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直接投资存在问题应对论文

2022-04-22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行了对外直接投资,其中跨国并购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外直接投资存在问题应对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外直接投资存在问题应对论文 篇1: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赣商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策略研究

摘 要:当前,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不断得到提升,“走出去”战略成效显著,惠及赣商企业,庞大的海外市场空间为赣商在沿线国家发现商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文章在分析赣商非金融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对外投资合作层次、进一步优化贸易出口结构、实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高质量发展战略等诸多促进赣商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一带一路;赣商;发展

对外直接投资分为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和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由外汇局监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由商务部主管。本文重点就赣商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展开一些研究。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赣商对外直接投资开展总体情况

古代江右先辈一直靠着勇于进取精神,不断发展壮大。元朝南昌人汪大渊写的《岛夷志略》,记叙了两次乘船下西洋的经商的历程,比明初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都要早了75年;江西庐陵欧阳修后裔欧阳云台多年在日经商成为豪富;江西丰城人杨永清带领许多江西商人扬帆出海,勇闯天涯,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新加坡从事各种手工业、种植业,生意越做越大。

当前,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不断得到提升,“走出去”战略成效显著,惠及赣商企业,庞大的海外市场空间为赣商在沿线国家发现商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江西企业迎来了新一轮海外投资热潮,也迅速走向了世界经济的大舞台,在国际竞争中强筋健骨、发展壮大。江西商人的身影出现在世界许多地方。江西的特色品牌产品,例如陶瓷、茶叶、农产品、眼镜、箱包等,已进入“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江西省政府相关部门想方设法促进赣商企业积极承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也实现了较快增长。

据统计,2017年江西新设立对外投资企业83家,全省对外直接投资7.1亿美元。从投资地区分析,实现对亚洲直接投资2.88亿美元,占比44.5%,对非洲直接投资2.42亿美元,占比34%,对大洋洲直接投资2056.8万美元,占比2.89%,对美洲直接投资4117.8万美元,占比5.79%,对欧洲直接投资7175.5万美元,占比10%;从投资行业分析,商务服务业境外直接投资最大,为25994万美元,占比36.5%。其次是工程建筑业境外直接投资,为18067万美元,占比25.4%。其他如制造加工业境外直接投资7523.4万美元,占比10.6%;矿业境外直接投资13896万美元,占比19.5%;农业境外直接投资2445.4万美元,占比3.4%;从投资主体分析,民营企业实现对外直接投资3.92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5%,国有企业实现对外直接投资2.87亿美元,占比40.4%;从投资方式分析:新设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为3.2亿美元,占比87.2%,并购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379万美元,占比3.3%。

2017年,江西企业累计在非洲完成营业额为31亿美元、占比72.7%;亚洲完成营业额为9.9亿美元,占比23.3%。拉丁美洲完成营业额1.5亿美元,占比3.5%。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营业额10亿美元,占比23.4%。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2.63亿美元,总量跃居全国第8位,同比增长8.12%;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增长43%,新签10亿美元以上特大项目2个,江西国际、江西中煤首次跻身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百强。江西企业海外承包工程行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建筑类、交通运输类、水利建设类、电力工程类几个方面,其中,建筑类项目,共完成营业额13.3亿美元,占比31.2%;交通运输建设类项目完成营业额13.2亿美元,占比31%;水利建设项目完成营业额4.4亿美元,占比10.3%;电力工程建设类项目完成营业额4.6亿美元,占比10.9%。

此外,近年来,赣商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出口快速增长。据统计分析,2016年,赣商企业产品远销海外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到44个国家地区的贸易总值超过1亿美元,从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总值超5000万美元。江西外贸企业出口了约100.9亿美元贸易商品到“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占江西2016年全省外贸出口总值的33.8%,其中对中东欧国家出口快速增长(对伊拉克出口增幅27.4%、对巴基斯坦出口增幅19%、对捷克出口增幅26.2%、对斯洛伐克出口增幅24.5%)。

