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设计城市建筑论文

2022-04-18

【摘要】中国城轨交通自1965年建设,90年代后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促使城轨交通快速发展。我国早期对城轨交通车站建筑设计研究较少,实践中存在重线路建设,轻地面建筑建设的误区,导致很多城轨车站建筑设计不合理。结合城轨交通车站建筑设计实践,分析乘客行为特征,营造流线便捷的人性化交通空间环境。使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人性化。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交通设计城市建筑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交通设计城市建筑论文 篇1: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中立交与周边建筑及环境的关系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对于城市的交通规划设计中,立交的作用尤为重要,能够帮助人们方便日常通行以及对于交通压力具有缓解作用,是城市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虽然立交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促进的作用,但在其应用当中,难免对于周边的建筑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提高设计效率,对路网进行完善,成为城市规划设计新的难题,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发展立交,才能促進城市各界的和谐相处,为工程提出更加具有可行性的计划,并且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立交;环境;建筑

一、立交总体规划和设计思路

由于立交的工程较为系统化,对于城市所造成的影响也非常直观,所以针对立交的设计应当考虑更加全面,无论是对于道路层级的分布,还是对于景观的合理搭配,都应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在立交的建设当中,有关工程选址的管线布置以及拆迁项目,都应当以人为本,合理化安排工作,防止由于设计中的纰漏导致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一)车道分布

在立交的方案设计当中,应当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进行分离工作,保障机动车的快速安全运行,也为非机动车提供良好的行驶空间。由于立交的项目是对于所有交通而进行服务,所以应当布置更加妥善,针对不同种类的交通方式进行合理配置,对于行人通行也应当设置辅路建设,满足全互动的功能基础。一些具有城市风貌的地标性建筑或是商圈附近,经常由于车流量过大导致堵车等情况发生,一旦出现安全隐患,还要对市民进行疏导和分离,所以在立交的设计当中,应当充分考虑空间因素,对高密度的车流和人流提前做出安置工作,一旦出现突发情况,也能够及时应对,为社会的安定团结做出基础保障。

(二)与自然环境相映衬

作为城市的布局规划战略,应当以城市的更加良好的文明风貌作为目标,通过现代化的建设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出行条件的同时,保障人们精神世界的需求得到满足,为城市增添色彩。在立交的建设当中,首先应当对城市的周边环境进行考察,通过查阅古籍或是通过专家团队的分析,将设计工作的美学感受增加城市特色,立交项目的周边环境当中,为城市提供更加良好的生态风貌,并且通过设计人员优秀的专业素养,为立交的建设提出符合当地情况的规模控制,防止由于立交建设过程中对于生态文明的破坏,积极响应国家对于生态建设的方针。

(三)减少交通干扰

在立交的项目进行建设过程中,势必受到工程的阻碍,导致交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应当对于工程的质量把控的同时,对工期进行缩短,将工程量进行控制,防止对群众的生活造成长期的恶劣影响。针对立交的设计工作,应当提前做好勘察工作,对当地的情况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方案的图纸进行绘制,通过直观反映,对方案的可行性做出分析,通过提出不同的方案和计划,对图纸进行改善,以便于施工期间的工程效率提高。

(四)与周围建筑合理布局

由于立交工程会提高交通的高度,对于周边的建筑造成一定的采光影响或是噪音影响,所以在设计工作当中,应当提前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帮助周边群众获得便利的同时,保障生活质量。在立交项目当中,应当对于建筑之间的空隙做出计划,防止由于立交的高度对一层或是二层居民的采光受到阻碍,并且应当对立交项目加设隔音装置,保护周边建筑不受到噪音的侵袭,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立交的高度尽量的降低,不仅是对于工程质量的保障,也是对于人民群众的维护。

二、立交与周边环境和建筑关系的处理

(一)桥墩设计

立交的工程量庞大,对于桥墩的质量要求较为严格,在设计当中,由于桥面的重量都由桥墩进行承载,所以桥墩的体积占据大部分空间,所以应当对设计规划与周边设施进行布局,防止桥墩妨碍周边的环境发展。桥墩虽然是支撑桥体的作用,但如果通过审美的设计,依然能够发挥一定的环境作用,比如周边建筑颜色向匹配,能够增加呼应的感觉,为环境增添色彩的同时,也能够美化桥墩,提供新的活力,在桥墩的设计当中,保障桥墩的稳定性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进行,以先进的技术能够为桥墩的形状增加新的可能性,成为城市的一项科技特色成果。

