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召回法律制度论文

2022-07-03

摘要食品召回制度分为主动召回和责令召回两种形式,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是食品召回的责任主体,要求食品生产者如果确认其生产的食品存在安全危害,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主动实施召回。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食品召回法律制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食品召回法律制度论文 篇1:

论我国食品召回法律制度及其完善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在质量安全问题中,食品安全是最为突出的,也是广大民众最为关心的一大民生问题。食品召回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食品安全 食品召回 制度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食品供应从匮乏到极大丰富,随之而来的却是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成为我国甚至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是因为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以及国家的形象。近年来,我国屡屡发生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从早前的“三鹿奶粉”事件到近日的“双汇瘦肉精”事件,所有都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损害了企业的声誉、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要想解决危机,完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则显得比较迫切,建立完善的食品召回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食品召回法律制度基本问题

召回,即英语单词recall,原意是“收回”的意思。产品召回是指生产商将已经送到批发商、零售商或最终用户手上的产品收回产品之所以被召回是由于所出售的产品被发现存在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起源于美国。布莱克法律词典对产品召回的定义是,产品召回是指生产者被要求从消费者处收回瑕疵产品,以进行修理或更换。产品召回制度的产生是以20世纪60年代前后,世界大规模的消费者权利保护运动的展开为历史背景的,而又以美国汽车频出问题为契机,在美国颁布了第一部规定召回法律制度的法律后,加拿大也颁布了《危险产品法》等,韩国在《消费者基本法》中规定了产品召回的程序等,各国有关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对我国食品召回制度都具有理论指导和现实实践意义。

由于食品安全跟人的生命安全、健康发展都息息相关,因而有关产品召回制度所受到的关注也就更多。美国早在1890年就制定了《国家肉品监督法》,对食品召回的类型、级别、种类都有完善的程序规定。欧盟国家也制定了相关食品召回的法律。按照我国《食品召回管理规定》,“食品召回指食品生产者按照规定程序,对由其生产原因造成的某一批次或类别的不安全食品,通过换货、退货、补充或修正消费说明等方式,及时消除或减少食品安全危害的活动。”食品召回制度从属于召回制度,当市场上的食品被发现存在可能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的缺陷时,由生产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依法向政府报告并及时通知消费者,从市场和消费者手中收回问题食品,并对消费者进行补偿,采取补救措施。实施食品召回制度可以有效的使市场上不安全的食品及时被收回,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消除缺陷食品所带来的健康风险,维持企业的商业信誉,保持公众信任。安全的食品应该包含四方面的要素:成分安全,功能安全,免疫安全和遗传安全。食品不具备这些因素即是不安全食品,就应该被召回。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安全食品包括食品本身不符合安全标准也包括包装不符合标准。无论哪一种,从根本上说都是指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都是不安全食品。对于不安全食品,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义务对其召回。

建立完善的食品召回法律制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食以安为先,食品召回作为一种事前积极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消费者在缺陷食品造成损害的发生,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二)营造良好的食品市场秩序。完善的食品召回法律制度,可以有效地高食品质量、提升监管水平。实施食品召回法律制度,可以警示生产商、销售商注重食品质量,减少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从而达到净化食品市场环境的目的。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如食品下架、收回等方式迫使缺陷食品退出食品市场;通过公开食品安全信息的方式来引导消费者,警示企业,从而可以使企业认识到违反食品召回的严重后果,自觉树立食品质量意识,遵守相关规定,达到营造良好食品市场氛围目标。(三)满足人们日渐提高的生活水平。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就会更加挑剔食品的品质和安全问题,纵观世界各国,越是发达的国家其食品召回法律制度越健全,反之,贫困地区的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则较少,这正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这一制度也满足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安全放心的食品使企业的形象良好,对于问题食品及时召回也能提高企业的形象,所谓亡羊补牢,也能得到消费者的谅解,同时在全球市场赢得良好声誉,提升国际竞争力,不主动召回问题食品,就会损害企业的良好形象,降低其竞争力。

