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机房监控系统构建论文

2022-05-01

【摘要】移动通信基站铁塔的选型与设计是移动通信基站研制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移动通信基站的构成,分析了移动通信基站铁塔的设计要求,给出了移动通信基站铁塔的选型与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实际的设计案例。本文工作对移动通信基站铁塔的研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移动通信机房监控系统构建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移动通信机房监控系统构建论文 篇1:

数据仓库帮中国移动赚钱

中国移动在经营分析系统中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分级式数据仓库系统,并提供了十分丰富的业务应用内容。

为了屏蔽各种源系统的差异性,该系统设计并实现了经营分析系统与数据源系统(如BOSS系统)间的接口。同时,依据实体-关系建模理论,遵照第三范式,设计并实现了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数据仓库底层实体-关系逻辑数据模型,对经营分析系统中的指标进行了重新梳理,从而避免了歧义的产生,同时构建了数据质量管理体系。

两种系统各司其职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分为每级经营分析系统和分级体系管理两个部分。

每级(一级和二级)经营分析系统建设主要包括:ETL子系统、数据仓库子系统、OLAP和数据挖掘子系统、与源系统接口子系统、指标子系统和逻辑模型子系统等。分级体系管理包括一级与二级经营分析系统间的接口管理、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等内容。接口管理方面对有关的抽取数据内容给出了详细的定义和描述,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则给出了有关的详细数据定义口径,并给出了一些数据质量运算方法。

六大创新

该经营分析系统主要创新点如下:

1.首次提出了分级式数据仓库理论 针对移动通信数据规模大、变化快的特点,中国移动提出并实现了分级式数据仓库体系结构,设计了分级式数据仓库的构建方法,并解决了相关的技术、业务难题。

2.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数据仓库系统 基于分级式数据仓库理论,中国移动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数据仓库,目前容量约为842TB。

3.国内首次设计并完成了面向移动通信行业的数据仓库逻辑模型 移动通信数据包含了来自计费、客服、网管等各类异构数据资源的复杂数据,这些复杂数据之间还包含着繁琐的业务逻辑关系。针对移动通信数据资源和业务逻辑关系的特点,中国移动提出了面向移动通信数据仓库的统一建模方法,并在经营分析系统中实现了统一建模机制。

4.国内首次大规模采用了OLAP、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 根据经营分析系统数据的特点,中国移动把数据仓库划分为客户、账务等八大主题域。同时紧密结合目前的市场经营活动和市场部门的需求,选定了客户分析等九大经营分析主题。这些经营分析主题反映了目前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比较有代表意义的经营分析业务的需求,也提供了比较丰富的业务应用。

5.国内首次提出并实现了数据仓库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 在结合移动通信数据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数据质量的过程性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数据质量保障方法,提出了在分级数据仓库系统中数据质量的管理流程,并从业务统一和方便实现的角度,提出了进行实际的数据质量检查时所应遵从的原则。

6.国内首次建立了数据仓库建设、应用体系 在国内首次大规模地应用了数据仓库技术,构建了完整的抽取、转换和加载(ETL)、存储、分析、挖掘过程,并建立了完整的业务应用体系。

经营分析系统从2001年开始规划,2003年底建成世界最大的数据仓库,提高了标准化程度,统一了逻辑模型和指标解释;丰富了分析手段,包括报表分析、即席查询、OLAP分析和数据挖掘分析。截至到2005年7月1日,全国31个省市有9648个用户在使用经营分析系统,年访问量约为4,399,388人次。

收获颇丰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实现和应用的主要分析功能如下:

1.关键指标展示 宏观反映企业整体运营情况,使移动公司决策层能够及时了解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的最新整体情况,从而准确高效进行科学分析和决策。

2.客户分群 客户分群是深入了解客户、提供针对性服务的基础。

3.市场分析 为中国移动市场人员开展市场活动提供基于多种方法与手段之上的数据依据。

4.客户服务分析 综合展现中国移动客户服务各方面的素质。

5.营销分析 为各公司的市场营销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6.财务账务分析 清晰展现中国移动的运营收入与支出情况,追踪中国移动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成本的主要去向。

