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院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公安院校的大学生有着众多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此,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进行政治忠诚教育,需要从其自身特点寻找突破口。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思政课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好思政课与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机关院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关院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 篇1:

加强公安院校学生忠诚教育的探索

[摘要]公安机关特有的人民民主专政工具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公安院校必须把忠诚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文章阐述了对公安院校学生进行忠诚教育的重要性、忠诚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途径。

[关键词]公安院校;忠诚教育;内容;途径

[作者简介]许华,山东警察学院政论部讲师,硕士,山东 济南250101

忠诚是中华民族的国魂。自古至今人们都视忠诚为最高尚的美德。美国著名职业培训专家约翰·克拉克博士说过,如果说智慧和勤奋犹如金子般珍贵,那么比智慧和勤奋更加珍贵的便是忠诚。2005年8月,在全国公安保卫战线英雄模范立功集体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把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概括为“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无私奉献”二十个字。其中“忠诚可靠”列为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之首。应该说,考察一名警察是否优秀,在所有综合素质的要求中,忠诚是第一位的。

作为新时代的警察担负着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毫无疑问,神圣的职责决定了在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以学生的忠诚教育为重点。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忠诚于公安事业的过硬警察,是当前公安院校最重要、最迫切的课题。

一、公安院校学生忠诚教育的重要性

公安机关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是掌管社会治安和国内安全保卫工作的专门机关,肩负着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使命。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公安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公安院校担负着为各级公安机关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以及为公安工作的发展和公安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任。公安机关特有的人民民主专政工具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公安院校必须把忠诚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

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现代化建设对公安工作的要求,把培养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诚卫士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站在培养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的高素质的公安人才的高度,紧紧抓住忠诚教育这条“生命线”不放松。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培养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高素质公安后备人才。坚持服从服务于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办学宗旨,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忠诚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学员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公安机关不断培养和输送优秀合格的生力军和坚定可靠的接班人。由此可见,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和对法律是否忠诚是一名合格人民警察的必备条件,是检验公安院校教育质量高低的首要标准。

二、公安院校学生忠诚教育的主要内容

當代公安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材,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公安大学生的忠诚教育,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保卫者;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对党忠诚的教育。人民警察作为党领导下的重要行政司法力量,其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和服从党的宗旨。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了党对人民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原则。早在1950年9月,毛泽东在全国经济保11212作会议的指示中说,保卫工作必须特别强调党的领导作用并在实际上接受党委直接领导,否则是危险的。这一指示确立了我国公安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所谓特别强调党的领导作用也就是公安工作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江泽民在1992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加强党对政法公安工作的领导是始终不渝地坚持的一个原则。党对公安工作领导的绝对性,就是公安机关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绝不容许有任何削弱、摆脱、抵制和忽视党的领导的现象。这就要求人民警察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求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党性教育,不断地提高学生党的观念,遵守党的纲领和章程,遵守党的纪律,使学生认清服从党的领导的必要性,坚定不移地接受党的领导,自觉地维护党的威信,抵制各种贬低、淡化党的领导的倾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更要扎扎实实地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踏踏实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

(二)对祖国忠诚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忠诚于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忠诚于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忠于祖国,就是要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带头遵守宪法、法律法规,为民族振兴贡献才智。公安院校要对学生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强烈地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要把爱国与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把个人的理想抱负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根本目标统一起来,做到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把忠于祖国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为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作出牺牲和奉献。据有关部门统计,仅1980年以来,全国公安系统共有7000多名公安民警因公牺牲,13万多名公安民警因公负伤。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新时期的人民警察以巨大的牺牲和奉献,捍卫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愧于坚强的“共和国之盾”。

(三)对人民忠诚的教育。人民警察的根本宗旨就是“人民公安为人民”,就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是人民警察的精神,无论什么时候人民警察都不能丢掉这个忠诚的本色,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但有些公安民警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公仆意识淡化,摆不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对待群众冷、硬、横,有些地方公安机关的衙门作风依然存在,有的公安民警对具体工作挑肥拣瘦,怕苦、怕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爱岗敬业精神,责任心不强。因此作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教育学生切实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始终把执政为民、关注民生作为公安执法思想的核心,练好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如在抗震救灾过程

