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奴现象金融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当前我国青少年财商教育存在明显不足,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财商教育的先进经验,显得尤为必要。美国对青少年财商教育十分重视,是其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目前已经基本形成政府为主导,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配合的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取得了明显教育成效。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卡奴现象金融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卡奴现象金融学论文 篇1:

被忽视的财商教育

财商教育是人生成长的一部分,只有了解财富管理的基本原则之后,才可以知道怎么样去打理自己的钱财,怎么样去保护自己的钱财。

近几年,无论是“校园贷”乱象还是新“四大家族”(房奴族、啃老族、月光族、卡奴族)的诞生,种种现象表明,理财技能缺失的年轻群体规模正在逐年扩大。人们开始回溯源头,将视线落在了青少年财商培育的环节。

对孩子羞于谈钱,这或许与中国几千年的背景文化有很大关系。在两千余年封建历史中,“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主调,由此数千年“重农抑商”的政治方针让中国人对于商业的轻视根植在文化深处。“重义轻利”才是被值得传颂的品格。可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和居民财富管理意识的提高,国内财商教育缺失与时代发展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有关青少年财商教育的呼声越来越迫切。

“是人生成长的一部分”

财商(Financial Quotient)一词最早由美国作家兼企业家罗伯特·T·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提出。它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财富及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所谓的“价值观”);二是正确应用财富及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

日前,英国国际金融理学硕士吴嫫在青岛做了财商教育主题演讲,将财商理解为“六富”:创造财富、增加财富、财富保值,正确使用财富,财富传承和用财富善待社会。

财富管理有四步,第一步要明确目标,第二步制定计划,第三步是按照计划来进行安排,第四步是应对环境变化时,对安排计划的管理。同样的方法可以用来甄别理财人员是否专业。例如第一步有没有做到真正地了解客户,了解客户背景、家庭情况,第二步有没有根据客户情况做出恰当的方案,第三步找合适的资源来执行这一个方案。第四步根据环境的变化,经济指数的变化,家庭环境的变化来不断回顾客户财富管理的方案。

在吴嫫看来,财商理念首先要做的是设立具体的财富目标,然后明确目标,去落实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步骤。要做好资产配置,涉及到行业、时间、币种、区域等多方面因素。因为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永远成正比,投资组合的风险要低于单项投资风险。同时要实现自我保护,尤其要注意保险的真正意义只是防范风险。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可以投资的万能险,在购买时不能舍本逐末。投资仅仅是保险的附加作用。真正的作用是防范意外发生。

她举例说明青少年应该如何设立具体的财富目标。假如有学生打算两年之后要去哈佛大学读本科,应该准备多少费用。在规划时,要想到方方面面的费用支出:哈佛大学每年学费近8万美元,另外还有衣食住行的生活费、在当地买保险的费用、来回往返机票费用,还有寒暑假活动、考驾照等社交活动,综合加起来每年近4万美元。两笔费用加起来,再乘以4年。这还不算父母去美国看望孩子的费用和留学中介费。如果本科毕业后打算继续考取研究生,又涉及到更多的费用支出。

“财商教育是人生成长的一部分。”在吴嫫看来,只有了解这些基本的原则之后,才可以知道怎么样去打理自己的钱财,怎么样去保护自己的钱财。

国外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

与视金钱为“阿堵物”的中华传统理念不同,犹太人坚持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途径,按照不同阶段,由浅入深地培养青少年的理财观念。

他们要求孩子3岁时,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4岁时,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认识到自己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做出选择;5岁时,知道基本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7岁时,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的硬币;8岁时,能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进储蓄账户中;9岁时,能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0岁时,懂得每周节省一点儿钱,以备大笔开销使用;12岁时,能够制定两周开支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犹太人认为对孩子进行这样的教育百利而無一害。“关键不是你能够挣到多少钱,而是你能留下多少钱,你能让钱怎样努力地为你工作——这就是理财。”

