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方法论文

2022-04-27

摘要: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如何开展不仅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也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更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方法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方法论文 篇1:

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方法探析

摘 要: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电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随着对器件的深入开发,电路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创新,电子技术已成为一门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应用性的学科。电子技术的发展在高新技术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电子技术基础又是掌握电子技术必不可少的知识。为此,本文探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课 元器件 路线图 教学方法

电子技术基础是中职学校电子电器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抽象性、理论性和实验性较强的课程。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主动性较低,又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弱化了实验教学,或在实验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题作用,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忽略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普遍感到原理枯燥难懂,于是产生厌学和畏难情绪。为此,如何让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产生兴趣需要探索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正确处理理论与动手实践之间的矛盾

大部分中职学生对学校的电子技术实践环节颇有微词,认为动手实践的机会太少,影响了理论学习的效果。这样的观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从更高的层面来认识这个问题,可能会发现理论与动手实践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

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从对学生学习的要求看,主要是能力培养,还要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如果用百分比来说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比例,学生在学习期间应将80%的精力放到理论学习上。中职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并非不重要,也不是非常困难。学生通过几个套件的制作,以及对一些电子电器的修理实践,便能够具备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会具备较好的感性知识基础。所以,电子技术基础学习的重点应放在理论学习上,而应以动手实践操作为辅。

理论学习内容的知识面广泛,教材中的基础理论、电路设计原理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大量的实用单元电路的识图也是另一个重要方面,这种识图学习是全面掌握电子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研究学习电子技术“路线图”方法

为了更好地掌握电子技术,学习电子技术“路线图”应采用以下方法。

一是快速了解电子技术学习内容,了解学习目标和方法。

二是在学习初期让学生迅速建立感性认识,如熟悉电子元器件和整机内部结构,为后续理论学习建立一个有形的和立体的认识基础。这样可使理论学习有形化,消除一些在纯理论学习中的困惑。例如,建立感性认识后,学生在计算三极管静态工作电流时,就能联想到三极管具体的元器件实物,实现先有感性认识再有理性认识的学习过程。

三是首先让学生阅读一些常用电子电路工作原理的书籍,掌握工作原理,然后再学习电路的计算。这种先定性分析,再定量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也使学习电子技术过程中的各种计算更明确、更具体,否则学生对这些计算的内容不知道用在何处。

三、从对元器件的感性认识开始提高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论,先进行必要的感性认识学习是很重要的,因此需要探讨如何在感性认识方面快速突破?

很难想象,学生在学习电子技术时不认识电子元器件的实物,又怎能学习和领会理论知识。如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不认识二极管、三极管及集成电路等元器件。笔者采用以下切实可行的方法,使学生在数小时之内将对元器件的认识“全面搞定”。

为了快速熟悉各种元器件的外形特征,笔者带领学生进入一家电子元器件专卖店参观学习,认识形形色色、品种齐全、名目繁多的电子元器件。在对元器件识别时主要注意下列几点。

一是橱窗里的电子元器件按大类排放,例如所有种类的电阻器摆放在一角,电容器等其他元器件也分类放置。通过观察可以识别某一个大类中的各种具体元器件的外形特征。

二是在各种元器件摆放位置旁边会标出名称,例如在三极管旁边会标出三极管的型号,这样可以将元器件名称、型号与实物对照起来,学习效率非常高,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也同步提高。

三是根据标注名称和实物,让学生很快认识、熟悉一批各式各样的常见电子元器件,在1小时内可以熟悉十多种电子元器件。

四是可以熟悉并区别各类元器件中的不同品种,例如同是集成电路,同样型号有许多不同的外形。

五是通过电子元器件专卖店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元器件的大类、名称和基本作用,有的放矢地学习,让认识元器件外形特征的“实践”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学生有了这种感性认识以后,就不会出现对学习电子技术的畏难心理。在对元器件的观察实践学习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学习报告,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元器件的认识,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四、通过收音机装配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提高动手能力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学生总在抱怨学校提供的实验环境不佳。其实问题并不在于此,如果学生能真实地装配一个分立元器件收音机,那么他们的动手能力将会迅速提高。问题的关键是学生是否认真并真正地去装配收音机,通过这一装配活动真正学习动手技能了。

