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会计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会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门,其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命脉,决定了企业资金调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营稳定和持续发展。企业的会计管理主要是以会计人员参与的,以企业的财务会计为表现形式的全部价值管理活动。企业的会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发挥关键作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环境会计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环境会计管理论文 篇1:

资源环境成本管理功能:基于环境会计方法、条件与信息的支持

【摘要】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应用经济、管理和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通过逻辑推演和因果分析,对资源环境成本管理的环境会计功能进行理论阐述,重新认识环境会计的历史使命、目标要求、基本属性和主要内容,并就环境会计的信息价值、经济实质、技术工具、核算模式、文化形成、治理作用和基础信息支持进行理性分析。提出当今中国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应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为宗旨,围绕资源环境成本管理的政策设计和政策实施提供支持,同时,以宏观环境经济政策和微观环境治理措施为主要内容,侧重于资源环境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方法选择,在具体方法和管理实践上回归会计基础理论,融合管理学、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方法与技术集成。

【关键词】环境会计;资源环境成本管理;价值管理;环境文化;生态环境治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损害成本视角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的政策设计与政策协同研究”(项目编号:19BJY028);中国会计学会2018重点会计科研课题“新技术应用与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的变革研究”(项目编号2018ASC030)

一、环境会计提供了解决资源环境成本问题的独特方法

古代会计核算以自然资源为对象。人与自然的关系表明,历史的变迁并没有改变人们对会计本源及其规律的认识,紧贴本源才能更清楚地认识会计的作用,环境会计就是对这一本源的回归。所以,经济活动中有环境活动,任何企业也都有环境成本发生,只不过比重有别。那么,如何嵌入环境会计视角去组织和应用各种成本管理工具并使之科学化?这就需要我们选择恰当的方法,借以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在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下,环境成本信息不可能直接根据现有的会计系统产出,原因在于系统存在环保缺失、环保过度、环保不足,从而导致企业的成本不实,收益虚增,可持续风险较大。这里所谓的缺失、过度和不足,是指传统会计缺失企业存在的环境污染治理活动、环境污染预防活动和环境改善活动对环境资源、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的确认和计量,忽视生态环境自我修复功能可给企业提供资源循环利用带来成本节约的机遇,无视企业对自然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或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应予承担但没有承担或有限承担的补偿责任。因此,现代会计要求企业将自然环境因素纳入会计报告体系,建立新型的会计核算模式。环境会计恰恰提供了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崭新视角,其应用范围广泛,方法新颖而独特。在此,不妨从科学技术支持、生态补偿标准、绿色GDP核算、碳排放权交易四个方面联合起来加以说明。

1.科学技术支持。环境成本核算之所以复杂,源于污染诱因复杂导致经济后果难以确定,但它可以也能够在自觉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丰富自身的理论,创新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比如,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的影响范围较广,但其形成不外乎地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三方面因素。温室效应成因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而进行工业温室气体治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首先,国有国界、省有省界、市有市界、区有区界,只要建立了污染数据电子监测系统,排污和受损各方主体就能够得到清晰的界定,因为排污和受污各方都已经被锁定在特定的地域和空间范围内。其次,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污染源统计和大数据处理平台、损害程度的遥感技术、环境物理与化学测量方法以及现代管理技术,能够寻找到气候变异成因、变异程度和损害实物量。

诚然,生态补偿政策的核心是补偿标准,且标准需要通过价值量化,尽管量化比较复杂,但也可以通过会计计量方法加以实现,关键是要确定好使受害方具有同质性的因素(比如企业为利润、健康为治疗费等),其补偿金额既是改进会计系统利润核算方法应包含内在化环境支出的依据,又是环境管理系统中环境成本控制的中枢。为此,葛家澍等[1]将传统会计收益公式改进为“收入-费用-环境成本=环境利润”,就是基于环境成本的考虑。基于此,我们也不妨将生态环境信息嵌入会计信息系统,以寻找排污量、污染等级、生态治理成本与环境利润的关系,借以确定生态价值补偿标准。这为生态环境损害成本计量和环境成本核算提供了全新思路,可以解决生态补偿制度设计中最核心且最关键的问题。可见,生态补偿标准设计引入了会计元素,这既促进了会计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扩展了现代会计功能并深化了会计计量理论,又为环境损害价值核算和环境审计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较新方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特殊意义。不过,环境会计计量涉及较为复杂的技术和程序,在此过程中,基础性的财务工具,如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支付意愿法、恢复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人力资本法、旅行费用法、调查评价法、比例系数法和工资差额法等技术经济方法尤其需要加强,无一不与环境会计息息相关,为解决会计计量、收益评估和绩效评价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况且因气候影响的国际性、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环境会计国际协同效应会日益明显。不过,所有这些将环境实物量转换到价值量的工具还需要有足够的信息基础支持。

