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思想道德论文

2022-04-17

摘要:五年制大专是一种新型的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受教育学生的特殊性,使得五年制大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五年制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入手,探讨其成因,提出了加强五年制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职生思想道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生思想道德论文 篇1:

转型期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创新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随着开放的日益扩大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使高职生的道德观念深受影响,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严重冲击。为此,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突出高职特色。

[关键词]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创新模式

[作者简介]林彰森,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理论教研室主任,高级政工师,湖南湘潭411103

高职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开办时间短、办学经验少,高职的德育教育起步也晚。而当前我国又处在转型时期,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开放的日益扩大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意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许多优秀的传统价值观逐渐模糊或消失瓦解,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严重冲击,使高职生的道德观念也深受影响。网络是高职生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渠道。高职生利用网络进行思想交流的结果是造成道德情感冷漠、心理问题增多。另外,面对高职教育这样一种新兴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解决社会用有色眼光看待高职教育、看待高职生的问题,加强高职德育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时效性,突出德育教育的高职特色。这就需要对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创新,以解决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许多新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模式和教育主体都具有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特殊性。当前,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社会转型期的变化。给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严峻挑战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就业方式、交往方式、社会意识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面临着新的冲击和挑战。信息网络化是一把双刃剑,高职生在获得大量知识的同时,也受到大量消极因素的影响,对我国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正面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以其特有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迎合了高职生崇尚民主、追求平等的价值取向,其高效、便捷的信息传递模式也赢得了高职生的认同。网络给高职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对高职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高职生人生观、荣辱观和价值观念冲突加剧、价值取向多元化。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进人世界一体化进程,大学生就业难的趋势日益凸现。由于学历层次的差异,高职生在大学生就业大军中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增强高职生就业谋生的竞争力,各高职院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十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相对而言,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略松懈一些,有的院校把思想道德教育仅仅看成是一门基础理论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淡化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2 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大工业生产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它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在专业理论上以“够用”为原则,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训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由于这种“够用”原则,是建立在压缩基础课的内容和授课时间的基础上的,思想道德教育属基础课,自然也在压缩之列。由于这个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3 高职生自身的特点,增加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

高职生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主体,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

首先,表现在生源上就是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一般而言,报考高职的学生,是没有达到本科院校录取分数线的高中生和职高、技校的“对口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课较本科生要低一个档次,这使他们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因此而自卑。而我们目前使用的德育课教材,是对整个大学生而言。没有顾及到高职生自身的特点和他们独特的心理感受。高职教师按本科教材圈定的内容灌输道德伦理理论,很少关注学生个人良好道德的养成教育。尤其是缺乏实践性养成教育和训练,把本来生动、具体的道德养成教育变成了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在行为上,高职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自律意识和能力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也差了许多,使他们对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

其次,从高职生心理上分析,自卑心理严重,这已成为思想道德教育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从国家教育政策上看,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和今后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但是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评价上看,高职教育一直排在低层次之列。一些人认为,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是高考落榜的学生,他们读高职是无奈的选择。而且在就业时,还要面对用人单位的“歧视”。这种偏见,给高职生造成心理上不小的压力。这些心理问题,使得高职生在处理问题时不冷静,有的甚至走极端,出现某些过激行为,从而导致道德“知”“行”分离。

最后,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高职院校对学生道德评价考核侧重于德育理论知识的考试,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德育好坏的标准,这种重理论教育、轻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做法,导致学生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相分离。在实践中,造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分裂,言行不一。一些本应在中学阶段养成的道德行为习惯,比如敬老爱幼、文明礼貌、遵守秩序等,到了高职院校。还得重新教育,这又使那些没有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高职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他们认为自己现在是大学生了,老师还把他们当中学生对待,心中不平,从而导致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脱节。

综上所述,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要实现创新,必须从高职特殊的教育类型和教育主体出发,积极探求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育方式方法。

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要从基础性环节人手,应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1 从发挥离职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上创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时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打破照搬本科院校的教材和教学模式的做法,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造性实施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按照“理论够用”的原则,对教材进行再创作,提倡编写院本、校本教材,深化教学内容,或搞专题式教学,不要面面俱到,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建立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采

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如组织学生到革命圣地、新农村、现代化企业参观学习,请创业成功的校友、英雄劳模到校作报告等,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创新,完善具有高职特色的德育教学体系,凸现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作用。

