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高新技术论文

2022-04-18

摘要: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在资源环境、国家政府、企业、公众等方面存在外部效应。解决低碳经济的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职能,提出了政府的努力途径:树立低碳经济的战略意识、加强企业激励机制建设、坚持国家利益、提高公众参与低碳经济的积极性。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低碳经济高新技术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低碳经济高新技术论文 篇1:

高新技术企业的低碳经济促进系数分析

摘要:文章在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行业低碳经济贡献度和企业的相对低碳经营水平,计算高新技术企业的“低碳经济促进系数”,可用以分析和比较不同企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有助于制定相关政策,将企业的经营目标导向绿色环保、低碳发展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碳绩效;低碳经济促进系数;低碳评价指标;低碳经营水平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技术、高人才密集、高创新能力和对自然资源依附性较小等优势,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借助高新技术企业所在行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实际贡献程度,结合单个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低碳经营水平,计算得出高新技术企业的“低碳经济促进系数”,可以量化反映企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促进

作用。

2 低碳经济促进系数的概念

由于相对国民经济经济总量来说,单个高新技术企业对整个低碳经济发展影响的绝对量是微不足道的,须结合行业低碳经济贡献度计算单个企业的“低碳经济促进系数”来衡量高新技术企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进而对企业的碳绩效进行综合评价,计量模

型为:

其中,PCOE为某高新技术企业的“低碳经济促进系数”;COI为该高新技术企业所在行业的低碳经济贡献度,表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由该行业形成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LOE为该高新技术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低碳经营水平。

2.1 行业低碳经济贡献度

计算高新技术行业低碳经济贡献度的具体方法是在剔除该高新技术行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之后,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重新加以计量,通过比较剔除前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得出该高新技术行业的低碳经济贡献度。本文定义含有该高新技术行业影响的指标数据为原始组数据,用传统产业的相应数据替换原始组数据中该高新技术行业的相关数据后,得到的数据为替换组数据。将原始组数据和替换组数据进行统一标准化处理后,运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第t、t+1年含有该高新技术行业影响的低碳发展水平指数原始组t、原始组t+1和剔除该高新技术行业影响后的低碳发展水平指數替换组t、

替换组t+1。由于该高新技术行业的存在使得低碳经济水平得到的提高在低碳经济水平总提高中所占的比例,就是该高新技术行业的低碳经济贡献度,用符号COI表示,计算过程如公式所示:

2.2 企业的低碳经营水平

依据上述低碳经营水平评价指标以及各指标的权重,采用如下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高新技术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低碳经营水平LOE:

其中,LOE是高新技术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低碳经营水平,表示某企业的低碳经营相对于其所在行业的发展水平;W1、W2、W3分别是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指标E1、E2、E3的权重;E1、E2、E3根据企业和行业平均数据计算,反映企业的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耗强度和科研创新力度相对于其所在行业的发展水平。

2.3 低碳经济促进系数的计算

在前面的论述中,能够得到高新技术企业所在行业的低碳经济贡献度COI以及该高新技术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低碳经营水平LOE,二者相乘即为该高新技术企业的低碳经济促进系数PCOE,其含义为,如果该高新技术企业所在行业中的所有企业均按该企业的低碳经营水平运营,该行业对于低碳经济的贡献程度将达到百分之多少。如公式所示:

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范围涉及设计、开发、生产、分销及安装各种先进的电信系统和设备。在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兴通讯将环境保护融入到每个运营环节以及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之中,设计和实施环保节能解决方案,引导高效、低碳的发展模式。

3.1 行业低碳经济贡献度的计量

通过对2007~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的整理、计算,得到含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影响的原始组数据。再将原始组数据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影响到的相关数据替换为相应的传统制造业数据,形成一组新的替换组数据。替换组数据反映,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保持行业产值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该行业不是高新技术而是传统制造业时相应指标数据的水平。