2.生态补偿标准。按照边际成本理论,标准排污量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的最大收益排污量。不难理解,排污方对外超标排污一旦超过生态(大气、水体和土地)自净能力和永续使用能力,就会影响生态质量,造成生态的破坏,并導致受害方遭受外部性伤害或利益受损。除此,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又会通过影响其他要素的机制进行传导,带来连锁反应,最终一定会反映为收益(地区GDP、企业利润)的下降。显然,超标排放造成的污染引起收益下降,而这部分下降了的价值量正是要确定的生态污染补偿金额,也是最低的生态补偿价格或标准。对此,站在会计视角建立基于“损害成本”的生态补偿标准和补偿执行机制,就能够实现排污方内部化环境成本,促使排污方从整体利益角度考虑环境成本增加后的最佳生产量和排污量,最终解决排污者非法获利和受害者利益下降这类私人成本社会化问题,达到双方合作共赢的局面。可见,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污染成本的会计计量问题将由此迎刃而解,环境会计的宏观价值和微观作用都将得到实现。

3.绿色GDP核算。基于会计平衡思想,为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均衡,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可以在充分考虑“环境成本”因素的基础上,推演传统会计理论,将传统的微观层面企业会计收益平衡公式“利润=收入-费用”进行改进,形成核算绿色利润的新企业会计计量模式:绿色利润=综合收益-(费用+环境成本),以此解决人为破坏环境的野蛮行径与生态文明的冲突,并将现代会计计量理论和生态损害程度有机组合,通过环境成本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提出环境生态损害成本补偿价值标准。基于绿色收益最大化下的环境收益与环境成本费用的均衡,管理会计的重要任务就是进行环境成本的理论设计、价值计算和会计处理。显然,上述这种平衡思想与将宏观层面的国民经济核算模式改进为绿色GDP的考虑一脉相承,也是经济发展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必然和最终的追求。作为现行经济发展衡量指标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在核算时并没有扣除环境成本。事实上,污染防治和环境改善活动通常需要经费投入,但在国民经济账户中却表现为国民收入,环境损失并未计入在内,直接的后果是虚增资产总量和经济发展速度,夸大社会经济福利。同时,国民会计核算体系缺乏具体的或应用货币单位的形式对自然资源消耗的描述,不管这种自然资源是可再生还是不可再生的。环境成本报告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提供有关环境资源的耗减资料,包括实物量和价值量,满足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的需要。为此,定期编制的宏观环境成本报告为构建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同样,政府要求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也是为了促成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其目的还是提高环境治理的效果,由此将企业管理会计延伸到政府管理会计的更广领域。

4.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交易会计制度设计的重点内容是碳排放权确认和交易价格的确定。首先,环境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碳排放权也具有“公有产权”性质,排污企业获取的碳排放权有政府无偿拨付和市场有偿交易两种来源,但初始均是通过政府行政许可授予特定排污实体一定当量环境容量使用权而获取,产权应归属于国家,并由产权方委托或赋予排污方管理、使用或转让出售。既然无偿获取的碳排放量最初是由政府在环境可承载容量类加以核定的,那么排污方在规定的期间(一般为一年)应当使用完毕,一般不产生结余,况且碳排放权制度设计的初衷并非是为了交易,而是为了直接进行排放量的控制,其交易的实质是碳成本的转移支付。排污方只有在通过自身技术革新、流程再造和节能减排使碳排放量有剩余的情况下,才有对外进行碳排放权投资、交易的可能,从而间接起到控制排放量的作用。一旦发现以欺骗手段获取无偿拨付的碳排放权用于交易牟利的情况,政府应没收其非法所得并给予经济重罚。基于此,会计上不应将碳排放权确认为投资性的金融资产,并不应以交易为前提,而应以有节约才对外投资或交易为例外,尤其是在我国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碳交易市场及公允价值还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将其作为环保“超级基金”[2]的来源反映在“碳排放权资产”上更为恰当,理论上它符合环境资源公共产权性质,其超额排放肯定为成本无疑,需要排污者承担补偿责任。

其次,企业在处置非节余的无偿取得的碳排放权时,其收入应视为一项环境负债,其债权人为国家,如果将其留用只作为环保专用基金,这种基金反映了使用国家环境资源具有的特定用途,从而区别于政府拨付给排污实体的其他补助收入。由此会自然而然地将政府和碳排放企业导向产业布局合理、生产方式转变、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之道,使企业走上通过减少排放获取正常收益的正途,并在取得政府环境补助、减少环境税费和处罚成本方面作出努力,这也应是设计碳交易会计制度的基本思想。最后,生产者排污是天经地义的正常行为,但超标排放也可以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现。显然,对有正当结余以及有偿获取的碳排放量进行交易性投资是没有异议的。因为这种交易既符合环境产权价值性和可交易性,又可以对社会产生激励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我国碳排放权初始配额今后也会遵循市场机制,且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清晰的产权有助于市场均衡和政府对环境的“无为而治”,这样会产生强大的社会经济协调作用,促使企业不断产生创新动力,并且这种“混合均衡”的过程性和协调性,有利于产业协调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气候变异影响应对、损害补偿标准量化、绿色GDP核算、排放权交易会计设计,都面临着环境成本控制问题的解决。可见,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将环境成本纳入经营成本的范围,并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环境成本管理工作,体现了管理会计的基本思想。而从生产、技术、经营和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这又是一种对环境成本实施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系统管理,从产品的诞生到消亡。在此过程中,现代管理的信息技术、控制手段、系统观念,在环境会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资源环境成本管理功能实现的首要条件是环境会计文化的形成

