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校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26

综观国内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实践,我们发现,“创新”正被高频率地使用,大到人才培养模式,小到班级活动。“创新”如此繁荣,本是件好事情,但当我们透过“繁荣”表象,试图从事实层面去了解创新时,却看到另外一番景象:人们口头、书面常常提到的“创新”,实践中更多的还只是一个词汇。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等职校素质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等职校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篇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感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学校重点、难点工作,是办好中职教育的基础,更是学校耐以生存发展的源头活水。如何搞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本文从学生教育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关爱学生、以德为先、与时俱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学生教育管理;全员参与;关爱学生;以德为先;与时俱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学校重点、难点工作,是办好中职教育的基础,就目前,国家制定公布的有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看来,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给予了更多的激励政策,大力支持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满足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赋予中等职业学校激励政策的同时,也对中职学校的老师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要求。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不同于基础教育,也不同于高等教育,他们有着自己的特点,其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学生构成上基本属于发展滞后型群体。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很大挑战。如何才能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让用人单位认可,甚至喜欢。让家长放心,学生毕业后受企业尊重。要实现这样大的转变,我们须从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开始。因此,笔者就如何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和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全员参与,形成合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离不开学校每一位人员的参与。学生管理部门,上课教师,班主任等等都应相互支持、配合。目前,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有着自身的特点:大多数学生都是00后,思想活跃,活泼好动。但又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点,他们对学习书本知识没有多大兴趣。课堂上,如果老师们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中职学生能不开小差的同学少之又少。即便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其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相对会提高,但有时仍有学生不爱学习的情况发生。比如自己玩手机。出现玩手机的时候,上课教师发现后应该立即纠正,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作为班主任有必要在教室内提供手机收纳箱,制定规矩,课前要求他们放入手机收纳箱集中保管,课后发放;作为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采取必要措施参与学生教育管理,约束这种不良的习惯的发生和蔓延。实践证明:针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行为,同时也包括类似的其他不良行为。上课老师,班主任,学校学生教育管理部门管与不管,截然不同。其实,只要大家齐心合力,参与学生教育管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一定是有成效的!

二、关爱学生,树立目标

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方面:大多数学习成绩不理想,文化基础知识差,学不懂课本知识或不想学习,学习目标不明确;在生活方面: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或小公主,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或父母性格不合,养成了孩子感情脆弱,性格孤僻的习惯。对于这些学生,我们更多的是要多给他们关爱和必要的赞美,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清洁卫生做得好,就夸他勤快;爱参加活动,我们可以表扬他积极;实在没有,也可以夸他的颜值。尽量给学生们一定的信心,帮助学生建立切实可行的目标,不要定得过高,也不要定得过低,其实他们都非常乐意接受。

三、以德为先,树立榜样

以德为先,尤其是学生教育管理者,师德的教育是学生教育管理者的必修课程。学生教育管理者应该用自己的好的思想、道德、作风为学生树立榜样。的确,人格魅力的潜移默化是任何形式的教育活动都无法取代的。学生教育管理者的师德是非常重要的,時刻做到举止文明,作风正派、严于律己。同时注重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必须先做到。师德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同时做到,对待学生你不仅不讨厌而且喜欢。职业学校的学生毛病多,但也有很多优点,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发挥好他们的优势,弥补不足,在言语和行动上潜移化,引导教育。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与时俱进,多读好书