收音机涉及电子电路的知识面比较广,学好收音机电路可以掌握下列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

一是可以掌握基本的电子元器件知识,包括外形识别、电路符号识别、重要特性、检查测量方法等。

二是可以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典型应用电路。

三是可以掌握常用的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分压电路等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四是可以掌握LC谐振电路工作原理,例如收音机的输入调谐电路就是使用了LC串联谐振电路,选频放大器中也使用了LC并联谐振电路。

五是可以掌握放大器电路工作原理,包括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在收音机电路中,中频放大器、音频功率放大器都采用了放大电路。

六是可以掌握振荡器电路工作原理。例如,收音机电路中的本机振荡器就是一种正弦振荡器电路。

七是可以掌握檢波电路工作原理,例如调幅收音机中有检波器电路。

八是在掌握了收音机整机电路工作原理之后,有利于学习电视机等整机大件电器电路工作原理,为日后学习其他电子电器整机电路的工作原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使用EDA软件辅助教学

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不仅要掌握基本原理和计算公式,而且要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对电路的分析、设计和应用开发能力。在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电路、新器件不断涌现,学校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及时满足各种电路的设计、调试教学的要求。为此,我们可以采用软件仿真的方法,在计算机上虚拟出一个测试仪器先进、元器件品种齐全的电子工作台。一方面克服了实验室在元器件品种、规格和数量不足的限制,避免了在使用中的仪器损坏等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验证型、测试型、纠错型和创新型等不同形式的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应用和创新能力。

总之,学习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基础的构筑一定要牢固。学生在说图、读图时,不但不能出错,而且还要速度快。在检测元器件时,要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如在测量三极管特性时,理解输入特性曲线及不同工作点在输出特性曲线上形成的信号特征,无论是利用普通万用表,还是利用图示仪测量,都能准确地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经过焊了拆,拆了焊,通过大量的操作积累了经验,自然会熟能生巧,使基本技能完善,且失误少,效率高。

(作者单位:许昌技师学院)

作者:李莲英

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方法论文 篇2:

基于“卓越计划”的电类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如何开展不仅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也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更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分析了电类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在“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下,通过基础课程体系平台建设以及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及手段、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改革来促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体系优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谢东(1967-),男,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王敏(1970-),女,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重庆 401331)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委2011年教改项目(编号:113010)的研究成果。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拟用10年时间培养百余万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人力资源优势。“卓越计划”旨在为培养工科专业本科层次、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学生提出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专业要求。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的优秀工程师。

高等工程教育所造就的尚不是“卓越工程师”,而是为造就“卓越工程师”打好基础。实践证明,“卓越工程师”之所以“卓越”,并不仅仅在于其专业知识更丰富,也不仅仅在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而主要在于其综合素质更高。

电类专业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原理以及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这是电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强电、弱电课程综合化的链接点,知识容量大、梯度大,其理论颇具抽象性,但其实践又是具体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加上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比较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畏惧心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如何开展不仅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也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更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传统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以知识的教学为重,其教学策略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仅课程目标难以实现,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人才的目标更难实现。

因此,我们拟以“卓越计划”为契机,将重庆科技学院自动化专业“实验班”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认真分析电类专业特点和电子技术课程现状,探索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制定电子技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规范,并以行业背景为依托,寻求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策略。

一、电类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存在的主要教学问题

1.器件级实验逐渐减少

由于先进的模块化实验教学设备的引进,使实验误差减小、实验时间缩短,可开展的实验项目数大大增加,较好地满足电子技术相关课程实验的开展;但同时这种模块化的实验设备使学生在做实验时观察不到实验器件,对实际的元器件缺乏认识,不了解元件参数,对实际电路缺乏感性认识等,这对电子技术课程基础性知识的认知教育影响大,需要重新改革和认识。

