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知识与人口学论文

2022-04-26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高等教育育人必须充分挖掘所有课程的思政元素,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食品安全知识与人口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食品安全知识与人口学论文 篇1:

消费者食品购买行为的现状调查

摘要:频繁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以问卷调查、访谈法的方式,对90名福州市的城、乡居民进行了关于其食品安全认知和购买行为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有所关注,但认知和鉴别能力存在不足;消费者对不同类型食品购买场所的选择及其理由、放心程度不同;不同性别、年龄段和受教育程度的被试者在购买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可以说,普及食品安全于民、于商、于国,都意义深远、刻不容缓。

关键词: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购买行为

一、前言

(一)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安全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近几年国内的食品安全事件接连不断地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俨然成为我国现阶段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2012年仅4个月的时间久爆出多起的食品安全事件:4月9日一则“老酸奶含工业明胶”的消息在网上疯传,便一发不可收拾;4月15日又爆出部分不法厂商使用重金属铬超标的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的事件。

从总体来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也由原来的单一性事件演变为各行业内的“群体性事件”。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发展到今天,已经从食品卫生或食品污染问题,演变为食物链的管理和保护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10]。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研究在食品安全问题的背景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是否有受到影响。主题契合社会民生热点,揭示由于食品安全问题所引起的消费者对于食品购买需求的转变,有利于增强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品生产商对于食品质量保障的意识。同时探究角度新颖,结合了消费心理学、食品健康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具有创新性和跨学科性。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者状况

此次被调查群体,是在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等地随机抽取的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者,以及通过专业的网上问卷调查工具“问卷星”所获得的被试。在性别分布上,女性居多(56.3%);年龄范围为20-49岁,其中20-29岁居多(41.4%);家庭人均月收入范围为2000—6000元左右,其中以2000—4000元的分布较多(42.5%);被试受教育程度及户口所在地的分布情况基本相当。

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87份,问卷回收率为96.7%。

(二)调查过程

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

问卷的设计过程中,主要通过查阅文献,在初步编制问卷后,由本专业老师评审确定。调查主要内容包括:1.人口学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受教育程度、户口所在地等;2.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与认知水平;3.当下消费者对食品市场的评价和放心程度;4.消费者对不同类型食品的购买场所的选择及其原因;5.不同人口学变量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专家访谈的对象为厦门中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化验室主任,美国生物化学专业的涂博士。访谈内容包括其一,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看法;其二,关于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程度的评定;其三,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泛滥的原因;其四,理性消费行为的建议等。

(三)数据处理

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认知程度

调查发现,被试在对当前食品安全事故的了解程度中,不了解和十分了解的人都很少,分别占9.2%和6.9%;而51.7%的人有所耳闻,但不了解具体情况;32.2%的人则是关注新闻报道,对具体情况较为了解。

而在对目前市场的食品安全状况的评价方面,仅有4.6%的人认为比较好,40.2%的人认为一般,39.1%的人认为不太好,16.1%的人认为很不好。

(二)食品购买行为调查

1.食品安全问题对于购买行为的影响

40.2%的被调查者表示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对其购买行为产生轻微影响,39.1%的的被调查者表示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对其购买行为产生较大影响;分别还有8.0%和12..6%的被调查者表示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对其购买行为完全没有影响和有非常大的影响。

2.各类食品的主要购买场所

被调查者购买食品的主要场所与食品的种类有关。购买乳制品、调味品、休闲食品大部分人选择大型超市,分别占总人数的77.0%,73.65,75.9%;肉禽副食、蔬菜瓜果、蛋类大部分人选择在农贸市场购买,分别占总人数的51.75,42.5%,42.5%;主食米面主要在大型超市及食品便利店购买主要占市场的47.1%和32.2%。

3.选择购买场所的主要理由

在选择购买场所时,大多数被调查对象以路近方便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尤其表现在购买主食米面、蔬菜瓜果、蛋类等食品;另一主要考虑因素则是放心安全,尤其表现在肉禽副食、乳制品的购买上。总的看来,路近方便与放心安全是消费者选择购买场所的两大主要理由,具体见表1。

(三)关于不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分析

对问卷中涉及购买行为的相关问题进行赋值。附值项目为: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配料表和营养成分、食用方法、厂名厂址、QS质量安全标志、外观和色泽。其中每一项都分为每次都查看、多数情况查看、少数情况查看、从不查看,分别附值4、3、2、1。

对不同性别、户口所在地、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人均月收入的被试的购买行为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见表2。

