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欠款法定论文

2022-04-18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正轨,房地产业开始迅猛发展,也伴随着因企业盲目扩张、投资、管理人员素质不达标或是受到经济形势下行的负面影响,而被迫进入破产程序。在《合同法》中,立法首次赋予了建筑工程欠款优先受偿的权利,而这一权利同时也在《破产法》中被适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建设工程欠款法定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设工程欠款法定论文 篇1:

《合同法》第286条性质及效力探析

摘要:优先权是优先权人依法律规定就债务人财产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受清偿的权利。针对目前争议较多的《合同法》286条规定的建设工程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的定性问题,通过比较不同的观点,认为286条规定的是优先权。优先权的成立条件为债权因建设工程承包合同而生、建设工程为发包人所有、建设工程的性质适于换价。建筑工程的优先受偿权优于约定抵押权,其担保的债权范围为报酬请求权、垫付款项请求权,供优先受偿的标的的范围以标的物的价值因建设工程而增加的部分为限。

关键词:优先受偿权;优先权;法定抵押权;留置权

文献标志码:A

我国《合同法》自1999年10月1日实施以来,该法第16章《建设工程合同》中第286条也随之生效,并依法成为各级人民法院判处工程款案件的重要依据。由于此条法律规定是《合同法》的新规定,以往法律、法规中没有类似的规定;又由于工程建设欠款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还由于286条的严格执行必然制约了银行协议抵押贷款的传统运作和到期贷款的顺利收回,因此,在司法实践中的各地法院对《合同法》286条的理解不一,在操作中出现了许多亟待明确的问题。

回答上述问题,及时统一认识,规范286条的操作性已经成为严格贯彻《合同法》的重要课题。

一、优先受偿权的性质

合同法第286条规定:“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设工程的性质不宜折价、拍卖的以外,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程折价,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该条所赋予承包人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权利?理论界、实务界对此争论颇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留置权。其依据主要在于建设合同在很大程度上与承揽合同类似,承揽人既然对占有物享有留置权,那么承包人享有的优先权也应为留置权[1]。这种观点已遭一致否定,其主要理由为:第一,传统物权法理论认为留置权仅适用于动产,我国《民法通则》和《担保法》也都明确了这一点,而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标的物却是不动产;第二,留置权以债权人对标的物的占有为成立要件和存续要件,留置权因债权人丧失对标的物的占有而归于消灭。即使在承认不动产留置权的日本,也是如此,[2]而从《合同法》第286条的规定来看,承包人在交付工程后,其虽已不占有标的物,但仍享有该优先受偿权。我也赞成这种看法,基于上述理由,该优先受偿权不应定性为不动产留置权。

二是法定抵押权。有学者主张承包人优先受偿权应是一种法定抵押权,因为该优先受偿权符合抵押权的主要特征,其与一般抵押权的区别仅在于它的成立原因是法律的直接规定,且从比较法的角度看,未设独立的优先权制度的瑞士民法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分别在瑞士民法第837条(注:《瑞士民法典》837页规定了三项法定不动产抵押制度。)和台湾地区“民法”第513条(注: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修正前513条。)规定了承揽人就承揽关系所生之债权就承揽标的物享有法定抵押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梁慧星撰文称合同法第286条,从设计、起草、讨论、修改、审议直至正式通过,始终是指法定抵押权。[3]但没有对为什么是法定抵押权作出详加解释。否定该优先受偿权为法定抵押权的一方则认为,虽然法定抵押权的性质与承包人优先受偿权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若将该优先受偿权认为是法定抵押权,仍有不够确切的方面:一是我国法律中并无法定抵押权的规定或类似规定;二是若规定承包人对工程有法定抵押权,将否定我国不动产抵押权登记生效制度,对其他登记的抵押权人的利益也有影响;三是承包人的法定抵押权与建设工程贷款人的抵押权的优先顺序不易确定。

三是法定优先权。主张承包人优先受偿权是一种不动产优先权,因为其在立法理由上与我国《海商法》中救助人对救助费用的优先权相似,即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基础是以建设工程的存在为前提的,而其他债权人的债权请求权仍然以承包人建设的工程的存在为基础,因此,赋予承包人就工程价款的优先权是符合公平原则的。日本民法327条规定了施工人就不动产的增值部分的优先权(先取特权)。(注:日本327条:“(一)不动产工事的先取特权,就工匠、工程师及承揽人对债务人不动产所进行的工事的费用,存在于该不动产上。(二)前款先取权,以不动产因工事而产生的增价现存的情形为限,只就该增加额存在。”(日本民法条文引自王书江译《日本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1999年版))

