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挑战和思考论文

2022-04-15

摘要近年来,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普遍遭遇执法难现象,各地暴力袭警案件时有发生,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受到严重挑战,执法公信力急剧下降。这不仅不利于公安机关正常开展各种执法活动,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而且严重挫伤公安民警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加强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建设,努力提高公安警察的执法能力,任重而道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安机关挑战和思考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安机关挑战和思考论文 篇1:

新时期关于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相关问题的思考

摘 要:十九大召开后,我国社会环境进入了新时期,公安工作也伴随着进入了新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公民的法制思维和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而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愈加关注。增强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就要增强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行为的信任,我们要从强化公安机关职责的履行、提高公安机关应对能力、完善警察权益保护制度、健全公安机关执法监督体制方面增强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行为的信任。人民群众只有对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产生信任,才会信任公安机关并自觉服从于公安机关执法,从而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

关键词:新时期;公安执法;执法公信力

一、引言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格局”、“新形势”、“新征程”、“新成果”和“新发展理念”等词。十九大报告的“新”意味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同时此变化引领着公安机关工作环境的变化。近年来,公安工作环境不断发展革新,公安机关针对执法公信力下降的解决方法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仍是公安机关执法过程中追求的目标。国家机关和法律授予了公安机关执法权利,公安机关在打击违法犯罪中有力保障了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信赖。那么,新时期的到来也会给公安工作执法公信力带来了挑战。

二、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概述

(一)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内涵

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是指人民对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认同,是社会对公安执法工作质量的反映。执法水平和执法效率的高低受到群众对公安机关信任感的影响,而这种信任感也关乎着社会诚信制度的建立和社会秩序的建设。

(二)公安機关执法公信力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执法权威

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对公安机关的权威起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警民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治安秩序更加稳定。但是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辱骂和阻挠,甚至有袭警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出现绝大部分的原因是社会上存在一些民众对社会不满,对公安机关不能足够的信任和理解,以至于不愿配合甚至阻挠公安机关的执法进程。为降低这样的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公安机关要树立并增强执法权威。这种执法威信不是通过暴力获得的,而是公安机关通过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来增加民众的信任度形成的。如果社会公众发自内心的信任公安机关执法行为,那么公众就会尊重并且配合公安机关展开的执法活动,这样有利于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

2.公安机关执法地位得到有效巩固

公安机关的权力是由法律授予的,这样能够确保法律保护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但是公安机关也要特别注意正确使用权力,如果公安机关不规范使用权力,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就会丧失。近年来,一些受害者面对侵害时,选择沉默,选择和侵害人和解,而不是求助于公安机关,这种现象揭露了群众对公安机关极度缺乏信任感。公安民警要想使社会公众感受到公安机关用心履行执法职责,在执法过程中首当其冲要规范行使职权,这样在巩固公安执法行为正当性的底子上,才能有效提升公安机关在民众心里的地位。

3.有利于执法思想的内化

公安机关是建立良好社会治安秩序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职能部门,其作用是其他部门难以代替的。政府保障与法律规范属性使公安机关获得最原始的公信力,也就是说过去的公安机关公信力只是大众对国家和法律制度的信任,不是内化的。在新时期,党和人民要求公安机关内化执法公信力,通过职权范围的执法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这个过程需要公安机关逐步完成。在内化的过程中要求公安机关秉持廉洁、公正的思想来实施执法行为,这有助于公安机关向效率性、廉洁性、高效性发展。

三、新时期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相关问题分析

近年来,社会出现一些关于公安机关和民警的负面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甚至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使得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一度出现危机,新时期的带来,公安机关存在着以下相关问题。

(一)部分群众对警察职能的履行存在质疑

根据“四有四必”的规定,凡是人民群众的报警,人民警察就必须出警解决问题。但公安机关的职权是有限的,民警只能依据法律规定的职权行使权利,一旦超越职权范围,就是违法。然而由于人民群众对相关法律知识了解不全面,只知道“有事找警察”,认为民警必须解决他们的问题。一旦民警无法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就会对警察失望、不满。基层警察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人民群众要求帮助解决婚姻感情、经济纠纷和土地纠纷等问题,而当民警解释自己没有这项权力并同时告知他们到相关部门解决时,他们总会流露出不信任,并认为民警的行为是推脱和不作为,没有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