由于影响因素较多,为了便于结果分析,将数据导入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前两个主成分y1、y2的线性组合为:

y1=0.962X11+0.921X12+0.968X13+0.736X21+0.755X22+

0.950X23+0.980X31+0.882X32-0.727X41-0.913X42+0.695X43

y2=0.214X11+0.103X12+0.052X13+0.565X21+0.575X22+

0.201X23-0.106X31-0.319X32+0.644X41+0.364X42-0.298X43

将数据代入上述公式,可以得到2006~2012年原始组和替换组的主成分得分,记为、,主成分y1、y2的方差0.75528、0.13622即为其权重,可得到低碳发展水平指数的计算公式:

从而得到含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影响的低碳发展水平指数和剔除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影响后的低碳发展水平指数。最终计算得到2012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低碳经济贡献度:

3.2 企业低碳经济促进系数的计算

中兴通讯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12年中兴通讯共消耗各种能源折合标准煤21712.784吨,其中电力占主要部分,达到各種能源总和的93.08%,天然气、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自来水分别占3.02%、1.95%、1.16%、0.37%、0.41%。中兴通讯2012年年度报告显示,其主营业务收入为8586652.5万元,按产品划分,其中终端、设备制造实现收入2583880万元,研发经费投入为237298.2万元。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平均数据根据2013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加工计算。得出中兴通讯的碳排放强度水平,能源消耗强度水平,研发投入强度水平。

在同一判断矩阵中,评判比较各指标在评价企业低碳经营发展程度时的两两重要程度确定E1、E2、E3的权重。计算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3.0535,对应的特征向量为=(2.6207,1.1006,0.3467)T,经一致化处理后为=(0.6442,0.2706,0.0852)T。即碳排放强度水平E1的权重为0.6442,能源消耗强度水平E2的权重为0.2706,研发投入强度水平E3的权重为0.0852。则中兴通讯在行业中的相对低碳经营水平为:

结果意味着中兴通讯的低碳经营水平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平均水平的1.49倍。再根据求得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低碳经济贡献度和中兴通讯在行业中的相对低碳经营水平,最后得到其低碳经济促进系数为22.74%(15.26%×1.49),即如果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所有企业均按中兴通讯的低碳经营水平运营,则该行业对低碳经济的贡献度将达到22.74%,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表明该企业具有较高的综合碳绩效水平。

4 结语

相对国民经济总量,单个高新技术企业对整个低碳经济发展影响的绝对量是微不足道的,可以借助高新技术企业所在行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实际贡献程度。在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借助高新技术企业所在行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实际贡献程度,结合单个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低碳经营水平,计算高新技术企业的“低碳经济促进系数”,对企业的碳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反映企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有助于国家监管部门评价企业的综合社会经济效益,比较不同企业对发展低碳经济贡献的差异,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更好地向低碳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投资者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关注,企业通过披露低碳经济促进系数,可以向投资者表明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贡献程度,如果资本市场能够对披露的信息做出正向反应,则会促使企业提升其低碳经营水平,从而将企业的经营目标导向绿色环保、低碳发展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大立,丁帅.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2).

[2] 麦海燕.企业低碳水平的动态绩效评价[J].财务与会计,2013,(1).

[3] 吴玉萍.煤炭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工业技术经济,2012,(8).

[4] 庄贵阳,潘家华,朱守先.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经济学动态,2011,(1).

[5] Nick Kelly.The Role of Energy Efficiency in Reducing Scottish and UK CO2 Emissions[J].Energy Policy,2006,(1).

[6] Daniel Sperling,Sonia Yeh.Toward a Global Low Carbon Fuel Standard[J].Transport Policy,2010,(17).

基金项目:本文获北方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63022 2)和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CIT&TCD201 404010)资助。

作者简介:王志亮(1973-),男,河北邯郸人,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方法、环境会计与低碳经济;周悦(1988-),女,河北邢台人,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方法、环境会计与低碳经济。

(责任编辑:黄银芳)

作者:王志亮 周悦

低碳经济高新技术论文 篇2:

论低碳经济外部效应与政府职能

摘 要: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在资源环境、国家政府、企业、公众等方面存在外部效应。解决低碳经济的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职能,提出了政府的努力途径:树立低碳经济的战略意识、加强企业激励机制建设、坚持国家利益、提高公众参与低碳经济的积极性。

