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教学计算机教学论文

2022-04-20

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及逻辑性,学习内容较难,而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意识、知识水平、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实际教学难度较大。笔者认为,“任务驱动、分组学习”教学模式是提升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组教学计算机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组教学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1:

浅谈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分组教学法

摘 要:职业院校是以“思行并重,德技双修”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如何更有效地因材施教,以完成促进个性发展的育人目标?经实践与研究,本文提出分组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实践技能 分组教学 课堂设计 过程评价

“德技并重育英才,能力为本铸品牌”,职业院校以“做中教,做中学”教育理念为实践教学行动导向。目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普遍存在困境: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水平、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可能会因学生某些环节没有跟上导致教学任务不能较好地完成。如何使学生都能跟得上,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基本实践任务完成以后,当安排若干复杂实践任务时,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并与其他同学交流,以此明晰学习内容、掌握教学重难点。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同时便于因材施教开展差异化教学。在安排实践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计算机实践教学,使学生实践技能有较好的提升。

一、分组原则

美国莱文斯教授认为,分组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分组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能够跟得上、学得会、做得好,但如何进行合理的分组呢?

一是在课程刚开始时不宜进行分组。教师在开始的基本实践技能学习阶段,需要了解学生能力和掌握情况,需要安排一定的独立学习任务,以此对学生进行调研分析。

二是在基本实践技能学生能够完成的条件下,根据独立任务完成情况,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个粗略的分组,粗略分组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掌握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学生的思行并重的能力。

三是在粗略分组中应注意的问题。分组中同一小组的组员要有能力差别,要有分工,要形成能力互补。在这样的分组中,学生的进步就会更大。教师在分组中起到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各组的学习进度,让学生有尽自己的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务。

四是粗略分组时,实践教学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在课程进行期间,学习小组根据组员在学习中的表现,以小组学习进步和组员能力互补的原则进行微调,提高组员间的协作;在出现了某小组能力差距较大的时候,以小组学习和操作好的学生能否带动相对较差的学生的的学习为准,可以进行大调,目的是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分组方法

群体动力学理论认为,群体的本质是导致群体成为一个“动力整体”的成员之间的互赖(通常有共同目标而创设),在整个动力整体中,任何成员状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并且成员之间紧张的内在状态能激励群体有效地达成预期目的。分组的范围可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外部分组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学习能力、成绩进行编班,内部分组是班级内部按学习能力分组。分组教学的形式有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合作型分组、帮教型分组、友伴型分组。

为了达到共同学习的预期,每组以5~8人最为合适,分为6~8个小组最佳。这种分组的优点在于,在课堂上能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让小组成员都参与到思考、学习、动手的过程中去。每小组要有一个组长,由学习能力强、并能很好地完成前面独立任务的学生来担任,组长主要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因此在分组时,教师需要将会思考、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分配在不同的小组,让每个小组自己推荐一人作为讲解员,讲解员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本小组对课堂任务的认识、思考和实操过程向全体同学描述出来。主要的意义就是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找到最适合自己小组的方法,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课堂设计

课程开始前,教师要做好课程设计,根据课程安排梳理知识脉络,形成教学知识体系与教学设计。

在课程进行中,教师要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纳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课程设计的不足;基础性问题进行全员讨论讲解,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发言,个人问题单独解答。

课程结束后,学生总结学习效果,提出建议,教师总结,改进课程设计。

四、课堂调控

1.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教师要由过去的“讲授为主”变为“引导为主”,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

在分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教学任务量和任务难度。教学任务量是在课堂上现有知识量的贮备下最基本任务的叠加。在完成一定数量的基本任务后,增加单位时间内需要协同的教学任务数量。任务难度是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去寻找相关内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不是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方法,使学生学会遇到问题时去查询自己需要的知识的方法。

2.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必须引导、调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学习理念、学习方法上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学会思考,学会自主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要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

3.充分发挥小组在课堂上的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根据知识重难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充分发挥小组负责人的主观能动性。

五、过程考核

过程考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课堂秩序,分组合作的能力;课堂的活跃程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课堂任务完成情况,包括任务数量和任务质量。