中,许多人民警察深入第一线,深入到最基层,到群众中去抢险救灾、安抚心灵、安慰关怀,这就是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四)对法律忠诚的教育。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性质,决定了公安民警的日常行为要以法律为基准。同时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对人民警察的任务、宗旨、职责、权利、义务等进行了非常明确规定,所以无论从内部还是从外部要求上,都决定了我们的一切工作思维和行动都要围绕法律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民警法制观念不强,缺乏依法行政的自觉意识,甚至打骂、体罚、虐待犯罪嫌疑人,个别的搞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有的民警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甚至执法犯法,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警察作为重要的行政司法力量,对执法守纪、知荣明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人民警察只有加强法律学习,具备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执法技能,才能忠诚于法律,才能保证公安执法活动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才能符合依法执政的要求和保证国家法律得以准确有效地执行。

三、公安院校学生忠诚教育的主要途径

作为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人民警察忠诚教育必须坚持以铸就忠诚警魂为根本,以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诚教育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政治上忠诚可靠的公安专门人才。对公安院校学生进行忠诚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忠诚教育的主要渠道。对公安院校学生开展忠诚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重要作用。要按照教育部、公安部的要求把对学生的忠诚教育充分体现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警察职业道德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讲课过程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的说教,遵循教学内容要改革、教学方法要改进、教学手段要改善的思路,在创新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特别应该加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三进”工作。笔者认为,人民警察荣辱观的核心是忠诚,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法律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只有把握好这一核心,才能在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中,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

(二)辅导员教育——忠诚教育的有力保障。高校辅导员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力量。辅导员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机会最频繁,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扮演着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殊角色,是保证高等教育事業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进取精神、忠诚意识的重要保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辅导员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也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学期考试和就业指导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忠诚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忠诚意识。

(三)榜样示范教育——忠诚教育的有效平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研究表明,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生物,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模仿行为,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榜样内在的感染、激励、号召、启迪、警醒等功能发挥着重要的示范激励作用。

榜样示范教育是以他人的模范行为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来提高学生认识的方法。借助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形象、感人事迹和警句名言来启迪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清和履行时代赋予自己的崇高责任。

在具体的忠诚教育教学中可列举一些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公安机关的模范人物,号召学生向他(她)们学习。如任长霞一心为民的公仆形象,真正地体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她始终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无时无刻不把民放在心中。任长霞是一名普通的公安局长,一名平凡的共产党员,却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遵循了执政为民的准则,真正走了一条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之路。通过这样的榜样实例,达到忠诚教育的良好效果。

(四)校园文化教育——忠诚教育的有力补充。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忠诚教育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校长教师的言行是教育,优美整洁的校园也是教育。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忠诚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为此,忠诚观念的树立贵在教育,忠诚美德的形成贵在明善,当代公安大学生要牢记,公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成为公安业务方面的专家,更重要的是做到“四个忠于”,成为一名具有忠诚美德的优秀公安大学生。

当然,对于公安院校学生开展忠诚教育来说,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还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全社会都要关心公安队伍的健康成长,支持公安院校学生的忠诚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生的忠诚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受教育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李琳琳.新时期大学生政治观现状与成因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

[2]徐运帷.公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4).

[责任编辑:荷 叶]

作者:许 华

机关院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 篇2:

论思政课与公安院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

[摘要]公安院校的大学生有着众多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此,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进行政治忠诚教育,需要从其自身特点寻找突破口。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思政课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好思政课与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通过这三个步骤,把锻造“忠诚警魂”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价值观;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思政育人

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就是公安院校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以“四个忠诚”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忠于党”,这是从信仰方面提出的基本要求;“忠于祖国”,这是从“孰先”方面提出的最高要求;“忠于人民”,这是从“依靠谁、为了谁”方面提出的价值诉求;“忠于法律”,这是从途径和依据方面提出的根本要求。“四个忠诚”充分体现了人民警察的思想素质、政治本色、职业角色和公安机关的性质和政治责任。从理论上探讨思政课与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有利于增强政治忠诚教育的效果。