关键词:低碳经济;外部性;政府职能

一、问题的提出

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问题正在不断地被人们所认识,发展低碳经济是改变目前这种局面的重要途径①。目前,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识,众多专家、学者都把研究的目光转向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上。但首先我们要弄清低碳经济的外部影响及其所涉及的利益主体问题,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研究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低碳经济更具有外部性,是一种国际性和区域性的公共产品,其应用涉及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利益。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出现,世界各发达经济体都把发展低碳经济,把发展新能源、新的汽车动力、清洁能源、生物产业等作为走出国际金融危机新的增长点。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低碳经济的利益主体及其外部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的政府调控问题。

二、低碳经济的外部效应分析

外部性问题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所谓外部性,也叫外在效应或外在性,它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根据作用效果可以把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类。其中,正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经济主体受益而无法从后者获取报酬;负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经济主体受损而后者无法获得补偿。

低碳经济旨在围绕整个经济活动,在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全面考虑温室气体排放,主要体现在对能源生产和消费作出更加有效率的选择,以求达到最小的温室气体排放量②。低碳经济是通过系统地调整体制从而激励节能技术创新、低排放技术应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进而逐步减少单位GDP的碳排放量,打破传统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之间的旧的高度相关关系,建立新的低碳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低碳经济也存在外部性,例如: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碳汇,降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这就是正外部性;与之对应,一些生产企业向大气中释放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降低了社会整体的福利,这就是负外部性。

(一) 资源环境的外部效应分析。

低碳化是全球趋势,也是中国目标。能源的转型是国家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实现低碳化的、有序的能源结构是中国能源战略定位的根本。然而,中国的自然资源禀赋就是高碳、以煤为主的能源,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像中国的煤所占的比例如此之高。在传统经济形态中,以煤为主可能有成本优势,成为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但在低碳经济中却变成了比较劣势。因为低碳工业必须是建立在低碳或无碳能源基础之上,而新能源的基础设施建构不仅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还需要有较长的建设周期。因此传统的能源结构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也很难有颠覆性的改变。③低碳经济在注重开发新能源的同时,把能源结构的调整与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法相结合,采用低碳技术、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逐步减少传统工业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努力提高现有能源体系的整体效率,遏制化石能源总消耗的增加,限制和淘汰高碳产业和产品,发展低碳产业和产品。发展低碳经济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是低碳经济正外部性的表现。

(二)国家政府的外部效应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作为低碳经济的最大利益主体,各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减缓气候变化对其现实经济利益和发展权益意义非凡。特别是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他们早已认识到高能源、高排放的传统工业化道路给本国的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变革经济发展方式是必然趋势。国际上围绕低碳经济的能源和产业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无疑会有助于改变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从这个角度来说,低碳经济对国家政府具有正外部性。

但是,目前全球重化工业等高碳产业在发展中国家的集聚度在不断地提高,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工厂,而发达国家掌控着高新技术产业、低碳能源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技术、设计、标准、专利、品牌等主导权,掌握着金融、保险、物流、销售网络等低碳经济主要领域。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碳产业,为其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空间,而发展中国家在承接高碳产业转移后的20-30年,将背负高碳经济所带来沉重的资源环境负担。因此,围绕碳排放权和经济发展权问题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博弈的焦点。④这是发展低碳经济负外部性的表现。

(三)企业的外部效应

从长远来看,企业在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企业向低碳发展战略转型,将影响到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从而对公众、地方经济产生广泛的影响。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利益主体,企业的外部性表现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讨论。

一方面,中国是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本身就意味着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较高。长期以来,我们主要依靠发展高能源、高排放的产业来拉动经济发展,这些企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效益、效率的问题上,它们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将外部成本转嫁给社会,而忽略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严重影响。发展低碳经济势必要对这些传统工业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这就有可能提高企业成本、增加企业运营风险、影响企业整体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说,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企业具有负外部性。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必须要解决产业结构转型和调整的问题,产业因素可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低碳产业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良性的产业发展不仅能够解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成本问题,同时,一些经济实力雄厚、在低碳环保方面发展较快的先锋企业更承担了探索和表率的作用。这是低碳经济在企业方面的正外部性表现。

