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价值研究论文

2022-04-19

[摘要]以2010-2015年物流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差分广义矩估计(DIFF-GMM)与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持股对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与非产融结合企业相比,物流企业通过产融结合与金融企业成为利益相关者,有利于缓解物流企业的融资约束。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物流企业价值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流企业价值研究论文 篇1:

智力资本与我国物流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摘  要:文章以我国上市物流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智力资本对物流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智力资本中的人力资本相较于结构资本更能对物流企业的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资本显著负向影响物流企业的绩效。环境动态性加强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与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削弱关系资本的负向影响。文章的研究结果为我国物流企业提升绩效,以及如何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智力资本;物流企业;环境动态性;企业绩效

 

Key words: intellectual capital; logistics enterprises; environmental dynamics; corporate performance

0  引  言

 20世纪“经济增长理论”的出现让人们认识到员工知识、创意等非实物资本的投入对提升企业发展能力的强大作用。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伴随着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大数据等新兴科技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来。曾蔚(2012)认为人类社会知识累积速度越来越快。徐召红(2013)提出劳动力等实物资本的巨量投入提升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低,取而代之的是智力资本这类无形资产。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规模化、分工专业化发展成果显现出来,物流业发展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兴战略产业,在科技领域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势头。物流业渗透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是融合了运输、仓储、信息服务等产业的综合性服务行业。国家近年来出台很多帮扶政策积极鼓励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物流业一路高歌猛进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物流市场发展整体晚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不仅高于美、日等国家,与同为金砖国家的印度、巴西相比也高出了5~6个百分点。王雄元(2019)指出,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可以带来7 500亿元费用的节约。物流业作为拥有大量员工并且众多员工最终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着员工素质低下等问题,经济发展带来市场要求的不断提高也使得客户物流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差异化(任俊义,2015),提高员工素质水平对物流行业来说意义重大。物流企业由于其服务范围面广线长需要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服务顺利完成需要企业内部多个部门多种职工协调合作,比如快递服务;要想实现高管理水平需要物流企业构建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服务范围面广线长的特点同样要求物流企业有良好的关系网络保证其发展。企业既要满足客户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以此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同时也要与政府、新闻媒体以及科研院所等利益相关者加强联系,争取好的发展政策环境,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实现品牌效應。可见,智力资本的开发对物流企业长远发展具有深刻意义。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中美贸易摩擦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也没有消退,越是多变的环境越需要物流企业来支撑人民生活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正常运行。动态环境中物流企业如何实现良好发展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综上,文章研究物流企业如何通过加大智力资本的投入来提升自身绩效,实现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大多数研究智力资本的学者认同智力资本的投入有助于企业发展,但是对于智力资本包含的几个维度是否会正向影响企业绩效存在一定的争议。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们普遍认同智力资本是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三个维度构成的(袁丽,2000)。

 我国物流企业虽然人员较多,但是业务能力强、素质道德高的基层人才却相对较少,中高端人才在占比中也存在不足,高级工程师等专科人才更是比较稀缺。张悟移(2018)研究人力资源时认为人力资源的整合和运用能力是对物流企业保持高速、高质量效益发展的保证。对于物流企业的管理除了内部制度、人员等的管理,生产供应链的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标准的作业流程有助于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也可以约束企业员工,让员工自觉提升自身能力,可以说结构资本保证了物流企业内部资源的独特性。对于物流业这样的服务行业,客户反馈的信息是极其重要的,这些信息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客户对企业的信任以及对物流品牌的信赖。王朝晖(2017)研究智力资本的要素时认为结构资本、关系资本的投入以及两要素的内部协同对企业创新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反映在财务状况上就是绩效的提升。