国家领导人于世纪之交时就提出了创新教育思想,体现了我们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职校学生教育管理者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可以说,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长出来的。我们应该积极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改革工作当中去,认真践行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提高自己的学生教育管理能力。学生教育管理者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对当代学生教育管理者提出新得更高要求。如果不加强学习与提高就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知识交汇渗透,新理念、要求不断发展。作为学生教育管理者,如果不加强学习,根本就不能适应社会得高速发展,不能带出好的学生。然而,让学生教育管理者扮演好文化人这个角色,并不是让大家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要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保持我们的相对独立性,坚守教师这个职业应该坚守的高尚的师德、高雅的情趣、高远的目光、高洁的品位、高真的技艺、高贵的灵魂永不动摇。知识创新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学生教育管理者要不断吸取新的信息、知识、理念等等,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立在知识的前沿;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努力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对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要加强学习,力求知识全面。只有不断补充知识、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要想成为优秀的学生教育管理者和优秀的班主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愿意像优秀的学生教育管理者和优秀的班主任一样,把他当成的不仅是职业而且是事业;对待学生不仅不讨厌而且很喜欢;在一切时空,不仅言语而且行为育人;不仅主持公正而且善于化解矛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相信,只要教师有这样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有为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信念,优秀的学生教育管理者和优秀的班主任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职业的理想彼岸也一定可以到达。愿我们职业学校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祝愿我们的职教教师明天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陶继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2]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D].上海信息技术学校,2010.

作者:叶川

中等职校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篇2:

中职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刍议

综观国内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实践,我们发现,“创新”正被高频率地使用,大到人才培养模式,小到班级活动。“创新”如此繁荣,本是件好事情,但当我们透过“繁荣”表象,试图从事实层面去了解创新时,却看到另外一番景象:人们口头、书面常常提到的“创新”,实践中更多的还只是一个词汇。一方面把创新看得、说得如此重要,一方面却又缺乏真正的实质性创新,着实有些令人费解。

带着这样的疑问,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作为切入点,从“为什么创新、什么是创新、创新什么、如何创新”四个维度,尝试解开中职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知道”“说到”却“做不到”的谜题。

为什么要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创新?

讨论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的必要性,首先要考虑工作中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是否需要创新;其次要考虑中职教育要符合教育对象的特点和满足他们的需求,是否需要创新;最后要考虑中等职业教育要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需要创新。

学生教育管理创新,首先源于走出当下学生教育管理误区的需要。

根据笔者的观察,目前中职校的学生教育管理,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一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本是教育学生,而现在却更像保姆和服务员,仅仅是经常性的管理事务就几乎占用了大部分工作时间,很少再有时间去思考教育的事情。他们多是年轻的任课教师,每周有10到20节的授课任务,有的甚至更多,我们在有些学校的调查显示,73%以上的班主任用在班级管理上的时间要多于或等于做任课教师的时间。当班主任无力平衡学管和教学工作时,只好忙于应付最表层的工作要求,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学生管理行政人员更是如此,每天都像在打仗、救火,疲于应付,提心吊胆。

二是重管住轻管好,重管理轻教育。许多学校在管理观念、制度设计和实际工作中,以“管住为导向”“以管理为目的”,将“管住学生”“不出事”放在首要位置,多采用简单的管理方式,缺乏情感教育,说要尊重学生、给学生自信,却又认定学生“无药可救”,甚至为了管住学生不惜伤害学生的自尊、自信。我们在调研时,也会听到家长说“孩子读了三年技校,还不如人家没读书直接打工的”,学生说“读书两三年,该学的没学会,不该学的倒是都会了”,企业说“学校三年教的还不如我们三个月的培训”。

三是重技能、轻综合素养。技能不好肯定不合格,但技能好了也未必就合格。任何教育都应该把培养人放在首位,建构以思想素质带动技能学习的机制,培养综合素质好的技能型人才,让技能人才既有文化素质,又有岗位胜任能力;既有就业能力,又有职业发展能力。但因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加之对技能教育理解的偏差,教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忽视文化课,片面强调专业课、实训课的做法。这种狭隘的技能教育,导致学生文化素养不高,技能和综合素养基础不牢,职业发展空间不大。

其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学校的学生评价仍以操行考核为主,对学生的发展过程和心理健康的重视明显不足。除了操行,学生的心灵更需要呵护。对中职学生应从了解开始,从不同人才层次和类型的角度去考察,而不应用所谓的差生标准去评价。

