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港公路运输论文

2022-04-17

40年对外开放,推动成都实现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的跨越,枢纽辐射力、要素集聚力、产业引领力显著跃升,为服务国家开放全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成都对外开放大会上谈到,进入新时代,成都将由享誉全国的创业之城、成功之都转身为新一轮西部开放的机遇之城、“一带一路”建设的幸运之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港公路运输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息港公路运输论文 篇1:

加速崛起的物流重镇

侯马是新亚欧大陆桥在山西境内的唯一交通枢纽城市,素有“南来北往商贾地,千车百货旱码头”之称。

侯马市位于晋、陕、豫“大三角”以及临汾、晋城、运城等城市“小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十一五”期间被确定为山西省二级区域性中心城市、三大物流分中心和四大技术先进的信息港之一,在2007年中国物流诚信大会上,被授予“中国物流重镇”称号;设有海关、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建有山西南部邮件分拣中心、山西移动第二呼叫中心和山西侯马陆港口岸物流中心、方略保税物流中心等,是服务整个晋南区域的内陆港口城市和山西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侯马古称“新田”,在历史上就占据着中原地区的重要地位。早在70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公元前585年,晋景公迁都新田,晋国在此保持了100多年的“中原盟主”地位。在侯马出土的“侯马盟书”被评为建国以来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盟书”表现了征战者的意志,胜利者的宽容,是和平的见证,也是友好的象征。

侯马的交通十分便利,是通南达北、贯东穿西的晋南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比较发达。华北重要的铁路干线(大)同蒲(州)线、侯(马)西(安)线和侯(马)月(山)线在境内交汇,形成华北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大(同)运(城)和晋(城)韩(城)高速公路,108国道和晋(城)韩(城)公路在此交汇,有“金十字”交通枢纽之称;是东起山东日照港、西至荷兰鹿特丹港的新亚欧大陆桥在山西境内的唯一交通枢纽城市,素有“南来北往商贾地,千车百货旱码头”之称。建成和在建的物流中心有侯马陆港口岸保税物流中心、大运公路侯马枢纽货物中心、通盛医药配送物流中心、北方轻工城小商品批发制造中心、方略保税物流中心等五大中心,被誉为山西南部的物流港;有山西最大的公路运输企业三皇运业集团,每天发往全国近百个大中城市(县)的客运班车500余班次。现有服装、鞋帽、家电、家具、摩托车、汽车、电子、装璜材料、副食等41个专业批发市场,商品辐射全国十几个省的100多个县市区。

侯马地处平原地带,生态环境较好,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和山西省园林城市,为发展物流业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近年来,侯马连续7次获得“全国卫生城市”桂冠,连续5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进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十一五”时期,侯马以构建商贸物流通道、打造新兴内陆港口为突破口,全方位、高起点、大跨度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努力塑造绿色、人文、和谐、富裕、宜居五个城市特色。具体就是利用侯马农业基础条件好和区位优越的优势,大力发展有机、绿色、高效农业,全力打造精品农业示范中心,逐步使侯马成为区域性农产品生产的中心、销售的中心、研发的中心、加工的中心;利用侯马人才聚集,开放条件良好的优势,全力建设浍南机械制造、侯北冶金、生化药业三个工业园区,努力打造以有色冶金和机电装备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中心;利用商贸市场现有基础,全力整合现有资源,打造“轻工纺织、医药食品、建材装饰、机动车辆”四大市场集群为主流的商贸物流中心。同时,加快建设并注重发挥侯马陆港口岸物流中心、大运高速侯马枢纽货运中心、通盛医药物流中心以及铁路物流的作用,以大物流带动大发展,打造现代物流平台,真正把侯马建成山西南部的物流港。

今天的侯马,借助连南通北的区位和交通网络,依托优越的资源和产业布局,正积极打造一个绿色、人文、和谐、富裕、宜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已逐步形成得天独厚的商圈,成为中原内陆地区一座新兴的物流港口城市,以优异的条件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的转移,以诚信的服务迎接四方宾朋和客商的到来。

作者:马 彪

信息港公路运输论文 篇2:

构建“双走廊” 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40年对外开放,推动成都实现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的跨越,枢纽辐射力、要素集聚力、产业引领力显著跃升,为服务国家开放全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成都对外开放大会上谈到,进入新时代,成都将由享誉全国的创业之城、成功之都转身为新一轮西部开放的机遇之城、“一带一路”建设的幸运之都。满足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支点作用,增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和国家西南区域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引领、辐射和集散功能,提升在全球范围的价值和地位,要求成都增强交通先行理念,构建以“空中丝绸之路”和“国际陆海联运”双走廊为主要框架的国际性综合交通体系。为此,成都需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互联互通水平,建设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成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及作用

(一)“一带一路”建设中成都的战略定位

成都是“一带一路”的核心节点、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纽带。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并强调“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成都是中国唯一的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三大经济带交汇点,在西部地区一直处于领先发展地位。在备受瞩目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成都被寄予“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发展厚望。

2016年,国务院发布《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成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2017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总体目标,及肩负国家使命、体现国家意志、引领区域发展,切实增强“五中心一枢纽”支撑功能的具体目标。

(二)“一带一路”建设中成都的重要作用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求成都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支点作用,构建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增强引领、辐射和集散功能,推动东中西互动发展、沿海与内陆互动发展,提升成都在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一是成都作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引擎作用。产业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成都是西部地区经济基础最好、经济总量最大、产业规模和质量领先的城市,2017年GDP達1.39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还拥有中西部地区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金融机构。成都电子信息、软件外包、生物医药、航空制造等产业优势明显,具备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能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互补性强,有能力规模化承接并实施产业转移。成都应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同时,积极带动西部经济崛起并向“一带一路”沿线延伸。

二是成都作为我国内陆对外开放门户,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成都是西部地区开放程度和水平最高的城市,处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向西向南开放前沿,对外结成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达60多个,落户世界500强企业285家,成都“引进来”仍大有可为。成都应鼓励引导在蓉企业充分发挥资源、产业、人才等优势,促进经济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取得境外知识产权,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在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互动中,成都应发挥排头兵的示范作用,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三是成都作为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科技创新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成都是中西部唯一的校地企三类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落地城市,基本形成了以科技金融服务和科技中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服务体系,涌现出高铁大系统动力学理论及技术体系、原创性生物材料骨诱导理论、制冷式红外感光芯片等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自主创新成果。成都应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充分利用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构建国际科技研发中心产业群并引领区域科技创新产业发展。

四是成都作为文化教育名城,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助推作用。文化实力已成为决定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文化与教育是营造“一带一路”软环境的重要抓手。成都拥有各类高校52所、国家级科院机构46家,各类专业人才总量西部第一。凭借独有的丰饶物产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成都成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正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成都应大力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和教育资源优势,推动文化、教育、体育、旅游、会展等产业大发展,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教育的交流融合,促进民心相通,筑牢“一带一路”建设社会根基。

“一带一路”需要成都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体系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和文明标志。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体系对成都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先导和引领作用。

(一)成都具备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体系的良好基础

成都地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以及“中巴经济走廊”“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腹心地带,是连接“一带一路”的枢纽与咽喉,也是向西开放的重要支撑点。在成都东端和南端,分别是运营繁忙的双流国际机场和正在加快建设的天府国际机场,北端则是忙碌的成都国际铁路港,一个是“中西部最强空港”,一个是“亚洲一流国际铁路港”,“两港”叠加使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的成都拥有了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国家西南方向开放口岸的优越条件。

航空运输方面,成都是中国内陆最大的航空枢纽,初步形成“国际多直达、国内满覆盖”的航空运输体系和“一市两场”航空枢纽双节点格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西部第一个拥有双跑道、双航站楼的机场,旅客吞吐量居中西部城市第一,进入全球机场前50强行列,初步建立起面向东南亚、东亚,直达欧洲、北美等的国际航线网络。

铁路运输方面,成都是全国第五大铁路枢纽,具有发展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并辐射“一带一路”沿线的良好条件。目前,蓉欧快铁已连接14个国际节点城市,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天天有班列、往返运行最稳定的中欧班列,树立起中欧班列第一品牌形象。同时,成都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相继开通中亚班列,初步形成陆路对外国际运输大通道雏形。

