与发明、反思与解释[2]。也有学者认为,学习品质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及行为特质[3]。可见,学习品质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长远发展。

以塞利格曼等人为代表的积极心理学家,强调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4],并归结出六大美德24项积极心理品质[5]。(表1)。其中,“智慧”美德中的“创造性”“好奇心”“开放思维”“热爱学习”“洞察力”五项积极品质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与学生学习品质关系最为密切。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研究视角,将“智慧”美德分类下的五种积极心理品质界定为学习品质,并以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问卷(顾海根编制)中关于“智慧”美德的分问卷,作为学习品质的评定工具。

(二)课堂评价关系到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培育

课堂评价是指围绕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的各种评价形式的总称[6],通常泛指所有收集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的活动,既包括各种课堂练习、课堂测验以及课后作业,也包括教学情境中师生问答和引导,还包括教师对学生表情、动作、学习状态和个性特征等情况随时随地的观察和判断[7]。

课堂评价是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发展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积极的课堂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时的课堂评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的课堂评价,有助于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课堂评价,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和反思。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归属感和自我控制感是培养积极品质的重要途径[8]。对于学习品质正在发展过程中的未成年人来说,课堂上对他具有重要意义的人(如老师、同伴)的评价,会影响到其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体验、归属感和自我控制感[8]。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课堂评价,提倡以积极、正向的态度,通过给予学生肯定和接纳,帮助学生建立归属感,通过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控制感。

(三)实践积极心理学视角课堂评价的必要性

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课堂评价中存在评价以纠正错误和问题为导向、评价对象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价、评价方式整齐划一、评价内容简单模糊、缺乏具体性和个体性等问题,学生在课堂评价中难以根据课堂评价及时调整学习情况,难以掌握学习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难以产生积极体验、归属感和自我控制感。因此,实践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课堂评价,探讨积极、及时、具体、多样化(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课堂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好奇心、开放思维、热爱学习、洞察力等学习品质,提升学生学业表现,促进学生潜能开发,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选取s市s区某校八年级学生301人,按照自然班级单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学生152人(男生80人,女生72人);实验组学生149人(男生74人,女生75人)。对照组和实验组教师均为新调任教师,仅建议实验组教师在课堂评价时注意给予学生积极、及时、具体、多样化的评价。本研究采用前后测对照研究,前测实施时间为八年级开学初,进行一学年的课堂评价改进实践(实验组),并在八年级结束时实施后测。

(二)实验组课堂评价实践方式

实验组教师实践“积极”“及时”“具体”和“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方式。其中,“积极”指教师在评价中把立足点放在发现学生的优势、肯定学生的进步上,在与学生沟通时,注重通过眼神、表情和话语等表达积极期待;“及时”指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及时反馈、及时批阅,不轻视、不忽视;“具体”是指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有改进建议的评价,帮助学生明确调整和改进的方向;“多样化”是指课堂评价的主体和形式多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反思能力,提升学习自主性。

(三)问卷

1.问卷内容

(1)学习品质问卷

該问卷(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问卷-“智慧”分问卷,顾海根编制)主要考察学生与学习有关的积极心理品质,从“创造性”“好奇心”“热爱学习”“开放思维”和“洞察力”五个维度进行分析,每道题目描述一种与学生学习有关的情境,数据分析其信度得知,可靠性系数α为0.832。

(2)课堂评价问卷

该问卷主要考察课堂评价情况,从“积极”“具体”“及时”“多样化”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每道题目描述一种与课堂评价有关的情境,数据分析其信度得知,可靠性系数α为0.736。

(3)学业成绩自评

本研究还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与“学习品质”与“课堂评价”的关系,所有学生对自我学习成绩情况进行自评,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

2.问卷计分方法

学习品质问卷和课堂评价问卷各包含16题,分别包含正向计分题目11题,反向计分题目5题。正向计分题目选项赋分分别为“完全不符合”1分、“比较不符合”2分、“不确定”3分、“比较符合”4分和“完全符合”5分;反向计分题目选项赋分分别为“完全不符合”5分、“比较不符合”4分、“不确定”3分、“比较符合”2分和“完全符合”1分。学习品质问卷和课堂评价问卷的总分均为90分。