进入21世纪,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与地区都相继制定了财商教育计划,并列入学校的必修课。

其中美国、英国的财商教育较为成熟。上世纪90年代,美国大量的社会组织和金融机构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为理财教育提供服务。2003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金融扫盲与教育促进条例》,明确提出把面向国民的金融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法案。此外,美国的教育部资助发起了一个“为美国而储蓄”的计划,全国34个州的3000所中小学也加入了这项计划,普及财商教育。

早在1998年7月,苏格兰课程咨询委员会在苏格兰皇家银行的赞助下,设置了5-18岁学生的理财教育目标;2008年,英国将个人理财知识纳入《国民教育教学大纲》,要求中小学校必须对毕业生进行良好的金融知识教育。2010年9月起,英国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决定,“基础财务技能”将成为英国初中毕业考试中数学考试的一个组成部分。

国内主要靠民间或市场力量

“今年暑假快结束的时候,我发现孩子桌子上怎么摞着好几本《暑假园地》。”王女士发现,还在上小学的儿子替别人写作业赚钱。“我把孩子好一顿批。还有朋友劝我,说这孩子有商业头脑,可哪个父母会希望自己孩子唯利是图啊。”事后王女士开始有意识地寻找一些财商教育书籍,“还是要正确引导孩子怎么对待钱。”

“每年的压岁钱都是爸妈帮我收着。”小学6年级的孟皓琪对此很不满,“我有的同学都可以拿着自己的压岁钱随便花,我这里,一分没有。”

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就有等价交换的意识,却用在帮同学抄作业上;小学快毕业的学生有的没有理财意识,有的根本没有理财的机会……从身边的此类事例可以看出,我国的财商教育仍没有普及。

2015年底,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着重提出,要“加强普惠金融教育”。但从教育实践来看,目前我国推动财商教育的主要来自民间或者市场。

“太平洋儿童卡”“快乐伙伴卡”“宝贝成长卡”……目前国内已有多家银行推出儿童银行卡,让家长和儿童一起理财;甚至一批社区儿童银行也先后成立,将儿童金融特色服务与银行零售业务进行搭配。可这些“创新项目”的背后,仍旧是为了获取儿童背后的潜在客户——家长。让他们通过办理银行卡、转账存款、定期存款、购买理财或者其他零售业务的方式,才能获取进一步享受免费儿童玩具与教育服务的机会。

“大部分地区还处于民间自发的、市场化的阶段,许多是由有志于财商教育的专业人士注册公司或设立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运作和推广。”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原副理事长贺增强说。而在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咨询专家,教育部金融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张文中看来,我国社会整体的意识和政府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无论是国家战略,还是政府层面都没达到。“甚至连地方政府都没达到,没有听说哪个地方教育局开始做一个中小学财商教育规划的。

除了政府体系、社会力量与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毕竟财商不只是与金融知识和理财技能有关,仁爱、友情、度量、勇气、牺牲等优秀的品质,才会决定财商企及的高度。小到家庭,让孩子懂得品德的重要性;大到国家,出台明确的政策支持,将财商教育纳入整体规划,家庭、社会、政府还有学校共同努力,才能打造出财商教育的整体框架。国

作者:吴佳

卡奴现象金融学论文 篇2:

美国的青少年财商教育体系

【摘要】当前我国青少年财商教育存在明显不足,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财商教育的先进经验,显得尤为必要。美国对青少年财商教育十分重视,是其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目前已经基本形成政府为主导,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配合的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取得了明显教育成效。

【关键词】青少年 财商教育 美国

“财商”(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最早由著名投资教育家罗伯特·T·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提出。青少年财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帮助青少年获得全面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还有利于家庭和社区的稳定和谐,推动建立一个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金融、经济体系。

