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成本会计论文

2022-04-21

摘要:本文以S高校为例,对民办高校实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进行了探讨,模拟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核算系统,分析了S高校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民办高校成本会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办高校成本会计论文 篇1:

转型发展下民办高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应用型民办高校的会计学专业着重对技能的培养,而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进行课程改革,是民办高校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通过阐述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分析转型发展下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民办高校实际情况,对成本会计课程改革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转型发展 民办高校 成本会计 教学改革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划指出,将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支持定位于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高等学校实行综合改革,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同时鼓励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学校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民办本科高校也成为这次改革的重点目标。应用型民办高校的会计学专业着重对技能的培养,而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那么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课程改革,是转型后民办高校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成本会计课程的主要特点

1.课程系统性强。成本会计的先开课程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乃至统计学都有着一定的联系,系统性强。学生理解和掌握成本核算单一知识点并不难,局部的知识也很容易掌握。但学生很难把握各知识点在整个成本核算过程中的系统应用,对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知识在成本会计课程中的合理应用不能很好地掌握。

2.课程内容体系庞杂,计算较多。成本会计是以成本为对象,主要阐述了成本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计划、考核、控制,内容丰富,涉及范围较广。其中成本核算是最基础的内容,主要通过对各种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及单位成本。费用分配方法繁多,计算较多。因此,学习该课程重在理解,需要课后多做练习,尤其是计算题。通过大量的练习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

3.课程实践性强。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与实际结合,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到产品成本的核算需要不断地编制及汇总各种原始凭证。并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最终编制成成本报表。由于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并不了解,对理论知识理解抽象,不能熟练分析运用已知数据,计算能力弱,不能准确完成成本核算。

二、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效率低。成本核算涉及的“费用分配表”“明细账”等表格较多,计算过程复杂,板书较多。目前成本会计教学手段多数停留在传统方式,教师通常是一边讲解一边绘制表格,有时一种方法不能在一次课中全部完成,第二次上课时又重新画表格,并且重新回顾上次课的计算过程,既影响了教学进度,学生听起来也枯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效率较低。另外,一个案例有几个表格资料,讲解时不可能将所有表格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只好按照教材上的表格讲授,需要前后连续翻看教材,讲授难度较大,学生也不易理解,教学效果欠佳。

2.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由于教师大部分是理论型教师,缺乏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人才。而成本会计课程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不仅应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民办高校教师教学经验较为丰富,但实践经验欠缺,不具备“双师型”资格,对企业生产流程、成本核算要求并没有深入地了解,对成本会计的教学只是停留在理论讲解表面,而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受到限制。

3.教学实训缺乏,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民办高校的会计学专业中,对实训的重要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都安排了实训课时,不仅有纸质,还采用了财务软件加强模拟训练。而对于成本会计课程,这样的实训明显缺乏。教师仅仅是讲授书本中的理论,忽视同实务相结合,而学生也疲于理解,严重影响了學生的学习主动性,导致学生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存在差异。即使学校安排一定的实践课时,但往往在期末考试之前的两周,教学课时较为紧张,学生忙于复习期末考试,加之师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 所以实践教学效果欠佳。

4.校外实习基地薄弱。通过校外实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特点和企业管理要求,还可以亲身体会成本核算、分析、预测、决策和控制等方法在不同企业的应用,从而增强感性认识。然而,由于高校与一线企业未能形成双向人才培养机制,也有企业生产任务紧张或出于商业机密的考虑,接受实习学生有限等原因,使得学生校外实习机会较少甚至没有,得不到应有的培训和锻炼。

三、转型发展下民办高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1.构建成本会计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为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针对成本会计系统性强、计算多的特点,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讲授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可以将成本会计核算的表格提前准备好,上课时只需通过PPT放映出来,同时配上板书进行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从而节省课堂时间,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在设计上应充分体现成本会计核算的特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设计和编排教学课件,进行讲解、提问和启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优化教师队伍,培养双师型教师。民办高校可聘请一线的会计技术人员兼职任教,引入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担任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定期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可邀请企业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给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利用假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提升理论型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一方面,教师亲身的经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把自身的实践过程及成果传授给学生,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训,最大程度地改变成本会计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局面。