3.问卷分析

采用SPSS 22.0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相关和回归分析。

三、结果

(一)性别差异

在“学习品质”方面,从前测结果来看,男生平均分为64.39,女生平均分为64.56;从后测结果来看,男生平均分为66.43,女生平均分为64.81。相比前测结果,男生比女生后测结果差异大,但两组差异未达到显著(p>0.05)。

在“课堂评价”方面,从前测结果来看,男生平均分为59.39,女生平均分为59.61,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从后测结果来看,男生平均分为68.26,女生平均分为66.11,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相比前测结果,男生和女生后测结果均有提升,对比男生、女生各自前测和后测,均差异显著(p<0.001),其中男生提升幅度更大(图一)。

(二)“学习成绩自评”变化的组间比较

对学生自我学业成绩自评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前测,对照组后测时自评为“优”的比例有所下降(前测24%,后测16%),自评为“良”(前测53%,后测54%)、“中”(前测17%,后测22%)、“差”(前测6%,后测8%)的比例有不同幅度的增加;相比较而言,实验组后测自评为“优”的比例比前测时有所增加(前测17%,后测27%),自评为“良”(前测53%,后测48%)、“中”(前测22%,后测19%)、“差”(前测8%,后测6%)的比例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图二)。

(三)“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的组别差异

在“学习品质”方面,对照组前测平均分为64.95,后测平均分为65.43;实验组前测平均分为63.96,后测平均分为65.80。两组前后测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的提升幅度较对照组更大。

在“课堂评价”方面,对照组前测平均分为60.78,后测平均分为67.50;实验组前测平均分为58.14,后测平均分为66.85。实验组对课堂评价的后测结果有所提升,且差异显著性(p<0.001)(图三)。

(四)“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之间的相关

相关分析(表2)结果发现,“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中,对照组“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的相关程度前后测变化不大(前测r=0.554,后测r=0.602);实验组“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的相关程度有大幅提升(前测r=0.374,后测r=0.765),且相关的显著性增强(前测p<0.05,后测p<0.001)。

(五)“课堂评价”对“学习品质”的影响

为检验“课堂评价”对“学习品质”的影响,研究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课堂评价方式的改变的确对于学生的学习品质产生了影响(表3)。其中,对照组“课堂评价”对“学习品质”情况的影响前后测变化不大(前测35.7%,后测38.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课堂评价”情况对“学习品质”情况的影响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前测11.3%,p>0.05;后测58%,p<0.001),其     中影响最显著的为“积极”维度(p<0.001)和“具体”维度(p<0.05)。

四、讨论

(一)性别差异

从性别角度来看,男女生在“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两方面都没有达到显著差异。但从变化趋势来看,不管是对自身学习品质的评价,还是对课堂评价方式的评价,男生得分的平均值均从前测的“稍低于女生”,发展为后测平均值“高于女生”。

一项为期八年的青少年发展研究表明,相比女性青少年,“成就定向”的男性青少年通常有着更强的集体归属感和自我控制感[9],男性更注重通过获得成就形成对自我价值的判断[8]。我们推测,青春期阶段男生对于学业成就的动机逐渐增强,此外,这个阶段男生在空间、计算、操作以及语言方面的大脑机能逐渐发育完善,使得男生在“创造性”“好奇心”“开放思维”和“洞察力”等学习品质方面也不断发展。随着男生各方面表现的改变和提升,他们得到教师的积极评价也会越来越多,和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也促进了他们学习品质的发展。

结合研究的结果,提醒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考虑到男生女生在语言发展、情绪感知、书写运动等方面发育程度的差异,注意对不同阶段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给予更多的接纳和鼓励,如对初中阶段女生,在她们遇到学业中的挑战和困难时,给予积极、具体、及时、多样化的指导,帮助她们建立学业自信、提升學习品质。

(二)学业成绩自评比例变化和差异

在学业成绩自评分析中,对照组后测自评为“优”的学生比例有所下降,而实验组后测自评为“优”的学生上升了10%,可见,在教师有意识调整课堂评价方式的实验组中,学生对自我学业成绩的评价有所提高。