(二)桥体设计

立交的设计当中,对于桥面的设计首先应当保障的是汽车的通行是否受到影响,在汽车的制造当中,对于三十度角的坡度能够良好的适应并通行,所以桥体的弧度应当符合标准,并且具有一定的美感。桥体的设计应当在符合车辆通行的标准之上,加强弧度坡度建设,对桥体的通行做出间接的影响,并且防止由于长期的单一风景驾驶导致的疲倦感,或是根据城市的地标建筑形态,对桥体进行美化工作,以科技手段检验桥体是否能够保障使用寿命和耐久度后,将桥体的弧度设计更加优美,与周边的设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感,为人们提供反差的美感,并且在桥体的弧度当中,采光能够得到良好的实现。

(三)水环境的融合

立交的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工程设计当中存在水环境的干扰,并且不可避免,更加能够提高桥体的流畅美感。设计人员对于水文景观的利用应当更加完善,不仅保障在涨水或是雨季的阶段不会影响桥上的正常通行,还应当保障对于水中所建设的桥墩质量,防止由于长期的雨水冲刷导致的桥墩受到侵蚀,工程也应当选用更加防水的材料进行工作。

三、结语

立交是现代人们进行通行的日常手段,也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必要措施,所以在建设当中,保障质量的基础上,对于周边环境和建筑的影响应当降低到最小,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扩大社会幸福感的增加。

参考文献:

[1]王炜,徐吉谦,等.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田晓燕

交通设计城市建筑论文 篇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人性化设计分析

【摘要】中国城轨交通自1965年建设,90年代后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促使城轨交通快速发展。我国早期对城轨交通车站建筑设计研究较少,实践中存在重线路建设,轻地面建筑建设的误区,导致很多城轨车站建筑设计不合理。结合城轨交通车站建筑设计实践,分析乘客行为特征,营造流线便捷的人性化交通空间环境。使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人性化。

【关键词】城轨交通车站;建筑设计;人性化

1863年伦敦建成首条地铁,世界著名大都市圈轨道交通设计取得很大发展。目前中国已有多座城市建设地铁,我国早期对城轨交通车站建筑设计研究重视不足,实践中存在重地下车站建设,轻配套设施建设误区,导致很多城轨交通车站站点建设滞后,造成城轨交通站地面建筑缺乏特色等问题。建筑师设计时缺乏专题性研究,忽略交通设施为人服务的原则。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要在反映人性化设计站内公共区平面布置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人性化設计效果。

1.城轨交通车站建筑人性化设计概述

1.1建筑人性化设计

建筑人性化设计是自80年代后现代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人性化空间环境是用人的意识衡量所处环境,将环境作为建筑设计出发点。建筑人性化设计主要包括生理心理与审美[1]。城轨交通运输旨在促进人们快速便捷出行。人性化设计核心是以人为本,要以人的需求为核心,满足人的生理心理与精神需要。城轨车站建筑人性化设计是对车站建筑构成要素设计满足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使设计贴近生活,人性化设计包括生理心理与审美层次关怀。

1.2城轨交通车站建筑人性化设计的意义

城轨交通运输要根据地铁位置等因素考虑设计,要深入考虑大型运输中心运营,地铁周边设置人性化交通衔接设施,如火车站等可以快速在交通枢纽处换乘。城轨交通项目建设成为解决城市人口拥挤的重要任务。设计师在地铁站设计中要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反映人性化设计的公共区域平面布置,实现乘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城轨交通车站建筑设计中缺乏人性化,体现在出入口空间设置忙到等无障碍设计,但大多局限于残疾人坡道。早期建设站点较少考虑无障碍设计,我国城轨交通车站建筑安全环境较好,但人们普遍缺乏对其他潜在危害的预见,要求设计师具有超前设计意识。城轨交通车站建筑设计需要以人性化理念为指导,保证建筑设计效果。

2.城轨交通车站建筑人性化设计

城轨交通车站建筑人性化设计要考虑出入口空间交通特性,进行场地安全设计,优化景观照明设计,改进无障碍设计。城轨交通车站建筑人性化设计包括便捷的站内交通组织,车站内部环境等。城轨交通实现与其他交通方式接驳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体现,地铁车站周边合理布置交通衔接设施,综合考虑交通方式接驳。

2.1城轨交通车站交通接驳

城轨交通衔接规划中要考虑车站在附近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步行是短距离出行基本方式,通过设置行人过街天桥等设施创造安全步行环境。与公共建筑等连接车站设置自动人行道等设施,保证行人换乘安全性。机动车与城轨交通换乘包括公交车等,要与轨道交通线路衔接站点,规划设计中靠近地铁车站出入口,公交站场置于地铁站点200m内[2]。考虑合理配置社会停车设施。城轨交通车站建筑具有高集散性特点,设计要求使客流快速在出入口空间集散。轨道交通与停车场无缝衔接是在城区边缘地带,私家车到最近地铁站换乘进入市区的方式,地面机动车出口应靠近轨道交通站出入口,城市中心城轨交通站地下机动车库可设步行出口地下通道相连。

