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知识经济论文

2022-04-20

【摘要】法是利益平衡的结果,可以说所有的法律都体现了利益平衡的原则,知识产权法更是如此。因为知识产权法是通过赋予权利人在一定的时期内对智力成果的专有权来换取智力成果公开的法。利益平衡在知识产权法中的适用主要体现在专有权利与公共领域的区分、专有权利使用期限以及对侵权行为的判定三方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类社会知识经济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社会知识经济论文 篇1:

浅谈中小学双语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和无限潜力,使许多国家与地区都关注并致力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课程改革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环节全面展开,在优化教学中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浅谈 中小 双语 教学 模式

我国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双语教学形态。双语教学就可因对象母语的不同而分为藏汉、维汉、蒙汉、朝汉教学等多个不同的形态、类别和层次,其受教育人数之多为别国所罕见,并充满了学术兴奋点。目前正在一些省市和学校进行试点的英汉双语教学也已成为了教研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赞成者不少,疑虑者亦众,试点中的问题和理论上的困惑都会发人深思。本文就蒙汉双语教学的学科定位、模式与要求、内在限制与相关因素的制约这三个突出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双语教学的界定

随着人类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和无限潜力,使许多国家与地区都关注并致力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课程改革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环节全面展开,在优化教学中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然而,国内少数民族中小学校的汉语文课程改革明显滞后于其他课程。蒙汉双语教学的中小学汉语文教材所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现行教材未能充分关注当代蒙古族中学生的心智特点与发展水平,其内容和结构未能从学生汉语言语能力的实际出发,以至于在中小学这一关键的学段,不同程度地挫伤了一些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影响了他们汉语能力的发展,尤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多年以来,少数民族汉语教材的改革都未能受到充分的关注。

200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5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法规和文件,为蒙汉双语教学的中小学汉语文教材的改革与建设提供了保障和依据,我们应该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立足于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的实际,借鉴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民族教育、蒙汉双语教学、汉语第二语言学习、汉语汉字的规范等诸多领域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针对蒙汉双语教学中小学汉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大力开发民族汉语教学的资源和潜力,对中小学汉语文教材进行理论重构。中小学汉语文教材的重构理论,强调民族汉语文教材的内容要有创新性、前瞻性和跨越性,提出三级弹性教学机制,教材结构由文体主导转变为能力级别的分层递进,将确定的主题内容与教师学生自选内容相结合。在教材中充分关注和落实大纲中“加强语言实践”、“促进民族学生现代汉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要求,实现由讲读中心向言语实践中心的转变。强调新编教材内容应主题积极,同时更要具备创新性、文学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等特质,给民族漢语文学习中的教师和学生以“乐教”、“乐学”的支点,并为师生提供进一步充实和发展的广阔空间。通过对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文教材的理论重构,期望能够推动教材改革的深入,加强文汉语教学的建设和研究,促进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蒙汉双语教学的开拓创新找到一个突破口。

二、双语教学的模式与要求

根据双语教学模式的结构可以看出其前提条件之一是:各科教师或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科教师,除了要具有本学科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外,还要精通用作教学语言的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语言具有规范性、教育性、分解性、生成性、贫信息性、冗余性、选择性、控制性、趣味性和表演性等十大特点。可以表现为标准语、简化语、扩展语、重复语、回避语、问题语、提示语、注释语、无声语和混合语等十种不同形式。实行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把这些特点形式灵活、得体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因此,不是所有能够读懂外语教材的教师都能用外语教学,理想的双语教学教师应是以教学语言为本族语——母语的各学科专家,至少也应是掌握了教学语言的各学科专家。

三、相关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法

笔者通常把师资和教材的缺乏看做制约双语教学的两大瓶颈,但最重要、最致命的因素应该是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程度。受学生现有汉语水平的限制,中小学阶段数理化各科的双语教学,理解起来都有不小的难度,许多学生对专业术语和英文语句都不太懂,阅读尚且为难,听起来就更困难了。即便是简单的学科词汇、板书、布置作业、命题,师生间的互动都成问题,对学科知识讲解和理解的状况就更是可想而知了。所以,学生作为双语教学的主体和对象,他们的接受程度、汉语水平才是决定双语教学成败与否的关键、根本和前提。可见,多渠道、大批量地迅速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提升他们与双语教学的对接度,才是解决双语教学问题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畏首畏尾,因为双语教学本身就是提高学生汉语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与其坐等,不如迎难而上,并以此作为促进汉语教学的重要手段和难得契机。