1.生态文化修养是生态治理成本核算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一步。环境成本管理思想是有关污染控制和灾害预防与治理的意识、觉悟和观念,它是客观存在并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的环境保护的道德、伦理和修养,并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结果。在环境决策和管理中,不重视环境成本因素,是国人固有的思维方式。其原因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还是我国环境会计教育和环境文化的缺失,即人们对环境会计文化的认知稀缺。会计文化传承、学术升级和实务发展与会计教育紧密关联。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异常艰难,亟待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改變对会计记账和算账的传统认识,充分意识到现代会计在管理变革中的作用和效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发展,其根源是我们缺少道德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环境文化。而环境会计教育最能有效促进环境文化的建立,进而带来环境管理价值提升、环境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促使整个社会成本降低和社会财富增长、财富创造。认知原理表明,对事物的重视程度与参与者的受教程度有关,因而倡导和传播环境管理的会计思想是环境启蒙的第一步,也是构筑环境文化的高台。环境会计文化包括环境会计文化教育,是将环境生态信息知识转化为思想和智慧,进而将这些思想和智慧转化为治理环境的能力。可以想象,当生态文明和环境承载力成为公众的热议话题,当环境会计成为环境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必选项目之一时,环境治理的前景将会是一片光明。

可以说,生态文化修养是开展生态治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一步,它对我国环境会计的建立与发展、环境成本管理思想的形成和传播、会计人员跨界学习能力提高、成本管理系统完善与创新,将会起到重要影响,进而会影响利用会计手段治理环境成本的进程。

2.环境会计教育最能有效促进环境文化建立并助力环境成本控制。我国的环境会计教育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50年甚至更久。西方发达国家在大学教育中侧重公司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尤其是美英等国的环境会计教育已粗具规模,教育体系已逐步形成,工商管理学院独立开设环境会计、环境审计课程已成为大学的必然选择,但在我国开设类似课程的大学寥寥无几,以至于对自然的贪婪索取远远多于对环境的重视与保护,而环境文化的形成又依赖于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对环境管理技术和环境文化的教育,环境文化特别是其文化价值的选择是检验增长和发展目标是否合理的基础。文化的核心是“人”[3],内容是科学和人文。“以人为本”的会计文化是环境文化的基本内容,规定了会计道德操守的选择。环境文化特别强调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优化及人对自然行为的科学化,是环境会计管理思想得以确立的前提条件。它包括环境管理的文化价值、科学精神、伦理道德、保护观念、风险意识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借以引导企业维护有关保护环境的政策和法律,唤起其关心社会公共利益与长远发展的意识,并将环境管理要求变成企业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根本大计,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能力的关键。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会计教育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包括环境会计教育在内的环境教育是全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不仅如此,进行必要的环境会计知识和环境文化教育,是教育服务经济建设、培养和造就卓越会计人才的需要,也是环境保护和助力污染控制必不可少的一项前置性的思想管理工作,更是落实生态文明的教育行动。

3.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文化理念在环境管理领域的生动实践。环境保护也是生产力,它已成为左右未来经济变局的重大主题。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活力之源,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负有很大的责任。生产制造和消费过程中对有限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功能日益严重的破坏,迫切需要企业在计划、生产、营销和投资等环节注重环境政策设计、执行和管理,采取得力的方法和措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将企业层面的环境信息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会计核算和审计监督中,并从环境管理政策设计和安排上探求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路径,是一项特别紧迫又特别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事业,也是科学发展观在环境管理领域的生动实践。我国政府已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此,已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历史任务和“五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战略,这是顺应国际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潮流、实现科学发展作出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党和政府制定和实施了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并为此采取了坚定的行动。比如:新环境保护法颁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红线规划、生态补偿条例起草、干部任期内损害生态环境终身追责制度试行、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探索编制、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环境保护税法推出、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等等。所有这些无一例外都与环境会计息息相关,也是拓展现代会计内涵与外延、促进我国会计发展、培养卓越会计人才的大好契机。环境政策设计、环境成本核算、环境绩效评价、环境风险控制、生态价值补偿机制确立、环境经济责任鉴证,都离不开环境会计这一独特手段的支持,当然也离不开管理环境的会计方法,更离不开环境会计教育。

三、现代环境治理能力取决于对资源环境成本基础性信息的掌控

1.环境成本信息是现代环境治理能力的重要工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满足人民的生态需求,就需要加大环境治理,进行环境成本控制。因为“中国梦”的实现,包含着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任务的完成和对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清洁的水和享受灿烂的阳光等具体而现实的追求。这其中包括环境成本管理信息在内的环境会计信息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况且在全球信息手段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经济信息的掌控。资本市场的信息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但又是企业追名逐利的动因。环境信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可以通过资本市场中介服务于供需双方,成为市场要素。然而,资源环境产品的公共性决定了环境信息有别于其他信息的一个显著特征:公共信息,不以获取利益为唯一目的,有时甚至一度会带来财富缩水、收益递减,进而产生负面影响,但它对可持续经营和管理的功能性与不可替代性,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优化,乃至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和对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无疑能起到牵引作用。从理论上讲,公有产权环境投资者的行为与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如果两者出现了背离,国家就会代表全体公民通过一定的手段来矫正。因为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社会福利增加,才是人类最终的共同追求。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中,环境会计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其直接任务就是向市场提供环境信息。朱光耀[4]指出:会计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价值,会计是各行各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基础,更是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础。将其扩展到环境治理与会计关系的解读也恰如其分,即环境会计是现代环境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础。