然而,我国对青少年的财商教育存在着严重缺失,导致青少年在财富观念上产生不少误区,许多年轻人由于管理财富能力不足,出现“购物狂”、“月光族”、“卡奴”等现象,甚至因为盲目参与网络金融贷款而发生“裸条”抵押、暴力追债、被逼自杀等恶性事件。因此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财商教育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从美国政府、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对美国的青少年财商教育体系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美国政府

2003年,美国通过了《美国金融素质及教育提升法案》(Financial Literacy and Education Improvement Act),同时国会批准成立政府层面负责全国财商教育的主管机构“金融素质及教育委员会”(FLEC)。委员会由22个政府部门组成,由财政部长任主席,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局长为副主席,财政部、美联储、全国信贷机构管理部、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教育部、劳动部等重要的政府职能部门均是其成员。《法案》中明确了设立“金融素质及教育委员会”目的是“通过相关国家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来提升美国全民金融素质和教育水平”。委员会拥有五大职责:

第一,制定国家层面推动美国全民金融素质和教育水平提升的战略;

第二,协调、提升、加强有关金融素质和教育提升的项目、资源支持,为政府提供相关资料,在全美范围提供相关课程;

第三,制作一个全国性金融教育网站,用来收集和协调有关金融素质和教育提升方面的信息交流(如项目、资金资助等);

第四,设立全国性免费电话,对公众开放,用以回答公众关于金融素质及教育方面的问题;

第五,推动国家、州、各地政府、非盈利组织和私人企业间在金融素质和教育方面的合作。

2012年,金融素质及教育委员会明确了当前的战略重点为“为了未来财务成功,让我们更早的开始”(Starting Early for Financial Success)。之所以确定这个战略重点,是因为美国政府充分认识到让美国青少年获得基础金融知识,以及学习应对复杂金融系统的极端重要性:青少年必须有能力面对金融产品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决定;有计划地管理他们的费用开支和借款;学习为了长期目标而储蓄和投资;监控他们的信用报告和信用得分;判断各种信贷产品条款的公平性和风险性;在遭遇没有预料到的经济困境(如失去工作、健康恶化等)时仍能达到他们个人的财务目标。

金融素质及教育委员会认为,通过帮助美国的青少年获得金融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能够加强美国家庭和社区的健康发展,为未来青少年的阶层流动创造机会,而且可以推动建立一个更具备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系。该委员会近几年在青少年财商教育的主要工作领域为:

(一)推动青少年财商教育,为其成长为金融素质合格的成年人做准备

委员会致力于开发为学校、家庭、其他企业进行财商教育的各种信息、指引和工具。通过这些资源的开发和提供,使教育机构和教育者更有效地开展财商教育活动。比如,委员会组织的“聪明金钱”(Money Smart)财商教育项目,开发了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财商教育课程包,并用九种语言提供。该项目还能够指导青少年创业者获得商业运营相关的金融知识和技能。

(二)帮助青少年在人生第一个重要投资——“高等教育”方面做出良好财务规划

美国财政部和教育部在2012年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中产阶级的孩子来说,接受高等教育后,其向更高经济阶层流动的可能性增加75%。但是不断增长的高校费用也给这些孩子带来的很大的负担。据2012年的调查,美国大学生获得学士学位后的平均学生贷款水平为1万美元。

针对以上情况,委员会通过一系列的项目来帮助青少年优化接受高等教育后的财务规划,比如打包提供大学生贷款的信息,创建免费申请渠道,促进优化借款计划和结构的相关交流和沟通。在2013年的纳税申请期间,委员会结合大学生家庭的税收申报,向大学生提供能够减少贷款偿还的优化方案建议。

(三)帮助青年对获得的第一份工作做出良好财务规划

人们获得第一份工作是开展财商教育的一个重要时点。委员会推出了一系列的项目,主要目的在于帮助这些新员工学习管理债务、建立信用责任,并及早准备为退休或其他长期目标而进行储蓄和投资。

