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电子信息论文

2022-07-03

【摘要】学科建设是民办本科高校具有战略性的基础建设,本文通过对陕西省8所民办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学科建设要顺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合理规划,建设学科梯队等措施。只有把学科建设好,才能推动民办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推动学校教育质量和人才质量的全面提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民办高校电子信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办高校电子信息论文 篇1:

民办高校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从总体上看,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具有当代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共同特点。但由于民办高校其特有的办学机制等因素,其学生又有着自身的特征,有其比较鲜明的特殊性,比较突出地表现在:教育成本与产出意识、市场化意识相对较强,学习素质和习惯相对较低,自律性和自信心相对不足等。如何根据民办高校的办学机制和学生的特点,开展有实效、有特色的电子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民办高校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目标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仅对民办高校电子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谈几点思考。

一、民办高校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指导人才培养工作

要培养符合社会急需的电子类应用型人才,专业设置合理程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定位是关键因素,这是学校在确立人才培养规格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以靠学费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民办高校,必须牢牢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市场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的进、出口畅通,赢得良好的生源和社会声誉,确保学校持续发展。

(二)加强对市场的调研

需要结合社会经济和行业的发展,加强市场调研。根据社会需求、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要求、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选定专业的教学目标,明确专业方向;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根据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发展,合理修订教学计划,调整专业知识结构,使专业更贴近社会、更贴近行业、更贴近需求;适时邀请社会相关人士和企业家到校指导,对课程的理论、技能、能力、创新素质等方面的教学侧重点和应达到的目标要求,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研究,结合每门课程的特点,制订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不断修订和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

(三)及时增添新技术类教学内容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求生存谋发展,就要面向世界、着眼国际市场,合理调整专业课程体系。要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使其在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根据专业特点,结合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时在教学内容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拉近教材内容与实际应用的距离,弥补因教材内容的滞后而带来的不足,使培养的人才具有社会性、适时性和先进性,使学生更贴近社会、接近市场,符合社会的急需。

二、制定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培养方案

以培养技术工程师为目标的培养方案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应有适当的比例,既不宜过深过窄,也不宜过宽过平,应在确定“前期按专业大类培养,后期按工作岗位能力训练”的交叉中又有独立的设计思路。

(一)课程内容合理搭配,突出应用特色

将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和通信工程三方面知识进行合理搭配,合并、压缩或调整了原有专业课程中陈旧的内容;对一些重要的、学科理论有重大发展的基础课程进行重组教学内容体系,如减少了分立电子线路分析设计内容在整体教学中的比例,加大集成电路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内容的知识单元比重。面向应用,拓宽基础知识面。如把信息论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等列为专业基础课;适当增加一些学科前沿的课程和开设系列讲座,向学生介绍学科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及发展动态等。

(二)一体化实践教学,增强应用能力

培养方案中应突出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删除教学内容陈旧的实验、过时实验项目,合并内容重复或类似的实验,并充实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重,提高单项设计性试验和体现学科先进性实验项目的比重,增加与工程结合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和实验理论内容。通过实验课程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和接触现代工程设计软件包。对于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设计,由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前加强与学生进行实验方案及实验方法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加强针对性的提问,杜绝学生的依赖思想,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不断深化产学合作,实现校企互惠

积极与实际工程项目接轨进行校外实习是大学生了解实际生产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是顺利走向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是:实习学生小组化。将传统的实习方式改变成学生自由组合、自己联系与学校安排单位相结合,有条件的学生自行联系,无条件的学生由学校安排实习单位,避免同时在同一企业有过多学生实习而影响该企业的正常生产渗透,形成人才培养工作共同体的“互惠、双赢”的产学合作模式。

(四)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增加实践机会

积极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和电子设计大赛,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风好转的重要举措。学生科技活动是学生第二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技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而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周远清.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J]. 中国高教研究, 2002, ( 12).

[2]孙清潮. 创业教育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 J]. 理论导刊,2002, ( 1).

[3]丁邦平. 论国际理科教育的范式转换))) 从科学教育到科技教育[ J]. 比较教育研究, 2002, ( 1).

[4]刘春生, 等. 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 J]. 中国高教研究, 2002, (1).

[5]宋斌, 冯淑娟. 民办高校学生择业心理特征及对策[ 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4, (12): 53-56.

[6]崔钢. 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 J]. 学术论坛,2004, ( 4).

[7]宋斌, 冯淑娟. 关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4, (3): 13-16.