7.数据业务分析 综合展现新兴数据业务市场的发展变化情况。

8.综合统计分析 系统都能够以灵活的方式提供自定制模型、辅助定制模型或方法的综合分析。

经营分析系统在各个方面体现了比较显著的效益和成果。

1.降低成本 例如经营分析系统中的重入网分析,浙江省温州2月份就可以节约成本113.8935万元。推广到全国,可节约成本约130000万元。

2.增加收入 在经营分析系统的用户离网分析方面,仅山西移动客户离网分析一项就可增加收入26880万元,推广到全国,每年可增加收入约800000万元。

3.社会效益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提供了灵活的OLAP分析和挖掘方法,提高了企业市场营销人员的日常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了企业决策速度,从以前的一个月决策周期提高到现在的一周;改善了营销模式,使市场得到全面深入开发,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并且提高了客户服务质量,增加了客户满意度,增加了社会效益。

中国移动的经营分析系统是国内第一个大规模建设数据仓库的典型案例,带动了国内一批系统集成商、业务开发商和应用咨询厂商的发展,填补了国内在数据仓库大规模建设方面的技术空白,促进了国内数据仓库技术、OLAP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在数据仓库方面的信息化水平。

数据仓库技术在电信运营商中的应用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电信运营商迫切需要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而电信运营商的信息化过程,无疑对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通过信息化手段,能够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经营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和营销工作。

与其他行业一样,电信运营商的信息化工作,也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ERP、CRM等内部管理体系,也包括外部的供应链管理、合作伙伴管理等内容。

电信运营商在信息化方面具有比较好的基础,国内电信运营商基本完成了对业务系统的电子化过程,例如移动通信运营商能够为用户提供基本的通话详单和账单等服务。而大量关于客户和产品方面的数据,为后续的信息化过程提供了基础。

电信运营商的这些信息,如果加以收藏和整理,将是一笔难得的宝藏,能够为企业的决策和市场经营提供有力支撑。

整体而言,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数据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较高境界,因为数据涉及到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很多经营异常等问题都可以及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而在信息化技术中,数据仓库技术是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较好的技术。

1.对海量数据的整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

数据仓库提供了海量数据进行存储的基本方法,通过数据仓库逻辑模型的设计,对企业的数据资源进行了形式化的描述和整理,为企业业务应用奠定了基础。

2.引入了数据挖掘等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提供更深的分析

在数据仓库技术中,引入了OLAP、数据挖掘等分析性技术,提供了更深入的数据分析手段,可以比较深入地分析出企业运营的各种信息。

3.通过数据质量的提升,监控上游的各个源系统

在数据仓库系统中,会接收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质量进行监控,就可以及时发现上游各个业务源系统的运营异常,提升企业的业务监控能力。

·新闻·

山东积极推进涉农信息共享

由山东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信息产业厅主办,山东网通公司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承建的山东省农业与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于7月24日正式开通。同时,先后斥资160多亿元的山东省村村通宽带工程取得重大突破,除极少数偏远地区外,山东将提前两年,于2006年底前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山东省信息产业厅 韩旭东)

太极为大兴政府服务

近日,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中标大兴政府综合服务办公楼智能化改造工程。工程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智能化系统总集成IBMS、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综合安防系统等十余个系统及机房工程等总体规划、系统调试、软件开发等。 (郭莹)

地理信息技术论坛将召开

中国科学院主办、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具体承办的“2006中科院地理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论坛”将于9月召开,中国科学院将对我国地理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历程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回顾。 (郭莹)

远特通信推出FAX99电子传真

北京远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日前推出FAX99电子传真业务。使用该业务,用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收发传真来取代传统的传真号码发传真,获得高效、节能、无纸化的办公环境。 (郝)

同方签约也门国际机场

近日,同方正式与也门萨娜国际机场签约,承接其新候机楼智能化工程,合同金额达2140万美元。(汪蔚)

三星搭建B2B商桥

前不久,在2006年三星全国行业代理商大会上,三星行业大客户部正式发表了行业代理商政策—“Power Partner Portal”系统,即三星B2B商桥。这是一个可以给代理商提供支持的在线即时沟通平台。 (汪蔚)