2.2便捷的站内交通组织

地铁车站主要为做好客流组织,站内交通组织人性化包括站台公共区域合理交通流线等细节。根据《地铁设计规范》规定,站台站厅至少设1处上下行扶梯。有些城市满足设计规范下,车站内出入口设置上下行扶梯。公共区布置要使乘客使用便捷,进出口闸机等结合客流流线合理布置。车站内换乘设施通过能力满足远期换乘客流量要求。无障碍设计是使人们可以享受便利的设计,是为残疾人提供便利的设计,目的是为使用者创造可共同自由生活活动的环境。无障碍设施包括步行流线空间中的盲道,人行横道的音响装置,标志标识等。

2.3车站内部空间环境设计

车站室内装修是设计的要点,站内空间环境设计应充分利用有限空间达到变化目的[3]。如车站公共区采用中庭设置,车站空间布局确定后布置绿化灯光等。如车站为广场,结合周边景观环境引入绿化等。城轨交通折射城市文化,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见证,目前部分城市地铁车站装修设计中,将车站装修风格与周边人文环境结合。如郑州地铁3号线会展中心站站内空间设计,结合中原文化设计汉字演变,向乘客展示中原文明悠久历史。

结语

随着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城轨交通建设因其方便高效等特点成为解决城市地面交通问题的有效方式,目前已有多个城市获批城轨交通规划,车站建筑人性化设计是设计师的追求,建筑设计师设计大客流集散地铁车站时要联系地铁空间与人的活动感受。关注城市社会文化脉络中使用者价值观等方面需求,要总结国内外成熟建设经验。

参考文献:

[1]文瑞琳,兰亮,杨傲.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规划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21,47(09):22-24.

[2]池燕珊.人本理念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思路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08):181-182.

[3]师宇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人性化设计[J].建材与装饰,2020(04):285-286.

作者简介:董蕾,汉族,女,陕西宝鸡人,中级建筑师,硕士,轨道交通建筑方向。

作者:董蕾

交通设计城市建筑论文 篇3:

试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摘 要:针对当前车站建筑存在的设计缺陷问题,从人性化角度开展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的设计。在明确当前车站建筑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区域设计、车站建筑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和采光结构设计,从三个方面为乘客的出行提供充足的便利条件,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乘车环境,并为后续开展公共交通人性化服务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城市轨道;车站建筑;人性化

0 引言

城市区域内的轨道交通车站是将空间建筑设施与工程结构性融合的一种特殊建筑,也是城市中最重要的现代建筑类型职业,合理的车站建筑结构能够发挥更大的优势,为旅客提供交通便利条件,基于此本文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现状

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中发现,其核心功能与常规的市场加交通运输方式具有一定雷同性,均是为了服务群体出行所提出的。尽管其本质理念为服务社会,但基于其设计整体层面分析,仍存在较多的不足[1]。例如,两个换乘的交通车站距离较远,且站点之间没有与之对应的衔接。部分枢纽型交通车站位于城市中心,没有与火车站、机场等交通区域进行有效衔接,位于城市中心的交通车站,常年受到车辆拥堵等不良因素的干扰,导致交通车站的正常行驶受阻[2]。相关交通车站设计师在进行线路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将乘客的需求及交通产业的可持续建设放在首位,一味地追求实用性,导致交通车站影响到了城市内部的美观化建设。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到了交通车站的持续建设,也与社会群体需求呈现一定背离趋势,是十分不合理的。因此,针对交通车站建筑现状,对其开展人性化设计工作,属于市场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必然性诉求。

2 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2.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区域设计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部分进行人性化设计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车站建筑与非机动车换乘区域的衔接设计,另一部分为车站建筑与行人的换乘区域衔接设计。非机动车与汽车、地铁、公交等均属于城市交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机动车的客流主要来源周围车站建筑附近,具体范围应当在450 m~1 500 m范围以内。在非机动车与车站建筑连接的区域范围内,在遵循“人性化”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设计者应当充分考虑到车站周围建设非机动车换乘区域的可行性,并且判断建成后的区域是否能够为附近居民提供便利条件。针对非机动车的停车区域设计应当结合车站建筑的出入口建设条件,在对其进行具体的设计安排。

