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分析论文

2022-04-25

摘要:在大数据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与结构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大数据逐渐广泛的应用,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政府部门数据分析意义重大。就税收方面而言,一直存在着大量不确定风险,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给税收风险防控工作带去一定积极影响。该文针对大数据技术在税收风险防控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阐明观点与要旨,希望可以推动税收工作取得突破进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分析论文 篇1:

浅谈网络时代企业信息文化建设

[摘 要] 企业信息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亚文化,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传统经济文化与新经济文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现,企业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整合、传播自己的文化,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信息文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方面临的课题。

[关键词] 网络;信息文化;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03 . 039

由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与之相伴的信息文化也逐渐形成。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传统经济文化与新经济文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现,企业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整合、传播自己的文化,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信息文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所面临的课题。

一、企业信息文化的涵义及内在形态

企业信息文化是企业及其员工在以信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企业信息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它是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员工所遵守的价值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的总和。现代企业信息文化源于信息技术在企业的推广应用活动,首先由少数人倡导和实践,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播和规范管理逐步形成,服务于企业信息化过程,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服从于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企业信息文化的内在形态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企业信息文化的物质文化是立足于企业信息和信息资源的累积和沉淀、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更替和勃兴,为企业信息交流和利用提供了坚实的物化的人文外境,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与信息活动交融的结果。它包括企业信息技术设备(如计算机、电话、传真机、网络等)、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管理机构的设置。企业信息文化的精神文化则主要表现为信息价值观念,是企业个人和群体精神的、内化的信息意识和素养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信息组织的基本思想和信念,是企业信息文化的核心。企业信息文化的制度文化是形成和调控企业经营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各种信息关系的程序化、制度化手段的组合,从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认同感出发,确立企业员工信息活动的道德准则和法理制度,是企业信息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总体要求。

信息文化表现出的文化特征主要包括:(1)信息文化的物质性表现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是通过物质性在精神领域发挥作用的;(2)信息文化的制度性更多体现在开放、自治和自律;(3)信息文化的行为更多体现在虚拟性和渗透性。

二、企业信息文化的现状

1. 企业信息文化意识不强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企业已意识到网络的重要性,不少企业投入巨资购置计算机设备、开发系统、组建计算机网络,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并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但对企业信息文化的建设却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首先,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性的建设规划。企业对信息系统的建设缺乏长远的战略性的规划,往往会造成信息系统建设的盲目性,企业信息文化建设缺失。其次,企业信息文化氛围营造不够,许多员工,包括管理者缺乏信息意识和学习精神。第三,没有意识到信息也是一种文化。信息化中的信息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文化,不光是简单的信号信息,更是对人的生活方式的持续文化塑造。企业信息文化强调人本管理,考虑的是如何应用信息, 强调信息的共享与应用,关注信息创造的价值。但在许多企业中,如今还有很多人仅仅将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收集信息的设备来使用,没有充分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处理信息的功能,使信息增值,从而帮助企业预测、控制、决策等,把这些重要信息的价值忽略了。

2. 没有形成浓厚的企业信息文化氛围

在具有强烈信息文化气氛的企业中,企业的信息价值观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之符合企业整体的信息价值标准,并能使员工通过信息的协调与共享,紧密合作,扩大信息价值,优化整体绩效。但大部分企业没有形成这样的氛围,体现在:一是没有搭建起完善的企业内部网络,存在明显的“信息孤岛”问题。有的企业建设了较先进的业务管理系统,如ERP、CRM、OA等,但是这些系统互不兼容、自成一体入,缺乏相互连接的信息渠道,并缺乏应有的关联,从而给企业获取有用信息带来很大障碍。由于各个数据信息单独存放,不便于信息的迅速传递、汇总、查询和加工,因而形成了“信息孤岛”。二是没有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和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很多已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其基础平台也还很不完善。表现在:网页内容不全,网页信息陈旧;在网站设计上,许多企业只是开设主页和E-mail服务,网页的设计比较平淡,没有特色;有些企业利用网络主要就是发布产品信息或广告信息,对网络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低,功能很不完善,甚至根本无法满足电子商务的基本需要;有些企业网站结构过于复杂,导向不清,求大求全或过于追求豪华与美观,没有针对信息的实效性、企业的特点、网站访问者的需求、网站的功能等方面去考虑信息的组织和选取。