二、赣商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比重分析

2016年末江西非金融对外直接投资96962万美元,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356964万美元。

1.历史数据变化趋势

上图所示,赣商及企业2008年-2016年非金融对外直接投资当年流量和累积存量总体呈现上扬态势,2013年-2015年进步显著,2016年略显疲势。

2.在全国所占比重

2016年末,全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812.3亿美元,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11800.5亿美元。江西与之同口径对比,差异巨大。

3.与各省份对比

上图所示,2016年各省非金融对外直接投资排序中,江西省位列第22名,2016年各省非金融對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序中,江西省位列第24名。排序表明,江西省非金融对外直接投资在全国地位靠后。

三、赣商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外合作层次和贸易范围需要进一步提升

目前,赣商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开展存在规模较小、结构不合理、大型出口企业少等问题,工程承包项目一支独大,江西的特色品牌产品,例如陶瓷、茶叶、农产品、眼镜、箱包等产品出口贸易仍显单薄。目前还没有出口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此外,生产型企业自营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的比重存在下降情况。

2.贸易出口结构和质量需要进一步优化

赣商及企业近年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增长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降幅持续收窄。一般贸易为江西主要出口方式,占全省比重保持在90%左右,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降幅逐步缩小,贸易出口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此外,贛商对外贸易出口产品质量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品牌意识和品牌建设需要加强。

3.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小

目前,赣商对外非金融直接投资存在力度不大,显示赣商对接“走出去”战略认识程度与全国及兄弟省份特别是中部相邻省份相对差距过大,与江西中部崛起目标特别是历史上“江右商邦”荣光不相匹配。尽管近年赣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所作为,但是在全国所占比重过低,显示赣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对接等方面动作有待提速。

4.对外非金融直接投资的投资主体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2017年投资主体分析,民营企业实现对外直接投资3.92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5%,国有企业实现对外直接投资2.87亿美元,占比40.4%。江西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力度仍显偏低,作为国民经济压仓石作用需要进一步提升。

5.对外投资与贸易知识技能和贸易摩擦解决机制有待增强

随着赣商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投资与贸易的规模的扩大,不可避免的会陆续出现一些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投资与贸易有关的摩擦与争端,赣商非常有必要加强有关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投资与贸易知识技能的学习,有利于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投资与贸易的健康发展。同时,掌握贸易摩擦争端解决机制,增强应对措施。

四、促进赣商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对策建议

1.提升对外投资合作层次

从“走出去”国别看:我省对外承包工程市场主要在非洲,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议在投资国别选择上一方面要继续巩固传统亚非国家市场,重点将新增市场开拓领域聚焦欧美等国,特别是要结合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环境下提升对目标市场国政策变化趋势的研究。从“走出去”行业看:对外承包工程建筑类项目、交通运输类项目、水利和电力工程分别占32.68%、占32.5%、占18.52%,对外直接投资商务服务业、工程建筑业、矿业、制造业分别占42.16%、27.9%、18.65%,10%。建议在投资行业方面,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领域是我国具有国际比较优势较为明显的行业,应充分发挥国家优势做重点突破。

2.进一步优化贸易出口结构

江西是人口大省,资源禀赋占有比较优势,但小微企业技术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建议重点研究小微企业产业实际,提升加工技术技能水平,增加加工贸易出口产品附加值。巩固传统出口市场,促进对欧美国家出口。2017年前三季度江西省前3大出口市场分别为美国、东盟、欧盟,出口126.8亿美元,占全省的比重达到4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84亿美元,占全省比重为31.3%。建议加大对墨西哥、加拿大、越南、印度尼西亚、英国、德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重点研究。

重视文化产品、玩具等出口新增长力量,提升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2017年前三季度,文化产品、玩具、圣诞用品达39亿美元,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29.7亿美元(同比下降3.8、3.1个百分点。建议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系列文化交流、重点研究当地主干产业、支撑产业与江西机电、高新技术产业的吻合度。