美的集团资金管理上台阶

日前,美的集团资金管理项目一期成功验收。该系统于2004年底由浪潮集团承建,涉及美的集团三级结算中心共20个结算部门,服务对象覆盖全部下属单位及集团财务部预算管理中心和融资管理中心。 (陈超)

万达信息管理系统启动会召开

近日,万达集团召开了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启动会,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前期工作进行了回顾,对项目开发的要点与愿景、项目组织、工作方式、开发进度计划、基础设施保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汪蔚)

作者:段云峰

移动通信机房监控系统构建论文 篇2:

移动通信基站铁塔的选型及设计

【摘要】移动通信基站铁塔的选型与设计是移动通信基站研制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移动通信基站的构成,分析了移动通信基站铁塔的设计要求,给出了移动通信基站铁塔的选型与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实际的设计案例。本文工作对移动通信基站铁塔的研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设计要求铁塔选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通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工作中密不可分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何保证通信的畅通是所有通信运营商关注的重点。而移动通信基站是移动通信系统信号覆盖建设的基础设施,是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基站设计主要包括基站机房设计、铁塔桅杆选型以及天馈系统选择三个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移动通信基站设计的要求,讨论了移动通信基站铁塔选型的依据,对移动通信基站设计方案确定进行规范。

1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基本框架结构

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是构建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支撑。移动通信基站建设主要包括基站机房建设、铁塔/桅杆建设以及天线架构。其主要构成如图1。

1.基站机房。主要包括传输设备、收发信设备、电源设备、环境动力监控装置、自动灭火装置和空调等。

2.铁塔/桅杆。主要包括防雷接地装置、天线支架、塔身、辅助设施、地基基础和拉线等。铁塔/桅杆类型主要分为三管塔、角钢塔、拉线塔、单管塔和楼顶抱杆等。

3.天线。主要包括天线座架、天线反射体以及馈电系统。天线按使用区域分为:室内分布天线和室外天线;按照发射方向分为:全向天线、定向天线。

2移动通信基站铁塔特点、设计要求及选型依据

根据基站建设的地理环境、设计要求和铁塔自身的特点,合理的对基站铁塔进行选型是移动通信基站设计方案主要问题。合理的铁塔选型和设计,对于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程建设周期,保证结构安全可靠至关重要。

2.1不同类型铁塔特点

移动通信基站通信基站建设一般是在楼顶、丘陵及开阔的地势构建的铁塔附近,总体地势较高,具有高柔、难维护等特点,对通信基站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信铁塔选型与天线的结构形式、结构布置、天线挂高、占地面积、风压荷载、建筑场地的环境和地质条件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表1为移动通信基站铁塔类型优缺点对比表。

2.2设计要求

1.基站选址要求。通信基站选址要考虑周围用户话务量大、信号差、基站少的区域;要远离大功率电磁干扰或强脉冲干扰以及存储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企业;基站目标覆盖区应视野开阔,其附近没有高于基站天线高度的建筑物阻挡。同时通信基站的建设需要建设机房、铁塔以及安装设备,对施工机械有很大的需求,注意周围地势特征,选择便于施工、维护的环境。

2.维护性要求。由于通信基站本身包含的设备比较多,连接复杂,对通信基站的维护保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通信基站建设中要注意设备安装的有序、清晰、直观,便于维护。

3.安全性要求。通信基站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风压、周围环境、设备自身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构建接地网、设计防雷系统和设备工作、保护接地,在机房内完善自动灭火装置和环境温度控制装置。一座合格的通信基站,应在其设计寿命周期内,在未发生超出设计范围的自然因素情况下能够正常工作,不出现机房、铁塔倾斜、倒伏、地基下沉等现象,确保基站的安全。

4.经济性要求。移动通信基站设计要考虑覆盖面积、人口密集程度和环境因素,选择合适的通信基站形式,尽量节省工程投资。

5.美观性要求。通信基站建设除了要满足无线通信系统场强覆盖外,还应该满足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安装在城市内应尽量跟环境协调一致,排除人们的对基站辐射伤害的顾虑;安装在景观区的基站,应与周围景观协同一致,不破坏景观的整体效果。