3. 没有建立和完善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管理制度

信息管理制度是使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推广应用公司正规化文件发布的规章制度,它涉及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计算机机房的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推广等。它通过公司规章化和内部法律化形式,来建立信息系统稳定、有效运行的机制。目前企业的信息管理制度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内容不完整,制定的方法不科学,企业信息化制度制定工作缺乏科学、规范、合理、全面的方法。从总体上看,目前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内容,侧重硬件和网络方面的制度管理,而缺乏对软件、IT流程、IT资源的内容管理,企业信息化制度不能科学全面地覆盖各项信息管理工作,造成信息管理上的漏洞。二是企业信息化制度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约束力。由于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企业信息化制度多数成为企业项目建设档案保存或作为应付对企业相关检查的材料,信息化制度只是形式,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和相关人员并没有任何直接约束,影响到企业信息化制度工作的权威性,制约着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网络时代企业信息文化建设

1. 更新观念,培养信息意识,塑造员工行为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树立信息观念,强化信息意识,形成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新的精神观念,如新的信息价值观、信息哲学、信息意识、信息心理等。信息观念是企业建立信息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改变和增强信息观念可以增强企业活动的灵敏性以及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信息观念的增强是一个需要不断强化和训练的过程,尤其是企业的信息价值观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必须经过员工的自觉努力才能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必须对职工进行培训和教育,目的在于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增强实践企业信息文化的自觉性,努力使员工的企业信息价值观和自我价值实现有机的和谐统一。可以通过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员工逐步领悟企业信息价值观的内涵,提高职工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的信息能力。企业管理者将精力集中于公司相应的激励机制、人力资源支持和员工交流沟通的展示方式等方面,促使员工在信息共享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使企业内部树立良好的信息行为规范,形成依据信息进行决策的行为习惯。

2. 不断创新,形成并增强企业信息文化的氛围

在信息时代和网络环境下,企业可以迅速地了解市场信息,快捷地收集客户需求,广泛地进行产品宣传,即时地完成网上交易结算,众多的商务活动都可以瞬间完成,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这个网络平台下,企业实现了公平竞争,传统的生产规模、成本优势等因素不再决定未来,对此,任何组织和企业如果不时时变革和创新,就不可能维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创新已成为一个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自身创新的确定性才能应对快速变化的不确定性。首先,企业组织结构要由原来的金字塔式、自上而下、递阶控制的组织结构向新型的网络组织结构转化。其次,管理重点由资本管理转为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指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断涌现。网络时代,新的经济形态产生了许多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如供应链管理、柔性制造、敏捷生产、企业流程重组、制造资源计划等。创新已成为企业的生命源泉,企业唯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能生存发展。这是企业信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3. 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文化不仅要求企业在其内部建立开放的管理环境,使企业能够顺利地实现横向和纵向的沟通与交流,而且要求企业在一定程序上能够方便地与外部的供应商、销售商、顾客共享信息,善于吸收外界先进的技术、观念和知识,处理好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要达到要求必须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不是在现行的业务流程中增设一套并行的信息流程,而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适应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并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运作。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构建企业内联网(Intranet),逐步将企业内联网与企业外联网(Extranet)相连,并与Internet互连互通,建立起企业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逐步实现企业内的应用集成,进而实现区域内和行业内的信息共享和集成,为企业精神文化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其次,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加大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培训,建立健全企业信息管理机构,加大对企业信息活动的资金投入,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信息管理制度,加快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三,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升华。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企业信息文化塑造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企业信息文化塑造将有效地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必将有效地促进企业信息文化的建设。

4. 精心策划网站结构,构建和完善信息文化的物质文化基础

在网络环境中生存的企业,要能够方便地与外部的供应商、销售商、顾客沟通并共享信息,需要借助于网页,如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宗旨、特色、优势等,同时还要实现与网络中其他资源的连接,以方便人们浏览和获取信息。网站是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在网络上的具体表现,网站结构非常重要。网页的艺术性、可用性、查询效率和对客户信息的安全保密性是吸引更多浏览者的决定性条件。网站结构要做到简单、易于浏览和方便用户快速浏览。结构模式要做到内容全面,尽量涵盖用户普遍需求的信息,加强页面内容的针对性。对于网站的标志、色彩、栏目、字体、层次结构、网站之间的链接等要精心思考、严密组织、仔细安排,既要方便用户浏览,又要充分体现企业特色和企业信息文化。

