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制度创新论文

2022-04-16

[摘要]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预算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健全和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设置相对简单,核算内容不够全面的缺陷开始显露。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以全面准确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于深化公共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将发挥积极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单位制度创新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单位制度创新论文 篇1:

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创新问题

【摘 要】近些年来,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程度地不断加深,地质勘查事业也随之快速发展。然而部分单位落后的会计制度并不适用于社会新形势,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对会计制度进行探究和革新势在必行。本文从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出发,同时深入剖析其会计制度的缺陷,最后针对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变革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地质勘查;会计制度;创新

这几年国家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市场经济愈发繁荣,地质勘查工作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与过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会计制度是地质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使之与当今地质勘查工作相适应成为了这些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重点之一。

一、会计制度在地质勘查单位的财务中的作用

地勘单位会计制度作为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对单位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不但有利于推动地质会计财务核算工作良好运行,而且能提高地勘单位的企业化管理水平,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此外,地质勘查单位的会计制度如果能集众多行业会计制度之长,并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将会对今后地勘会计制度的优化变革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所以其他系统的会计制度对地质勘查单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创新策略

1.更加科学的业务类型划分

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地质勘查单位只能加入市场化变革的大潮,随着企事业单位经营方式进行分离,地质勘查单位管理机制亟待变革。根据各业务部门之间业务类型的差异,地质勘查单位可划分为公益性和商业性两种经营形态,这就需要分别为这两种形态设计专属的会计制度,以确保对财务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现行以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为基础的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仍然适用于公益性地质勘查单位,但是商业性地质勘查单位必须对现有的会计制度进行变革,对这些单位进行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当提取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鲜元素,然后将这些研究成果融入到原来的单位会计制度中,再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

2.更加严谨的地质成果核算

地质勘查单位的经营活动步骤繁多,较为复杂。从一开始的评审、鉴定、验收到最终的出具的勘查报告等等相关资料,每一步都需要严格鉴别,才能获得最终的地质勘查成果。而地质成果的会计核算是探矿权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工作任务之一。地勘单位的会计人员可选择在地质成果项目下采用新的相关项目,或者直接进行会计核算。不同的勘查项目会产生各自独立的勘查成果,这些勘查成果必须使用不同的核算方式。譬如满足存货定义条件的勘查成果的核算方式就需要参考存货的核算方式;若是该成果可辨认并能对企业产生经济效益,就以无形资产的方式进行核算。

根据不同的地质成果应该采用不同方式管理核算,若该地质成果报告已有结算价款,则这个结算价款应该作为主营业务收入而并非无形资产,因为其所有权已经发生转移,要将它从存货这个科目中结转出去后再也不能单独入账;如果相关单位还没接收已提交的地质成果报告,解决办法要视情况而定:不具备使用价值的以废品损失方式处理,损失金若能冲减预提的可作为递延资产分期摊销;有使用价值却被相关单位拒收的应计入无形资产以便将来出售或转账时核算。此外,单位仅仅靠内部的监督制度是不足以克服会计制度的缺陷的,要接受其他部门的财务监督才能使单位的经济管理更加公正严谨、科学合理。因此单位需要积极配合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自觉接受监督,将资金使用情况透明化,防止滋生腐败,对地质勘查经济甚至是社会经济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更加规范的预算管理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尤为突出,并决定了接下来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主要分为三步:预算决策的制定、预算决策的执行、预算决策的考核。在进行预算工作时要同时兼顾编制、执行和评价。一方面,要把企业未来的收支明细都加入到预算中,保证部门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要仔细划分预算项目,确保各项措施的实施,完成预算实际相符的目标。最后,要合理分析预算实施的可能性及现实意义,科学公正的对预算进行评价,推动决策工作科学性的提高,通过财务管理实现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

4.更加完善的单位财务报表

一般情况下单位在年末都需要制定财务报表来反映本年单位的财务状况,地质勘查单位也是如此,年终结算时地勘单位要根据部门的不同类型制定符合该部门性质的报表。在编制决算报表之前,地质勘查单位要对本年度地质勘查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调查,若是想了解本年度的单位财务情况和盈亏状况,地质勘查单位应参考企业会计报表进行企业财务报表编制,内部决算报表是用来反映各部门的绩效情况,完善单位的财务报表对真实反映单位的经营状况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甚至能左右管理人员对这个单位的经营判断。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节奏不断加快,深化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地质勘查单位要想跟上时代经济的步伐,就必须进行地勘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一方面,要大胆的从制度入手,在现有的会计制度基础上不断探索与创新,对落后的部分进行改革和完善;另一方面,加强对单位会计人员的监督和继续教育,推动进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双重提高,以此为手段促进地质勘查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荣树新.地勘单位会计制度的回顾与改革设想[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01).

[2]杨宏.当前环境中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集体经济,2012(01).

