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商业银行信贷论文

2022-04-21

摘要:本文通过对包头市企业征信系统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社会各界对企业征信系统需求满足状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向商业银行、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征求完善征信体系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尽快提高征信系统公信力和使用率的建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地方性商业银行信贷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地方性商业银行信贷论文 篇1:

欠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之管见

摘 要:在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已成为解决市场经济各主体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甘肃省平凉市企业外部信用评级自2009年实现零的突破以来,发展较为缓慢。通过分析比较企业外部信用评级的优势,寻找欠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难的原因,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企业外部信用评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外部信用评级;欠发达地区

在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已成为解决市场经济各主体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在欠发达地区,由于信用信息不对称、评级产品使用不广泛、企业参评不主动,企业外部信用评级发展缓慢。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平凉市企业外部信用评级的分析与调查,寻找欠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而提出开展企业外部信用评级的对策和建议。

一、欠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现状及成因——以平凉市为例

1.欠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以地方性商业银行推荐为主。2006年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和《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提出了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管理要求。平凉市企业信用评级处于政府平台已搭建、银行体系较封闭、企业认识不到位的阶段,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参与的力度依然不足。人民银行平凉市中心支行根据上述文件精神成立了平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并由市政府批转执行《关于加强平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平凉市企业信用评级实施办法》。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平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平凉市也获得“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的殊荣。联合信用评级公司进入辖区借款企业评级市场,评级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达到4户,其中3户为借款企业,1户为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结果中A级以上的企业占全部评级企业的33%。评级机构主要与地方性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企业信用评级,即由市商业银行推荐企业,联合信用管理公司对借款企业开展信用评级。

2.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通过内部信用评级确定企业授信额度。据调查,地方性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信用评级制度,审核信贷业务主要依据现场调查和审核财务报表。辖区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通过评级确定的信用等级对企业授信,对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促进企业诚信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从系统性风险、财务风险、信用记录和基本面风险进行评价。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的指标体系大多分为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内部经营管理、履约情况以及发展能力与潜力。商业银行对企业信用评级的等级主要取决于企业经营规模大小、内部经营管理的优劣、财务制度是否健全等方面,一般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级指标体系,基本上遵循“基层网点收集资料→二级分行审核→一级分行审定”的内部评级程序。各商业银行对有信贷业务往来的企业内部信用评级模式基本相同,数据信息来源基本上都是依靠现场采集及企业的各类财务会计报表,对不同的信用级别企业实行不同的授信额度,信用等级越高的企业,贷款授信也越高。

3.企业和银行认识上的差距是外部信用评级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近60%的企业认为信用评级暴露了自身风险,可能对自己获得贷款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对企业信用评级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甚至不配合评级机构开展实地调查、跟踪评级等工作,有的得不到满意的评级级别就拒绝支付评级费用。近80%的企业认为,评级结果的使用价值不大,政府选定财政贴息扶持项目、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地方信用企业评优等,都还没有参考企业外部信用评级报告。商业银行普遍认为,外部信用评级的指标体系、方法、分析过程对“借”和“贷”的信息披露不够;评级机构执业过程较为简单,受利益驱动,出具的信用评级报告可信度不高。部分商业银行不认可外部信用评级结果,在借款企业信用评级方面,除农村信用社、尚未建立内部信用评级系统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外,多数商业银行以内部信用评级为信贷决策的依据,一般不参考企业信用评级的结果。

二、企业外部信用评级的优势比较

1.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不能证明借款企业信用状况。银行不能获取企业在市场监管、生产销售、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依法纳税、参与公益事业、接受处罚等信息。银行获取的只是“贷”与“借”的信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只是一小部分,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只是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手段,它不具备第三方信用评级的基本特征和广泛用途。作为主要信用风险控制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无论是在评级方法、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加工处理均存在不足。在实践中,由于银行信息不全面或操作差错,造成对于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的误判,出现信用企业和个人在征信系统中有“不良贷款”“还款不及时”的现象时常出现。银行根据借款企业是否按期偿还评定信用等级,结果只能供系统内部使用,不得向社会公布。银行对贷款客户评定信用等级,由于标准不一、方法各异,缺乏专业化、公信力和权威性,其评级结果没有信用状况证明的效力。