在校期间,学生有被尊重、被认可、学懂、学会、变好、快乐和有用的需要。但在现实中,学生却很难得到认可,学校标签化学生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失败者”“不可救药”“没人要才来了这里”等类似的说法还是不绝于耳。甚至有学校的教职工调研问卷中,竟有70.1%的教工认为学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素质不高”。学生学懂、学会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如有不少毕业生认为“学到的都是皮毛,到了企业用不上”;学生变好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如学生刚入校时比较守纪律,但越往后越不好管理、甚至无法管理了,实习、就业不遵守制度的事情时有发生;因学生活动、课程教学、学习指导、心理辅导、生活指导等方面存在不足,学生难以快乐;班级管理中可参与的机会、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不多,学生也很难体会到自己的有用。

再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身心健康的需要。

我们在某所中职校的班主任调查显示:50%以上的班主任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主动要求”做班主任的不到25%,管理班级“有愉悦感”的还不到10%。这种现象在中职学校是很有代表性的,班主任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主导力量,若长期满负荷、超负荷、疲于应付地工作,势必影响到自身的健康,也会连带影响学生教育管理的效果。

第四,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是学校质量发展、内涵建设的需要。

在“以规模求生存,再谋发展”思想支配下,许多学校可谓费尽心机多招生,为减少流失率“一个也不能少”,取得“规模扩张”的同时,却因学生数量突增,让本来就不堪重负的教职工更加疲于奔命,办学效果急剧下降,学校面临的内、外压力空前巨大,不但不能全力开展内涵建设,还要再次面对更大的生存危机。

第五,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是适应技术、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5%,但通过对多所中职校的调查却发现:高就业率的背后却是不到30%的对口率和很低的在岗一年稳定率。有学校69.23% 的毕业生认为工作中碰到的主要困难是“技能水平不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和“理论基础不扎实”;70%左右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内容针对性不强”“技能训练不足”和“教师讲授为主,难以培养学生能力”;还有很多学生认为“没有学到东西”“学的都是没用的”“在校时不知该学什么,毕业才知道,可已经晚了”。在一次全国性职教会议上,济南商贸学校校长庚强斌就曾指出:“很多职校在炫耀就业率时,忘了‘育人’这重要一课。职业教育的首要职责是‘唤醒’,唤醒学生的自我,唤醒他们的成长意识,发动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们看到,无论是要解决当下中职校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各种难题,为师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保证学校生存基础上进行内涵建设,还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都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学生教育管理进行反思、总结和创新。

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有哪些内容?

比较而言,传统管理的目标是行为统一,注重纪律,主流是管住,而创新管理则是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完善,主流是管好;传统管理的主体是老师,效果好坏看学生行动是否整齐划一,而创新管理的主体是学生,效果好坏看学生是否学会管理和自我管理;传统管理的学生评价看是否听话,重点在于学生的行为结果,而创新管理则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重点在于学生的个性完善和全面发展。目前,传统管理已经带来很多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那么到底什么是创新呢?创新,就是个体或组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的、有价值的精神或物质成果的认知和行为活动过程。创新,有更新、创造新东西和改变三层含义,按照创新理论的鼻祖熊彼特的观点,创新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创造新的价值。

中职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就是学校根据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现有的工作条件,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地探索更好的教育和管理方法,精益求精,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校教育。

从学校层面看,学生教育管理创新,主要包括思想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思想创新,可以是更新思想,可以是创造新思想,也可以是改变不合适的思想。比如“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如果没有对其内涵做具体解读,现实中就会遇到无法落实、“说一套做一套”的问题,而对于教育思想,从不解读到解读就是创新。

机制创新,可以是更新机制,可以是创造新机制,也可以是改变旧有不合理机制。有的学校,机制本身不错,但却因各种人为因素导致机制无法运行,而此时的创新就是统一对机制、机制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的认识,并建立制度来保证机制的正常运行。

制度创新,可以是更新制度,可以是创立新制度,也可以是改变不符合教育目的、教育思想和不利于学校、师生发展的制度。制度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最终效果还要看能否得到执行,因此制度创新还要考虑执行到位。

从学生教育管理者的层面看,学生教育管理创新,主要包括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行为创新。

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行为创新,是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的三个层面,其中最具战略意义的是理念创新,最具战术意义的是方法创新,最具实际意义的是行为创新。