5. 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是企业信息文化塑造的一个重要途径。制度既是企业信息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信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企业信息文化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活动规章制度,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的体现,另一方面又是企业信息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信息行为准则等一定企业信息文化的体现。因此,建立完善各种制度,对于塑造和实施企业信息文化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具体来讲,在塑造企业信息文化的过程中,注意建立和健全这样一些保障机制:第一,建立激励制度。对实践企业信息价值观的先进个体和群体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背企业信息价值观的人或事进行批评和处罚,从而对职工实践企业信息价值观起导向作用。第二,建立培训制度,特别是对新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制度,使他们从进入企业的第一天起,就接受企业信息价值观的教育和熏陶。

主要参考文献

[1] 余芳.企业信息文化研究[J].情报探索,2008(1).

[2] 范映红.和谐企业的信息文化构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6).

[3] 程刚.现代企业信息管理创新[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2).

[4] 蔡舒.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网络形象建设[J].科教文汇,2007(2).

作者:陈 星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分析论文 篇2:

大数据技术在税收风险防控中的应用

摘  要:在大数据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与结构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大数据逐渐广泛的应用,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政府部门数据分析意义重大。就税收方面而言,一直存在着大量不确定风险,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给税收风险防控工作带去一定积极影响。该文针对大数据技术在税收风险防控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阐明观点与要旨,希望可以推动税收工作取得突破进展。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  税收风险  防控应用  数据信息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n Tax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IANG Qian

(College of Big Data Application and Economics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Province, 550025  China)

稅收风险的种类较多,涉及多类不缺性因素,且贯穿于整个税收过程,对这些风险进行防控是非常有必要的,利于国家利益不受损失。当前,我国正处于税收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去加强税收中的风险防范功效,从而认知风险、降低风险,这是尤为重要的一步,需要严谨对待。

1  大数据技术概述

理论界对大数据有两种解读:一方面是突破传统意义尺度的工具;另一方面是人们获取新认知、创造新价值的源泉。而大数据技术,则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方法迅速发展下的必然产物,是当下的主流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意义绝非只限于其掌握大量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海量信息的处理、分析作用上,也可理解为对数据的“加工能力”,这是大数据技术的价值体现。

从技术层面看大数据,它与云计算的关系不可分割,存在着关联性。大数据技术的使用不能架构在独立的计算机上,需要借助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去实现存储、分析、管理。伴随着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必然会应用到更多行业与场景中,且与云计算的关系将更为紧密。

该文探讨的大数据技术在税收风险防控中的应用,对于税收部门具有重大意义,需要重点看待、认真制订计划,也希望可以间接促进税收防控风险能力升级。

2  大数据在税收风险防控中的应用

2.1 大数据技术在税收数据信息良莠不齐风险下的防控应用

提高数据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是开展大数据分析的前提,这也是税收工作中需要严加管控的重要内容。当下,税收工作中就存在数据信息良莠不齐的风险,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加强管控。在税收工作中,数据信息的良莠不齐风险会直接影响后续风险的准确判断,进而影响到风险处置和税收风险评估,不利于风险被快速、精准识别,那么防范功效将会被大大减弱。

当前,我国税务部门采集税务信息主要依托税务机关征收和纳税人自行申报两种方式,涉税数据信息采集范围较小,再加上纳税申报表的内容单一性,很容易造成信息采集存有缺漏,完整性将不能得到保证,采集的信息质量将会被大打折扣;另外,税务机关在工作过程中对历史数据的错误导入也会造成数据信息的不规范,一些垃圾信息也由此产生,甚至会由于错误操作将本应保留的数据丢失,这些都会加重信息复杂化程度;此外,税收管理员队伍老龄化、信息办公水平落后等问题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很容易引发信息采集各类风险,需要加强重视。

