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精读课教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大学英语精读课作为高校英语教学的重申之重,其教学模式在各高校存在着差异。文章通过介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精读课现状,并通过作者讲迷首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比赛经历,而引发出作者对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精读课现状的几点思考。从而探讨了适应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教学模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英语精读课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语精读课教学论文 篇1:

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摘要: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英语精读教学更是离不开文化的渗透。本文通过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文化和精读课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如何在英语精读教学中导入文化。

关键词: 英语精读课文化语言文化导入关系

一、引言

英语精读课是学生学习英语最根本的中心课程,对精读材料的引进及精读材料的讲解,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让学生掌握英语的切实可行的重要教学手段。精读课的作用是多重的,既是听说课、阅读课,又是语法课、写作课。精读课教学中兼顾多样性、多重性,无疑会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多重训练,最终达到目的。因此,在英语专业诸门课程中,精读课历来被认为是核心课程。然而,长期以来,在英语精读课上,教学总是围绕着语言的基础知识展开。师生双方都把精力用在机械的语法规则、词汇记忆及句型操练上,误认为只要掌握了这些,就能将英语运用自如了。但是,在实际的交流中,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在这里我并不是否认上述教学带来的好处,但是更多的情况是,学生虽然已经拥有了丰富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能造出许多语法和语义意义上正确的句子,他们却不能适时得体地运用,造成交流中的语用失误。

可见,教学仅限于语言形式的方面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国际间交流日渐频繁,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英语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因此,更多的外语教学专家认为学习外语不仅仅是学习这门语言,同时还要学习这门语言的文化,了解语言在文化中的正确运用,才是学好外语的根本,才能做到自如地交流。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英语中的c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tura,原义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的意思。从广义上,有些学者把文化说成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从狭义上理解,他们认为文化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而语言是什么呢?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以言语形式进行表达和理解的一种音义结合系统,是客观世界与人的主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因此,要理解语言就必须了解文化,要理解文化就必须了解语言。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要知道选择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密切关系决定了在英语精读课中,英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知识的输入,把文化知识贯穿于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真正学好语言,能够正确、得体地运用。

三、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

(一)英语专业精读课程简介

英语精读课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阅读为重点(注重文章的细微分析),辅以听、说等各方面。首先,在低年级阶段,精读课所占比重最大,每周6—8学时。其次,精读课的教学质量好坏关系到学生英语基础构建与否,直接影响到其大三、大四专业课的学习。再次,学生精读课的学习状况直接关系到其能否顺利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最后,精读课程是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作为一门基础课,精读课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至关重要。

(二)文化和精读课之间的联系

我国高校目前采用的精读教材有如下共同特点:课文几乎全部是原文材料,题材和体裁广泛,内容丰富,同时还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容。教材中文化含量的增加必然对精读教学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即精读教学在重视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文化知识教学。

重视文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于文章的深入理解,其中包括教师结合课文,介绍英美国家的地理历史、风俗习惯、民族宗教、社会制度、饮食习惯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英美等国家的文化。

(三)如何在精读课教学中导入文化

1.结合教材介绍文化内容

目前英语专业精读教材多选用的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综合英语教程》。我校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则采用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英语基础教程》。无论是广泛院校采用的前两者丛书,还是我校采用的这一系列教材,文章都是英美文学知识、经典名篇、当代作品等。因此,在讲述课文之前,教师先给学生介绍一些背景知识,不仅能够加强他们对文章整体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能够扩大他们的视野,拓宽其知识面。例如:笔者在讲述《新编英语基础教程》第一分册Lesson one “English Then and Now”之前,因为这篇课文是讲英语的发展史的,所以笔者在之前讲述了英语发展基于三种日耳曼语言即盎格鲁语、撒克逊语、朱特语;并且又分别给学生介绍了每个部落的历史情况,让学生充分了解语言的形成和历史的变迁是分不开的。

