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现实背景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创新观念应对危机,为此需要处理好多与少、进与退、先与后等三者对立统一关系,分别树立“不亏、少亏”也是盈利的观念;培养舍得放弃的创新观念;建立先进的信息化财务管理创新观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篇1:

试述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文章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观念,我国企业的资本制度,我国企业的外部筹资模式,我国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等六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充分协调好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财务关系,强化风险管理、促进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等相关对策。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 现状 对策

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深入进行企业改革,使之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和利益主体。与之相适应,企业财务管理也应从“被动型财务”向“自主型财务”转变,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21世纪的到来,使知识经济的大潮更加汹涌,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迅猛发展的历史巨变中,现代财务管理面临着挑战与创新。

下面,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分析。

1.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我国的财务管理是在建国初期从原苏联引进的,其基本内容是将财务作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客观存在的货币关系包括在财政体系之中。1963年后,我国财务理论界打破了原苏联财务理论框架,以“企业资金运动论”代替了“货币关系论”,之后又提出了“价值分配论”、“财富事务及生产关系论”。改革开放后又提出了“财务职能论”、“本金投入及收益论”、“所有者—经营者财务论”等。我国过去探讨财务管理理论一直是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认为财务管理分为宏观财务和微观财务两个层次,并把微观财务纳入宏观财务体系,以财政职能替代财务职能。由于长期“政企不分”的“二元经济结构”,使企业过度依赖财政,造成企业责任不清,效益低下。这种产权理论及制度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而我们现有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仍然维护“业主产权论”,忽视了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事实上,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中,创造、接受、利用、加工信息和掌握知识技术的员工在企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现代企业已不再仅仅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的问题,现代企业实际上是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合契约”,是“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合作。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的配置,忽视知识资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资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排斥智力劳动及其他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剩余分配权,从而,会加剧所有者(股东)、经营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应该以谁的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的理财目标。

2.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目标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及其运用的技术方法,因而确立财务管理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经历了三个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总产值最大化、经济体制改革后一段时期的利润最大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及企业价值最大化。前两个阶段的财务目标都与国家对企业的考核指标相联系,是为国家服务型的财务目标。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拥有自主的财权,要求企业财务目标为企业服务,转化为资本增值最大化及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企业不仅与投资者有着利益关系,而且还与债权人、往来客户、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内部职工等其他利益主体有着利益关系。国家既是主要投资者,又是社会财富管理者,必然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很大的影响。因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既要反映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还要兼顾其他主体的利益并服从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因而,股东财富最大化并不是我国企业理财的合理目标。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考虑到该指标相对难于量化,当前企业的考核指标可选择资本增值最大化。

3.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观念。我国长期形成的是局部、静态的理财观念,追求时期和时效性,常表现为短期行为。改革前,我国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在这种有责(实际上也不明确)、无权、少利(或根本无利)的管理体制下,一个企业的经济关系只向上级负责。这样,财务管理不重要,是名不符实的财务管理。长期的财务实践使人们对理财观念很淡薄。1993年实施“两则”后,我国虽从名义上要求改变旧的模式,也完成了一些核算方法和机构上的改革,但改革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更新。如果我们不改变观念,即使同样运用西方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仍然没有效果。而观念的更新比起核算方法和模式的改革更为困难。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地追求创新与发展已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4.我国企业的资本制度。资本制度是国家围绕资本的筹集、管理以及所有者的责、权、利等方面所作的法律规范,在我国《企业财务通则》中称为“资本金制度”。资本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为了企业的稳定与发展,各国都从制度上对企业的资本金予以保护。在资本金的确定上,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办法主要有实现资本制、授权资本制和折衷资本制3种。我国1993年颁布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才确定以资本金制度为核心的新的资金筹集制,随后颁布的《公司法》做出了详细规定。《企业财务通则》规定,设立企业必须有法定的资本金,资本金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公司法》规定了法定资本金的数额,即企业设立时所必须具备的资本金的最低限额。同时,在《工业企业财务制度》中又规定,资本金可以一次或分期筹集。根据上述规定,我国企业在登记时的实收资本可以和注册资本不一致,但最终企业的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是一致的。显然,我国采用的是折衷授权制,是在吸取了法定资本制和授权资本制的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既遵循资本的最低原则,有利于鼓励企业财务公开,便利投资;又对资本最低限额作出规定,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等的利益,保持企业和社会经济的稳定。

5.我国企业的外部筹资模式。资金筹集是企业资金运动和理财的起点。企业筹资的多少决定了生产经营规模和发展速度,制约着资金的投入、运用,最终影响资金的分配。企业资金来源包括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内部来源就是企业留存收益,取决于企业实现的利润和支付给股东的股利,通过留存收益筹得的资本是有限的。企业为更大发展,要更多地通过股票、债券、借款等外部来源筹集资金。企业外部融资一般有两种模式: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我国企业外部融资模式从历史上看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惟一的融资渠道是依靠国家财政,企业外部融资模式是财政主导型。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规模很小,主要是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居民个人的投资选择较少。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也有限,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这就造成我国企业外部融资采取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模式。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必将越来越高,并逐渐形成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互结合的模式,以充分发挥两种融资方式间的互补性。