(四)公众的外部效应

民众是低碳经济发展最庞大的利益主体。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资源消耗迅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在时间层面上,属于人类的那部分自然资源其实也并非完全属于我们这一代人,它同样也属于我们以后千千万万代的人。人类对资源的肆意掠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高能耗的企业排出大量温室气体,其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异常,严重威胁全世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异常气候影响、保障民众身体健康。此外,发展低碳经济还会对公众消费产生巨大影响。

低碳经济能优化消费结构,给消费带来正的外部性,具体表现在消费的重点将由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向环保型产业转移;消费者的偏好也将随生产的布局变化而变化,更加青睐于低能耗的产品。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和发展,通过对消费需求以及消费方式的影响,也将改变消费者现有的观念,在工业社会下形成的“快捷消费”、“一次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等消费观念及习惯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学习性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消费观念将逐渐形成,以追求健康消费作为消费的倾向,追求消费有利于自身健康的同时也有利于大自然的健康。⑤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低碳经济在这些方面都能够带来资源环境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善,产生较高的社会价值。但是这些改善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而资源环境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使投入的成本无法通过市场来充分补充,各行为主体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因此,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市场失灵”现象,这就需要政府明确角色,强化职能。

二、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定位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种力量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是最基本的行为主体,他们的选择和偏好就决定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成效。⑥但是,由于目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公众参与意识还比较低,对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不够积极,所以社会公众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较小。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关键主要取决于政府和企业两大主体力量博弈的选择。其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非常明显的外部效应,其生产创造的经济收益不可能完全归企业所有,相当一部分转变为社会收益而溢出。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社会收益明显高于政府投入,能够产生社会净收益。低碳技术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它还对经济具有正外部性,因此低碳技术具有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双重功效。政府针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力度、发展途径所制定的政策将会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公众的消费方式和身心健康产生巨大影响。碳排放负外部性的存在使得低碳技术的研发投资具有正外部性,一方面私人部门对低碳技术研发投资的收益常常低于其成本,而另一方面,低碳技术的研发投资给全社会带来的效益又往往大于私人部门的成本,这就使得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一)树立低碳经济的战略意识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密切联系,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⑦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是长远的。低碳经济要求进行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经济一次全新变革,是人类调整自身活动、适应地球生态系统的长期的战略性选择,而非一时的权宜之计。目前我国面临社会经济发展与节能、气候变化的多重任务,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仍存在问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中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因此,国家政府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一定要提升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观念,把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到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⑧

(二)加强企业激励机制建设

由于企业生产收益和社会收益的不一致,致使企业对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性不高。目前,企业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应对其建立激励机制,激励企业进行低碳科技创新。⑨激励机制是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因和直接动力,是政府引导企业从发展低碳经济中得到经济效益的方式和手段。政府可通过诸如价格、税收、信贷、收费和保险等的手段激励企业进行低碳生产,例如在具备条件能够明确界定产权的地区、领域,政府可以推广完善符合中国市场特点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即在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激励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污染治理节约污染排放指标,这种指标作为“环境容量资源”、“有价资源”或“储存”起来以备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之需,或在企业之间进行有偿转让,⑩激发企业参与低碳经济实践的积极性。

(三)坚持国家利益

正确评估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和责任。要把中国特定发展阶段所产生的“生存和发展排放”的客观必然性与发达国家的排放相区别,减少中国在减排温室气体上面临的国际压力,避免陷入发达国家借气候问题给中国设计的陷阱。(11)同时,在进行低碳经济的国家合作中,要坚持严格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对技术和项目严格把关,并准确合算减排成本,增强碳排放交易的透明度,防止清洁发展机制等项目成为发达国家廉价的减排工具。

(四)提高公众参与低碳经济的积极性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如何激发公众参与低碳经济的积极性,这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政府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媒体等宣传工具,加强低碳经济理念宣传,提高人们的资源意识、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普及教育、培训、论坛等方式促使各级政府和民众认识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低碳经济能够实现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不断提高,认识到反正低碳经济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注释:

①刘伟力.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J].辽宁建材,2009(11).

