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现代教育论文

2022-04-20

摘要:终身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是以提高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完善和发展社区为目的,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社区教育在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时,应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和社区居民的需求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活动。社区工作人员要集思广益,开拓创新,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区教育。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开放式现代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放式现代教育论文 篇1:

基于类型本质的职业教育治理问题

对于如何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何实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治理,笔者认为:一定要关注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个人终身教育的需求,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必须具有开放性、系统性。关注职业教育系统性,就要使职业教育从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向类型教育的办学模式转变。为此,必须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三个典型类型特征:一是跨界,即企业与学校联姻的合作跨界,是职业教育协同育人的结构形式和办学格局;二是整合,即产业与教育链接的需求整合,是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功能定位和社会价值;三是重构,即共性与个性并蓄的框架重构,是职业教育制度创新的设计方法和逻辑工具。跨界是前提,整合是过程,重构是结果。职业教育协同育人的办学格局由一元主体转向双元主体,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社会价值由单一需求转向双重需求,职业教育制度创新的逻辑工具由单维思维转向多维思维,要求必须有跨界(物理的变化)、整合(化学的变化)和重构(生物的变化)的思考。

在此基础上,笔者想谈以下三方面内容:

第一,关于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之所以提出类型教育,是因为目前我国社会分工强调的是层次,是一种垂直分工的模式,如由低到高依次为技术工人→技师→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工程师→科学家。问题在于,根据人才的垂直分工,教育也依此进行了垂直分层,导致社会普遍错误地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教育,学术教育是高层次教育”。笔者以为,我们应该秉持“社会分工是类型”的理念,将这种垂直分工转变为水平分工。为此,教育应根据“社会类型分工”的需要,培养不同类型的职业人才。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教育培养工程技术型人才,普通教育培养科学技术型人才等。但不管是职业教育、应用教育,还是学术型教育,每一种教育类型都有自己的层次,即“类型中有层次”。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即类型,“状元”即层次,说的就是类型和层次的关系。升级版的中国经济,需要升级版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需要与普通教育等值而不同类型的升级制度。目前国家启动了1+X证书制度试点,1是学历,X是技能,通过两者综合反映学习者的能力。但是,目前职业教育还没有自己的分级和升级制度,1+X制度还需进一步拓展,为此需要加快建立涵盖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国家资历框架制度。教育需要进一步开放,职业教育要“走出去”,需要采取国际普遍通行的做法。

怎样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按照传统思维,就是参照普通教育,即你有什么、我就应该有什么,如普通教育有本科、职业教育也要有本科,普通教育有硕士、职业教育也要有硕士等,在层次上考虑过多常常会忽略类型的本质。需要注意的是,普通教育的每一层次都不可能构成完整的职业资格,因此不能按照劳动市场需求输送相应的职业人才。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体系,而职业教育的每一级都能构成完整的职业资格,可随时根据劳动市场的需要输送相应的职业人才,因此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系。

为适应科技发展,提高国民受教育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但笔者认为,一个国家的人均受教育程度不是一次性实现的。人均受教育程度应该是在人的一生中多次完成的,所以必须考虑非正式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教育途径,这样才能与正规的学校教育一起,构成一个开放、终身的教育体系。因此,我国要加快建立在国家资格框架以及学分银行基础上的多途径开放式现代教育体系。

第二,关于职业教育学科地位。一直以来,职业教育只是一级学科教育学下属的二级学科。普通教育只有一个学习地点,即学校;而职业教育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地点,即企业、学校等场所。因此,职业教育不仅要关注学校的运作规律,还要关注企业的运作规律;职业教育不能只关注学习心理学,还要关注工作心理学;不能只关注学习过程,还要关注与学习过程相关的工作过程。职业教育的基础科学,也就是元科学,不能只有教育学或教育科学,还应有职业学或职业科学。所以,职业教育治理要跨界运作,就要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既要关注教育、学校和学习,也要关注职业、企业和工作。正是这两组三个要素构成了两个领域之间的跨界。完成跨界后要实现整合和重构,要在职业学和教育学之间架设一个互通有无的桥梁。职业教育的跨界性表明,只有一个学习地点的普通教育的参照系,是不适用于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学习地点的职业教育的。然而,在教育学领域,普通教育学无法覆盖的职业教育学,却只是教育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