理念创新,就是要结合学生教育管理实际,针对现有理念,采取或更新、或创造、或改变的方式,学习、掌握和运用更科学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以求打破工作的理念限制,为方法创新和行为创新创造条件。马云在清华百年校庆时讲“真正的创新一定是基于使命感的创新”,没有理念的创新,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方法创新和行为创新。

方法创新,就是通过改良方法、使用新方法或改变旧有不良方法的方式,不断提升工作效果,从战术层面保证学生教育管理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比如要了解学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法,也许这些方法都不错,但方法不同,效果肯定不同。

行为创新,就是工作过程中通过改善原行为、使用新行为或改变旧有不合理行为,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果。行为创新,既要在实践理念和方法时,注意技巧和行为效果,还要顾及到自身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如何在现实条件下创新学生教育管理?

学生教育管理人员之所以“知道”“说到”却做不到,是因为把创新想得过于高深、过于复杂。带刺铁丝网的产生源于牧童不想老盯着羊群,六棱铅笔的制作源于防止铅笔的滚动,锯子的灵感源于带齿的草叶,可见创新并不难,方法总比问题多,难的是如何突破“自我设限”,提升自我认识能力和教育管理水平。每所学校都有许多对学生教育管理有真知灼见的老师,有意识地组织教师进行行动研究,借助头脑风暴或问题树等解决问题的工具,进行学生教育管理专题研讨,就会发现许多创新点。

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创新,主要是针对思想、机制和制度创新的内容,根据学生培养目标,系统策划与设计符合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的教育管理思想、机制和制度。重庆行知技工学校创立班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讨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班主任在第一时间向联席会议通报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在第一时间集体解决问题,并积极倡导每位班主任是全校学生的班主任,所有班主任都是每班、每生的班主任,全员育人的合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效显著。山西冶金技师学院突出学生的自我管理,高年级学生做教官,为新生军训。还有的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后,让学生管理学校的对外商铺,获得了很大成功;有的学校举办文化节或学习成果展示会,邀请社会、企业人士和家长参加,用学生的现场表现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效果极好;有的学校通过改革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等等。

除了学校层面的创新,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如何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对于人才培养也至关重要。

学管人员的学生教育管理创新,主要是针对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方法和行为的具体内容,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系统思考、设计和实施具有教育效果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方法和行为。实践中,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可以参考以下的创新思路。

一是强化创新意识,确立科学思维。创新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发现问题的能力、敢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还要敢想和会想,因为思维创新是创新的基础。

二是有热情,不断进取。黑格尔说“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种最好的教育或管理方法,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充满热情地去寻找更好的方法。

三是有目标及实现目标的计划与行动。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过程,包括明确工作任务、目标和要求,获取相关信息,做好策划和计划,做好计划执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细节管理,以及记录、评估、总结和改进工作等。工作过程的完善需要创新,其中的每个阶段、环节,甚至细节的改进也需要创新,也只有通过创新,我们才有可能经历完整的“生手—新手—熟手—能手—高手”的职业发展过程。

四是从小事做起,注重过程和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爱学生往往体现在细节中,爱与不爱,要看学生是否感到被爱,有爱心但方式不当,也有可能是伤害。正如学生所说“你说你爱我,请让我感受到你的爱”。创新可以从爱、尊重、理解、接纳、关心、信任、欣赏、期待、鼓励、帮助和支持等这些经常被提到却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开始。曾有一位老师,学生不和自己打招呼,他就不和学生打招呼,师生关系一般,后来他主动和同学打招呼后,在学生周记里他就看到:“老师,您知道在您和我打招呼的那一刻,我有多幸福吗?”其实学生所要的并不多,老师一点点的在意,他们就已很知足,因为他们需要这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对他们却很重要的东西。

五是创新教育观念。我们很少听到“中职生是最棒的”之类的话,多是学生“素质低”“差生”等,差异不等于差距,错位的比较方式和错误的评价观念,是导致“差生”的重要原因。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评价观、以“师生共同成长为目的”的教育发展观、“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多样化人才观、“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教育价值观等,是有效解决当下众多学生管理重难点问题的根本所在。