2.银行内部评级各自为阵导致银企信用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普遍采用评分法,评级的财务数据多依赖过去的财务数据,而不是对未来偿债能力的预测,指标和权重的设定缺乏客观依据,缺乏准确的行业分析和现金流量的分析,难以反映受评对象未来真实的偿债能力。据调查了解,评级分析人员的结构与素质差异对资信评级的影响至关重要,由于部分行按信用等级管理客户的授信准入和标准,有时为了迎合客户业务需求,会有意调高信用等级。商业银行一般很少用模型来评定借款企业等级,大多数是以人为判断为主,以借款者违约率统计为辅,有时也借助外部评级机构的信用分析来修正内部评级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一般由信贷人员负责,受人员素质、专业知识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评级工作难以达到客观性、独立性要求,因而,各行内部信用评级结果难以做到标准统一。

3.企业外部信用评级可以满足市场对信用信息的需要。企业外部信用评级机构既是信用建设的实践者,更是信用建设的维护者,由于其信息涵盖相对较宽的优势,能够将风险揭示得更广更深,特别是普遍存在的集团关联企业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跨贷款行、跨经营行业风险。企业外部信用评级注重对主体偿债能力及意愿的判断,主要是主体自身的资产结构、经营成果、现金流等,对偿债意愿的评级主要是从评级主体实际控制人、高管、公司治理结构综合分析。企业外部信用评级机构还努力发现市场主体,为非公有经济和中小企业创造平等的金融环境,促使地方政府改进本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促进信贷资源公平分配。以江苏省为例,有八家评级机构向人民银行备案开展企业信用评级业务,主营担保机构及借款企业评级,也开展招投标评级、项目咨询等业务。当地人民银行联合中小企业局等政府部门,组织商业银行共同推动评级机构开展企业信用评级。随着评级业务的发展,评级企业总数也逐年增长,2005年达到最高峰11 657户,参评担保机构2008年也达到238户。企业广泛参与外部信用评级满足了市场对信用信息的需要。

三、加快欠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的建议

欠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要面向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且生产经营正常、财务制度完备的企业单位,特别是已向金融机构贷款和准备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企业开展。

1.建立信用协调联动运行机制。应建立以外部评级为主、银行评级为辅的企业信用评级构架,在地方政府领导下,由已经建立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企业信用评级的协调管理工作,建立符合当地情况的企业信用评价、信用征集、信用使用、失信惩戒机制,促进企业信用评级市场的规范运行。外部评级机构参与借款企业信用评级难的主要原因是难以摆脱行业系统内部控制,银行机构没有一个统一、规范、共用的借款企业信用评级标准。因此,应制定借款企业信用评级标准和处罚办法,银行按照统一的评级标准对借款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为外部信用评级机构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参评机会。借款企业信用评级办法要明确规定,对尚未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中小金融机构,组织其在受理大额授信申请时,要求企业提供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出具的信用评级报告;要联合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全面推进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担保机构为银行贷款提供担保,都应参加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等级评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人员深入企业信用评级作业现场,监督评级工作,督促信用评级机构严格遵守评级程序,禁止评级诈骗、以级定价或以价定级等不正当行为,要组织成立专家评议委员会,抽查核实评级机构提供的评级报告,确保评级工作质量。人民银行要及时向企业公布依法成立的外部评级公司名单,当好外部评级机构与当地企业的桥梁纽带,尽快引进评级公司到当地开办分支机构,并加强对评级公司的评级行为监督,制止不公平竞争,努力提高评级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2.提高对外部信用评级重要作用的认识。就企业而言,信用评级既有利于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也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了压力和动力。企业通过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资信级别,享受高信用等级带来的更多优惠政策,有效降低筹资成本。就银行而言,在发放和管理企业贷款时,对其经营活动、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等给予科学的评价,是防范信贷资产风险的有效措施。由于未充分关注企业的信用状况而造成贷款坏账损失的教训,对商业银行可谓深刻。从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多年实践来看,企业外部信用评级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人民银行推动的外部信用评级结果进入企业征信系统,可以建立企业信用身份证,在工程招投标等活动中展示自身的资质情况。二是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和商业银行、企业都没有厉害关系,能更有效揭示企业存在的风险隐患,信用评级能够做到客观公正。三是外部信用评级可以避免企业多头评级,为政府评选信用企业建设统一标准,为银行发展银团贷款提供信用条件。