而在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税收工作中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加强风险防范。首先,研究制定并落实科学的数据采集标准,提高信息录入质量门槛,进行规范性信息采集,并将具体要求落实到每一个流程及细节中;其次,建立数据审计平台,归纳总结数据审计校验规则,并配合开大的审计软件,加强对已采集信息的审核,借助系统功能进一步规范信息,切实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定期对信息进行审查与排除,并针对出现的信息问题建立相应数据表格进行填报,全程把控好数据质量关卡;最后,要建立涉税信息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安排专人对信息数据进行监控,并建立与外部单位的信息交换或共享机制,借助大数据管理、云计算等手段,介入金税三期系统,实现集采集、处理、分析、监管与一体的机制,切实将管理系统化、自动化,真正做到风险的可防、可控。

2.2 大数据技术在税收数据不全面风险下的防控应用

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内,准确分析海量数据是一项难以攻克的挑战,去除信息记录、存储等因素,技术不到位是主要原因,只能针对少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这些问题在大数据技术的介入下都能轻松化解。

就目前的数据税收信息采集现状来看,仍旧在两方面存在局限和风险:一方面是采集信息要求不高,大部分表格都以空白形式进行存档;另一方面是采集信息途径的单一化,信息主要来源于纳税人,当然也包含地税、工商、银行等部门,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共享。而正是由于数据不全面问题的存在,从而造成了税收工作中的风险。与之相反的是,税务机关对于企业的生产销售状况了解的更为透彻,看得出来,税收部门仍需平衡信息采集工作,切实在大数据技术协助下加强风险防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确保后续工作开展的顺利、平稳。

税收部门首先应当做的是打破部门至今的“信息壁垒”,逐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共同致力于公共部门信息共享平台的筹建,将财务局、海关、银行、房屋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及机构纳入其中,制定规范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建立更为便捷、通畅的信息共享平台,切实利用电子网络技术实现数据的传输,切实在大数据技术的协助下完成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在海量信息中开展税收风险识别与税收风险评估。地方政府应当充分发挥领头作用,借助大数据优势,明确税收风险、总结出风险类型,并加大管控与处理力度,切实保证数据的充分、及时、有效利用。

2.3 大数据技术在税收数据模型局限性风险下的防控应用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将提取样本、分析样本、制作模型、模型运用作为惯用流程,这是较为普遍、较为常用的工作思路。其中的模型制定,只采取了少量样本,没有结合全局状况并采纳多数人意见即制作并投入使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也由此构成了税收风险。如今,技术环境已经大变样,在大数据时代,应当对每一个样本进行深入探究,并制定出贴合实际状况的指标体系方是正确做法。

在税收风险防控工作中,我们期望可以借助部分企业防控管理归纳与开发出适用于相同特征的风险防控模型,但是模型的制定往往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与资金,并期待能收获好的成效,以求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但是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同样的,税务部门需要面对各行各业,制定的模型不一定都能适用,就如同对待病人一般,需要针对特殊病人采取特殊手段进行治疗。因此,需要税务部门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所有企业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并从中找出相通点与特殊点,制定出系统但有独立成分在的模型,完善整個风险管理体系,摒弃以往单纯依靠某种特定模型去防范风险的错误行为,综合纳入多种不确定风险因素,充分利用大数据客观看待风险,突出实用性特征,切实开创数据使用新理念。

3  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功能较为强大,可以应用于多个行业、多个领域中,对于税收中存在的风险而言,也可借助大数据技术加强风险防控功效,需要税务部门积极在大数据时代认知大数据技术的优点与功效,切实找寻大数据技术与税收风险防控的契合点,从而制订大数据应用计划,从而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功能与作用,带动税收部门风险防控水平的提升,最终为保障税收部门的利益做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吕阳.工业4.0背景下大数据技术与税收管理关系刍议[J].税收经济研究,2018,23(3):48-53.

[2] 丁芸.借助大数据提升涉税服务质量和效率[J].注册税务师,2018(4):60-62.

[3] 胡晓北,岳书铭.浅析税收风险管理中大数据技术的运用[J].财政监督,2015(6):71-73.

[4] 吴建平.大数据在税收征管中的应用及问题研究[C]//吉林省财政学会.财金观察(2019年第2辑).吉林省财政学会:吉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2020:248-252.

[5] 张君宝.大数据背景下税收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 政法大学,2018.