 环境动态性指环境不确定性,自金融危机以来,物流行业一直面临外部环境较大的挑战,诸如贸易摩擦、疫情等。高动态环境中高素质的管理团队能为企业谋得更多的资源,基层员工的尽职工作会增强投资者的信心。环境的不确定性也要求物流企业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组织架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障任务高效的完成,面临突如其来的变故不至于完全被打乱阵脚。与利益相关者尤其是顾客之间良好的关系,可以保持物流企业正常的产供销等活动,即便面临疫情这样的极端情况也可以保证最基本日常经营,减少与环境不确定性相关的交易成本(马行天,2019)。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1:人力资本对物流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2:结构资本对物流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3:关系资本对物流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4:环境动态性正向影响人力资本与物流企业绩效的关系;H5:环境动态性正向影响结构资本与物流企业绩效的关系;H6:环境动态性正向影响关系资本与物流企业绩效的关系。

2  变量选择与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我国没有专门的物流行业统计数据,文章选取的物流行业是国家统计局《国民行业分类》中的铁路、道路、港口、仓储、航空上市公司2015~2019年数据,剔除极端数据、ST和*ST的公司后 86个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

2.2  指标的选择

(1)被解释变量。物流企业的绩效是文章的被解释变量。大多数学者采用资产收益率,也有一些学者采用托宾Q值。高远(2018)认为相较于发达国家成熟的证券市场,我国证券市场受到较多非理性因素影响,不宜采用TQ衡量企业绩效。因此文章选择了资产收益率(ROA)。

(2)解释变量指标的选择。国内外学者提出了30多种测量智力资本的方法,但是没有一种方法受到一致认可。智力资本是企业成功的核心机密,采用问卷调查不一定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因此文章采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的方法衡量物流企业的智力资本,该方法在衡量时比VAIC法更加全面,经审计的报表提供的数据也更加准确。文章借鉴李冬伟(2012)、李经路(2017)等研究成果,选择下列指标衡量物流企业智力资本(如表1所示)。

(3)控制变量。研究过程中,选择影响企业绩效的控制变量减少实证研究结果的偏差。本文借鉴了以前学者的研究成果选择两个控制变量:企业规模和资本结构。

(4)调节变量。文章借鉴申慧慧(2012)测量环境动态性的方法,用物流企业过去5年取得的营业外收入的标准差,除以同年物流行业下细分行业的营业外收入标准差的中位数来衡量环境不确定性。变量定义如表2所示。

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3.1  因子分析法

 将选取的衡量物流企业智力资本三个维度的指标分别进行因子分析,采用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三个维度的KMO

>0.5且Sig.为0.000<0.05(如表3所示)。衡量智力资本三个维度的变量因子分析的结果的累积贡献率都超过了60%。综上选用的指标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物流企业5年间智力资本三个维度以及其他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结果见表4。

描述性分析结果中ROA标准差为0.10232,表示物流企业之间的绩效相差不大。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的标准差均大于均值,说明这些变量还是较为离散的。环境动态性的标准差小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标准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引入环境动态作为调节变量的必要性。

3.3  相关分析

表5中由Pearson相关分析表可知,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在物流行业中人力资本、结构资本都与企业绩效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9和0.245。关系资本与企业绩效在0.05的水平上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64。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初步验证了假设H1、H2,假设H3没有得到证实。

3.4  回归分析

本文在进行研究时样本数据结合了模型1和模型2进行回归分析(如表6、表7所示)。

模型1的調整R平方为0.225,F值为59.02,Sig为0.000。模型2调整R平方为0.375,F值为85.22,Sig为0.000。模型1和模型2的拟合效果都比较好,且F值都通过了0.0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根据模型1实证分析的结果,智力资本的三个维度均与物流企业绩效显著相关,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在1%的水平上与物流企业绩效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083、0.028,而关系资本在5%水平上负向相关。相较于结构资本,人力资本对于物流企业的绩效贡献更大,而物流企业对关系资本的投入反而会降低企业绩效。假设1和假设2得到证实,假设3不成立。这可能是由于物流企业在投入智力资本三个要素时比例不匹配,企业绩效的提升不是某一要素单独作用的结果,投入的要素如果相互之间如果不能很好协同可能导致某一要素不能很好发挥作用。