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地域、受教育程度的被调查者的购买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1.性别维度:男性的分值显著高于女性(t=2.432,p=0.019);2.地域维度:城市被试的分值显著高于农村被试(t=1.912,p=0.062);3.受教育程度维度:对初中、高中、大学三个群体被试的分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者差异显著:F(87,2)=3.517,P=0.062 。对此,进行事后多重检验发现,初中学历被试的分值显著低于高中、大学学历被试,P值分别为0.026和0.036),高中学历被试得分与大学学历被试无显著差异P值为0.745)。4.收入维度上:被试的购买行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87,3)=0.870,P=0.463。

四、分析结论

(一)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食品安全事故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深入;有极少部分人一点都不了解;而食品安全事故问题也对大部分人的购买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根据马歇尔的消费理论模式,消费者会对商品的数量或者质量进行权衡,选择“最优”选项,但这是以知道商品质量属性为前提的,而食品无论在购买前还是购买后都无法保证其安全性(Caswell and Mo jduszka 1996)。所以,这也是造成消费者无法正确权衡食品安全性质的主要原因。这解释了我们的研究结果。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水平

在选择购买场所上,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因为路近方便、安全放心为人们购买食品的主要场所。临时摊点多数没有正规的经营执照和卫生许可,在食品卫生和安全上本身存在着未知性,因此不被大多数消费者信任而作为日常消费点。从这个方面看,消费者还是具有较为清晰的意识和较高的行为水平的。

而在具体的食品购买行为上,可以看出还是有大部分消费者细心留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外观色泽,但仍然有三分之一的人并没有这样基础的安全意识。大部分人忽略了查看配料表、厂址和厂商以及QS商标。但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说,消费者被希望能够逐渐养成查看食品细则的习惯,学会留意QS商标,购买肉类食品要留意肉检商标等。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

(三)食品安全保障将何去何从

目前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如违法成本低,使得不法生产商敢铤而走险等。 国外的食品安全之所以做的这么好,一方面是他们监管的力度很强,惩罚力度大。一次食品安全事故,就可能面临永远关闭的命运。另一方面,西方国家的社会诚信机制建立的好,在生产和销售会自主地有约束,而当前太多食品生产厂商不顾道德,一切向钱看,所以才会有这么多黑心食品。

针对目前国内的食品安全状况,在消费者的恐慌和担忧之外,专家也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这是国情限制。“因为任何一个事情的发展它都有一个过程,美国还有欧洲一些国家它们现在食品安全保障做的很好,但是他们也是经过了50多年的磨合期,最开始他们也是有很多这样的问题。我们国家真正实质的经济发展大概是从1978年开始,到现在也就30多年,会有类似的问题其实还是能够理解。”

但食品安全大于天,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大多数消费者还是寄期望于国家“制定并严格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质监局的监管力度”和“提高食品检测技术和门槛”。

五、 结语

第一,食品安全已经影响到大部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第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高,但认知水平有待通过普及食品安全鉴别知识得到提高。

第三,在食品安全意识上,城市居民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高的被试明显高于教育程度低的被试,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第四,在食品购买场所的选择上,消费者多出于放心安全和路近方便的因素,选择大型超市,其次是便利店和农贸市场。

第五,大部分消费者愿意通过多支付较小比例的价格来保障食品安全。

第六,在提高食品安全的举措上,消费者主要希望通过法律和监管的途径确保食品质量。

参考文献:

1.童晓丽.安全农产品购买意愿和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省温州市城镇居民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6.

2.周应恒,霍丽,彭晓佳.食品安全:消费者态度、购买意愿及信息的影响——对南京市超市消费者的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

3.周洁红.消费者对蔬菜安全认知和购买行为的地区差别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2005.

4.秦金亮.消费行为过程的系统动态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1998.

5.戴迎春,朱彬,应瑞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选择意愿——以南京市有机蔬菜消费行为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

6.郭海涛.制约我国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外在因素分析[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9.

7.王志刚. HACCP经济学基于食品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实证研究[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8.张莉.兰州市486名孕妇食品安全认知状况及购买行为调查分析[D].兰州大学,2010.

9.王建英,王亚楠,王子文.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及食品购买行为现状——基于苏南苏北农村的调查分析[J].农村经济,2010.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作者:邢晓颖 王黎静 李春华

食品安全知识与人口学论文 篇2:

《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在高职教学中的案例展示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高等教育育人必须充分挖掘所有课程的思政元素,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绝对的理科课程,从理论知识上存在着深奥难懂,物质内在的反应机制存在复杂抽象等难点,加之高职院校的学生生物类背景知识薄弱,缺乏对科学的认识,科学素养没有形成,如何将理论知识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是每个专业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本文采用案例教学将德育教育融入理论课程中,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认识生命现象的本质中潜移默化接受德育教育,使其认识并认同科学家精神,并最终将这种精神外化成行动,最终能用科学创新的手段彰显强国之志。