委员会还和证券交易管理部门合作开展新员工投资教育项目,一方面帮助提升青年人的投资能力,另一方面指导他们更好利用工作后就拥有的“退休金计划”。

(四)推进财商教育相关研究和项目评价

委员会同样致力于基于事实的政策和实施方案的收集、整理,推动财商(金融)教育方面的研究和评估。2012年5月,委员会确认并公布了在金融教育方面九个主要研究课题,并在2013年进行同步更新。这个措施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和专家在进行研究时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

除“金融素质及教育委员会”外,美国其他相关政府部门也积极组织各种财商教育活动。

第一,图书馆网络平台服务。由于美国的图书馆网络连接着全国所有的社区,所以成为推动财商教育便利的平台和渠道。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图书馆网络将丰富的金融教育资源引入社区和家庭。目前,已有48个州的360个主要图书馆以及它们的1700个分支机构为社会提供着最优质的财商教育资料。

第二,政府部门定期举办全国性的财商教育校园挑战赛,组织参观联邦储备银行等活动。采用组织演讲、发放资料手册、宣传材料或光盘等形式对一般民众进行宣传,组织参观货币博物馆等活动来开展财商教育。

二、学校教育

《联邦中小学教育法案修正案》(1994年)的通过,标志着美国联邦政府正式将财商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之后美国很多州都通过立法,将财商教育列为十二年学校教育(小学、中学)的必修课程。

目标管理也在学校的财商教育中被广泛使用:3-4岁的教育目标是能辨认纸币、硬币及其币值,并知道金钱并不是无限的;5-6 岁知道金钱的来源及其一般等价物作用;7-8岁明白劳动赚钱的道理,开始进行储蓄;9-10岁学会记账、制定财务预算计划;11-12岁开始理解生活中的金融,如对广告的真实性进行判断,理解与银行交往中使用的术语;12岁到高中毕业,孩子开始学习投资理财,利用业余时间打工赚钱,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美国学校安排的财商课程内容比较多样,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课程内容有:青少年金钱管理、人生财务规划、储蓄、消费和投资的平衡、个人预算管理及财务决策、理财计划项目的实施等。

美国学校的财商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对教师的在职培训活动。为教师开设的财商教育讲习班通常设在以金融见长的大学中,这些学校中在金融理论和实践领域的专家会被邀请作为授课老师。案例教学和主题教学是被普遍采用的形式,需要讲授的金融知识与技能贯穿其中。教师先讲解,后引导、指导学员针对相应知识,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这样能够更有效地达到培训目标。

三、家庭教育

美国2011年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家长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时间越早,这些孩子就越可能在成年后表现出较高的金融素养,如更高的信用评分和更低的信用卡风险。基于此,金融消费者保护局专门为美国家庭的父母提供网络资源,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选择相应的信息和资料,并根据网站的指导,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财商教育。

由于政府指导得力,资源丰富,大多数美国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贴近生活的财商教育,从而使他们从小具备一定的金融意识以及基本的财富管理能力。比如,金融素质及教育委员会发起的“青少年储蓄”计划,能使孩子在家长指导下,在较早的时候开立一个安全、成本低廉的学生银行账户。而这种体验式学习,是能够教给孩子们金融技能,并且帮助他们建立良好金融习惯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美国作为移民国家,社会文化比较开放,生活方式方面也不保守。所以,美国父母希望孩子在人生早期就明白独立、勤奋与财富的联系,十分重视子女的财商教育,并把财商教育当作孩子“从3岁开始的幸福人生计划”。

总之,在美国,财商已成为继智商、情商之后又一被广泛认同的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美国对青少年财商教育尤其重视,是其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目前已经基本形成政府为主导,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配合的三位一体教育体系,也取得了明显教育成效,值得我们认真的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T·清崎等.富爸爸穷爸爸[M].译者:杨君等.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0:43.

[2]匡月.90后大学生财商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34-35.