作者简介:

王亚娜,女,毕业于石家庄经济学院,管理学学士,会计师。

作者:王亚娜

单位制度创新论文 篇2:

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创新变化的几点探讨

[摘 要]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预算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健全和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设置相对简单,核算内容不够全面的缺陷开始显露。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以全面准确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于深化公共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将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就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创新变化、掌握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需要把握好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创新变化;探讨

中共中央在《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明确规定“推进政府会计改革,进一步健全会计制度,准确核算机关运行经费,全面反映行政成本”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清晰的指出了要“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在上述背景下,财政部依据相关的法律制定了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该会计制度从2014年1月1日起实行。

1 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创新变化

1. 1 改进了会计核算方法

一是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在一些会计名称和会计科目上体现出与企业会计相类似的地方,比如资产类中的“库存现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累计折旧”等科目;负债类中的“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二是打破了行政单位会计为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为权责发生制的思维定式,部分的引进了权责发生制的理念,新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比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科目的设置;三是扩大了“双分录”的应用范围。在原先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只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采用“双分录”,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提供的信息既要全面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也要准确地反映预算执行情况。采用“双分录”形式核算的本质就是为了解决会计核算目标的实现问题。目前我国预算编制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实际收支也只有采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来确认和报告,才能与预算形成有效地对比,准确地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如果将“双分录”的应用范围限定为非流动资产,则无法实现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也不利于部门决算和财政决算口径的一致,还会虚增单位结转结余资金。例如,单位发生预付账款时,记“预付账款”,不记支出,造成单位资金已经支付,但仍反映在账面的结余中,虚增了结余。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目标也决定了要采用“双分录”,因此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对资产类中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预付账款”、“存货”、“在建工程”、“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科目以及负债类中的“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实行“双分录”方式核算。以“长期应付款”科目为例,在偿付长期应付款时,借记“经费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与此同时要借记“长期应付款”,贷记“待偿债净资产”科目。

1. 2 强化了资产的管理

(1)增强了固定资产的管理。一是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利于考核行政单位资产管理和成本控制,很难满足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水平和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增加了“固定资产折旧”科目,在计提折旧时可以冲减相关净资产,在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同时,也为下一步核算反映行政成本奠定基础。二是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科目,原先由于缺乏相关的规定,一些行政单位没有对公共基础设施等资产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一些行政单位将公共基础设施列入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而公共基础设施比如桥梁、道路、涵洞等如果列入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则没有真实的反映行政单位自有的固定资产;如果不列入单位的固定资产则这部分资产的信息就缺失了,不利于加强这部分资产的管理。因此,新行政单位会计增加了对行政单位直接负责管理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资产会计核算的有关规定,增设了 “公共基础设施”等科目,单独核算反映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资产情况,与行政单位自用的资产加以区分,以便弥补相关信息缺失,有利于政府摸清资产家底,加强这类资产的管理,使会计信息反映更加科学真实。

(2)增强了无形资产的管理。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增加了“无形资产”科目,用于核算不具有实物形态但是能为行政单位提供某种权力或者收益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科目采用“双分录”核算,并且增加“累计摊销”科目,摊销时冲减相关净资产而非计入当期支出。

1. 3 完善了净资产的核算

在净资产类中增设了“资产基金”科目,主要是反映非货币性资产,比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存货、预付账款等的变动对净资产的影响;增设了“待偿债净资产”科目,主要反映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等负债变动对净资产的影响,目的主要是以便准确真实地反映单位净资产状况。

1. 4 规范了收支会计核算

在收入类科目中增设“财政拨款收入”科目,用于取代旧科目“拨入经费”,我国已在2011年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收入,将所有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所以新会计制度理所当然的取消了旧科目“预算外资金收入”;在支出类科目中取消“结转自筹基建”科目,用“经费支出”科目核算原“经费支出”和“结转自筹基建”科目核算的内容。调整收支类科目设置,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

1. 5 完善了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

一是改进了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项目,剔除了支出类和收入类项目,只含有资产类、负债类和净资产类项目;二是调整了收入支出表的结构和项目,采用了类似于企业会计利润表分步式的结构;三是新增了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财政拨款收入、支出、结转及结余情况的报表,行政单位根据取得的财政拨款种类分项设置主要包含公共财政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等项目。

1. 6 解决了基建账长期在行政单位“大账”外单独运行的问题

行政单位基建账相关科目的余额要在2013年12月31日按照财政部的规定的方法并入行政单位的“大账”,以后基建会计信息要定期(至少按月)并入行政单位的会计“大账”。

2 掌握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需要把握好的问题

新行政单位制度对会计核算目标定位更清晰,明确规定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要求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要满足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求,既要反映行政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也要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这些规定和要求使得行政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面临着新的问题。