2.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不同语言的形成依据其形成的环境、文化习俗等有所不同,因此,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对于语言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词汇又是文化信息的浓缩,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差异。以往教师在教授单词时,过多地注重词的发音、拼写、词形变化及字面的意思,而忽略词汇深层的内涵意义和实际运用。而有些教师则对词汇教学不够重视,认为词汇并不需要教学,只要教会学生读会这个单词和理解它的意思,课后让学生自己去背,然后让学生听写就完成了词汇教学。这使得学生往往连常用词汇的基本含义也掌握不好,换个场合和搭配就不懂了。比如:“I am blue today.”如果按字面意思去理解,就成了“我今天是蓝色”,会让人觉得一头雾水,而如果熟知西方文化就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今天心情蛮忧郁的”。再如,龙(dragon)是中西方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动物。中文里吉祥尊贵的“龙”与英文中邪恶凶残的dragon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汉语中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诸如“龙飞凤舞”、“生龙活虎”都展现了龙在汉文化中的文化内涵。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却认为dragon是邪恶的代表,是一种狰狞的怪兽,是恶魔的化身。《圣经》中撒旦被称为dragon。又如英美人说“Hello!How are you.”“Glad to meet you.”等。而汉语习惯讲的“您去哪?”“上街呀?”“吃了吗?”如果直译成“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had your meal?”,英美人很可能误会你要限制他们的自由或是你要请他们吃饭。因此,不能把中文的招呼用语按字面意思直接翻译成英文的招呼用语。

3.语法中的文化体现

教师在介绍某些句法结构时,可同时介绍其语意和交际功能。如附加疑问句“Lovely day,isn’t it?”实际上是无疑而问,只是英美人引起话题的一种常见的方式罢了。“Why don’t you do something?”形式上疑问句,却表示一种有礼貌的请求和建议。“Would you please turn down the radio?”不表疑问表请求,按照西方人的风俗习惯,提出的请求常用问句形式,以表示有礼貌的请求,但若长辈对晚辈或比较熟悉和随便的人之間可简单地使用祈使句。

4.阅读中结合文化知识

在英语阅读中,文化背景的渗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获得对文章的正确理解,而且可以为学生在不同语境中正确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风俗习惯、法律制度及行为准则等方面的问题,其应该最大限度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黯熟英汉两种文化的现实差异,只有这样,才会加深对文章的了解和掌握,否则,理解就会受阻。比如:The path to November is uphill all the way.此处的“November”为关键词,指的是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to be held in November(即将在11月举行的总统选举),显然,如果不了解November在此的真正含义,就很难理解这一句子所要传达的信息。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的学习,课文的理解还应从语篇整体把握,只有联系一个材料所反映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现状、教育制度等文化知识才能对该材料的主题,即作者写作意图、观点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反馈。只有了解背景知识,学生才能更充分地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背景知识的教学,通过历史文化知识来促进语言的学习,以便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汇、句子乃至全文的文化内涵,掌握立体的英语知识。

参考文献:

[1]金德军,刘露笛.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堂中的形成性评价概观世纪桥,No.7,2009.

[2]陈影.浅析英语精读课中的背景文化教学.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

[3]汤莉.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进行文化差异渗透的策略.

[4]周式中.新编英语基础教程(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林 琳

英语精读课教学论文 篇2: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大学英语精读课作为高校英语教学的重申之重,其教学模式在各高校存在着差异。文章通过介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精读课现状,并通过作者讲迷首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比赛经历,而引发出作者对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精读课现状的几点思考。从而探讨了适应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大学英语讲课比赛 大学英语精读课 教学模式

前言:传统精读课教学模式过多强调知识的输入,教师在课堂上占用的时间过多。但通过多年的实践,精读课教学却被证明是能打好语言基础的大学英语课程。复旦大学蔡基刚的文中指出:“大学英语精读课是全国高等院校中规模最大的一门课程,也是大学生最为重视、费时耗力最多的基础课程,但似乎也是大学最为失望的课程之一。”大学英语精读课程也被称为大学英语综合课程。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1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现状

独立学院从2002年开办至今,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作为一种新型办学体制,独立学院在不断寻求适应自生发展的办学特色。只有定位准确,才能使独立学院蓬勃发展。然而,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却暴露出一些问题。第一、教学内容沿用母体学校,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由于国家教育部尚未颁布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大纲,在缺少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多数独立学院采用的教材与母体学校相同。这样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科教材时,压力过大,缺乏兴趣,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忽视了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多学校为了追求英语四级考试的过级率,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单词和阅读,而忽略了听、说能力的培养。第三、师资建设有待加强。独立学院的教师多以青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在教学上有激情、有独特的教学想法,但是缺乏教学经验。面对独立学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引起了我对独立学院教学模式的思考。