3.均衡发展不同所有制企业

2017年,在赣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状况差异明显,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只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四成,可以说目前状况是民营企业引领全省外贸出口增长。建议继续放开搞活民营企业,研究税费政策及开放领域加大对外外资力度,同时针对国有企业压舱石作用,加大江西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力度,扩大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促进国有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水平。

4.实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高质量发展战略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江西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企业应尽快转换现有的竞争策略,变“以低价取胜”为“以高质量取胜”,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所涉及商品的技术含量及产品创新上下功夫,不断增加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品的出口,力争以高质量、优性能、好价格的多重优势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企业应将其经营管理的重点向产业价值链中高利润区(研发、设计、销售、品牌等)进行延伸,保持企业对某一产品的垄断优势,以获得更高的赢利能力。同时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中打造更多更好的江西品牌。

5.加强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智力支持力度

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依托省内外优秀经济管理知识培训机构、高等院校,定期组织对外投资企业家参加培训,邀请国内外一流师资和对外贸易优秀企业家授课。通过学习,进一步加强赣商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知识技能水平;另一方面,支持和壮大江西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研究机构、智库、中介组织、咨询企业的力量,为赣商提供全面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咨询服务,增强赣商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决策的智力支持力度。

6.弘扬“厚德实干”精神可以为赣商海外投资与贸易赢得诚信经营的响亮名片

2017年,首届世界赣商大会在南昌举行,大会确定新赣商精神是“厚德实干,义利天下”八个字。其中新赣商的“厚德”精神是与江右商帮的“贾德”一脉相承的。新赣商“厚德”精神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仁爱。赣商以亲友、爱国为怀。现代许多江西企业家以服务国家为理想,为振兴工商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二是守信。甘尚遵循“君子爱钱,取之有道,公平守信,公平贸易,童叟无欺”原则,遵守合同,讲究信用;三是诚实。江西商人历来低调,谦虚、诚实、勤劳、节俭是他们优良的品质。在当代,不少新赣商创业之初都是从出外打工、做小生意,到学会技术和管理经验,再到积攒资本扩大投资,靠着“走破鞋底,磨破嘴皮”的勤奋去开拓市场,逐渐成长起来的。实干,是赣商迈向成功的聚力法宝。弘扬新赣商“实干”精神,与江西省委提出的“当担实干”不谋而合,相得益彰。

大力弘扬“厚德实干”精神,既可促进新赣商赢得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可为新赣商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中赢得诚信经营的响亮名片,可以让新赣商更好融入“一帶一路”战略。

7.充分发挥海外江西侨商贤达梁纽带作用

广大江西侨商贤达常年旅居海外,人脉熟、联系广,具有爱国爱乡情怀、国际视野和非金融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经验,可以在促进江西对外经贸文化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推动赣商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和贸易交往中,充分发挥海外江西侨商贤达梁纽带作用,大力宣传江西、推介江西,支持更多“江西制造”、“江西品牌”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同时介绍更多外商侨商和专家学者、创新团队来江西合作兴业,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8.加强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

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快速发展离不开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撑。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企业工作的员工,一方面,必须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与人交往能力和适应新技术能力。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要高度重视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既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又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和紧缺人才,引智与培养相结合。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不拼重金拼环境”。此外,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按照社会需要,大力培养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专门人才,满足赣商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快速发展需要。

9.防范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相关风险

赣商在推动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和贸易交往进程时,需要对沿线国家有深入的研究和调查,充分尊重沿线国家的发展意愿,充分考虑沿线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承受力,充分尊重沿线国家地区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同时充分考虑评估沿线国家地区政治风险、战争风险、还债风险等风险,避免进行一些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和高风险的投资项目,确保赣商对外非金融直接投资安全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俭,肖学农.新赣商融入“一带一路”的思考[J].老区建设,2017 (16):24-27.

[2]江西省商务厅.2017年1-12月江西省商务经济运行基本情况[OL].江西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站,http://xxgk.jiangxi.gov.cn/bmgkxx/swj mt/2018-05-04.