 模型2实证结果显示,环境动态性显著正向调节人力资本、结构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显著负向调节关系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在高的动态环境中,物流企业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与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得到加强,并且关系资本与企业绩效的负向关系被削弱。在面临诸如新冠疫情这样的高动态环境中,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完善组织架构加大结构资本的投入,维护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来提升企业的绩效。

4  政策建议

依据前文实证研究结果,对我国物流企业智力资本的投入、开发与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企业内部的人才建设。物流企业可以加大与高校的合作力度以引进优秀的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由于物流企业大量的员工与最终客户对接提供服务,因此企业要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尽力提升每一位员工的能力,同时提高企业员工的薪资待遇减少员工流动率。物流企业面臨外部冲击时强大的员工团队是度过危机有力的保证。(2)规范管理制度。如今新冠疫情以及国外形势的不确定性都对我国物流企业提出重大考验。好的管理制度可以让企业面临突发状况临危不乱,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物流企业这几年增长较快,必然面临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建设问题,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赏罚分明的制度敦促自身制度的完善。(3)维护外部关系。物流企业要注重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服务以长期维持关系。由于国家非常重视物流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可以就其面临的问题加强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寻求帮助。同时投入关系资本时注意与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的配比、避免盲目投入造成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 曾蔚. 基于联合风险投资的创业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机理研究[D]. 长沙: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2] 徐召红,杨蕙馨. 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及作用机理[J]. 经济问题探索,2013(9):150-156.

[3] 王雄元. 国家物流服务标准化促进了企业投资吗[J]. 会计研究,2019(12):46-51.

[4] 任俊义. 物流企业智力资本测度的探索[J]. 中国流通经济,2015(2):78-84.

[5] 张悟移,贺琪.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智力资本导向与企业绩效[J]. 会计之友,2018(6):81-84.

[6] 王朝晖,刘嫦娥. 智力资本要素内部契合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11):6-13.

[7] 马行天,曹涵. 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研究综述与展望[J]. 财会月刊,2019(21):105-110.

[8] 高远. 智力资本、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J]. 会计之友,2018(8):72-77.

[9] 李冬伟,李建良.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影响研究[J]. 管理学报,2012(5):706-714.

[10] 李经路,郭静. 智力资本对贝塔系数影响路径的数理分析与数据检验——上市公司数据的例证[J]. 软科学,2017(7):141-144.

[11] 申慧慧,于鹏,吴联生. 国有股权、环境不确定性与投资效率[J]. 经济研究,2012,47(7):113-126.

收稿日期:2020-10-18

作者简介:钱慧敏(1964-),女,浙江杭州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战略管理;阚天畅(1996-),女,安徽合肥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理财。

作者:钱慧敏 阚天畅

物流企业价值研究论文 篇2:

产融结合对物流行业融资约束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以2010-2015年物流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差分广义矩估计(DIFF-GMM)与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持股对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与非产融结合企业相比,物流企业通过产融结合与金融企业成为利益相关者,有利于缓解物流企业的融资约束。

[关键词]物流行业;产融结合;融资约束;动态面板模型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我国物流业顺势兴起,尤其在21世纪初,在消费和电子商务市场的带动下,物流行业搭上了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顺风车。在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的背景下,物流企业也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创新物流技术和产品,结合互联网思维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全面的服务。但是,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压力下,日趋成熟的物流体系也不足以满足企业的盈利要求。在原有的盈利模式基础上,通过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中介以股权渗透、人事参与、财务等方式,满足资金供需双方的需求进行产融结合,获取两个行业的协同效应,提升各自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成为大势所趋。作为金融市场的三大支柱,银行、保险和证券行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对企业成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产融结合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水平,减少审核程序和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的一个外部监管者;另一方面金融企业可以利用其在资本市场的优势和地位,凭借专业的投融资经验,帮助物流企业发展筹集到更多的资金。物流金融的推出,更是将物流业与金融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和大众服务型行业,物流业可以直接接触客户,通过物流服务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前景,以此可以和银行建立信用平台和监督体系。如音飞储存(603066)通过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中储股份(600787)通过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股进行产融结合,将两家公司产融结合前后的财务数据和投融资状况对比,产融结合后企业利润率更高,并能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缓解融资约束。

