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银行及其业务办理分析论文

2022-05-01

摘要: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和师生角色。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与网络教学优势相结合,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混合式教学当中,可以较好地发挥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各自优势。以“商业银行临柜业务”课程为例,从课前准备、在线学习、课堂教学和学习评价四个环节,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子银行及其业务办理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子银行及其业务办理分析论文 篇1:

国有商业银行营业厅内排长队现象解析

北京市民到银行办理业务的平均等待时间为85分钟!这是许多人经常亲历但却未能仔细追究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市民到银行办理诸如缴费等技术含量极低的业务要花去宝贵的一个多小时?

银行内排长队问题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大力拓展中间业务,不断开发新产品,网点业务量飞速增长。大量的中间业务虽然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使网点人满为患,经常出现排长队现象,网点服务质量普遍下降。一方面,排长队使顾客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不满,而许多高龄顾客不懂也不愿意使用自动取款机,同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银行从其管理成本考虑,未增开营业窗口,其管理成本转嫁给顾客,必然造成排长队现象。调查显示,在排队客户中,绝大部分是中低端客户,其占用了大量网点资源,优质大客户被排挤,高端客户逐步流失、网点效益增长乏力。网点遇到了业务增长越多。效益增长越慢的发展瓶颈。

银行内排长队的原因分析起来,主要有:

1 管理制度的制约,影响执行效率

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采用与行政区划对应的、多层次的分支行制,即:总行、省分行、市(地)分行、县(市)支行、营业所(办事处、分理处)。在每级机构中还有部、处、科、股等部门,在组织结构上呈现很长的纵向管理链条状态。而且从分工与协调角度看,总行、一级分行和二级分行仍然是管理行,行使管理职能,而营销业务仍以支行为单位进行。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按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机构总量过多,空间分布过度分散,经营管理信息渠道冗长、效率低下,造成各级难以有效满足客户的需求。

2 混业经营模式,柜台承担过多业务

由于金融产品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和金融业人才具有较强的通用性,银行营业厅内多采取混业经营的管理办法。现银行柜台业务服务范围包括存储业务、中间业务、代理金融产品服务、代发国债等业务,柜员要完成办理新折、交水电费、电话费、做基金业务、外汇宝、发工资、计算利息、发国债、汇款、划账、结算、做表外等工作。其优势在于可以将人员、物资设备和营业场所做多用途使用,可以同时接待具有不同产品需求的用户。但是,采取此种经营方法必须有充足的专业人才。若客户的需求量大大超过银行内工作人员的供应量,这时银行内排长队现象就将成为一种必然。顾客的等待时间长与银行内柜员的工作量大有着必然的关系。客户的咨询时间过长,也造成了业务办理效率的降低。

3 奖惩制度滞后,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

客户满意没有明确的奖励。客户不满意不会受到惩罚,奖惩制度疲软,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现象。现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已经使用了顾客评选牌,让顾客评价柜员的服务质量,但是,评选牌的按钮却是由柜员主动控制。当柜员服务不到位,顾客不能满意而归时,顾客往往没有主动评选的机会。换言之,客户没有发言权,服务的好,柜员让顾客评价,服务的不好,顾客却没有机会评价。内部评选奖惩制度的滞后,导致柜员在碰到操作烦琐的业务时,常常有软抵抗思想,影响柜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4 电子银行安全保障不完善,促使银行资源浪费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份,某行不到30%的业务量是通过电子渠道,其中自助设备13.64%,电话银行5.84%,同业代理7.46%,网上银行0.47%,合作单位0.45%。电子银行设备资源浪费的原因:第一,售后服务不够完善,客户使用电子银行产品率低。由于电子银行业务人员缺乏,目前还无法较大范围地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同时由于电子银行业务及其他业务的频繁升级,升级期间经常发生电子银行产品不能正常使用的现象,加上售后服务不到位,影响了客户对电子银行产品的使用率。第二,客户对网络安全的顾虑,直接影响了社会对网络银行的接受。由于网络中存在的众多安全隐患(如黑客程序),加上大众及媒体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负面宣传,客户对虚拟银行存有怀疑和戒备心理。第三,电子交易观念还相当淡薄。有关调查显示:电子商务中只有20%的交易选择了网上银行结算,80%的交易仍然选择货到汇款的形式进行结算。由于电子交易不仅需要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还需要参与者对电子商务及网络技术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而许多客户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电子银行。第四,管理部门力量薄弱,电子银行管理的专业人员。目前电子银行人员,特别是基层行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未经过专业系统培训,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电子银行代理业务的内涵,直接影响了电子银行的服务质量和效果。