二、我国食品召回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体系不健全

对于食品召回的有关法律,我国直到2007年才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了《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而这只是一个比较低位阶的部门规章,在法律意义上并没有真正确立食品召回制度,直到2009年的《食品安全法》的出台,才正式在法律上确立了食品召回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能更好协调、部署各部门、各地区的食品召回活动,但这一部法律是远远不够的,有关食品召回的程序、食品召回的种类、检测标准等都有待制定完善。

(二)食品标准设定得较低且相互冲突

各国实践表明,某种食品是否需要召回,要对其进行评估,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造成食品存在危险的手段、方法越来越多,以前的许多标准已经不能有效防止缺陷食品对人们造成的危害了。现阶段,我国仍存在着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消费者生命健康保护的倾向。其中,忽视消费者生命健康保护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食品标准设定较低,不能有效地起到保证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作用。在我国,制定食品标准的最高机构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但事实上农业部、卫生部也有权制定在全国实施的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尽管我国目前有关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有5000多个,但这些食品标准大多数都是不同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而非国家标准,这就导致我国食品标准体系混乱的局面,很难与国际接轨。也由于这些标准是不同部门制定的,而各部门之间又缺乏协调,对同一对象设定两项或两项以上标准的现象并不在少数,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交叉,重复严重,形成了食品标准体系混乱的局面,严重影响到食品安全的监管,需要进一步予以完善。

(三)食品召回实施成本高

一些食品一经销售就会被消费掉,如一些鸡蛋、牛奶日常生活常吃之物,而且消费者人数非常多,如果生产者、销售者发现其食品存在缺陷需要实行召回,根据召回规定,他们要制定召回计划。那么他们所面临的就是巨额的召回费用。对于还没有卖出的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可以采取将食品下架、回收这样一些方便易行的方式,但是问题产品本身的生产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对于消费者手中的问题食品,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如何具体操作,而且也很难在消费者手中收回。一般消费者不会因较小金额的食品存在问题而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去讨回说法,况且购买东西的票据有可能已经丢失,他们一般也无法进行退货。让消费者主动去执行食品召回,成本很大,执行也就更加困难了。

(四)召回程序不明确

召回程序对于召回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很多发达国家都对其有较为完善的规定。如美国在食品召回分级上建立了三级召回,并且这些召回都建立在科学的风险评估基础上,设立专门的召回网站,将召回信息公开、透明化,同时也对监督方面的内容有明确规定。我国《召回规定》虽然也专章规定了食品召回程序各方面的内容,但是总体而言比较粗疏,施行难度较大。信息的发布等方面规定不够全面。如《食品召回管理规定》第21 条规定,“食品生产者向社会发布食品召回有关信息,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规定,向省级以上质监部门报告。”但并没有进一步规定企业应该选择什么渠道和时机发布召回食品的信息。

三、我国食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建立完善的食品召回法律制度体系

首先提升《食品召回管理规定》的位阶,将其上升为国务院颁布的《食品召回管理条例》。原因在于,在采取多部门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下,很难实现各部门监管职责间的“无缝隙衔接”。尽管《食品安全法》特别对综合协调和部门分工进行了明确规范,但是要使各部门更好地配合、协调,共同完成食品召回工作,由国务院来规定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才能更好地实现食品召回工作,仅凭国家质检总局的规章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其次,制定食品召回法定程序。可以借鉴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相关规定,对食品召回计划、启动、实施、完成评价、法律后果等内容制定一套完善的程序,使各部门明确各自的义务与责任,明确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加大对不主动召回食品并造成严重后果企业的惩罚力度,进而督促召回主体主动召回,实现对不安全食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二)建立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召回管理的方向。完善的标准体系是实施食品召回的重要依据。虽然我国已经有国家安全标准,但是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如要对产品标准进行细化,要与国际接轨,参照国际上最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根据对食品质量要求的变化来不断地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有国家标准的,执行国家统一标准,没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各省制定适应本地区的食品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食品让人们放心,才能使得我国的食品生产企业在世界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三)加强企业责任意识,鼓励企业实施主动召回