同样,只有对跨界的教育进行跨界思考,对职业教育的学科地位才能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谈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类型的治理问题。目前,从事职业科学研究的人员寥寥无几。职业教育作为二级学科的地位,妨碍了有才华的青年从事这一学科的研究。这一学科研究水平的不高,也与其学科地位紧密相关。职业学或称职业科学,是关于职业和职业教育至关重要的“所有的认识”的科学,是整合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科学,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应用性实践研究,也不同于传统的科学理论研究,是将实践与理论两者结合在一起开展有机研究的科学。这就要求:一要关注实际职业劳动所适用的具体知识和方法知识的研究与系统化;二要关注实用相关专业科学需阐述的具体知识和方法知识的研究和系统化。而职业教育涉及或覆盖的专业科学,涉及三大产业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是一个明显的交叉学科。最近,我国将交叉学科列为一级学科。例如,新增了集成电路专业为一级学科,并将其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独立出来。为此,笔者也希望通过职教界同仁的共同努力,在学科建设中提升职业教育的学术地位,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第三,关于职业教育管理职权。作为人力资源供给的职业教育,相比普通教育,具有更加宽广的“频谱”:它所覆盖的教育生源更加宽泛,不仅有应届生源,还有非应届生源;它的教育途径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不仅包括正规教育的学校教育,还包括非正规教育的职业培训,还有非正式教育的自学、线上學习等;它的功能范畴更加广阔且具体,既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功能,也关注为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功能。例如,稳就业就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功能。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为1300万~1500万人,今年由于疫情只能实现900万人的就业目标,可是今年高校毕业生就有847万人,明年将超过900万人,也就是说每年新增劳动力的60%~70%将是高校毕业生。这里说的还只是劳动力增量。我国还有那么多的农民工、转业退伍军人、结构性失业者以及大量的残疾人,总数高达4亿多人。对于这么多的劳动力存量,一方面,国家要千方百计保就业,采取多种灵活就业的措施;另一方面,为适应科技发展对职业人才的新要求,国家实行高职扩招、中职扩招,以优化劳动力存量。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职业教育扩招,使得职业教育占据更新的地位。这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教育举措,是助力国家社会稳定治理的关键教育资源,也是提升国家人力资本质量的主旨教育类型。

目前,用人的劳动就业制度与育人的职业教育制度分离,劳动人事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管理职能上交叉,劳动市场的用人需求与职业教育的育人供给之间存在供需关系上的脱节。为此,建立国家职业教育综合管理机构,基于国家职业资历框架,对现代职业教育进行有效治理,是一个有效的措施。这方面我们有过很好的尝试。20世纪末,我国曾拟定过建立“国家职业教育署”方案,后于1990年成立“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就是一个由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劳动部联合组建的职业教育机构。但因各种原因,1992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又分成两部分,分别划归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劳动部门主管。这些年,我们也有一些来自基层实践的成功案例。例如,河南信阳平桥区将负责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平桥职业教育体育局,与负责就业培训、劳动保障、劳务与涉外劳务的平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并,成立“平桥职业教育与就业服务局”。

曾经的尝试和实践的智慧,促使我们期望朝着更为理想的愿景努力,即将“条条管理”变为“块块管理”,建议建立“国家职业教育总局”,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能力建设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专业部委职业教育部门、行业职业教育机构以及工会、妇联等职业教育机构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相关职能纳入。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的一个根本特征就在于跨界。跨界的教育必须有跨界的思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结论是: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

作者:姜大源

开放式现代教育论文 篇2:

终身教育视角下创建特色社区教育的探讨

摘要:终身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是以提高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完善和发展社区为目的,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社区教育在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时,应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和社区居民的需求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活动。社区工作人员要集思广益,开拓创新,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区教育。

关键词:终身教育;社区教育;本地特色

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目前的奋斗目标。社区教育的目标是,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建立全民学习服务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全面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形成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提高社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整合优化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网络;打造社区教育品牌,扩大社区教育影响;构建社区教育终身学习认证,营造社区终身学习软环境和提升学习文化品位,是值得我们认真探究的现实课题。

