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的卫星通信论文

2022-04-15

2014年飞机内可打电话上网近日,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发航空器客舱卫星宽带通信业务,预计2014年向乘客提供相关服务。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运营管理的卫星通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运营管理的卫星通信论文 篇1:

第七届卫星通信新技术新业务学术年会:卫星移动通信前景广阔

中国通信学会卫星通信委员会是中国通信学会下设的专业委员会,现挂靠在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开展卫星通信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咨询服务活动。3月3日,卫星通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七届卫星通信新技术、新业务学术年会》。会议主要研讨和交流了国内外卫星通信领域的新技术、新业务,以及应用中的热点问题。参加会议的代表,涵盖了我国通信信息业界相关运营、制造、增值服务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是我国通信界的一件盛事。

本届年会充分发挥通信学会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横向联系和人才荟萃的优势,邀请到不少国内著名专家进行学术报告,为大家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和提高的机会。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电子设备系统工程公司、熊猫电子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业内知名企业的技术负责人,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通信工程学院等知名学府的专家莅临现场,并做了精彩讲演。这些主题演讲内容丰富、知识前沿、通俗易懂,充分体现了信息通信技术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广泛应用,开阔了与会者的视野,增长了新的知识,启发了大家的思维,反响十分热烈。

沈永言:三网融合是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难得机遇

在2008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倒逼下,2010年初,我国三网融合终于从党的文件走进政府工作报告,开始了实质性的启动。从已经公布的产业政策、方案和试点计划来看,三网融合计划主要着眼于实现广电有线网和电信宽带网相互开放。在此次三网融合计划中,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不包含地面无线宽带网络和空中宽带卫星网络,但是实际上主要针对的广电有线网和电信宽带网,都是属于地面固网范畴。这样,经过三网融合计划的推动,地面固网行业会越来越发达,而卫星通信行业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由于电信行业产业化程度最高、改革最早,所以,互联网商用化以来,电信网首先实现了和互联网的充分融合。近年来,广电网也在加速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三网融合的本义和核心不是某种网络一统天下,而是发挥不同网络的各自技术优势,使得任何人都能够通过任何种物理网络方便地获得所需的信息服务。因此,在全球化、个人化、觅带化、多媒体化、天地一体化通信时代,光纤、地面无线和卫星通信之间既有相互竞争的面,更有相互补充的一面,它们共同支撑当今信息网络的发展。

我国地厂人多,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差距较大,数字鸿沟和信息贫富差距明显存在。充分发挥卫星通信的大容量投送、大范围广播,特别是直播卫星的直接到户功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及时、经济、有效地获得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信息内容,是当前扩大宣传范围的根本途径。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融合后的三网必将是国家舆论宣传的主要阵地、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屏障。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将鲜活的、形式多样的信息内容,通过有线、无线、卫星等各种媒介进行传播,其中卫星通信,特别是卫星直播的广区域覆盖、大容量投递、直接到户、多媒体展现所具有的冲击力和时效性无与伦比。

卫星通信服务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它上承航天制造行业,下接电信、广电等信息服务行业,关联了航天、电信、广电等三大领域。卫星通信系统既是地面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成员,又是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主体,是连接两大信息基础设施的桥梁。目前,国内卫星通信资源整合后,无序竞争局面得到扭转,总体实力得到明显提高,但服务能力和资源储备远不能适应我国大国崛起和全球化发展的要求,三网融合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无疑给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秦红祥: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互补实现互联网传输

随着三网融合的实施和推进以及物联网的提出和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由于地面网络的限制,无线互联网络在近些年得到了巨大发展,成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为全世界成千上万的移动用户提供了一个宽阔的网络互联平台。