[6] 章洋.大数据视角下税收风险管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

作者:梁倩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分析论文 篇3:

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电子商务化

摘要 本文对企业信息基础数据与电子商务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整合企业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构建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企业电子商务化。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信息系统 集成

近几年,以通信、计算机和控制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相当快,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商务环境,也对企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一、电子商务及其所涉及的理论与技术概念

(一)概念。

电子商务(E-business)是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进行的生产、营销、销售和流通活动,它不仅指基于Internet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活动。

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将商业信息以标准化的格式在不同商务组织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自动数据传递的系统。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对企业管理结构的影响。

1、手工处理阶段。工作效率处于极其落后的阶段,信息的传递工作更是完全处于自发和分散的无管理状态。

2、 MIS阶段。这一阶段的信息处理提高到由计算机进行部分地代替和辅助,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EDI阶段。控制成本、提高效率,通过减少延迟和错误提高企业生产质量和服务水平。

4、电子商务阶段。是企业到企业与企业到消费者等整个贸易过程中所有相关角色之间建立的良好的合作策略。

二、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与电子商务化

(一)系统的总目标。

电子商务的成功实施,需要企业内部的资源与外部交易过程协同运作,使企业内外部信息流无缝对接,实现前后台数据流畅通。

(二)系统分析工作。

1、企业管理对象分析。从企业信息系统的角度和企业的主要任务来看,企业的管理对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流动的管理对象,一类是静态的管理对象。

2、企业信息系统框架。第一个层面是数据的采集层面,主要完整、准确和及时地反映管理对象的变化和运动;第二个层面是对企业各个管理业务、管理流程和控制方式的设计;第三个层面是计划管理。这是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

(三)基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电子商务架构。

Intranet /Extranet /Internet为电子商务的建设和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Intranet应用于企业内部的ERP,保证了信息在企业内部的安全、实时;基于Extranet的SCM通过用户授权,使供应链上的供应商能够访问到企业内部数据,从而及时掌握供产销信息;基于开放的Internet的CRM则为客户提供了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

三、企业信息化的电子商务架构整合

(一)CRM与ERP整合。

DRP(Di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分销资源计划)系统的作用在于实现对企业分销渠道的管理,如总部、销售分子公司、经销商、代理商或连锁店等,管理订单、库存、财务往来等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营销方面的业务处理效率,降低员工工作强度,提高信息传递速度、效率和准确性。

与DRP不同,对大部分CRM软件来讲,应用CRM销售管理的目的是提高销售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知识共享程度,来提高客户满意度。

CRM要与ERP在财务、制造、库存、分销、物流和人力资源等方面连接起来,从而提供一个闭环的客户互动循环。这种集成不仅包括低水平的数据同步,而且还应包括业务流程的集成,这样才能在各系统间维持业务规则的完整性,工作流才能在系统间流动。二者的集成还使得企业能在系统间收集商业情报。

(二)SCM与ERP、CRM集成。

ERP、CRM和SCM无缝连接与交流的电子商务系统解决方案,己成为企业系统集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客戶的订单通过CRM送到ERP;ERP接受后计算确定生产订单所需的物料,制定采购计划并传递到SCM;需求方企业的SCM和供应方企业的SCM之间实行看板管理,彼此提供企业内部的生产、库存等信息以供对方企业随时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方企业的SCM将订货单传递给供应方的SCM,并可监控供应商的生产状况。需求方企业的SCM再将采购计划执行情况反馈给ERP,ERP在组织并完成生产后,将订单执行情况通过CRM反馈给顾客。

作为企业信息化的高层次内容,电子商务的最终实现都离不开企业对信息化深层次的开展。虽然企业信息化的具体路径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是以ERP为核心的内部信息化始终都是企业用来实现电子商务的重要步骤。只有通过正确认识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Suil Chopra. Peter Meind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梅绍祖等.电子商务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梁定澎.电子商务理论与实物.华泰书局出版,2003.

[4]劳帼龄.从格鲁夫的电子商务三阶段论看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决策.科学出版社,2001.

[5]石双元等.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若干问题.清华大学计算机工程系,2001.

作者:张莹

上一篇:有机化学教学医药卫生论文下一篇: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