来自脑科学的研究认为,所谓学习,就是大脑对刺激做出反应,在脑部神经元之间构建新的网络连接的过程[10]。与所有接触到的知识信息一样,外在的评价也是一种刺激,一方面,课堂评价能够帮助学生的大脑决定哪些神经元需要被激活,从而对大脑中输入的信息进行调整和纠正;另一方面,大脑根据课堂评价提供的信息,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学习策略,直到试探到正确的反应。青少年正处于大脑神经网络不断形成和修剪的关键时期,适时适当的课堂评价有助于帮助他们决定大脑中哪些与学习密切相关的网络连接需要保留,哪些无关紧要的网络连接应该剪除。

因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及时、具体、积极、多样化的评价显然对于学生起到了正向的激励作用:反馈让他们更加清楚地知道要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同时调整和纠正不恰当的习惯和策略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课堂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审视反思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

(三)课堂评价改进的效果和影响

在教师“有意识调整课堂评价”的实验组中,学生后测对“课堂评价”的认可度较前测有显著提升(p<0.001),可见实验组教师的“课堂评价”有切实的改进。实验组“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之间相关程度的大幅提升(r=0.765)显示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课堂评价和学生学习品质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学习品质更好的学生,更容易获得积极的课堂评价;另一方面,学生得到积极、具体、及时的课堂评价,会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好奇心、热爱学习、开放思维和洞察力,对自身的学习品质评价也随之提高。

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假设,实验组后测时“课堂评价”对于“学习品质”的影响力大幅提升(解释率为58%,p<0.001),其中,“积极”和“具体”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学习品质的影响是最大的,对此我们从积极心理学研究中找到解释:

第一,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是实现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来自于外在重要他人(如教师)的积极评价、鼓励和接纳,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来自脑科学的研究也表明,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将血清素释放进大脑,确保大脑和身体内部的信息传递得更加顺畅[10]。可见,积极正向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应对压力,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

第二,增进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掌控感,也是发展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在课堂评价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性格等都存在个体差异性。研究发现,相对于简单的分数或等级,详细的、含有改进建议的课堂评价对于改进学生学习更有作用[11]。因此,给予学生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更加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学习策略,提升自我效能,促进学习动机,从而学会学习。

五、结论

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研究视角,探讨了积极、具体、及时、多样化的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品质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课堂评价方式的改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改进课堂评价的实验组学生,学习成绩自评为“优”的比例在后测中有提高,后测对课堂评价的认可显著高于前测,“学习品质”和“课堂评价”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且在后测中有大幅提高,后测中“课堂评价”对“学习品质”的影响比前测显著提升。结合研究结果,建议教师在学生学习行为发生时,根据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特点,给予“积极”“及时”“具体”“多样化”的课堂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和反思能力,发展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強. 小学生学习品质实证评价——基于浙江省2018年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的数据分析[J].浙江教学研究,2019(5):23-26.

[2]鄢超云.学习品质:美国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个新领域[J]. 学前教育研究,2009(4):9-12.

[3]陈朝晖,王侠,陈尧. 学习品质评价体系内容解析[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5):54-56.

[4]Seligaman E P,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5-14.

[5]Peterson C,Seligman E P. Value in Action(VIA)classification of strengths[DB/OL]. http://www.positivepsychology.org/taxonomy.htmL,2002.

[6]丁念金,素质文化视野中的课堂评价理念[J].现代教学,2012(3):79-79.

[7]Guskey T R. How classroom assessment improve learning[J]. Educational Leadership,2003,60(5):1-6.

[8]任俊. 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9]Stein J A,Newcomb M D,Bentler P M. The effect of agency and communality on self-esteem:gender differences in longitudinal data[J]. Sex Roles,2003(26):465-483.

[10]大卫·苏泽等著.教育与脑神经科学[M].方彤,黄欢,王东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1]Black P,William D. Inside the black box:raising standards through classroom assessment[J]. Phi Delta Kappan,1998,80(2):139-144,146-148.