作者:许静 赵慧

民办高校电子信息论文 篇2:

学科建设助推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

【摘 要】学科建设是民办本科高校具有战略性的基础建设,本文通过对陕西省8所民办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学科建设要顺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合理规划,建设学科梯队等措施。只有把学科建设好,才能推动民办高校教学、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推动学校教育质量和人才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学科建设 民办高校 内涵式发展

“一流人才从一流学科走出,一流成果从一流学科产生,拥有足够数量的一流学科,才能托起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工作。”[1]学科建设是民办本科高校具有战略性的基础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对民办高校的发展起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民办本科高校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已进入实施本科教育、专业硕士教育的学科建设新阶段。“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2],深刻揭示了学科建设在民办高校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民办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现状

陕西省民办本科高校的现有学科设置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占全国13个学科门类中的77%。在这10个学科中,包含35个一级学科,71个二级学科。西安培华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京学院、西安思源学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这8所民办本科高校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及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设置学科,都非常重视学科建设,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在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查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设置各校的重点发展学科和专业,根据各自办学历史和专业特点,主要集中在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艺术学五大学科。8所民办本科高校有7所开设了经济学、文学、工学和艺术学,学科分布相对集中。学科设置的雷同性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陕西民办高校的现状。近年来这一现象开始改观,一些学校开始增设法学、理学、农学等学科,一级学科多元化态势正在形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办高校办学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对医学、教育学等专业人才需求也日渐旺盛。

民办高校学科建设战略发展分析

学科建设对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专业建设、办学特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学科建设的研究和推动,对民办高校的结构、质量、特色、效益将产生深刻影响,对推动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学科水平决定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

学科是大学教育的最基本元素,是教学、科研、师资等方面实力的集中反映。学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着深刻的内涵。学科建设水平是衡量民办高校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对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民办高校由本科层次向专业硕士研究生层次提升,实现了民办高等教育办学层次标志性的突破。民办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办学历史和现实情况,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对若干个学科积极规划,集中优势,进行建设。同时,根据办学层次的提升,在学科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梯队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大调整力度,不断优化学科结构,使学科结构更加合理,形成独有优势和特色。西京学院是全国实施专业硕士教育的5所民办高校之一,它立足陕西机械工程、控制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冲破民办高校资金短缺,一般较少开设工科的禁区,确定了以工科为主的办学定位,在一级学科中设置了机械类、仪器类、电气类、自动化类等学科;在二级学科中重点扶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等,该校是全国民办本科高校中少数几所以工科为主的院校之一。

2.学科结构决定民办高校的办学类型

普通高校一般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2000年,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为了补充应用技术教育方面的不足,一批应用技术大学应运而生。学科结构对学校类型具有决定性作用。设置教育学科为主的高校决定了多为师范类高等学校,医学学科为主的高校决定了多为医学类高等学校。高等学校的定位和发展与学科的结构密切相关。

民办高校在学科设置上具有政策导向性优势,比公办高校更具自主性和灵活性,但应当遵循三条原则:适应社会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相应的办学条件和充分的资金来源;遵循国家学科建设要求,结合本校办学优势。西安培华学院于1984年成立,2003年开始实施本科教育,在文学、医学方面办学历史悠久,相应地在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分布上数量最多。在调查的8所民办本科高校中,共有35个一级学科,西安培华学院就有19个,数量最多;在71个二级学科中,西安培华学院有31个,名列第一。显然,办学历史、办学类型对学科结构影响很大。西安翻译学院长期以来在文学学科建设力度最大,仅在语言类二级学科中就多达10个,办学类型对学科的依赖十分明显。8所民办本科高校中几乎都设置有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这与该类学科生源相对稳定且充足、学科建设成本偏低密切相关。在一级学科中,经济与贸易类、外国语言文学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工商管理类都占有明显优势,这与学科建设要适应社会需求密切相关。二级学科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环境设计等多数学校都有开设,这与高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条件密切相关。

民办高校学科建设战略规划重点

民办高校的战略规划应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学科发展推动知识创新,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强化高素质创造、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民办高校的发展需要打造一批优势学科,提升特色学科,扶持应用学科,才能在高等教育之林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1.学科建设要顺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民办高校的学科建设必须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着眼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根据未来变化趋势,针对经济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特点和数量变化,及时、超前调整学科建设方向和学科专业结构,拓展学科发展空间,使学校的学科建设与时俱进,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最佳状态。民办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特色学科,為地方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这是由民办高校的地方属性和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民办高校如果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和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不仅生存艰难,社会参与度也会降低,这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不断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对民办高校尤为重要。

2.学科建设需要合理规划

民办高校真正步入学科建设这一领域,仅有10年左右,历史短、经验少、水平低,甚至谈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学科建设。需要在起步阶段做好学科建设规划,合理的学科建设规划要求既要服从民办高校现实状况,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发展空间,尊重学科内在规律,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民办高校要把中长期发展规划与短期发展计划相结合,一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二要集中本校的人力、财力,重点培育优势学科并加快发展,以便形成竞争优势,带动学校整体工作的推动。