[3]Russia’s G20 Presidency and the OECD. Advancing National Strategies for Financial Education. [R]France:OECD,2013:293-302.

[4]高佳.美国中小学理财教育的四个发展阶段[J].外国教育研究,2008,(4):35.

[5]陈勇,季夏莹,郑欢.国外青少年财商教育研究梳要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2):24-28.

作者简介:黄抒扬(1988-),男,汉族,浙江杭州人,任职于临安永嘉投资咨询公司董事长,研究方向:金融投资、金融教育;金志刚(1973-),男,汉族,湖北武汉人,任职于武钢集团公司,金融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机构、金融教育。

作者:黄抒扬 金志刚

卡奴现象金融学论文 篇3:

闽台金融合作与福建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变化,闽台经贸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台湾已成为福建的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市场和第七大出口市场。2007年底,福建省对台贸易额达69.01亿美元,其中,出口10.79亿美元,进口58.22亿美元,对台贸易逆差达到47.43亿美元之多,福建的台商投资也位居大陆前列。但闽台金融合作步伐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无法有效地为中小台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已成为福建吸引台资以及发展对台贸易的一大瓶颈,这势必影响台商在福建的投资布局与竞争力。

一、闽台金融合作的必要性

(一)加强闽台金融合作,可以为实现在闽台资企业的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融资帮助

今年以来,由于欧美市场的萎缩,造成台商订单减少,加上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以及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75%的台商面临着较大经营压力。有权威机构调查显示,随着内地经济环境的变化,在珠三角地区高达85%以上台商面临转型压力,福建和长三角地区面临转型压力的台商也超过70%,这些台商正在克服困难进行升级转型,但是升级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由于两岸金融业长期缺乏交流,金融制度难以有效对接,内地银行虽为台企提供优质服务方面不遗余力,但在为台企提供金融支持方面也遇到调查台资企业资信情况的渠道有限、有效抵押担保品不足等问题。因此,在两岸经贸发展过程中,金融业合作的相对滞后已成为台商投资大陆发展的一大障碍。闽台金融业携手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对闽台两地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闽台金融合作,可以发挥台湾金融机构在管理、人才、消费金融方面的优势

由于经济开发较早,台湾金融业比大陆较为进步,台湾的银行、证券及保险业的发展经验丰富,人才的培训、业务的拓展、相关产品的创新及相关法规制度的建立等,都具有较高水准。当前福建省着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台湾金融机构在管理、人才、消费金融等服务领域所具有的优势,对提升福建金融发展水平将起到巨大作用。与此同时,在海西经济持续发展的带动下,社会财富得以迅速积累,对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和产品需求不断上升,形成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闽台金融业在财富管理的产品研发、营销管理、风险控制、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将大有可为。

台湾在发展中小企业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由于中小企业的企业主多数是生产、业务出身,特别需要金融的辅导。台湾金融服务业除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障基金之外,还有一个储蓄公司可以发挥阶段性的功能。最主要是中小企业没有很雄厚的资产,没有办法把资产拿来作为抵押,所以必须对企业运营有充分了解才能做贷款。台湾已经培养了相当多优秀的中小企业的金融人才。福建也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同样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加强与台湾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就组织、政策法规、辅导体系、运作等等能为福建提供宝贵经验。

(三)加强闽台金融合作,可以推动两岸金融监管机构联手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由于两岸金融监管机构尚未建立正式联络渠道,往来信息无法及时顺畅地传递给对方,根本无法对两岸资本流动进行有效监督与控制,更谈不上联手干预金融市场、发挥防范金融风险的整体优势。大陆金融机构、企业在开展对台业务时不能完全把握台资企业的资信状况。许多大陆金融机构都不愿意开展对台金融业务,目前台商在大陆的融资渠道不多、范围不大的部分原因就在于此。当台资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不足时,无法要求当地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由于台商不能将其在台的不动产抵押给大陆当地银行,转化为可用资金,大陆金融机构也无法了解台商的信用情况,给大陆银行向台资企业发放贷款增加了难度,从而迫使不少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只能通过地下金融组织获得流动资金,加上金融欺诈、印制贩卖假币、资本非法抽逃、两岸银行纠纷等现象得不到及时制止与妥善解决,显现出金融监管的迫切性上升。加强闽台金融合作,将为两岸金融监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从而为两岸金融监管奠定基础,为打击地下金融和非法金融活动提供了便利。