公路運输方面,成都已初步形成高速公路、市域快速通道、国省干道和农村公路的城乡一体化公路网络,实现中心城区至各区(市)县高速通道连接。

(二)成都国际性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目标

成都应依托国际航空港和铁路港“双枢纽”,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和“国际陆海联运”双走廊战略通道,打造“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的国际性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形成联结欧亚、通江达海的国家西向开放门户,提升国际连通能力与国内辐射能力,实现交通供给能力与“一带一路”和国家中心城市发展需求相匹配并适度超前发展。

一是构建“国际多直达、国内满覆盖”的航空运输体系。成都应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大力拓展国际(地区)航线,打造通达全球、中转高效、功能完善的国际航空网络,架设起面向欧洲、东南亚、南亚、中东和中亚的“空中丝绸之路”。同时,需配套加快天府国际机场、新机场高速公路、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完善工程,满足“国际多直达、国内满覆盖”需求。

二是打造国际铁路运输大通道。应着力构建以成都为战略支点的四向铁路大通道,建设以7条国际铁路货运通道、5条国际海铁联运通道为支撑,“纵贯南北、横贯东西、通江达海、四向联通”的陆海国际大通道,筑起以成都为枢纽、联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亚欧大陆桥,形成全方位互联互通格局,推动跨境通道网络向“一带一路”域内国家和地区延伸覆盖。

三是形成畅接成渝城市群、辐射中西部、通达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体系。成都应推动形成“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高速公路骨架,强化与周边各省市的互联互通,贯通国家高速公路网,建成“三环十三射”开放式高速公路网络体系,构建成都至重庆3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至周边省会城市贵阳、昆明、西安、武汉8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至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20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畅通“空中丝绸之路”和“国际陆海联运”向内陆腹地的辐射通道。

四是重点发展多式联运,建设立足西部、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国际区域物流中心。成都应增强物流集散中转功能,实现多种运输方式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支持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优化货物运输结构,提高铁路承担的大宗货物运输量,鼓励铁路运输企业增加铁路集装箱和集装箱平车保有量,提高集装箱共享共用和流转交换能力;提升内陆口岸开放水平,推动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构建便利快捷、功能完善的国际区域物流体系。

对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的思考

(一)充分发挥成都通信网络先发优势

成都是国家八大通信枢纽之一,通信承载、网络交换能力全国领先。城域网出口带宽、宽带接入端口数、光纤到户覆盖率、家庭宽带用户数、移动基站数居全国前列,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网,在全国率先建成全域覆盖的高品质4G LTE网络和新一代物联网(NB-IoT)。同时,成都是全国重要的数据聚集地,截至2016年底,集中存储的交通数据、政务数据量分别达到1.2PB、800TB,三大电信运营商及第三方IDC运营企业存储数据总量近900PB,网络传输、信息集散和存储计算等方面综合服务能力居西部前列。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体系要求成都保持并充分发挥领先西部、通达全国、联接世界的通信优势,为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提供重要基础支撑。

(二)构建天地一体化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成都应提升地面骨干网络信息传输能力,普及1000兆光纤宽带网络。扩展国际直达数据专用通道,开通至欧美、北美、新加坡、印度、日本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等的直达国际光纤电路。强化至周边城市通信干线通达能力,建设长江经济带信息传输大通道;到2022年,实现成都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间带宽达1000Gbps,城域网出口带宽达20Tbps,家庭宽带普及率超过90%,宽带接入速率普遍达到1000Mbps;无线移动5G宽带网络覆盖城乡;同时,利用卫星通信、北斗导航、高分遥感等空间资源,形成多星组网的天基信息通信网络体系;构建天地互联、多网融合、按需服务、安全可靠的天地一体化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网络枢纽,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和国家中心城市国内辐射区域,支持陆、海、空国际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高效运行和科学管理,支撑成都战略定位与目标的实现。