会计是古老的中国文化经典,是进行国家治理、公司整合和个人行为规范的有效工具,而环境会计及其成本信息是环境治理的基础,环境治理的目的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及其种群系统的有机和谐统一。环境会计通过科学有效地核算资源环境成本和提供环境信息,为环境治理开辟了新的途径。一方面,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需要以环境成本会计信息为基础进行政策设计,以实现国家对环境的法治和良治,进而达到善治和勤治,保證环境资源分配的公平与正义。其信息主要来源于政府绿色GDP核算、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环境会计指数建立、环保基金制度建立、环境会计报告编制和信息披露、资源环境责任审计等。另一方面,根据资源消耗的价值量和实物量基础性信息,进行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和环境权益要素确认与双重计量,将核算结果报告给作为公共环境资源产权所有者的公民,借以促进人类的环境生态关注、资源永续利用和社会财富创造,也为政府环保事业发展提供依据,并为完善环保法规、政策和标准提供有力支撑,最终实现对环境成本的有效管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与环境的同步发展。总之,随着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综合评估逐渐成为未来经济活动决策的重要趋势,环境会计作为一种计量工具被纳入环境成本管理领域,人类所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都需要借助会计核算为其提供数据信息支持。

2.构建环境信息披露市场是发挥环境会计的现代环境治理能力的有效手段。要发挥环境会计对环境治理能力的上述作用,需要搭建环境会计嵌入管理的平台,进而提升环境成本管理的高度并扩展环境成本管理的宽度,这个平台就是环境信息披露市场。公司治理、组织治理和企业重组需要环境成本等信息,将环境会计信息作为投融资行为的决策依据,履行对环境的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现代企业成本制度设计的进步性突出表现在将组织的目标由“以资为本”转变到“以人为本”基础上,会计的视角也从“单位利益主体”转移到“全民利益主体”,实现会计全民利益功能,环境会计及其成本管理就是有效发挥这一功能的手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在环境方面的具体表现。它能够促使公司在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政策选用和会计报告内容上,将环境信息进行充分揭示和披露,并通过它实现公司资本增值、声誉增值和形象提升,由此带来公司治理行为改变、组织变革和技术与方法革新,从而以保护环境的积极姿态维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环境契约。

为此,一些重要的为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环境财务指标会随之得到创造性设计,比如:环境完全成本、环境收益、环保专用基金、环境所有者权益、或有环境负债等。而建立在独立报告、强制披露环境信息的方式下,改进传统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设置和编制能够充分反映这些环境财务指标的环境资产负债表和环境利润表就成为必然。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公司环境成本管理的财务预测、决策、控制与考核的职能发挥会随之变得日益充分,且在財务投融资业务中,会将企业经营对环境的影响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加以考虑。同时,一套固有的公司环境管理手段、技术和方法也会随之得到改变,对环境活动及其管理行为进行系统、全面和客观的鉴证、评价和考核的环境审计也将得以建立和发展。

四、研究小结

环境会计是财务会计理论和管理会计理论指导下的,具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等多个学科属性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但从根本上来说,其目的和任务都集中于资源环境成本管理。郭道扬[5]曾经指出,会计本质上是由人参加的管理实践活动,会计人员本身便是管理者。杨纪琬、阎达五[6]也曾提醒:如果离开经济活动形式诸如反映、监督(控制)以至于预测、决策等这些管理职能,会计倒是变得“捉摸不定”了。在生态文明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共同一致追求的今天,会计功能必定会扩展到资源环境成本管理,并由此功能的发挥反映环境会计的目标、方向、内容和方法。对此,环境政策制定者、环境实务工作者及环境会计理论研究者都应当有清晰的认知。

具体来说:第一,资源生态环境管理的落脚点是资源生态环境价值管理,它包括资源环境生态的破坏的价值、修复的价值、补偿的价值、交易的价值、开发的价值,等等。第二,环境会计或资源环境成本会计管理的本质是价值管理,包括环境的价值确认、价值计量、价值控制、价值分析、价值评估、价值分配,等等。第三,环境财务会计和环境管理会计各有其理论体系,实现两者的融合是环境会计追求的目标,而环境成本管理或环境成本管理领域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提出理论前提和现实可能。第四,基于财务会计理论和管理会计理论,服务于资源生态环境管理的、以服务资源生态环境成本管理为目标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形成,需要创新特有的会计方法、充分的信息支撑和始终坚持的生态治理宗旨。第五,环境会计教育产品价值是人的精神与思想的成长,表现在意识上是具有社会环境责任的心理成熟及崇高文化和强大意识的形成,进而认识到资源生态环境的稀缺性、价值性和效用性,自觉践行环境价值管理、价值核算和价值考评,以发挥环境会计在现代环境治理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本论题分两篇、六个核心部分(第一篇文章见《财会月刊》2020年第1期《资源环境成本管理功能:基于环境会计使命、任务与属性的认知》),围绕环境会计的资源环境成本管理功能这一重要内容进行了理论阐述,重新认识环境会计的历史使命、目标要求、基本属性和主要内容,并就环境会计的信息价值、经济实质、应用工具、核算模式、文化形成和治理作用与基础性信息支持系统进行理性分析。笔者以为,按照国际组织对环境会计的定义和已有环境会计实践总结,其生态环境的社会价值管理属性表现得十分明显,也是其显著的特点。环境会计内涵直接指向资源环境成本管理并以环境成本控制为主要目标,由此衍生出资源环境成本管理会计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事前环境污染危机预防、事中生态环境维护和事后环境破坏治理,都是增进宏观社会经济福利和微观环境经济价值的价值管理。资源环境成本管理成为环境会计最基本的功能,这也是环境会计产生和发展并得到不断重视的根本动力。总之,环境会计属性就是对资源环境成本进行价值管理和价值控制的会计,在现代环境治理和成本控制过程中,会计担负着艰巨的环境管理之责。笔者相信,本研究对进一步探索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领域、方向和内容与方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并会对环境决策层和管理者的环境行为产生影响,有助于提高我国环境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效率性。