2. 1 对行政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提出更高的要求

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在强化资产管理、新增会计科目的核算以及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修改的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以及新增加的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需要做好会计科目的设置、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报表格式的调整等给行政单位会计从业人员增加了许多工作量。这些工作繁杂具体、需要较多的耐心和严谨的思维,这对行政单位会计从业人员来说是一个挑战。

2. 2 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以及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过程中,由于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虽然增设了“累计折旧”科目但是由于财政部还没有制定出台相关细则,会计人员如何确定固定资产范围、如何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不是十分清楚。为减少或避免会计信息反映失真,行政单位会计从业人员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仔细研读新制度的实质,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3 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实施的意义

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注重核算反映行政成本以及政府资产负债状况,因此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对于深化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健全、对于规范行政单位在新形势下的各项核算行为、提升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以及行政单位的稳定发展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绵绵.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将于元月1日起施行[N]. 财会信报,2013-12-30(50).

[2]李华芳. 新旧《会计制度比较》[J]. 中国农业会计,2014(3):30-32.

作者:潘玉虎

单位制度创新论文 篇3:

浅谈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创新及其应用研究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的大背景下,各单位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在2012年底,财政部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了重新的修订和调改,在2013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本文将基于这一大背景的条件下,对事业单位新的会计制度的创新进行分析,并对新制度的应用研究进行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创新应用

一、引言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的管理也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新的会计制度将有效解决在事业单位旧体制存在性的一系列弊端,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有效管理和有序发展。充分发挥新会计制度的作用,调节事业单位的各项功能,不断推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应用创新,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下为普通百姓谋福利的重要功能。

二、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创新点

1.核算原则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权责发生”的核算原则引入,有力地弥补在旧的会计制度下的收付实现的核算原则,解决难以有效反应事业单位的资金链条的信息动态。新会计制度是以“引进+吸收”的原则和形式进行核算,这种核算原则能够对事业单位的资金动态能有较为清晰的掌握,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

2.信息质量要求

对于网络化技术的今天,将会计电算化技术全面服务单位和企业的实际工作之中,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同时也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进行了重新的陈述,对于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事项进行全面的信息质量反映,严格将单位各项经济业务的预算结算等统一纳入会计核算中,这也保证了事业单位的信息质量。

3.资产折旧和摊销

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资产的折旧和摊销并没有明确,不利于解决资产状况不明的问题。新的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通过“账实相符”的新会计管理概念对单位各项资产进行全面评估,促进资产管理的优化。同时,新会计制度也解决了旧制度所难以准确反映资产剩余价值的问题,首次提出资产的折旧和摊销,解决资产的使用价值的剩余评估和考量。

4.科目设置强调政府受托责任

价值管理在资产类科目的作用得到强调,进一步扩大了资产类科目和会计设置,更加注重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规范,将财政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进行核算管理,明细核算科目。同时,还强调了对采购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新制度更加强调单位部门对采购资金的重视。

5.会计报表的国际化

新的会计制度所反映报表的资产负债表进一步作简化,将资产平衡公式仅仅确定为资产、负债和净资产项目,大大缩减了会计账目,使报表项目更加直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与国际会计审核相接轨。并对收入支出表的结构做出调整,以上下排列方式使单位资金的使用和结余更直观,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

三、事业单位的新会计制度的应用要求

1.加强新会计制度的学习理解

新会计制度对于旧会计制度的内容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无论是在会计制度的内容上还是会计制度的形式上。因此要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创新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领会新制度的内涵和意义要求,提升自身的会计综合能力,认真学习好企业会计制度、政府采购知识、会计法等会计专业知识,做到“有的放矢”,准确把握。

2.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水平

会计电算化在日常的单位会计管理中已经成为基础,会计信息的电子信息化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因而,在事业单位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和升级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网络技术人才和会计人才的引进水平,提高会计信息管理,将会使得会计信息管理更加科学,同时也能有效防护会计信息,防止网络病毒等入侵,破坏会计信息系统,避免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3.事业单位应积极参与经济活动

在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参与市场的经济活动,在当前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下,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旧的会计基础上进行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还充分吸收了企业会计制度和国际上的先进会计经验,能够更加适应时代的潮流。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也应该密切关注全球化趋势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将市场经济的活动能够与事业单位的发展有效的进行融合。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各方面的改革深入,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为事业单位进行的各项改革和进一步参与市场竞争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关注新会计制度的给事业单位工作成绩所带来的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和总结,毕竟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时间并不算久。因此,要掌握会计目标、会计账目、会计报表的变化,更加有效的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进行指导,从而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以及日常单位的财务管理方面的活动,发挥事业单位的管理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曹红玲.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创新及其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2):163

[2]王敏.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的创新及应用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88

作者:吴志红

上一篇:医药保健营销论文下一篇:中西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