2.3铁塔选型依据

1.根据场地地质构建桩基,合理确定铁塔选型。

移动通信基站设计前要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以确定建设场地地质,并结合铁塔结构形式和周围环境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分析确定铁塔选型。在采用桩基础时应进行桩基抗压、抗拔、抗水平力的承载力计算,以及桩身的抗裂、沉降和抗弯承载力验算。通信铁塔基础将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安全可靠地传递到地基,并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是构成通信铁塔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铁塔基础可采用单桩基础、群桩基础和扩展基础,必要时应设置联系梁拉结、抗液化处理和地脚锚栓设计。

2.根据天线挂高要求,合理确定移动通信基站铁塔类型。

天线挂高一般是30-40米之间,但根据周围地物地貌,可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在郊区丘陵上建造移动通信基站铁塔高度可适当降低到20米左右,在城市楼顶建造移动通信基站,桅杆最高15米、抱杆最高5米。

3.根据租用场地面积,合理确定移动通信基站铁塔类型。

租用场地的面积对确定移动通信基站铁塔选型非常重要。各种不同的铁塔占地面积各不相同,如:角钢塔占地面积大约为60-100平方米;三管塔占地面积大约为50平方米;单管塔占地面积大约30平方米;拉线塔占地面积大约为851平方米;楼顶抱杆、桅杆占地面积大约为100平方米,主要为楼顶空间。

3移动通信基站设计实例

下面以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某通信基站设计为例,对移动通信基站设计进行分析。

首先,进行基站选址。

一是进行现地勘探。由于本基站地下水埋藏较浅,黄土土质疏松,承载力较低。地质条件描述为:勘察期间场地地下水埋深为3.7m,①②层疏松黄土,承载力100kPa,层底埋深约7m,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弱腐蚀性。其地质条件见表2。

二是确定基站基桩灌注方法。本基站地下水埋藏较浅,基坑开挖不宜太深,否则需要排水,增加施工成本和难度,宜采用独立基础,以①层粉土为基底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进行抗压计算,基础采用3m×3m,埋深2.5 m,即能满足抗压要求。为便于施工垫层,可以在基底垫0.2m厚级配碎石,每边宽出基础边0.15m。由于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弱腐蚀性,故本基站搅拌混凝土时应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其次,进行基站机房设计。

基站机房属于自建塔侧机房,距离铁塔基桩2m。机房内设备安装按照机房工艺要求,应采用“课桌式”多列排列,设备与设备之间距离规范要求1.2m,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最后,进行铁塔桅杆选型。本基站建于澄城县建造基站方位位于郊区开阔地域,维护性要求高,可建造三管塔。

根据现地勘察结果,确定此基站设计总体概况如下:

(1)本铁塔为三边形钢管塔,桩基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塔高为30米,跟开为3×3米,避雷针高度为2.5米。悬挂定向天线三幅。

(2)通信铁塔结构形式为钢结构,所有材料必须热镀锌。

(3)当地地震烈度为7度,当地基本风压为0.35KN/m2,考虑到通信的重要性,本次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风压已适当提高。

(4)机房采用侧机房设计,距离铁塔基桩2m。

4结论

随着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用户对通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移动通信基站设计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动通信基站设计不仅要考虑基站本身的结构设计和通信要求,还应考虑周围环境和用户的需求、经济性、维护性和施工条件。本文通过分析移动通信基站设计的要求以及铁塔选型的方法,为移动通信基站设计方案确定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洪,移动通信三管塔的应用及分析,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9(7):54-58

[2]史俊青,通信铁塔安装工程设计施工,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3(12):44-48

[3]韩炳忠,移动通信基站铁塔与机房的设计优化,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3(5):16-20

[4]杨静,浅谈无线通信防雷接地,中国新通信. 2012(7):61-63

[5]鲁建强,做好通信系统防雷工作意义重大,中国新通信. 2011(9):82-87

作者:范玮

移动通信机房监控系统构建论文 篇3:

中国移动IT云数据中心数智化运维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中国移动IT云是中国移动内部私有云,承载着中国移动集团内各单位业务系统,是中国移动智慧中台的底座,目前已形成“一云多中心”格局,已建设十几万台服务器规模。中国移动IT云数据中心数智化运维是通过集成三维可视化、3D建模和视频监控等技术,将数据中心机房的三维高精度模型、设备属性、设备实时数据和生产运维数据融合,结合AI图像识别、机器人巡检和AR智能运维能力,实现数据中心机房的远程控制管理,提高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的智能化与精细化管理。本文从实际出发,探讨了数据中心数智化运维管理模式,通过“3D可视、监控大屏、AI能力、AR协助”等方面的实践与模式创新,有效提高数据中心精益运维管理水平,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数据中心    数字孪生    可视化    智能运维

引言:

随着中国移动IT云规模不断扩大,各区域中心资源池陆续建成投产,总部与各省公司两级协同运维管理机制建立并落地实施,各地数据中心机房与设备量持续增加,协同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对安全性、可用性和运维管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使得各地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随着数据中心机房智能化建设,各地数据中心缺乏统一规划,机房管理成本高、难度大、流程不统一等诸多问题与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数据中心机房局址分散、远程协作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运维人员难以宏观、快速掌控机房机柜容量情况,借助设计图纸无法保证与实际数据相一致,现场勘察则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成本、效率低下,设备上架前期如何实现快速及准确的定位各种问题将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二)IT云资源池设备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沿用传统人工方式进行如此大规模资产盘点,不仅人力成本高,且存在人为差错、难以保证数据准确性,日常巡检过程也难以及时掌握设备变化,进而影响运维工作的开展。

(三)传统数据中心安防手段只能做到“可见但不可管”,临时访客进入机房需要自有人员随行监管,在数据中心规模以几何基数增长的当下,人工维护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快速迭代的业务需求。

现阶段数据中心运维能力大部分集中于传统动力环境管理或操作系统层以上管理,对于机房物理环境和机房人员的管理手段仍然是空白。为打造中国移动精品IT云,夯实智慧中台底座,助力中国移动智慧中台能力建设发展,赋能公司数智化转型,中国移动信息技术中心依托5G、AR、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构建数据中心数智化运维能力,提升大规模、多局址数据中心的统一管理,提高IT云资源池维护质量和效率,为各级运营运维人员提供集资产、告警、性能、监控等数据为一体的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数据中心精细管理能力支撑。

一、可视化运维平台建设

数据中心可视化能力,通过3D可视化能力,实现数据中心机房设备的可视化纳管。利用物联网技术、数字孪生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机房静态信息、动态信息在数据中心可视化平台上进行物联感知操控和全要素数字化表达,有效解决了机房局址分散、远程协作困难和海量数据管理凌乱等问题,实现全景态势感知、业务分级告警、问题及时定位。

可视化运维平台统一集成现有的数据中心动环、视频监控、资源配置、告警、性能数据,通过3D技术实现基于三维空间对数据中心、机柜和各类设备的管理功能,实现所有资产对象的管理及相关监控信息整合展示,让相关管理人员清晰直观的掌握IT运营中的有效信息,实现透明化与可视化的管理,构建数据中心环境、设备和管理信息的一体化与可视化管理能力。

可视化平台平台还专门打造从一级IT云-数据中心-机房三级主题精益管理大屏,以Cloud Native 12 factor作为顶层设计准则,使用标准化流程自动配置開发,和操作系统之间尽可能的划清界限,具备强大的可移植性。精益管理大屏非常适合部署在现代云计算平台或可使用虚拟机实现系统功能,从而在服务器和系统管理方面节省资源,将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差异降至最低,可以在工具、架构和开发流程不发生明显变化的前提下快速实现扩展。

二、机房智能化管理场景应用

依托数据中心可视化运维平台,实时对接全量性能、告警等生产数据,随时监控设备运行情况,通过软件模型实时更新,保证模拟数据和真实设备状态数据一致,实现机房设备真实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实现生产监控的一体化、精细化管理,然后通过监控模块,设定监控属性预警阈值和告警等级,实现不同等级的告警展示,显示详细的预警信息;通过位置,实现视角定位,实现告警可视化管理与定位。