六是创新工作态度。一只狮子追不上一只狗,被狐狸笑话,狮子说:“我追它只不过为一顿早餐,而它则是为了活命”。态度不同,效果就不同,无数事实也证明“谁爱学生,学生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学生。”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修用音乐改变了一群顽皮的少年,其关键就在于他有一颗爱心,承认和鼓励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并使学生因自己的进步而对未来充满信心。

七是创新工作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将自己从主导者变成引导者,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先教会怎么做,再去监督完成,并在实施过程中随时指导如何去做。一位班主任将“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到管理中,全班分成七个小组,活动都以小组活动形式进行,重大问题也都由小组协商解决,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任何组织或个体,如果不去适应各种变化或主动求变,就会如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所言“不创新,就灭亡”,而应变和求变的重要手段就是创新。在技术和产业发展加速、生源和学生就业竞争加剧、优质教育资源分配更加有限的条件下,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技能人才,是学生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作者:莫非

中等职校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篇3:

育人为本:我国职业教育创新变革的基本策略

[摘要]职业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围绕育人的“点”“线”“层”“面”“体”“艺”,创新变革基本策略,把握职业教育目标的支点,促进职业教育实践的运作,推进职业教育对象的分层培养,引导职业教育内容的全面优化,构建职业教育力量的立体格局,追求职业教育过程的艺术智慧。

[关键词]职校生 职业教育 育人为本 策略

[作者简介]崔景贵(1968- ),男,江苏海安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东南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硕士生导师(兼),博士后,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心理、职业学校心理教育研究。(江苏 常州 213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课题批准号:D/

2005/01/35),以及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心育与德育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03SJD880032)的阶段性成果,并得到了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心理教育研究所的资助。

人是职业教育的主题和主体。职业教育以培育准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而育人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创新工程。当今世界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性化、人文化、个性化、全人化、主体化和人格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凸显。立足于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走向,着眼于当代职校生心理发展的新目标,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必须积极寻求创新变革之路,树立新理念,理清新思路,建构新策略。寻求职业教育变革策略,加强和改进职校生教育工作,重在建设、贵在创新、务求实效。中等职校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认识、理清思路,围绕育人这一工程的“点”“线”“层”“面”“体”“艺”,扎实做好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各项工作。

一、坚持职业教育人性化,把握教育目标的支点

理想的职业教育是人性化的成人教育。职校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当代职校生发展的个性特点和时代脉搏,以积极的人性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理念,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数”与“胸有成竹”,把握“点到为止”“点石成金”与“点面结合”的教育策略。

1.发掘职校生自主成长的闪光点。职校教师要尊重和理解职校生渴求自立自主的意愿,从积极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和宽容的心态面对职校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当代职校生存在的潜在优势。要对职校生多一些信任和赏识,对职校生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引导职校生自主参与温馨宿舍、文明班级以及和谐校园的建设。

2.发现职校生追求成功的兴奋点。要关注和了解职校生学习生活的热点和焦点,增强职校生追求成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充分激发职校生的主体发展性、社会实践性和创新创造性。要引导职校生走近人民群众,走进社会生活,走向世界,鼓励职校生积极把握挑战自我的成功机遇,提高综合素质,塑造青春自我形象,充分展示当代职校生特有的青年朝气和昂扬风采。

3.发扬职校生奋发成才的生长点。要注重培养职校生的一技之长,充分开发职校生的发展潜能,循序渐进地引导职校生学会创业,创造条件为职校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和发挥才能的平台,既要能够为多数职校生的成才“锦上添花”,更要为一些特殊职校生的发展“雪中送炭”。要支持职校生学习网络操作技术和现代生活技能、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科技创新竞赛、开展文明生活自律和社区文化服务等,使他们在成才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4.发展职校生成就人生的制高点。从职校一年级开始,就要指导职校生合理设计职校生活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建构积极的职业学校学习生活与发展目标序列,使得职校生活丰富多彩有宽度,健康充实有厚度,更富含智慧有高度,努力做未来命运的主人,把握成就人生发展的主动权和制高点,不断追求更新更高的理想目标,实现自我超越和人生价值,追寻美好幸福的辉煌人生。

