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伦理分析论文

2022-04-17

伴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伦理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变化。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政治辨别力和是非判断力较弱,缺乏对网络信息的扬弃能力,使得他们在网络中难以把握正确方向,于是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所以,在信息网络时代,作为培养人和塑造人的高校,迅速构建起行之有效的网络伦理教育模式,切实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网络伦理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网络伦理分析论文 篇1:

青少年学生网络伦理缺失的深层分析与对策研究

(浙江省富阳市青少年宫,浙江 富阳)

[摘 要]:本文从青少年学生日渐显现的网络伦理缺失现象分析入手,阐述了青少年网络伦理缺失与过于宽松的环境有关,更与成长历程中的渴望异变有关,并针对此进行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 网络伦理缺失 深层分析 对策研究

互联网,已经广泛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有资料显示,我国已有800多万青少年互联网用户。而在现实中,网络在带给我们巨大信息量与便捷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思考与问题。

一、青少年学生网络伦理缺失的现象日益显现

网络的世界是虚拟的,我们可以用虚拟的身份进入到虚拟的世界中,尽情地在网络世界中宣泄、快乐和放开心扉,而不用担心因此而在现实世界中大白于天下。这样的隐秘性带来了许多网络的不道德行为。

1.偷偷接触色情文学和恶俗游戏

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图片进入互联网。青少年学生还偷偷与各种恶俗的文化现象在互联网的进行着接触,比如,许多游戏存在着严重的迷信、奇幻色彩。

2.不断出现网络暴力和信息欺诈

在网络上通过提供制造恐怖的信息和发恐怖件来敲诈、勒索的事已不少见。1997年3月,比尔•盖茨连续收到4封e-mail恐吓信。还有许多的语言暴力更是频频出现,在网络中幻想攻击的人中青少年学生也不在少数。

3.隐秘进行病毒传播和黑客攻击

病毒同样是网络挥之不去的一个噩梦。有些青少年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后,出于好奇的心理或恶意玩笑的想法,在网络中隐秘地进行病毒的制造与传播,甚至利用黑客技术攻击网站与服务器。

4.恶意进行非法侵占与网络犯罪

还有些青少年学生法律知识淡薄,利用网络有意地造成网络交通混乱或擅自闯入网络及其相联的系统,偷窃他人资料、设备或智力成果;未经许可而接近他人的文件;在公共用户场合做出引起混乱或造成破坏的行动;还有伪造电子邮件信息。

二、对青少年学生网络伦理缺失的深层分析

网络伦理缺失的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自律道德”因为网络的隐秘性而被弱化,而依靠监管的“他律道德”却没有能够及时形成,两者相结合就引发了网络缺失的沦丧。

1.客观上:过于宽松的环境是网络伦理缺失的诱因

(1)进入网络的过于自由。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升,让青少年学生进入网络世界的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街头遍布的网吧又让许多没有电脑的孩子也能够进入网络的世界。青少年学生可以脱离有效的监管,获得充分的自由。

(2)网络和现实的不对称。在互联网中,人们都是在匿名的前提下与人交流的,我们随时可以借用一个虚拟的、不存在的身份通过网络去了解世界,去攻击别人,而不会因此而留下过多的痕迹,这无疑增加了某些不良心理青少年学生的侥幸心理。

(3)不良现象的负面影响。在青少年学生接触网络之前已经有了许多的不良行为存在,包括恶意的语言攻击、不良信息的大量存在,影响着青少年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

(4)有效引导的极度缺乏

教师、家长和社会对于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极度缺乏,家长与教师很多的时候过多的视线集中到孩子的学业成绩上,而对于孩子在浏览哪些网站,在网络上做什么事情并不是很关心。

2.主观上:成长历程中的渴望异变为网络伦理缺失

(1)对知识渴求的变味。青少年学生处在青春期中,他们对异性知识和其他的信息充满着好奇,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羞于启齿,于是就借助与网络。网络中的知识是良莠不齐的,青少年学生很容易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小心进入到另一种光怪离奇的世界中。

(2)过分张扬新异心理。青少年学生喜欢追求新异,而网络正是一个新奇的世界,它对青少年学生充满着诱惑,青少年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去接近网络,去了解网络世界。他们很容易就会迷失在网络游戏的虚幻中,沉醉在网络交流的虚拟中。

(3)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因为生理发展的特点,青少年学生对自我的控制能力不强,有些时候明明知道不可为,但是还是在继续的做着。

三、对青少年学生网络伦理缺失的对策研究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提高自身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时代,学会利用网络,因势利导,积极规范青少年学生的上网活动。

1.加强自身建设,了解网络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青少年的表率。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我们自身网络伦理素养的提高问题。