我国将食品召回分为主动召回和责令召回这两种。这样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避免政府过早介入导致的执法资源浪费,同时责令召回又可以避免企业不主动召回,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但无论哪种召回方式,企业都是重要的主体。很多企业在发现产品出现问题后,为了自己经济利益而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采取各种措施掩盖自己的过错而延误了召回时间,造成更加大的损失。因此鼓励企业实施主动召回很必要,必须加强企业的责任意识,并根据企业诚信水平建立企业信誉档案,向社会公众公布其诚信信息,督促企业,进而促进内在激励机制的转化。

(四)建立食品召回责任险制度

食品召回责任险是指以食品召回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对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召回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很可能使企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这会导致许多企业宁愿一直拖延时间,采取各种措施隐瞒危险,也不愿意实施食品召回。向保险人转移食品召回风险不失为一好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在保险补偿方面的先进做法,设立食品召回责任保险机制。在非因企业故意将缺陷食品投放入市场而实施召回的情况下,将食品召回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通过向保险公司索赔而弥补由此带来的利润损失和花费,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这样也可以减轻政府在召回方面的压力,使食品行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将食品召回责任保险规定为强制性保险,企业设立时必须参加责任保险,这样一旦发生食品风险,不会因企业的资金短缺而阻碍食品召回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我国食品召回制度有其进步之处,但是以《食品安全法》为出发点的后续制度建设也必须经历漫长的制度积累。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在我国食品召回制度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吸取各方面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合作,不断推动食品召回制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竟民,闫果花,郭丹,陈涛.发达国家食品召回机制给我们的启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28卷第5期.

[2]杨华,曾帆.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完善[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第26卷第1期.

[3]王宗莉.浅析我国食品召回法律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1年3月刊.

[4]王欢,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吴宏举,试论食品召回制度的完善[J].法治,2010年第6期.

作者简介:张曼(1988-),山东临沂人,郑州大学法学院2010级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

作者:张曼

食品召回法律制度论文 篇2:

论食品召回法律制度

摘 要 食品召回制度分为主动召回和责令召回两种形式,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是食品召回的责任主体,要求食品生产者如果确认其生产的食品存在安全危害,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主动实施召回。对不按照规定召回的企业,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进行严厉处罚,对不再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吊销许可证照;对违法使用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的,各监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进行处罚;落实行政执法部门的召回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

关键词 食品召回 监管 衡量标准

我国已在食品生产环节建立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在食品销售环节还应建立可追溯和承诺制度。应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实现食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和召回制度,并以法律形式予以刚性化。食品召回制度分为主动召回和责令召回两种形式,规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是食品召回的责任主体,要求食品生产者如果确认其生产的食品存在安全危害,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主动实施召回;对于故意隐瞒食品安全危害、不履行召回义务或生产者过错造成食品安全危害扩大或再度发生的,将责令生产者召回产品。为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中国消费者的利益,我国应快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并尽快形成全面细致的管理体系。

一、监管部门要独立

从表面上看,美国食品召回是企业的自愿行为,实质是在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下实施的强制行为。负责监管食品召回的是农业部食品安全检疫局(FSIS)、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食品召回的范围、告知大众的内容,最终都是按照 FSIS 或FDA 要求进行。而我国虽然在 2004 年八部委联合提出过食品召回,但部门职责不清,具体由哪一个部门来主导实施召回行动并不明确,这样很可能导致最后的结果又是互相推诿,不了了之。因此,成立一个专门负责食品召回的政府职能部门迫在眉睫。