当前,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过度期待。现实生活中违法犯罪行为显然是不可能被彻底消灭的,群众期待有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这种想法与公安机关的执法目的不谋而合。但是有些群众一旦从媒体上看到有违法犯罪的事件发生,他们首先认为是公安机关不作为,民警不履行职责,从而导致没有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他们完全没有把我国目前公安机关经费紧张、警械落后以及警力不足等因素考虑进去。最根本的原因是群众不能设身处地的从公安机关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的实质,不能从大局来理解公安机关执法行为的根本目标。

(二)公安机关媒体应对能力不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自媒体的出现,新闻报道渠道的扩宽,新闻发布门槛降低,发布主体参差不齐。传统媒体为了吸引民众的眼球,追求新闻效应,倾向性的报道事实,甚至不负责任的制造传播虚假消息,对相关涉警舆情进行选择性报道,甚至对个别案件歪曲事实,恶意炒作。再加上公安机关宣传不到位,不能及时回应多数群众关心的问题以及解答多数群众的疑惑,导致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例如:2018年7月30日河北省委督察室副主任与民警的言语冲突;重庆宝马女司机打人事件等。

(三)暴力抗法,袭警事件时有发生

近年来,侮辱民警、袭警的事件时有发生,我国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来处理侵犯警察权益的人员,对于侵犯警察权益的人,多采取教育的方式,这实际上是法律存在的漏洞。若继续放任不管,只会纵容钻法律漏洞的人变本加厉的侵害执法民警的权益。从2017年12月底到2018年1月初,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不断出现全国暴力袭警、暴力抗法事件。2017年12月25日,山东济南,醉驾司机李某某及其亲戚不仅阻挠民警执法,而且对民警和辅警展开人身攻击。2017年最后一天,湖南长沙,民警因公扑杀伤人狗后遭人肉搜索,甚至被上门恐吓辱骂。在河南开封,非法车主殴打辅警,甚至咬伤交警。在山东菏泽,一名妇女虐待、殴打交警并损坏执法设备。警察在执法过程中,遇到当事人无理谩骂、撕扯、纠缠,却不能对恶意民众采取任何措施,警察的凛然形象自然而然的在这个过程中削减,威信力削减之后便是公信力的削减。

(四)公安机关执法监督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多次涉警腐败案件发生,如“虞关荣涉黑案”、“皇家一号案”,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如在2019年查处的虞关荣涉黑案中,案件结束后有浙江省公安厅总队原队长阮文广、杭州市公安局党委原副书记朱伟静等人牵扯虞关荣涉黑案中,他们本应该奋斗在打黑除恶、为民除害、服务人民的第一线,却跟黑恶势力互相牵扯,变成涉黑势力的保护伞,虽然这只是公安机关内部极少数人员的腐败,却对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这些都是由于对民警执法监督不到位引起的,公安机关虽然受内外的执法监督,但是内外部监督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外部监督只是一种形式,其内部权力分散。处理一些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事件时,这些权利不能有效进行。同时,外部监督找不到合适的平台参与监督。其次内部监督由于受多部门的监督存在一些弊端,例如过于分散的权力监督机制导致职责不明晰,容易出现互相扯皮的现象。往往遇到问题时,领导临时决定,主观随意性较大,严重影响执法监督效率。

四、新时期提高公安机关公信力的相关措施

(一)强化公安机关职能的履行

公安机关要将“权力有限、社会无限”的执法理念深入执法过程中,同时要让公众意识到公安机关保障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有限的。这样,公安机关就可以全身心投入职权范围的案件,脱离非警务事物。公安机关要拒绝非警务活动才能更好的履行法定职权以及维护良好的执法形象,首先通过定期组织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来防止公安机关执法人员参与其他非警务活动,认真履行公安机关职责范围内的责任;其次公安机关要在规定的场合参与被指派的非警务活动;最后公安机关在与其他部门联合执法的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不能直接代替其他执法部门执法。最重要的是,公安机关要明确参与非警务活动的目的是保护公共财产和公共安全不受外部侵害。