在现有关于物流行业的研究中,从产融结合视角分析物流上市企业发展金融体系保障问题的研究较少,从企业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亦较少。因此,本文以实证的方式研究金融市场资金是否能有效缓解物流企业的融资约束,研究成果有利于丰富有关产融结合对物流业发展作用的文献,为决策层采用金融手段推进物流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2理论基础与问题的提出

银行、保险、证券作为金融市场的三大支柱,在资本市场上拥有专业的投融资和风险管理经验,能帮助企业改善投资效率,减少融资成本,缓解融资约束。Green-wood and Jovanovicfl9901提出:金融中介能够利用其专业优势,降低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成本,向更有前景的企业提供资金,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率的资本配置。在投融资效率方面,Khanna and Yafeh(2007)以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为研究对象,认为企业参与金融机构能够降低企业融资时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提升资本的使用效率。蔺元(2010)认为上市公司借助产融结合构建融资平台,一方面可以突破产业资本自身资金积累局限,为企业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借助金融机构较为方便地聚集和集中各种社会资金,缓解了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何婧和徐龙炳(2012)发现,产业资本向金融行业渗透可以增加企业价值,反过来金融市场也有力支持了产业资本的扩张。邓建平和曾勇(2011)以民营企业为样本,提出产融结合将有利于节约企业外部融资所付出的信用和信息甄别、履约等交易费用,从而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融资约束。

从不同的参股金融体系来看,郭牧炫和廖慧(2013)实证分析发现,企业与银行产融结合能帮助企业获得外部融资,显著缓解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姚德权和王帅(2011)从产融结合对企业运营效率影响出发,发现随着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的增强,会给企业的运营效率带来正面效应。保险作为经营、管理风险的特殊金融企业,陈栋等(2012)以上市公司季度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与保险公司产融结合能够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同时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水平和企业流动性风险。产融结合已是物流企业发展物流金融的重要战略,基于已有研究,由此提出假设:

H1:产融结合有助于缓解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融資约束。

3研究设计

3.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008年,全球爆发了金融危机,对国内外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2009年市场缓慢修复,为排除金融危机对研究内容的影响,选取2010-2015年申银万国二级行业中物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各变量从上市公司每年披露的年报和Wind金融数据库中搜集。到2015年,物流行业上市公司有25家,共得到有效观测值121个。本文使用了EXCEL软件对基本数据进行处理,运用Stata 12.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单位根检验以及动态面板回归分析。

3.2变量的定义

(1)因变量。采用现金持有量变动作为被解释变量,现金持有量为当年财务报告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数据,△Cash=(第t年现金持有量-第t-1年现金持有量)/第t年总资产。

(2)自变量。①产融结合(Dummy):从Wind金融数据库获取是否产融结合虚拟变量,若银行、保险或证券公司参股物流企业,则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由于数据的缺失,本文选择的标准是考察样本企业和保险公司的前十大股东。②现金流量:Cashflow=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总资产。

(3)控制变量。借鉴已有研究,选取资产负债率(Debt)、净资产收益率(ROE)、资产流动性(Liq)作为控制变量。

3.3模型设计

基于上述假设,提出模型(1):

模型中,β代表系数,下标i代表公司,t代表年份。

借鉴连玉君等(2010)的研究,采用现金一现金流敏感性模型构建模型(1)。在模型中加入现金流量变量与产融结合的交乘项,该项代表产融结合对融资约束的增量影响。如果该交乘项系数β4显著为负,则表明产融结合能够有效地缓解物流企业的融资约束。由于因变量的滞后一期项作为解释变量,从而导致解释变量具有内生性,若采用最小二乘法(OLS)或静态面板模型进行估计,将得到一个有偏误的估计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AreHano and Bond(1991)、Arellano and Bover(1995)、Blundell and Bond(1998)提出差分廣义矩估计法(Dif-ference GMM)和系统广义矩(system GMM),极大的提高了估计参数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因此,研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