二、缺陷产品的衡量标准要有规定

“食品召回制度,召回的是离开生产线、进入流通领域的缺陷食品,是缺陷食品对社会造成重大危害前的预防措施。食品召回制度关注的是最终消费品,由食品的生产商、进口商和经销商承担这个风险。据研究,召回缺陷食品引起的所有者经济损失,平均占公司财产的1.5%-3%。这将促使食品的生产商、进口商和经销商在召回而产生的经济损失与提高食品质量而增加的成本之间进行博弈。经济刺激和强制的压力将使食品的生产商、进口商和经济商加强经营管理,提高食品质量和降低缺陷食品召回的可能性。”因此,这些企业一方面会加强自身的管理,另一方面,严把进货关,拒绝风险。在产品质量上提高对供货商的要求,拒绝劣质食品。食品召回制度必须以相关法律为基础。美国食品召回是依据《联邦肉产品检验法》、《禽产品检验法》、《食品、药品及化妆品法》以及《消费者产品安全法》等法律进行的。而我国这方面相关法律的欠缺,目前只有《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所以应尽快明确缺陷食品行政管理的具体分工,制定缺陷产品的衡量标准,建立并完善与《产品质量法》相配套的缺陷食品召回行政法规,这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

美国的食品企业在召回过程中,如果不配合 FSIS 或 FDA 的工作而导致严重后果的,那么不但企业会被曝光,面对的还有巨额的罚款,碰到严重的事件,企业负责人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虽然,《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也明确规定了生产企业召回存在安全隐患产品的义务。但是目前,我国多头执法使很大一部分力量在相互依赖、推諉中耗掉,部门之间形不成合力,监管责任落不到实处,监管部门对问题食品的生产者要严格执法,以质检系统为例,在今后的执法工作中应该推行食品安全区域监管召回责任制,建立并实施以“三员四定、三进四图、两书一报告”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区域监管召回责任制。“三员四定”即按照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的方式,确定质检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员到乡镇(办事处)负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具体召回工作,协助企业做好食品召回。乡镇政府协管员协助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召回工作,社会信息员收集提供各种食品质量安全召回信息。“三进四图”即进村、进户、进企业,调查摸底,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档案,制定企业变化动态图、食品行业分布图、监管责任落实图、食品安全警示图,实施动态监管,保障食品有效召回。“两书一报告”即政府签订责任书,企业签订承诺书,质检部门定期写出食品安全召回报告。总之,食品药品、质量技术监督和卫生监督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违法食品安全生产经营者的查处力度,治理不合格产品生产的源头,依法对制假贩假的企业、个人进行坚决的打击,加大处罚力度,使企业由责令召回变主动召回。对不按照规定召回的企业,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进行严厉处罚,对不再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吊销许可证照;对违法使用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的,各监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进行处罚;对违反《食品卫生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部门从严处理,真正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落实行政执法部门的召回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

参考文献:

[1]刘洋.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吉林大学2005届硕士学位论文.

[2]高程东.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控制体系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5届硕士学位论文.

[3]贾敬敦,陈春明.中国食品安全态势分析.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作者:王亚楠

食品召回法律制度论文 篇3:

浅谈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立法完善

摘要: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作为一种预防和减少损害发生的风险防范机制,目前在世界各国已经普遍建立,而我国发展相对落后。近年来,我国产品事故频发,缺陷产品无处不在,损害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保证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

关键词:缺陷产品;消费者;召回;法律制度

作者简介:王娇蓉(1990-),女,汉族,云南保山人,云南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学;马松(1990-),男,汉族,山东德州人,云南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法。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最早在美国确立,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普及。近几年,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有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在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公平竞争机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立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作为舶来品,不可避免的在发展中遇到各种问题,频繁发生的产品安全事故也表明我国建立和完善与我国国情相符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迫在眉睫。

一、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概述

(一)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概念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指产品的生产商、销售商或进口商对于其生产、销售或进口的产品存在危及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缺陷的,依法将该产品从市场上收回,并免费对其进行修理或者更换的制度。