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切实解决银行内排长队现象。

1 加强支行的管理,提高运行效率

国有商业银行支行作为经营层位于市场竞争的最前沿,是整个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中执行层的着力点,其构成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因此,总行和分行应将运行部门工作进行明确分工,总行侧重运行维护,确保应用系统和数据库正常运行、网络畅通、数据健全等;分行运行部门则关注支行和各网点的服务运行状况,保证银行业务正常开展,对现有网点和自助银行的区域布局与经营绩效进行分析,增加自助银行数量,提高自助银行服务覆盖面,延长服务时间,分流低端业务。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网点的市场形象。

2 合理调配资源配置,分流不同柜台业务

首先,对帕累托“二八”法则中提到的数量虽少但贡献度大的客户,应将有限的资源充分应用在他们身上,尽力满足重要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既保证了不减少银行的利润,留住创造大利润的客户,又将保证其他业务运作流畅。就此,银行可将基金业务划分给大堂经理专项服务。大堂经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素质,同时有充足的时间与客户交流,介绍产品情况,为这部分客户提供细致良好的服务。另外,柜台业务不再提供基金业务可保证银行其他客户的利益,节省了另一部分客户的时间,从而保证了其他柜台业务的服务。

其次,将普通的存取款业务通过大堂经理的指导,到ATM机上完成。增加自动取款机的使用,比起人力资源的成本要低得多,但是,目前银行大多自动取款机未被充分利用。因此,将电子资源产品所能处理的业务,由顾客自己完成,无疑是减少了银行的成本,同时也为顾客节省了时间,达到双赢的效果。

再次,加强业务引导,把查询服务归由大堂经理负责。在实际情况中,顾客总要花上一部分时间来咨询相关业务。然后才完成其业务的办理。也就是说,在柜员与顾客交谈的过程中,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同时浪费了后面等待办理业务的顾客的时间。如果能把这部分咨询的时间安排在排队的过程中,则提高了柜员办理业务的效率,也节省了顾客的时间,使咨询业务、办理业务紧凑有序,既提高了柜台业务办理的效率,又节省了银行的人力资源成本。

3 完善安全保护措施,利用电子银行资源

利用电子银行的边际成本远远小于人力资源的边际成本,推行电子银行的应用是改善排长队现象的关键。进一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电子化程度,加快计算机技术应用推广步伐,建立起上下畅通的信息网络,力争将柜面业务全部上网,改善银行业务办理效率。要加大网上银行的安全保护力度。加强控制系统安全、防范措施,增加客户使用电子银行的信心,促使客户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办理多种银行业务。

作者:葛 洲

电子银行及其业务办理分析论文 篇2: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和师生角色。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与网络教学优势相结合,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混合式教学当中,可以较好地发挥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各自优势。以“商业银行临柜业务”课程为例,从课前准备、在线学习、课堂教学和学习评价四个环节,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混合式教学;网络教学;商业银行临柜业务;翻转课堂