与此相应,双语教材建设目前的解决办法主要是:①直接引进或改编国外的英文版教材。其优点是语言正宗,学科内容与国际接轨,能够吸收国外教材的长处。缺点是经费昂贵,与现行初、高中课程和教材不对接、不配套。②各校自编或复印国外资料下发。这样做可能比较符合学生的水平和学校的教学实际,但汉语的语言水平堪忧,甚至还会带来负面影响。 双语师资培训、教材建设、试点规范组织及实施都需要足够的经费作后盾。上海外国语大学仅从香港引进英文原版教材就耗资40多万元,英汉双语教学长期而巨大的经费投入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理论研究,适时试验,及时总结,以尽早形成科学有效的双语教学新模式。

蒙汉双语教学的中小学汉语文教材所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现行教材未能充分关注当代蒙古族中小学学生的心智特点与发展水平,其内容和结构未能从学生汉语言语能力的实际出发,以至于在中小学这一关键的学段,不同程度地挫伤了一些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影响了他们汉语能力的发展,尤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多年以来,少数民族汉语教材的改革都未能受到充分的关注。

作者:苏龙高娃

人类社会知识经济论文 篇2:

“利益平衡”在知识产权法中的适用

【摘要】

法是利益平衡的结果,可以说所有的法律都体现了利益平衡的原则,知识产权法更是如此。因为知识产权法是通过赋予权利人在一定的时期内对智力成果的专有权来换取智力成果公开的法。利益平衡在知识产权法中的适用主要体现在专有权利与公共领域的区分、专有权利使用期限以及对侵权行为的判定三方面。

【关键词】

利益平衡 知识产权法 公共利益 个人利益

利益平衡也称利益均衡,是指通过法律或其他手段来对不同体系或格局下的利益进行协调和分配,最终使得各方利益均处于合理状态。其既是一种立法原则,也是一种司法原则。知识产权法中知识产权权利人的个人权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更为明显,利益平衡在知识产权法中显得尤为重要。

1 利益平衡的法理基础

随着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与冲突也越来越激烈。矛盾与冲突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各方主体所追求的利益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成员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亦存在冲突。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必不可少的手段,本身就是不同利益博弈的结果,法律条文亦是立法者对社会现存利益进行协调统一后得到的结果。法律往往是通过合理有效的分配一系列的权利、义务,来保证和实现各利益主体所追求的利益。由于冲突的客观存在性,以及协调的必要性,让利益平衡成为缓和利益冲突的重要保障和不可或缺的手段。

2 知识产权法为何要进行利益平衡

随着人类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制度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它不仅加快了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速度,而且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同时,我们还应当意识到知识产权法并不完美,它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如何进行利益平衡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知识产权法的意义在于在这个科学技术创新和进步就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其既要鼓励智力成果的创造者不断地进行创造活动,又要保证新的具有实质性创新的技术成果能得到普遍的推广和运用。为此,只有将技术方案或者技术创新内容公之于众才能使得其被社会了解、认识,才更有利于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更加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但是,在方案公开后,甚至是在技术的推广和运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其他个人、企业模仿、冒用、盗用、抄袭的情况,如若不采取相关手段保护创造者的利益将会使技术创造者丧失研发、创新的动力和热情。而过于保护创造者或知识产权权利人的专有权,也会阻碍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如何协调保护权利人或创造者的专有权和促进技术的发展进步之间的关系就是利益平衡所需要考量的重大课题。事实上,知识产权法中的利益冲突实际上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对此,只有通过利益平衡原则,才能找到对权利人、创造者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点,在平衡双方利益的同时,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3 利益平衡如何在知识产权法中发生作用

知识产权这种特殊产权的存在和运行是有代价的,为了更大限度的增进社会福利,同时又能够促进对技术的创新和研发,知识产权法就不得不进行利益平衡,其实质是对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进行适当的分配。知识产权法的立法设计更是体现了利益平衡原则,其需要同时兼顾权利人的利益与社会的公共利益,还需要兼顾公平与效益。具体而言,利益平衡在知识产权法中的适用主要体现在专有权利与公共领域的区分、专有权利使用期限以及对侵权行为的判定三方面。