本人认为,优先权指特种债权人直接基于法律规定而对债务人的全部或特定财产享有的优先受偿的权利,我国《海商法》和《民用航空法》也明确使用了“船舶优先权”和“民用航空器优先权”的概念。优先权是一项极具特殊性的权利,优先权具有以下特征:(1)优先权为法定担保物权。其法定性比同为法定担保物权的留置权还要强,何种债权可以发生优先权、优先权的效力以及优先权之间的顺位,都是由法律来明确规定的。(2)优先权为无须以占有或者登记而进行公示之担保物权。(3)优先权的顺位由法律直接规定,即顺位法定。按照法国、日本民法的规定,无论一般优先权,还是特别优先权,不仅对于何种债权可以发生优先权由法律来明文规定,而且这些优先权之间的行使顺序也由法律来明文规定。优先权可分为一般优先权和特别优先权。一般优先权是指存在于债务人全部财产上的优先权,主要包括司法费用优先权、税捐优先权、工资和劳动报酬优先权、丧葬费用优先权等。特别优先权则是存在于债务人特定财产上的优先权,依其客体的不同,又可分为动产优先权和不动产优先权。动产优先权主要包括运送人对其运送的动产之优先权、动产保存人对其保存的动产之优先权、动产出卖人对其出卖的动产之优先权等。不动产优先权主要包括不动产保存人优先权、不动产修建人优先权、不动产出卖人优先权等。上述优先权大部分为民法典所规定,亦有由其他法律所规定者,如税捐优先权系由法国税法规定。从立法意图来看,286条规定的优先受偿权具有排他性,效力优于普通债权、约定抵押权。故应解释为不动产优先权为宜。但是有一疑义,我国民法并无优先权和法定抵押权之物权类型,在无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承包人优先受偿权无论是不动产优先权还是法定抵押权,都是违背物权法定原则的;《合同法》属于债法的一部分,现以其一个条文来创设一种全新的物权类型,有越俎代庖之嫌。故我们只能将之勉强解释其性质,以指导法律实务。

有学者认为,特别优先权除其成立无须当事人约定外,在其他方面类似于抵押权,故又可称之为法定抵押权,是指与债务人特定动产或不动产有牵连关系的特定种类的债权按照法律的规定直接享有的优先受偿权,[4]也即认为特别优先权即法定抵押权。特别优先权与法定抵押权,都是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对于依特殊原因成立之债权,于债务人特定之财产上,且有排他的优先受偿的权利,就此点而言,两者的确较为类似。特别是不动产特别优先权与法定抵押权都是以不动产作为标的物,以致两者在适用范围上有一定的重合。例如,对于不动产建造人就其因建造不动产所产生的债权而在该不动产上成立的担保权,有的国家规定为不动产优先权,如法国和日本,有的规定为法定抵押权,如瑞士和我国台湾地区。特别优先权与法定抵押权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制度,仍然存在着明显差异:(1)在适用范围上,特别优先权要远远大于法定抵押权,如上所述,特别优先权包括动产优先权和不动产优先权,其中又有很多种类的优先权,而法定抵押权作为基于法律规定而生之抵押权,其标的物仅限于不动产,而且仅与不动产优先权中的某些种类相重合;(2)在效力上,两者虽然都有权优先于一般债权人受偿,但就与一般抵押权(法定抵押权仅能与一般抵押权发生竞合)的受偿次序而言,不动产优先权原则上优先于一般抵押权受偿,而法定抵押权在实务上常依与一般抵押权成立时间的先后,来决定其受偿次序[5]。