一、政治忠诚教育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2014年初,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不断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培养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高素质公安后备人才,这就明确界定了公安院校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当代公安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材,是祖国的未来,其政治意识、法制意识和服务意识等忠诚度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这一重大问题。因此,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应对国际风云变化新挑战的客观要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意识形态斗争异常复杂。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通过鼓吹“西方民主”“普世价值”,潜移默化地渗透他们的政治理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面临新的考验。这正是迫切要求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的现实依据。

二是落实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生动实践。今天的公安院校大学生能否担负起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重任,成为政治上可靠,党和人民满意的公安机关专门人才,不仅仅取决于他们的文化和专业素养,还取决于他们是否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忠诚。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忠誠认知、忠诚情感、忠诚行为的培养,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公安院校最重要、最迫切的课题。

三是推进公安队伍建设的现实诉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结构转型期,我国正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考验。随着社会结构的调整,利益格局的变动,一些社会矛盾的凸显,公安队伍在意识领域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消极思想,它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直接关系到公安事业的成败。因此,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思政课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中的主渠道

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政治忠诚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应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凸显公安院校的育人目标。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必须突出政治忠诚教育的首要地位。通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的方式,把锻造“忠诚警魂”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使公安院校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忠于”的意识,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三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自觉性和道德自觉性,坚定他们的共产主义信念。为此,思政教学必须加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以铸造忠诚警魂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履行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培养忠诚卫士。

思政課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公安大学生培养成政治忠诚可靠的专门人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提高政治忠诚度的根本途径。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穿各门思政课的教学红线,在思政课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政治忠诚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公安系统的价值取向,公安院校大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思政课教学要把握好这一时期,在引导学生对价值观的认定、选择、坚守、养成上下功夫。“四个忠诚”是人民警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政治忠诚持有肯定性的认识、态度、情感及信念,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人民的关系,他们会为自己是警察感到骄傲和自豪,对公安事业充满了热情和热爱,最终使他们对公安事业炽热的热爱之情转化为忠诚行为,在公安事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和自我发展。

二是拓展课程教学平台,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政治忠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在政治忠诚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就必须搭建政治忠诚教育的立体式平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和教学力量,坚持把思政课教育与其他专业课程教育、社会疏导等各种方式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政治忠诚教育的强大合力。

创新教育载体。在互联网时代,思政课堂已经延伸到网络领域,思政课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网络空间自由、平等、多元、交互的特性,使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一些西方敌对势力把网络作为意识形态渗透的主渠道。思政老师必须树立新的理念,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重视网络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利用网络教学,在网络空间积极引导学生,针对学生实际,及时解答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宣传国内国际形势变化以及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

三是注重体验教育,丰富政治忠诚教育的形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要密切联系公安业务,把课堂教学与公安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政治忠诚教育是一种行为训练,需要积极探索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对接,充分利用公安高校的行业资源优势,突出人民警察的实践特色、岗位特色,通过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参观访问等方式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活动,了解公安工作的形势与现状,增强职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通过系统的思政课教育,把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将政治忠诚教育落到實处。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政课与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是关键

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政课与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并以此为切入点,也就是抓住了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的关键。思政课与政治忠诚教育都是公安院校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是二者的联系。从本质上说,公安院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与政治忠诚教育是趋同的。前者是在最宏观、最宽泛层面对所有专业、各个层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领域内的必然要求,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政治忠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道德基础和过硬的政治素养,内在的包含着政治忠诚教育;后者则是公安院校的立身立本,是其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所在,是在具体专业领域内,以政治忠诚教育为主题,对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与强调。可见,思政课与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政治忠诚教育具有某种天然的、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而非主观臆造的内在统一性。