一、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

1.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19年的英国。西方学者多认为,英国重建部成人教育委员会主席史密斯(A.L.Smith)的《1919报告书》(The 1919 Report)是终身教育概念发展和兴起的一个转折点。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专家耶克斯利(B.Yeaxlee)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他认为:“学校教育仅仅是教育过程的开始,应该将各种教育统一起来,将教育看成是真正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动。”1965年,法国著名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保罗·郎格朗出版了《论终身教育》一书,该书标志着终身教育理念形成了科学完整的体系。郎格朗认为学校教育只是人受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非全部,终身教育应包括一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结束期间的不间断的发展。国际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指出:“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世界上没有一个非终身而非割裂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换而言之,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的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对于终身教育,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

2.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Community Education)起源于1844年丹麦人费勒尔(Fei Leer)创办的世界上第一所“民众高等学校”,此后欧美各国纷纷效仿。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学校是社会的基礎”的思想,这一思想由曼雷(F.L.Manley)和莫托(C.S.Mort)在美国的密执安州进行了实验,实验的方案是把学校与社区沟通起来,使学校成为社区的一种资源,被社区利用,为社区服务。社区教育这一概念虽然已被世界各国确认,但对社区教育的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侧重点。全国社区教育委员会主席厉以贤教授认为,所谓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在我国,社区教育产生的社会动因有很多,一是学校青少年的德育需要社会支持,动员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而社区教育一开始就以德育社会化为重点,创造和优化育人的环境和组织,社区与学校结合,共同贯彻教育方针,培养人才;二是由于教育经费短缺,需要通过多渠道筹集,社区教育也是通过社会支持教育,发动社会各界筹集教育资金逐步发展起来的;三是市场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大量“单位人”走向“社区人”;四是推进政治民主化、社区自治、居民参与的必然趋势;五是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

3.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

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都是现代社会“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产物,它们突破了传统封闭教育的时空观,主张教育不限于学校,教学不限于课堂,在开放式现代教育思想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在人权思想的影响下,以弱势群体的平等进入为基本标志,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全民参与、人人共享的全纳教育,因此,二者都具有教育理论的先进性、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教学人员的全员性、教学过程的全程性、教育特色的区域性和教育的公平性。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二者都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重点,期望通过增强谋生本领,扩大就业机会,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终身教育侧重于时间维度即“时时”,而社区教育侧重于横向的空间维度即“处处”,在一定意义上说,社区教育是实现教育社会化的机制,而终身教育是实现社会教育化的原则。因此,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载体和基础,是终身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和途径,终身教育是社区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社区教育的综合和归宿。

 二、开拓创新,逐步形成本地特色的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的开展为终身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条件,而社区教育成为终身教育实施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我国对社区教育的研究和探索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994年,中国社区教育委员会加入国际社区教育协会(ICEA)。截至2010年4月29日,教育部已宣布了103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34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在终身教育的视角下,勇于创新,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区教育格局,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1.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努力提高社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是一种“单位制”社会。单位制是集政治管理功能、经济分配功能和社会生活保障功能于一身的特殊组织形式。单位制下的人们以单位为生存原点。单位作为福利共同体,不仅包揽了政治、行政。教育等社会管理功能,同时也为职工及其家属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服务。单位垄断国家所给予的资源,拥有这些资源的使用和分配的权力,形成个人对单位的依赖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耕的建立和完善,原有的单位制逐步瓦解,职工对单位的依赖程度弱化,逐步由“单位人”转向“社会人”,继而转化为“社区人?”国家和单位退出曾从社会析出的原本属于社会的那一部分职能,社区成为构成社会最基本的细胞。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出现了由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破产所引发的职工下岗失业现象,城市进程中对农村土地征用所造成的农民失地现象,城市房屋拆迁