(二)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发展现状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建设相对滞后,始于21世纪,相对于之前的法律空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一系列的立法成果。目前,作为我国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产品缺陷召回的法律主要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此外,还针对不同的产品制定了部门规章,例如,《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等。2009年国务院就《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虽然其送审稿目前尚未通过,但也是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在法律层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建设对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消费者认识到召回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尤其是汽车产业在发现缺陷时,会主动启动召回程序。产品召回对于我国来说是一种新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需要一个漫长的认识和接受过程。目前,社会公众对于该制度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其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该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任重而道远。

二、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层级低

目前,我国关于缺陷召回的立法基础相当薄弱。我国并未制定出一部《缺陷产品召回法》来规范缺陷产品召回中的有关问题和行为,而主要是以规章的形式对某些具体产品加以规范。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所涉及的法律目前只有:《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而《产品质量法》和《消保法》对于缺陷产品的召回仅仅是简单提及,并没有单章具体规定召回的主体、召回的流程等等,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并不大;《食品安全法》中明确规定了食品召回制度,是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召回制度,但是召回的对象仅仅限于食品。而其他规定产品召回的大多是部门规章,例如:《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这些规定立法层级较低,各规定之间存在差异,缺乏权威性和约束性,对于企业的威慑力并不大。在经济发展迅速和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我国的立法状况无法全面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召回对象范围狭窄

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目前明确规定的召回对象的范围主要包括:食品、药品、儿童玩具、汽车等,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召回制度包含的对象有限,范围狭窄,不具有普遍性。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要接触成百上千的产品,其中很多产品都存在或者潜在缺陷,这些缺陷对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然而由于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涉及范围有限,很多产品例如化妆品、家用电器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召回往往无法可依,不能通过召回制度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三)企业违法成本低

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规定罚款金额为缺陷汽车产品货值金额的1%至10%之间,虽然与之前最重罚款3万元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动辄上千万甚至上亿的罚款相比,我国对于违反缺陷产品召回义务主体的惩罚过轻,无法起到应有的威慑力,企业也难以产生主动召回的动力。违反召回义务所付出的罚款远远低于产品召回的成本,而且召回缺陷产品一定程度上会使企业形象受损。对于追求利润的企业来说,更乐于支付小额罚款,隐瞒缺陷的存在或者怠于履行召回义务。

此外,部分地方性的大型企业作为地方经济支柱,地方政府出于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或者为保证自己的政绩的考虑,在企业出现缺陷产品需要采取召回措施时,甚至会出现帮助企业隐瞒缺陷的情况,这样做,一方面纵容了企业的违法行为,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质疑,另一方面也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行政机关执法力度不够

由于缺少科学分工的监管和执法体系,导致缺陷产品召回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存在行政机关监管不力,执法体系混乱的问题。目前,在我国的行政机构体系中,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机关来负责缺陷产品的召回工作。根据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除药品等专业性较强的产品由各级药品监督质量局来负责,其他的一般性的产品主要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统一协调和组织,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召回工作;同时还规定海关、工商等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具体开展工作。

这种分级分区的管理体制看似合理,但在操作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首先,很多产品都是在全国甚至是全世界范围内流通,已经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我们并没有建立统一的产品信息网络,各省之间的信息可能会出现不对称的情况。当产品出现问题时,不同省份的监管机关可能会相互推诿,导致召回工作效率低下,而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权益。

三、完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体系

从我国目前的立法现状来看,我们应该提高立法技术,尽快通过和出台《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根据该条例的具体实施状况发现问题为其上升到法律层级做准备。该条例的顺利实施,可以为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缺陷产品召回法》打下良好的基础。《缺陷产品召回法》应明确规定缺陷产品的认定标准、明确产品召回的义务主体、产品召回的程序、惩罚和赔偿机制以及产品召回的监管者职责等内容,形成以企业主动召回为主,政府强制召回为辅的召回方式。提升缺陷产品召回立法的法律层级,赋予其高权威性,为一般产品的召回提供法律依据,使消费者维护权益以及企业启动召回程序有法可依,保证产品召回的顺利进行。

