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书书籍设计论文

2022-04-18

摘要:数字媒介的出现对纸质媒介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纸质媒介已不再具有垄断地位。有人断言纸质媒介将走向终结。然而笔者认为,纸质媒介在数字化时代并不会走向终结,而将与数字媒介平行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概念书书籍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概念书书籍设计论文 篇1:

现代教育中概念书籍课题研究浅析

摘 要:书籍是人类文明体现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书籍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书籍在不同的阶段和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况及意识形态,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而且,书籍的装帧形态也是千变万化的。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书籍是经过绳子、树皮、甲骨、绸缎,最终演变到纸的过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发展,概念书成了时尚并且热衷的设计课题,概念书籍准确地说是一种艺术品,是在传统意义的书籍基础上,采用现代设计理念和创新思维,借助形象的艺术元素表达抽象的文字,使之更为生动鲜明。

关键字:概念书籍;创新思维;审美教育

一提到书,都会想到书店里一排排整齐的印刷品,它是记录知识、传递信息的印刷品或出版物。而书籍装帧的形式,也是随着历史的推移,逐渐演变过来的,期间经历了结绳记事--刻画(甲骨文)--手抄--印刷等,在当代的信息化时代,我们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数码影像技术记录。

然而现阶段人们感兴趣的所谓“概念书籍设计”,则是一门培养我们将书籍艺术形态转换成有效表现思想创造性设计启迪教育的课程。强调视觉艺术的概念书籍设计,目的是启发积极的创新性思想、思维意识的习惯。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概念书籍:

一、概念设计的含义

概念设计是由分析用户需求到生成概念产品的一系列有序的、可组织的、有目标的设计活动,它表现为一个由粗到精、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的不断进化的过程。概念设计即是利用设计概念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概念设计是完整而全面的设计过程,它通过设计概念将设计者繁复的感性和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成整个设计。

以某种“概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可谓是有紫红名副其实的概念设计,如同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概念车”、“时装表演”那样。概念性的设计是向人们展示设计人员新颖、独特的构思,更多地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思维模式,尽情甚至夸张地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

二、什么是概念书籍

概念书秉承了概念设计的含义,运用崭新的思维和表现形态体现书籍与众不同的内涵,令人耳目一新,是独具个性特征的新形态书籍,概念书籍的设计,不仅要体现现代社会发展的现状,更要体现生活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变化,要有先进的设计理念,也要在创意中表现一定的哲理,对文化或设计的切身感受。形态可以不拘一格,可以运用游戏的方式演绎为视觉化形态或阅读方式,也可以在视觉语法中延展意义,运用图片表达而不是文字,将书籍真正变为“图书”。图像可以为卡通、漫画、时装、汽车、家居以及旅游等,在视觉的盛宴和享受中让读者忘却文字的必需。但这些插图却不同于传统的连环画,连环画是根据文本的内容对文字的注解和描述,而概念书籍的主角是“插图”,文字大多是插进去的配角。

因此,概念书籍的设计,不仅仅是书籍的封面设计,而是一个多侧面、多因素、多层次、动态的系统工程。卡夫卡曾说过:“艺术家试图给人以另一副眼光,以便通过这种办法改变现实。”所以现代概念书籍设计师要将思维打开,吸收传统的良性因素,大胆地学习和采纳现代设计理念,用新的视角、新的观念,新的设计方式来不断提升书籍设计的审美功能与文化品位。

三、教育学院的概念书籍课题研究

现代学院教育及课题研究讲述的概念演绎为要概念的书,将书的理念各异化,利用独特的视角,多样的形式和手法,不再以具体的知识传播为主要目的,而是让人们从书中得到与一般传统书籍现象相反的阅读体验,得到更多的是视觉信息,从而达到视觉的享受和翻阅的快感。当形式有了姿态,它就立刻鲜活起来,一本普普通通的书,会因之活泼生动,使人爱不释手。当形式有了姿态,它也就有了生命。它会和读者交融,也能发出情感的信息,同时也就使书籍产生了主动的态势,伸出了它灵敏的触角。书籍设计中同样蕴涵着艺术的各种概念。