4实证分析

4.1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表1是对2010-2015年保险、银行和证券持股物流上市企业的统计分析,分析发现,股权方式投资物流业以保险和证券公司为主,银行参股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较少,只在2011年有一家,是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行参股瑞茂通(600180),而有36个公司分别在不同的年度与证券行业或保险行业进行了产融结合,其中有五家公司同时被保险和证券公司持股。因此,产融结合的样本有32个观测值,占总样本观测值的26%,且在研究期间产融结合并没有明显的上升和下降趋势,但2015年进行产融结合的物流上市企业最多。

表2是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被解释变量现金持有量变动的均值为0.009 18,中位数为0.010 9,其均值小于中位数,表明样本公司现金持有量变动整体呈现左偏。产融结合的均值为0.264,表明样本中平均约有26.4%的公司产融结合,说明物流上市公司与三大金融体系产融结合的比率还比较低。

4.2单位根检验

经济变量大都是非平稳的,为防止伪回归,在回归之前采用Fisher-ADF和Fisher-PP检验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从表3可以看出,变量在5%的水平下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各变量水平值都平稳,不存在单位根。

4.3协整检验

若各变量单整阶数相同,则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借鉴Kao(1999)的研究,选择Kao检验来检验变量是否协整。从表4得出,Kao检验的ADF统计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不存在协整的原假设,表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所以可以直接进行回归分析,不存在伪回归。

4.4动态面板回归

根据已有研究,我们利用差分广义矩估计(DIFF-GMM)与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对模型(1)进行参数估计。为了减轻序列的不平稳,分别采用非稳健一阶段估计和稳健二阶段估计这两种修正方法进行分析。从表5的AR(2)P值可知,在采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估计时均不存在二阶自相关,而从Hansen检验和Sargan检验的P值进一步表明,工具变量的选取是合理的,没有过度识别的问题。

表5中,△Cashi,t-1系数显著为负,这表明现金持有量变动的滞后项会对当期产生显著影响,也证实了使用动态面板进行分析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根据Opler等(1994)、刘博研和韩立岩(2012)研究,显著为负表明样本企业存在最优的目标现金持有水平,现金持有围绕目标值上下浮动。同时,交乘项(Cashflow×Dummy)在5%水平下显著为负,这表明产融结合能显著缓解物流企业的融资约束,由于金融行业是一个敏感性行业,其拥有更专业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技术,加上成熟的投融资体系,产融结合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资源共享,以提高企业的效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等,与前文假设相符。

5结论

在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行业蓬勃兴起,带动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和互联网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传统的物流形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提供便捷、快速、全面的服务,物流金融应运而生。但我国产业经济高速发展,金融市场也逐渐健全与完善,传统的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模式已不能满足物流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由于物流行业上市公司发展已经到一个瓶颈期,使其对金融资本有着强烈的诉求。借助动态面板模型差分广义矩估计法(Difference GMM)和系统广义矩(System GMM),以2010-2015年物流上市企业为样本,在控制了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性等因素之后,研究发现,与非产融结合企业相比,物流企业通过银行、保险和证券险公司持股与金融行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利益相关者,有利于缓解物流企业的融资约束。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对于证券业,积极开展物流企业与证券业健康、合理的产融结合,搭建产融平台,一方面对于证券企业来说是资金运用的需要,另一方面帮助物流企业识别市场风险,将利益与证券企业绑在一起,实现产融双方的共赢。

第二,对于银行,加强金融创新,推进物流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使物流企业与银行紧密合作,利用双方业务优势,构建信用体系和监督平台,降低双方在资本市场上的风险。

第三,保险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自2015年初以来,保险公司举牌上市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使得险资一次又一次搅动资本市场和监管层等各方的神经。作为监管层,应加强制度优化来监督险资进入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为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的发展做好制度保障,使产业体系、政策体系、法律体系、道德规范体系、社会合作体系等按照一定的机理有序运行,以保证产业资本和险资正常、合规的投资行为。