②柏林.低碳经济辨析[J].企业技术进步,2009(12).

③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济经,2008(4).

④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济经,2008(4).

⑤陈春晓,张喜辉.浅谈低碳经济下的消费引导[J].消费经济,2009(4).

⑥沈金生.循环经济外部效应与政府定位[J].生产力研究,2007(3).

⑦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⑧沈金生.循环经济外部效应与政府定位[J].生产力研究,2007(3).

⑨谢军安,郝东恒,谢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2008(12).

⑩曹明德.排污权交易制度探析[J].西北政法学院院报:法律科学,2004,(4):102.

(11)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参考文献:

[1]刘伟力.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J].辽宁建材,2009(11).

[2]刘华,杜金梅.循环经济的外部经济效应[J].经济论坛,2004(23).

[3]柏林.低碳经济辨析[J].企业技术进步,2009(12).

[4]邵伟.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J].金融与经济,2009(2).

[5]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济经,2008(4).

[6]陈春晓,张喜辉.浅谈低碳经济下的消费引导[J].消费经济,2009(4).

[7]沈金生.循环经济外部效应与政府定位[J].生产力研究,2007(3).

[8]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9]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经济新视野,2009(2).

[10]颜旭,曹婷婷,宋阳.经济外部性问题中政府职能的定位——基于庇古、科斯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28).

本文为四川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课题:“成渝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教育部2010年规划课题:“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协同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通讯地址: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0)

作者:孙丽丽

低碳经济高新技术论文 篇3: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区域对策探析

摘要: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综合性三大特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利条件主要有:矿产资源优势、森林资源优势、太阳能资源优势、风能资源优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区域对策主要包括:建立低碳经济协调推进机制;完善低碳经济发展法规政策;构建区域低碳产业体系;建立区域森林碳汇机制。

关键词:关中—天水经济区;低碳经济;区域发展;对策

一、低碳经济的特征

低碳经济是节约能源资源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现实有效的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必然战略选择。低碳经济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综合性三大特征。一是经济性。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前提,按照市场经济机制来发展,既要反对奢侈浪费,又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二是技术性。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重要物质基础,其物化作用于生产过程就成为直接的生产力。三是目标性。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是通过经济发展的去碳化过程,逐步降低单位经济产出的碳排放,以保护生态环境,增强能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实现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利条件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发展低碳经济,打造低碳关中—天水经济区,是经济区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压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一)矿产资源优势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开发区,是“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源头之一。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大、品种多,分布广泛,潜在经济价值极大;经济区内主要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金、钼、铅锌、汞锑、水泥用石灰岩、玻璃用石英岩和铁等,经济区的矿产资源优势为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二)森林资源优势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森林资源优势明显。根据陕西统计年鉴2012数据,2011年陕西省森林面积853.2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1.42%;林木蓄积量4.24亿立方米。天水市树种成份复杂,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30.2%,林木资源2500多种,是甘肃省的主要林区之一。2011年天水市公益林总蓄积量0.25679135亿立方米。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巨大,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森林优势。

(三)太阳能资源优势

数据显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201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15.41小时,经济区各地年日照时数均大于1200小时,每平方米年太阳辐照总量均大于3500兆焦耳,相当于119公斤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经济区具有利用太阳能,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条件,很适合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大幅度提高城市居民太阳能热水器覆盖率。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具备一定的纵向产业化优势,其核心区西安、咸阳、商洛的多晶硅及电池片技术领先,工艺先进,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四)风能资源优势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风能资源丰富,铜川市和商洛市2011年年平均风速均超过2.0米/秒。据陕西省气象局气候中心调查,陕西省有三个东西向的风能资源丰富带,即陕北白于山黄土高原区域、渭北黄土高原高海拔区域和秦岭山脊及秦岭山区和巴山北部的高海拔区域。其中,陕北白于山黄土高原区域范围大,资源最好,具备大规模风电开发潜力,也是目前各风电企业着力发展的区域。天水市风能资源丰富,重视风力资源开发,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种类较为齐全,产业基础良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西安、咸阳、宝鸡和天水;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集中在西安和杨凌;新材料产业主要集中在西安和宝鸡;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主要集中在西安、咸阳、宝鸡和天水;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西安、咸阳、宝鸡和天水;航空航天产业主要集中在西安、咸阳和宝鸡。经济区现已形成以西安、宝鸡、渭南、杨凌四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西安、天水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区域对策