概念书籍设计课程的进行建立在探索性、未来性、实验性基础上,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与掌握书籍设计的概念性表现,针对书籍设计专业的同学,注重前瞻性与观念性的思考与创造,在书籍设计的概念之上,探索设计的创新性表现以及形态与神态的完美关系、 阅读行为与设计技巧的关系、书籍设计与艺术观念表达的关系。设计的思想和行为应当指向未来,概念书籍设计也不例外。针对学生尽力引导全方位释放自我能力,于是探索、思考和进步,于是有了意想不到的创意点和崭新的视觉表现。去用心体会什么是设计?什么是传达?什么是观念?什么是设计要指向未来?于是同学们试着把自己放进书籍的每一个角落,寻找自己的方式,去创造。让灵感释放,创想,成长。

概念书设计是书籍设计中的一种探索性行为。从表现形式、材料工艺上进行前所未有的尝试,并且在人们对书籍艺术的审美和对书籍的阅读习惯以及接受程度上寻求未来书籍的设计方向。它的意义就在于扩大大众接受信息模式的范围,提供人们接受知识、信息的多元化方法,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内涵,它是设计师传达信息的最新载体。

设计必须创新。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线程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例如德国的教育思想体现了这个民族的一种创新精神,他们注重艺术本质-即个性化和“创新”研究,学生们相当注重表现,而忌讳被人说成类同。因此对于现代教育学院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意识,具有时代感,在自己的作品中尽量体现时代文化的视觉质感。

总而言之,概念是随着人的时间和认识的发展,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而概念书籍的设计向读者传达着迎合时代潮流的、独特的、新颖的构思理念,一个好的设计就像一个人,会记忆、会呼吸并写满故事,而好的概念设计,是在说“文字未说完的故事”。

在现代教育中,以概念书籍课题研究中应指导学生运用时代特有的艺术敏感,用开拓性的形象思维,辩证地、灵活地运用逻辑概念,去探讨书籍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捕捉闪耀在思想中的火花,继承与创新书籍设计的概念,塑造未来概念书籍设计的新形态,追求设计的最高境界。

作者:陈芳 刘晓艺

概念书书籍设计论文 篇2:

数字化时代纸质媒介的生存研究

摘 要:数字媒介的出现对纸质媒介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纸质媒介已不再具有垄断地位。有人断言纸质媒介将走向终结。然而笔者认为,纸质媒介在数字化时代并不会走向终结,而将与数字媒介平行发展。笔者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一方面纸质媒介具有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在现实世界中,纸质媒介从“五感”所分别带给我们的审美体验,是数字媒介所无法取代的优势,纸媒也将从维度上进行生存转向;另一方面,纸质媒介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传承性,使其拥有独一无二的欣赏价值和不可超越性。因此,纸质媒介在数字化时代将会继续存在并转向以欣赏为主,阅读为辅的“概念书”的形式存在。

关键词:数字媒介;纸质媒介;五感;维度;审美体验

1 纸质媒介的优势

在数字化时代,纸质媒介面临着数字媒介所带来的巨大挑战。纸质媒介将被数字媒介所取代,的确是一个现实问题。我们仍然要顺应时代及市场的发展,但是否纸质媒介将会被数字媒介所取代,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完全令人信服的证据,而只能说它取代了一部分。以笔者观点看,纸质媒介与数字媒介在数字化时代,将会平行发展,并非是谁取代谁,而只不过是多了一种媒体形式。数字媒介作为传播媒介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动态化、高效、人机互动等。纸质媒介较之的确不具备这些优点。然而,正是这种优势的缺乏, 使它具备了数字媒介所不具备的长处。纸质媒介的优势一方面在于它的真实存在性,由于它具有真实物理世界实存性,因此具有一定的“可触”、“可嗅”、“可视”、“可听”、“可感”性;另一方面,我们生活中的文件、资料,虽然可以以数字媒介进行保存,但假如是文件签署,仍然需要以纸质的形式来完成。因此,以资料的留存方式而言,主要还是由纸质媒介来传承的。

纸质媒介较数字媒介而言确实携带不易,容易被风化。但是,信息的传播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大批量保存和高速移动。从文化的延续性而言,纸质媒介从传承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文化现象。当一本书使用了手感较好的纸张,并且厚度和重量同时被设计得当,这样一种信息载体比起数字化的存储卡而言,在表现方式上显然更能带给人舒适感,以及良好的使用感和满足感。以“视”、“听”、“嗅”、“触”、“味”五感角度分析读书爱好者常有所感的“翻书阅香”,手触摸到舒适的纸张所带来的一种心灵的享受,墨香使人徜徉于美妙的书的世界。人的视感和触感与书的纸页的视感和质感,两者所产生的心理感应,带给人一种归属感。这种感应不是单单的一种视觉感所能产生的。读书和赏书的喜好,不单单是人的外在生活,而已经形成了一种品性,体现着人的生命价值;读书也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艺术的存在方式。数字媒介固然发展很快,也存在自身的诸多优越性,但若是让以读书、赏书为快乐的人,放弃纸质的书籍,而从网络、电子书中得到他在纸质媒介中得到的快乐,则几乎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纸质媒介对于信息的传达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