2.加强行为引导,文明上网

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必须对青少年学生上网有正确的认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可以成为传播暴力、色情内容,散布信息垃圾,侵犯他人权益以及进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因此。若对青少年上网不加以引导和管理,学生就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3.普及法律知识,依法上网

鉴于网络世界的特点,一方面,我们要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另一方面,则需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个合格的网络人。

4.推荐优秀网站,清洁上网

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的青少年网站。青少年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十几家青少年网站。正如一位家长指出的:“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孩子们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成人网站!他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

5.传授网络技术,科学上网

鼓励、指导青少年学生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自己设计制作网页或网站,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在当今网络时代,仅仅对青少年学生上网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是不够的,我们的德育工作者还应该主动出击,利用网络提供的免费资源,如免费主页空间、网络互动交流等。

6.加强网站建设,规范上网

加强技术研究与管理,以技术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充分利用一些好的过滤软件,可以有效地阻挡住色情、犯罪、毒品、邪教、反政府等不良信息,也可以过滤网络游戏、聊天室等,还青少年学生一个洁净的网络空间。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任务,还需要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创设健康的家庭网络氛围。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引导青少年学习网络知识,同时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青少年学会正确运用网络,真正成为新世纪网络世界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楚丽霞.网络社会中青少年德性的创造[J].当代青年研究,2000,(3):25.

[2][美]Patricia Wallace著.谢影,苟建新译.互联网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戴黍.网络伦理:现状与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2):8.

[5]严耕,陆俊.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9.

作者:陈健平

网络伦理分析论文 篇2:

高校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模式分析

伴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伦理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变化。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政治辨别力和是非判断力较弱,缺乏对网络信息的扬弃能力,使得他们在网络中难以把握正确方向,于是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所以,在信息网络时代,作为培养人和塑造人的高校,迅速构建起行之有效的网络伦理教育模式,切实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大学生面临的网络伦理困惑

1、价值评价紊乱。信息网络时代,任何绝对的、先验的普遍价值都遭遇到怀疑,甚至被摒弃。美国学者佩里说,思想道德价值本身是相对的,普遍价值是不存在的。价值与兴趣有关,兴趣指向的就是有价值的。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做出任何一种活动、一种行为,都可以获得一种价值观的文化支援,受到一种价值观的肯定或赞扬,或者受到另一种价值标准的否定或反对。崇高与卑微、伟大与琐碎、庄严与调侃、理性和非理性并存,普遍价值观的丧失,造成青年大学生在伦理评价上紊乱,甚至陷入错误的价值观里不能自拔。

2、人格冲突。大学生希望自己在网上成为和现实中不一样的人,其理由是放松自己,新鲜、自由、轻松、刺激而不受限制,想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尝试新的感受,体验不同于现实的生活,寻求另一种感觉。相当一部分沉溺于网络中的大学生存在双重人格的倾向,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完全协调好网上与网下的关系,他们对自己实行的是双重道德标准。

3、诚信减弱。借用、移植、复制他人程序或信息的现象时有发生,侵犯他人隐私、知识产权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于判断能力较弱的青年学生,在得到免费“午餐”、窃取“盗版”的快乐时,诚信意识已受到极大威胁。

4、情感冷漠。一些学生迷恋于在网络上寻找精神家园,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往机会减少了,由此造成了同学、老乡、师生之间的感情变得淡漠。如果过度沉溺于“虚拟”环境,人就可能成为网络的奴隶,从而导致个人亲情、友情的丧失,进而难以维持现实交往中平等互助、和谐一致的伦理关系。

二、高校大学生

(一)确立网络伦理理念

1、网络责任理念。匿名传输是网上信息传输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可以使人们在网上传递和交换信息中不负责任,但作为一个有伦理感的网络用户,就应该积极履行信用责任,对自己在网上发表的言论和传递的信息负责,这体现了对自己人格的尊重,也体现了对他人人格、对全体网络用户的尊重。

2、道德自律理念。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马克思的这一论断精辟地阐述了道德自律的意义。确切地说,如果没有网络道德的自律,一切网络规范和原则都将成为虚说。增强青年学生伦理行为上的自我控制力,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是通过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种种教育手段,不断培育大学生伦理自律。