[3]孙楚仁,等.“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J].国际贸易问题,2017(02):83-95.

[4]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5]肖文胜,蔡玉文,施金莲.我国对外贸易遭受国际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探讨[D].企业经济,2010(6).190-192.

[6]林善浪,沈筠彬.发挥海外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OL].http://dfoca.hainan.gov.cn/wsqbzw/dyjd/xxzl2016-10-28.

作者简介:陶萍,女,南昌工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学、教育学;肖学农,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学、教育学;肖文胜(通讯作者),男,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学、教育学

作者:陶萍 肖学农 肖文胜

外直接投资存在问题应对论文 篇2:

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问题与发展建议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行了对外直接投资,其中跨国并购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7年以来随着全球第五次跨国并购浪潮的兴起,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也日趋频繁,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企业更是加快了海外并购的步伐,其中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也在逐渐成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的新亮点。但是,我国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始于2001年,仅有短短10年时间,尚处于探索阶段,也逐渐呈现出一些不同于国有大型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基于此,系统分析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其海外并购发展的建议,以期对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提供有益借鉴。

一、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

笔者主要通过投资潮网站(www.investide.com)、报刊和杂志等途径收集了2001年至2011年7月期间所公开的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事件,经过整理加工后遴选出116起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事件并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有如下特征:

(一)海外并购规模相对较小,并购数量不断增加,金融危机后均明显增长

根据收集的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事件按年度做了统计分析(具体见表1),数据表明从2001年至2011年7月期间发生的116起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事件中,未披露交易金额的并购事件22起,披露交易金额的94起事件涉及的总交易金额为142.2754亿美元,最高交易金额26亿美元是2005年的eBay并购sky事件,交易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并购共26起。相对于国有企业动辄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的海外并购而言,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规模较小,仍处于起步阶段。从表1中可以明显看出,如果年度单笔最高交易金额不考虑在内,剩余的海外并购规模普遍较小。

从并购数量上看,始于2001年的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在不断摸索实践过程中逐渐增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规模和数量都有明显的增长,2001年至2007年的海外并购事件共39起,而2008年至2010年三年期间的并购事件就达59起,而且并购交易额也快速增长,2010年度的并购总额为34.373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二)并购行业相对集中

由于并购动机的差异,相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资源寻求型海外并购而言,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企业主要集中于传统制造业和IT及半导体行业。从图1中可以看出,传统制造、IT和半导体行业的海外并购数量占总并购数量的58%,其他行业中互联网也占有较高比重。对比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行业分布可以发现,危机爆发后行业领域日趋广泛,除了传统的并购行业,传统能源、清洁能源、零售连锁、旅游服务等行业的民营企业也不断加入海外并购的行列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民营企业在传统能源领域的海外并购共8起,发生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就有7起,其中四川汉龙集团近几年的海外能源矿产收购尤为引人注目。

(三)并购的目标区域比较集中

根据统计到的116起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事件进行区位细分,按照发生并购交易的笔数统计,每个并购区域所占的百分比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2001年至2011年7月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区域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在所统计的116起并购事件中,发生在北美洲的共41起,占并购总数量的35%,目标企业所属国家全部是美国。其次,是亚洲,主要集中在香港和日本,发生在这两个国际和地区的并购事件共有22起,占亚洲地区并购总量的63%。再其次是欧洲,主要集中在英国、德国等国家。除上述地区外,发生在大洋洲的海外并购事件共8起,其中有6起是海外矿产资源并购事件,而且并购金额相对较大。