2 数字化时代纸质媒介的生存转向

由于纸质媒介独特的物理特性及真实存在感决定了它的生存必要性,但受数字媒介的强烈冲击,其生存也必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并从维度上进行生存转向。

(1)维度的拓展。纸媒是二维属性,二维是在平面之上,除了单一上下、左右的平面属性,还可以在二维的基础上创造出多平面的传达方式。例如,层叠、折叠、转折等平面组合的方式。层叠是一种多平面的二维立体化表现,微妙的阴影形成由上而下的层次关系,质感突出了信息的清晰度。犹如纸雕,纸质媒介的雕刻也就是信息的雕刻;折叠是一种多平面的二维丰富化表现,各种巧妙的折叠展现出设计的别出心裁的创意,在信息吸收过程中增添了无限趣味。转折是基于纸最基本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表现,一张纸一定具有正反两个平面,只要将其稍稍做些扭曲转折,就会增加其维度属性,由单一的平面跳向了多平面。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从维度上进行拓展,如日本艺术家Yusuke Oono运用360度激光切割技术设计的圣诞书,这一本书就是一个3D场景,一个故事,令观者叹为观止。因此,纸媒在维度上进行的拓展,是数字媒介所无法比拟的。

(2)“概念书”的兴起。“概念书”是一种在传统书籍之上,另外以像金属、塑料、布匹等特殊材料创作的作品,是一种新形态的书籍艺术形式。它包含了书籍的理性编辑构架和造型构架,是书的传达形态上概念的创新。“概念书”根植于内容却在表现形式上另辟蹊径,以“五感”,即:“视”、“听”、“嗅”、“触”、“味”的角度,强化观者对“概念书”的视觉体验。首先,从视觉角度来讲,“概念书”对观者有强大的吸引力,一方面观者被其新奇形式所吸引,同时思想观念也会被撼动。与以往传统纸质书籍相比,外观形式的变化、特殊材料的运用,使得观者在视觉上无疑是震撼的。观者可以尽情在视觉上体验现实的三维空间与光影变化所带来的美感,相反,以数字化时代,在虚拟现实、动态化、非在场的审美条件下,观者始终在冷漠、虚拟的数字媒介中去得到信息,这便使我们日益远离传统的读书情趣。其次,从听觉角度观赏“概念书”。“概念书”还具有数字媒介所不具备的物理的属性,观者必须满足“在场”性这个现实条件,“在场”将分别从“视”“触”“听”“嗅”“味”的角度带给我们不同的审美感受,而这些是数字媒介所不具备并无法取而代之的因素。无论从五感的任何一个角度而言,都非电子图片所能比拟的。“在场”体验对观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当我们“在场”时,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概念书”由于特殊材质,所产生的声音。如以金属材质制作的“概念书”,它必然会有其材质的独特声音。再次,“触觉”,当我们的双手触摸到纸张的纹理感,或特殊材质的肌理感,那种新奇感,满足感同样是需要我们“在场”才可以感受到的体会。最后,“嗅觉”,很多人会有特殊的气味偏好,如汽油的味道,油漆的味道,还有纸张油墨的味道。当我们体会到纸张油墨的气味时,这种感觉是真实的,仿佛我们捧在手里的书是有生命的,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览它,并充分享受翻动纸张油墨所带来的嗅觉上的满足感。

3 结语

纸质媒介与数字媒介相比,较之而言,纸质媒介固然有其不足,如不易携带等。然而其自身存在的独特的物理属性,并以“五感”的形式,带给我们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这些是数字媒介所不能取代的。在数字化时代,纸质媒介虽然不会走向终结,但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纸质媒介必须进行其生存转向,例如,从维度上进行拓展,“概念书”的欣赏,使纸质媒介从纯粹的图文传播功能,既而转向以欣赏为主,阅读为辅的新形式,只有找到数字媒介所不能取代的功能和优势,才能在数字多媒体信息消费社会才能得以继续存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顺兴.“书艺”的诞生——数字出版时代传统书籍设计形式发展转向的思考[D].