此外,由于不同产品的特性不同,其缺陷的认定标准不可能完全统一,为避免召回困难,缺乏可操作性,在遵循一般产品召回原则的同时,应该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完善我国针对特定产品召回的部门规章,形成一套以《缺陷产品召回法》为中心的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更好的规范企业召回行为,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二)扩大缺陷产品召回的适用范围

目前,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适用的范围十分狭窄,仅仅涉及食品、儿童玩具、汽车以及药品等领域,这样狭窄的召回范围很难发挥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应有的作用。为了更好的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和规范市场秩序,应该将更多的产品,尤其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般性产品,例如家用电器、化妆品等纳入到召回体系中,让更多地产品召回实现有法可依。

(三)明确召回企业的法律责任

我国现有法律对于违反召回义务的企业惩罚力度较小,罚款数额少,形式单一,召回制度得不到有效的实施。所以,应该对召回企业的法律责任做出明文规定,建立一套完善的责任机制。

1.确立以民事责任为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为辅的责任承担机制。民事责任主要是以经济制裁为主,要提高违反召回法律规定的罚款数额,加大违法成本,使其高于召回成本,避免隐瞒缺陷等情况的出现。另外,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还应包括公开赔礼道歉。对于部分严重违法企业予以“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在缺陷产品召回中适用的情形较少,但是其具有较强的威慑力,可以适当使用。例如:对于故意隐瞒或拒不召回产品出现严重后果的的直接责任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刑事措施。

2.确立惩罚性赔偿机制。惩罚性赔偿是指民事主体违反民事法律规定,通过法院判处的由侵害人向被侵害人支付超过实际损失的金额的一种损害赔偿。这种制度可以有效的促使缺陷的恶意制造者和违反召回义务的企业,在面对巨额的惩罚性赔款时,主动选择及时的召回缺陷产品。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7条规定:“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这是我国在缺陷产品召回方面对于惩罚性赔偿的规定。但是启动惩罚性赔偿的前提是“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这个条件过于严苛;另外对于惩罚性赔偿的数额没有具体的规定,赔偿数额取决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所以,我国应该将惩罚性赔偿机制具体化,根据企业的营业状况和召回表现来确定赔偿的数额。

(四)明确缺陷产品召回的监管主体

1.设立一个专门负责缺陷产品召回的中央行政机关,在其领导下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负责一般性产品的召回。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产品召回,可以协调相关专业部门进行配合。明确分工,细化职责范围,在全国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召回系统,各分支机构相辅相成,共同对中央召回机关负责。当出现由于产品在不同地域流通而不能确定监管部门的问题时,由中央召回行政机关决定。同时,法律应该赋予召回机关一定的行政处罚权,对于不履行召回义务的企业给予行政处罚。最后,设立专门的召回机构,由其负责和监管缺陷产品召回的每个环节,避免在缺陷产品召回过程中各部门职权冲突或者相互推诿情况的发生,提高产品召回的效率,更好的推动召回的顺利进行。

2.建立专门的投诉和公众监督平台。由于缺陷产品往往都是由消费者发现的,所以我们应该建立投诉机制,广开言路,使消费者对于发现的缺陷产品可以进行投诉。同时医疗机构、律师事务所等都可以提供缺陷产品的信息,由监管机构对集中反映的产品进行调查。此外,建立社会公众监督平台,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召回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召回机构执法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 参 考 文 献 ]

[1]汪诚东.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不足和完善[J].东方企业文化,2013(04).

[2]王勇.产品召回制度比较研究[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03).

[3]罗云.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的适用[J].怀化学院学报,2013(04).

[4]杨晓波.浅析我国产品召回制度的监管主体及其权责[J].法学杂志,2012(09).

作者:王娇蓉 马松

上一篇:新视角下管理创新论文下一篇:网络环境初中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