(二)提高公安机关媒体应对能力

营造和谐的执法环境是警民沟通的桥梁。实践证明,良好的公安机关宣传工作能够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能够打通公安机关和民众的沟通渠道,激发民警工作热情,提高公安队伍整体形象。当前,公安宣传工作需要大量的宣传人员来应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公安机关要扩宽活动形式,通过警务开放日、新闻发布、警务信息通报、视频提示等形式,增加群众和公安机关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增加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的信任。同时,公安机关宣传部门要做好英雄模范的宣传工作,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1.增强新闻媒体宣传

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公安机关的正面宣传力度,展现公安机关公正执法、廉洁高效的形象,以提高公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要规范舆论引导,降低非法袭警、暴力违法的現象,为公众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对公安机关工作队伍中的英雄模范加强宣传,使公安机关良好的执法形象渗透到公众意识中,进而使更多的公众理解和支持警察的执法活动。公安机关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时效性,特别是法律节目在大众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利用这种形式对公民进行普法教育,使民众能够更加理解公安机关的执法工作人员。

2.规范舆论引导

规范舆论引导,新闻媒体是舆论的主要引导力量,因此,如果媒体出现涉及公安机关执法的虚假报道和宣传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安机关要追究新闻媒体和记者的法律责任,为公安机关执法活动提供法律依据和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完善警察权益保护制度

为了保证警察执法为民,需要为警察执法提供法律保护,可以防止袭警、辱警事件的发生,从法律层面保障警察的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提高警察权威,维护警察形象。

1.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

在我国最具法律效力的刑法是打击社会违法活动最有效的法律,人民警察需要刑法来为自己的执法行为保障,因为公安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会遇到不可预料到的危险,危险系数极其高,而这个职业又要求民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牺牲自己的利益,所以公安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危险不能让自己来单独承担。如果不能很好做好民警自身保障,民警就会不敢做事,久而久之群众对公安机关信任度下降。要想改变这个局面,我们需要在刑法中增加袭警罪名的责任追宄制度。

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刑法》中增加袭警罪,将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认定为袭警罪,国务院根据法律授予公安部制定袭警察的处罚相关细则,地方公安机关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增加详细规定。

2.扩大警械的使用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对人民警察执行公务时使用警戒权的规定不够详细,操作性差。因此,警察不敢使用警觉,因为他们害怕在执行公务时使用警觉的后果。因此,警察在执行公务时往往受到犯罪分子的侵害,这在一定程度给公众留下了警察软弱无能的印象。

因此,人民警察法应当明确规定民警使用警械、武器的具体情况,适当扩大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范围和增强警察使用武器的决策权,防止警察因害怕使用武器和警械的后果而害怕在执法中合理使用武器,并从害怕自卫教育公安民警在打击犯罪分子时果断进攻,战胜敌人。

(四)健全公安机关执法监督制度

为了解决公安机关公信力弱化的问题,需要健全我国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体系,监督公安机关制定和执行决策的过程,从而保证公安机关制定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也能保证这些科学的决策落到实处。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民警行为

结合公安队伍规范化建设,抓住执法办案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各个环节,制定实施各项制度规范,形成执法办案体系,规范和制约警察执法办案行为的全过程。

2.加强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监督

除侦查手段和工作纪律保密外,要及时公开一切与公共利益直接相关的规定和程序,将一切警务活动都能在阳光下进行。同时,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手段来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特别是群众监督,增强监督的独立性。

3.建立完善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

对基层所队的执法水平的考察应遵循科学、公平的原则。新的执法质量考核体系应当把群众的满意度情况、化解群众纠纷情况、社会治安防控情况、舆情动态掌握情况考虑进去。要从以前仅依靠法律规定的硬性执法工作考核方法转向动态考评和内外考评。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稳定在新型考核机制之上,实现执法活动的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

五、结语

目前,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不满意评价影响服务型公安机关的建设,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非常广泛,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大量参考文献,发现影响公信力因素,从而提出增强公信力的举措。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建立法制,要采取多种措施,树立执法公信力。

参考文献:

[1]乔雨.新时代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袁佳琦.探究提高公安机关公信力的策略[J].南方农机,2018,49(09):40-45.

[3]徐旨衡.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提升初探[D].苏州大学,2017.

[4]尧波阳.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問题及对策思考[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6,18(02):95-98.

[5]杨芳.法治环境下的公安执法公信力建设[D].曲阜师范大学,2014.

[6]韩迎光,许永杰.新时期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提升途径探析[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3):80-82.