[2]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3] 彼得·卢德思.视像的霸权[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4] 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 麦克韦德(美).超越平凡的平面设计:版式设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6] 佩格·菲蒙,约翰·维甘.设计原点[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杨赟,苏州大学,研究方向:平面设计理论。

作者:杨赟

概念书书籍设计论文 篇3:

格式塔心理学在概念书店室内设计应用

摘要:研究格式塔理论中与空间设计的其通部分,为概念书店的室内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通过梳理格式塔心理学的本质及其中的“图—底关系”、“场”的概念、“闭合性原则”的经典理论,以及对现有的概念书店室内设计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格式塔心理学中的“行为”与“意识”对于概念书店室内设计过程中的深刻影响。提出概念书店的设计应注重读者在空间中的视觉精神体验以及整体空间体验感受,凸显人文情怀。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 室内设计 概念书店 应用

引言

当前的时代是电子化的高科技时代,无纸化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冲击着实体书店的生存,但是一些具有综合经营类观念又独具美学特色的概念书店,在普遍的困境中却成为了成功的典范。例如广州的方所书店,成都的言几又书店,扬州的钟书阁等,不仅吸引着大量的读者前往,更是成为了一座城市的网红打卡地点。基于对这些成功的概念书店室内设计的研究,发现他们都是以“以人为本”的需求理念为出发点。注重读者的心理感受体验以及贯彻到每个角落的美学价值。这就促使设计师要重视从心理学派理论中吸取创作养料,将其与概念书店的设计相结合,同时为概念书店的整体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一、格式塔心理学本质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也称完形心理学,由上世纪初奥地利及德国的心理学家创立。它不单独强调客体的特征,或者只是知觉主体的主观意识,而是主张当人类心灵和物理世界在发生联系时的一种“自动趋同状态”,是一种主客体的互动过程。最基本特征是反对个体元素分析,认为任何整体总比它的个体之和多。其中提出的图一底关系、“场”的概念、闭合性原则等主要理论,不仅对视觉感知具有一定意义,同时在设计创作中,特别是在概念书店这种文化综合体的室内设计中,格式塔理论的推演和应用对科学探讨及设计规律的总结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二、“图一底关系”在概念书店室内设计的应用

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说“图底关系”中的图就是你想要表现的主体,而底则是它的背景。1954年鲁根阿恩海姆出版的《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提到的“图底关系”是从整个空间的前后关系来考量的,即当主体表现的突出明确时,背景就会随之弱化;而当主体表现得相对不明确时,主体便会被观者不自觉的感知为由背景单独分离出来的一部分实体;主体和背景互相贯穿其中并且形态相似时,主体和背景的身份就可以互换。由此也可以说明图底关系是相对而言的,是由大脑的主观意识来选择的。

就室内空间而言,大部分的视觉空间领域属于“底”的部分。如将围合空间的地面、墙面和顶面,或者较大的室内构件、装饰隔断等作为背景衬托出环境中的主体图形。“底”在设计实践中,做形态上的重复、近似和中性的色彩和灯光处理,不仅可以加强空间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而且有利于突出空间主体和视觉焦点。室内的家具陈设品、装饰灯具及植物景观作为空间主体图形,可以通过其形态、色彩和动态的适度夸张增强其视觉效果。就像一副令人赏心悦目的绘画作品,主体清晰明确、跳跃新颖、色彩悦目;陪衬则简洁大方、稳重含蓄、色彩淡雅;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一种稳定的关系,便能带给人们视觉美的享受。将“图一底关系”理论应用于概念书店的室内设计中,应特别注意把握整体与局部、视觉中心与环境背景的关系处理,做到“图精底宽”,即图形量少质精,独具特色,精致考究,使之成为概念书店中的视觉亮点;而作为整体的背景,则应尚雅尚简,内敛平和,宽绰放松,起到烘托和陪衬作用。在概念书店室内设计中具体应用图形与背景的关系时,可以采用以下处理手法:

(一)强化色彩对比

色彩的对比度是实现“图一底关系”的重要途径2--。当色彩产生对比时想要表达的主体的可读性和注目性是十分强烈的,被凸显出来的—方称为图形,而被弱化的一部分便成为背景。在概念书店的室内设计中可以通过强化色彩的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的方式来激活主体中心的表现力。