(三)打造综合交通国际信息港

信息资源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生产资料,成都应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持续吸引大型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企业聚集,系统布局区域性、行业性数据中心,提升海量数据从传输、交换、存储、灾备到计算、处理的基础技术承载能力;大力发展基于大数据的生产性信息服务业,加快建设以成都为运营中心的面向全球的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公路、水路、铁路和民航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支持大通关应用和物流信息服务,打造与“一带一路”、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满足国际性综合交通需要的信息枢纽、数据中心和国际信息港。

(四)强化高新技术创新应用能力

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建设是高新技术创新集成应用的典型。成都应发挥相关行业专业力量、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国际合作平台优势,合力开展科研研发和建设工作。同时,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无线宽带、卫星通信、导航定位、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技术在高速铁路、航空运输、城市轨道交通、道路交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实现交通运行状态可视、可测、可控,促进交通转型升级,推动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

(五)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成都应构建以网络信息安全监测综合保障平台为核心、以杜绝重大灾难性事件为底线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形成覆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交通应用系统的安全监测、态势感知、威胁管理、情报分析、通报预警、快速处置、态势展示能力;重视网络安全知识培训、网络安全模拟仿真、攻防演练,定期进行网络安全综合评价及合规性评估,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网络信息安全城市。

(六)提升综合交通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畅通交通神经中枢,应急通信至关重要。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建设应注重利用融合通信云服务技术,结合PDT数字集群、宽带集群、移动通信、以太网、卫星通信等手段,具备固定与机动、空中与地面、有线与无线通信能力,实现视频、音频、联网监控等系统的有机融合,有效服务政府部门、交通行业对交通应急管理单位、外部协作单位等的应急指挥调度,为各类交通突发事件现场信息获取、评估和调度、命令发布等提供支撑,为实现突发事件“看得见、听得到、指挥到位”提供关键技术保障。

作者:殷林

信息港公路运输论文 篇3:

传化公路港:部省共建的典范

当前,完善的道路建设已为发展公路物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连接和发挥道路通行作用的运输枢纽(节点、站场)的建设还没有及时跟上,相对于以网点完善、设施先进的客运站建设而言,以货物运输为主的公路港网络的建设,在各大城市中几乎还是空白。提升物流效率的重点正在由过去的线路建设逐步转向枢纽建设。

5月11日,传化公路港•苏州基地正式开业,这标志着传化公路港这一先进的物流模式在苏州正式落地开花。也标志着在《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带动下,以物流促进产业联动的举措在苏州得以率先实施。

进军苏州可行性分析

“传化公路港•苏州基地通过近两年时间的建设,目前首期项目已完成建设,各类物流资源集聚已¾ 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信息平台和服务体系已¾ 全面启用,一个崭新的公路港物流枢纽已¾ 落成。”传化物流总裁姚文通介绍说。

据了解,传化公路港•苏州基地是按照枢纽港的标准建设的,项目分两期建设,即将运营的一期项目,包括了管理服务、信息交易、零担快运、车源、后勤配套等功能中心。可入驻各类物流企业800多家;日流动车辆2000-3000多辆,整合社会车辆可达50多万辆;可建设运营185条零担快运专线,服务网络可以覆盖全国。

根据规划,正常运营后,基地可服务苏州市及周边地区具一定规模的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达3万多家,为其降低物流成本近40%。据相关统计,苏州现有各类物流及相关企业8000多家,其中从事公路运输的中小物流企业近2000家,但这2000家物流企业的生存现状依然是“散、小、乱”,难以承接制造业日益强烈的物流外包愿景。

“我们关注的更多是被很多人所忽视的这些群体,通过对他们的整合,开拓出一片蓝海。”姚文通说。基地将通过各功能中心的有效Ð 同运作,快速实现物流服务、物流载体、和物流需求三大资源的集聚,为入驻基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货运司机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其¾ 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姚文通介绍,苏州基地将秉承传化物流独创的公路港物流模式,即通过建设大型公路港平台集聚与整合物流资源,实现中小物流企业和社会车辆这两大物流主体在平台内“集约化¾ 营、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当然,传化公路港这种物流模式,已得到行业以及政府的高度认可,在今年3月召开的国家管理创新大会上,“传化公路港物流模式”荣获“国际管理创新一等奖”,这在“物流与供应链行业”是唯一的。“我们正是通过对中小物流以及社会车辆的整合、培育、提升来赢得市场的 。”姚文通说。