[7]栗慧勇.论公安执法公信力[D].中国政法大学,2011.

[8]李云帆.云帆.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措施分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1):181-182.

[9]胡婷.法治建设背景下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问题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8.

[10]宋春红.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有关问题探析[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9(03):37-41.

致 谢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终于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我的指导老师王敏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坚持给我指导论文,可以说没有老师辛勤指导,我的论文不能圆满完成,万分感谢王敏老师的指导。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作者:韩笑

公安机关挑战和思考论文 篇2:

浅析公安机关公信力建设

摘要近年来,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普遍遭遇执法难现象,各地暴力袭警案件时有发生,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受到严重挑战,执法公信力急剧下降。这不仅不利于公安机关正常开展各种执法活动,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而且严重挫伤公安民警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加强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建设,努力提高公安警察的执法能力,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公安机关 执法 公信力建设

Simply Analyse Credibility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ecurity Organs

PEI Qingqing

(Law School,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06)

Key wordspublic security organs; law enforcement; credibility construction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开放、透明、信息化的条件下,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不适应社会主义法治要求的执法方式、执法行为很容易成为各种深层次矛盾爆发的导火索。加强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建设,有利于增强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和执法能力,推进公安行政法制建设进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1 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内涵

何谓公信力,在学术界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国内学者最早关于政府公信力的研究始于2003年对“非典”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观点如下:(1)政府公信力实质上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能力,它反映了公众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①(2)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依据于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度。(3)政府公信力是指社会组织和民众对政府行为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它是政府行政行为的形象和产生的社会信誉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心理反映。②执法公信力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和心理反映,它体现了社会公众对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法行为的信任、尊重和认同程度。

由于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意义深远。

(1)加强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有助于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确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地位,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执法机关,其执法范围的广泛性、与群众利益的密切相关性,就决定了公安机关在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也就决定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能否得到贯彻执行,能否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

(2)加强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有助于推进公安工作的科学发展。公安机关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其行使的执法权是使用范围最广、影响范围最大的国家公权力之一。加强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有助于加强公安机关自身法制化、正规化建设工作,推进公安工作的科学发展。

(3)加强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有助于提高执法机关的执法权威。近年来,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经常遭遇执法难甚至以暴力方式抗拒执法的问题,公安机关的保障社会治安的各项承诺得不到切实践行,降低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使得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失去信任,严重影响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同时也极大挫伤了公安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建设,提高公安机关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意识和水平,提升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可以有效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

2 影响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主要因素

2.1公安机关自身原因

(1)公安机关缺乏公信理念,执法过程不透明。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必须重视社会公众的主观感受和安全需求,重视公众的社会评价,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执法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实现,争取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然而部分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缺乏公信理念,执法公开机制不太完善,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得不到充分保障,从而引发对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质疑,丧失了公众对公安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公安机关执法不规范,执法不公现象时有发生。随着民主法治原则在中国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依法行政制度以及信息公开制度的推行,公安机关的执法工作在规范化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由于传统观念以及相关制度不健全的影响,公安机关的执法工作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执法方式粗糙,不注重执法对象的主观感受,对细节问题的处理方式过于简单,特别是个别执法主体受到利益的驱使,在执法过程中全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在执法过程中不作为甚至乱作为,随意性大,极易造成执法不公,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提高。

(3)公安机关个别执法人员特权思想严重,职业素质低下,执法水平难获公众信任。执法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执法水平是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一个最直接的外部表现。尽管近年来公安机关加大对执法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但受传统法治文化根深蒂固的特权思想的影响,仍与社会公众的要求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违反法律规定,乱用、滥用职权;执法态度不认真、随意性大等,这都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2.2 执法环境的影响

(1)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各种矛盾突发期,加之人财物大量流动,社会管理机制滞后,社会保障机制脆弱,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道路交通、火灾事故多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害,频发的各类案件、事件还在高位上起伏波动。③然而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由于警力、装备等方面的不足以及制度方面的缺陷,使得案件侦破难、取证难、罪犯抓捕难,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提高。

(2)公安机关承担了大量的非职权活动,与本职工作不对称。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经常承担大量的非公安机关职权范围内的活动,非警务活动激增。一方面使得原本就紧张的警力更加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将公安机关又推向了与公民进行权利冲突的最前沿,引起警民关系紧张,使得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严重受损。