作者简介:刘大赵,男,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统计、金融、高职教育。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也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中,充分利用了网络教学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革课程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商业银行临柜业务”课程为例,课程教学团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课程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未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化;网络教学平台仅为教师上传教学资料、布置工作任务或作业、学生上传任务结果或作业所用,学生在线学习、教师在线指导、师生在线交流较少,教学功能和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面对面的讨论交流较少。因此,如何高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有效地整合课程教学资源、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仍是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商业银行临柜业务”课程为例,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翻转课堂是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是指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课前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完成针对某些知识点、业务操作流程和业务操作要点的自主学习,课堂则主要用于释疑、解惑、汇报、讨论等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及业务模拟操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翻转了传统的教学过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阶段,还转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活动主体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由传统被动的教学活动接受者转变为教学活动主体。[1]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适应性和工作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混合式教学是相对于网络教学而提出的概念,原指将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与数字化教学优势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近年来,随着MOOC的兴起,这种教学方式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目前,国内外专家对混合式教学这一概念的界定在侧重点和范围上不尽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多种教学形式的混合、多种教学资源的混合、多种教学手段的混合、多种教學方法的混合、多种学习评价的混合以及多种教学理论的混合等 [2],其中,核心内涵是多种教学形式的混合。本文将混合式教学的内涵理解为将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与网络教学优势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文本、PPT、微课、音视频及教学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软件、设备及网络等多种教学手段,采用任务引领、角色扮演、形象教学、案例教学及启发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同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的学习评价方式。

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混合式教学当中,可以较好地发挥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各自优势。[3]通过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支持、监控等主导作用,从而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同时,多种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以“商业银行临柜业务”课程为例

“商业银行临柜业务”是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管理、投资与理财专业岗位群平台的专业核心课程,在第2学年上学期开设,总学时数为68,学分数为3.5。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商业银行临柜岗位从业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掌握和理解商业银行的主要临柜业务知识,具有办理商业银行主要临柜业务的各项能力。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不强、在线学习缺乏教师有效指导和管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较少等问题,近两年来,我们按照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并从学前准备、在线学习、课堂教学和学习评价四个环节进行实践探索。

(一)学前准备

学前准备的内容主要包括: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准备并上传课程教学资源。根据“商业银行临柜业务”课程标准,该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岗前准备、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办理、个人贷款业务办理、个人结算与代理业务办理、个人电子银行与银行卡业务办理、法人存款业务办理、法人贷款业务办理和法人结算业务办理共8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由若干个工作任务组成,共37个工作任务。实施翻转课堂下的混合式教学,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翻转课堂要求微课视频短小精悍,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以每个工作任务为一个教学单元,对每个工作任务的知识点进行碎片化拆分。将完成该工作任务的知识分为了解型、理解型和操作型(或称技能型)三种类型,并把后两种类型知识作为教学重点。[4]在教学设计上,了解型知识以提要式教学为主,注重知识的覆盖面;理解型知识以案例式教学为主,注重案例的精选;操作型知识以任务引领式教学为主,注重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

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微课、音视频、教学视频、PPT、文本、案例库、习题库、模拟教学软件及设备等。对于每个工作任务,选择哪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或者以哪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为主,主要标准是该形式的教学资源是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这一工作任务的学习兴趣、支持学生对这一工作任务的主动学习。[5]不同工作任务的学习资源形式有所不同,同一工作任务在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学习资源形式也有所不同。我们将课程各项目的所有工作任务概括为模拟教学软件操作型和人工操作型两种类型,前者是指需要借助商业银行模拟操作软件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例如:个人活期储蓄存款业务办理、个人定期储蓄存款业务办理、个人代理收付业务办理、单位活期存款业务办理、单位定期存款业务办理和汇票业务办理等;后者是指不需借助商业银行模拟操作软件、仅凭人工操作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任务,例如:柜员服务礼仪规范、货币真假识别、点钞、票币整点、损伤票币兑换和数字书写规范等。对于模拟教学软件操作型的工作任务,在网络数字化学习环境中采用自制的微课及PPT、文本、案例库和习题库等形式的教学资源,并把自制微课教学资源列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重点。在课堂教学活动环境中主要采用模拟教学软件、典型案例等形式的教学资源。对于人工操作型的工作任务,在网络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主要采用引用的音视频及教学视频、PPT、文本、案例库和习题库等形式的教学资源,并把引用音视频教学资源列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重点,在课堂教学活动环境中主要采用PPT、典型案例等形式的教学资源。