而在论证进军苏州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上,姚文通说,萧山基地七年来取得的¾ 济以及社会效益,“我觉得从某些方面已¾ 能说明问题了”,而且成都基地运营一年来,至今已累计实现物流服务收入7亿多元,上缴税收突破3000万元,尤其刚刚过去的4月份单月物流服务收入已突破亿元大关,达到了1.27亿元;基地客户快速增长,入驻物流信息交易中心和零担快运中心的物流企业已达800多家,每日进出车源中心的货车流量已突破5000辆,司机之家每天入住3800多人。

至于传化物流被市场接受的程度,姚文通信心满满:现在已¾ 有200多座城市邀请传化物流前往发展,传化物流是基于自己的战略规划,以及对当地市场的考量来决定在萧山(传化集团所在地)、成都和苏州发展的。

首创“公路港物流模式”

传化物流是中国知名民营企业——传化集团的五大事业平台之一,是传化物流事业的战略、投融资管理中心和运营Ð 调中心。

2002年,传化物流创新的开发了“公路港”物流平台,以信息化为核心,打造了有形平台和无形产业链。作为一种中小物流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传化公路港物流模式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各项资源要素的整合服务,使中小物流企业共享资源、化解风险,提升了自身核心服务能力。

“传化这一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将有助于整个苏州物流业的创新发展、提档升级,带动苏州物流业与制造业的高效联动。进而推动苏州¾ 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真正走上高端、高效、低碳的道路。”金阊区委书记翟晓声说。

按照“物流平台整合运营商”的战略定位,传化物流在2003年成功运营了首个基地——萧山基地之后,实施连锁¾ 营战略成功建设了“苏州基地”、“成都基地”和“宁波(镇海)国际物流商务信息港”等项目,“形成了多个现代化综合物流基地Ð 同运营的公路港物流网络雏形,迈出了‘在更大范围内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物流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姚文通说。

以萧山基地为例,平台整合了480多家物流企业,40万辆社会车辆,日发布货运信息5000条,服务周边2万多家工商企业,建立了一体化运作的产业链,可使空车配货速度从72小时缩减到6小时,为周边企业降低了40%的物流成本。2008年,萧山基地¾ 营额达35亿元,上交国税1.4亿元。同时,还为地方增加5000个以上就业岗位。

目前,¾ 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实践和发展,传化公路港已¾ 从“单体平台运营”升级到了“全国连锁¾ 营”发展阶段。姚文通表示,传化将继续努力,将“公路港模式”发展成为一种优化投资环境、促进行业转型、改善城市生态和推动区域¾ 济发展的解决方案。

正如国家发改委¾ 济贸易司副司长耿书海所说,传化公路港物流模式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和¾ 济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之上的,它的创新发展,是以“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来推动物流园区工程建设的典范,国家和政府对于这样的创新物流模式将给予高度的关注和大力的支持。

统计显示,“公路港物流”模式共获得了8项国家自主知识产权。传化物流被誉为“最佳物流平台模式创新企业”,并参与了《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等国家标准的制定。

另据了解,传化公路港•萧山基地和传化公路港•成都基地均已跨入“中国物流示范园区”行列,传化公路港•萧山基地成为首批“部省共建”企业,传化公路港•苏州基地成为最具投资价值企业。

强化长三角同城效应

“通过传化公路港模式这一先进物流模式落地苏州,我们看到了长三角物流联动在共享基础设施资源、保障物流安全、推广物流标准应用、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培育品牌物流企业等方面已¾ 全面启动。”浙½ 省副省长王建满在贺词中说,传化公路港•苏州基地的建设顺应了长三角¾ 济一体化的时代趋势,用现代物流强化了长三角同城效应。

近年来,物流业已被公认为是¾ 济增长的“加速器”,对降低发展成本,促进¾ 济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随着国务院《进一步推进长½ 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¾ 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快速推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交流日益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