3、尊重隐私权的理念。尊重、保护隐私权是一种重要的现代意识,隐私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自由和理性的必要条件。利用电脑网络侵犯他人的隐私权是不道德的,各信息机构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能收集、整理、出售消费者的任何个人数据。网络空间并不是伦理真空,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一样,有没有能力做是一回事,可不可以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4、“技术人道化”理念。网络技术是人们进入网络社会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但不是全部,青年学生要在网络社会更好地生存,除必须掌握网络技术等科学知识外,还必须掌握网络伦理等人文知识。高科技个人应具有高伦理素质与之平衡,否则网络技术就可能成为危及网络社会及网络进一步发展的祸水。因此,青年学生要把网络伦理规范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层面加以学习和掌握,只有将“技术人道化”,将伦理关怀引入网络技术,正确处理技术与伦理的关系,才能确保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能主动将滞后的法律无法规范的、技术本身难以解决的网络问题纳入伦理范畴加以思考,这本身就体现人类精神的自觉,表明人类对自己命运的关注。

(二)遵循网络伦理原则

1、无害原则。无害原则是指人们应当尽可能地避免给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为网络不道德行为的最直接后果就是给其他的网络主体造成伤害。在道德生活中不存在无义务负担的权利和自由,任何人的权利都必须是有偿的,因此,无害原则对网络伦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在承认网络权利结构的不平等的现实情况下,使非权力精英阶层获得应有的利益,而不仅仅作为网络经济的营销目标。网络权力精英层不应该将他们对于公正原则的遵守视为慷慨的施舍行为,公正待人是每个人的社会贡献,受到公正的对待是每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的权利。

3、“适度自由原则”。在网络空间上,不可能存在“绝对”的自由,网络个体的行为必将受到网络运行的限制和调节,网络行为必须受一定的社会权益和网络社会规范的约束,必须强化网络责任,区分“能不能做”与“应不应该做”的界限,将自己的网络行为限制在自由度之内。网络行为主体应将外在伦理要求转化为内在的伦理意识,自觉地按照网络伦理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引导大学生道德自律。道德自律是“网络的第一道防火墙”,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恰当地控制自己的网络行为,从而达到维护网络秩序的目的。另外,在网络道德教育中还要加强关于技术道德与科技伦理的教育,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中都能够保持严格的道德自律。

2、增开“网络伦理”课程。高校对网络时代的应答,不仅仅是网络技术的普及、运用与发展,同时也应把网络伦理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如美国杜克大学就为学生开设了“伦理学和因特网”课程。网络伦理作为一门入网必修课,相信必然受到青年学生的热切关注。

3、加强网络伦理认知教育。从人的品德形成的规律来看,伦理认知是形成良好品德和较强伦理能力的先导和基础。现实中,大学生许多错误的伦理判断和行为选择,原因并不是伦理主体的伦理品质不好,而是由于对伦理的“错知”、“假知”以及对“真知”的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引起的。所以,高校网络伦理认知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大学生澄清和纠正“假知”、“错知”,阐明“真知”及其“所以然”,因为“真的并不一定就是善,但善必须以真为前提”。

4、规范大学生网络伦理行为。国外一些计算机和网络组织为其用户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则,如美国华盛顿“计算机伦理研究所”推出的“计算机伦理十诫”,要求用户不应用计算机进行偷窃,不应拷贝没有付钱的软件,不应用计算机作伪证等。2001年,团中央、教育部向社会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求青少年要善于网上学习,要维护网络安全等。高校应大力宣传和推广这个公约,并借鉴中外的实践经验,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快建章立制,以及时规范青年学生的网络伦理行为。

(四)建立健全网络伦理教育的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

1、建立网络伦理教育管理体系。一是培养运用网络从事德育工作的专业队伍。二是建立主体网络管理体系。在高校内部形成一个自上而下、层次分明的网络伦理教育管理机制,保证各级教育工作的良性运行。

2、构建网络伦理教育的监督机制。一是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作行为。二是要发展对网络行为技术监督系统。三是要加大对网络伦理的舆论监督,特别是在网上信息发布与传递过程中,及时批评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增强对人们网络伦理行为的正确引导,形成网络伦理行为的舆论评价机制。四是要加强对网络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作者:曾 黎

网络伦理分析论文 篇3:

网络伦理道德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摘 要: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及普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网络伦理道德问题是其中之一。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 网络伦理道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社会的稳定性和文明性,因此对于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此文章讲述了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表现形式、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形成原因,并针对网络伦理道德问题从技术、法律、教育、管理及自律等五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计算机互联网络为代表的新型传播技术渐渐成为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工具,它的发展和运用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乃至思维方式产生重大的挑战和影响。因此,对其的研究在理论上拓宽了伦理学的研究范围,构建适应社会转型期的伦理,是传统伦理学向新型的信息社会伦理学的过渡.网络技术充分体现了人本质的无限创造性, 是迄今人的身心实现全方位伸展的一种最先进的工具。但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所带来问题也接踵而至,并且也引起了人类的广泛关注。们在体验过了网络所带来的精彩之后,面对接踵而来方方面面的网络问题,也慢慢体会到其背后的阴暗面,导致对网络的价值评判褒贬不一。

