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论文

2022-07-03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课程理论的长足发展,课程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课程的认识与研究也由“知识本位”发展到“人本位”。音乐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人的发展”,倡导不断拓展音乐教学领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论文 篇1:

浅论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十分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要求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音乐课程不受考试高压线的限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实践一直走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成了当今教学研讨的热点问题。

可是,在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却表现出种种问题与困惑。例如,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否就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了?倡导学生发现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师是否就不能采用讲授法进行必要的“灌输”,让学生通过接受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了?……诸如此类的问题,深深地困扰着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好些人甚至觉得“不会上音乐课了”。

究竟怎样看待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何有效地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我们音乐教师们在理念和实践上必须正确处理的大问题。本人现以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践为例,针对这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论述本人的粗浅观点。

一、新课程音乐教学实践中学习方式转变的盲点

盲点一:在倡导新的学习方式的同时完全否定了过去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在我们音乐课程改革实践中,不少教师在学习方式转变的问题上存在绝对化的倾向,思想认识上存在迷惑、偏差,不能正确认识变革与继承的关系。

盲点二: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形式缺少实质。在新课程音乐教学实践中,有些人把新课程提出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仅仅落实在形式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对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缺乏理性的反思,造成“学习方式热热闹闹,学习效果平平淡淡”。

二、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盲点的理性分析

1、要辩证地看待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

(1)接受性学习。接受性学习并非像我们教师想象的那样,并不都是机械的、被动的、无意义的学习。从学生学习活动的特征来看,接受性学习可分为机械接受性学习与意义接受性学习。

①机械接受性学习。学生仅仅是孤立地记住教师或课本呈现的知识,而不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及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创新性是最低的。这种学习方式在我们传统的教学思想、学习方式里最常见,从总体上讲,我们应该摈弃这种学习方式。但并不是说这种学习方式毫无价值,在我们音乐课程中的很多专业术语、符号等,运用此学习方式仍然是必要的。

②意义接受性学习。学生凭借自己头脑中的认识结构,接受、理解教材(或教师呈现的新知识)的意义,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这种学习方式即为意义接受学习。虽然形式与机械接受性学习相似,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却大大提高了,并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奥苏伯尔是意义接受学习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意义接受性学习应当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2)发现性学习。发现性学习是现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针对音乐教学内容,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创设情镜、揭示问题、提供线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参与、体验,最终获得知识。尽管某些知识早已经有定论,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第一次,是经过探索而发现的。发现性学习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态度与精神。

2、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注重实效,要“因材施学”,不“泛化”,“因对象施学”,用而有效。

(1)要因材施学,不“泛化”。“因材施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熟悉的教学规律,即根据教师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材施学”是这一准则性的教学规律的创造性运用。“因材施学”的含义是教师要根据学习的内容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那些常识性的、较直观的或需要张扬学生个性的问题,就不必拘泥于新课程的学习方式,进行无谓的合作、讨论、探究。“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我们要注重新课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一定要避免新的学习方式的泛滥。

(2)要因对象施学。“因对象施学”即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选择有效的学生学习方式。新课程虽然大力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但是,并不是要每一个年段、每一节课都要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还受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生所在班级的人数等主观、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在中低年级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要多考虑所探究的问题的难度及班级的实际情况。总之,我们要辩证地对待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方式转变”的新理念,明确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及各种学习方式的优缺点。对待接受性学习方式与发现性学习方式,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要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课型的不同情况,加以灵活运用,扬长避短,注重实效,切忌“泛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准新课程“学习方式转变”的脉搏。

作者:潘瑞

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论文 篇2: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课程理论的长足发展,课程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课程的认识与研究也由“知识本位”发展到“人本位”。音乐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人的发展”,倡导不断拓展音乐教学领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本文从实践出发,探索相应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音乐学习方式,进行体验、自主、探究、合作的音乐学习。

一、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学习

音乐中的体验学习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音乐聆听和实践、操作等身体性活动所产生的直接经验,以促进情感与共鸣、感悟与体会。相对于体验学习,认知学习以了解、掌握客观音乐知识和现象为目的。体验学习并不排斥认知学习,体验的过程一定会有认知的参与,一方面认知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可以加强学生的体验深度,另一方面体验的生成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

在传统音乐教学中,课堂教学往往以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教师处于绝对领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将学生物化为知识的储存器;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从属地位,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或仓库,没有体验、感悟、交流与操作的过程。新课程强调了学生审美体验的过程、强调音乐教学过程本身的价值,那么音乐课堂必将呈现出一个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间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从而摆脱单纯的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主的音乐学习而转向以听觉体验、情感体验与行为体验相结合的情境学习。

二、搭建表现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音乐学习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在音乐教学条件下,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在音乐仍是非高考科目的高中阶段,兴趣和爱好是音乐学习的主要动力。面对丰富多彩的音乐现象及音乐领域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加以引导,搭建交流与表现的平台从而使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

1.提供课上交流平台

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设置交流环节、提供交流平台,是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加以引导,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反映学生生活的音乐作品,在课堂播放时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聆听,相互交流,感受乐曲的意境,从比较中有所发现,从发现中有所提高。