按照课程教学中的工作任务及其类型,近两年来我们先后制作了46个微课、引用了18个音视频,建设了案例库、习题库等课程教学资源,并将上述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数字化学习平台,在课堂实训室中,配置了浙科商业银行模拟教学软件、点钞机等课程教学设备及练功券、各类仿真票据等课程教学材料。

(二)在线学习

在课堂教学活动前,教师按照课程教学计划通过网络数字化学习平台布置在线学习任务,并组织、指导和管理学生的在线学习活动。学生在网络数字化学习平台中利用教师提供的微课、音视频、教学视频、PPT、文本、案例和习题等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将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上传到网络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讨论区,与同学、教师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对于模拟教学软件操作型工作任务,在线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业务操作流程、业务有关规定;对于人工操作型工作任务,在线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业务操作要点、业务操作技能。学生通过在线自主学习、在线交流和讨论,达到对工作任务的基本理解和掌握,明晰存在的学习问题。教师通过在线答疑、辅导和交流,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在线学习,并掌握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

(三)课堂教学

针对学生课前在线学习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结合工作任务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安排课堂教学内容,采用任务引领、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和启发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设计和组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对于模拟教学软件操作型工作任务,首先,根据学生课前在线学习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并推荐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答疑和总结;然后,教师在浙科商业银行模拟教学平台布置工作任务,学生按要求在该平台自主进行业务操作,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归纳和总结业务知识、操作要点、操作技能,布置课后作业和学习任务。对于人工操作型工作任务,首先,教师根据工作任务内容,结合学生课前在线学习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小组或小组代表演示、小组互评,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然后,教师归纳和讲解操作要点,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操作练习,教师进行操作指导;最后,教师总结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布置课后作业和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自主操作或练习、师生交流互动等教学活动,从而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四)学习评价

“商业银行临柜业务”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学习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中,形成性评价包括在线学习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两个部分。在线学习评价采用在网络数字化学习平台上创建学生在线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在线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内容包括在线学习时间、在线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在线作业成绩和在线讨论发帖数。课堂教学评价分为两种情况,对于模擬教学软件操作型工作任务,采用系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以系统评价为主,系统评价是由模拟教学软件系统自动生成学生业务操作成绩,教师评价包括小组讨论和探究、小组代表发言、回答问题、作业和出勤等内容;对于人工操作型工作任务,采用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以小组互评为主,评价内容包括小组讨论和探究、小组或小组代表演示、回答问题、作业和出勤等内容。在学习评价总成绩中,形成性评价占60%(在线学习评价占30%,课堂教学评价占30%),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占40%。

从实践效果来看,本课程自实施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后,近两年来,大多数学生改进了学习流程,学习变得灵活轻松,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学习自主性高,学习针对性强,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升。该教学模式不仅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也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发挥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各自优势,提高课程教学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这一教学模式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自制或引用微课和音视频等教学资源,灵活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因此,仍需要继续加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 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5-20.

[3] 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4] 孔德兰,刘丽.翻转课堂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24):65-69.

[5] 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9):18-24.