3.学科建设需要学科梯队保障

建立合理的学科梯队结构,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是学科建设成败的关键环节。学科梯队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师资队伍建设又构成学科梯队建设的基础。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是学科梯队建设的重中之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学术视野,善于把握学术前沿,并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凝聚力,带领本学科走在学科建设的前列。为了落实学科建设规划,民办高校必须下工夫解决人才的引进和使用问题,并提供优厚生活待遇、良好工作条件和升迁空间,稳定队伍、培养人才,真正建立民办高校自己的、立足长期工作的学科梯队带头人、子梯队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4.学科建设需要经费和资源保障

民办高校应单列一笔用于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资金,以保证专业实验室、实训室相关设备、科研机构等的建设费用。民办高校在初创时期经费主要投入在广告宣传、招生经费和基础建设方面,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投入十分薄弱。随着学校本科教育目标的确立,资金流向学科专业建设成为必然的一种趋势,也是建设高质量、有特色、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民办高校的学科建设向多学科、多类别、多专业方向发展,如医学、工学、教育学、法学、农学等。这就必须保证各学科专业所需的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的购置和建设费用。民办高校为了解决资金短缺和设备不足的问题,可以积极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校企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解决设备购置投资大的难题。同时,国家应利用教育经费,加大扶持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加大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民办高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投入,提高专门用于扶持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拨款,多渠道解决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设备、实验设备的添置、更新等资金投入问题。

民办高校学科建设的着力点

学科建设在民办高校还是一个新领域,缺少着力点,需要从多方面向公办高校学习,掌握规律,认真实践,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民办高校学科建设搞好了,对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提升学科结构优化、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培养人才的适应性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1.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科建设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需要与相关学校、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需要通过学术刊物开通校际学术交流,促进国际国内的合作,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民办高校应加大科研力度,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纵向、横向科研课题,努力营造学术研究的大环境,逐步提高科研水平,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问题。一是要围绕学科方向和专业设置开展科研立项,紧密结合社会、区域经济发展与学科建设的关联性,积极研究寻求新的生长点;二是要结合研究成果,依据市场需求信息调整或设置新学科,发挥社会力量在民办高校学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大学科建设成果转化,打造特色品牌学科。

2.建立人才遴选机制

学科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民办高校最短缺的是优秀人才,是学科带头人。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可以引领整个学科朝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发展创新,可以领导一个专业团队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民办高校要把引进、吸纳学科带头人、骨干科研人员、骨干教师作为重要工作紧抓不懈。一要引进人才,建立基于学科使命的遴选聘用机制。花大力气吸引在该学科领域有所建树,能洞悉学科发展前沿态势,具有扎实科学研究能力,富有创新性的尖端人才。通过与公办高校、军事院校、研究院所、大型企事业单位等共建合作之际,选聘适合本校学科建设的学科带头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二要培养人才,建立民办高校人才有效评价机制和人才培养激励机制。选择一批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到国外或公办高校学习、进修提高,充分发挥二级学院院长、科室主任、骨干教师的作用。加强校内科研骨干的培育与学科团队的建设,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软环境。同时,要建立淘汰分流机制,从制度层面增强教师的竞争性和紧迫感。三要留住人才。民办高校需要不断改善并优化科研、工作条件,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努力做到用工作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用优越的条件将优秀人才引进来,留下来。

民办高校的学科建设是决定学校办学特色最主要、最突出的因素,也是形成办学特色的核心。因此,抓好学科建设是民办高校办出特色的抓手和着力点,需要倾全校之力而为之。

参考文献:

[1]谢桂华:《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

[2]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作者单位:西安汽车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陕西西安

作者:张箐

民办高校电子信息论文 篇3:

探讨如何提升民办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摘 要:民办高校是我国办学体制创新改革的重大举措,它在推进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新时期的教学理念之下,对于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提升到基础性设置的高度上来,要规范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从基础层面完善和优化民办高校的管理系统,采用各种措施,提高民办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推进民办高校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档案管理;素质

0 引言

在民办高校中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在不断的深入推进过程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在新时期下,民办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富于成效,在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资料,为了更好地促进民办高校的持续发展,需要从基础资料的创建入手,重视民办高校的档案资源管理,要保存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有价值的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等历史记录,需要提升民办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其视为民办高校档案事业体系中的生力军,满足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建设的需求。