2.创新性不够

传统的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由于原理抽象、内容繁杂,特别是应用的场合和对应学习的知识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使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规律很难掌握,无法想象完整的情景,无法准确地弄清过程。纯粹的理论教学有许多摸不着、看不到的现象,学生对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现象缺乏丰富的感性认识,很难理解和掌握,久而久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3.综合性实验内容单一

综合性实验是连接理论知识各环节的纽带,对锻炼学生的实践和科研能力非常重要。但由于教师的指导积极性和其工作量巨大等原因,使得在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时也几乎变成了由教师统一给定题目,甚至年年设计同样的实验,造成学生缺乏好奇心,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和科研能力的目的,而且不便于教师对学生实验成绩的确定。

4.考核形式及内容单一

考核形式单一。课程结束时进行的一次性考试就主要决定了学生的成绩,导致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过关,忽视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这种方式很难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前松后紧。

考核内容单一。目前考核过于强调学生应用公式的能力和熟练程度,这造成学生的成绩不能反映其真实水平。考核内容缺乏实践性,考核题型不合理,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较少,忽视实践技能和设计能力等的考核,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灵活运用。

5.过分依赖计算机仿真

随着计算仿真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各类仿真功能强大的电子设计类软件工具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通过这些仿真软件既可消除人为因素对精度造成的影响,又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创新能力。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不能仅仅依赖于仿真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电子设计能力的,脱离硬件设计和制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不能掌握完整的电路设计制作过程。

二、电类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在“卓越计划”的指导下,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切实加强课程建设中的“能力”培养,突出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融合。

加强基础、建设电类基础课程体系平台,营造“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是电类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方向。我校目前有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三个电类专业,其电子技术基础类课程也相对独立,虽然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侧重,但其共性是远远大于差异的,所以搭建一个基础平台加强基础部分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把理论教学和专业相对应的部分实践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优化,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并把一些重要的基础课知识进行优化组合、综合应用,构建一个整体框架,使电类专业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形成一个目标明确、知识紧密连接的新体系。

根据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建设规划,紧密结合“卓越计划”对本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电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以及课程课时等条件要求制订出新的教学大纲;从“卓越工程师”培养出发,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一直被认为是电类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压缩饼干”,注重传统教学内容,忽视新技术、新器件等发展性内容;注重单元电路的分析,忽视单元电路间的联系以及组成的实用系统;注重知识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忽视理论联系实际和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大纲压缩传统内容,增加应用性和新技术内容,以信号测量、处理以及控制为主线,做到强电与弱电方面内容相结合;加强系统概念,注重培养用电能力,力求在拓宽知识面、强调实用性、引入新技术、培养系统集成能力等方面有所创新。

根据电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按照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积极开展教材建设。现有的教材一般都具有内容典型、详细、涵盖面广的特点,但也存在内容不够新颖、与实践结合较少的缺点。目前,在教材中重视电路分析的各种方法及元器件特性,轻视完整的系统电路分析、现代电气工程的理念、全新的应用技术,在合理安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所要求的基本知识点以外,将在“能力”培养上有所突破,增加基本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融合的综合应用。

根据教学需求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针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特点,应注重教学内容的精选,着重讲清“问题是什么”、“问题的背景是什么”、“问题的性质是什么”、“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什么”等内容,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活跃学生的学术思想,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激发其独立思维和创新精神提供有利条件。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本目标,以行业背景为依托,与企业合作,进一步加大实验教学的改革力度,去除已有相对落伍的实验项目,更新和改造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要求的实验项目,使之成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新建一些实验设备先进、实验水平高、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的新实验项目,以满足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

考试改革应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相适应。在考试内容上,应逐渐向注重分析和综合应用方面转移,除了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考查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考试形式上,应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仿真功能出一些设计型考题,考查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避免死记硬背、全班雷同的弊端;在成绩评定上,应增加设计性作业、随堂测试、阶段性考试等环节,按加权方式与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作为学生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开展电子技术基础双语教学。采用双语教学是培养能够参与国际交流的高级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我国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及时获得电子技术信息,培养学习、工作、科研能力;在实施过程中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可以吸收国外教材的精华,与我校自编教材实现优势互补;还可以优化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使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向等方面与国际教育保持一致,有利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使学生不仅可以胜任国内电子等行业的工作,而且还可以做专业翻译等工作,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