6.我国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在现代资本制度下,为实现资本保全,各国都通过法律形式约束企业收益分配。目前关于企业留存收益的分配,国际上并存着两种惯例,即提取盈余公积和分拨留存收益。我国企业的利润分配制度先后经历了一个利润全部上缴、企业基金制度、利润留成制度、两步利改税、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曲折演变过程。1993年颁布实施《企业财务通则》后,才确定采用提取盈余公积的办法。企业利润分配只能按政府规定的顺序、比例先提取10%的法定公积金,直至积累到注册资本的50%为止;同时还要提取5%~10%的法定公益金;而后,经股东大会等决定可提取一定比例的任意公积金;最后才可进行股利分配。提留的盈余公积将长期积累在企业内。在这种收益分配政策下,企业的自主权很少,但可把更多的财力长期留存在企业内,这是与我国的会计实践以企业利益为导向以及企业所持有的长期经营观点相适应的。

二、对策

1.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充分协调好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因此,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趋势和客观要求。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参加世贸组织进度的加快,新的产权理论与制度在中国出现不会太远。在这种趋势下,我们应创立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与理论,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人本化理财的要求,协调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1)建立多元化的财务主体。按照“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理论”,企业的理财主体应进一步细分和多元化。这里所说的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与某企业有一种或多种经济利益的个体或群体,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企业之间拥有正式的、官方的或契约的关系,包括财务资本所有者(股东)、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政府、顾客等;另一类包括社会公众、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及所在社区等。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财务要求都应被看成是企业理财的重要内容,但第一类是最主要的。(2)重新确立财务管理目标。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定位的产权基础是“业主产权论”,考虑的只是财务资本的产权所有者——股东的利益。从“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的观点出发,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重新确立。第一,财务目标多元化。财务目标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权者的偿债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会经济贡献最大化、社会公众的社会经济责任和绩效最大化,更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与员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财务要求。使企业经理及职工的个人收入与企业的赢利,他们个人的资产积累和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和目前单纯的工资制相比,更有利于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更有利于保障他们经济上的直接利益,更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财务责任社会化。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企业既要考虑资本投入者的财务要求,又要兼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要求。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纳入财务目标体系是“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必然选择。因为知识资源与物质资源的一个明显差别是知识具有可享性和可转移性,它使得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而深入,而企业对知识的要求和应用将又取决于社会对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因而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如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生态平衡、防止公害污染、支持社区文化教育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以及赞助社区的慈善事业等。这样,既有助于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也有助于其在社会大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更有助于其自身和社会的发展。(3)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评价指标。在传统财务会计中很难反映知识资本的价值,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知识资本价值进行评价已是必然。它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反映企业今后的发展潜力及趋势;二是可以反映企业繁荣后存在的缺点和潜在的风险。企业的管理者、投资者、债权者、员工等利益相关者要想不做出错误的决策,必然会关注反映企业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指标。具体建立哪些表示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评价指标有待进一步研讨。

2.强化风险管理,促进竞争与合作相统一。市场经济使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着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这种可能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会更大。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有正确的风险观,善于捕捉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一是强化风险管理;二是促进竞争与合作相统一;三是创新和调整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把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四是改革财务机构,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增强企业理财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作者单位:晋城煤业集团 山西晋城 048000)

(责编:贾伟)

作者:张新宇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篇2:

试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创新

【摘要】 在金融危机的现实背景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创新观念应对危机,为此需要处理好多与少、进与退、先与后等三者对立统一关系,分别树立“不亏、少亏”也是盈利的观念;培养舍得放弃的创新观念;建立先进的信息化财务管理创新观念。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企业财务管理 观念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作用较之以往时代更为明显,由于我国企业经济发展方式上的相对落后,在承担金融危机风险上所面临的问题日益凸显。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影响尚未全部消退,新的经济隐患若隐若现的现实背景下,加强我国企业抗击金融危机的问题,显然成为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最重要内容,在面临金融危机的企业管理问题上,无疑充当了排头兵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企业财务管理的好坏,将直接检验一个企业管理的成效。在新形势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在金融危机面前的“抗击打”能力,已经成为有发展远见的企业取得的共识。学界对这个问题已经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较之该问题自身的重要价值,目前的研究显然还亟待进一步扩大和加深,这既是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研究领域的深化,同时,也是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部门遭遇新问题的现实应对。