(作者单位: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上海,2016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作者:宋美霞

中学生学业评价多样化探讨论文 篇2:

疫情期间心理素质与学习力对高中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摘要〕从心理素质与学习力水平两个角度出发,探讨高中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高中生的学业成就水平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简化版)、中学生学习力问卷和学业成就量表,对四川省达州市与贵州省铜仁市两所高中共600名高中生通过问卷星进行网络施测。结果显示:(1)女生在学业成就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学习力、学习的策略性、学习的建构性、学习的批判性以及学习的坚韧性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2)城镇学生在学习的建构性、学习的坚韧性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农村学生;(3)心理素质与学习力、学业成就均呈正相关,学习力与学业成就呈正相关;(4)心理素质在学习力与高中生学业成就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心理素质;学习力;学业成就;高中生

一、问题提出

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PYD)认为,学业成就在青少年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学业成就不仅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还能增加其升学和就业优势,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1]。因此,对高中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展开探讨,不仅能丰富相关理论,还能为提升高中生学业成就水平提供依据。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不仅要适应线上学习,还要调整好心态抵御病毒。学生的学业成就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性格优势理论认为积极的人格特质能通过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来体现其优势作用,进而提升学业成就[2],而作为个体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素质[3],其认知特性、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也会对高中生的学业成就产生影响。有研究发现,中学生的坚毅人格能正向预测学业成就[2],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能促进其学业成绩的提升[4]。因此,有必要对心理素质与学生学业成就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心理素质对提高高中生学业成就的作用。

心理素质是如何影响高中生学业成就的呢?心理素质作为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品质,具有衍生功能[5],影响着学生学习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学习动机有着重要影响[6]。学习力是指为塑造个体终身学习而形成的包括个体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动力及持续发展的综合素养[7],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习动机,还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获得有着显著影响[8]。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高中生为调查对象,验证心理素质和学业成就的关系,并分析其心理机制,探讨学习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这不仅有助于了解疫情期间心理素质对高中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深化对学习力的相关研究,还能为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的学业成就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抽取四川省达州市与贵州省铜仁市两所高中的600名高中生,通过问卷星进行网络施测,获得有效问卷535份,有效回收率89%。其中男生275人(51%),女生260人(49%);城镇学生235人(44%),农村学生300人(56%);独生子女198人(37%),非独生子女337人(63%)。

(二)研究工具

1.心理素质量表

采用胡天强、张大均等[3]编制的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简化版),该量表由认知品质特性、个性品质和适应性能力三个维度构成,共24个题项。采用5级计分方式,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分数越高表明学生的心理素质越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

2.学习力量表

采用贺文洁、李琼等[7]编制的中学生学习力量表,该量表由26个题项构成,包括学习的批判性、学习的建构性、学习的交流性、学习的策略性及学习的坚韧性5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得分越高代表学习力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數为0.89。

3.学业成就量表

采用文超、张卫等[9]编制的学业成就问卷,让高中生对语文、数学及英语三门主科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并计算三科成绩的平均分,评分越高代表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越高。量表采用5点计分,1代表“非常不好”,5代表“非常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

(三)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Preacher 和 Hayes提出的 bootstrap 程序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考察学习力在心理素质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作用。

三、结果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差控制与检验

在本研究中,心理素质、学习力与学业成就三个问卷都由高中生进行评估,故有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在施测过程中强调匿名性和保密性,部分题项采用反向计分,控制共同方法偏差。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考察本研究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未旋转时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12个,第一公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33.24%,没有出现只析出一个因子或某个解释率超过40%的情况。因此,本研究中并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二)高中生心理素质、学习力与学业成就的差异性检验结果分析

差异检验结果表明,男、女生在心理素质得分上差异不显著,但女生在学业成就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在学习力、学习的策略性、学习的建构性、学习的批判性及学习的坚韧性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p<0.05);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在心理素质、学习力及学业成就得分上差异不显著,城镇学生在学习的建构性、学习的坚韧性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农村学生(p<0.05)。如表1所示。

(三)高中生心理素质、学习力与学业成就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心理素质与学习力以及学业成就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学习力与学业成就呈显著正相关,心理素质各分维度与学习力各维度也呈正相关(p<0.01),学习的策略性、学习的批判性、学习的建构性、学习的交流性及学习的坚韧性与学业成就呈显著正相关。如表2所示。