(四)并购类型由横向并购向多样化并购发展

按照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的经营相关性,海外并购可以被区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等三种不同类型。从我国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类型看,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大部分是横向并购,即生产和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如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华立控股收购飞利浦在美国的圣荷塞CDMA移动通信部门等,通过这种并购方式,企业可以实现降低成本、获取技术、开拓市场等目标。但是在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类型更加多样化,其中纵向并购比例在逐渐增加,如吉利汽车收购DSI自动变速器公司、比亚迪汽车收购日本荻原公司旗下的汽车模具工厂等事件,这说明我国民营企业的海外收购类型开始从原来单纯的横向扩张逐步开始整合价值链的上下游资源,以实现其自身的不断发展。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起步较晚,一些企业的海外并购经验不足,部分企业仅仅考虑到海外企业优质资产在金融危机下贬值的机遇但未考虑可能带来的风险,因此仍可能会出现如购买德国某机场、英国某电视台等与企业发展无直接关系的非相关性海外并购。

二、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对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特征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十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其海外并购的步伐在不断加快,涉及到的行业和领域也不断拓宽,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除了宏观层面的审批问题、金融支持、相关法律不完善等问题外,笔者主要从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海外并购的战略规划缺乏科学合理性

海外并购是企业“走出去”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目前,我国的部分民营企业对海外并购的认识仍存在一定误区,没有认识到海外并购这种国际化经营方式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生选择,必须具备一定的实力才有可能成功的实施,而不是根据所谓的国际趋势来采取行动。有些民营企业自己的主业还未做大做强,在资金、技术、规模还未具备的情况下便开始尝试海外并购,这类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作指导,往往付出的成本较高,并购的失败率也较高。

(二)对目标企业的调查不够详尽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时间较短,对国际市场的认识不够充分,因此,对被并购目标企业有时缺乏全面充分的了解和分析,从而导致目标企业选择不当。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对象往往是陷入困境的海外企业,长期以来,欧美企业在当地已经经营多年,出售价格往往较高,而这些国家的政治环境通常比较复杂,经常遭遇罢工,一年只有半年能开工;即便在金融危机时期,面临亏损的企业想要降低待遇也几乎毫无可能。一些民营企业为了投资而盲目投资,在项目考察中不够完善,除了企业基本信息外,对当地的人文背景了解甚少。

(三)专业机构的利用不充分

海外并购是一项非常复杂而且技术性强的工程,由于我国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绝大部分是初次尝试,根本没有经验,这就使其海外并购增加不少困难,因此并购过程中亟需专业机构的指导与支持。专业的投资中介机构可以在并购过程中对目标企业的调查和评价、价值评估、资产清算与重组、融资手段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性问题给予指导和支持。由于借助专业机构的费用较高,我国部分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对这些中介机构的运用还不够充分。

(四)并购后的整合能力不强

并购完成后最大的困难在于整合,由于国际化经验不足,应对国外更加复杂的政策、法律和文化环境,实现并购后资源的有效整合对我国民营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并购后由于整理不力导致失败的例子不少,如TCL在并购汤姆逊后,因整合失败导致母公司陷入巨额亏损。并购后的资源整合包括人力资源的整合、文化的整合、对资产的处置以及经营渠道的保护等。由于不同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沉淀和积累下来的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及民族文化的特殊性,考验我国民营企业并购后整理能力的主要是文化的整合。在这一方面我国民营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三、促进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发展的建议

麦肯锡的调查统计显示,过去20年里,全球大型兼并案中真正取得预期效果的不足50%,而中国有67%的海外并购不成功。如何确保海外并购成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对于实力和背景均逊于大型国有企业,还是并购“新手”的中国民营企业来说,海外并购则需要更大的智慧,需要提前做足功课,进而提高成功率。因此,需要从战略、战术、策略等层面进行系统准备与应对。

(一)战略层面

制定科学合理的海外并购战略是并购成功的一个基本前提。从战略上来讲,并不是任何民营企业都适合进行海外并购。首先,我国的民营企业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慎重考虑是否需要进行海外并购,不要一时冲动,盲目跟风。其次,确定并购时机是否成熟。对于打算海外并购的民营企业而言,明确企业国际化目标,科学制定海外并购战略规划,确定现实合理的并购时机,充分做好并购后的协同效应预测。