3.完善企业外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应结合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发新产品,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信用评级衍生产品,积极主动地为银行提供咨询和服务,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由于外部评级与内部评级的技术标准和评价指标的不同,评级结果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外部评级机构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不断完善借款企业评级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其揭示企业行业经营风险、操作风险、跨行贷款和信用风险的优势,提供一些有利于银行防范企业风险的参考,充当内部评级的“防火墙”。银行也要将外部信用评级结果作为授信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与内部信用评级结合使用,在信贷审批手续、授信额度、贷款期限、利率浮动等方面采取必要优惠或优先措施,推动企业信用评级工作规范开展。

4.赢得借款企业信任。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要求其分支机构引入依法设立的社会信用评级机构,按照企业素质、经营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履约情况、发展前景和三等九级的评级标准对借款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以此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执业行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参与借款企业信用评级中,人民银行已为评级机构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的信用评级完成并出具信用报告后,应当回访了解企业对信用评级的看法及结果的满意程度,解答企业提出的问题,指出企业在管理、生产、经营、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让企业增强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树立信用意识和品牌意识。信用评级机构也要加强征信市场培育,为企业提供有关信息支持,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根据自己掌握的国内外行业的信息资源优势,定期不定期的为企业提供信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当好企业参谋,赢得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5.扩大评级结果应用和优惠评级费用。可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做法,通过应用信用评级产品培育市场需求,助推信用评级业发展;对获得外部评级信用等级高、发展前景好的生产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申报国家和地区用于扶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项目;对信用等级较高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专项资金、融资担保、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在政府贴息扶持的项目评定、政府采购、政府相关扶持基金以及政府组织的评优、评选或表彰活动中,把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等级评定报告作为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方面。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企业信用评级,让企业充分认识到信用评级结果不单纯是企业畅通与银行信贷渠道的需要,更是企业树立自身信用品牌的内在需求,进而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积极性。企业交纳评级费用有一定的困难,为此,减免评级费用应提到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有两种模式可以借鉴:一是政府单方埋单,即由当地政府全部负责评级费用支出;二是政企分担,即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县级政府财政按照一定比例补贴,受评企业承担一定比例评级费用。

四、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企业外部信用评级的优势和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试图寻找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企业外部信用评级难的原因和对策。欠发达地区企业外部信用评级要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调、银行参与、市场运作、企业自愿的原则,重点面向已向金融机构贷款和准备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企业开展。评级对象可以包括工业、商业、外贸、交通、建筑、房地产、旅游、银行、保险、担保等各类公司企业、企业集团、金融组织。在具体措施上要建立地方信用协调联动运行机制,加快评级结果应用和实行评级费用优惠,不断完善企业外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注重借款企业和担保机构信用培育。企业外部信用评级在发达地区已经成为解决市场经济各主体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欠发达地区要借鉴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大力开展企业外部信用评级。

参考文献:

[1]陈莹.企业信用评级的结构性矛盾及对策建议——以江苏为例[J].中国金融,2010,(5).

[2]张继红.信贷市场外部信用评级有关问题研究[J].华北金融,2008,(6).

[3]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银发[2006]95号[EB/OL].人民银行网站.

作者:白路民

地方性商业银行信贷论文 篇2:

企业征信系统应用及扩大社会功能有关问题的建议

摘要:本文通过对包头市企业征信系统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社会各界对企业征信系统需求满足状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向商业银行、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征求完善征信体系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尽快提高征信系统公信力和使用率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征信;应用成效;存在问题;社会功能

一、企业征信系统运行基本情况

(一)企业征信系统数据真实性得到金融机构较高认可

最近两年,人民银行分支行加大数据检查、核查力度,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商业银行征信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提高异议信息纠错效率,企业征信数据完整性和真实性整体均有较大提高。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数据基本能达到100%入库,企业征信数据质量较高。人民银行分支机构重点负责地方性商业银行信贷数据入库质量。以包头地区来说,包商银行从一个地方性金融机构,近年来快速发展成为全国性金融机构,不到三年时间在区内外成立了6家分支机构,仅在包头的信贷业务量就占到全市金融机构信贷总量的30%以上。2007年该行企业信贷业务入库率仅为70%左右,通过人行包头中支对其现场检查督促,以及提高企业征信系统异议处理工作效率,推动该行信贷数据入库率当年上升到90%左右,增强了各使用单位对征信系统的信任度,迅速扩大了征信系统使用范围。全市征信异议受理量由2007年的130笔降到2008年的40笔,2009年上半年仅发生8笔,呈直线下降趋势。异议纠错率达到98%,包头市各商业银行及企业对征信系统提供数据的真实性表示较高的认可。