在通常的通信途径难于实施或者由于多山等地理特点妨碍信号传输的情况下,卫星是首选的通信工具。作为地面网络的补充,卫星通信对于地面网络不能到达的边远地区来说是一种有效的通信方式,可以将网络延伸到更广阔的范围,因此在全球互联网建设中卫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从网络发展的初始阶段就有使用卫星连接地面网络的实例,如在上世界八十年代初期,SATNET就通过TCP/IP协议对欧洲几个ARPANET网络进行了互连。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趋完善和Internet的商业化兴起,以及交互式多媒体的迅速增加,都推动了宽带卫星通信的发展,卫星通信正转向满足数据通信的全面需求。一方面已经成熟的基于C波段和Ku波段技术的VSAT系统不断演进满足了Internet业务的要求,并成为全球Internet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采用更高的Ka频段技术可真正实现个人通信的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特别是低轨道卫星群系统正在开发和建设之中,卫星通信被越来越多的电信网运营者、ISP及ICP等选作提供Internet服务的重要手段。目前VSAT是卫星通信中的主流技术,其能容纳高达20Mbps的出站链路速率,VSAT系统还不断吸取各种最新信息技术如IP Multcast、数字广播技术、PUSH技术,支持TCP/IP、UDP/IP等协议。把卫星高速宽带广播的特点扩展到网络应用,为众多新应用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多媒体通信,一定的带宽是必要的,从传统的数据VSAT系统来看,实现企业联网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多媒体通信尤其是对活动图像的传输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目前,国际上许多知名的VSAT设备厂商都相继推出了宽带多媒体系统,从这些新系统的技术体质来看,是采用原来成熟稳定的通信体质基础上叠加了高速数据下载功能,有的系统还将数据出向载波及高速下载载波合成为一个出向载波,从而提高了信道及卫星转发器的使用率,使新系统的通信能力与传统的系统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吕强:发射双向宽带教育卫星刻不容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并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实现《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的主要瓶颈在于如何满足农村和偏远地区日益增长的利用双向网络进行互动学习的迫切需要,发射双向宽带教育卫星是

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利用卫星通信手段实现远程教育业务主要通过租用在我国开展业务的商用通信卫星转发器及购买商用通信卫星终端设备实现。在应用双向卫星进行教育应用方面,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新媒体平台试点应用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中国教育电视台建设了“国家教育新媒体学习超市”,目的在于成为各级各类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平台。经过充分研讨论证,该平台已经具备推厂应用条件,将首先服务于教育部的农村教师培训项目和工信部的国家中小企业培训项目。根据教育部教育电视台提供的用户需求资料,未来5年教育卫星双向通信用户数量超过50万,达到40Gbps以上的系统容量。发射双向宽带教育卫星已经刻不容缓。

我国已经完全掌握发射教育专用卫星及系统建设所涉及的各项关键技术,具有设备研制和运营管理基础,可以启动卫星工程研制和系统建设。对于我国远程教育卫星系统的发展,我们给出以下建议:第一,紧密结合我国教育需求和现有技术基础,建议国家尽快将双向宽带教育卫星系统建设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立项建设,3年内研制发射并投入使用,满足我国卫星远程教育需求。第二,根据系统能力分析,采用一颗卫星可实现约20Gbps的系统容量,采用双星重叠覆盖的方式可实现40Gbps的系统容量。首先基于我国现有技术基础,研制并发射一颗双向觅带教育卫星,满足边远地区对教育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迅速解决我国卫星专用通信的有无问题;然后,随着需求的增加,发射第二课双向宽带教育卫星,与第一课卫星实现重叠覆盖,重点满足宽频带、大容量的系统需求,同时起到在轨备份的作用。第三,成立卫星工程中心,负责工程立项、技术规划以及总体顶层设计的实施以及各系统间的计划和技术协调。

吕智勇: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现状与发展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人类对移动通信正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单纯依靠地面移动通信系统来实现移动通信是远远不够的,在人迹罕至的沙漠、偏远的海岛、广阔的海洋、远离地面的空中,都无法建立地面移动通信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基站,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则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手段。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利用空间段卫星进行信号转接,实现移动用户间或固定用户间相互通信,他/她可以在大地域范围内实现手持、车载、机载平台移动通信,具有通信终端体积小、系统容量大、覆盖范围广、不受地形限制、支持移动通信等特点。根据卫星轨道不同,目前主要有两种技术实现途径。一种是利用低轨卫星星座提供面向全球的个人移动通信,典型的系统有lridium和GlobIestar;另一种是利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大型可展开多波束天线技术提供面向全球的移动通信,典型的系统有AceS、Thu raya、Inmarsat和MUOS等。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有:第一,星地一体化设计技术,它涉及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复用、传输交换、管理控制、系统同步、通信协议构造、跨波束切换控制、资源管理、信道分配、与地面PLM、PSTN、PSDN网互联互通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直接决定着一个系统的成功与否。第二,天线技术。地球静止轨道移动通信卫星需要采用大型空间可展开天线才能实现对手持终端通信,大型空间可展开天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专业领域多、技术起点高、试验验证技术难度大,一直是国外空间结构和天线领域的研究热点。低轨星座通信卫星需要采用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符合航天环境要求的多波束天线提高系统性能。第三,星上处理技术,包括数字波束形成、星上交换、星载校准系统和馈电链路数字处理系统等多个部分,其数据处理数度快、技术难度大、技术创新强、对系统可靠性要求高,是实现移动通信卫星的关键技术。第四,移动性管理技术,这是移动通信系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位置管理和切换管理两方面。