二、坚持职业教育人文化,促进教育实践的运作

理想的职业教育是人文化的成才教育。职业教育要以正确把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为生命线,突出现代人文精神的陶冶,处理好职业教育实践的“明线”(显性目标)与“暗线”(隐性目标)、“外线”(校外目标)与“内线”(校内目标)、“长线”(远期目标)与“短线”(近期目标)、“实线”(量化目标)与“虚线”(质化目标)的复杂关系,实现多层面的有机结合。

1.设计职业教育活动的主线。要以促进职校生学会做人和做事为基本目标,以建设职校生优良学风为主线,整体规划职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突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选择、学会负责任、学会择业等教育,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系列活动,全面推进职校特色的学风建设。

2.凸显职业教育计划的专线。职业教育是专业化的成才教育。职校生教育管理工作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培养学以致用、善学会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要引导职校生热爱所学专业,学会学习专业,以培养职校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精神为突破口,强化现代专业或职业基本技能学习,全面提升职校生的专业素养,鼓励职校生树立专业理想信念,挖掘自身专业心理潜能,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和专业优势,为今后的就业出路和专业发展早做准备。

3.夯实职业教育工作的底线。要坚持职业教育正确的育人方向、基本原则和管理规则不动摇,不随意放松和降低育人的专业标准和伦理规范,不放弃法定的职业教育责任和义务,对职校生的教育管理既要合情合理,又要在法制化的轨道上运行和前行。职校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学习和遵守职业教育法规,增强职业教育法治意识,完善职业教育管理法制,坚持依法办事,保障职校生人身财产安全等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合法守法的基础上使得职业教育管理工作更加人文化,更具有人情味。

4.畅通职业教育服务的热线。要进一步增强“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服务意识,“一切为了职校生的发展,为了一切职校生的发展”,始终与职校生保持密切联系,为职校生的学习生活、法律维权、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提供及时到位的专业服务。要把握职校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善于倾听职校生的心声与呼声,加强专业化的职校生心理辅导工作,充分尊重和维护职校生的恋爱、自我、交友等心理权益,提高工作方式的科学人文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坚持职业教育个性化,推进教育对象的分层培养

理想的职业教育是个性化的成功教育。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如性别、专业、学习基础、来源学校、生活地区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可以将职校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类型。必须承认,职校生在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上的差异客观存在,但他们在人格尊严上是完全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成功的职业教育,就要从职校生的个性发展实际出发,尊重和理解职校生的独特个性,科学引导每一个职校生完善积极向上的个性,合理张扬健康和谐的个性。①

1.学生分层引导。职校生分层培养管理,就是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确立适合的管理目标。在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上不宜搞“一刀切”,对不同性别、年龄、性格与气质类型的职校生,教育方式和管理策略要有所区别,做到扬长避短、扬优弃劣。要把解决职校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重点关心单亲家庭和特困家庭的职校生,重点帮助问题较多的职校生和学习困难的职校生,重点引导恋爱偏差、网络沉迷和夜不归宿的职校生。

2.学业分层教学。要尊重职校生智能发展类型和水平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认识和肯定职校生个体在智能发展上的潜在优势,科学指导职校生选择确定适合自己的学科发展与专业成才方向,允许职校生个体存在某一或者某些智能领域的弱项,甚至要保护“落后”学生。要顺应职校生成才发展规律,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统筹兼顾不同层次职校生的学习需求,全面实行弹性学制,从而让职校生在适合自身层次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不断提高,不宜过多强调学习目标和方法上的整齐划一、学习进程上的统一要求。

3.学力分层评价。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职校生的和谐发展。在某一专业领域的学习能力上,职校生必然存在“上层”“中层”和“下层”之分。对于学习能力存在强弱之分的职校生,要确定适合的教育、教学考核和评价目标,通过采取适合职校生特点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分层评价等方法与形式,创造条件让职校生在不同的层面上接受学业水平测试,鼓励每个职校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获得最大成功。