2.搭建课外表现平台

每周一节的音乐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想使自主学习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要开辟课外这个广阔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组织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舞台表演的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在音乐学习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逐渐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基本学习方式。

三、激发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传统音乐教学往往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学习及其理解的标准性和唯一性,教师的教学是平铺直叙,学生的学是接受、模仿,没有学习问题情境的创设,忽略问题意识的激发。殊不知,疑问是引发兴趣的源头,兴趣是调动学习动机的手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围绕一个“疑”字,关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即在疑中求问题,问中求思考,思考中求慎解,慎解中求变通,变通中求创新。这样,学生才能在“学”、“问”中,学而感乐,乐而生需,学而知不足,知不足而生需,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音乐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认知——实践——认知的过程中,问题必须通过实践探究的手段来解决。要想鼓励学生学做研究者,教师就需要巧设问题情境,引发质疑,从音乐学习领域或现实音乐问题出发确定探究题目、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和交流活动,以此促使学生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学习。教师可以链接现实的音乐生活和现象,通过图片、录像、录音、故事、剧情、提问等手段巧妙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动机。例如展示我国著名画家陈逸飞的成名作——巨幅宽银幕式油画《黄河颂》,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从气势磅礴的协奏曲名字,引申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继而导入“黄河孕育了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有很多以黄河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最后引导学生进行以《黄河赞歌》为题的音乐探究学习。

四、利用群体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单边讲授及技能的单向指导造成师生沟通、生生交流的缺失,致使学生大多缺乏合作意识,个体学习成为学生的习惯和自然选择。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习得。音乐学科本身充满了合作的契机,教师应充分利用合唱、合奏、音乐实践等群体活动,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集体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北京路中学

作者:张 琴

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论文 篇3:

论新课改下高中音乐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中,知识正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不断更新和增加之中,固步自封的等待知识的传递已成为一种被动求知的消极方式。高中教育作为人终生教育的奠基教育,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中涉及的音乐学习,对于个体的美育有重要意义,正如前文所说被动等待信息知识的传递已然是一种落后方式,故本文立足于当前高中音乐学习方式的现状,试分析新课改下高中音乐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音乐;学习方式

引言

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新课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改涉及的内容多种多样,论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方面,它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所及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里论述的是整个课改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问题,细化落实到高中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问题上,我们有必要先对课改之前高中音乐课程的实施以及学生学习方式进行概括,再具体分析新课改后高中音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新课改前高中音乐学习方式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和情感力量的艺术形式,有着巨大的美感。这种可以跨越国界、地域、种族等多重障碍的艺术,它能激发人们潜在的想象力,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内心世界,提升人们对事物的看法。高中音乐对学生的美育起着关键性作用,对素质教育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就目前的高中音乐课堂而言,因高中课程负担重,学校和教师为追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常摒弃高中音乐课程的学习。学生连接触高中音乐的机会都被无情剥夺,就算设置有高中音乐课程,也大多是以教师为核心,极少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不科学的做法使学生失去了自学的宝贵机会,殊不知这种自学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自我的重塑以及自身的全面认识。

传统的高中音乐学习方式,显然不能适应时代潮流带来的新挑战,故而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课改下高中音乐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学习方式必须改变,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合理的进行自学,加快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不仅是教育者的职责所在,也是教育的目标。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我监控下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它表现为: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学习结果自我反馈等等。当然,高中音乐自主学习方式的培养并非就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旨在强调这一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一)巧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改善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创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是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关键,也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置身于与所学内容相对应的物态环境中,虽然高中生已然具备想象、联想等抽象能力,但实物更能直接的引人联想,这样就有利于高中音乐学习。如《梨园百花》,教师可以借用京剧面具、服装以及各种角色分类简介等装饰课堂,这不仅使学生直观近距离的接触到京剧这门传统国粹,使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剧院剧场,还足以激发学生们学习京剧、了解京剧各个方面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的播放几出具有代表性的京剧让学生们先饱饱耳福,再具体进行其他内容的教学等。由此,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求索,这节课也能顺其自然取得一定的成效。可见,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使人置身其中感同身受,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换为自主学习。

(二)善于设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

通俗地说,带着问题进行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教学,在高中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设疑,疑问的设置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欲望,从而实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

在日常上课时,教师常采用导入的方式揭开教学序幕,高中音乐教学也不例外,但这种导入的要求更高。它需要教师巧设疑难,如《黄河船夫歌》,这首歌在你心中形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着这些疑难进行分组学习探讨,这样不仅给了学生自我表达、自我表现的机会,也实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谊和默契。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音乐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时代背景要求下的必然趋势,只有正确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价值才能更放心的开展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总之,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教师要相信学生,要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音乐自主学习创设理想的情境,提供舒适的学习氛围和完备的教具,尽可能给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态度、世界观等。

参考文献

[1]吴元均.新课改下高中音乐鉴赏自主学习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年04期.

[2]邵海燕: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J]新课程(下)2014年04期.

[3]李静.新课程标下的自主学习方式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9年.

[4]李波.新课程观下普通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探究[J].

[5]徐霞.浅析噶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J]音乐时空,2011年11期.

[6]张琴.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年07期.

作者简介:殷慧(1983—),女,江西上饶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高中音乐。

作者:殷慧

上一篇: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论文下一篇:语文导读法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