(二)战术层面

即使一些民营企业具备了一定并购实力,制定了合理的战略规划,但由于并购战术运用不当同样会导致失败。因此,从战术层面看,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做好目标企业的选择。海外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的选择是一个科学严密的分析过程。这一过程应注重考虑目标企业的出售动机、经营状况、发展潜力及并购后整合的可能性等。对于出售动机而言,企业海外并购的动机是多方面的,目标企业的出售动机也是复杂的。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要注意研究目标企业出售动机。如果是财务性出售,那么就要非常谨慎。像中铝收购力拓,力拓开始欢迎中铝注资,因中铝收购使其股价暴涨,摆脱困境后,力拓就不顾商业道德风险而单方面撕毁条约。如果是战略性出售就应抓住机会,如吉利收购沃尔沃。

其次,做好竞争对手的研究。海外收购过程中,往往存在多个潜在的收购对手。对潜在竞争对手分析要充分,注意收集对手的情报,尽量争取并购交易的成功。

再次,做好国际公共关系工作。我国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是完全的市场行为,但在运作过程中却掺杂了一些非市场因素,其阻力主要来自于歧视、偏见、政治因素及有关利益冲突。如华为2005年竞购马可尼遭遇英国保守势力阻碍,2011年初收购三叶未能通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安全审查而告失败,而联想当年并购IBM全球个人PC业务时也曾遭遇美国反垄断调查和其他阻力,但凭借公共关系的有效利用保证了并购的顺利进行。因此,民营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必须要注意国际公共关系的运作。公共关系的作用贯穿于企业并购活动的全过程,但其中在促成并购交易阶段和并购后的整合阶段尤为重要。在并购阶段要注意着重宣传企业的经济角色,同并购目标企业、所在国政府、媒体与公众开展有效的国际沟通,从而为并购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另外,不能忽视工会的力量。国外工会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吉利的成功就是得到了沃尔沃工会的表态支持,而上汽整合双龙失败就是因为工会的反对。

(三)策略层面

首先,要尽早聘请专业的顾问进行尽职调查。由于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经验缺乏,遇到并购交易的技术性基本问题时,专业顾问绝对非常具有价值。专业服务机构主要包括:咨询公司、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一个好的并购服务机构能够充当好参谋的角色,为企业的并购提供合理的建议:依靠投资银行的专业化信息咨询,可以帮助并购方以最优的方式、最低的价格收购最合适的目标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并购中的审计和资产评估工作,提供并购价格的基础资料;律师事务所,帮助企业签订并购协议或合同,完成并购的一些法律程序,降低并购中的法律风险。

其次,防范和控制并购风险。任何投资行为都会存在风险。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也有一种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其风险存在于并购活动的各个环节。有效防范和控制海外并购的风险是海外并购成功的关键之一。国有企业的国有背景使其在海外并购交易中遭遇到交易审批政治化、资产价格哄抬等各类尴尬问题,相比之下,民营企业遭遇到的此类问题要少些。但民营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对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也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监管,尽量控制和减少海外并购中的各种风险。

再次,重视并购后的整合工作。并购整合不仅是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并购中的难点问题。企业签订了并购协议,只是海外并购的第一步,并购后的整合才是海外并购的主题,它比并购协议的签订更重要。其中文化整合是跨国并购整合的基础,人力资源整合是跨国并购的关键。我国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整合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做好以上两个方面的整合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自杰,李毅,曹保林.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4):152-157.

[2]王桂敏,李景芳.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控制[J].工业技术经济,2010(7):44-46.

[3] 周旻.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0(09):195-197.

[4] 王杏双.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广东经济,2011(6):54-58.

[5]朱允卫.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及发展对策 [J].国际贸易问题,2005(8):78-83.

[6]陈露.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策略分析—一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J]. 新财经,2011(2):26-27.

[7]肖玉琴.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公关角色[J].国际公关,2006(2):64-65.