3.1 区分专有领域与公有领域

利益平衡在知识产权法中主要体现在区分和确立知识产权的专有领域与公有领域,其主要是通过明确限定权利的类型和保护的范围来实现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经济环境下知识产权所包含的专有权利也不完全相同,随着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知识产权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张,所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是构成知识产权权利体系的重要内容,但这些权利也是逐步完善起来的,而诸如商业秘密与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利等特殊知识产权则在建立过程中更为困难。这些专有权利的产生、更迭与完善都是利益平衡在知识产权法中的体现。将上述权利纳入法律保护体系,就是实现其所对应的权利义务的平衡,实现权利人的专有权和社会公众合法需求的平衡。举例来说,当专利权还未成为法律上保护和认可的专有权利时,专利权人虽然掌握不为外人所知的该项技术或者发明,但是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因为一旦将技术投入使用,极有可能被社会上其他成员或组织仿冒、伪造、盗用等。而此时,由于技术和发明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很难被社会所知悉,此时的环境是极不利于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因此,为了平衡二者的关系,专利权人将自己的部分权利让渡出来以期实现得到法律的专有保护,与此同时,专利权人将自己的技术和发明向社会公众公开,让自己的技术进入到公共领域。可以说知识产权中的每一项专有权都是利益平衡的结果。

3.2 专有权利使用期限的利益平衡

知识产权权利人让渡自己的部分权利,将其技术、作品向社会公开,最终获得法律的专有保护。然而,这种专有保护并不是永久的,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知识产权是一种特殊的物权,与一般的物权最大的不同在于极强的时效性,并且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保护时限也有所不同。专利权中的发明专利保护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与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限是10年;商标权的保护期限是10年,但可以续展;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根据主体的不同以及具体权利的不同也不尽相同。可以看出,同属于知识产权,但不同的权利类型的保护时限不同,这也是利益平衡作用的结果。当保护期届满后,知识产权进入公有领域,可以为除知识产权权利人以外的其他主体使用,这避免了知识产权的永久私有给技术进步和发展带来的阻碍,使得知识产品源于社会而又最终归于社会。知识产权中的时效制度可以说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一种重要的利益平衡机制。

3.3 权利行使方式的利益平衡

权利行使的平衡是知识产权中最重要和广泛的利益平衡。这种平衡主要是通过协调和规范权利人与其他社会公众的行为来实现。

对于知识产权权利人而言,可以充分而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但在行使自己所享有的专有权时,不得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以及其他专有权权利人的利益。应当严格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及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行使权力,当权利行使方式不當或影响到其他社会公众对知识和信息的正常合法使用时,法律将不再保护其权益。对社会公众而言,其也享有对相关知识和信息的使用权,但这种使用权的范围和行使方式受到严重限制。社会公众使用相关知识和信息时最基本的就是不能损害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就著作权的行使而言,著作权人本身可以自由、充分的行使著作权,但是其不得影响和阻止他人为了科学研究、教育等目的进行的合理使用。就专利权的行使而言,专利权人也不得妨碍他人对自己专利正常的接近和合法使用。这种利益平衡方式对于平衡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有着重大的作用。

4 结束语

知识产权法中各方主体的利益并不是永久处于平衡状态,而是在平衡与不平衡中发展进步,这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利益的平衡与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极强的联系,处于静态利益平衡的知识产权法一定适应当时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文化水平,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和稳定的利益格局。虽然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但我们亦可以借助知识产权法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使其既能满足对个人利益的保护,又能满足对公共利益目标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的制度创新本质与知识创新目标[J].法学研究,2014,(03):95-108.

[2]陈青.国际知识产权法中的权利用尽原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

[3]冯晓青.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法理学考察[J].南都学坛,2008,(02):88-96.

[4]董静.知识产权制度的功利性与利益平衡[D].清华大学,2007.

[5]潘正琼.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的利益平衡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

[6]冯晓青.试论以利益平衡理论为基础的知识产权制度[J].江苏社会科学,2004,(01):210-216.

作者:段吉存 穆阳

人类社会知识经济论文 篇3:

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风险投资与科技成果转化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世界各国都在抓紧制定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争先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制高点。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制、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作者:费春桃 黄 春

上一篇:锻压机械汽车工业论文下一篇:保险公司财务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