(二)企业征信系统查询使用快速扩大到商业银行以外各机构

除包商惠农村镇银行和2009年新设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包头支行外,企业征信系统覆盖了包头市各商业银行的115个查询网点,各商业银行已经把查询企业征信系统作为贷前调查、审查、审批的必要条件,对征信系统的使用管理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办法。据调查,除偶尔因网络原因出现无法查询的情况外,企业征信系统运行很平稳。企业、司法机关、审计部门、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征信系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商业往来、调查取证、审计、项目核查等方面的查询也日渐增多,包头市企业征信系统的查询量由2007年的月均400次左右快速上升到2009年的月均2000次以上。

(三)企业征信系统非信贷信息更新频率较慢

企业征信系统提供了企业基本信息、财务信息、信贷信息、关注信息和其他信息。目前基本信息和财务信息主要通过企业贷款卡年审和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采集,信贷信息均来自商业银行,其他信息和关注信息主要来自司法和非银行部门。从信息更新频率来看,基本信息和财务信息1年更新1次,期间企事业单位如与商业银行发生信贷业务基本信息也会得到更新。商业银行的信贷信息基本上能做到T+1报送,但由于技术或系统原因也会造成一部分信息更新不及时。关注信息和其他信息更新相对较慢。由于信贷信息、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银行信贷决策,商业银行对此两类信息的更新要求相对较高,因此,目前企业征信系统财务信息和一部分信贷信息更新不及时,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商业银行的需求,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使用意愿。同时,已入库的企业非银行信用信息(例如环保等处罚信息)的更新也不及时,给企业和金融机构均带来不便。

二、制约企业征信系统更好发挥作用的几个问题

(一)系统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数据质量是征信系统得以存在和应用的根本,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企业基本信息和财务报表信息一年一次的更新频率,相对于现代社会信息变化迅速的特点仍有些长。同时,由于系统中财务报表格式与企业实际报表格式存在差异,不利于商业银行准确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商业银行往往要求企业提供纸质的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另外,商业银行报送的信贷信息,由于技术或系统原因造成的迟报、漏报、错报等也时有发生,系统未设立企业名称校验功能等,都影响到征信系统的使用率。

(二)征信宣传推广工作需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

企业征信系统的应用范围扩大需要持久的宣传推广,才能深入人心。但是目前宣传工作主要是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在做,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力量都是非常有限的。并且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还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基层央行没有专项资金、管理费用也在日益消减,制约了征信宣传工作的开展。

(三)企业征信系统内容有待完善和丰富

据被调查商业银行反映:除了目前企业征信系统已纳入的企业基础信息、财务信息、信贷信息以外,还希望系统能提供关联企业名称信息、企业贷款是新贷还是转贷等信息;同时,对工商、税务、海关、法院部门所掌握的涉及企业信用状况和违法处罚、企业涉嫌洗钱交易的信息等均表示强烈的需要。而目前企业征信系统中所采集非银行信用信息种类还比较少,与商业银行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四)企业征信系统报表分析子系统数据的反馈时间需再提前

企业征信系统报表分析子系统提供了强大的信贷数据统计功能,能满足不同的数据需求,但由于每月数据反馈均在下月15日以后,影响了数据分析的有效性,也不利于及时开展对商业银行信贷数据的核对工作。

三、提高企业征信系统应用成效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强化对系统运行的监管

一方面,对数据入库的质量情况,征信中心应定期向商业银行和基层人行通报,督促商业银行完善接口程序,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造成丢失等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征信中心应从设备上和技术上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杜绝出现断网现象,缩短商业银行上报数据的装载时间。切实从源头上提高数据质量,保证系统稳健运行,提高系统的公信力。

(二)提高系统数据更新频率

建议尽快出台企业征信系统管理条例,督促商业银行严格执行T+1报送的制度,及时、准确向系统报送信贷数据。向基层人行开放按商业银行查询信贷明细功能,以便基层人行加大对商业银行的检查督促力度,提高数据报送的质量与频率。