网络上出现许多违反伦理道德的事情,比如,某些网络行为主体依据自己的技术优势,通过在硬件制造、软件和程序开发上做手脚、留下漏洞,然后通过网络进行资金、信息和数据的偷窃行为;发布虚假信息、黄色信息、反动信息;篡改.别人计算机上的程序;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非法入侵电子邮箱、侵犯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利用技术优势搞文化霸权主义等等。

1网络伦理的成因分析

网络伦理问题的出现,使人们不得不思考该如何使用网络,但网络技术本身并不能解答或不应该解答这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超越技术层面,深刻挖掘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理论根源,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形成原因一、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技术内部根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愈发广泛地承认,现代技术是现代文明得以建立的基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文明的未来将被技术控制和决定。网络虚拟社会伦理问题的产生同样也离不开支撑虚拟社会繁荣的网络技术层面上的根源。现有网络伦理自身存在难以排解的理论悖论,无偿使用网络信息系统,导致入网者数量激增,造成“交通拥挤”,激化了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同时,互联网没有同时态的审计和记录功能,从技术上讲不能有效地对整个互联网进行管理。网络管理的滞后性,导致了网络道德发展随意性。网络伦理的伦理意味较弱,由于研究起步较晚,人们对网络的理性认识较浅。当前网络伦理规范在实践操作上困难重重在技术层面上,互联网以其高科技的优越性俘获并控制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如果人们事无巨细都要跟各类网络终端打交道,人际交往势必弱化,人类的生存方式将受制于网络技术。

2网络技术的特点易于诱发伦理问题

首先,网络的快捷、便利和虚拟的特点易于导致大量的不道德、反道德的信息侵犯人们的道德心理,抑制健全道德人格的形成,致使群体道德水平下降。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交往面相对狭窄,人与人的关系主要以家庭、家族、邻里、亲友以及充分放大了的家庭——国家的方式存在和维系着。在熟人圈里,人们至少也要努力做得没有让人说三道四、指指点点之处,丢面子的缺德行为大多干不出来。但一旦进入周围没有熟人的公共社会,那条由熟人的目光、舆论和感情筑成的防线,是很容易崩溃的。

网民自我宣泄和自我表现的心理要求促使了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形成。现代社会是一个生活和工作节奏快速紧张的社会,现实社会的竞争和压力,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压抑感。长期处于这样一种紧张状态和压抑状态下的人们,需要寻找一个宣泄自我、释放自我的机会和空间,而网络空间正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在互联网这个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上,随着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交往频繁,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上发生了相互的交流、碰撞, 由于地域性、民族性及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对立, 对同一伦理道德行为会有各种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评判和选择标准。

3.解决网络伦理道德问题

解决网络伦理道德问题可以从技术方面、法律方面、教育方面、网络管理和自律方面来入手,建立有效的解决途径。

1.在技术方面:(1)设置网络警察。(2)软件自身的安全,提高网络监控软件的安全性能,是网络安全的基础,可以更加有效地发挥其监控职能。(3)编制破解恶意程序的软件,对于已经造成破坏和损失的网络不道德行为,通过编制的破解软件对不道德行为进行终止,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对已造成的损失进行最大程度的恢复。

2.在法律方面,建立网络行为道德标准和法律规定,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组建网络管理组织,提高网络执法队伍的管理、执法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继续加强网络法律的研究,完善网络行业法规制度。

3.在教育方面(1)培养网民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坚持遵守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2)必须引导网民对各种信息采取辩证的扬弃态度。

4.在网络管理方面(1)组建网络行业协会。(2)加强各个网站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对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及时的发现并进行清理,以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向上。(3)强化网民的网络整体观念和群体意识。

5.在自律方面,网络伦理道德的自律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树立网民的道德意识,建立网络道德规章制度,严格实施道德规章制度。

网络伦理建设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伦理道德建设问题。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和网络交往范围的跨越时空性决定了网络伦理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有赖于网络社会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又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惟有如此,方能建立适应网络发展的網络伦理,促进网络健康有序运行,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肖文龙.网络道德建设的难题及对策分析[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3).

[2]刘延会.不道德网络营销活动及其治理[J].商业研究,2003.

[3]王佳佳.网络经济活动中道德缺失及原因剖析[J].哲学研究,2005.

作者简介:殷枫佳.南京政治学院十四队210001研究方向伦理学。

白茹.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八研究所(十一部软件研发室),210007

作者:殷枫佳 白茹

上一篇:青春心理管理论文下一篇:版面费著作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