关键词:课程思政;生物化学;德育

生物化学是我校公共卫生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与大健康专业群其他医学类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生物化学课程本质上是教授生物体内分子之间关系的学科,从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之间的联系与转化,时刻体现出马克思主义运动变化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中心法则的每一次错误修正,体现了人类知识发展历程,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从南方科大副教授贺建奎的基因编辑事件[1],引导学生在对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验学习的基础上,同样关注人类道德,生物伦理;从三聚氰胺事件和凯氏定氮法告诫学生科学是把双刃剑,我们一定正确合理合法的利用它,引导学生树立职业道德和公民责任,启迪学生树立起批判性思维;从呼吸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温室效应,澳大利亚丛林大火,海洋石油泄漏等环境问题,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助力祖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从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与疾病的关系,向学生传播正确的营养学和卫生学知识,引导学生强健身体和心理。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生物化学蕴含的思政案例更新,生化思政案例库有待丰富。

下面我将以“蛋白质的分子组成”这一节作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案例展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3)多肽。

(二)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给出的20种氨基酸总结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2)学生能够识别氨基酸侧链R基团,并根据氨基酸侧链R基团的特点,对组成蛋白质的20氨基酸进行分类。

(3)学生能够理解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方法,并会计算食品中蛋白质含量。

(三)素质目标

科学素养:通过“三聚氰胺事件”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思考商家为什么要往奶粉里面添加三聚氰胺?进而引导学生了解三聚氰胺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特性,探究三聚氰胺与蛋白质的结构相似关系,引出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凯氏定氮法。这件事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那就是蛋白质检测法的缺陷导致了致命的造假。堵住三聚氰胺混入牛奶的口子是治标不治本,只有改进检测办法,规范市场,严厉查处,促进良性竞争才能真正让乳制品回归健康。因此,科学方法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探索;当然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也不仅仅是企业家钻了科学的漏洞,也反映了市场经济方面的问题,以及婴儿数量的剧增反应出来的社会人口学问题,因此,可引导学生们认识,任何一个问题的出现,折射出来的事物之间的联系都不会是单方面的,我们都可以通过多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来寻求解决之法。

人文素养:我们一定正确合理合法的利用它,引导学生树立职业道德和公民责任,启迪学生树立起批判性思维。

【素材引用】

2004年4月27日新华网发布的国务院调查组对阜阳地区的调查结果,阜阳2003年5月1日以后出生、以奶粉喂养为主的婴儿中患有严重营养不良的婴儿,共有轻度、中度营养不良婴儿189例;随着“劣质奶粉”问题的曝光和深挖,全国各地因为劣质奶粉问题导致严重致病、夭折的个案不断涌现;到2004年4月25日,已有山东、成都、江西、太原、广东、兰州、辽宁、海南、武汉、长沙、深圳、浙江、河北等地发现其踪影,甚至北京、广州出现了怀疑吃劣质奶粉导致的严重发育障碍婴儿。

2004年8月12日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中的首起渎职犯罪案件,并当庭作出一审判决:以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分别判处被告人、阜阳市工商局颍泉分局周棚工商所原副所长白启祥和李亭君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和两年[2]

【引导思考】商家知道三聚氰胺的性质,为什么还要冒着损害生命安全的风险往奶粉里面添加三聚氰胺?

【与专业内容的融合】

一分子三聚氰胺的分子中的三聚氰胺分子含有六分子的氮原子,而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食品中蛋白質含量的测定正是利用了氮元素的含量在蛋白质中占到16%的比例计算的[3],因此,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就可以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100克样品中的蛋白质的含量(g)=每克样品含氮克数*6.25*100

【本素材思政目标及解读】

(1)这件事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那就是蛋白质检测法的缺陷导致了致命的造假。堵住三聚氰胺混入牛奶的口子是治标不治本,只有改进检测办法,规范市场,严厉查处,促进良性竞争才能真正让乳制品回归健康[4]。因此,科学方法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探索;当然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也不仅仅是企业家钻了科学的漏洞,也反应了市场经济方面的问题,以及婴儿数量的剧增反应出来的社会人口学问题,因此,可引导学生们认识,任何一个问题的出现,折射出来的事物之间的联系都不会是单方面的,我们都可以通过多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来寻求解决之法。

(2)告诫学生科学是把双刃剑,我们一定正确合理的利用它,引导学生树立职业道德和公民责任。

【教学方法】

此素材以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进行,先抛出这一热点新闻,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商家这样干的目的是什么?进而引导学生了解三聚氰胺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特性,探究三聚氰胺与蛋白质的结构相似关系,引出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凯氏定氮法,深化学生们对凯氏定氮法的理解。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进行一些关于三聚氰胺毒性的讨论,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生命至上、全面提高防毒、拒毒意识,决不让毒品沾染鲜活的生命!最后引用《人民日报》官博点评来结尾:毒品贻害无穷,必须冷酷到底;人生总要奔跑,但千万别跑错方向。

参考文献:

[1]马玉涵,赵岩,孙玉军等.高校生物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初探——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0):71-72.