4.学段分层管理。对低、中高年级职校生的教育要科学沟通和有机衔接,更要区别对待,对职校生生活的不同阶段应有所侧重,突出抓好特定阶段的特别教育,促进职校生健康成才。对处于职校生活初始阶段的一年级学生,要重点抓好他们适应心理教育(包括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等)、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学校规章、纪律、制度教育;对处于全面发展阶段的二年级学生,要重点抓好他们的专业学习教育、科技创新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对处于从校园生活走向现实社会过渡阶段的三年级学生,要重点抓好职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社会适应教育和自我实现教育等。

四、坚持职业教育全人化,实现教育内容的“全面”优化

理想的职业教育是全人化的和谐教育。职校素质教育的实质目标,就要使职校生既学习知识和技能,又学会做事和做人,成为全面发展的,具有高体能、高智能和高技能的优秀专业人才。但职校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所有职校生的均衡发展和同步发展。职业教育不应当追求平均用力,也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而要以“特”为基本入手,抓好富有特色的教育工作,注重培养职校生的特长,积极引导特殊群体的职校生,凸显特定主题的教育重点,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的内容。

1.突出创新与实践教育。以培养职校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推进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建设改革,推动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重构职校生实践教育体系和创新教育体系,引导职校生完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前瞻性等现代创新思维品质,引导职校生掌握人际交往技能、语言交流技能和实践操作技能,具备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促进职校生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优化健康与习惯教育。围绕促进职校生道德与心理人格的现代化,身心素质自主和谐发展,职校教师要引导职校生自觉增强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意识,学会强健体魄和心理自助,全面提升职校生活的质量,使得维护身心健康成为职校生的自然习惯,为职校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职业教育就是要致力于引导职校生养成高层次自觉的习惯,养成积极的科学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现代生活习惯。

3.强化精神与价值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是一种精神力量。”雅斯贝尔斯则说:“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职校生发展的本质,是精神的、心理的发展。精神信仰能够支撑并支持职校生的可持续发展,精神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财富和发展源泉。在当今时代,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视核心价值观教育包括理想信念、责任诚信、生态和谐、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念,促进职校生向着“道德人”的目标发展。倡导并真正实施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教育,既可补救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缺失,又可矫正部分职校生扭曲的人格特征,是引导当代职校生朝向高层次发展应然的价值追求。

4.关注网络与文化教育。当今社会步入了网络时代,教育游离于网络世界之外,就会被网络时代所抛弃。职校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切入和进入网络世界,抢占网络社会职业教育的主动权,探究“网络新生代”职校生的基本心理特征,建设高水准的网络教育资源库,构建现代化的网络教育管理新范式,尤其要引导职校生正确认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提高对网络文化信息的价值判断力,利用网络文化与技术发展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消解网络文化对职校生个性与人格发展的负面影响,让职校生真正能够赢在网络时代。

五、坚持职业教育主体化,构建教育力量的立体格局

理想的职业教育是主体化的现代大教育。职校生是一个多维存在的主体。职业学校要着眼于职校生主体发展性的培养,把握整体教育思潮的发展趋向,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意识,从显性到隐性,从精神到物质,从教学到环境,从管理到科研,实现多层次、全方位、大视角的教育力量整合,构建协调一致、立体化的育人新格局。

1.协同教育类主体。当前,职校要把教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相结合,着力加强教师、学生工作管理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和职校生党员、干部等几支队伍建设。要发挥职校生家长的教育资源和力量,使得职校、家庭和社会真正形成育人的合力。同时,职校生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学习和认识活动、实践活动的主体,要注重引导职校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要注重校内外教育阵地建设,如校园文化场所和环境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和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做到内外结合、虚实相应,形成网络化的职业教育资源整合。

2.建设现代班集体。班集体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它的教育力量是其他许多教育影响所无法替代的。职校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制定积极可行的班级教育目标、营造特色浓郁的班级文化、开展实践体验性班级活动、实施人性化班级管理、推行发展性班级评价、形成协调一致的班级教育合力等,寻求新的职校班级教育载体,建设有利于职校生个性发展和人格现代化的现代班集体。