2 从教育内容上创新。不仅进行政治理论教育。还应加强高职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学生是主体,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当前高职生思想道德上存在的问题,大部分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比如,由于对环境不适应引起的孤独、郁闷;由于自我定位不准确引起的忧虑、抑郁;由于他人的不公正评价引起的自卑或者自负;等等。这些心理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学生对各种道德观念的认识产生错位,甚至对社会产生敌视,走上犯罪的道路。几年前云南大学发生的马加爵报复杀人案,便是典型的例子。因此,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3 从教育观念上创新,树立德育教育的大环境、大社会观念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氛围,这是高职德育工作者的共识。事实上,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学生修身养性,潜心钻研学问和专业。环境分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指学校的基础设施、办学条件。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上来的,硬件不够,由于办学经费紧张,得不到大的改善,校园占地面积少,人均建筑面积不达标,师资短缺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因为上高职之前,有的学生把高职院校设想得过于完美,而现实的高职院校没有他们设想的那么完美,因而产生失落感。因此,高职院校应千方百计在硬环境上花些气力,引进人才,提高办学水平;美化校园,绿化环境,建设宽阔优美的校园。在软环境方面,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倡一定的文化理念,提高校园文化品味,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开展各项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如开展学术交流、演讲活动,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浓厚的文化环境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加强修养、规范言行,主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树立德育教育的大环境、大社会观念,就应以社会大课堂为载体,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化。把课堂空洞、抽象的思想道德教育投放到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魅力,并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根据地,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对工厂、农村的参观考察,感受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等。这些都在无形中让时代的主流精神和社会传统美德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高职院校只有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高职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思路,才能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责任编辑:荷 叶]

作者:林彰森

高职生思想道德论文 篇2:

五年制高职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摘要:五年制大专是一种新型的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受教育学生的特殊性,使得五年制大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五年制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入手,探讨其成因,提出了加强五年制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生;思想道德;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生源数的减少,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就读五年制大专,甚至有的高职院校五年制大专的学生占据了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由于招收学生的特点,五年制大专生的教育出现了不少问题。五年制学生的思想状况、学风问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整个学校的校风建设。因此,加强五年制大专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当前招收这一群体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当代五年制高制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在新招的五年制大专生中,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在初中阶段学习兴趣低、学习成绩较差、纪律性不强的学生,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整体表现如下:一方面,一部分学生情绪比较稳定,人际关系比较和谐,兴趣广泛,能积极参加学院的各项活动并对这些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逐渐增强,体现了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另一方面,一部分同学在学校混日子,上课迟到、逃课、睡觉、玩手机现象比比皆是,完全不把学习放在心上。由于年龄的原因,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普遍都比较肤浅、幼稚,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往往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大部分同学甚至认为谁的金钱越多,价值就越大,把金钱的多寡当做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还有一部分学生法制观念、纪律观念比较淡薄,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更不要说什么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五年制高制生思想道德现状产生的原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纷至沓来,五年制大专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正处于青春期,再加上本身自律性差、判断力低,独立生活的能力不高,很容易在行为上产生偏差。

1.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社会坏境对人的形成和发展进化起着重要作用。当代五年制大专生正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他们每天面对的都是日新月异的社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各种社会思潮、文化、价值观念和各种信息如潮水般涌来,令人眼花缭乱,连身处其中的成年人都很难分辨,更别说十五六岁的学生了。今天的大学生则被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包围着,一方面一些不健康的影视文化作品、低格调的影视作品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另一方面各种不健康的娱乐场所遍在各个教高校周围,各种盈利性的游戏厅、网吧等比比皆是。大学生整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社会上的那些不健康的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很容易影响这些自控力本身不强的学生,导致一部分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极容易造成他们厌学、逃学的情形,有的甚至还发生恶性事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正是在家庭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下逐渐得以形成的。现在的五年制大专生都是“95后”的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都特别宠爱,甚至溺爱。孩子提出的物质要求父母都尽可能的满足,我校五年制学生有60%使用的都是苹果手机,而这些孩子的家长却不见得舍得使用比较昂贵的手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因此特别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其他诸如德育、体育、美育等教育都不重要,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准则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被淡化甚至忽视了。家庭中这种重智轻德的做法,使得在他们做人方面的知识欠缺,少数五年制大专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私自利,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