[2]龚佐聪.从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看食品安全监管漏洞[J].当代经济,2005(11):46-47.

[3]李志强.生皮化学与组织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

[4]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乳业困局:洋品牌占半壁江山 .搜狐新闻.2013-06-19[引用日期2021-04-12]

作者简介:袁缓(1993.6-),女,汉族,重庆云阳人,重庆师范大学,理学硕士,从事有害生物防治,双翅目昆虫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

作者:袁缓

食品安全知识与人口学论文 篇3:

云南某高校大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相关行为调查分析

摘 要:目的:了解大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相关行为,为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其膳食行为提供科學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云南某高校589名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及饮食相关行为问卷调查。结果:该校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为6.9±0.6分,饮食相关行为的得分为42.3±5.2分;营养知识和饮食相关行为呈正相关(r=0.178,p<0.01)。结论:云南某高校大学生存在营养知识缺乏,饮食行为不科学等现象,应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并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其饮食行为。

关键词:云南;大学生;营养知识;饮食行为;问卷调查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所导致的营养问题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大学生正处于各种营养素需要量最大的时期,其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不仅影响在校期间的身体健康和学习,还可能影响今后的身体健康和工作[1]。本研究对云南某高校大学生营养知识、饮食行为、营养知识来源等进行调查,为开展该高校营养教育及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膳食习惯提供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589名,平均年龄20.9±1.4岁。其中女生为主(64.9%),汉族居多(69.6%),农村较多(80.6%),家庭经济一般的(69.8%),医学专业(51.6%),学习过营养相关知识较少(19.2%)。

(二)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经查阅文献后自行设计[2-4],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2)营养知识,回答正确得1分,共9分;(3)饮食行为,按程度不同进行评分,共143分。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95份,回收率99.2%,有效率98.2%。

(三)数据处理

采用Epidata3.1录入数据,以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两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营养知识与饮食相关行为采用一元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营养知识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二、结果

(一)大学生营养知识知晓情况(见表1)

本研究显示,大学生对营养知识普遍缺乏全面了解,平均得分为6.9±1.6分。与刘佳等人调查结果相符[5-6]。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情况不同,其中女生营养知识水平高于男生(p﹤0.01);汉族高于少数民族(p﹤0.05);城市学生明显高于农村学生(p﹤0.01);医学专业学生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p﹤0.05);接受过营养知识教育学生明显较高(p﹤0.01)。

(二)饮食行为

饮食相关行为的得分为42.3±5.2分;大学生偏好于酸辣食物,以荤素混合饮食为主,完全素食次之;女生挑食者占52.6%,高于男生(43%)。坚持每天吃早餐的男生占69.6%,明显低于女生的88.5%(p﹤0.01);医学生占86.5%明显高于非医学生的76.5%(p﹤0.01)。提示女生对早餐关注程度高于男生,医学生对早餐关注程度高于非医学生。

(三)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相关性分析

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呈正相关性(r=0.178,p﹤0.05),学生营养知识得分高,饮食行为得分也高。医学生饮食行为得分仅比非医学生略高,女生饮食行为得分反而比男生得分低,提示许多大学生虽具备一定营养知识,甚至形成积极态度,但却难以实践健康饮食行为,存在营养知识知晓程度与饮食行为分离现象。

三、结论

云南某高校大学生存在营养知识缺乏,饮食行为不科学等现象,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之间呈正相关,提高营养知识水平可以引导其采取正确的饮食行为。应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并采取多种形式对大学生的饮食行为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余小辉,涂小云,李萍.营养教育对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709-3711.

[2]韩德岗.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外医疗,2012,9:129.

[3]宫雪鸿,冯长忠,王海英.包头市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分析[J].卫生研究,2012,41(2):319-320.

[4]刘长征.综合性高校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习惯调查[J].宣春学院学报,2011,33(8):86-87.

[5]刘佳,李林风,肖全红.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对大学生膳食营养的影响[J].安全与检测,2013,29(3):104-106,108.

[6]肖春玲,贾云中,赵娅娅,等.中国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17(5):81-83.

(作者单位:袁芝琼/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彦华/开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袁芝琼 张彦华

上一篇:工科学生党员土木工程论文下一篇:项目教学法机电一体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