1 民办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现状

民办高校是社会、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它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获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然而,档案管理工作在民办高校中的开展还较晚,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和体系还没有全面构建,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还不够科学合理,在目前的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较少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存在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的状态,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也不够深入,存在应付式的潜意识和工作状态,这就使民办高校的档案资料收集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资料遗失和疏漏的风险。

由于民辦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时间较短,专业档案人员的配备还不齐全,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对于档案管理的知识较为薄弱,不熟悉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和程序等内容,在兼职的状态下,无法产生对档案管理的全新认知和管理,同时,民办高校的兼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变动较为频繁,不利于高校的档案收集和整理,也无法有效利用民办高校的档案资料,使其价值和有效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加之二级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偏见,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培训的平台,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培训,对于国家档案管理的法规制度也不甚了解,致使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档案理论知识和政治素养,对于档案管理的工作方法也不够熟悉,影响了民办高校档案资料的功能发挥。

2 探讨民办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内容

2.1 讲求原则的政治素养

对于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而言,极强的组织性和纪律原则性的政治修养是工作的前提,在新时期下,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对于档案管理的政策性内容要有敏锐而清晰的辨识、判断能力,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政治学习,全面落实和实施档案管理政策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根据自己的档案管理工作特点,统筹协调,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相关工作之间的良好衔接与沟通。

档案管理人员还要自觉遵守《保密法》和《档案法》,坚守依法、依章办事的原则,不做循私舞弊之事,不做违法乱纪之事,用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履行工作职责,优质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任务。

2.2 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民办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要以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为对象,面对上级领导、院校部门、学生等,进行积极主动的服务,要呈现出一个优良的“窗口”形象,展示出民办高校优秀的服务前台功能,要在服务态度上表现出热情、耐心、周到、及时的特点,在服务语言方面要善于与其他部门协调关系,具备灵活的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要适应于不同的环境,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

同时,民办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具备奉献精神,要树立起全面推动民办高校发展的意识,在民办高校的教学经验不断积累的前提下,对民办高校的档案资料进行查缺补漏,这是一个工作量较大、任务较为艰巨的任务,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有奉献精神,要在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用爱岗敬业的态度,扎实工作。

2.3 坚实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

民办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要对民办高校的各类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依照档案分类管理的原则和规律,对档案进行妥善保管,便于需求者对档案资料的查找和利用,并严格依照档案管理规定,履行档案的交接管理、用后及时清退管理等职责,这就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者具有相当的专业素质,对于档案管理流程和各个环节都了然于胸,具备坚实的专业操作技能,在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学的指导下,实现理论与工作实践相融合的专业化管理。

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还要有新时代的信息技术素养,要有时代创新精神,要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具备一定的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水平,根据工作需要还可以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在新时代下,要勇于创新,在工作中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水平,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和方法。

3 提升民办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路径

3.1 学校领导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

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提升,要提高学校领导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只有提高学校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才能改善档案管理现状,引入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并完善和健全档案管理体系,为提升档案管理队伍创造条件。

3.2 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交流和培训

在信息时代千变万化的时代下,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也要不断开拓和创新,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走出去,与其他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高校要对档案管理人员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业务培训和外出学习,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他们在培训过程中互通有无、相互促进和提高。同时,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也正在实现电子化、数字化管理,许多文件和资料都生成了电子文本,显现出开放式、电子化的状态,为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还要对他们开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方面的培训,推进民办高校档案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数字化管理,更好更快地为高校领导决策服务,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3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在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之中,要牢固树立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要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意识到档案管理的社会性价值和意义,并强化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德治教育,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保密意识,对于高校的档案资料、电子文件等内容要守口如瓶,在强化保密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的前提下,保护民办高校档案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3.4 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的学习

档案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相当的科学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对于档案的大事记编、文件汇编、检索等内容,要在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的前提下,才能胜任和完成,如对于档案文件电子信息的查询、整理、加工等事项,档案管理人员要设置搜索引擎,运用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协同实现对档案的管理。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民办高校在历史衍变进程中,积累了许多教学、科研文献和资料,为了更好地对这些资料进行存储、整理和利用,需要关注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内容,要在高校领导的全面、充分的重视之下,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在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前提下,不断探索和创新民办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地做好高校档案的收集、鉴定、编目、利用等工作,从而推动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科学有序地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刘虹千.试论加强民办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及方法[J].黑龙江史志,2013(21).

[2] 贾英阁.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分析及建设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5).

[3] 石晶.现代化管理路径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实施[J].企业导报,2016(07).

[4] 景通.论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注意的问题[J].科学中国人,2016(12).

[5] 谭畅.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浅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4(22).

作者:赵霞

上一篇:跨国公司避税探究论文下一篇:电子商务成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