(三)加大征信宣传和非银行信息采集力度

人民银行肩负管理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责,现阶段征信系统属于推广阶段,总行应加强在全国性媒体的征信宣传,对基层行宣传工作予以经济支持,使宣传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在非银行信息采集方面,建议总行按信息拥有部门集中层次,从上至下统筹安排,分层次确定,由总行、省会中支、基层人行分别采集,提高非银行信息的采集力度和效果。

(四)制定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查询企业征信系统管理办法,加快村镇银行接入企业征信系统步伐

随着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地方型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这些机构了解客户信用状况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目前的解决办法是要求借款企业来人民银行查询,或者由企业开具授权书由融资机构来人民银行(或其他商业银行)查询。因没有相关管理办法,难以对其行为进行规范,且增加了基层人行征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建议尽快研究制定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共享征信系统信用信息的办法。

目前村镇银行加入企业征信系统开展信贷业务查询的要求非常迫切。以包商惠农村镇银行为例,该行从2007年4月成立至今,累计发放各类贷款2546笔,金额累计10182万元,该行基本上是委托其股东包商银行代为查询企业信用报告。根据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数据报送义务与查询权利对等原则,应尽快实现村镇银行接入企业征信系统。

(责任编辑钟辉)

作者:刘晓霞

地方性商业银行信贷论文 篇3:

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状况与改革情况调查

摘 要:本文对内蒙古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基本经营情况、跨区域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其风险情况进行了归纳,指出其快速发展中应该关注的现象和问题,并对城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改革;调查

内蒙古辖区共有4家城市商业银行—包商银行、内蒙古银行、鄂尔多斯银行和乌海银行。截至2010年末,4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稳步增加,信贷结构控制良好,盈利水平不断提高,总体运行平稳,风险可控。城市商业银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机构发展不足、规模偏小,内控体系薄弱、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信用风险较为突出的问题,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一、城市商业银行经营基本情况

近年来,内蒙古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势头强劲,金融总量占比逐步上升。截至2010年末,辖内4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847.51亿元,比年初增加503.71亿元,同比增长37.48%,占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4.07%,负债总额1726.99亿元,比年初增加461.33亿元,同比增长36.45%,占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的13.57%,各项存款余额1560.94亿元,比年初增加419.15亿元,同比增长36.71%,占全区银行业金融人民币存款余额的15.19%,各项贷款余额624.23亿元,比年初增加117.4亿元,同比增长23.16%,占全区银行业金融人民币贷款余额的7.88%,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整体盈利情况良好,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2.95亿元,比年初增加13.7亿元,同比增长71.17%。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双降”,不良贷款余额4.31亿元,比年初减少1.1亿元,同比下降20.29%,不良贷款率0.69%,比年初下降0.3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38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平均流动性比例50.28%,高于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平均水平2.89个百分点。

二、城市商业银行改革进展情况

近年来,内蒙古4家城市商业银行改革进展步伐加快,为了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优化股权结构,均进行了增资扩股,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步伐也在不断快速推进,目前,4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区内外设立了200多家分支机构。包商银行、内蒙古银行已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由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到全国性商业银行,鄂尔多斯银行、乌海银行已经由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为区域性商业银行。 截至2010年末,4家城市商业银行机构总数由上年的198个增加到223个,新增机构25家,从业人员由4678人增加到6433人,增加1755人。2010年,包商银行通过股利转增资本和增资扩股,股本金由上年的16.13亿元增加到25.12亿元,其他3家城市商业银行未发生变化。

(一)包商银行

目前,有包头分行、赤峰分行、呼和浩特分行等9家区内分行,有宁波分行、深圳分行、成都分行3家区外分行。2010年筹建包商银行北京分行。包商银行还成立了达茂旗包商惠农贷款公司,发起设立了固阳、鄂温克、宁城等8家区内村镇银行和北京昌平、大连金州、四川广元等9家区外村镇银行。