由此,我国环境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探索和应用实务,应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为目标和宗旨,贴近国家环境治理、环境政策规划和环境经济管理,为国家环境成本政策与制度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应以环境宏观经济配套政策和微观环境治理措施为主要内容,侧重于环境成本核算和价值管理,回归会计基础理论与方法,融合环境管理学和环境经济学等多学科方法和技术集成。这是因为:一是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微观企业财务行为和会计决策,而微观企业行动又影响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企业环境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是以微观为落脚点的成本理论与实务研究,能更好地满足宏微观两个层面的理论与实践工作需求,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贡献,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所以,我国环境政策的制定者和管理者以及会计人都不应置身事外。当然,环境会计并非是万能的,但科学的环境管理,不应该脱离环境成本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澍,李若山.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J].会计研究,1992(5):1~6.

[2]袁广达,薛宇桐,王梦晨等.分权管理的中国环保基金制度探索——以美国“超级基金制度”为例[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57~65.

[3]杨兴龙,夏青.中国特色会计文化的基本精神[J].会计文博学刊,2016(1):2~4.

[4]朱光耀.会计是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J].会计最新动态,2017(9):4~5.

[5]郭道扬.论会计职能[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3):62~75.

[6]杨纪琬,阎达五.会计管理是一种价值运动的管理[J].财贸经济,1984(10):13~17.

作者:袁广达

环境会计管理论文 篇2:

会计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摘 要:会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门,其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命脉,决定了企业资金调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营稳定和持续发展。企业的会计管理主要是以会计人员参与的,以企业的财务会计为表现形式的全部价值管理活动。企业的会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发挥关键作用。文章重点分析企业会计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和发展,并就会计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实施应用和进一步提高提出对策建议,促进企业会计管理方法的改进和会计管理活动的价值实现。

关键词:会计管理 企业 应用 对策建议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企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得到不断的壮大和发展,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业务范围得到不断扩大,企业的会计管理活动重要性和在企业中的地位也不断凸显。会计管理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会计活动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对企业的经济信息进行整理,从而促进企业的资金和财物进行价值核算和全面的管理,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企业的会计管理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和报账工作、会计报表编制、资产评估等等。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会计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学界和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因此,研究会计管理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对促进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效率提升,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管理方式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

1.会计管理是企业内、外沟通的媒介。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与企业的外部客户和供应商之间,内部各部门之间发生着紧密的经济联系,而会计管理则是企业经济活动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有效地将企业内部与外部相连接。企业在创立阶段和企业营运阶段,收集和整理各种价值资料,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依据这些会计信息,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

2.会计管理是新旧企业转换的桥梁。会计管理在新旧企业的转换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国有企业的重组和改革,需要大量的会计管理工作来承接。会计管理在企业的重组和改造中主要是针对改制企业的资产价值重估、财产清查、产权界定以及账项调整等开展工作,还包括旧企业的会计管理相关的制度的改进等。科学的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企业的改制和明确的产权结构的确立,促进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若在新旧企业转换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强化,则导致企业改造目的难以顺利实现。在企业改造的过程中,企业各项资产和产权划分等,依赖于科学的会计管理工作和会计管理机构。

3.会计管理是处理企业利益关系的途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存在一个生态系统当中,企业的利益关系涉及到政府、股东、债权人、客户和供应商等多方面的利益关系。企业的利益关系是以企业的组建为起点,整个经济活动贯穿于企业生存发展的全过程。而企业的会计管理在整个利益关系的确立,各方产权的界定,经营成果的确定、企业净收益的分配当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这些活动是企业的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当企业在解散时处理剩余财产时,企业会计管理确认各股东之间的权益划分并对企业的利益关系进行清算。这些活动的主要操作者都是企业的会计管理部门,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的各项重要经济事项环节,通过会计管理活动将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利益紧密的相连接。

4.会计管理是企业进行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企业的投资者为了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寻求或者其他投资方式以获取更好的利益,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以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会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职能,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的重要工具就是企业会计管理活动。企业的会计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企业应该充分地发挥会计管理的职能,更好地为企业的股东权益的实现而服务。企业的会计管理活动通过利用会计的预测和决策职能,为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活动提供依据,通过科学的核算、分析、反馈、考核企业的经济往来数据,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控制职能,并通过决算和会计报告形式,对企业的经济成果进行反映,从而促进企业投资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实现。