作者:陈爱萍

外直接投资存在问题应对论文 篇3:

海外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相互关系探讨

[摘 要]对外投资和出口贸易是当今最重要的两项国际经济活动,对两者间关系的探讨有利于促进各国间出口贸易政策和直接投资政策的协调,充分发挥两者彼此促进作用,形成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良性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对海外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提出了应对海外投资存在问题的对策,对实现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海外投资;出口贸易;关系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内研究现状。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也迅速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与区位分布也近趋合理,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便有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江小涓(2002)在对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关系的研究中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可显著地促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更有利于改善优化出口贸易结构,促进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邱黎黎(2005)在利用中国流入与流出的投资与进口、出口和进出口总额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长期来促进了中国的贸易规模的增长,从而揭示了二者的互补关系。王英,刘思峰(2007)基于我国 1990-- 2005 年 16 年对外直接投资额和出口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因而更需要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减少对国外投资的依赖。

(二)国外研究现状。20 世纪 60 年代后,随着对对外贸易与外直接投资的均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学者开始注重对二者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是对外输出的两种选择方式,两者可相互替代。20世纪 80 年以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P.Krugman)为代表提出的新贸易理论,也对贸易与投资关系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21 世纪初,不再像新古典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以产业为对象,新新贸易理论将研究重点放在异质企业的贸易投资。Baldwin(2005)和 Larry Qiu(2006)等学者将关于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理论称为“新新贸易理论”(New一 New Trade Thcory),该理论运用进入的沉没成本与企业的异质性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企业不选择出口,从而由新贸易理论的所有企业都选择出口过渡到企业存在异质性,部分企业出口的研究。

二、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小,行业分散。根据我国海外投资规模的相关统计可以得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甚至相比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一定差距,这种投资规模上的差距反映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实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于投资规模较小,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通常偏重于中小型项目,难以形成综合性的规模优势,不具备进行大规模研发的实力,甚至在基本的销售和售后环节中都难以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导致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微弱,难以应对变化多端的国际投资环境和激烈的当地企业竞争。

2.对外直接投资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出口贸易以发达国家为主。受投资主体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在起步阶段一般倾向于原进出口市场集中的区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最初就以东南亚等亚洲国家为主,承包工程则主要是在中东和非洲等国家,虽然自90年代起逐渐呈现出对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仍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这一现象的形成是因为相对于向发达国家实行对外直接投资,我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上更具资金和技术优势,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和资源在价格上也更具吸引力。然而由于我国对外投资时间不长,投资区域相对分散,对区域的文化和相关政策了解有限,目前还没有形成合理完善的投资模式。

三、我国对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的应对

(一)合理引导外资流向,提升工业制品出口档次。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流动情况直接影响到产业结构,而出口商品的结构是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的,自然也受到生产要素流向的影响。目前我国外资在产业间的流动极不均衡,导致工业制造业的内部结构发展也很不均衡,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层次较低。基于这种不良发展状况,我国应该高度重视对外资流向的合理引导,提升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促成工业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发展,进而提升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档次。

我国长期以来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上,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也多是这类制造业的产品,这与我国目前的国际分工地位有直接的关系。然而外商直接投资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过于集中,不利于提升我国的工业制造品出口档次,因此,我国应该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条件,引导FDI向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流动,促进高新技术产和先进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整体发展,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出口工业制成品的科技含量。此外,我国的老工业企业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低,产品结构严重不合理,因此,应该通过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引导FDI向这些企业的技术改造上流动,促进工业制造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而提升工业制造品的出口档次。

(二)重视科技的导向作用,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档次低与传统工业制成品的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粗加工特征有直接的关系,导致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不足,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基于这种情况,我国需要加大科学技术投资,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同时,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出口,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四、结语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出口大国,但是对外直接投资还存在很多不足,与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不相适应,因而本文在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相关理论基础之上,对我国1982—2010年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数据进行了协整性分析,从而得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间并非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进而对我国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对建立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和谐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蕾.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影响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

[2]谢孟军. 目的国制度对中国出口和对外投资区位选择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4.

[3]彭晓磊.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D].辽宁大学,2014.

作者:彭旭

上一篇:会计与税务处理股权投资论文下一篇:民间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