(四)高中生学习力在心理素质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作用

为考察学习力在心理素质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Preacher和Hayes提出的Bootstrap方法[10]进行中介效应分析。设定“Bootstrap  Samples”为1000,置信区间设定为“95%”,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根据95%的置信区间是否包含0来检验系数是否显著,置信区间包括0,则系数不显著;置信区间不包括0,则系数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心理素质与学习力对学业成就的总效应显著,β=0.89,t=11.48, 95%的置信区间为[0.29,0.78],p<0.001 ;心理素质对学习力的效应显著(a),β=0.78,t=22.73, 95%的置信区间为[0.72,0.85],p<0.01;学习力对学业成就的效应显著(b),β=0.59,t=3.87, 95%的置信区间为[0.29,0.90],p<0.01 ;在加入学习力这一中介变量后,心理素质对学业成就的直接效应显著(c’),β=0.49,t=3.39, 95%的置信区间为[0.25,0.73],p<0.01 。这表明控制中介变量后,自变量的系数依然显著。基于此,学习力的中介效应等于(a*b),也就是0.47,95% 的置信区间为[0.22,0.70],不包括0,这表明中介效应显著,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3%。综合上述结果,学习力在心理素质与高中生学业成就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如图1所示。

四、讨论与分析

(一)高中生心理素质、学习力与学业成就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中学生在心理素质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董泽松、张大均[11]的研究结果相同。女生在学业成就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究其原因可能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关,此阶段的女生要比男生成熟一些,并且具有较强的学业成就动机与自我约束力,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形成较好的学习定势[12]。基于此,在高中生居家在线学习期间,家长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给予男生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制定学习作息时间表,合理、科学地安排时间;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疫情期间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男生在学习力及学习的策略性、建构性、批判性、坚韧性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这或许表明男生在居家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能根据自身的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应对在线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具有较强的批判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将正在学习的内容与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意义的整合。

城镇学生在学习的坚韧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这与徐明津[13]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城镇学生在学习的建构性上的得分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该维度侧重考察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建构新知识的能力),这表明城镇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优于农村学生,他们更善于运用想象、迁移等方式建构新知识。究其缘由,可能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学生需要运用电脑或手机进行居家在线学习有关,部分农村地区网络环境不佳,还存在“爬到房顶上课,坐在田间找信号”等现象,导致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在建构新知识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除了解决网络信号不好的问题,针对农村学生的在线学习现状,教师还要将网上自主学习、网上互动与网上合作相结合,为学生推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学”,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考,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二)高中生心理素质、学习力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心理素质与学习力、学业成就呈正相关,学习力与学业成就也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学习力在心理素质与高中生学业成就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一方面,心理素质对高中生学业成就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心理素质高的学生在疫情期间对学习保持着积极的认知,积极面对在线学习中的学业挫折与困惑;具有良好个性品質的学生能主动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较强的适应性能力让学生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方式[14]。另一方面,心理素质不仅直接对高中生的学业成就产生影响,还可以通过学习力对学业成就产生间接效应,学习力作为学生的生长力,其核心在于主动发展、自主选择、自我负责,学习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居家在线学习时,会学、学会和乐学,其学习动力、学习创新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更强,学业成就会更高。综上,心理素质水平较高的学生能更好地调整自身状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力水平,进而获得较高的学业成就。

(三)对策与建议

在线学习期间,家长与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力水平,提高学业成就。

1.教师与家长在疫情期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认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在线学习;培养学生积极的个人特质,让学生将注意力从负性事件转移到正性事件上,从学习中获得较多的积极情绪体验;不断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使他们尽快适应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变化。

2.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水平。有研究发现精神状态、学习动机水平及学习氛围是影响高中生学习力水平的主要因素[15-16]。因此在特殊时期,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当前的情绪反应,增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多关注孩子的精神与情绪状态;引导孩子科学使用手机进行在线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鼓励孩子与同学、朋友及老师通过网络开展学习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与交流氛围。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在线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整合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和管理平台,创设适合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境,增强交流与互动,减轻学生在线学习的孤独感[17],获得更多的积极体验。

总之,教师与家长应及时关注学生学业成就感的获得,为学生提供学业帮助与支持,促进他们的学业发展。

参考文献

[1]Richard M L, Jacqueline V L, Edmond P B.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Relational‐Developmental‐Systems[M]. American Cancer Society,2015.

[2]蒋文, 蒋奖, 杜晓鹏, 等. 坚毅人格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2018,25(4):91-96.