我们研究该项权利的性质,实际意义却在于确定其效力,下面探讨286条规定的优先受偿权的成立的条件及其效力。

二、优先受偿权的效力

(一)担保物权的共通效力

法定优先权为担保物权的一种,凡是担保物权的共通效力,优先受偿权都具有。一为从属性,法定优先权随其所担保建设工程价款债权同生同灭,并必须随之而移转。二为不可分性,法定优先权人得就建设工程之全部为担保其全部工程款债权而行使权利;三为物上代位性,建设工程因灭失、毁损而得受赔偿金时,法定优先权于获得的赔偿金或赔偿金请求权上继续存在。四为担保物权的保全权。建设工程如被他人侵害或有被他人侵害的威胁时,法定优先权人可以依其法定优先权,向侵害建设工程或有侵害建设工程之威胁者,请求排除侵害或消除侵害之危险或提供价值相当的担保。五为物上追及权。日本民法第333条规定无追及权,而各国海商法多规定优先权有追及权性。本人认为,承认承包人优先权的追及性比较妥当。其理由如下:一是优先权作为担保物权的一种,原则上应有追及性;二是如不承认优先权有追及性,又规定承包人必须经摧告才能行使优先权,那么,一旦发包人在催告期间转让建筑工程,就会使优先权落空。

(二)所担保的债权范围

法定优先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合同法》第286条规定为“建设工程的价款”,该如何解释。梁彗星解释为发包人依建设工程合同约定应支付给承包人的承包费。包括承包人施工所付出劳动的报酬、所投入的材料和因施工所垫付的其他费用,及依合同发生的损害赔偿。亦即报酬请求权、垫付款项请求权,及损害赔偿请求权[3]。台湾学者史尚宽认为,损害赔偿系指定作人过失或迟延所生之债权,对侵权行为所生之债权不包括在法定抵押权之内。也有持异议者,认为垫资实际上是承包人与发包人之间,除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外,又另行成立的一个借贷关系。而企业间的借贷关系是禁止的,这就是说承揽企业与发包人之间的垫资是受到法律禁止的,故垫资关系不应受到保护。《合同法》第286条所设定抵押权如对承包人与发包人所决算之工程款不加以区别对待,一概均受到法定抵押权之保护的话,势必会导致用最有效的法律手段去维护了一个为法律所禁止的利益的后果,这是不合适的。笔者认为承包人履行建设工程合同是一种特殊的物化劳动,使本来没有地上物的土地使用权,成为特定的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上的建筑物合二为一的房地产即不动产。承包人垫资施工则是一种特殊的垫料加工行为。其所垫资金在工程完成建设时,已成为与土地使用权紧密结合且密不可分的地上物。如果没有垫资行为,则标的物价值将致减损或不存在,故应有优先受偿的权利。最高院的《批复》没有直接回答这一问题,规定凡是物化到建设工程中去的,承包人所支出的费用,都应在建筑工程价款中扣除,如果垫资了,没有用到建设工程中去,那就不受优先受偿权的保护了。

(三)优先受偿的效力

享有优先权的承包人,优先于普通债权人受偿,学界对此无异议。但当优先权与其他担保物权发生竞合(主要是指与抵押权竞合)时,其受偿顺序如何《合同法》没有规定。日本民法第329—332条也详细规定了先取特权的受偿顺序,《法国民法典》第2095条、《意大利民法典》第2748条规定,优先权原则上优先于抵押权。台湾地区“民法”未规定法定抵押权的受偿顺序,其结果是学说纷纭,有法定抵押权优先说、约定抵押权优先说、两者同一序说和依成立之先后定其次序说等等。台湾学者谢在全认为,物权间的优先效力,此以“时间在先,权利在先”为原则,即以成立时间的先后决定效力的先后,唯此原则的一项例外为费用性担保物权优先于融资性担保物权,也就是说,以担保因保存或增加标的物价值所生债权为目的的担保物权应优先于以担保因融资所生之债权为目的的担保物权[6]。究竟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是否优先约定抵押权,大陆学界大多持支持态度。如梁慧星就指出,在发生法定抵押权与约定抵押权并存的情形时,无论约定抵押权发生在前或在后,法定抵押权均应优先于约定抵押权行使[3]。主要理由是:第一,法定权利应当优先于约定权利;第二,从法律政策上考虑,法定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中相当部分是建筑工人的劳动工资,应予优先确保;第三,建设工程是靠承包人付出劳动和垫付资金建造的,如果允许约定抵押权优先行使,则无异于以承包人的资金清偿发包人的债务,等于发包人将自己的欠债转嫁给属于第三人之承包人,违背公平及诚实信用原则;第四,承包人法定抵押权,是法律为保护承包人的利益而特别赋予的权利,具有保护劳动者利益和鼓励建筑、创造社会财富的政策目的。本人认为,优先权系指特种债权人直接基于法律规定而对债务人的全部或特定财产享有的优先受偿的权利,法律作此规定的目的在于基于社会公共利益和贯彻社会保障政策,保护的是特殊利益。而约定抵押权,作为民事主体之间约定的担保物权,其保护的民事主体的普通利益,两种利益相比较,法定优先权人的利益当然更重要,法律应予优先保护。《批复》明确规定建筑工程的优先受偿权优于约定抵押权。