3.实践课程的设计规划。民办高校成本会计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实践的课程,对于理论的认识和成本核算、预测、管理等技能都需要有实践经验支撑。增强实践课程的设计规划,训练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认知实践是除了适当开设企业生产工艺生产流程方面内容的讲授之外,还要通过现场观摩,实地走访,调研等多种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的流程、工艺特点,成本费用的核算等等。

4.强化实习,构建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在典型教学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尽可能与相应类型的企业取得联系,与其建立并形成“理论一实践一理论提升”的双向良性人才培养机制,将其作为实习基地。在进入基地前,要让学生明确实习任务,如企业有哪些具体的生产部门、生产产品经过几道工序、有哪些具体的成本费用、按照生产工艺和过程是如何核算产成品成本的;在实习过程中做好成本数据的记录;学校在征得企业的同意和协助下,就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等拍摄录像、制作平面沙盘图片作为素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对成本核算学习形成有利支撑。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

参考文献:

[1]董智玉.高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0):40-42.

[2]周松. 本科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88-90.

[3]徐敏,朱盛萍,李朝光. 民办高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企业导报,2014,(10):120-125.

作者:张秀华 梅璐璐

民办高校成本会计论文 篇2:

民办高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 要:本文以S高校为例,对民办高校实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进行了探讨,模拟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核算系统,分析了S高校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民办高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一、S高校简介

S高校是一所中外合作的民办高校,是河南省首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可以实施境外学士学位教育合作项目的全日制本科院校,也是首批被中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合格的高校。

二、S高校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的构成现状

S高校作为一所民办院校,与国内其他民办高校相比,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校园设施,都处于比较领先的水平,但是与国内普通公立学院校相比,则具有很多弱势。首先,不享受国家的财政教育经费,主要运营都要靠学费及外部投资来维持,简单的说就是教育资源社会化,兼具公益性和营利性。而在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方面,由于缺乏相关理论经验,S高校并没有对人力资源的取得、使用、离职等成本实行会计核算,财务报表也不能系统地反映人力资源现状和使用效益。这导致S高校不能对自身的人力资源情况有一个透彻明确地把握,浪费了一些有限的教育资源,限制了S高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发展,也会影响到S高校在未来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决策。因此,进行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完善S高校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很有必要。

三、S高校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较高

师资力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无论是普通公立院校还是民办高校,都十分重视对高级人才的引进和对现有人才的培养。从人才引进方面来看,普通公立院校的教职工拥有国家正规编制,享有国家财政补贴,无论在科研经费、统筹福利还是工资津贴等方面,都拥有巨大的优势,这就加大了民办院校在吸引人才方面的难度。而且大部分民办院校的成立时间都相对较短,不足以从内部一步一步培养出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只能依靠从外部大量直接引进。在S高校中,大部分博士或者教授是由公立院校退休后返聘的,需要对他们提供住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以及一些额外补助;还有一部分高质量人才是从其他公立院校聘请来进行兼职授课的,也要为他们提供车补,餐补等,这就大大提高了S高校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

(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较高

人才流失是目前所有民办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以S高校的情况来看,一般对现有人才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培养:不定期在校内举办讲座或培训班,对现有教职员工进行以提高业务素质为目的的在职培训;选取部分员工外派到其他高校或组织进行短期或长期脱岗培训;委派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不定期对国内外其他高校进行考察访问;选拔个别优秀员工到国内外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这些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无疑可以大大提高教职员工的自身素质和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措施和必要的约束机制,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加大了S高校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损失。