二、当前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会计管理规范化程度低。会计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是由于企业会计管理在企业中还不够规范,影响到了企业会计管理效率的提升。首先是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尚未建设和完善。不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影响企业会计管理方法的实施和会计管理流程的规范。其次是会计管理工作流程的不规范。由于企业缺乏健全的会计工作流程设计,造成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存在混乱,影响会计的监督职能的发挥,造成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难以真实反映。再次,企业会计管理的工作模式不合理,企业的管理者在经济活动的开展当中,不按照流程办事,忽视会计工作,影响企业会计管理水平提升。最后,企业的会计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配置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造成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利无法明确,制约了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

2.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现代企业管理离不开优秀的管理人才,企业会计管理活动亦是如此,现代企业会计管理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具有综合素质和品德的会计管理人员。但是,许多企业在会计管理人员的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企业会计管理队伍的素质严重不足,欠缺具有经济、金融、会计、财务、管理、法律等综合知识的高素质会计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的财经职业法规和自身品德修养意识淡薄,容易给企业的会计管理带来违法乱纪的现象和巨大的风险隐患。另外,一些企业在会计人员的培训方面缺乏足够重视,对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严重缺乏,会计管理人员也缺乏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影响现代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开展。

3.现代管理方法的应用不够。科学的会计管理方法是推动企业会计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在会计管理中,缺少对科学的会计管理方法的运用,例如作业成本法、全面质量控制法等先进的会计管理方法得不到重视和利用,企业的会计管理依旧是传统的记账、核算和报告,忽视了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功能的运用。另外,企业在会计管理活动中忽视了先进的管理技术的运用,诸如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软件等,造成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提升,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

4.会计核算方法简单。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和完整性的要求,但是企业在会计核算的过程当中,由于企业会计核算方法过于简单,企业会计核算过分重视记账和核算,忽视了会计监督和会计数据分析,造成企业的会计信息存在失真的情况,不利于企业对会计原始数据的有效控制,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推动会计管理方法在企业中有效应用的对策

1.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优化现代企业治理环境。为了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效果,必须重视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环境,加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促进企业会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科学有效地发挥作用。首先,企业应设置科学的内部治理机构并且明确各机构的职能及相互关系。严格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确立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决策权,落实企业经营决策机构对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业务的决策权。保证监事会对企业董事会的经营管理决策的执行实施监督权,其中应该重点加强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的发挥。其次,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管理的流程,建立并完善企业会计管理的相关制度,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会计职能部门设置并强化会计制度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促进企业会计管理对企业经营决策的监督权和信息支持作用发挥,推动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水平和地位的提高。

2.强化会计人员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养。先进的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的会计管理方法的运用离不开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员。因此,企业应该重视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首先,为了促进会计管理人员胜任现代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必须重视和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还要提高会计人员对金融、经济、企业制度、证券市场等专业知识的掌握,促进企业会计管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方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必须加强会计管理人员对于先进的会计管理方法的运用,例如经济增加值,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资产评估方法、企业盈利预测的方法等。现代企业会计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学习,掌握多方面的综合知识,才能够促进会计方法的有效实施和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现代企业管理面临诸多的风险和危机,企业会计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加强对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从而降低企业会计管理的道德风险和法律政策风险,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3.强化会计制度,重视会计核算。企业会计管理是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的。因此,必须重视加强企业的会计核算,降低企业成本。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加强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依照国家的财经会计法规,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开展企业会计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企业的会计核算是企业会计管理活动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提升企业资金运营效率,强化对企业资金安全的监督,必须提高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采用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推动企业会计核算质量提升,从而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目标。

4.采用科学的会计管理办法和手段。加强企业的会计管理,提高会计管理效率,必须重视科学的会计管理方法和会计管理手段的使用。因此,企业应该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利用计算机工具和现代网络科技,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提高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处理和分析的速度和质量,实现会计管理目标的多样化和有效性。另外,应该引入科学的会计管理方法诸如经济增加值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等,改善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促进会计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济决策和战略管理。

现代企业在实施科学管理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过程中,离不开科学的会计管理方法。企业应该重新认识会计管理工作,明确其在新时期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地改善会计管理工作的不足与缺陷,加强企业会计管理的方式方法的创新和突破,以推动现代会计管理方法在企业实践当中更好地运用并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少颖.会计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7(26)

[2] 龙涛.建立科学的会计管理机制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6(12)

[3] 王春丽.管理思想演变与成本会计管理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6)

[4] 石建平.会计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J].财会研究,2007(4)

(作者单位:蓬莱市非税收入管理处 山东蓬莱 265600)

(责编:若佳)

作者:崔绍光

环境会计管理论文 篇3:

基于资源消耗会计的环境成本管理流程再造

【摘 要】 在企业竞争的过程中,环境与资源问题越来越凸显。随着环保法规管制的不断加强,企业所承担的环境成本不断增加,其发展中所需要面对的环境风险也愈来愈大。传统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势必会限制管理决策,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资源消耗会计作为一种成本管理的新方法,将作业成本法与德国边际成本法良好融合,建立先进的成本管理系统,为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管理思路。