区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宏观经济领域,大力发展区域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压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立低碳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必然战略选择。

(一)建立低碳经济协调推进机制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跨越省级行政区的国家重点经济区之一,经济区发展区域低碳经济应建立跨越省级行政区的低碳经济协调推进机制。首先,建立经济区低碳经济协调推进机构。专门负责经济区各地区之间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工作,制订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协调推动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其次,调整完善区域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决定能源消费结构,而产业结构影响能源消耗总量和经济能耗强度,应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实现经济结构的低碳和高效发展。最后,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在经济区建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低碳产业园区和低碳产业基地,打造低碳经济示范区,把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低碳经济区,营造低碳宜居的生态环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完善低碳经济发展法规政策

建立切实有效的法规政策是促进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根基。首先,完善低碳经济发展法规规章体系。拥有立法权的地方应出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如《低碳经济发展办法》、《低碳技术发展纲要》、《节约能源条例》等;没有地方法规立法权的地方应出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地方政策文件。其次,完善政府绩效考核政策。合理确定各地方、部门和行业的节能减排指标,促进指标体系由GDP主导逐步转向绿色综合化主导,激励地方政府节约资源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再次,完善政府财税激励政策。对节能降耗、资源再利用和环境友好重点技术、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实施倾斜性的财税优惠政策,建立合理的资源和环境税费体系,探索建立经济区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和全流域生态恢复、生态补偿和发展接续产业的财税补偿机制。最后,完善政府绿色金融政策。引导、调控金融机构信贷投向节能环保和生态友好型企业,优先安排此类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对超标排污企业进行信贷限制,鼓励支持节能减排的金融交易和金融创新。

(三)构建区域低碳产业体系

构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低碳产业体系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产业基础。首先,积极发展化石燃料低碳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变革实现化石燃料的低碳化。重点采用清洁煤技术提高燃煤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采用二氧化碳回收与储藏技术大幅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其次,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低碳产业。可采取固定价格收购、税费减免、财政补贴、低息贷款等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低碳产业。重点发展太阳光发电产业、风力发电产业、生物质能源产业、氢能源产业等。再次,积极发展能源消费低碳产业。大力发展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产业、可再生能源蓄电池产业、绿色楼宇产业等。最后,积极发展服务领域低碳产业。积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服务、绿色金融服务、企业碳管理咨询服务、碳足迹与碳抵消服务等,积极构建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发展以碳基金、生态补偿基金为主要内容的碳平衡交易制度。

(四)建立区域森林碳汇机制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森林资源丰富,资源优势明显,可建立区域森林碳汇机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大力植树造林、再造林和加强森林经营管护,扩大森林覆盖面积和森林蓄积量,不断增强森林固碳作用,森林固碳减排已经成为工业节能减排之外的另一种重要减排方式。其次,大力发展区域森林碳汇。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应积极启动碳汇造林规划和碳汇造林试点工作,编制碳汇造林计划,建立绿色碳汇基金会,建设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促进区域森林碳汇发展。最后,建立区域森林碳汇机制。经济区应完善碳汇营造林补偿机制,通过森林生态价值科学计量和评估,确定补偿标准,提高碳汇营林者、造林者的积极性,增加森林碳汇,提升碳汇功能。

参考文献:

[1]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01).

[2]王娟敏,郭军.气象部门评估显示,陕西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N].陕西日报,2009-04-28.

[3]李忠民.中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李忠民.中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6]蔡林海.低碳经济-绿色革命与全球创新竞争大格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7]马盛鹏.启动森林碳汇战略 引导发展低碳经济[N].铜陵日报,2010-05-08.

*本文系2010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技项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020-0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张小军

上一篇:发射天线广播电视论文下一篇:高校工会行政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