(二)运用特异构成设计手法

在概念书店设计中,适当运用特异构成的设计手法,对某特定视觉中心进行图形的突变处理,能够使之区别于周围有规律,有节奏的视觉印象,起到强化和分离的作用。具体可运用色彩特异,材质特异,形状特异,光影特异等几种手法在保证概念书店室内整体环境和谐,稳定的情况下来打造视觉聚焦的中心点。例如成都的言几又书店,区别于普通书店的书籍展柜设计形式,它在中央设置了一个圆柱状的立式书架,以独特的环形造型与周围方形阵列书柜相区分,使读者视觉能够迅速捕捉到最核心的展示部分。这种在突出环境中主体地位的设计方式,极好地把握了书店的整体氛围和空间格调。在概念书店室內设计中,采用适当的方式突出图形,起到吸引读者视线,强化读者的记忆点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图1。

三、概念书店室内设计中的“场”作用力

“场”是个物理概念,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态之一。“场”的概念在心理学领域与物理学的理解略有不同。“场”在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个人心理活动既受心理场的影响也受物理场的影响,可以理解为知觉系统的加强与衰减。通常任何具体的心理活动或者行为都是在整体环境的约束下产生的,物理现象和与之对应的心理现象都是可以保持力关系的整体。所有这些力,如物理力、生理力和心理力都发生在同场所之中,故被称为“场”作用力。涉及到环境室内空间设计,要注意当人们在感知到空间及事物的不同形态时,在此物理场的引导下所产生不同心理反应,所以在概念书店室内设计中,要意识到营造整体空间物理场的重要性。

在设计创作中,如果设计师首先考虑仅仅是各种造型的美学原则,自然便会忽视了心理在形式美法则中起到的作用。有意识的平衡物理场和心理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力的结构”,才会创作出满足人们内心需求的优质作品。在概念书店室内设计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丰富空间的场力关系:

(一)力的平衡

平衡也称均衡,物理学上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各个力相互抵消,从而达到一种平衡,稳定的状态。格式塔心理学空间力场的平衡与物理学中的平衡一样,都是整体包涵的每个元素达到了一种稳定停顿时的一种分布状态,其中所涉及的颜色、材质、体积等都得到了确定。当人们进入一个陌生的空间时,大脑能够汇总并将外部各方面的刺激运营到一个相互制衡的状态,使眼睛获得平衡体验,进而在生理的和心理上感受平衡的空间场力所带来的审美过程。这里说的力的平衡包括对称平衡和非对称平衡这两个部分。

1.对称平衡

对称平衡是以中轴线为分界线,使两侧呈现出同形状,同大小,同体量等完全重合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稳重,宁静的心理感受。在概念书店室内设计中适量使用对称平衡不仅可以营造书店所需的安静的阅读氛围,也是实现书店简洁化、条理化设计的一个有效手段。例如巴西圣保罗的Cultura书店在总体布局就运用了对称平衡方式,整体空间秩序井然,它给刚步入书店的读者注入了一种和谐、安静、条理的整体知觉感受,体现了一个好的格式塔形式最主要的特征。这种创作思路形式简洁明了,无论是选择两侧的书籍进行翻阅,还是在中间的休闲座椅进行交谈休憩一目了然,简化了读者的行动思维路线,使读者的心情放松,神经保持在平衡状态,很好地满足了人的眼睛与大脑活动对平衡的需要,完成了生理和心理的力的平衡,如图2。

2.非对称平衡

非对称平衡在艺术性,设计感方面表现突出。在非对称平衡设计中,空间里的不同要素相互作用并产生不同的力场,尽管各要素的形态不同,但最终受场的制约能够保持重心的力的平衡。非对称平衡始终在动态和变化中寻求平衡,因此更具视觉的能动性和活力。创意性、趣味性、艺术性是概念书店设计不可缺少的关键词,与非对称创作理念和形式上非常符合。概念书店的非对称平衡设计需建立在人的心理经验基础上,考虑各组成要素在视觉分量及整个空间中的场力状况,通过形态、色彩、肌理等具体设计元素的合理安排、共同作用,使概念书店的氛围实现一种不平衡的美感。如日本的茑屋书店,其中特设的儿童专区在整个书店中颇具特色。设计师从儿童活泼好动、对事物有着较大的猎奇心理、喜欢视觉变化的性格特点出发,在儿童阅览区域运用了流动的曲线,靓丽柔和的色彩,以及触感亲和的天然材质打造出孩子的“室内公园”。虽然运用了动态丰富的空间布局和设计形式,但在整个“场”力的制约下,不仅保持力的平衡,还展现出独特的生机活力,如图3。