所形成的居民失房现象等。针对不同的群体,社区开展了富有针对性与实用性、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针对下岗失业人员,要大力开展下岗、失业职工培训;针对提高市民综合素质,要积极进行各项基础性教育。针对社区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分类、分层实施教育与培训,就要深入分析社区居民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和职业状况分布等情况,以使培训形式能适应更多、更广的不同群体居民的需求,充分考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取向。调查显示,30岁以下居民对电脑和外语方面的学习需求高,30—45岁的居民最需要掌握子女教育方面的知识;而46岁以上的居民则最需要掌握養生保健方面的知识。对“下岗失业”人员而言,“能立即就业的技能”培训为第一学习内容取向。在岗群体的培训形式需求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时间安排上应尽量利用晚上时间,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利用互联网学习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学生群体对节假日的社区培训有较高的需求,社区教育应重视节假日针对学生的教育培训工作。弱势群体居民的学习驱动办、文化程度都较低,针对这类群体的社区教育培训,在组织策略、培训内容与方式等方面应有细致周到的考虑,要特别重视培训内容与形式的即时实用性问题,即培训可给他们带来直接的实际益处。为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学习的内在动力,叶忠海认为可以在三方面做工作:“首先,源头上激发,满足不同类型、层次居民的学习需求;其次,从学习活动本身来激发,提供与学习内容对口的机会和条件;第三,社区教育工作者和居民通过交流会、听证会建立沟通和互动机制。”

2.整合与优化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网络

资源(resource)是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它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教育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的一种,是人类社会资源之一,包括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社区教育资源是指一切可供社区教育活动利用的资源。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从社区教育的角度看,是指社区教育组织或社区教育工作者为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将社区内外可用于社区教育的各种资源加以聚合、开发和利用的过程。社区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的突破、发展和创新。社区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满足其学习的需求,促进学习化社区的建设,最终建立终身学习体系。要实现这样一个教育目的:仅靠社区本身的教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组织和实施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应形成合力和有机整体。要加强社区各类教育文化资源的统筹,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社区现有教育资源,推动各类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加强社区学校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加强协调与沟通,利用社区内现有各类教育资源,做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社区内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种文化体育设施最大限度地向社区开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自身的网络,使现有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构建社区居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整合社区资源,应坚持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原则。坚持资源共享的互利性,确定社区教育培训的档次,实行有偿培训与无偿培训的有机结合,是保障社区教育各类资源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3.打造社区教育品牌,扩大社区教育影响

品牌(brand)是企业产品经营的一个概念。“品牌最初是指牲畜上烙印一些标记,以表明属于其一主人”,“它有三个基本功能:一是识别和认知功能,二是安全或依赖功能,三是附加价值功能”。所谓品牌,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公众认可的、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意义的一种资源。作为从企业品牌中引申出来的概念,教育品牌是学校的名称和标志,是为教育消费者提供的教育服务以及培养教育消费者的各项要素总和。社区教育也要建立自己的教育品牌,以创建社区教育特色,打造社区教育品牌为目标,不断提升社区教育的地位。以全民终身学习的思想去宣传并不断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教育观念;以丰富多样的教育培训项目和活动去吸引广大居民参与学习;以科学理论和实践成果去树立社区教育的社会地位与形象。社区教育要打造自己品牌的前提条件是定位,社区教育品牌定位是寻找社区教育活动与社区人的需求最佳结合的过程。品牌定位是品牌营造的基础,是品牌营造成功的前提。打造社区教育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系统的策划和精心的设计。这个过程的主要环节是:根据本区域“社区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现状分析;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分类统计,确定社区教育的目标,设计出可行的方案供社区人选择;根据社区人所选择的方案,制订实施的计划。把社区教育打造成一个品牌教育,扩大社区教育的影响,其目的在于提高社区人的综合素质,构筑社区的再就业工程,完善和谐社区的建设。

4.实施社区教育认证,营造社区终身学习软环境和提升学习文化品位

认证(Accreditation)在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的释义是“公证机关对当事人提出的文件审查属实后给予证明”。教育认证是由政府或社会公认的认证机构对达到一定教育标准的学校和教育机构给予公开承认的制度。教育认证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美国的新英格兰、中部、中北部、东部、西部和南部先后成立了6个地区性院校认证委员会,教育认证制度对美国教育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推动美国教育达到世界水平功不可没。教育认证的目的是保证学校的声誉和教学质量,帮助学校改革和提高教学工作。由于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形式的灵活性,教育资源的复杂性,地域背景和历史的不同,各个社区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难以采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把教育认证引入到社区教育,可以促进社区教育组织或机构进行自我质量保证,可以为社区教育和其他社区办学机构提供办学认证信息咨询服务,还可以对社区教育与其他社区办学机构进行宏观指导与管理。教育认证既是对社区教育的合格性评估,也是对社区教育的发展性评估。教育认证应采取自愿申报原则,所参与的认证机构应注意多元化、民间化和独立化。社区教育的培训质量既需要内部的质量自控,也需要外部的第三方认证。通过教育认证,引导和促进社区教育机构自我发展和自我改善,营造社区终身学习软环境,提升学习文化品位,最终实现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学习需求,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的总目标。