(3)新闻媒体监督是我国行政法制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同时也是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重要力量。然而,少数新闻媒体在报道公安机关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时,人为地加以夸大,甚至丑化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对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建设造成恶劣后果。

3 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的路径

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公安机关依法、合理执法的方方面面,需要从理念意识、制度保障、监督约束、程序运行以及形象建设等多个环节进行考量,达到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达到推进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终目的。

3.1 提升行政执法理念,树立执法为民思想

执法理念即执法的指导思想,是指影响和制约执法行为的思维意识。④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理念对公安机关依法、科学、合理执法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众满意程度的高低,树立执法为民理念,确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积极培养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努力提高公安干警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3.2 坚持依法、公正、民主执法,完善执法公信力的制度保障

依法、科学、民主行政是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活动的根本原则。依法执法原则是依法行政原则在公安执法领域的具体体现,要求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公正执法原则要求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将公平正义作为其核心价值追求,不仅在程序上要求形式公正,也必须在结果上追求实质公正。民主执法原则要求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完善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执法信息,改善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提高其执法公信力。

3.3 完善执法制约监督和考评机制,规范和约束执法行为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滥用权力是附在权力上的咒语,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⑤公安机关作为维护国家政权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行政机关无可比拟的权力优势,因此必须对公安机关执法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监督。对公安机关执法权力的监督需要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横向监督和纵向监督并举的方式,共同构成对公安机关执法权力的有效监督网。此外,通过公安机关内部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完善执法责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把监督制约和机制考评相结合,共同制约和规范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提高其执法公信力。

3.4 增强与群众的良性互动,情理并重以理说法

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民群众满意程度的高低,因此,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利益作为其执法追求,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改善执法方式。群众利益无小事,在执法过程中增加说明理由制度,执法结果既要合法,也要合情合理,加强人民群众的执法认同,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对于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水平,意义深远。

3.5 加强执法人员形象建设,塑造“阳光执法”的公信形象

公安机关执法人员作为公安机关的外部载体,其形象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建设水平。公安机关执法人员的内部形象建设需要广大人民警察在日常执法过程中提高思想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外部形象建设需要公安机关加强同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同时,加强同新闻媒体的良好关系,加强沟通,促进理解,使人民警察的“阳光执法”形象深入人心。

总而言之,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整体工程,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需要公安机关深入持久地加强自身建设,最终达到提高自身公信力建设的目的。

注释

①张旭霞.试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途径[J].南京社会科学,2006(6).

②吴威威.良好的公信力:责任政府的必然追求[J].兰州学刊,2003(6).

③蒋才兴.加强公安执法公信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公安学刊,2007(5).

④杨梓,史伟丽.对执法理念的再认识[J].宁夏社会科学,2007(1).

⑤[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商务印书馆,1961.

作者:裴青青

公安机关挑战和思考论文 篇3:

关于公安机关做好群众路线工作的相关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公安机关做好群众路线工作已经成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途径。而公安机关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路线工作也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研究性课题。本文在分析了公安工作的特点以及公安机关群众路线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讨论了公安机关群众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对公安机关群众路线工作的进一步有效开展提供了参考价值。

关键词:公安机关;群众路线;群众工作;警民关系

1.引言

在党领导的各项社会主义事业中,群众路线是贯穿于全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执政实践的根本工作路线[1]。所谓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党只有始终以群众路线为出发点,各项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稳步向前。而作为党和政府重要职能部分的公安机关,其公安工作则成为了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做成部分。公安机关的群众路线,是党和政府群众路线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公安机关群众路线的实践效果也对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以及公安工作的有效开展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公安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实践中提高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公安形象以及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结构和群众状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使公安工作在贯彻群众路线上遇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2]。面对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这些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做好群众工作、打牢群众基础以提高公安机关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成为了新时期新形势下公安机关需要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文则在分析群众工作的特点以及公安机关群众路线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公安机关在群众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2.公安机关群众路线

2.1 群众工作的特点

群众工作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传统和优势[3]。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贯彻群众路线、一切为人民群众服务,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根据党长期在群众工作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总结出,群众工作具有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复杂性、时间的随机性、方式的多样性以及结果的双向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在具体地开展群众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难度。