三、电类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特色及意义

1.采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工程胜任能力

建设电类基础课程体系平台,将多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明确的“项目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确定项目任务—制订工作计划—组织项目实施—检查考核评估—总结评比归档”等5个阶段,采用“团队学习”的方法,动脑、动手、交流和合作,最终完成项目任务并以成果的形式予以展现。

2.以行业背景为依托,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

将产学研联合培养体系引入到工程人才培养是“卓越计划”的核心,也是工程教育的必然回归。企业学习阶段由企业资深工程师和企业背景教师共同指导。学生面对鲜活、实际的项目个案,结合受训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个案调研和工程设计,撰写调研和工程设计报告,通过小组讨论和企业工程师点评,对报告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结合在岗实践,使学生能充分理解现实,加强学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与专业相结合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

3.服务学生创新活动

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机械人大赛、挑战杯比赛、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等比赛都是一些创新性要求高的比赛,没有良好的实验条件,要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是非常困难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应该服务于各类竞赛的开展,辅以良好的运行机制,使学生创新活动得到支持和鼓励,在创新的实践中取得好的成绩。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对电类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促进了教师教学手段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企业深度参与的过程中,大量鲜活的案例得以适时呈现,把握了行业发展的脉搏,提高了校内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企业资深工程师的参与也充实了师资队伍。

四、结束语

这是一个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时代,它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现代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并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是必然选择。而构建真正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电子技术基础类课程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课程设置上应遵循拓宽口径、注重基础、注重应用性、具有先进性和加快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原则。应抓住“卓越计划”这一契机,以冶金和石油两大行业为依托,改革电类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和发展创新实践基地,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进入专业课学习时就会感觉更为轻松和易深入,专业知识较易拓展,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欲望,极大提高对专业知识的适应度。

参考文献:

[1]金晓龙.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电脑学习,2010,(3).

[2]刘光明 张兴旺.应用型本科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7,(10).

[3]陈柳,周伟.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教学[J].高师理科学刊,2008,(2).

[4]周跃红.谈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变革与系统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1,(6).

[5]孙惠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J].榆林学院学报,2006,(6).

[6]李曼丽.独辟蹊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道——欧林工学院的人才教育理念与实践,大学教育科学,2010,(2).

[7]汪木兰,周明虎,李建启.以项目教学为载体制订先进制造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谢东 王敏

电子技术基础课教学方法论文 篇3:

浅谈优化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举措

[摘要]  电子类专业中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关键的专业基础性课程,且为中职学业水平测试考试的专业科目,不仅对学生的升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衔接了技能实训和后续的专业课程。目前,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课堂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课程内容接受度不高等情况。就如何不断加强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从多个教育方法和策略入手,制定合理教学举措,为优化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提供准备。

[关键词]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效果;有效举措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积极动手操作。而学生要学好这门课程,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中职院校开展教学,应该突破以往教学束缚,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生积极主动接受知识,能够跟随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步伐,提高学习欲望,逐渐提升课堂学习质量。教师能落实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应要求,在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同时,以先进的教学方法为主,最终获得较高的教学质量。

一、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现状

为了提升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质量,应该把握课堂教学现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有效分析。

(一)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发展,但是,中职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材依旧以老旧、沉闷的内容为主,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比如,课程教材基本内容过于晦涩,脱离生活实际,学生缺少与生活相关联的重要机会。科技发展凸显出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方法,这是跟随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需求。然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沉闷、深奥的教学内容,难以把电子技术发展的新颖特点展现出来。所以,教师需要改变陈旧的教学内容,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新颖特点和个性化特征全面体现,让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不够新颖

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约束下,教师在教学之中依旧运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中并不能彰显自身主体地位。在接受灌输式教育的过程中出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低等问题。而且传统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将理论教学作为关键,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学习内容。重视理论、忽视实践,导致理论知识难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学生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不能得到相应的引导。另外,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缺少实验内容的有效辅助。教师即使为学生提供实验机会,也缺乏自主性创新实验,没有真正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均不能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有效改进,要以树立正确的教学方法观念为主,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感悟,形成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良好教育新局面。