传化公路港苏州基地项目自2007年启动建设以来,¾ 历了金融风暴冲击等一系列的挑战,¾ 过这几年的努力,传化公路港苏州基地一期工程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

苏州市副市长曹福龙表示,传化公路港落户苏州,是国内首个以公路港驱动新城建设的大胆探索。他说,当前苏州正处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式发展中,非常迫切地呼唤现代物流这个服务业的发展引擎,“我们和传化物流的这次合作正体现了优势互补,顺应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趋势,并以现代物流为推手强化了同城效应。”

“基地的开业只是传化物流在½ 苏迈出的第一步,传化公路港•苏州基地是传化物流连锁¾ 营布局长三角的关键一环。”姚文通说。苏州基地的建设运营必将产生物流产业的Ð 同效应,联合带动大苏南公路物流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密集的公路物流网络,进而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

据悉,传化公路港苏州基地建成运营后,还将在½ 苏其他城市展开网络布点。与此同时,传化公路港已成为浙½ 省与交通运输部省部共建试点示范项目,将在浙½ 省范围内推进网络布点。“届时,我们将看到浙½ 、½ 苏二张网络联成一张,通过平台间的联动,更好地服务于两地的¾ 济社会的交流与发展。”王建满说。

据调查,传化公路港•苏州基地位于苏州市金阊新城(综合物流园)内,东临虎泉路(Ô 苏浒路),南至金筑街(Ô 312国道),西邻京杭大运河,北靠黄花泾河,总占地面积588亩,总投资10亿元,是金阊新城的核心项目,苏州市的重点工程之一。

根据苏州当地市场的运作特点,传化公路港•苏州基地建有苏州最大的停车场,并规划了包括管理服务、物流信息交易、零担快运、仓储配送、物流信息港、公水联运码头等八大功能中心。目前,传化公路港•苏州基地已成为“中国物流园区投资环境大奖”50强和“最具发展潜力奖”企业。

带动行业转型升级

“传化公路港苏州基地是传化物流布局长三角的关键之举,我相信,伴随着‘传化公路物流港模式’在全国的连锁布局,将更有力的带动行业的转型升级!”中国物流采购与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何黎明如此评价。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贯彻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关键一年。

来自中国物流采购与联合会的消息称,按照2010年目前的情况分析,今年我国物流业增幅将会高于2009年,社会物流总额估计会有15%左右的增长,物流业增加值增长可达10%上下。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将会继续有所下降。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最关键的是需要有一批有胆识、有魄力的龙头物流企业来带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实践,让转型升级不仅仅是政府要倡导的,更是企业自身积极寻求的发展之道,传化物流在这方面已¾ 率先实践并取得了成功。”何黎明说。

传化公路港通过组织化、信息化、标准化的管理,将Ô 先“散、小、乱”的传统货运市场提档升级为“货运信息超市”,对物流企业提供“财务、品牌、物业、信息、安保、法务”等针对性、个性化的一站式服务。

传化公路港货运信息超市以“诚信认证”、“看屏交易”和“车货双向搜索”等服务,改变了传统公路货运市场内“企业四处找车、司机四处找货”的落后局面,创新地解决了行业内信息不对称和市场诚信问题,有效提升了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了¾ 营成本,也将带动物流行业向现代电子商务物流时代的升级。

而且传化物流为满足工商企业“多批次、小批量”物流服务外包的可预期需求,还创造性的引入“城际货运班车”理念,将零担快运中心优化、升级,通过“总站”的建设快速整合、集散周边货物资源,以专线和班车的方式运输货物,使传统的、分散的货运作业方式转变为定站、定时、定线的“客运化”方式。让物流变得更智能化,这不仅可以节省时间,也大大节约了运输成本。

同时,按快捷酒店标准打造的“司机之家”,以及安全停车、舒适住宿、放心修车等服务为货运司机群体提供了最实惠的关怀,使他们能“配好货、停好车、休息好”。

可以说,“传化公路港模式之所以成功,是建立在对工商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难,中小物流企业创业难,社会车辆停车配货难等‘三难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创新解决之上的。”何黎明最后说。

作者:陆 静

上一篇:行政诉讼法解释论文下一篇:ERP物资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