二、闽台金融合作的可行性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为闽台金融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写入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纳入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海西区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支持的重点区域,国家有关部委给予了多方面的倾斜支持,如2006年海关总署出台22条措施、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正式颁布对台的15项优惠措施以及福建省先后颁布《“十一五”闽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鼓励和支持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的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促进闽台经贸发展和人员往来的20条措施》等,从而为闽台经济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直接推动了闽台经济合作的升温。在投资方面,2007年,福建省合同利用台资和实际利用台资在前两年稳步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新批合同台资(含第三地转投)达25.66亿美元,同比增长31.6%;实际到资18.18亿美元,同比增长28.3%;在贸易方面,据海关统计,今年1季度大陆对台进出口贸易总值为316.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2.4%,其中自台进口258.8亿美元,增长23.9%;对台出口57.3亿美元,增长16%;对台贸易逆差201.5亿美元,增长26.3%。可见,闽台间经济合作的升温客观上为深化闽台金融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两岸金融业在福建的试点,为推进闽台金融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2007年底,福建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近万个,实际利用台资累计达127亿美元,闽台贸易额从2002年的33.5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69.01亿美元。同时人员往来、旅游、就学等日益频繁,为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发展与人文交流,福建金融业积极改革创新,争取了多项两岸金融业的试点工作在福建开展。一是福建省对台小额贸易以人民币核销政策已推广至全省各个对台小额贸易点。二是两岸货币兑换业务迅速发展。三是允许台湾地区旅行社和从事对台小额贸易的台湾贸易机构开立人民币临时存款帐户,用于日常团费结算及从事其他合法经营活动。四是闽台农村金融合作取得进展。目前已有7家台资企业入股福建省6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入股金额33万元人民币。这些试点工作为推进闽台金融合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发展闽台金融合作将为台湾银行业提供很好的发展机会

随着大陆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大陆金融市场对外资更宽广地开放,这是难得的历史机遇。自2005年3月兴业银行成功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以来,福建省金融业先行先试,金融业对外开放朝着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已有12家外资银行在福建设立了24个营业性机构,4家外资银行在福建设立7个代表处,4家外资银行获得人民币零售业务经营权。可是台湾银行受制于台当局政策,虽然有许多台商企业到大陆投资,而台湾银行却无法跟随赴大陆经营,使台湾银行面临没有企业放款的困局,没有放款就没有收益。台湾银行业如果不能走出去,与大陆经济融为一个经济体,坐困岛内,将很难有前途。同时,台湾银行数量多,竞争激烈,仅发卡金融机构就有51家。由于大量台商企业出走,台湾银行资金贷不出去,投资渠道少,并且因为经济不景气,放款企业担心变呆帐,所以台湾银行期待放贷又害怕放贷。在此情形下,台湾银行就想到靠消费金融赚钱,拼命发放现金卡、信用卡,以致酿成“卡奴”风暴,“卡奴”现象反映出台湾金融机构的困境,台湾银行非常渴望向大陆延伸。因而,发展闽台金融合作将为台湾银行业提供很好的发展机会,既有利于促进福建经济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台湾经济效率的提高。