作者:周丽 赖晓东

物流企业价值研究论文 篇3: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物流外包风险及法律防范措施

摘 要:物流外包是企业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增加企业价值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企业在进行物流外包的过程中会出现风险,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传统的物流外包激励模型无法有效降低外包风险,本文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外包激励模型,要求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承揽外包业务时投入一定资金。对模型的分析显示,该模型能够避免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有效降低外包风险。最后,文章提出了外包风险的法律防范措施,指导企业如何有效利用法律手段进一步降低物流外包风险。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物流外包风险;物流外包激励模型;法律防范措施

Key words: information asymmetry; logistics outsourcing risk; logistics outsourcing incentive model; legal preventive measures

0 引 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断减弱,最初的节约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为了生存和发展,急需寻找获取利润的新渠道,许多企业因此将目光投向服务环节,将提高服务水平作为获取利润的新手段。物流服务是企业服务环节的重要一环,而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对于物流服务大部分是外包给专业的物流服务公司,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而且能够保证物流服务质量,提高企业价值。

大量实践已经表明,企业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够给企业带来诸多好处,最主要的就是能够让企业专注于生产,另外,还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减少物流固定资产投资、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加快资金周转等。因为有如上好处,越来越多的企業倾向于将公司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信息不对称时,无根据地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会给外包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如何正确评价和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是保证企业利益也是能够长久的同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的有力保证。

1 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分析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另外委托方和代理方存在着利益冲突,双方都想要更多地为自己谋取利益。对于委托方来说,代理方的能力、水平都是影响委托方利益的重要因素。企业的物流外包业务中,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都要满足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第三方物流公司处于信息优势,而企业则处于信息弱势,因为在选择代理方时,企业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性等方面都不了解,而第三方物流公司对自己的各项能力很清楚,这就使得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时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外包风险包括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

1.1 道德风险

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道德风险的表现有以下两种:

(1)信息隐藏。主要是指在签订外包合同以后,委托企业能够观测到代理企业的行动,但是无法识别行动背后的自然选择。物流的外包业务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客户信息,而委托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时对其在这些方面的掌握程度、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努力水平和态度等内生变量无从掌握,这就可能引起外包风险的产生。

(2)行动隐藏。主要是指在签订外包合同以后,委托企业无法掌握到代理企业的具体行动和状态的信息,合同的保障使得代理企业有可能从事一些有害于委托企业的行动,而保障了自身的利益。在合同签订以后,委托企业不能时刻监控代理企业的行动,这就使代理企业有了机会,能够在不违背合同的情况下保护自身利益而伤害到委托企业的利益。

1.2 逆向选择风险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信息的不充分或者获取信息的成本过高,导致外包企业无法正确地评估第三方物流公司,而选择了不适合公司情况的物流公司,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行业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其物流服务能力高低不一,并且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给外包企业选择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第三方物流公司对于自己的各项能力指标非常清楚,而外包企业无从知晓。第三方物流公司很可能为了获取外包合同而隐藏自己的能力缺陷,误导物流外包企业,这就使得物流外包企业出现了逆向选择的可能。若合同签订后,发现所签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能力不足以达到物流外包公司的要求,会对企业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造成很大的威胁。

物流外包业务是生产组织的一种新的模式,对于外包企业来说,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对物流外包问题的研究,应该结合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要求企业适应加入第三方物流公司后新的供应链管理的模式,而这种供应链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必然存在。为了使外包企业减小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外包风险,应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模型,能够对第三方物流公司实现有效的激励和监督。建立这种有效的激励模型,必须以信息共享为基础,通过激励机制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外包企业的利益,有效改善物流服务水平,实现帕累托最优。

2 物流外包激励模型

2.1 物流外包激励模型的基本假设

本文所建模型建立在以下几个假设基础上:

H1:模型研究主体仅有物流外包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二者都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H2:两个主体的效用函数都有风险规避的性质,其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是风险规避的,物流外包企业是风险中性的。

H3: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努力成本为C,其努力程度为m,二者成正相关关系:

可以得知m是e、b、V的增函数,从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提高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外包收益中的分享份额,可以对第三方物流公司起到激励作用;

(2)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能力越强,其原意付出的努力就越多;

(3)若第三方物流公司在签订外包合同时付出过一定比例的资金,在外包收益分配中提高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收益比例,将会对其产生更强的激励作用。

由上可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努力程度m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能力e、因其事前投入资金获得收益的比例V、承揽外包业务获得的收益比率b、成本系数k■有关。

3 仿真计算

通过上述模型,本文利用Matlab软件,应用假设数据对最佳契约模型进行仿真计算,进行深入分析。假设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努力程度m∈0.6,0.85,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揽外包业务获得的收益比率b=0.4,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力e=1,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风险系数s

=0.5,承包量Q=1 000,当第三方物流企业努力程度变化时,物流外包公司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收益变化如图1所示,其中实心圆构成的线段表示第三方物流公司净收益比率根据其自身努力程度的变化曲线,空心圆构成的线段表示物流外包企业净收益比率根据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努力程度的变化曲线。

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应用本文提出模型,当第三方物流公司努力程度逐渐增大时,物流外包公司和第三方物流公司所能够获得的收益都逐渐增大。说明了本文提出的激励模型,让第三方物流公司分享物流外包收益,能够有效激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且第三方物流企业付出的努力越多,其所能够获得的收益也越多,物流外包企业的收益同样增加。但是当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努力程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继续增加努力程度并不会为其带来更多的收益,而外包企业的净收益仍然增加,此时,外包企业需要采取措施,避免物流企业努力程度下降。

4 防范措施

应用本文设计的物流外包激励模型能够激励第三方物流企业,使其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外包企业的利益,降低外包风险。但是,即使有效应用了该模型,企业仍然不能完全规避外包风险,外包企业还应在以下方面做好防范:

(1)实现信息共享,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物流外包风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消除信息不对称。首先要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本文设计的激励模型,能够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引导其全面的披露信息。另外还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增加信息透明度,避免在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时存在风险。

(2)谨慎签订外包合同,代理方违约按法律规定维权。在签订外包合同之前,企業应该向有处理物流纠纷经验的律师咨询,在可能出现问题的方面予以改正,确保企业的正当权益能够得到保护。若签订了外包合同以后,第三方物流企业出现了违约行为,物流外包公司的补救措施有:①根据外包合同向第三方物流公司求偿,第三方物流公司再向责任人追偿;②货物毁损或灭失的,根据毁损金额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再向责任人追偿。

(3)办理物流保险,降低物流外包风险。企业在将物流业务外包时,应及时向保险公司投保。因为货物的物流作业完全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企业无法保障货物时时刻刻的安全性,比如发生意外或者自然灾害等,都可能会造成货物的损失,物流货物保险能够给物流外包企业提供保障。

(4)加大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和监督力度。一方面,物流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关系是一种战略合作关系。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时,就要同时兼顾自身服务水平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利益;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也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双方之间的长远和共赢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物流外包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物流外包合同都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只有合同及时和有效的履行才能保障这种利益的实现。因此,在达成合作关系之后,要对合同的履行情况加强监督,相关部门应各司其职,法律部门也要负起责任。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并提醒,要同合同双方进行沟通、协商,并采取措施避免违约风险,防止造成损失。

参考文献:

[1] 黄大容. 物流外包的合作风险分析与对策[J]. 物流技术,2005(11):44-47.

[2] 陈文. 企业物流外包决策模型的探讨[J]. 物流技术,2008(3):88-89,128.

[3] 刘小群,马士华. 物流外包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及其风险研究[J]. 经济管理,2004(11):52-57.

[4] 梁静,蔡淑琴,吴颖敏. 信息共享程度对物流外包激励契约的影响[J]. 中国管理科学,2006(1):100-105.

[5] 费蓬煜. 论我国物流外包合同风险之法律规制[J]. 中外企业家,2013(2):141.

作者:张钟祺 张燕

上一篇:道德教育留守儿童论文下一篇:管理体制铁路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