作者:刘大赵

电子银行及其业务办理分析论文 篇3:

对个人结售汇分拆行为定性管理工作的探索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个人用汇需求的增多和外汇形势的变化,个人采取分拆的方式来规避个人结售汇限额管理呈现出数量增多和形式多变的趋势,而现行对分拆行为进行查处的文件规定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使后续处理工作存在一些困难。文章将从定性方面结合日常工作实践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个人结售汇 分拆 建议

一、现行相关文件规定

(一)分拆行为的标准和银行处理方式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完善个人结售汇业务管理的通知》(汇发〔2009〕56号,以下简称“56号文”)第一项中六条规定均以不同的笔数、金额和频次来判断是否存在个人分拆行为。第二项规定了银行发现个人结售汇行为符合上述特征之一的,有以下处理方法:一是确认为分拆行为的,应不予办理;二是无法确认分拆行为的,应要求个人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个人无法提供的,应不予办理;三是事后发现分拆行为的,应收集相关线索,避免同一个人再次办理分拆业务,同时于发现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外汇局报告[1]。

(二)适用的罚则

56号文第六条规定,银行、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机构和个人应严格遵守《个人外汇管理办法》[2]、《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汇发[2007]1号,简称2007年1号文件)和本通知规定[3]。违反本通知规定的,由外汇局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及其他相关规定予以处罚[4]。一般来说,对个人的处罚按照第四十八条第三款“未按照规定提交有效单证或者提交的单证不真实”进行处罚,对银行未履行报告责任的按照第四十八条第二款“未按照规定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统计报表等资料”进行处罚,对银行未履行任何职责,分拆行为发生后未采取任何措施的,可以按照第四十七条第三款“违反规定办理结汇、售汇业务”进行处罚。

二、问题与思考

(一)对判定个人分拆结售汇行为标准的思考

2007年1号文件对境内个人购汇规定了仅凭身份证件即可购汇等值5万美元的年度限额,是一项便民措施[5]。但实际上,随着居民用汇需求与日俱增,超过便利化购付汇限额、或提钞限额的需求也相应增多,出现多起境内个人为避免资料审核而采取分拆行为。一是如案例1中转存的行为,现行规定不明确,如严格套用56号文规定,则无法办理。二是在56号文第一条规定中以笔数、金额和频次来定性个人分拆行为的硬性规定下,只要分拆行为不达到规定标准,就不易被外汇局或银行发现并处理。这使得2007年1号文件中规定的真实性资料审核规定虚化,在可以低频度分拆而不被发现并查处的情况下,个人出于便利的目的多倾向于采取分拆办理超额度购付汇或提钞,甚至有银行柜员为客户参谋以分拆的办法逃避资料审核。

(二)对防范和拦阻个人分拆结售汇行为的思考

一是56号文规定银行应采取的处理方法中,第一和第二项是防止发生分拆行为的重要措施,银行应高度负责,至少应在结售汇行为符合56号文列举的分拆特征之前及时告知客户并按规定采取“不予办理”或“要求提交证明材料”等措施,把个人用汇行为规范在规定的范围内,从而减少分拆行为。但实际情况是,大量的分拆行为发生甚至完成后,银行才发现并上报,并且如果银行进行了主动报告就可以免责的话,就掩盖了银行在分拆行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失职甚至指导个人以分拆方式规避监管的可能性。二是如果事后监测发现,只能进入查处程序,与56号文防止和减少分拆行为的初衷背离,使防范和拦阻分拆行为弱化,以至于事后处罚成为主要措施。由于大部分当事人实施分拆行为后,目的已经达到,失去联系或不予配合,银行虽然事后主动进行了报告,但外汇局的后续处理无法开展。

(三)对电子渠道分拆行为中银行责任的思考

一是现行电子银行个人外汇管理文件规定的银行主体责任减弱。《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完善个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5〕49号)发布实施后,废除了多项有关个人电子银行分拆结售汇管理文件,个人外汇分拆业务数据也变为由外汇局直接筛选并推送至银行,除56号文第二条中规定的银行责任外,银行对电子银行个人分拆结售汇业务的监管责任大大减少,降低了银行对电子渠道分拆行为监测核查的责任。二是电子银行个人结售汇业务存在内控风险。当前多数银行对电子银行个人外汇业务采取“分部门”的协作管理模式,网络金融部负责物理设备和电子渠道的管理,个人金融部负责个人外汇业务的政策、制度及业务合规性管理,两部间尚未建立常态化的协作机制,存在一定的内控风险。