目前来看,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服务定位问题。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发展应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突出卫星移动通信特点,寻找最适合的用户群。其次,频率资源问题。卫星轨道、频率是一个极其有限的资源,是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频率资源尤其紧张。最后是军民结合问题。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投资经费大、建设周期长、使用费用高,仅面向商用、民用用户,很难保障经营收入。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应充分考虑军民结合,最大限度发挥系统的总体效能。

谭立英:满足实时高速通信需求卫星激光通信前景看好

近年来我国的移动通信产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目前11亿电话用户总数中,移动用户占8.4亿。为解决通信覆盖的问题,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被提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卫星星座通信系统lridium系统和GIobalstar系统。但这两个系统都是窄带通信系统,主要以语音和低速数据业务为主。顺页应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全球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应运而生。

卫星激光通信是以激光作为信息载体的卫星通信系统,与传统的微波卫星通信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其载波频率比微波通信系统高105倍,在单48道内可进行海量数据传输;终端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集成度高,可有效降低卫星成本与发射成本;可便捷的组成激光通信卫星网络,实现覆盖全球的天基信息高速公路,同时地面系统可方便的接入该网络;采用光波频段,无需申请通信频段;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安全性高。可见,基于卫星激光通信技术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将为现有移动通信系统提供巨大通信容量,灵活的网络接入方式,促进其发展,拓展新的移动数据业务,为迎接新的信息产业革命做好准备。

《2010年全球卫星产业状况年度报告》表明:2009年全球卫星移动通信、卫星宽带业务、卫星专用网络服务业务销售收入达到91亿美元。如果我国能尽快采用卫星激光通信系统提供以上服务,将使我国在该领域取得技术领先优势,同时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卫星激光通信网包括:第一,低轨卫星激光通信网,由60-80颗卫星组成,实现全球覆盖。卫星间建立LEO-LEO星间激光链路,激光信号依据路由协议,可在网络间选择最佳传输路径进行接力捧式传输。第二,中继卫星激光通信网,由最少3颗卫星组成,实现全球覆盖。该网络为LEO激光通信网的辅助网络,通过信息在LEO-LEO间的传输,实现高负载时为LEO激光通信网扩容。地面用户也可直接接入该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第三,地面激光用户终端,地面激光用户终端是可与LEO、GEO激光通信终端建立星地激光通信链路,将地面信息接入卫星激光通信系统中,其承载平台可包括地基、舰船、车辆等地面系统。通过星地激光链路,可实现全球任意两点间的高速通信。由上述分析可知,整个网络投入小于100亿,却可以大大增加现有移动通信网络的容量,为各种用户提供宽带通信业务,投入产出比巨大。

作者:张鹏

运营管理的卫星通信论文 篇2:

要闻评述

2014年飞机内可打电话上网

近日,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发航空器客舱卫星宽带通信业务,预计2014年向乘客提供相关服务。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航空机载卫星宽带通信领域展开多层次合作,利用各自技术、资源和运营服务优势,制定航空机载卫星宽带通信综合解决方案,中国卫通可向东航股份公司提供基于FSS卫星Ku频段的客舱机载卫星宽带互联网通信业务服务及网络运营管理服务。此项业务的开展可以为乘客提供通信和上网等增值业务,有效解决目前飞行中的信息孤岛问题,满足空中乘客通信需求。有关专家表示,该业务将填补国内航空器客舱卫星宽带通信技术应用和业务服务领域空白,实现卫星通信网络服务天地一体化。

点评:航空器客舱卫星宽带通信业务目前已在国外开始商业运营,而国内尚未开展。此次合作整合了东航股份公司丰富的航空资源、管理经验以及中国卫通的卫星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平台,相信旅客在飞行的途中能更好的享受网络带来的乐趣。

工信部将推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旨在充分发挥既有资源作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潜能,开展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继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

《设计指南》规定,设计目的要以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根本,密切结合中心工作,积极推动云计算模式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提高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为减少重复浪费、避免各自为政和信息孤岛创建新的技术支撑体系;充分发挥云计算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等优势,利用现有电子政务基础,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支撑各部门应用发展,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推动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安全可靠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带动信息产业发展,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保障政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等。