3.打造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职校生基于共同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有着积极发展的共同语言而建立的群体。要鼓励职校生自主成立团结合作、健康有益的学习联盟或专业发展组织,如职校生升学与自考协会、职校生英语与计算机学习俱乐部、职校生健身健美健心社团,以及职校生宿舍自律组织等,推动学习型、学术型、实践型和科技型职校生社团在职校的健康快速发展,并给予充分的政策倾斜、精神鼓舞和物质扶持。

4.引导交往小群体。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学校生活,职校生人际交往中的小群体普遍存在。教育引导好小群体或非正式群体,把握小群体的发展方向,对于职校生的成才发展至关重要。职校教师要善于疏导职校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问题、矛盾与障碍,及时化解冲突和隔阂,劝导职校生从狭隘封闭的人际交往圈中走出来,从世俗低俗的人情往来中走出来,从消极沉迷的网络世界里走出来,积极投身现实生活实践,融入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流。

六、坚持职业教育人格化,追求教育过程的艺术智慧

理想的职业教育是人格化的艺术教育。教育是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伟大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它是一门育人的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它是一种复杂的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现代职业教育是职业学校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创新发展的艺术过程,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个性影响个性、以精神塑造精神、以人格培养人格的艺术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哲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1.职业教育是爱的艺术。爱是教育的生命线,贯穿与融合于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但只有爱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对职校生的教育关爱必定区别于亲情之爱,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师爱必然不同于家庭生活中的母爱父爱。从积极情感与人格培养的视角,我们更要对职校生无条件地积极关注,无微不至地关心,无私奉献教育关爱,让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洋溢着人性化的教育关怀。

2.职业教育是心灵的沟通艺术。“教育心智而不教育心灵就是没有进行教育。”(亚里士多德)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职校生的心灵就谈不上科学教育。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理解与沟通,心灵对心灵的耕耘与创造。教育是“知心”和“贴心”的教育,是以心换心、以心唤心、以心焕心的工作艺术,更需要职校教育工作者学会做有心人,用心去做,而不只是简单地用力、用劲和用时间。②职校教师要善于走近职校生,真正走进职校生的心灵世界,做职校生的“精神关怀者”和“重要他人”,才可能让职校生的心灵之门自主敞开,职校生心灵之旅和发展之路才能充满阳光。

3.职业教育是复杂的“根雕”艺术。人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动物,而培养与提升人的教育过程更为复杂。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不是简单操作的“木雕”技术,而是相当复杂的“根雕”艺术。职校教师要善于从复杂性的视角来理性审视和反思教育教学过程,摒弃简单化的直线式思维,放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式的思考。职校教师应当用自己的人格、智慧和艺术做好职校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而不是机械搬用教育的方法、技术、程式、原则和规章制度。顺应时代发展,尊重客观差异,鼓励多元发展,呵护个性优化,应当是职校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

4.职业教育是专业化的创新艺术。教师专业化发展追求的不仅是教育方法与技术,更应注重教育教学思想、智慧与艺术。职校教师毕生学习和掌握育人的艺术,教育事业就会得到更为智慧的发展引导,获得更为强劲的精神支持。职校教师应该是做有思想的“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做能创新的研究者而不是“传道者”、专家型的“导师”而不是“工程师”、务实际的“多面手”而不是“单面人”。职校教师要有过得硬的教育教学艺术,自觉思考教育教学的艺术,善于运用教育机智、讲究教育艺术、存储教育智慧,追求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育人为本是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应然的价值目标追求。我们唯有积极实践“以职校生和谐发展为本,以全面科学育人为根本”的理念,形成系统科学、先进成熟的职业教育新思想,“以点连线、以线结层、以层联面、以面合体、艺术贯通”,建构理想务实的教育变革新策略,不断探寻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境界、新高度,才能真正把握21世纪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动权和发言权。我们相信,未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变革之路,必将更加自主、和谐、科学,更加富有职校办学特色,充满无限生机与希望。

[注释]

①崔景贵.职业学校心理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9.

②崔景贵.心理教育范式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48.

作者:崔景贵

上一篇:工程造价影响建筑节能论文下一篇:现代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