[3]胡天强,张大均,程刚. 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的修编及信效度检验[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2):120-126.

[4]陈旭, 张大均, 程刚, 等. 教师支持与心理素质对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34(6):69-76.

[5]陆星月, 张大均, 聂倩, 等. 中学生心理素质对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0(6):63-68.

[6]程刚, 唐昕怡, 牛娟, 等. 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心理素质各维度的多重中介作用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6):62-68.

[7]贺文洁, 李琼, 李小红. 中学生学习力:结构、类型与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学报,2018, 13(4):79-88.

[8]Peterson C , Ruch W , Beermann U . Strengths of character, orientations to happin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J].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2007,2(3):149-156.

[9]文超, 张卫, 李董平,等.初中生感恩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26(6):40-47.

[10]江程铭, 李纾.中介分析和自举(Bootstrap)程序应用[J]. 心理学探新, 2015,35(5):458-463.

[11]董泽松, 张大均. 中学生心理素质、情绪调节策略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6):99-103.

[12]傅美芹. 初中生学业成就与教师支持、学习投入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13]徐明津. 中学生心理韧性的测量、作用机制与干预研究[D].桂林:广西大学,2015.

[14]Fu R , Chen X , Wang L , et al.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Chinese children:Contributions of early social-behavioral functioning.[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16, 108(7):1001-1012.

[15]曹立人, 王婷, 朱琳. 高中生学习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14(6):773-778,787.

[16]杜帥领,朱艳丽.农村中学生坚毅人格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学业拖延的完全中介效应[J].心理技术与应用,2020,8(1):1-6.

[17]付卫东,周洪宇.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在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2):14-18.

(作者单位:1.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铜仁,554300;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32;3.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成都,610000)

编辑/于 洪 终校/刘永胜

作者:罗小漫 何?浩 刘文令 潘彦谷

中学生学业评价多样化探讨论文 篇3:

由“唯分数”到“综合评价”

摘 要: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对于学生质量的评价,学校和教师要从过去单一的唯分数评价转向内容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注重过程性以达到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评价功能。

关键词:质量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袋

从2009年秋季开始,河北省普通高中从高一年级起全面实施新课程,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平台。但是,要真正将这一理念落实到高中教育教学的具体行为之中,除了学校不折不扣地将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的概念引入课程设置当中,以此构筑新的课程体系,并且在开设好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选修模块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当地及校本资源,开好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选修II),形成本校课程方案之外,还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方案,确实把握新课程的实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学校还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都必须转变对学生质量评价观,由过去单一的分数观转向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注重过程达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质量评价体系,这是高中新课程能否得以全面落实的关键所在。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

“考试分数就是质量”——这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片面的教育质量评价观。它使得学校、教师乃至家长都把涉及高考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作为评价教学质量高低的唯一指标,而对于学生终身发展中更为重要的探究、交流与合作、批判性学习与思考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尽管教师也意识到这种单一的质量评价观所带来的弊病,但是,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一切担忧与反思都显得多余,因为“不管怎样孩子能否上大学”是社会和家长认可的“硬道理”。所以,教师都戴着“分数”的脚镣在教学之路上拥挤着。可喜的是,国家经过多年的探讨与试验,一种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已赫然列入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之中,这意味着束缚高中教学行为的最大羁绊被彻底打破,将来不管是是高考命题还是高校招生都将更加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与素质的考查,因此,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成为我们新的教学价值取向,同时也为全面落实新课程铺平了道路。

如何实行高中学生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呢?按照高中新课程的要求,评价学生不能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所以,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是关键。具体来说就是建立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按照《课程标准》不仅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又要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方法与技能、学习行为习惯和思维创新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等)、一般性发展目标(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探究学习、创新精神等内容)和个性化发展目标(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与潜能、禀赋与个性等内容)等指标体系,这也是实现全面评价学生或教学效果的基础。