二是二者的区别。首先,二者的理论渊源和教育目的不同。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重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的培养、提升和意识形态的传输。而与此不同的是,政治忠诚教育从本质上说,则主要是以我国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为理论渊源,从职业道德的角度,强调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政治建警”,培育学生的“忠诚警魂”。其次,二者的教育任务不同。思政课的教育任務相对比较宏观,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导向和行动指引功能,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的重要途径。政治忠诚教育的任务则相对具体,是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所必备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责任,具有具体而明确的职业导向性。再次,二者的教育内容不同。思政教育是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系统学习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政治忠诚教育则要彰显公安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办学特色,以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和忠诚原则为主要内容,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最后,二者的地位不同。思政课“具有其自身独立、完整的体系和特有的使命与目标,其自身及其任何组成部分都不容被削弱或取代。”思政课通过意识形态、指导思想、办学方向上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起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忠诚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就是通过思政课教学,使公安院校大学生在思想高度上理解忠诚教育,强化警察的价值信仰,将忠诚意识逐渐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认同。政治忠诚教育作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属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教育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安领域的具体化。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以培育公安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根本目标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也是最能体现公安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三是对二者关系认识上的误解。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有一部分人对思政课教学与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认识不准确,导致片面观点和错误做法。一是扭曲二者的关系,导致另一方的作用难以正常发挥。思政课教育教学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政治教育领域,没有凸显出公安院校思政课教育的特殊性,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有待加强。政治忠诚教育大多纸上谈兵,尤其是承担了忠诚教育的老师大多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兼任的,他们缺乏基本的公安业务的经验,不能很好地把忠诚原则内化为学生的忠诚品格,影响了政治忠诚教育的实效性。二是割裂二者的联系,认为思政课教育教学与政治忠诚教育互不相干、互不相连。这种观点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引领和整体把握,难以准确、及时地发现政治忠诚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容易导致忠诚教育的盲目性和资源的浪费,从而无法形成强大的合力,直接影响忠诚教育的教学效果。三是否认二者的独立性,以思政课教学代替政治忠诚教育。政治忠诚教育具有自身的教育体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如何培养人民警察,成为怎样的人民警察”的问题。以思政课教学代替政治忠诚教育,不利于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直接关系到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事业发展。

因此,正确对待思政课与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始终把锻造“忠诚警魂”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思政课的科学发展,也是公安院校永续发展的立足之道。

参考文献:

[1]隋从容.加强公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01).

[2]董立人.加强政治忠诚教育强化政治纪律认同[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4,(02).

[3]黄萍,黄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再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4,(11).

[4]付瑶.论公安院校的忠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公安教育, 2012,(04).

[5]黎津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警察忠诚教育关系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2008,(01).

[6]喻维华.思想理论课在忠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J].教学研究,2009,(11).

[7]徐霞.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政治忠诚教育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4,(05).

本文为四川警察思想政治研究中心2015年度一般项目《思政课与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关系研究》(CJS15B07)(主持人:曾炬)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付淑霞)

作者:曾炬

机关院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 篇3: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探索

摘 要:阐述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协同育人教育的思想内涵及重要意义,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发展现状与现实困境。从学生管理工作、思政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大学生择业就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合作等方面研究探索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新思路与新路径,从而系统地提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高校一直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基地与重要阵地。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日益更新、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的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育人育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虽然已成年,但心理心智与人格尚未成熟,政治思想觉悟有待提高,还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高校在育人成长的过程更要注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观引领,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提升与发展。

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思想内涵及意义

(1)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内涵是指高职院校各个系统部门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利用各自功能作用与条件优势来整合校内外所有资源与力量,并且同向发力,达到教书育人、育德成才的目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主要涵盖两个内容:一是高职院校内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文化专业课教师队伍、学院党团和行政工作人员之间分工协作、同心同力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二是高职院校内部的相关机构部门、不同地域的兄弟院校以及校外合作企业之间的取经借鉴、互帮互惠、共同配合来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意义。新时代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与社会功能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的专业型人才,不仅需要重视对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更高要着眼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高度与觉悟、职业操守与道德、工匠精神、创新创业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觉悟等,努力将学生打造成具有高素質、高技术、高技能的复合型专业型人才。

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发展现状与现实困境

当前新时代背景下,部分高职院校虽然不断重视思政的协同育人工作与发展,在思想政治课程、专业文化教育课程、专业实习培训等方面进行过开放式的探索研究,在协同育人的思政教育工作上也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然而思政教育的协同教育体系在以下方面还是存在不足,制约了协同教育的有效性。