2.2 公安机关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主义社会,公安工作的实质其实也就是群众工作。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安工作的效能以及社会的稳定性[4]。群众工作做得好,公安机关在进行日常工作时能够得到群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相反,若群众工作做得不到位,群众也会对公安机关采取漠视的态度,久而久之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以及犯罪率的上升等等问题。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安机关的群众路线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些对群众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及公安机关的可信度、公信力都有可能带来潜在的危害。因此,坚持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赖度公安工作有着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5]。

1.人民群众是公安机关的力量和智慧源泉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各种高科技犯罪也逐渐增多,要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治安问题,只依靠公安机关的力量和智慧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使公安机关利用有限的警力和财力解决无限复杂的社会问题。人民群众是公安机关的根本力量,是公安机关的“智慧囊”,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群策群力,才能从根本上打击违法犯罪,提高公安机关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

2.人民群众是公安机关的信息源泉

人民群众掌握着最全面、最直接、最广泛、最基层以及最敏感的各类社会信息,任何的犯罪活动,都会和人民群众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这些信息都会被人民群众所掌握的。然而这些信息若要通过安全畅通的渠道在第一时间传到达公安机关,这就要求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时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构建畅通的交流渠道,才能使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的信息交流中及时地掌握各类社会信息,从而能够更好地预防各类犯罪事件的发生,提高社会的安全系数,以及掌握社会稳定的主导权。

3.人民群众是公安机关的人才资源库

公安民警都是来自于人民群众中的。只有公安机关时刻为群众着想,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真心真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中才会更有公信力,对犯罪分子也能更有威慑力。公安民警在这样一支公安队伍中才会更有自信心和成就感,进而会有更多的人民群众梦想成为警察,并把它作为神圣的目标为之努力。在任何机构,人才都将是最有力的資源,公安机关有了人才资本,技术装备会更加的精良,更能有力的预防犯罪,将会有更多的群众愿意成为公安民警中的一员,这将为公安机关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3.当前公安机关群众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3.1 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公安机关中出现了群众路线弱化、对群众路线认识不足的情况,这让公安机关的群众路线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不足。由于一些公安民警片面地认为只要有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迅猛提高的科技手段就能正常的开展公安工作,觉得有没有人民群众的配合无所谓,从而忽略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偏离了群众路线工作。这在具体的公安工作中会使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下降,并且在发生违法犯罪案件时参与案件侦破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人民群众所获取到的线索不能在第一时间传达到公安机关,间接地影响了公安机关的社会声誉,也为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之间的隔阂提供了可能。

2.群众工作不到位。有些公安民警由于大多时间忙于一线工作,缺少了下基层锻炼的时间,从而导致基层工作经验不足。在与群众进行沟通时,有时出现一些官话或者公安专业语言,或者没有从人民群众的利益点出发,使得工作难以开展。这些都是群众工作不到位的外在体现,对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都会起到消极的影响。

3.一些公安民警的胡作为或不作为导致警民关系紧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愈演愈烈,而部分公安民警出现“一言堂”、偏听偏信的情况,不听取人民群众的广泛意见。而群众往往都是通过身边的小事看问题,执法不公等胡作为的行为对公安机关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甚至有些公安民警由于一时的胆小怕事,出现在突发案件时不作为的情况,这些都会导致警民关系紧张。

4.群防群治基础薄弱。当前的形势,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群众都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了自身人生目标的实现上,从而导致其热心程度降低,对身边的别人的事情给予的关注度不高,出现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情况。由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警民交流平台,很多群众人云亦云,有时看不见公安民警的努力与辛苦,在面对某些复杂曲折的案情时,出现破不了案全赖民警无能的错误认识。一些机构为了吸引群眾眼球及追求暴利,对于极个别警民纠纷的事件过度放大甚至愚昧大众,使群众对公安机关失去信心,毁坏了公安队伍的良好形象。同时,部分群众觉悟不高,在涉及到自己的亲属犯罪时,千方百计隐瞒,甚至还会阻挠公安机关破案。公安机关的群防群治基础较为薄弱。

3.2 原因分析

1.来自于人民内部矛盾

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期望过高,且一些群众的法制观念较为淡薄,认为公安机关是万能的,不管是不是公安机关的职能范围都会推给公安机关,当事情不能妥善解决时就会认为公安民警无能或者不作为。