2 大学英语教学比赛的经历

2010年5月,首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比赛拉开了帷幕。此次比赛首先在全国各省的高校之间角逐。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全国的决赛。初赛首先由各个高校选出“综合组”和“听说组”各一位老师进行教课。讲课的全过程都将有教师和30名学生真实参与,并刻录成碟,上交评委组。通过首轮打分,每组选出的前20位进入下一轮的复赛。在复赛中,每组选取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以及优胜奖。每组的一等奖将代表奉省去参加全国的总决赛。评委组还在“听说组”和“综合组”的第一名中,通过现场演讲来决出一个特等奖。

本人代表我院参加了湖南省赛区高校之间的比赛。参赛的队伍是来自湖南高校一本、二本和三本的英语教师。在此次比赛中,我参加的是大学英语综合组的比赛,最后获得了三等奖的成绩。从初赛到复赛,为期一个月的时间。让我感觉最紧张的是复赛阶段2小时PPT制作。平时备课,老师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设计一堂课。但面对2小时2000字的阅读文章,并就文章设计完整的一堂精读课。其中,导人、文章结构、重点词句、互动、作业都体现在PPT上,确实让人有些措手不及。然而在第二天的现场说课中,我们必须展示自己制作的PPT,并且用英文现场解说自己是如何设计这堂课的。这部分的比赛,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内容表达清晰。评委不仅关注PPT展示出来的课程设计是否合理,也会关注选手在说课时是否把内容表达得清楚。所以,流利度和清晰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地道的语音、平缓的语速都将给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在教学岗位上才工作一年的我来说,得奖是一种肯定。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比赛,激励了我在教学方面更加积极地探索教学理论并将其运用于实践。

3 大学英语教学比赛带来的思考

首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教学比赛的开展,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让更多的教师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并相互吸纳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适应大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参加此次比赛,我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以下几点想法:

3.1 秉承“任务式教学”改革思路。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避免只为传授语言而传授语言这种思想,要尽可能地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主要强调和重视授课及教学过程。轻教学结果,强调有目的的语言交际能力。任务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教学原则,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及理念,值得教师借鉴和提倡。学习任务的设计要突出外语的趣味性、交际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3.2 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

教师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个人讲课,应该转换为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学课。在以往的英语课堂上,学生是被动接受信息,大量地输入信息而没有有效的途径输出信息,这将让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无实际操作性。逐渐地他们就会缺乏主观能动性和主动创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转换角色,让学生主动学习。要在课堂上,开展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活动。

3.3 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精读课堂。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呈现精彩的图片、视频、文字。这样一来,既扩充了教学手段。也丰富了课堂内容。但教师切忌不能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有的教师在备课前,采取满堂灌的形式,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呈现在课件上,而上课时,照本宣科,思路不开阔,缺乏主动引导学生的能力。

结语

面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浪潮。许多高校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方面都做出了针对性的改革。独立学院的外语教学,要想求得发展,必须结合自身独特的办学方针尽快研究出一套适合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首届“外研社杯”大学英语教学比赛,作为教学研究的初探,给英语教学研究者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精读课程走向研究[J],外语研究,2010,(6)

2 孙琼,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s)

3 黄连兵,多媒体在大学英语改革中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M],科技信息

4 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 张威,刘春波,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及改革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9),P57,64

作者:黄岚

英语精读课教学论文 篇3:

学生自主授课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当前大学英语精读课教与学不协调,学生听课不积极,老师出力不讨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亟待改革。本文探讨了学生自主授课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让学生分组课下准备,课上授课,老师适时指导。实践表明这一模式有很多优点,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方法改革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自主授课学习模式;英语精读课;自主学习能力

引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外语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批评之声也是此起彼伏。多次的全国性调查表明,高校大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精读课教学)的满意度较低。究其原因关键是教师传统的“一言堂”大班授课方式:教师苦口婆心按部就班的讲,学生的参与仅限于回答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结果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尤其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语言知识的注入,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和结构。而建构主义认为,知識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带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该理论的影响之下,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正在向以学生和任务为中心的新型模式转换,我们要弱化教师这一角色,使学生在教学中充当主角。