(三)教学安排不够合理

理论课程之中合理地融入实践内容,是让学生有效运用知识的关键,也会使学生扎实地掌握所学习内容。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有效运用为主,需要学生领悟学习的意义。但是,现阶段学校并没有认识到课程实践开展的重要意义,缺乏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践内容的关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有效安排电子基础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内容数量过多,而且所创设的时间过长,没有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研究课程,也缺乏讨论的机会。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学习质量,就要对教学有效安排,转变以往实践教学安排的不足,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提升电子技術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引导每一个学生认真思考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结合以上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现状,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构建良好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体系,让学生在认真思考知识的过程中拥有全新的学习体验,不断加强学习感悟,能够在认真投入课堂学习领域之中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优化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效果的有效举措

(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让多媒体技术合理运用到现代教学领域之中。多媒体教学技术成为新颖的教学形式。一般来说,多媒体教学技术涵盖图片、音乐、视频等相应内容,这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直观、生动的内容。这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好奇和热情参与知识学习和研究。而且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展现出丰富的载体,把课程中的疑点、难点有效地展现出来。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得到相应优化,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要把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将多媒体教学技术有效渗透其中。

比如,教师在进行“半导体器件的识别”“认识二极管及其应用”“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常用的放大器”等教学的时候,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接触到这些内容,所以在学习的时候难以理解其中的知识。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着重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详细地展现出来,将学生平时少见的元器件、元件的内部结构和电路的工作原理等具象化展示出来,把学生最害怕、最难懂、最深奥的原理“直观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然后,通过微课教学有效展示,为学生提供重点、难点的突破机会[1]。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真正学透原理,全方位地提高对课堂内容的认识。最终,达到将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揉开了”“掰碎了”,让学生实实在在把知识“消化掉”又“吸收了”。

(二)合理借助辅助教学手段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教学,计算機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也是十分关键的。例如EWB、Proteu等电子线路仿真软件,它们在多个线路、参数进行模拟和仿真的过程中,给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密切地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转变以往实验场地模式不受设备使用的空间限制,让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加强。

(三)关注实验课程建设

通过实验教学的方法,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有效辅助,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教师应该结合本校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完善实验课程规划,并对教材做合理的处理,把提升动手能力当作教学的重点。学生在直观、具体了解电子技术课程的时候,保障实验学习具有趣味性,参与动手实验的时候能够认真渗透到学习领域之中[2]。实验方法上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让实验过程具有智能化特征,再通过实验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这让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得以拓宽,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意识的情况下,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实验教学中,可以采取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组成小组探讨,针对教师教授的实训内容和步骤要求,自己动手操作、记录数据、校验结果等,并针对课程内容进行交流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一定要对实训进行总结,发表自己的所学、所得和思考,做到人人动手、人人发言。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又在发言过程中验证了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了综合能力[3]。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提升

学生想要认真参与学习,实施学习行为,那么就应该以提升学习兴趣为主,这是让学生获得良好学习成果的关键。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全方位带领学生学习进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开展的时候,往往需要构建一定的探究内容,将其趣味性展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活跃的学习思维,就会加强自主探索能力的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相关联的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加深学生对电子技术的理解,也提升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只有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突破学习困难。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科技的创新,科技创新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也需加强自身教学创新能力的提高,完善教学方法,在强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只有把握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且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在未来电子行业之中进一步掌握先进技术。

综合以上分析,要优化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教学举措,注重教学理念的合理调整,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并结合实践课程等,大胆进行实践,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获得较好的教学指导,扎实地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技能素养,拥有更好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张仁攀.提升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举措[J].科幻画报,2020(9):247.

[2]董琴.提高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举措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4(6):45,50-51.

[3]王睿.提升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举措[J].现代职业教育,2016(11):139.

作者:龚凌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创新论文下一篇:情境体验式教学老年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