公安机关是行政执法机构,而在出现警民矛盾时,公安机关更会成为民众发泄的地方,从而导致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不信任。

2.公安机关自身问题

公安机关自身的建设和管理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现象。尤其是基层工作,会经常和人民群众打交道,而个别公安民警缺少组织意识,执法不规范甚至粗暴执法,在处理事情时会有双重标准,这些都会造成警民矛盾乃至警民冲突。

4.公安机关群众路线的一点建议

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公安机关必须认识到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的重要性,根据复杂的社会形势,努力探索出可行的、符合我国国情以及人民群众根本需要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和途径。

1.转变思想

公安机关要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将思想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公安民警只有多下基层,多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增强服务意识,褪掉管理者的思想枷锁,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警民关系的深深鱼水情。增强开展群众工作的自觉性,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办事。遇到民众纠纷在双方都从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时,作为执法人员,公安民警不能偏听偏信只听一方之言或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训斥双方,而是要学会倾听,从而找到问题的焦点,并本着和谐的原则和公正的态度采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纠纷问题。

2.规范公安机关的建设和管理

规范公安机管的建设和管理,要大力开展公安民警为人民的责任教育,树立公安机关神圣庄严、清正廉明的良好形象,要做到不冤枉任何一个好人,不放过任何一名罪犯办案风格。把“五条禁令”,“三项纪律”等警纪警规抓紧落实,加大公安机关规范化建设力度,从严治警,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构建和谐的警民鱼水情。

3.增开法律讲堂,增强民众法制意识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有效的利用群众资源将会对公安机关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有些民众法律意识淡薄,做事情只停留在道德层面,很少通过法律层面来思考问题,当道德与法律产生冲突时,往往会造成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在处理问题上的一些正面冲突。因此,在社会上多增开一些法律讲堂普及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会让更多的群众懂法守法,从而有效地减少警民摩擦的可能。同时在某些突发案件发生时,人民群众也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地给公安机关提供相关信息,帮助公安民警加快事件处理的速度。

4.大力表彰好人好事,彰显社会正能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中产生了各种不同利益的团体,其中某些团体为了增加自身在民众中的关注度,蓄意放大某些社会现象,比如对某些群众的不良行为大肆宣扬或者对某些公安民警的执法行为进行恶意炒作等等。这些负面的宣传都会对公安机关正常工作的开展带来阻碍与不便。因此,公安机关也应当多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宣传媒体对人民群众或公安民警中的好人好事予以一定形式的表彰。从而以这种正面宣传的方式为公安机关群众工作提供了条件,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社会的正能量也得以彰显。

5.提高公安民警业务素质,增强其群众工作的能力

公安机关群众工作存在着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一些公安民警的业务素质不高,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不能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切实地走入人民群众中,在开展工作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方法。因此,提高公安民警的业务素质,增强其群众工作的能力十分重要。公安民警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对公安工作有着发展性作用。

6.构建畅通的信息平台

信息化时代,公安机关群众工作要推陈出新,就要充分利用各类有效的信息资源构建畅通的信息平台,让群众有更广泛的途径实现与公安机关的无障碍沟通,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社会动态和各类案情信息,进而提高公安工作的效率,增强社会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宣传公安工作和公安民警模范事迹,让民众更加了解公安工作,为公安机关群众工作提供平台。

5.结语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公安机关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路线以及群众工作的方向也将会有不同的变化,遇到的新问题也会越来越复杂,因此作为国家执法机关的公安机关要不断的探索研究,总结出新的更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公安工作方法,从而使民众感受到浓浓的警民鱼水情,构建和谐的警民环境,进而使公安机关群众路线到达一个新的境界,更好地保障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稳步发展。(作者单位:铁道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齐卫平.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接受群众监督[J].理论探索, 2012(3):48-51.

[2]陈振勇.新时期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J].人民论坛, 2012(4):22-23.

[3]石慧华.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对策[J].延边党校学报, 2011, 26(3):50-52.

[4]谭用发.做群众工作要注重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J].党建研究, 20111(11):42-43.

[5]李君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群众工作传统[J].中共党史研究, 2012(1):16-22.

作者:王璐

上一篇:第三方物流企业品牌论文下一篇:运营管理的卫星通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