(四)供优先受偿的标的的范围。

法定优先权优先于抵押权受偿的理由在于其担保的债权因保存或增加标的物的价值而生,则其能取得优先受偿的范围自应以标的物的价值因建设工程而增加的部分为限,如价值增加部分已不存在,则法定优先权将无法实现。如承包人所实施的工程为新建,则标的物的价值全部因该工程而获得,供法定优先权优先受偿的标的物的价值范围应为标的物的全部价值。实践存在诸多问题:勘察、设计使标的物增加的价值为多少,很难确定;另外,如仅有勘察、设计而未付施工或未按其施工设计施工,则该如何处理?解释上可以以因施工所增加的价值为参照,具体而言,即如勘察、设计系为新建而为,则法定优先权优先受偿的范围及于建成后标的物的全部价值,如系为修缮而为者,则其范围限于因实际修缮而使标的物增加的价值,如勘察、设计后未有施工或未按原设计施工,则法定优先权不存在。

参考文献:

[1] 江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精解[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23.

[2] [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法[M].祝娅,王卫军,房兆融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3、29.

[3] 梁慧星.<合同法>286条的性质及适应[N].北京:人民法院报,2000-12-01.

[4] 李开国.民法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371.

[5] 谢与龄.民法物权[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1:196.

[6] 谢在全.民法物权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33.

[责任编辑 冯胜利]

作者:张 旺

建设工程欠款法定论文 篇2:

浅论破产程序中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正轨,房地产业开始迅猛发展,也伴随着因企业盲目扩张、投资、管理人员素质不达标或是受到经济形势下行的负面影响,而被迫进入破产程序。在《合同法》中,立法首次赋予了建筑工程欠款优先受偿的权利,而这一权利同时也在《破产法》中被适用。本文围绕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在破产程序中的适用问题展开讨论,试图对合同无效时承包人能否主张优先受偿权、建筑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主体范围以及权利的行使期限、债权转让后受让人可否主张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等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对适用中尚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 键 词】房地产企业;破产程序;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

作者简介:罗达(1988-),男,汉族,重庆人,本科,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任职于重庆海力律师事务所,研究方向:公司法律业务。

根据《合同法》第286条的规定,首次赋予建设工程的承包人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中也申明建设工程承包人享有优先权。在破产程序中,由于债权债务关系的复杂性,往往会出现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顺位冲突,在房地产企业破产的情况下,就存在购房人、建设工程施工人、抵押权人、债权人等众多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在这种冲突下,准确把握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适用主体、条件、范围等就显得至关重要。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下,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在破产程序中应该怎样应用?在应用中又会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结合法律规定与实务操作来进行探讨。

一、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之权利定性

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性质,目前学界还未达成统一的定论,总结而言争论的观点主要以法定抵押权说、优先权说和留置权说为主。其中,支持留置权说的观点认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为承揽合同,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留置权,而不因标的物为不动产受到限制。根据留置权的传统理论,留置权人须占有留置物后方能享有留置权,这样无疑会加大承包人行使权利的难度,另外,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留置权的标的物为动产,因此,如果将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认定为留置权的话与我国的法律规定相违背。

以梁慧星教授为代表的法定抵押权说则认为,在《合同法》起草至最终定稿过程中,参加会议讨论的学者都认为该权利为法定抵押权。并且,在最初制定的合同法草案中直接明确其为法定抵押权,只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解释该权利的适用,才在之后正式颁布实施的法条中没明确其性质。①关于优先权和法定抵押权,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关于前述两项权利的直接规定,参考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对建设工程价款優先受偿权的规定,各国对其也没有达成一致的规定。《德国民法典》对建筑承揽合同规定了法定抵押权,但须进行预告登记,并且需要定做人的同意或是起到同等效力的判决,抵押权才能够成立。我国台湾地区同样也以法定抵押的形式赋予承包人法定抵押权。而在日本的相关法律规定中,并未对法定抵押权进行规定,而是继受了法国民法典的优先权制度建立了先取特权制度。