【关键词】 资源消耗会计; 企业环境成本; 流程再造

从1972年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到201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可持续发展大会,人类社会逐步意识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近些年发生的严重环境事件给我国经济发展、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损失,这给人们敲响了时代的警钟,政府、学者、企业纷纷聚焦这一问题。企业环境成本是由企业经营活动导致环境污染致使环境服务功效降低的代价,包括环境预防成本、环境检测成本等。市场竞争日益剧烈,企业为谋得发展,务必探索增强环境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优化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流程,力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成本管理系统。

一、现有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流程存在缺陷

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实践已经存在,然而管理的具体施行尚处于探寻阶段。因为企业管理者仍然保持着传统成本管理观念,认为所谓的环境成本管理工作便是限制生产成本,缩小环境成本费用开支,局限在对生产环节中环境成本费用开支的限制,忽略了原料购买环节、产品销售利用环节所产生的成本费用以及环境污染。当下环境成本管理工作过多地关注环境成本的归集分配和详细计量,但对目标环境成本测算、环境成本控制和绩效考评等方面虽然也有所涉及,但管理成效并不显著。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方法简单,大都为在事后核算的基础上简约剖析,并没有与培养企业竞争力相联系,没有设置环境成本费用的专门核算系统和机构,限制了企业的主动性,无法充分发挥环境成本管理的作用。与此同时,因为企业没有建立完备的环境成本管理组织和责任控制中心,并不能保证环境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施行。现有流程如图1所示。

二、基于资源消耗会计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优势分析

(一)资源消耗会计模式的创新点

相对于一般的企业成本管理办法,资源消耗会计重视对资源相互消耗产生成本的计量。利用该核算法可以扩大对于企业消耗资源范围的核算,丰富企业资源消耗的动因,提高反映资源能力的准确性。

1.扩展核算对象的核算范围

在资源消耗会计核算法下,企业在作业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其范围不仅包含了资源本身,还包含了为其提供服务的一些资源。在作业成本体系中清晰地对这些资源进行反映,对资源消耗的过程进行全面的展示,其为增加计算企业资源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因此,资源消耗会计核算对象和范围被大大扩展了。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不仅需要对于作业活动所直接消耗的资源进行核算,而且应该对为其提供服务的资源进行全面核算,将这些资源合理地计入企业作业成本中去。具体如图2所示。

2.与资源分配相关的资源动因更加清晰

传统作业成本法下,资源动因仅根据“资源→作业”的因果关系确定,而对于资源之间交互消耗的动因分析则非常主观,有可能会发生一个企业拥有多种资源动因方案的现象,在此情况下作业成本体系提供的成本信息将会有所差异甚至具有很大的悬殊,这将会极大地阻碍环境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资源消耗会计法下,由作业活动中资源相互消耗的因果关系决定资源动因。因为反映交互消耗,明确资源动因,因此资源消耗会计可以有效地防止作业成本体系中由主观判断资源动因造成的弊端。

(二)资源消耗会计对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意义

1.提高企业闲置生产能力的利用效率

因为内外环境的制约,闲置生产能力成为了企业作业活动中经常出现的现象,这将会阻碍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实现。以往采用的作业成本法难以保证资源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关于闲置生产能力的分析以及利用。但是采用资源消耗会计,通过应用“供给产能”这一概念(如图3所示),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准确掌握自身闲置生产能力的状况,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加以利用,进而为其资源决策和其他决策提供依据。

2.加大环境成本管理信息支撑

预算编制所提供的信息是支撑环境成本管理顺利施行的一个主要方面。现在所采用的作业成本法,预算编制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首先,对于单位作业量中固定成本的考虑不足而将编制的重点局限于变动成本,这在根本上使预算存在漏洞;其次,在进行计量的过程中忽略了其余货币性量化指标而只采用货币指标,难以对企业闲置生产能力进行反映;最后,难以保证特殊作业过程中消耗的特殊资源计量的准确性。资源消耗会计核算下,预算编制依照对资源成本习性和资源需求的深切解析,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进而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3.为企业边缘业务外包提供决策依据

随着社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和供应链管理的应用,企业在进行作业活动的过程中将会集中自身资源进入具备相对优势的核心业务中,以培养市场竞争力,保证其市场占有率,促进其健康发展。根据业务流程,资源消耗会计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两部分,使得企业能够确切把握每一个作业的资源消耗讯息,以确定外包哪些边沿业务及外包时机,避免资源的过度分散,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

资源消耗会计将作业成本法与德国边际成本法良好融合,其不仅能够正确地将成本进行细致的划分和分配,而且能够使得任一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有助于提高环境成本管理效率和改进加强企业责任控制,为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创新机制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三、基于资源消耗会计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流程再造

(一)倡导动员阶段

在正式实施新型环境成本管理流程前,企业应充分倡导并宣传资源消耗会计的管理理念。企业可以通过不定期召开会议并辅以内部媒体进行宣传。由管理层有关领导指出资源消耗会计在企业环境成本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程度以及施行绩效,确定企业实施资源消耗会计的目标,鼓励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和建言献策,同时邀请资源消耗会计的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二)范围许可阶段

通过大力宣传和动员,有关人员逐渐接受了资源消耗会计基本理念,但想要使其自觉采用资源消耗会计进行核实还具有难度,所以,企业应当自上而下对于资源消耗会计进行强制性推行,才能保证其顺利推行。首先,选择企业内某车间作为推行资源消耗会计的试点单位,再全面应用,有效推广成功经验。其次,成立资源消耗会计工作领导小组。由该小组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试点单位向资源消耗会计的转变。最后,加强对于各层管理人员资源消耗会计知识培训的力度,只有进行多种形式、经常性的培训才有助于员工树立资源消耗会计的观念。