(一)智能监控:以业务数据的可读、可识、可展示为基础,配以专业可视化美学效果设计,提升大屏整体美感;业务数据可视化展示方面,通过多种可视化展现形式,支持视频、音频流接入等进行数据有效完善展示。

(二)自动巡检:通过智能机器人规划路线自动行走,按设计场景进行自动巡检,完成温度、湿度和告警等数据的收集,将采集图像与上次采集图像进行比对,判断相同U位是否增加、缺少或者更换设备,实现设备异常检测。通过红外摄像头采集机柜设备温度状态,对于温度异常位置发出告警,填补机房动环监控死角。

(三)资产盘点:通过智能机器人前端采集机柜设备图像,通过AI图像识别算法自动获取设备U位、设备类型、品牌型号等信息,并与自动扫描设备二维码标签获取的资产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机架设备是否与系统库存设备一致,以完成资产自动盘点检查。

(四)智能安防:采用深度学习的人脸特征分析算法提取出人脸特征向量,进行人脸识别;采用端到端的目标检测算法YOLO-v3结合机房实际数据进行优化训练,实现对机房内目标物品进行检测;使用Yolo算法检测人员位置,并使用DeepSort算法勾画人员运动轨迹,从而判断人员是否进入敏感区域,当进入到敏感区域后则进行告警,实现电子围栏功能;使用openpose肢体识别库对人体18个特征点进行提取,将提取出的特征点送入ST-GCN算法中进行动作识别,判断人员行为是否为危险动作,当发生危险动作则及时告警。

三、AR云智能运维能力研究

传统的设备巡检模式下企业面临高昂的人力资源成本和员工培训成本,原厂专家维护费用以及相应差旅成本高。基于AR增强现实能力,辅助专家远程连接运维现场,指导一线运维人员解决问题。

远程专家可基于该AR智能远程巡检平台获得故障现场视觉,通过比对现场和后端数据,在虚拟“故障机体”中精确标注出需要更换的配件位置,发至AR现场与真实故障机体重合从而指导完成处理故障。降低了对现场人员的技能要求,提升厂区巡检效率,节约了成本。

AR智能远程巡检提供完整的巡检方案,巡检工作人员带上专用AR眼镜+语音录入,AR扫到机器后会浮现操作栏,远程获取巡检任务、机柜信息、硬件信息等。现场巡检工作人员可以运用手势,进行现实与虚拟交互操作。采用语音设备,和后端技术专家进行交流和获得专家指导。基于音视频的前后方沟通,后方远程专家还可以基于AR眼镜与后台系统的信息交互获得故障现场视觉,还可以实现基于白板的图像共享操作。运维人员遇到技术问题时与后台远程专家实时协助交互,同时低时延可以大幅提升工人佩戴眼镜的舒适度,降低工人使用时的眩晕感。

中国移动IT云数据中心数智化运维能力,经过这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运维能力不断迭代完善,机房、设备、故障、性能、资源综合管理能力逐渐体系化,实现了设备运维管理流程化、动环监测数据标准化、维护作业工作自动化,借助AI实现机房的可管、可视和可控,达到精细化运维,借助其运用与推广,强化运维管理能力,支撑企业发展,是行业市场竞争的需要,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阮前    刘虹    滕滨    张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信息技术中心

参  考  文  献

[1]刘高升.知识自动化助力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J].清华管理评论,2020,(11).

[2]陈冬生.基于產品全寿命周期的航空制造企业质量知识管理初探[J].经济师,2021,(2):34.

[3]陶飞,张贺,戚庆,林张萌,刘蔚然,程江峰,马昕,张连超,薛瑞娟.数字孪生十问:分析与思考[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0(1):1-17

[4]吴险峰.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建设银行数据中心与时代共进[J].中国金融电脑,2020,(11).

作者:阮前 刘虹 滕滨 张晨

上一篇:新课程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论文下一篇:交通运输行业廉政文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