本文认为,在具体的法律制度暂时缺位的情况下,结合《批复》的相关规定,从建筑工程的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优于抵押权和其他债权这一点分析,同时结合有关立法所体现出的对承包人背后广大施工人员生存权益的保护目的,将建筑工程的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定性为优先权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破产程序中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之适用

(一)房地产企业破产程序中的债权清偿顺位

由于房地产企业的特殊性,在其破产程序中往往会围绕不动产出现多种优先债权,各个优先债权人之间会出现权利顺位的冲突,而不动产在房地产企业资产价值中所占的大比例,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债权人的债权能否获得充分清偿。因此债权人针对特定不动产是否享有优先受偿权,享有怎样顺位的优先权,对债权人债权的清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维护债权的公平清偿,保证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害,在债权审核中准确地把握债权的权利顺位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在房地产企业破产程序中,围绕特定不动产的债权清偿顺序总结如下:

1.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表明,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在所有债权中处于第一顺位,能够最优先得到清偿。在房地产企业破产程序中,如果管理人出于提升资产变现价值的考虑,对未竣工项目进行施工,那么该部分施工所产生的费用就属于共益债务,享有第一顺位受偿的权利。

2.消费购房者债权。根据《批复》第2条规定,当消费者支付购房款全部或者大部分款项之后,就可以就该工程价款享有优先于承包人的受偿权。由于针对购房者债权的立法较为模糊,在实务操作中依然存在不明确的地方。比如,《批复》所规定的消费者,是否应该排除出于商业营利或投资目的的购房人?从优先权的立法目的来看,优先权往往是出于对于弱者的保护、公平原则或其他特殊政策性因素而设置。从保护生存权益角度出发,购房者优先权的设置应该仅针对出于生活居住目的而购房的消费者,而排除为了投资、营利而购房的消费者,如将投资、营利性购房者也纳入到优先权保护的范围之下,似乎对在其受偿顺位之后的债权人有失公平。另外,《批复》所说的“大部分款项”,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在适用上也出现了很多争议,部分学者主张购房者所支付的购房款占到全部购房款项的50%时,可以认定为其已经支付了“大部分款项”,②目前实践做法也多为这种界定方式。

3.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根据《合同法》、《企业破产法》以及《批复》等法律规定③,建设工程款优先于抵押权,排在破产费用、共益债务和消费购房者债权之后。

4.抵押权。根据《批复》的规定,抵押权后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这一点也体现出了房地产企业破产不同于其他破产主体的特殊性,而正是由于这一特殊性,使得房地产企业破产程序中出现很多其他破产程序所没有的困惑和问题。

(二)优先受偿权之主体范围

在建设工程施工的实际过程中,承包人除了自行施工之外,还可能通过内部承包、转包、挂靠、分包等形式开展施工,因此,结合这些复杂的情况,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主体范围仍需要进一步的讨论。法律虽然赋予了承包人优先受偿权,但由于并没有对主体范围作出详细的界定,因此针对相关问题仍存在一些争议。

1.建设工程合同无效时,承包人能否主张优先受偿权

根据《建设工程司法解释》④的相关规定,转包、违法分包、以及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等情形都认定合同无效,根据《建设工程司法解释》第二条的规定,虽然合同无效,但若是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有权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此时承包人是否享有優先受偿权?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学术界依然存在争议,而各地法院也未达成一致的观点,江苏省高院⑤、广东省高院⑥认为合同无效,承包人不能主张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而安徽省高院对此问题则持相反的态度⑦。本文认为,合同虽然无效,但承包人为工程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工程款中包含数额较大的材料款,并且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不仅仅是对承包人的利益进行了维护,更是对承包人背后众多施工人员的劳动利益、生存权益的保护,因此该部分的款项应当得到保障。如果因为合同无效就否认承包人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容易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的发生,属于较大的社会隐患。

另外,从立法者意图来看,既然立法者通过《建设工程司法解释》认可了虽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时承包人依然有权请求支付工程价款,那么如果否认承包人在这一情况下享有相应的权利保障机制,立法的效果将大打折扣,从这一角度来看,否认承包人享有优先权是不太合理的。