(二)内蒙古银行

目前,包头分行、乌海分行、呼伦贝尔等9家区内分行已经开业。区外哈尔滨分行的筹建工作已获得批准,北京分行的申请筹建工作正在进行。

2010年末,内蒙古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共42家。其中,区内32家,区外10家。其中已批准开业9家,批准筹建10家,涉及自治区12个盟市和全国9个省市地区,已向12家村镇银行拨付资本金1.93亿元。内蒙古银行目前在区外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主要集中在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力争打造3个农村金融圈。“十一五”期间,内蒙古银行经过三次增资扩股,到2010年末,实收资本达到15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13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28.4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25.3亿元。

(三)鄂尔多斯银行

2010 年末,鄂尔多斯银行下设法人机构分支机构36 家,小企业信贷中心1 家,并在呼和浩特市成立了1 家分行。2010年末,鄂尔多斯银行发起设立的山西兴县汇泽村镇银行、山西吕梁汇泽村镇银行、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村镇银行均已正式营业。同时区外的山西柳林县、河北唐县、上海宝山区村镇银行和区内乌拉特后旗、兴和县、正蓝旗、鄂托克旗等地区村镇银行筹建工作正在进行。鄂尔多斯银行成立时注册资本金为3.1亿元,2009年10月增资扩股3亿元,目前注册资本为6.1亿元。

(四)乌海银行

2010年末,乌海银行共有23家支行,从业人员297人。2010年末,乌海银行在海南省文昌市、琼海市以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4家村镇银行相继开业。

三、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情况

近年来,辖区城市商业银行在支持自治区中小企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4家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双降”,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流动性、资本充足率等各项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但由于其历史发展基础、法人治理结构、风险防控水平以及发展规模和实力等因素的制约,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相对于大型银行比较突出,总体抗风险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方面主要是贷款行业集中度和关联度较高,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截至2010年末,包商银行信贷投向的前五大行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78.42%,鄂尔多斯银行贷款五大行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53.52%,在这五类行业中不良贷款占全部不良贷款比例为73.35%,乌海银行贷款前五大行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2.73%,最大十户贷款余额的增速高达314.15%,贷款增速明显偏高,同时,2010年末,内蒙古银行全部关联度为20.47%,虽然较上年末下降5.4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平均值11.91个百分点,各家行的贷款集中趋势仍在持续,集中度风险需持续关注。

(二)操作风险

2010年,辖区4家城市商业银行均无重大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发生,未形成重大损失事件。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办理业务时,逆流程操作,违规违章办理业务,对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等。

(三)融资平台风险

2010年末,辖区4家城市商业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26.34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1.71%,占比较小,4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担保结构单一。从担保结构来看,“土地质押”或“财政担保、土地质押”占比较高。二是资金使用缺乏监督,贷款风险缺乏制约。由于地方政府通过政府融资平台介入信贷,使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相比,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不仅银行对于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的资本金难以监控,对资金的运用难以监控,而且难以全面掌握政府的总体负债状况和偿还能力。三是财政还债压力大。由于政府背景融资的还款方式绝大部分为“财政还款”,以小财政撬动大城建的现象普遍存在,地方政府将面临巨大的还债压力。加之地方政府项目贷款多为中长期,偿还期限长,此间如有政府换届或政策不连续,将会加大贷款风险。四是银行间存在不正当竞争。由于政府背景的融资平台多为政府全资公司,融资项目可以得到政府信用支持,因此项目贷款大部分是由财政直接担保,有些虽然不是财政直接担保,但大多都有政府财政潜在担保的性质,因此各家城市商业银行纷纷进入该领域,且信贷业务竞争日趋激烈,部分银行弱化了风险防范措施。此外,财政部等五部委相关规定要求地方财政不得对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因此项目担保的合法性问题也普遍存在着风险,单家平台公司从多家金融机构贷款的多头授信风险也值得关注。

(四)其他风险

一是包商银行负债结构不均衡。与其它商业银行相比,包商银行存在着企业存款占比大,储蓄存款占比小,存款稳定性较低的特征。包商银行2010年末企业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重为43.94%,比包头市国有银行高18.31个百分点。企业存款相比储蓄存款,更易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市场变化情况影响,从而稳定性较低。二是乌海银行信贷资金外投趋势强劲。2009年以来,随着跨区域机构设置趋势的增强,乌海银行信贷资金外投倾向日益明朗。2010年末,乌海银行投向区域外的贷款余额8.13亿元,占其各项贷款余额的14.62%,高于上年末9.35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5.73亿元,增长238.75%;外投贷款新增额占其新增贷款的54.78%。随着跨区域机构的逐步设置,乌海银行贷款外投趋势更加明显,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减弱,不利于乌海市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是在资本构成方面,整体来讲,单一资本金来源状况得到改善,但资本结构依然不均衡,表现为:一是资本金绝大部分都是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占比较小,二是在核心资本构实收资本占比高,而留存收益占比低。