(1)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协同机制与系统建设还不完善。在高职院校当中,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还是主要依靠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师来完成,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引领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学校高层领导往往还没有建立起思政教育大体系的思维,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流于表面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对学校思政教育人员组织动员、配合协调、分工安排等措施没有统一调度和方案,导致在思政教育领域的教师与工作人员各自为战,缺乏向心力,没能有效进行协同育人工作。

(2)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途径和平台还不健全。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依然是政治理论课和思修“两课”,教学大纲内容没有根据时代发展而做出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大多数也是在课堂上以“填鸭式”方式教学,缺乏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同学们很难将书本知识和理论实践相结合。再加上很多学校没有完全利用新形式的平台教学如网络教学、微视频、大数据远程课程等,导致很多学生觉得上理论课程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其学习的效果自然不理想。另外很多高校没有把思政理论课、思政实践课、专业文化课、团学课程、校园第二课程等不同课程互相融合,缺乏密切协作,难以满足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发挥集成效应及多样化要求。

(3)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与校企、社会团体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协作育人环节的薄弱一直是校企人才培养的瓶颈,打破校企协同育人的僵局关键在于两者没有深度融合、广泛合作,企业也没有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制订的思政教育培养方案中。虽然大部分为学生提供一线的实习培训环境,但并未以社会实践生产生活案例为契机,也未充分发挥企业思想政治育人主体,另外企业的行政工作人员本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与高校思政专兼职教师也不可同日而语。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追求往往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其企业文化与高校强调的教学育人思想往往是各行其是,相互融合度较少。

3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研究对策

(1)建立其高职院校思政协同育人大体系格局和机制。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思政育人作用,深入推进全面覆盖的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制订协同育人的专题性指导文件,建立起学校总部行政部门、二级院系党政机关及人员、学生思政教育教学科研室的三级网格化思政教育格局。在思政协同教育大体系、大格局的框架下,有效规范高职院校内部参与思政协同教育各部门的职能职责、考核方法、激励办法,有利于提高学校各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杜绝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扯皮推诿的现象发现。同时也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专业课教师、党政团人员、辅导员教师、学生班主任等各自的思政教育任务和责任,做到分工合理、责任到人、考核到点、执行到位,真正实现“各守一片疆土”的思政育人目标,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打下结实的人员和组织基础。

(2)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正所谓“名师出高徒”,高职院校首先要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政治素养队伍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才能教育好学生。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具有一定创新育人教育思维,能够理解和懂得把握当代“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和行为准则,能够走进学生思想心理、贴近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因此,需要不断引进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高、有资深政治政工人员、来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团队建设,从而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加强思政专兼职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业务水平。

(3)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对思政协同教育的促进作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任重道远,应该与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紧密连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与道德文化修养教育,以日常的学生管理、校园文化活动、团学组织等方式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以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思政协同育人教育的一种体现方式。并且在学生日常的管理和团学工作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理论、党的政策方针、思想政治精神,广泛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开展“党史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学一做”等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对党的科学信仰、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操等。

(4)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与大学生择业就业教育相融合。高职院校应建立起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相结合,协同高校、政府就业相关部门机构,针对社会需求调整改进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擇业、就业教育指导工作作为思政协同教育的切入点,二者融合起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择业和就业教育的针对性,思政教育协同就业指导全程为青年学生服务,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高度、完善自我修养、提升人格品德,成为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5)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员应与合作企业的文职人员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同向发力。企业可以派相关企业政工人员到高校学习进修,在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了解熟悉高校思政教育目标和方案,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选派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文化和学习实习情况,帮助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结合专业技能有效学习领悟工匠精神、创新创业精神等,从而有建立效的衔接机制,也可以打破校企协同思政育人的僵局。

参考文献

[1]金爱国,吴加权,邢晖,等.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8,(14).

[2]孙建.论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及实践反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4).

[3]赵晓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4.

[4]冯刚.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理论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1).

[5]黄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34-36.

作者:吴志鹏 谢松 刘斌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下德育教学论文下一篇:高校辅导员人文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