三、闽台金融合作障碍

(一)闽台金融合作的最大障碍仍然是台湾当局的政策限制

台湾行政当局此前出于政治考虑,对两岸金融合作设置了各种障碍。其一,台湾当局出于其政治目的考虑,坚持要求以官方谈判签订“两岸货币清算协定”为人民币在台湾岛内获得合法“身份”的先决条件,因此无法建立合理的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其二,按照加入WTO承诺,我国金融市场于2006年底就全面开放。至今,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成立的营利性机构已超过350家,有30多家跨国银行入股中资银行。与之相比,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开放却进展缓慢,直至今年3月12日,台湾“行政院”才宣布放行台湾的金融业者间接参股内地银行,但通过海外子银行投资内地银行持股上限不得超过20%,且总资产需达到60亿美元。其三,加入WTO前台湾当局双向禁止两岸银行互设,现在虽然单向开放台湾银行“登陆”,但仍然禁止大陆银行赴台。

(二)福建自身的条件制约闽台金融合作

从福建方面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福建省工业化进程缓慢,优惠政策逐渐普及化,制约福建吸引台资,进而对台资金融机构的进驻缺乏应有的吸引力。随着台湾产业结构的高端化调整,对外投资的产业逐步转向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福建工业基础薄弱、产业互补能力不足、人才缺乏的劣势突现,而原有的优惠政策逐渐普及化,导致福建在引进台资方面地位逐渐弱化,对台资金融机构的进驻同样面临着吸引力不足问题。二是福建中心城市经济规模小、与周边城市产业互补效应较弱。福建缺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城市。中心城市规模小、实力弱是福建发展后劲不足的突出问题。由于福建的山多平地少和城市化水平低,造成了城市人口居住的不集中,与平原地区相比,人口分散的规模不经济成本很高。对比珠三角地区深圳、广州以及长三角地区上海等区域经济发展中中心城市所起的作用,就可以发现,福建现有的三个中心城市(福州、厦门、泉州)不仅城市经济总量偏小,而且中心城市与周围城市之间缺少有效的产业互动效应。具体表现为中心城市支柱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在周围城市之间形成相应的产业配套能力,中心城市的重点产业链也难以延伸到其周边城市。可以认为,中心城市经济规模小、没有周边城市的产业配套,是制约福建吸引台资的最直接的原因,相应地,对台资金融机构在投资地点选择上也同样具有不利影响。

四、福建的战略选择

加入WTO后,两岸金融市场的开放不断扩大,这为台湾的金融、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性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福建省也将面临着这一历史性发展机遇。加强闽台金融合作,福建应突破合作障碍,正视自身不足,加强金融业对台资的引进与合作,采用立足长远的战略。

(一)以发展促合作,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目前,我国沿海经济布局自北向南已形成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等“增长极”区域,而海峡西岸经济布局相对还比较薄弱。据福建省建设厅统计,随着城市群发展空间的增大,福建城镇化水平整体得到提高,城镇化率接近50%,高出全国4.1个百分点,城区面积由2000年的1084平方公里增至2007年的1863平方公里。城市群还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承载效应。厦泉漳城镇密集地区,土地面积占全省的20%,总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的40%和50%以上,这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已于今年获得国家批复。该规划提出,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中心的海峡西岸沿海城市群空间发展日益由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市带动,转向城市和港湾互动的双重带动。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建设四通八达的省内及通往各个临省的交通运输网,从根本上改善福建省的软、硬环境,逐步形成以福州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圈、厦漳泉城市经济圈,通过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间功能定位优势互补、科学布局,有效地集聚资源要素,扩大城市腹地,不断增强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拉长产业链,促进区内产业升级换代,将有利于提升福建实力,也有利于增强福建对台资的吸引力,从而强化福建省在台湾对大陆投资省份中的重要地位,也为闽台金融合作起到促进作用。