(三)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核算不准确

现阶段S高校使用的人力资源绩效核算体系,是聘请国内一家专业的绩效管理公司设计的,但是由于该公司之前所做的绩效考核体系都是针对一些企业或工厂,导致它所设计出来的体系存在种种弊端。例如,对在职教师设置的考核标准中设置每学年必须发表的论文数量,不足者按比例扣分,满足或超过上限均记满分,且没有对论文质量或研究层次做出明确规定。这样只罚不奖,不重视质量的考核方式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导致大部分老师只想办法完成任务,而不会积极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这种量表式的绩效考核体系,并没有清晰的反映教职员工的工作绩效,也就无法对员工进行恰当的奖励或处罚,直接导致了S高校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的不准确。

(四)传统会计理论的局限性

现阶段在S高校推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最大的问题在于传统会计理论的局限性。首先在计量方法上面,可以采取的计量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中又可以存在多个计量模式,而具体的计量模式还需要在实际运用中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因此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方法可以让大家来使用。而在核算方面,相较于一些西方国家的高等私立院校,我国的民办高校发展起步较晚,对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方法研究尚存在很多漏洞,无法满足实践需要。而且,受到传统会计成本核算观念的影响,高校一般更重视财务成本的核算,而忽视人力成本的核算,仍然不愿意将人力当做一项资本来进行会计核算。最后在会计报告方面,并没有成熟的报告制度可供参考,因此S高校的人力资源成本也没有在会计报告中予以核算。

四、建议及对策

以下就S高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所发现的问题,通过分析提出几点解决途径,仅供参考:

(一)降低人力资源取得成本

民办高校的投资者通常都是决策者,因而投资者的办学理念往往决定着学校的发展。从目前S高校对于高等人才的引进来看,应当做的就是扩大人力资源的引进途径,在招聘其他民办高校的退休、兼职教职员工的同时,也应适当招聘一些非名牌高校毕业或者没有很高职称的员工,合理安排招聘比例,鼓励在职青年教职员工进行学术研究,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历不同职称对教职工进行相应的开发,力求建立出一个合理的教职工年龄学历职称层次。这样做初期会导致S高校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增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年教职员工的发展,也就逐渐降低了S高校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

(二)减少人力资源开发成本

民办高校想要控制人才流失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建立相对健全的培养学习体制,例如对S高校的在职培训,增加培训后的考核项目,确保培训的效率效果;对进行脱产培训的员工,可以采取先垫付费用,培训期满后根据培训情况及学习成果在对费用予以报销的方法。另外,还可以通过提高教职员工人力资源保障成本的方法来控制人才流失。S高校的所有教职员工都是合同制员工,合同期满随时有可能离开学校,这就导致了教职员工对于S高校缺乏归属感,而通过增加人力资源保障,可以提高教职员工的安全感,从而降低人力资源流失带来的人力资源开成本损耗。

(三)精确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核算

考察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的重要手段是绩效考核,这也是核算人力资源价值的重要标准。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S高校应设置更合理的考核标准,例如综合考虑任课教师的学术研究层次,结合其他高校的普遍情况作为依据,表现较差者予以处罚,而表现突出者则应进行奖励或表彰。赏罚分明的绩效考核体系,无疑可以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可以开发出更多工作思路,便于对教职员工的实际价值进行核算,也就可以更加精确的计算学校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是否合理了。

(四)完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体系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虽然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实际在高校中的应用则没有一套成熟合理的应用程序。对此,S高校可以借鉴一些国外著名私立院校,如哈佛、剑桥大学对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也有一些企业,如国内知名的人才管理机构——诺姆四达集团,已经引进了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进行实践。S高校想要突破目前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方面的种种困境,有必要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建立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系统,借由这种方法来建立一整套措施,明确规定学校及教职员工的权责,做到对人力资源的科学化管理。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彭静.高校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的浅探[J].商场现代化.2010(15)

[2] 王成伟.D高校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3] 吴丹.我国高校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作者:张宛月 李虎威

民办高校成本会计论文 篇3:

浅谈“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教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文章首先阐述了“互联网+”教育的基本特征,继而对传统成本会计在教学中所面对的挑战进行总结和分析,最后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一系列有关“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旨在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合理有效进行资源的配置,提高成本会计教学的质量,促进成本会计教育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23. 033

1      “互联网+”教育的基本特征

“互联网+”教育是指应用互联网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在优势,将互联网平台优势融入教育教学中,使教育资源能够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以此使教学效用和效果达到最大化的一种教育模式,该模式的具体特征如下。

1.1   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丰富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背景下,无论是在教学手段还是教学方法上,学生在学习成本会计课程时通常会感到枯燥无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传递与收集信息的方式较为单一。然而,随着时代更迭,信息技术手段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与教育交互融合,能够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提升了学生在学习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随着理实一体应用软件,微课、多媒体教育教学等技术方法的应用,推广和发展了具有相对优势的教育教学方法,打破了以往在传统教育模式的背景下,学生在学习成本会计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采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按照自己喜欢和能够适应的方式了解有关成本会计中相对感兴趣的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深入学习。同时,如果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能够通过网络通信手段向授课教师及时反馈问题,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通过此种方式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延伸扩展学习。

1.2   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互联网融入成本会计的教学中,无线延展了师生在整理和收集相关知识内容的手段和渠道。在以往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信息相对闭塞,学生无法了解有关课程的知识动态,此时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具有相对的垄断性,学生处于相对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但是将互联网融入教学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的备课、教学仅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而花费精力更多的是对学生能力的激发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逐渐转变为组织和引导者。在此种教学教育模式下,教师能够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查找相对全面的教学资源,而学生逐渐被培养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发展了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的知识体系,在未来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更加的适应和习惯。

2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传统成本会计教学的弊端

“互联网+”教育的出现能够指明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但同时传统成本会计在教育方式方法中的落后也随之表现出来。主要弊端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成本会计书本知识更新过慢

纸质书本教材有便于阅读和保管等优点,但同时存在比较大的弊端。由于纸质教材的最终出版要经过内容撰写、版面排版、印刷销售等过程,经过以上几个流程才能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此过程中,要有大量的人、物和时间的投入,除此之外,可能作者编写时是最新的知识内容和体系,但由于会计法律法规在近几年更新速度过快,传递到学生面前时知识有可能已陈旧,不符合现有的规章制度及会计算法。这样就导致出现理论与现实脱节的弊病。除此之外,纸质书本教材对于现有已编写的教材更新不利,作者如果想要把现有的知识更新到书本中,又要进行从头编写。这样對人、财物的消耗过大,将导致部分教材编写者不愿意浪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教材的更新,由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纸质教材知识更新过慢。

2.2   成本会计教学案例的滞后

在如今的高职类院校,有的学校不太重视成本会计案例教学,也有的高校虽然教授成本会计案例,但实事求是地讲,如今的成本会计教学案例多沿用欧美国家案例或者是在中国企业早期发展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流程。这些流程和数据不太能适应近些年以互联网为依托,迅速崛起的中国企业成本控制过程和成本控制方法。具体来讲,现有的财务会计教学案例过于陈旧,与企业正常财务工作较为脱节,不能针对现有企业的成本管理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最终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成本会计的案例不能结合到现有的实际工作中,高校不能培养出相关成本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2.3   成本会计教学设施的落后

就国内高校而言,部分高等院校有着资源和平台优势,能够在掌握和拥有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够不断对学校拥有的会计类教学设备设施进行更新和维护。但大部分学校存在的现状是资金不充沛,无法拥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会计类教学设施的更新。特别是民办高校,由于其最终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教育办学,很多学校的管理层不愿意在教学设备硬件和软件更新中投入过多。除此之外,由于现有互联网技术发展太快,现有教学设备仍然不太适应“互联网+”教育技术的发展,成本会计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手段在成本会计现有的教学软件中并不能较好的发挥应有效用。所以这些现存问题制约着教师和学生在“互联网+”教育成本会计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使成本会计教学的“互联网+”教育仍停留在口号上。