(二)力的渐变

格式塔理论认为,当组成整体的各要素通过一定的秩序排列,并与人的心理感知达到同形状态时,人们便获得了事物的整体形象。在设计创作中,无论是形状、数量、颜色、材质等产生的依序递次的变化,都会在人们的视知觉上表现为一个力的方向。空间力场的渐变是通过设计元素的细微变化和视觉的推移而慢慢产生的,它们按照各元素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力的相互作用来影响整个“场”的变化,不仅能够让人们产生一种时间推移的心理感受,同时也会产生空间的节奏韵律效果,极具秩序美感。概念书店室内设计也可以利用力场渐变的手法,通过数量的渐变、形状的渐变、颜色的渐变来营造书店的节奏韵律美。如图4的广州的方所书店,吊顶区域由长短渐变的木格栅构成竖向吊顶,长度由南向北依次变短,在视觉心理上形成一股从南向北的力量,构成丰富的节奏韵律,同时也增强了空间的流动感。这个吊顶设计成功之处在于使读者“不动”的情况下,产生“动”的心理体验,有计划地感受到整个书店的室内空间序列变化和活泼的节奏韵律感,形成对书店的整体性认知。

(三)力的强弱

当两个进行对比的客观对象在形状、颜色、大小、材质、位置等要素存在差异时,会使人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力的强弱感。这种视觉刺激应用于设计中,有助于突破形式单调乏味的一面。在概念书店室内空间里,借助作用力在天花、墙地面等界面造型、材质肌理、灯光色彩和位置方位等要素的强弱对比处理,可以造成空间的节奏和张力,打造出视觉亮点。例如巴西圣保罗的Libraria da Vila书店,在分隔一层与二层的天花剖面上做了一个环形书架,打通的一层与二层在空间的虚实体量和色彩上形成一种力的强弱对比,同时,构建上下贯通,虚实相生的环形空间联系,使读者在物理场的引导下产生更为亲和的心理体验,如图5。

四、闭合性原则在概念书店室内空间的营造

当一个不连贯或有缺口的图形,被观察者在心理上尽可能感知为“闭合”、“完好”的图形时,即构成闭合性原则的格式塔。闭合性原则是从客观的“无”到心理的“有”,这种由视知觉引起的心理层面的闭合界限在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在概念书店室内设计中运用闭合性原则,可以创作出优质的格式塔作品。

完全闭合的图形较之非闭合图形,可以给观察者更加稳定、明确的视觉感受,而趋向于闭合的视知觉往往易于构建形成具有视觉张力的新图形,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设计创作中,可以刻意组织闭合强弱程度不同形态,打破人们的心理经验,给观察者留下丰富的遐想空间。例如在如是概念书店的方案实践中,设计师对概念书店室内设计进行了视觉心理创作理念的尝试。首先,设计师打破屋顶固有的整体结构,将中庭植物景观嵌入圆柱形空间结构中,当读者步入此空间看到这个开放式设计时,读者的视知觉心理仍倾向于这是个完整闭合的屋顶结构。这一打破常规的空间设计,一方面充分利用自然光源满足了室内的照明和光影变化,使丰富的自然采光、植物、空气与室内阅读环境融为一体;另一方面与设计师期望打造的自然、放松、原生态的阅读意境不谋而合。室内外联系的中庭植物景观为阅读区的读者创造出一种自然放松的阅读氛围,增强了读者心理与书店阅读环境氛围的高度契合,如图6。

结语

设计以人为本,设计旨在创造符合人的心理需求,为人服务的环境。格式塔作为一个经典的心理学理论,为环境室内设计领域提供了更人性化的视角和规则。深入研究行为心理理论,在设计中更深层次的契合环境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对提升环境品质和使用者的情感体验具有重要价值。在本文案例的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所述原理之共性无不关乎以人为主体的人性化心理空间意境的营造,并在此过程中强调人的参与和体验。因此將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和设计法则糅合到概念书店的室内设计研究中,并从中找出体现人文关怀的心理因素,使概念书店设计心理的研究与应用更贴近人对真实环境的体验与追求,创造出优质的格式塔作品。

作者:吕红 郭夏楠

上一篇:护理学小组教学论文下一篇:监管弊端的医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