步行是较短距离出行的最佳方式,为了在对车站建筑进行设计时能够为周围居民步行提供良好的条件,以此提升其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本文提出如下设计方案:首先,在车站建筑周围建设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相关设施,让出行的乘客在搭乘轨道交通后,能够更加安全地进入到步行环境当中。其次,对于车站建筑周围有规模较大的商场或公共建筑时,应当在其多个方向上设置人行横道等相关设施建筑,以此方便乘客出行。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人性化设计,提高乘客的安全和舒适性。

2.2 车站建筑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

为了满足社会群体对车站建筑的个性化需求,本章结合人性化理念,对其内部空间与环境展开设计与规划。在开展部分设计的过程中,可从建筑结构工程学层面进行分析,结合乘客不同的乘车时间,致力于为乘客提供更高的乘车舒适度,以此确保从多个维度,满足乘客对车站建筑的多元化需求[3]。例如,可以结合车站建筑内部的结构与布局,在内部大厅位置处,安装“紧急出口”控制开关;在车站建筑内部站台端的两侧,结合实际情况,对后台管理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在人群较为密集的车站建筑候车室与展厅内,可设计不同的功能分区,包括公共候车区(/用于提供大量乘客集体候车等待座位)、乘车付款区域(/乘客可在此区域内购买车票、车卡,或进行乘车卡充值等行为)、乘车非付款区域等。在非付款区域内,车站可以将其详细划分为餐饮区域、超市区域、指定商品购买区域。在此基础上,可以增设人工服务区域(/用于指导特殊乘客购票与乘车,或提供有需求的群体定向服务内容。特殊群体可以为残疾人士、孕妇、小孩等)。根据车站建筑内部空间规模,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合理化面积分布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使用旋转门、透明门帘等,将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分割处理。此外,应考虑到部分特殊群体对于车站建筑存在隐私性需求,因此可在完成对透明区域的规划与设计后,增设一个面积在5.0 m2~8.0 m2的封闭区域,此区域可为部分有需求的乘客提供一个隐蔽处理事务的空间。完成对空间区域的规划与设计后,布置每一个功能分区内的合理出口与出口位置门型(向内打开方式或向外打开方式等)。

除上述提出的规划内容,可在进行此方面的设计中,对车站建筑导向即内部标识进行规划,包括:紧急疏散口标识、乘车线路标识、上下车站台标识、内部索引标识、地图标识等,规划标识的目的在于为用户乘车提供非人工帮助,以此避免乘客在乘车中出现同一线路反复询问人工窗口服务人员的现象。综上所述,通过规划车站内部功能分区、设计内部导向与标识的方式,提供乘客更加良好的服务。

2.3 采光结构设计

轨道交通车站建筑当中的灯光与建筑整体呈现出相互依存的关系,对于采光结构的设计不仅能够实现对建筑整体的外观装饰,丰富建筑的空间结构,还能够增加车站建筑的功能性。采光结构的材料和纹理设计对于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折射等作用,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车站建筑整体空间氛围的渲染。当前大部分城市当中的轨道交通车站建筑都是建设在地下,因此地铁的采光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并且这一设计显得更加重要。在地下空间当中,采光结构设计不合理,会使得车站内光线无法满足乘客的需要,进而造成乘客的精神状态受到影响。通常情况下,人们需要依靠地面的强光缓解恐慌和紧张的心理情绪,因此为实现对采光结构的人性化设计,需要对车站不同空间内的光照强度进行不同设计。例如,对于车站外部出入口,其采光需要保证一定程度的明亮。一方面,当乘客从外界进入到车站建筑内部空间时,明暗光照差异较大会造成乘客的眼睛受到刺激,造成一定的伤害。另一方面车站建筑的地下空间在白天或黑天情况下,也需要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以此,根据车站建筑的整体特征对采光结构就进行了合理的设计,从而保证其内部空间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乘车环境。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当前城市中轨道交通车站建筑存在的问题,从为乘客提供便利乘车环境和条件的角度,对其进行人性化设计。在针对车站建筑设计时,除了需要结合本文上述论述内容以外,还应当在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文本”的设计原则,并結合相关领域人员给出的具体想法和经验,对其进行不断创新,从而营造更加良好的车站运营环境。

参考文献:

[1]杨艳红,赵思源,熊燕妮,等.地铁车站地下空间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3):10-13.

[2]谢辉,赵霞,刘晶晶.关于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管理的思考与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6(1):117-120.

[3]傅佳恩.上海轨道交通3号、8号线高架车站改造方案设计[J].隧道与轨道交通,2019(2):16-19+59.

作者:禹航

上一篇:建设工程欠款法定论文下一篇:化学实验教学方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