四、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

(一)经营区域过于集中

目前,城市商业银行虽然实现了跨区域发展,但主要还是在当地城市经营,这极大地限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其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单一城市经营势必使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集中在该区域的优势产业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经营风险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的扩大,企业的区域扩张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空间布局提供金融服务,而经营区域的集中限制了企业扩张的信贷需求。

(二)产品服务创新不足

目前,通过为广大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投资顾问等中间服务,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均比例呈上升趋势。但城市商业银行客观上受经营区域单一、经营网络过小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只能从传统的存贷业务中求生存,靠存贷款利差来创造利润。中间业务缺乏,不能满足客户高效、快速、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必然降低竞争力,制约业务发展。

(三)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城市商业银行未能根据经营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在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方面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造成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薄弱,业务拓展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另外,城市商业银行还存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职责不明确,无法达到有效制衡等问题。城市商业银行在跨区域经营后,业务的发展和监管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地域环境、市场环境、客户关系、监管环境和管理模式等因素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管控能力受到了新的挑战。

(四)信贷规模限制影响发展规模和收益水平

如鄂尔多斯银行2010年1-4季度的存款余额分别为214.13亿元、218.14亿元、226.29亿元和247.31亿元,贷款余额分别为79.79亿元、84.64亿元、86.35亿元和94.59亿元,存贷款比分别为37.26%、38.8%、38.16%和38.25%,远远低于监管指标75%上限的规定。2010年末,鄂尔多斯银行非信贷资产中,存放央行款项、存放同业、投资和买入返售四项资产总额为159.14亿元,占非信贷资产的比例为99.22%。由于存款存量大,贷款增量不足,资产收益水平下降,导致存放央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不断增加,造成该行非信贷资产占用过大,形成资金闲置,减弱了资金的创利能力。

五、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合理把握市场定位

在积极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前提下,应根据经济发展变化趋势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结合自身经营优势,合理把握市场定位、制定发展战略。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联系密切,可以利用信息优势、地缘优势以及决策快捷优势,大力开发特色产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城市商业银行对本地中小企业比较熟悉,易于了解其经营状况,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贷款风险。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金融业务增长较快,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在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应该提前做出跨区经营、谋求上市的战略规划,进一步做强做大,发展成为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和个人的区域性商业银行。

(二)引入战略投资者,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无论是城市商业银行还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战略投资者合作都已有成功范例。引进战略投资者也将会成为辖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一方面要借鉴先者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引入。资本越充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张的可能性就越大,盈利增长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但是,在带来这些好处的同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需明确引入的目的,采取灵活的方式,谨防盲目扩大股本总额。并充分发挥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层人员的监督作用,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建设。

(三)切实完善各项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信用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及市场风险管理

首先,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正确把握贷款投向,实行差别化的产品准入、客户准入和区域准入策略,在加大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同时,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风险控制能力。其次,加大对信用风险的事先预警工作,有效地防范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

(四)加强产品创新,扩充业务范围

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坚持业务品种多样化原则,要加大市场营销力度,简化操作程序,推行套装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网点、人员以及本土化方面的优势,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电子网络,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五)加强负债业务管理,保证存款的稳定性

各项存款余额的大幅波动对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指标造成直接影响,应重点加强负债业务管理,逐步提高储蓄存款占比,以保证存款余额的稳定性,预防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六)调整信贷规模控制方式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措施。目前,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品种不是很丰富,收入渠道比较窄,主要的经营利润来源于存贷利差。因此,监管部门应对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规模控制改为存贷款比例控制,这样才有利于夯实城市商业银行经营基础,增强抗风险能力。

(七)加快跨区域发展步伐

要鼓励城市商业银行根据内控能力和人才支持水平“走出去”发展,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辖区经济建设中来。

(责任编辑钟辉)

作者:乔海滨

上一篇:问题教学法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基于经济发展的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