点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运行需要基于互联互通的网络进行,《设计指南》的印发有助于各地政府根据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围绕区域和行业应用发展的需要,采用能满足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部署所需的互联互通的网络,设计井构建网络资源服务。

运营管理的卫星通信论文 篇3:

采用甚小口径终端(VSAT)的卫星通信研究

摘 要:目前,卫星通信技术在各个国家已经得到普及,并充分发挥其覆盖范围广、通信距离远的特点。同时,在实际数据传输系统中引入VSAT卫星通信技术有助于提升其安全性与稳定性。基于此,文章对采用甚小口径终端(VSAT)的卫星通信系统展开研究,从其运行机制、基本功能、技术特点等方面出发,进而提出优化配置管理方法、完善运营管理模式、应用用户管理方法等有效优化举措。

关键词:甚小口径终端;VSAT;卫星通信技术

0 引言

目前,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已经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进而显著提升数据信息的传播效率,推进整体通信行业的稳定发展。随着通信卫星性能的不断优化,最小地球站的规模显著缩小,就连天线的规格也已经缩小到了1.8 m±0.6 m。通过这部分甚小口径终端(VSAT)的有效连接,可以在区域内建立竞争水平更强的卫星通信网,进而显著改善当前的通信现状,促进信息传播互通质量与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1 采用甚小口径终端(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运行机制与基本功能

1.1 运行机制

结合地球站之间信息传输的实例来看,若在距离超过  72 000 km以上的地球站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同时增加其中一个地球站的天线尺寸,而另外一个保持不变。在进行传输质量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比特能量(Eb)与噪声功率密度(kT)这两个变量进行研究,进而可以得出:当地球站1发射信号的时候,地球站2的Eb与kT之比可以始终满足相关需求;反之,在地球站2发射信号的时候,地球站1的Eb與kT之比可以达到极限。相应的计算结果主要受到地球站2参数的影响,同时地球站2的方向也决定了信息速率,因此地球站2可以选用1.8 m的天线以及2 W的发射功率,进而最终的信息速率可以达到100 kB/s以上。

由以上内容可以进一步得出,在配备若干VSAT站以及一个Ku波段大型中心站组网并将天线尺寸控制在7~8 m,就可以显著提升信息的高质量传输。在应用星状结构的时候,可以有效完成单项业务与双项业务,在此基础上如果可以实现将双跳传输信号延迟控制在二分之一秒,那么就可以实现星状传输向网状通信的转变,也就是通过中心站进行直接连接。就当前的应用情况来看,星状VSAT网在银行、商场、酒店、保险公司以及旅行等多种类型的机构中都得到了有效应用,进而充分实现了业务连通、数据交换、图像传输等功能,并将信息速率控制在1.2~64 kB/s。

1.2 基本功能

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卫星信道将被分为若干频段,但其中最常见的方式认为频分多址(FDMA)方式,有效保证一个频段向一个地球站提供服务。不同的频段划分方式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FDMA是指永久以及全部占用着相应资源;而SCPC的运行是在上文的基础上,保证每时隙只有一个基带信道,在某一部分时隙里是TDMA,可以永远保持与其他站点公用,但借助编码和扩频有效避免发生信号碰撞问题为CDMA,在一定时间段内发生碰撞情况并有效完成重复数据传输的是ALOHA,而在某些时隙内,发生碰撞并完成重复数据传输的是S-ALOHA。出现重复传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对数据包的接收进行确认,进而引发了相应的技术故障。通常情况下,中心站在卫星信道频段内部会采用时分多路(TDMA)的信号分配方式,还会在很少的时候采用CDMA方式,其余的绝大多数情况采用的都是ALOHA方式或TDMA方式。但具体采取哪一种则是根据卫星规约的内容来判断的。

2 采用甚小口径终端(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连接方式

2.1 点对点连接

现阶段,点对点连接方式的应用主要是依靠空间渠道,通过相应的网络技术实现数据信息与网络的同步发展,当前最常见的传输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是同步传输,该方式的运行模式是以用户的自身需求为基础,结合信息的实际内容决定是否要开展数据共享,若对同步传输进一步进行细分,还可以分为单向数据传输和双向数据传输,这两种方式的选择也可以凭借用户的实际需求来决定。第二是异步透明传输,这种传输方法更多地被应用于我国的广播业务,进而通过多元化的系统连接方式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通信传输。