3.学校教育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教育是一种充满人文性和道德性的教育,以人为中心,以“做人”为目的,这是一种“成人”的教育。中国的现代教育虽然依旧以人为本,但却以“成才”为目标,只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德育也纳入了教学范畴,但学校的德育实践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不要”。许多教师只注重教书,忽视了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再加上五年制大专生本身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不爱学习,不会学习。进入大学阶段后,文化基础课如数学和英语等课程普遍差,他们对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起来更感费力。而大学管理者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仍然按照三年制学生的标准进行管理。当他们达不到学院的管理目标和要求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破罐子破甩。

三、当代五年制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1.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营造良好的育人人氛围。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战线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指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家庭、社会、学校的紧密配合。”因此,“各级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努力加强与社会、家庭的紧密联系,积极争取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对学校道德教育的支持,共同构建有利于青少年学生道德建设的良好环境。”现代德育是一个整体的大系统,德育工作必须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整体系统来实施。学校和教师在抓好学校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学校和学生家长的联系,积极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通过电话、电脑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必要时还要召开家长会,交换信息和意见,交流子女教育的经验。通过双向配合,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方面的积极性。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应当肩负责任,整治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打击犯罪行为,尤其是学校周边所存在的不安定因素,一定要引起重视。通过整治,减少学生对社会产生的不良事件依赖。社会应多宣传有正面影响的典型事迹,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2.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强化课堂教育的育人功能。目前,针对五年制高职生没有专门的教材,要么采用的是大专学生版,要么采用的是中职的教材,没有一套专门的教材,而五年制高职生的培养目标与这两者都有差别,在培养的过程中应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加以区别对待。首先要根据各个不同的专业,制定出一套符合他们特点的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次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材,根据五年制学生的学习特点,简化一些不必要的课程,降低一些课程的难度,符合五年制高职生的学习和成长规律。第三,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有耐心的教师队伍,五年制高职生不同于其他大学生,他们的思想、心智还不太成熟,各位任教老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需要帮助他们指引人生的航向。教师在与他们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引导他们进行反思,及时认清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真正做到“到润物细无声”。

3.发挥品质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五年制高职生由于年龄小,还缺乏自我的主体意识,很多时候行事都是看周围人是怎么做的,并以此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很容易受到周围尤其是同龄人的感染。同学之间基本处于同一个年龄阶段,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天天在一起学习、生活,很容易在相互之间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手段在各个班级中培养几个或一批优秀的学生,通过发挥品质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五年制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但是,由于他们生活阅历和知识浅,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差,心理和思想还很不成熟,这就需要我们加以引导。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和素质拓展活动来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首先,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推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能够自觉践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国家的法律制度。其次,根据他们的不爱学习书本知识的特点,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第三,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比如演讲赛、辩论赛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开展一些竞技类的活动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在活动中增强活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罗玉花,陈力新,钱自然.五年制大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

[2]李灵芝,淮文博.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心理与学风建设[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6).

[3]陈澎.浅谈当前中职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政报2011,(16下).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中高职五年一贯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13B26)。

作者简介:童琼玉(1977-),女,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童琼玉

高职生思想道德论文 篇3:

论网络交往对高职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摘要]网络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它在给我们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消极的影响。由于高职生容易受到网络交往的不良影响,这就要求学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消除消极影响,促进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网络交往 高职生 影响 对策

一、新型的交往形式——网络交往

(一)网络交往概述

什么是网络交往?网络交往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的网络交往是指人们利用和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相互之间实现各种物质、精神和信息的共享和交互活动。而狭义的网络交往就是“在网上”交往,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交互活动而形成的新的社会关系,如网上聊天、网恋、网婚等;狭义的网络交往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思想观念,对传统伦理道德和道德调控形成了冲击。

(二)网络交往的一般特征

第一,网络交往范围的全球性与超时空性。在网络空间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和身处其它国家、其它地区的任何一个人交往,这样快捷和便利的网络交往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时空限制。

第二,网络交往主体的多元化与交往的自由度。信息网络技术为网络交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选择性,这种可选择性意味着主体交往自由度和主动性的增加。

第三,网络交往信息的中介性。农业社会中的交往纽带(中介)主要是地域,工业社会中的交往的纽带(中介)主要是利益。而在网络时代共同体的形成则以知识与信息为纽带,它正在对以往交往实践中形成的“地缘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产生着强有力的冲击。

第四,网络交往手段的数字化和简便化。数字化革命不仅便于信息复制和传送,更重要的是方便不同形式的信息之间相互转换,这样就实现了不同形式信息的大规模生产、复制、流通和消费。