三个方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考量了教师安排课堂任务的数量和难度对教学产生的影响。教学秩序良好,教师课堂控制较好,教学过程的参与度高,说明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课堂任务的完成情况则表明学生独立思考或动手能力的差别。学生的完成度较差,则需考虑是不是难度的因素;完成数量较少,则需考虑是不是学生学习程度不足。

六、师评互评

1.教师对小组的整体评价

主要以本学期课程的学习为主体,内容上主要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问题时采用的方式方法等。

2.小组成员间的互评

主要包括:各小组成员在参与讨论时提出的问题和发表的意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任务完成的贡献,出现错误提供修改意见,形成最终结果等方面。

有了分组学生的评价,再加上教师的过程评价,构成了整个学期课程对学生的总体评价。这样做既能够相对客观地对整学期学习做出评价,又能够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分组、成果进行评价,以便改进。

七、小结

分组教学法主要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教师在教学组织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茜.透视“小组合作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王瑀.项目化教学法在PhotoshopCS4平面设计课程运用的探究[J].职业,2015(9).

[3]黄丽仙.计算机专业联想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对策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4).

(作者单位: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

作者:张智辉?杨洋

分组教学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2:

分组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及逻辑性,学习内容较难,而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意识、知识水平、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实际教学难度较大。笔者认为,“任务驱动、分组学习”教学模式是提升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任务驱动、分组学习”教学模式的内涵

“任务驱动、分组学习”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快慢、动手操作能力的高低和组织能力的强弱等因素,把班级内的学生科学地、合理地、动态地分成人数大约相等的若干个小组,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学生经历查阅资料、自主学习、交流和动手实践操作的相互学习合作的过程。

二、合理分组是关键

(一)确定分组时间

笔者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认为,分组的最佳时期是在学生入校的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或者第二学期初。学生刚入校时,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多,对他们的实际计算机水平知之甚少,不便于分组工作的进行。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后,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兴趣、性格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和了解,在此基础上,任课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二)合理搭配小组成员

教师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每组5人的标准进行分组,并确定各组组长。小组长的确定:从调查问卷中,抽取20%的人进行面对面访谈,最终确定有较强学习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来担任组长。组内成员的确定:根据学生接受新知识能力的快慢、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强弱来分配各学习小组成员。分组时,还要注意男女生混搭,防止一组全是女生或者全是男生的情况出现。合理分配组员,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之间形成相互督促、相互帮助的氛围。任课教师最好能结合学生实际,把性格不同的人安排在同一个小组,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学习上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在学生的性格培養上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互补作用。

(三)合理安排组员座位

分组互助教学要顺利开展,首先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良好环境。任课教师可采用正六边形、梯形、圆形等形式安排环形座位,促进成员间交流、互助与合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把组长安排在核心位置,这样既便于组长分配与协调任务,同时也能使组长照顾到组内的每个组员,保证学习过程顺利展开。

三、实施分组教学

(一)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利用计算机课程的优势,结合课程内容的需要,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境,精心设计授课方案。教师可精心组织和提炼教材,将之设计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并把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巧妙地融合到“任务”中去,引导学生去观察、欣赏、交流和思考。创设的情境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案例,也可以是已经完成的实例。由于“任务”贴近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

(二)明确教学任务,正确引导学生

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先将教学资源存放到教师服务器上,供学生下载学习。为方便学生在上课时进行分组学习,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网教学资源以与教学任务相关的素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料为主。教师根据创设的任务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对本节课的任务过程进行梳理、讲解,明确任务目的,示范和强调任务完成中的难点。根据以往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学生普遍较易掌握的内容,可以让组长组织小组自学,组员之间通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现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组织小组讨论,形成科学模式

小组讨论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提出的任务进行探索、讨论、分解,并归纳总结所用到的知识点,将操作实例任务和所用到的知识点以及重点、难点进行消化吸收。然后,由教师演示教学任务,强调重点和关键步骤,之后学生再进行上机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重点强调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而不是盲目模仿。

当学生完成以上操作任务后,教师给每个小组下达实训任务,组长要充分发挥职责,对任务进行分解和协调,积极指导组内成员,最终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原则,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和探讨。在此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知识记忆及操作流程得到强化,更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运用。

(四)开展师生互评,树立学生学习自信

当学生操作完毕,各小组将作品通过网络上传至教师指定的位置,每组派一名学生充当讲解员进行小组成果展示与讲解。讲解员可以由小组内各个成员轮流充当,目的是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学生进行作业展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作业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最后教师作总结性点评,教师点评要以鼓励为主,点出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还可展示优秀的作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不断追求完美的品质。