2.建设工程合同中哪类合同主体可以主张优先权

《建设工程司法解释二》第十七条以及《批复》第一条,都将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权利主体表达为建筑工程的承包人,同时根据《合同法》第二百六十九条对建筑工程合同的定义,“建设工程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因此,从这一条的规定来看,建筑工程的承包人应该包括勘察人、设计人以及施工人,这三类主体都应享有优先受偿权。

而最高院王毓莹、陈亚法官在《〈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逐条解读》中,认为享有建设工程优先权的主体只有与发包人订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承包人,而不包括勘察人、设计人、实际施工人以及次承包人和合同的分包人。本文也比较赞同将勘察人、设计人排除在建设工程优先权的主体范围之外,仅限定为施工人,原因在于,从权利保障上来看,勘察、设计的工作完成时间都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其与发包人往往是以较为平等的方式进行谈判,有能力通过事前约定在工程竣工之前就支付价款,或者是约定按阶段履行付款义务等方式,尽量避免或压缩竣工验收后的付款比例,来规避无法获得清偿的风险。而工程施工人由于在与发包人的谈判过程中往往处于一种较为弱势的地位,并且无法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前实现自己的债权或部分债权,其权利保障的力度要弱于勘察人和设计人。另外,勘察人、设计人与施工人相比,不会涉及到众多施工人员的生存利益,因此考虑到建设工程优先权的立法目的和立法背景以及公平清偿的原则,勘察人、设计人不应该纳入到建设工程优先权的权利主体范围。

(三)优先受偿权的行使期限

《建设工程司法解释二》第二十二条将行使期限的起算点从《批复》规定的建设工程竣工之日或者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竣工之日,更改为自发包人应当给付建设工程价款之日,同时《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2011年)》第26条的规定,没有约定或是由于发包人的原因导致合同解除或终止履行时已经超出合同约定的竣工日期的,优先权的行使期限自合同解除或终止履行之日起计算。在发包人破产的情况下,对于已经竣工的建筑,如果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之前已经到应当给付建设工程价款之日或是超过了合理支付期限,那么优先权的行使期限自合同解除或终止履行之日起计算。

对于未竣工的建筑工程,结合指导案例73号⑧来看,如果在工程停工后至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双方签订的建设施工合同已经解除或终止履行,那么优先权的行使期限自合同解除或终止履行之日起计算;如果在工程停工后至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双方签订的建设施工合同没有解除或终止履行,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破产管理人也未决定继续履行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第十八条之规定,承包人行使优先受偿权的期限自合同解除之日起计算。

(四)债权转让后受让人可否优先受偿权

在实践中,由于房地产企业涉及到的债权债权关系复杂,其破产程序往往会耗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此时部分承包人为了资金尽快回笼,避免资金链断裂引发更大的风险,会选择将自己的工程价款债权转让给第三人。当工程价款债权转让给第三人后,受让人可否主张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实践中尚存在争议。从各省高院出台的相关指导文件⑨来看,法院更偏向于认可受让人享有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而管理人在审查债务时,可以适当参考这些指导文件,同时结合当地的司法实践来决定是否支持受让人的优先权。本文认为,在当前法律规定尚不明晰的情况下,认可受让人享有优先权可以帮助承包人通过债权转让尽快回笼资金,解决施工人员的工资问题,避免维稳的风险和成本,同时也不会对债务人造成额外的负担或是损害顺位在后的债权人利益,是一种较为保险的处理方式。

三、小结

目前,在破产实践中针对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使用问题尚存在不少争议,由于立法尚不完善,因此针对主体范围、权利行使期限、标的物范围等方面尚存在争议,管理人应该在适用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以及指导意见的同时,从制度出发把握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立法目的,结合个案的具体情况灵活变通,在正确履职的同时避免履职的风险。

注释:

①梁慧星.是优先权还是抵押权——合同法第286条的权利性质及其适用[J].中国律师,2001(10):45.

②王欣新,杨涛.破产企业职工债权保障制度研究——改革社会成本的包容与分担[J].法治研究,2013(01):23.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三条、《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第一条、《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第二条.

④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建设工程司法解释》”.

⑤江苏省高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审理指南》(五)第9条.