(三)设计策划阶段

作为全面的成本管理方法,资源消耗会计的优势主要为可以依据企业作业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想要采用资源消耗会计必须对原有组织进行改革。此阶段是企业实施资源消耗会计的核心阶段,需要关注两个因素(如图4所示)。

1.环境成本管理是企业进行决策和绩效考核极为重要的信息来源,所以企业在策划阶段需要对资源消耗会计进行定位,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符合企业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绩效考核标准保持一致。

2.资源消耗会计模式下,企业第一线经理必须要参与环境成本管理。首先,有利于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准确把握;其次,有利于及时向企业反馈相关市场信息,为日后操作提供信息基础。

(四)实施阶段

1.重新确定作业动因及其成本费用率。作业动因有时不是基于传统工时的量化动因,诸如采用包装次数作为动因,更能够为管理者提供熟悉的信息。成本费用率按照资源消耗和作业产出的直接因果关系决定。

2.建立成本中心。根据量化的作业动因确定相关资源和作业。精细划分成本中心,显著增加成本中心数量,明确企业作业成本与产出的关系,方便管理者在财务报告中找出需要关注的信息,以便于更加准确地反映管理人员管理的方法。

3.划分成本习性。可以将企业作业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进行核算。根据资源消耗会计核算的原则,某项成本一旦被认定为固定,它须一直保持固定成本。作为一项变动成本,其初始成本习性会随产出消耗方式改变,成本对象的成本可经过固定形式消耗资源。成本中心结转成本也应根据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而分别进行结转。

4.做好预算工作。在成本中心建立之后,必须于下一会计年度前核算出新系统下企业作业活动预期的资源消耗。通过比较分析前期数据,结合工作小组实际工作结果设置动因的成本费用率。任一部门都将根据详尽的成本费用率数据进行独立预算。

5.依据资源与产品间的因果关系,分配成本中心归集的资源。例如在钢铁企业,钢铁料等原材料生产钢锭,属于“资源→资源”的直接消耗型因果关系,原材料成本汇入产品成本;轧制锻造成本中心,为“资源间接消耗”即“作业直接消耗资源”,其成本先在轧制锻造作业中汇总,最终算入产成品成本。

6.对比分析动因的现实变化,包括月使用状况、费率、财务差异等。通过部门内外多角度审核评价月报表,企业管理层依照所属范围对月报表进行充分剖析,管理者就月报与上司交换意见并进行回顾,使其对于部门作业和相关费用进行详细了解。如图5所示。

(五)测试阶段

施行资源消耗会计以后,企业应该对其现实运行情况进行测试。企业应对作业过程中所产生的每一项数据进行详细的测试,特别是对于运行的结果,测试具体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采用单元测试对模型和交叉点的系统等进行测试;

2.采用整合测试来确保系统中各个部分为一个统一整体;

3.采用接收测试对终端使用者进行测试;

4.采用关键或大量测试来确保体系运行标准能被采取;

5.对企业经营决策支持能力影响的最终测试。

(六)培训阶段

为了确保资源消耗会计实施与企业经营战略和绩效考核相一致,进行多种多样的培训是必要的,具体如下:

1.经营培训。对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划分不清晰的企业而采用的培训手段。

2.系统维护培训。为确保企业不断提高对资源消耗会计成本模型提供支撑的能力而采用的培训手段。

3.终极用户信息处理培训。对于能够直接进入系统获取数据的使用者,设置终极用户信息处理培训。

4.概念培训。为增加管理层对于新信息是如何在资源消耗会计框架下产生的了解,进而确保决策的正确性而进行的培训。

(七)评估阶段

作为企业实施资源消耗会计的最后阶段,评估要充分顾及将环境成本管理转变为资源消耗会计的后果。倘若企业致力于顺利施行资源消耗会计,就必须对实施资源消耗会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深度评估,对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对结果与企业战略目标、绩效考核的一致性进行评估,以进行改进并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伴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资源消耗会计势必发展为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新方法。所以,企业应当组织相关成员认真学习资源消耗会计理论,在对于资源消耗会计的机理明确理解后,结合企业现实情况,将资源消耗会计渗入到环境成本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进而优化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流程,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环境成本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冯巧根.成本会计创新与资源消耗会计[J].会计研究,2006(12):33-40.

[2] 冯巧根.成本会计发展的新趋势——资源消耗会计[J].会计之友,2007(7):4-7.

[3] Voussem W R.How German management accountants lived through the crisis and what they are doing differently now[J].Cost Management,2011,25(6):42-46.

[4] 张劲松,李沐瑶.基于生态效率的资源流成本计量研究[J].会计之友,2014(17):26-31.

[5] 田治威,翟佳琪,刘诚.作业成本法用于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探讨[J].调研世界,2011(4):52-55.

[6] 龚芬.现代企业环境成本管理问题探析[J].商业会计,2013(8):65-66.

[7] 张爱萍.成本会计创新与资源消耗会计[J].财经界(学术版),2014(14):175.

作者:张劲松 柳佳 于海凤

上一篇:农业品牌建设论文下一篇:播音主持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