作者:蒋健民

开放式现代教育论文 篇3:

高职化学开放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化学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特色

在高职化学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位置,而实验教师则处于为实验教学服务的主导位置。主体是实验教学的中心,主导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做好工作。作为实验教学主体的学生,能够在继承传统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作为主导的实验教师,则在其搞好实验教学的引导工作的同时,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扩展和更新,达到知识丰富、技术熟练和教学方法科学而实用的要求。除此之外,实验教师还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验的整体情况,并对学生实验过程质量和实验结果质量作出及时、客观和公正的考核评价。这是完全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也符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在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中,知识技术的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在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开放是主旋律。因为它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进行约束,即制定和实验有关的制度,规范实验教学行为,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使开放式实验教学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不但不废除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而且还让学生亲自阅读仪器设备使用的有关资料,迫使学生安全、正确地使用仪器设备。在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中,虽然对实验教学过程采用开放式,但对其教学质量却采用约束机制,即建立实验质量考核标准及质量监控体系,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和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推行高职开放式实验的方法

强化认识要冲破传统实验教学观念的樊篱,推行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必须对传统实验教学的大惯性施加大外力。这种外力除高职院校的校外因素外,主要由内部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合力而产生。这种合力的分力来自很多方面。其中领导重视是推行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关键,只有领导重视,推行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才能得到人、财、物的保证。专家和学者是推行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对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认同和支持,在人们对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表示认同和支持方面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学生是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主体,没有主体的支持和配合,这种实验教学便会成为空中楼阁。实验教师是推行高职实验教学的主力军,只有在教师的不断努力下,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才能顺利推行,才能达到不断完善和不断发展的要求。当然,这些分力的方向应当一致。由物理学的力学知识可知,各种分力同一方向则合力最大。因此,高职院校内各部门和所有人员在对待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问题上必须同心同德,力往同一方向使。否则将给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带来很大阻力和增添无穷的烦恼。

分步实施推行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宜采用分步推进的策略。所谓分步实施,即在推行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时,先由一个点推进到一条线,再由一条线推进到一个面。所谓点,就是高职院校把这选定的一个实验室作为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试点。所谓线,就是高职院校内各专业所建立的开放式实验教学试点的集合。所谓面,就是由上述线扩展延伸而形成的高职院校全面实行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教学局面。在应用分步推进策略时,首先要认真抓好试点工作,在点上取得经验,然后把点上的经验推广到日后所建的线上。接着要认真做好线上的工作,在线上进一步取得经验,再把线上的经验应用到面上。在面上还要不断地探索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经验和规律,不断改进面上的工作,使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真正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快速启动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是一种实验教学方式的创新。事实证明,任何创新都免不了要受到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的阻挠,都免不了遇到暂时难以解决的困难。针对这种状况,高职院校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应以新时代的胆略和气魄,应用快速启动策略,首开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先河。所谓快速启动,就是在不完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只要具备基本条件,便大胆进行实验教学改革,迅速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试点工作。提出这个观点是基于新时代对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迫切需求。但快速启动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工作后,必须十分重视实验教学条件的及时改进和完善,并通过较短时间的努力,使这些条件完全达到教学要求。

综合考核虽然是高职化学实施开放实验教学的方法,但考核方法不能省略,更不能走过场,应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科学方法,并辅以形象化、操作性、规范型的考核新体制。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可在网上进行,可以是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更可以是集体讨论、表决。灵活的考核方法更能刺激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考核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调动学生开放实验的积极性,切忌与其他课堂考核相同,更不能走向笔试老路子。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科技学院)

作者:刘效伟

上一篇:师范生现代教育论文下一篇:木结构教学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