⑥广东省高院《关于在审判工作中如何适用<合同法>第286条的指导意见》(粤高法发[2004]2号)第7条.

⑦浙江省高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解答》第22条.

⑧指导案例73号:(2014)皖民一终字第00054号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诉安徽天宇化工有限公司别除权纠纷案.

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作者:罗达

建设工程欠款法定论文 篇3:

试论当前本地区建筑市场拖欠工程款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摘 要:在本地区工程建设领域中,拖欠工程款问题现象大量存在,且愈演愈烈,本文从建筑市场环境、企业的法律意识等成因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结合本地区的相应对策。

关键字:建筑市场拖欠工程款 形成原因 应对策略

长期以来,拖欠工程款不仅侵害了建筑企业的利益,而且严重地扰乱了经济市场的秩序,危害社会。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清欠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然而,目前本地区拖欠工程款问题依然是建设领域的“第一顽症”,由于本地区大都为中、小型施工企业,因此,几乎所有的施工企业都被大量的拖欠工程款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一、 形成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的原因

韶关属欠发达的粤北山区,工程款滞后本来也属于正常现象,但为何拖欠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呢?除了建筑市场管理不规范、“三边”工程(边报建、边设计、边施工)、“五无”工程(无取得土地使用权证、无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无办理报建手续、无设计、无施工资质)大量存在外,主要有以下原因。

1、市场因素

建设主体具有多样性,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自然人等,而施工方由于建筑市场管理不规范,自然人或者不具备建筑施工资质的企业以联营、承包、挂靠等形式成为施工方的现象大量存在。施工企业是资源配制的载体和市场活动的基本经济形式,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本地区中、小施工企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为求生存,变相垫资现象司空见惯,为抢占市场不得不在欠款额度上做文章,助长了施工企业拖欠款的风气,并且拖欠款额度越来越大。

2、施工企业自身的因素

由于挂靠施工、转包、违法分包占据了整个建筑市场的大部分工程,因此,大部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都被认定无效,根据惯例,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都必须对工程量、工程造价进行委托鉴定,发包方借机提出质量问题以及其他专业性问题,工程质量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在这方面也制定了许多法规,但偷工减料问题时有发生,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由于工程质量不过关,有相当一部分欠款都是跟质量问题纠缠在一起的,施工企业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想从发包方讨回工程款就难上加难了。

3、工程承包合同问题

由于建设工程往往涉及到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国家对于建筑市场采取了较多的干预。因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经常是民事关系、行政管理关系交织一起,而且由于建设工程投入较大,工程实施阶段程序多、时间长,内容复杂,案件往往涉及到合伙、合作建房、挂靠、转包、分包,施工与招投标、勘察、设计、监理、建筑材料供应等多个关系交织一起。一些建设单位法制观念谈薄,发包工程时不订立合同,特别是发包方为私营企业、个体户、自然人时这种现象较为突出,这类工程一般不进行招投标。其次,在发包方欠付承包方工程款时,发包方仅仅打一张简单的欠条,欠条内容不经过仔细推敲,致使漏洞百出,从法律角度上讲,这种欠条根本没有约束力。再次,工程完工时,有的工程决算书没有经过合法机构的审核,有的干脆连决算书也没有,纠纷发生时往往证据单薄,取证难,诉讼举证能力低,至使在拖欠付诸法律时大打折扣或根本无法实施。

4、欠款人滥用诉权,钻法律诉讼程序的空子

具体包括以下一些情形:一是滥用上诉权拖延诉讼,明知无理,仍然提出上诉,上诉后又玩失踪,法院无法通知,只好公告送达,合法地在时间上拖延;二是滥用签名盖章或者录音异议权,申请鉴定,达到拖延诉讼的目的;三是业主采用不组织验收、拖延审价等方式拖欠工程款。