2.2 多点连接

多点连接的方式的运行主要是指由不同的数据端口统一集中向一个数据端口进行连接,而考虑到多点连接方法的性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不同的连接方式。为有效提升信息的传输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在选择传输方法的时候,用户也需要结合自身实际需求慎重考虑[1]。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连接方式,提升通信流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从而实现不同程度的数据转换与通信联结,应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完善自身的数据投入,充分提升用户与用户之间通信设备和数据共享的发展水平。多点连接的方式在其应用过程中可以使信息数据的传输更加透明,进一步推动通信数据的高效流动,从而为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体验与应用效果,促进卫星通信水平的不断提升。

3 采用甚小口径终端(VSAT)卫星通信系统中的主要技术

VSAT卫星通信网络的运行涉及外围网站的入网、退网以及业务请求等多个环节,进而通过对卫星通信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保证站点之间的良好信息沟通。

3.1 优化配置管理方法

VSAT卫星通信系统在进行配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涉及TDM管理、ALOHA管理以及业务通道配置管理等多方面内容。而在开展频率资源配置管理时,则以起始频率、终止频率等内容为基础,将整个流程划分成不同的工作频段,并且产生相应的对应信道。与此同时,其中的相关参数还可以发挥鉴定权、加密启用以及通信管理等重要作用。

3.2 完善运营管理模式

运营管理技术的实施主要是维系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其中主要包括外围站的注册、控制、询问等环节。以外围站的注册为例,需要保证描述信息、位置信息以及用户信息等方面的齐全,同时保证外围站与中心站之间的联系与共同作用;而在进行站点注销时,也要从中心站入手,要先保证删除中心站信息之后,才可以完成整体的注销流程。另外,轮询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对远端站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只有在确保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才可以完成运营管理策略的制订。

3.3 应用用户管理方法

在用户管理技术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以及权限管理等环节。运行中会将系统内部的操作信息划分为两个类型,分别是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其中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对设备权限进行管理,而操作人员是不可以进行外围站注册以及网络系统参数调整的,除此以外,二者并不存在其他权限上的差距[2]。

3.4 加强状态监管技术

状态监控技术的实施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分别是中心站状态监测与外围站状态监测,其中,中心站状态主要依靠本地区域网络链路进行监控与管理,而外围站的监测则主要依靠卫星信道资源完成。与此同时,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所采取的监测策略也是不同的,进而有助于保证最终监测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还可以在保障监测合理性的前提下推动VSAT卫星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3.5 完善业务处理技术

要想进一步提升VSAT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效率,就要实现对各项业务的全面处理,当前最常见的处理流程主要包括入网处理、退网处理以及呼叫处理等。其中,进行入网处理的时候需要将信息传输到中心站,根据其中的内容完成审核,只有在审核通过以后才可以允许远端站进入网络。与此同时,退网的申请一般由远端站发出,在接收申请之后由中心站进行工作状态审核,进而做好退网标记,完成整个退网流程。由此也可以进一步看出,中心站的主要功能是信息接收与状态审核,而远端站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发送。呼叫处理主要包括外围站之间的处理以及外围站与中心站之前的处理,不同的处理模式采取的处理方法也是不同的。

3.6 增强资源调度模式

VSAT卫星通信系统中的资源调度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信道划分,由中心站对卫星频段划分成不同的信道,并以单一信道为单位进行资源管理。例如当信道划分在L频段的时候其中最大的宽带支持率为500 M,进而以此为基础进行信道管理;第二是信道分配,其中TDM信道在实际分配的时候需要完成相关参数的配置,并将最前方的部分设置为TDM信道,充分满足信息系统的运行需求。另外,要想进一步保证VSAT卫星通信技术作用的发挥,就需要从多角度加以完善,有效提升相关技术的应用水平[3]。

4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VSAT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数据信息传递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进而提升整个数据传输系统的运行质量。现阶段,应进一步致力于提升VSAT卫星通信技术的灵活性,有效实现与不同类型卫星终端的连接与互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VSAT通信还会深入农村地区,实现通信卫星性能的优化与改进,实现从星状结构向网状结构的变革,不断促进VSAT网络系统信息传输效率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清森,杨仁庆,高晓辉.VSAT卫星通信网的业务应用探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0(7):11-13.

[2]徐挺,蘭海,孙勇,等.VSAT系统建设的成本分析和优化[J].通信技术,2020(6):1397-1405.

[3]庞立新,李杰,冯建元.高通量通信卫星发展综述与思考[J].无线电通信技术,2020(4):371-376.

(编辑 王雪芬)

作者:张家芳

上一篇:公安机关挑战和思考论文下一篇:劳动观念下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