2.4   成本会计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在成本会计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仍然是引导者与知识传授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讲,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而教师的教学水平受限于自身秉持的教育教学理念。而部分老师现有的教学理念认为成本会计教学就应该是教师的主场,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也导致最近几年提出的“互联网+”教育的成本会计教学并不被所有教师接受,此种落后的教育理念最终将导致成本会计教学效果不佳。

3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为了克服传统成本会计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并逐渐适应“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发展潮流,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对成本会计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3.1   实施无纸化成本会计教材

为了弥补纸质书本教材知识更新速度慢这一缺点,相关教育部门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平台优势,牵头各高校按照教学生层次分别建立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成本会计数据库,与此同时,数据库不仅包括具体知识点,还应包括相关知识点网络链接,如具体的会计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成本计算方法的会计处理办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点掌握更加全面和系统。最为重要的一点,要及时对数据库相关知识进行更新。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到教材数据库网站上下载教材数据,成本会计教材实施无纸化,这样既节约了资源,又能保证成本会计教材知识的更新速度能够满足学生需要。

3.2   构建成本会计案例教学数据库

由教育相关部门牵头各高校,与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形成合作伙伴关系。首先建立成本会计核算案例数据库这个平台,然后分别设立教学登录界面和企业登录界面。随后,企业可以登入端口,详细介绍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真实并取得一定成效的成本核算案例和企業目前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学校客户端登录,针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对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案例稍加整理和加工,对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教授。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企业案例进行探讨和研究,尽可能地提出具体实际的解决方案,以此帮助企业解决其成本会计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以此来达到共赢的局面。

3.3   更新成本会计教学设施

学校可以从现有的教学设施设备入手,更新成本会计教学设施,尽可能给学生营造一种置身在工厂或企业的工作氛围。具体可以是换掉书桌和讲台,放置类似于企业的办公桌及办公电脑,这样的学习环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成本会计案例时的兴趣,让学生火热地融入成本会计案例的讨论中来,这样有益于学生以后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掌握相关成本会计知识,帮助企业解决成本管理上的问题。

3.4   成本会计教师应转换自身教学角色

“互联网+”教育要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在成本会计学习中核心任务是解答学生疑惑。作为成本会计的教师要尽可能地完成角色转变,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及时、高效等平台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与能动性。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应介绍企业面临的实际成本问题,并积极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逐步解决问题。在此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领路者和探索者的作用,而学生紧跟其后,在相对自主的学习环境中不断丰富成本会计的知识体系和实际解决成本会计问题的能力。这种做法既为教授成本会计教师减轻了工作负担,同时又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成本会计知识的能力。

4      结    语

从学校层面讲,可以通过更新现有成本计教学设备,定期组织成本会计教师参加互联网实训基地培训等,以此提升教师相关互联网知识;从高校教师层面上讲,应正视传统成本会计教学的弊端,转变自身存在相对落后的教学理念,将学习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成本会计的教育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和领路人;从教育部门层面讲,努力做好推广和宣传工作,推动以“互联网+”教育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实施。成本会计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多方努力,才能将互联网技术更好地融入到成本会计的教学中,以此提高成本会计教学的质量,促进成本会计教育改革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绘娟. 论“互联网 + 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9):165-167.

[2]李丽萍.“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新视角研究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11):252-253.

[3]孙红梅.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职业技术,2016(5):74-75.

[4]易梅香.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合理途径浅谈 [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7):182-183.

[5]黄钊,温志桃,谷玉红. 成本会计一体化教学问题探析 [J].时代金融,2016(6):207.

[6]尹渝.试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8(3):61-62.

[7]庞碧霞.《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J].湖南财经大学学报,2017(7):208-209.

作者:张莹

上一篇:探求网络安全技术论文下一篇:城市湿地景观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