二、应对策略

1、施工企业应认真做好防范工作

就当前来说,规模大、资质高的企业拖欠工程款率低于规模小、资质低的企业,原因在于大公司往往都聘请了法律顾问,事先在合同方面做得比较细致,同时,对发包方的信誉调查也比较重视;其次,大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及核算制度比较健全,能够及时、正确反映并解决拖欠款问题,而本地区的施工企业大部分规模小、资质低,往往这方面做的较差。因此,要做好拖欠款的防范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在承接工程业务时,必须对客户的资信有一定的了解,必须做到知己知彼,防范风险。要配备专门人员,多渠道地对业主(或发展商)之投资主体、注册资本、土地取得方式、地价支付进度和来源以及建设资金渠道、银行贷款条件等情况进行了解,然后综合分析其履约支付能力,作出切合实际之判断。尤其是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承包合同或补充合同中有要求垫资施工包括支付周期延长等变相垫资条件的,更要慎之又慎。二是在欠付工程款时,应取得书面的债权凭证(欠条上应有业主或法定代表人的签字和单位盖章)。三是签订好书面承包合同,保证其合法权益。四是在催讨拖欠款时,必须做到有凭有据,最好的办法是欠款时让对方在账单上签字或以电报方式催讨。五是当诉讼时效快到时,应及时起诉,不要因为时效问题丧失诉讼权。

2、加强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把好质量关

首先必须提高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业务素质,使企业的法定代表充分认识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和核算是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树立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提供债权债务信息,便于及时采取措施,才能杜绝“偷工减料”的事项发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不会在拖欠工程款时处于被动地位。对于发生质量问题的工程,对于发包人是否可以以此作为拒绝支付工程款的抗辩事由的问题,司法部门应区别对待:如果工程质量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达到足以抗辩的程度时,例如工程不合格而必须拆除重建时,或者出现结构性而无法居住时,仅仅由于建设方没有提出反诉或者在履行合同阶段没有提出抗辩而支持施工的请求,在此情况下,应当认定建设方的反驳理由成立。反之,如果工程质量轻微,不足以对抗施工方时,可以不支持建设方的反驳性抗辩。

3、加强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尤其是建设工程优先权制度的研究

本着司法为民的宗旨,抛弃守旧的观念,以开放、创新、发展的精神,继续摸索新路子、新方法,以期能更及时、更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规范、引导建筑市场,制裁违背诚信的行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法院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合同法》第二百八十条“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格优先受偿”之规定,对一些特殊的如教育部门的工程也不例外,依法加大催讨工程款拖欠的力度,严惩拖欠之行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封锁主义,减少催讨成本。人民法院在审理发包人因资金周转困难而严重拖欠工程款,引发发包人拖欠承包人工程款,承包人拖欠农民工工资、供应商材料款、施工设备企业设备租赁费等连锁纠纷案件时,要统筹协调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力争通过案件审判盘活现有的存量资金,实现当事人双赢、多赢的结果。要综合考虑连锁案件的整体情况,根据当事人的偿付能力和对方的资金需求,确定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

参照国际惯例,深化中间结算。按照合同约定,及时结清第一个阶段之工程款。实际上,单纯的合同尾款数额在整个工程价款中所占比例一般不会很高,及时结清第一阶段之工程款就可以大大降低竣工结算之压力;另一方面,如果进度款不能中间结清,那么施工单位至少要将已欠付之工程进度款之数额与建设方确定下来,这对减少竣工决算的麻烦非常有利,对发生合同纠纷后施工企业寻求法律支持(诉讼或仲裁)也是非常有利的。

4、建立信用体系

加大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企业信用网”、“个人信用网”的力度,使企业、个人的信用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5、通过司法救济的途径解决工程欠款

2004年1月7日,建设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等8部门,公布了《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的实施意见,该意见为建筑企业寻求得到了解决工程欠款的法律依据,其中也包含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工程欠款,因此,建筑企业完全可以在发包单位不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履行付款义务时依《民法通则》、《建筑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等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工程款拖欠而带来的问题。

总之,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应充分认识做诚信人、办诚信事的重要性,是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工程款的前提;要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健全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和行业信用体系,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重点完善工程勘察、设计、监理和材料、设备采购等招投标制度,进一步规范工程发包和承包行为;要在本地区大力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加强建设工程结算管理,建立工程款结算、协调、仲裁和清算的约束机制,遏止竣工不结算等拖欠行为,是解决本地区建筑市场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Z].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Z].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Z].

4.申月红,阿鸿.冲破拖欠围城———建设领域工程款拖欠问题透析及对策[J].建筑经济,2004,(1).

5.张红彦.建筑企业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研究[J].建筑经济,2004,(5).

作者:李汉民

上一篇:高校校园公益广告论文下一篇:交通设计城市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