第五,网络交往方式的交互性和快速性。网络活动的交互性,是指“网络活动主体在网络上所形成的一种特有的信息、知识和情感之间的互动关系,它包括了网络主体之间以及网络主体内部围绕着信息和知识之生产、传递、交换、流通、竞争和冲突等环节而产生出来的一种相互参与和相互操作的性质。”

第六,网络交往形式的虚拟性与内容的真实性。由于网络交往是以信息为中介存在的,而信息的存在形式是数字化、虚拟化的,这就使得网络交往在形式上带有虚拟性。但是其内容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二、网络交往对高职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交往信息多样化和不平衡性,致使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的迷失与冲突

网络交往是一个没有地域、没有国界的全球性联通媒体,不同的信息可以在网上自由传播和交流。一些西方国家借助于语言和信息的垄断,利用网络交往传播信息,对其他国家的国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把网络交往变成了他们对别国进行控制的工具和手段。高职生长期涉足网络交往,必定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这对于高职生必定产生极为有害的误导;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网络向全球不断传递文化信息,进行文化渗透。网络就成为了某些霸权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侵略、渗透的主要阵地。

(二)网络交往中的各种“信息垃圾”导致了高职生的伦理道德观念迷乱和行为失范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存在有大量的“信息垃圾”;网络交往中的各种不同甚至矛盾对立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都通过网络交往影响着人们,这必然导致人们固有文化和道德观念的碰撞和冲突,造成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价值观念的迷乱、是非观念模糊、道德心理困惑和道德意识的下降,这不仅容易引发高职生对社会的逆反心理和不良行为,而且助长了高职生的恶意欺骗、破坏欲望和信息犯罪的行为。

(三)对网络交往的依赖迷恋导致了高职生道德情感冷漠,身心健康问题不断增多

网络交往是一个比现实社会更自由平等、更容易放任自己的虚拟世界,当高职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失落的时候,就会去上网寻找快乐和寻求安慰,这就削弱了高职生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使部分高职生产生了紧张、孤僻、冷漠、畏缩、情感缺乏等症状,并随之会出现“网络交往痴迷症”、 “网络交往孤独症”、 “网络交往社交障碍症”等。这些都会严重危害高职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消除网络交往消极影响的基本措施和对策

(一)加强网络交往信息的管理控制和技术监管,完善网络交往法规,纯化网络交往环境

第一,要加强网络交往文化信息的管理控制、技术监管与防范工作。首先是政府要对网络交往文化信息做好入境防范。强化对网上文化信息的监控,净化网络交往空间。其次,学校和家庭要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网上的监管工作。

第二,加强和完善网络交往法规,制定网络交往规范。据网络交往特点,国家有关部门应通过修订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网上不良信息的过虑,净化网上环境,有效地预防高职生的网络交往犯罪。

(二)加强高职生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职生个人修养和自律能力

网络交往社会是一个无中心的资源共享、多元价值共存的社会。因此,高职生只有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标准,才能提高道德自律和道德判断能力。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抵御外来的政治思想渗透污染,提高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首先要靠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携手,强化道德教育,加强道德自律;其次要强化舆论和媒体的道德评价作用,对网络交往信息传播的不道德现象进行谴责,形成舆论压力。再次,要加大心理素质教育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同时要利用校园网络交往的优势,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心理环境,让学生的网络交往始终处于学校的日常的教育和管理之中。

(三)大力开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努力主动占领网络交往思想政治工作阵地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交往正在无形地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并且冲击着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因此,我们要建立和构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交往防线,抢占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和主动权。国家一方面要加大对网络信息产业的投入,大力开发文化信息资源,用社会主义新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另一方面,学校加大教育网络建设的力度,为学生们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信息资源。在校园网上建立咨询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栏目,弘扬主旋律,加强网上宣传力度,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促进德育效果提升,加强和建立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网络交往时代,高职院校要有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规律,又熟悉信息网络技术的政工队伍。首先,要强化政工人员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其掌握网上教育的方式方法。其次,要求政工人员要不断更新观念。再者,要充分运用校园网等网络系统,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网络交往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网络交往扩大了高职生接触的信息来源,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他们的道德主体意识和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提高和培养他们的思想免疫力和道德自律能力,自觉抵御不健康网络文化的侵蚀。其次,我们必须要重视网络交往道德规范和法规教育,教育高职生自觉遵守网络交往规则和伦理道德要求,再者,我们还要教育和引导高职生把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结合起来,正确对待网上人际交往,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人际关系网。

作者:罗桂全

上一篇:学徒制物业管理论文下一篇:非学历继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