(二)充分发挥福建的“五缘”优势,落实好各项方针政策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隔,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五缘”优势独特,其特殊的对台地位和作用是其他省份所不能替代的。福建要充分发挥“五缘”优势,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并贯彻落实好中央和地方各项方针政策。一是适当降低台湾地区各类金融机构到福建设立分支机构的门槛,鼓励台湾地区各类金融机构在福建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处,投资、购并或参股福建的金融业,争取台湾地区允许福建金融业到台湾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处,加快两岸金融业的融合进程。二是拓宽台湾金融资本进入福建的渠道,允许台湾各类资金以私募基金、个人投资、委托理财或QFII的形式投资大陆证券市场。三是在现有法规与政策限制条件下,充分发挥香港地区在两岸金融合作中的桥梁作用,促使香港成为两岸金融合作的重要中转站。台湾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香港进入大陆市场,大陆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台湾金融机构在香港的分支机构了解在大陆的台资企业的经营状况,以便更好给予资金支持和融资便利。据上海证券报6月12日报道,台湾富邦金融集团通过其在港子公司富邦银行(香港)已与厦门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厦商行”)正式签署股份认购协议。富邦将以每股2.3035元人民币购买厦商行新发9995万股普通股,占厦商行完成认购后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的19.99%股权,交易总价约为2.3亿元人民币。该协议尚需银监会审批通过,如果富邦入股厦商行获批,那么台资金融机构借道第三方市场、进而进入大陆市场的模式将不失为目前条件下的理想选择。

(三)先试先行建立两岸金融合作试验区,设立离岸金融中心

基于“五缘”优势,福建具备了建立两岸直接金融合作试验区的条件,根据目前两岸关系的现状以及金融业高敏感性和高技术性的特点,建议采取“先易后难、先试先行”,开辟试验区的策略,可在福建建立两岸直接金融合作试验区,并在条件较优越的厦门和福州设立面向海峡两岸的离岸金融中心,与台湾OBU(国际金融业务机构)开展全面业务合作,为两岸投资往来提供便利。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加强与台资金融机构联系,扩大合作领域;推进福建银行业与台湾银行业的全面业务合作,建立代理行关系,签订支付清算协议,构建两岸项目融资、资信调查和信用担保的合作平台,建立两岸金融创新、信息交流与合作机制,推进两岸银行卡业务合作,建立银行卡资金清算体系。二是扩大人民币与新台币“双向流通”、兑换和计价结算;进一步扩大新台币兑换试点,争取将福建新台币兑换业务试点由中行拓展到基层网点众多的工行、农行、建行和兴业银行,在两岸直航客运码头、开办两岸包机直航的机场、对台小额贸易网点和台轮停靠点设立新台币兑换点。三是探索在福建尽快建立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和互换机制。推动福建银行与台湾地区银行建立通汇或代理行关系,加强汇款、托收、信用证等国际结算业务合作;积极在对台小额贸易中推进人民币计价结算和办理核销,为两岸投资贸易往来提供便利。

(四)加强闽台金融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为未来的合作创造条件

人员的交流是一种最直接、最基本的合作交流形式,也是机构合作的前提。只有人员的交流得到了增加,双方的了解才能够深入,在此基础上,两岸通过共同努力,逐步缩小在各个方面的差距,为未来更好的合作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一是闽台两岸的专家、学者、台商、金融界的人士应积极通过民间渠道(如举办各类论坛、研讨会)多交流、研讨,以增进对对方金融业的了解,对两岸金融机构的分类、金融业务的称呼及金融统计、金融法规、金融监管等方面的问题要加强交流和沟通,并就有关两岸金融合作的技术性安排进行进一步会商,形成彼此能够接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通过民间机制、舆论工具等给台湾当局造成一定的压力,促其逐渐放松政策限制。二是考虑由福建省金融学会与台湾相应的金融同业协会或科研院校建立定期交流机制,以加强对两岸金融界共同关心的金融相关议题,如金融监管体系及其运作,外资银行在两岸的发展,以及人民币和新台币在两岸流通等的学术交流;同时对银行、证券、保险等中高级人才进行综合与专项相结合的业务或风险管理培训。

作者:吴启新

上一篇:软件业投资研究论文下一篇:我国经济法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