1. 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内涵

自主学习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能力,自我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调制学习策略、选择学习材料、评估学习效果等的一系列技能。长期以来,人们对自主学习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学员个人在课堂以外进行的自我学习、自我研究。但徐锦芬等(2004)提出“我们不能把自主学习简单地理解为个人的独自学习。自主学习中学习者要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学会在与他人积极合作的过程中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解决自身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从本质上说具有共同性和互补性。

2. 学生自主授课学习模式的运用与实践

所谓学生自主授课学习模式,就是让学生登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进行讲解、表演。鉴于我国大学生在入学前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且目前大学英语教材都配备有参辅手册,学生完全有自己备课的能力和条件。教师的任务则是提供场所和机会让他们来充当小老师。因此,在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采取以下步骤操作,将学生自主授课学习模式运用到了课堂上,取得了较好的反馈。

首先,在学生分组自主授课前,动员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明确自主授课意义的基础上,和教师达成共识,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认为学生分组授课是可行的。

其次,对学生进行分组,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4-6人一组),要求男女生自行搭配结合成小组,并推选一名外语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每组可自选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为授课内容。这样分组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自主性。

同时,给学生一周时间备课,组长负责任务的分配和布置。组内展开课前讨论,使每个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大家再有针对性地补充与更正,并将课堂安排以及在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

再次,学生小组自行安排授课,每小组派一名或几名代表登台授课,其余组员可以补充,授课方式多样,或直接讲解,或组织讨论,或提问解答,或进行角色扮演。

最后,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进行总结,并给予补充,对各小组的活动做出评价,奖励最好的小组及个人,把他们的课堂表现与平时成绩挂钩。

事实证明,大多数英语程度较好且准备较充分的学生讲的效果都不错,当他们讲完时,往往博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这种场面无疑在心理上对于讲者和听者都是一种无声的内在驱动力。它所激励起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教师用多少空洞的动员都不能代替的。

3. 学生自主授课学习模式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3.1 优点

3.1.1 培养自学习惯

自主授课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先花时间自学课本知识,然后再自己运用手段记忆、活用语言材料。这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自主授课学习模式,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为其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3.1.2 调动学习积极性

通过自己讲课,学生的输出能力(Productive Skill)有了明显提高, 学习热情高涨,从而表现出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当他们看到自己能不依赖教师而看懂和欣赏课文时,会以更大的热情自觉投入到语言的学习中去,同时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也获得了提高。

3.1.3 活跃课堂气氛

在学生授课这一阶段,由于没有教师的干预,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课堂气氛明显比以前活跃些。大家各抒己见,场面热烈,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严谨学风和幽默气氛统为一体。授课过程还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深深的成功感、愉快感,形成一种终身难忘的记忆。

3.1.4 学习团队协作

自主授课学习模式要求小组采用集体学习法( 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进行自学,对于词汇、语法、句型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各小组在组内进行讨论,求得初步解决。同时,在展示备课成果时,可以彼此取长补短, 安排动手能力强的组员准备课件,安排口语表达能力强的组员上台授课。每个小组的成功都必须依靠每个成员的努力学习和精心准备,这样就可以给每个学生以同等的压力,促使他们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3.2 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尝试了学生自主授课学习模式之后,我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问卷结果中总结出该学习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我们的学生是在“填鸭式”(Duck Cramming)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突然转变他们学生的角色,使其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较难接受的。

二是由于很多学生以前的英语学习不注意语音、语调,他们会怕自己发音不准确而受到别人的嘲笑,因而羞于开口。

三是有些学生讲解蜻蜓点水,本来不懂的还是不懂。如果学生讲解次数多了就变得单调无聊,疲于应付,他们会把备课当作负担,容易敷衍了事,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结束语

要解决自主授课学习模式可能存在的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活动,安排好每一步骤,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多注意学生心理变化,多鼓励学生,多作肯定的评价。学生自主授课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上的运用,是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尝试,对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长江. 大学英语精读课课堂活动改革与教师角色调整[J]. 南京大学学报.1999:92.

[2]彭香丽,汪东富.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培养新思路:学生分组授课[J].科技信息.2019.

[3]张景燕. 学生授课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运用[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0(3):42-45.

[4]范静. 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授课的学习模式探索——基于学生问卷调查的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8).

[5]郑秋萍. 学生授课在师范院校高级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一所地方性师范院校为个案[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0(12).

作者:黄筱婕

上一篇:项目部成本分析论文下一篇:新型零售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