由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创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阐释,这就决定了本文提出的所谓管理观念的创新,只能属于见仁见智的一种思考或尝试,而并非是对学界其他观点的否定。另外,所谓的创新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由此决定了一切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创新的研究,都不可能彻底摆脱与传统传承的关系,因此,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创新研究,应该与传统形成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这就是本文中提出的“多与少”、“进与退”、“先与后”三个方面。

一、多与少

当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观念是,财务管理中特别重视资金财富的多积累,反对资金外流减少的传统观念。在一般人看来,企业财务管理就应该为其他资金保驾护航,尽量增加资金积累,减少消耗开支,这不仅是企业财务部门管理的重要责任,也是整个企业追求的目标。这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这种情况只能在没有金融危机的状况下展开,而且是在企业处于上升时期的情况下比较有效。在现实的商业市场竞争,姑且不说一个企业能够在市场上保持不败,单说金融危机的不可捉摸性和突袭性,就足以让企业经济遭遇严重的冲击,甚至毁灭。

在这样的状况下,不仅一个企业需要对财务增收管理观念创新应变,不能死抱着只增不少的观念不变,而且,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而言,尤其应该面对现实困难,放弃传统的重视盈利、拒绝让步的管理观念,树立“不亏、少亏”也是盈利的观念。

对此,学界有人指出,商业市场本来就没有长胜的将军,一个企业不可能永远营利,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中,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渡过难关,实现企业经营的最低目标——生存已经难能可贵了,不增就是一种进步,企业财务管理者应该调整心态,对没有利润的产品,制定整理现实目标,能够保本经营、维持生存就是最好的营利。

事实上,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在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管理者并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在具体落实管理观念创新活动方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树立“不亏、少亏”也是盈利的观念。其中的原因除了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长期形成的相对陈旧的制度模式有关,尤其是企业领导者对财务管理的要求没有形成灵活应变的姿态,对财务管理管得过死,或者干涉过多,这都在客观上影响了财务管理者大胆创新的意识。另外,还与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对金融危机风险认识不足有关,往往存在一种侥幸心理,直接导致企业管理者在财务管理创新观念上认识不深刻。纵观世界企业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一个能够在现代商业市场竞争中胜出的企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地只增长不减少,这对于我国当下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而言,无疑应该吸取借鉴国外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观念的成功经验,面对金融市场不稳定的现实,提升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抗击风险的能力。

二、进与退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既要有勇于挑战困难、逆流直上的勇气和魄力,同时,还要根据金融危机形势和企业面临的具体处境,培养舍得放弃的创新观念。

一切企业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之上,追求利润最大化永远是企业不变的宗旨。为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赢取利润,向上竞争。也因为这个原因,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观念中,形成了一种重视前进、盈利,轻视后退保守的思维,甚至将之形成一种传统的管理模式。

但是,正如西方哲学大师康德所说的,理论上行得通的,在实践中未必行得通。一方面,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盈利不亏损,另一方面,即使一个企业处于经常性的盈利局面,也无法规避金融危机引发的风险。正如学界所论述的,企业一旦成立就面临竞争,就必然始终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而企业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一旦产品存在市场经营萎缩,成本费用高居不下,长期亏损,那么,企业管理者就应该“当机立断,放弃产品生产,将人员、设备进行合理调配,生产其他市场需求的产品,寻找新的出路”。

舍得放弃的经营管理观念,如果从理论源头上说,并非是现代西方企业的独创,早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中,就已经形成了进与退、张与弛、舍与得的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且,在我国古代商人经营理念中,这种进退有序的关系被一些成功的商人用来经营盈利,但是,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由于浸染现代文明的企业裹挟着强大的盈利资本欲望冲击着商品市场,企业管理者在经营财务管理观念上,往往不自觉地受到追求利润资本的鼓励和刺激,在观念上强化了进取而不是放弃的意识,由此影响了管理观念的创新。

当然,对于财务管理创新观念中的后退,不应该理解为一味的妥协和无原则的退让。放弃是在遭遇金融危机之时无可规避的情况下的暂时退让,最终目的依然是为了获取企业的进步,而不是自甘堕落拱手让出企业经济利润。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企业财务管理观念中的舍弃理解为金融危机下的另一种进取精神。

三、先与后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非常重视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在追求效率的节奏中,尽量用人性化手段进行管理,这一点即使进入现代企业发展阶段也是值得尊重的。但是,当世界市场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以人性化管理手段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因为过多顾及人的问题而往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伍,因为面对强大的国际金融风暴,仅仅依靠人的情感力量是很难应对难关的。为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应该尽量融入信息化社会,采取最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先进的信息化财务管理创新观念。