(四)对“关注名单”管理效果的思考

由于外汇局“关注名单”的限制仅为个人纳入后2年内办理结售汇业务凭交易额资料到银行办理业务,而对跨境资金收付和境内资金划转等行为无法限制,未触及违规个人主体的切身利益,个人违规行为成本较低,名单管理的效果甚微。

三、工作建议

(一)强化落实,促使“关口前移”

严格落实2007年1号文件规定的落实,无论笔数、金额和频次,分拆即应被阻拦,并按规定提交真实性证明资料,或按规定备案。56号文列举的分拆特征作为一种参考,能帮助银行更好地发现和确认分拆行为,而不能仅作为硬性标准。建议明确银行事前、事中发现分拆行为的职责,强化银行对分拆行为的发现和拦阻的责任,对通过电子渠道办理的个人分拆结售汇行为,明确银行有责任通过电子渠道予以事前提示、事中拦阻,如未能及时拦阻并提示个人到银行柜台审核办理,银行应定性为未按规定办理结售汇业务,从而促使银行向2007年1号文件规定的真实性资料审核以及56号文规定的“不予办理”“要求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等措施的回归,将监管重点应放在防止发生分拆行为而不是发生分拆行为后报告外汇局进行查处。

(二)完善内控,强化真实性审核

一是强化银行的责任,责成银行完善操作流程、内控制度,促使银行加强事前事中防控,从加强业务信息共享、柜员责任心、事前事中查询核对等方面强化柜台人工手段,做到对分拆行为早发现、早处理。二是完善电子银行风险管控机制。银行要将个人分拆识别环节前移至业务办理环节,运用技术手段在电子渠道分拆行为发生之前提示客户到柜台审核办理,切实加强对个人分拆行为的事前防范。三是督促银行加强自身部门间沟通协作机制,业务监管部门与电子技术部门齐抓共管,有效做到个人分拆行为事前防范。

(三)强化银行责任,加大处罚力度

提高对银行事前事中发现和拦阻分拆行为的要求,着力减少分拆行为的发生,从而减少事后对个人的处罚,一定程度上减轻对个人处罚难的问题。对银行未能履行56号文第二条规定的第一项和第二项职责的情况加大处罚力度,分拆行为发生后,应考察银行是否履行了“不予办理”“要求提交相关证明资料”等职责,电子渠道分拆行为应追究银行是否采取了技术措施,及时提示并拦阻可能发生的分拆行为。如果银行未能履行上述职责,由外汇局事后发现的,银行应承担未按规定办理结售汇业务的责任,如果银行事后发现并报告的,不能免除其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同时,对个人分拆结售汇案件中的违规个人,仅依据条例第四十八条处罚是不完善的,應调查取证其分拆资金来源、用途等性质,将分拆行为当事人适用逃套汇、非法外汇流入等罚则进行处罚。而对转存等合理且有真实性证明资料的,应免于追究。

(四)完善法规,强化“关注名单”法律效力

一是建议修订完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和个人分拆结售汇标准、处理方式及罚则,以适应当前个人用汇需求及对分拆结售汇行为查处的需要。二是建议参考人民币个人征信管理系统制度,在原有“关注名单”的基础上,建立个人外汇信用制度,将违规者名单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增加违规者在购房、贷款等方面的限制,将违规惩处的领域从外汇扩展到本外币全领域,提高个人违规行为隐性成本,有效打击个人分拆结售汇行为、维护法规威慑力。

参考文献:

[1]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完善个人结售汇业务管理的通知[Z].2009- 11- 19.

[2]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完善个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Z].2015- 12- 25.

[3]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外汇管理办法[Z].2006- 12- 25.

[4]国家外汇管理局.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Z].2007- 1- 5.[5]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外汇管理条例[Z].2008- 8- 5.

作者:张园园 许钰川 蔡兰

上一篇: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护理论文下一篇:产险业务结构优化升级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