实践证明,在实践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发现自我价值,促进师生、学生间的互动,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编 黄紫鹃)

作者:郭清芳

分组教学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3:

“分组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分组教学是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分组教学有利有弊。为了改革弊端,作者在分组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这两种方法,避免分组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带来的弊端,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 分组教学 项目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信息化也逐渐走进生活,因此计算机教学在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计算机是一门不同于其他科目的学科,如何高效开展计算机教学,让学生轻松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当前教育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就我校而言,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良莠不齐,有的学生从没接触过计算机,有的学生已经有相当丰富的计算机知识,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往往是程度好的学生一教即会,程度差的学生再怎么解释也很难理解要学习的知识。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摸索出了“分组教学”这一教学模式。

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按照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异,把学生分为不同学习小组,通过定期测验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组织形式。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班级,我们在分组中以班级为单位,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异分为若干组,用分组提高教学质量。

分组教学显著的优点在于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各有不同,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信息,开展教学活动。

但是,它仍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一是很难正确检测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小组内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所分化;二是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并且这种矛盾是在师资力量不充分的基础上产生的,很难解决;三是分组后成绩相对较好的小组学生容易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程度差的学生又会相对懈怠,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师资设备现状与教学效果的矛盾

不可否认,分组计算机专业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但无疑增加了学校教育教学成本,加剧了职业学校专业师资严重匮乏程度。成绩好的小组老师付出的精力更多,在目前的师资和设备状况下,成绩差的学生有可能会受到教育不均衡的待遇,这将进一步拉大两者的差距。

2.分组教学的教学质量问题

分组教学并不只是简单为了促进师生的沟通或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而是为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合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合理应用“团队协作学习”开展教学,制定团队考核和评价方式,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

3.难以科学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由于在分组教学中,各个小组的学习能力不同,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如果每个小组都采取不同的检测方式,势必就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以上问题严重阻碍了分组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施行,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找到了一些好的解决办法。

1.在分组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了新知识和新技能后,为提高学生应用新知识和新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适应就业岗位技能要求,应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分组是开展“项目教学法”最有利的教学环境。

开展项目教学法,应分两个过程实施:模仿过程和自主实施过程。

模仿过程指的是教师应用一个实际案例,从确定项目任务、制订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等环节讲解完成一个项目,让学生模仿实施并完成该项目的完整过程。

在学生已理解新知识新技能,并掌握完整项目实施过程后,可以进入项目自主实施过程,教师先确定若干个项目主题并提出相关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主题和要求自主确定项目任务,开展项目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制订实施项目计划,制定步骤,明确小组各成员项目分工、文档编写,组织项目实施,交换进行检查评估。最后教师将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

经过这一环节后,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和技能,获得了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而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增强了就业自信心,培养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了专业技能学习的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项目教学法中的模仿过程,让学生理解项目实施的完整过程,初步了解应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不宜要求过高,否则可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恐惧感和挫折感;应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要重视成果展示及正面评价,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这是合理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关键。

2.在分组教学中应用“任务教学法”开展教学。

任务教学法是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有效措施,任务教学法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减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负担,以便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水平较低的学生的学习中。

我们先把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假定为一个大任务,在这个大任务的基础上把它分割为几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都要细致明了。在分割的时候要注意每一个小任务之间的知识联系、难易程度,等等。在之后我们根据分组情况把每一个任务分配到具体的小组,这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内容难易程度之间的关系,把比较难的内容分给水平较高的同学,简单的内容分给水平较低的同学。

“项目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都是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计算机学习中,这与传统的被动教学完全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在实践中,这两种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从而解决了教学上的许多难题。

分组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与课堂教学配合使用,确实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针对不同的情况,小组教学的形式也应随之变化。教无定法,正所谓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方法都不可以生搬硬套。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小组教学方法,才是教师最需要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如果教学方式仍旧照着以前的模式走老路,就完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以应用为主导的今天,分组教学更能体现出时代的精神,让学生动起手来,积极主动地掌握计算机知识。

作者:杨平

上一篇:技术创新的节能减排论文下一篇:计算机绘制采矿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