金融危机的出现,并不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在西方资本积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金融危机就已经存在。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国家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体制的差异,我国对于金融危机发生的警惕意识较为淡薄,这也正是上文所说的企业财务管理者对外来危机普遍存在侥幸意识的一个重要根源。但是,在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之后,世界经济市场已经一体化,任何一个试图进入世界市场的国家或者企业,都不可能完全隔断和外界的联系,尤其无法阻止世界商业市场的风险和危机。即使有的国家通过民族保护政策,最大限度地减轻世界商业市场波动引发的冲击,但是,这种保护并不能从彻底上解决危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缓冲击的作用。

在这样的形势下,能够拥有高效全新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对于减少企业财务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后的损失,无疑将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前,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可以起到积极的预警作用,能够及时向国内企业传递市场信息,让企业各个部门做好应对措施,以此最大程度地避免经济损失。正如学界所指出的,“现代市场经济的一切经济活动都需要快、准、全的信息,这就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牢固地树立信息化理财观念,从全面、准确、迅速、有效地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入手,进行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树立信息化的创新意识,并不等于彻底放弃人性化管理手段,因为信息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之间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相反,一切企业最先进管理手段的运用,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抛弃人性化管理。本文所强调的是,在金融危机的现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者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应对金融危机风暴,绝不能仅仅依靠管理中的人性化情感力量,而是要面对科学技术发达的现实,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更先进的“硬件”,然后再结合人性化管理的“软件”,最终实现规避金融危机风险的责任。

【参考文献】

杨丽琼: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8).

作者:吴秀萍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篇3:

浅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发展

本文论述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发展,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见解。

一、引言

财务管理是以现金收入和支出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收支活动。其核心是成本管理和收入管理。其是对企业的管理职责、财务目标、经营方针的分析与确定,同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实现其所有管理职能的活动。其主要内容贯穿在企业的全部活动中,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中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财务管理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部分。由于财务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程度,因此提升财务管理质量,已成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分析与认识

(一)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是企业对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和监督的管理活动。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动。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包括资金的筹集过程、使用过程和分配过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部分,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现状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也取得了飞速发展。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在资金管理制度方面:资金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始末,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b)、在筹资方面: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持续推动力。企业能否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及时足额筹集到生产要素组合所需要的资金,对经营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c)、在成本控制方面:通过成本控制使产品成本按照人们事先测算确定的成本水平进行,防止与克服生产过程中损失和浪费的发生,从而使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合理利用,達到节约生产耗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根本途径。

(三)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我国逐步建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虽然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观念比较落后、资金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健全的财务预算体制、融投资体制不健全、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等几方面,其中资金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有:1)、忽视资金管理的基本工作;2)、企业自有资金周转效率低;3)、资金使用缺乏规划;4)、资金的管理者和执行者素质不高;5)、资金管理缺乏内部审计等。财务预算体制方面的问题有:1)、财务预算观念不正确;2)、财务预算的编制脱离市场和企业外部环境;3)、缺乏责任预算管理体系;4)、忽视预算执行报告的编制等。成本管理体系方面的问题主要有:1)、成本管理的观念落后;2)、成本管理的范围狭窄;3)、企业员工的成本意识不强;4)、缺乏良好的成本结构等。

三、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地发展

(一)财务管理目标发展

财务管理目标发展的表述主要有利润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1)、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对企业其他关系主体的利益不够重视,即不利于处理好现代企业财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财务关系;2)、股票价格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即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3)、其只适合上市公司,即对非上市公司很难适应。)、企业价值最大化、所有者财富最大化、资金运动合理化、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EVA最大化。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的发展趋势

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提法经历了一个不断反复、变化的过程。从利润最大化到财富最大化再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主线发展过程,中间还有资金流动合理化、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等观点。现在又有人提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究竟哪个更适合我国企业,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在该问题中出现的诸多观点,说明财务管理目标引起了理论和实践界的普遍关注,同时也说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立足现状,展望未来,笔者认为,我国学者对企业理财目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大趋势: a)、“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当前呈主流性的学术观点,其他的一些新见解有不少是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中心观点的修补和完善。 b)、注重协调企业多边财务关系主体的相关利益,是确立企业理财目标的一个重要依据。这里的相关利益主体包括所有者和经营者、企业内部的员工、企业的债权人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理财目标只有充分考虑这些相关主体的利益才是合理的。 c)、关注社会责任已经引入企业理财目标的内容。d)、确立企业的理财目标更应看重企业的长期利益。 e)、区分不同类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将成为该领域研究的趋势之一。

四、结论

在市场不断改革、经济下断创新的今天,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金融投资选择和改革机会。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即是企业追求的目标所在。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效用,我国需要对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做一些分析和了解,找出现存的弊端和不足,协调运作管理体系的每个方面,从而有效地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以最终促进企业的全面健康发展。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连贯性,因此搞好找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在我国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作者单位为包头铝业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侯光俊(1974,01),男,注册会计师,主要从事铝及铝合金加工产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作者:侯光俊

上一篇:国资管理财务风险论文下一篇:工程企业财务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