二、评价方法多样化

在新课程实施之前,我们对学生的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是依靠纸笔测试的方法,新课程实施后,这一方式必须改变——变完全依赖纸笔测验为包含纸笔测试在内的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检测的目的、性质、对象等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首先,从检测形式上,可以采取表现性检测(如演讲、辩论等)、单项深度检测(如小课题研究、小论文、分析报告、现象分析等)、价值判断性检测(如情景测试、随机行为测试、主动行为反思等)以及非正式的检测(如教师个人指向性观察、教师对学生或家长的访谈、教师对学生平时的作业批改以及让学生在收集资料、集体讨论中的表现等)。其次从评价的主体上可以有:自我评价、学生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等。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并不排除纸笔测验,它仍然是对学生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只不过它只是用于检测学生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它的开卷与闭卷、过程性检测和终结性检测的形式仍然得保持。第三,在检测的结果运用方面,课改前那种按分数排名的方式必须改变(因为那样做的结果是无论分数高低学生都直接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分数高的考虑下次怎样才能保住这次名次,分数低的考虑怎样才能往前赶),无论采取哪种检测形式,重要的不再是排名先后,而是教师加强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并且理性对待,从而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循此方法,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前进,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

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所谓形成性评价指的是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更好地达到活动目的而不断对自身的过程进行评估、修正的行为;所谓终结性评价指的是在活动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传统的学生评价过分关注结果(终结性评价),而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关注发展变化的过程,注重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及时、动态地实施形成性评价,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如何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一是要求教师树立过程意识,所谓过程意识,不是简单地将原来的期中和期末集中检测多划几段多考几次,而是要将视角全面铺开,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对某学习模块或某学习领域的整个学习过程,以及伴随这些过程衍生的一些具体活动完成情况,如一次作业、一次演讲、一次校外实践活动等都要纳入评价的范畴,并且每次都要给予定性或定量的评价,最终将这些评价进行融合形成终结性评价。二是要求教师精心构建好比较完整、比较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因为摆脱了单一的分数评价形式,很多过程性的评价并不是(也不可能)仅用纸笔测试来进行的,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次师生没有事先约定的谈话留下的“印象”,也可能是某次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折射出的“能力”,还有可能是一次表演留下的“回味”——而这些“印象”、“能力”、“回味”都不是用纸笔测验能测出来的,而是要求教师针对这些具体的活动设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来对照权衡,从而找出学生的优点及不足,进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与发展。

四、成长记录袋的建立与使用

新课程实施后,由于实现了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加之又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客观上要求全面记录、多方印证、见证过程成为必然。因此,成长记录袋在学生评价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其功能主要是收集记录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生成的作品及相关证据,全面、客观、深入、细致地反映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成长记录袋与传统意义上的学生档案相比,有一定的相似点——都是收集或记录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信息,但是二者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成长记录袋所收集的内容以学生完成的各种原始作品(如作业、绘画、海报、活动方案、论文等),而传统意义上的学生档案收集的则除了学生一般信息外,还包括学生的奖惩记录、学习成绩、教师鉴定评语等,但一般不收集学生的原始作品。另外,从学生在其中的角色地位来看,在成长记录袋方面,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人,从作品的选择到评价再到自我反省和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等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参与其中;而在传统的档案方面,学生则是被动的管理对象,档案中收集记录什么内容都有学校管理者决定,学生参与比较少。

为了充分利用好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评价功能,确保其在学生毕业乃至升学评价当中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明确目的与用途。即建立该成长记录试图达到什么目的。一般来说,建立成长记录的目的与作用有三:一是展示学生最佳成果;二是描述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三是评估学生学习与发展水平。

2.创建成长记录的框架。除了明确的目的外,还应有:该成长记录用以评价什么;成长记录给谁看;什么类型的作品适合放进成长记录袋;每项成长记录用何种标准来评价等。

3.体现学生自主参与角色地位。如:选择作品的权力与意向;让学生一定程度上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与修改;通过反思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作品的展示与分享等。

4.确定评分的标准与程序。由于是作品,它没有纸笔测试答题那样看步骤与结果就能打分,所以,要对它进行评分就必须有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和程序。有了它,教师才能客观、公正地对作品进行评分,学生才能据此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总之,高中新课程实施以后,对学生的质量评价是一个必须进行深入思考和切实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还是走“只看分数”这条道,那不仅是没跟上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节拍,而且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尽快转变思维,按照新课程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打破唯分数论观点,以综合评价观为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冯荣光】

作者:叶文良

上一篇:高职院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下一篇:学生主体本位教育素质教育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