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教育张云鹰

2022-07-07

第一篇:开放式教育张云鹰

云中之鹰.自由飞翔——记特级教师张云鹰和她的开放式语文教学

张云鹰,有过很多不平凡的经历——

做教师,把一个实验班从一年级一直带到初中毕业,语文成绩在全地区遥遥领先,每个孩子都博览群书,眼界开阔,后劲十足;做教研员,几年时间改变了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教学状态;做校长,把一所默默无闻的农村小学创建成了省示范学校.让这所学校声名远播;做语文教学研究,创建了“开放式语文教学”体系,影响广泛,很多学校争相学习。《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南方周末》等多家报刊争相报道她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经验。

本刊记者 杨文华

教研,唤醒教师的梦想

1997年,被同事戏称为湖南辣妹子的张云鹰从家乡湖南怀化教科所来到深圳宝安,任沙井街道的语文教研员。对改革开放前沿满怀憧憬的她,希望在这里找到一片实现教育梦想的天空。

但是,现实远不如她想象中那样美好。沙井街道处于深圳最西部,远离特区中心,教育还很落后。走进校园听课,更让她大为失望。大部分语文教师连普通话都过不了关,教育观念陈旧。语文课堂僵化封闭,老师串讲分析,课堂毫无生气;学生有做不完的作业,死记硬背司空见惯。

怎样改变眼前的现状?她不愿纸上谈兵,空谈理论,先从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开始。她办普通话训练班,组织诗歌朗诵会,举办演讲比赛,自己上示范课,作教学讲座。这些活动经常要占用寒暑假和周末休息时间,但她无怨无悔,全身心地投入。她的满腔热忱和敬业精神打动了老师们,大家学习热情高涨。所有语文教师都被轮训了一回,都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老师们从说普通话开始找到了做教师的尊严,也唤醒了成为优秀教师的梦想。

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还在课堂。枯燥、僵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对语文课普遍反感,也困扰着每位语文教师,让老师体会不到职业的幸福感。要改变课堂,首先要让孩子们喜欢上语文课,让老师找到做好老师的感觉。张云鹰一心扑进课堂,听课、评课、上课,努力和老师们一起改变语文的课堂生态。

一次研课活动,一位年轻老师把《第一场雪》这一课上砸了,很是苦恼。大家讨论下来,都觉得这篇写景散文不好上,尤其是广东的孩子从未看见过下雪,教师本人也没有生活体验,很难让学生进入情境。大家一致要求张老师给大家上一堂示范课。张云鹰爽快地答应第二天就上。

大家至今还记得张老师上《第一场雪》的情景。整堂课没有繁琐的提问和讲解,也没有声光电教学手段,更多时间是张老师领着孩子们以朗读和想象来体会课文情境。读着读着,孩子们慢慢进入课文情境中了,声音变得柔和、恬静了,仿佛置身于胶东第一场雪的真实场景中了。听课老师的心也随着孩子们的朗读沉浸在第一场雪的优美意境中。下课了,孩子们还久久坐在教室中,不愿下课。

一次次课磨下来,老师们慢慢明白了,语文课不应是简单机械的语言训练,而应该是语言、思想、情感的相融共生;语文课完全可以成为学生语言和精神生命成长的伊甸园。

很多年轻老师起初很害怕上公开课,参加张老师组织的研课活动后,慢慢找到了自信。其中邹昭文、练佩敏、危东辉等多位老师先后参加区里和市里的教学评比活动获奖;刘飞燕老师的课获得了深圳市一等奖,走进了优秀骨干教师的行列。

宝安一位教育局领导说:“沙井教师的成长,张云鹰功不可没!”这可能是对张云鹰的最好褒奖。

活动,吹向课堂的春风

由于在教研方面的突出成绩,2000年,宝安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调张云鹰去做专职培训教师,希望她为宝安区教师培训工作打开新的局面。

张云鹰没有停留在向教师灌输教育理念上,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课堂,努力构建“研训教”一体化培训模式,焕发语文课堂活力。

不久,《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新课程倡导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张云鹰敏锐地意识到语文活动课的价值,她立刻着手探索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并在教师培训中付诸实践。

张云鹰开发的第一个课例是《我上学了》,由年轻女教师张艳执教——

开学第一天,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没有坐在教室里,而是跟着老师参观校园。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边走,一边向他们介绍校园的建筑、操场和花草树木,教孩子们认读教学楼、图书馆、阅览室门上的标牌。孩子们叽叽喳喳,问这问那,老师一一微笑解答。回到教室,老师问孩子们看到些什么,有什么新鲜的感觉。孩子们兴高采烈,纷纷抢着回答。老师又播放了学校环境的一段录像,让孩子们回顾刚刚见到的校园场景,再说一说这些场景的名称。一堂课下来,每个孩子都了解了自己的校园,学到了许多语文知识,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开心极了。

别开生面的语文课,让执教老师喜出望外,也让张云鹰激动不已。

接下来的语文活动课更加有趣——《拼音游乐官》《比尾巴》《小朋友来对歌》《学当小老师》《传话游戏》《说个谜语请你猜》《夸夸自己的名字》„„每堂课都让孩子们喜不自禁。每两周一次的语文活动课,成了孩子们心底的期盼。语文课上让小朋友用“爱”说话造句,很多孩子不由自主地说:“我爱上了语文活动课。”

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很快吸引了大批的年轻老师,都纷纷要求跟着张老师研究语文活动课。张云鹰设计的活动课教案成了很多学校老师们争相传阅的宝贵资料。

张云鹰带着老师们边研究,边实践,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一到六年级84个活动课型设计。每种课型都面向孩子们的生活世界,丰富活泼,情趣盎然。在此基础上,她又总结了语文活动课的五个特征,提炼形成了活动课几种常见的教学模式。 2004年,《新小学语文活动课设计》出版,一种崭新的开放式活动课程新鲜出炉了。随后,经过进一步理论概括和精心设计的《开放式语文活动课程》一书正式出版了。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看到这一成果,极为兴奋,欣然为其作序,称其为语文活动课程的一个里程碑。

“开放式活动课”,就像一阵春风迅速吹遍了宝安,吹遍了深圳,呈现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生动局面,成为深圳课程改革的一片亮丽风景。 习作,释放心灵的自由

2003年,张云鹰走上校长工作岗位,一场“开放式习作”教改实验也拉开了序幕。

张云鹰感到,习作教学最大的问题,在于其教学方式的封闭性。没有生活的源头活水,怎么会有学生的文思泉涌。孩子们关在封闭的课堂里,没有生活的素材,没有情感的触动,怎么会有习作的内容,更不用说自由的、有创意的表达了。

怎么才能让孩子们愿意写,乐于写呢?她带领老师们开始了大胆的探索尝试。

老师们发现,低年级小学生对图文并茂的图书特别感兴趣,捧起“小人书”就爱不释手;涂涂画画、剪剪贴贴,学生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本上、课桌上到处都是他们的“作品”。

能不能把学生对涂画、剪贴的兴趣,迁移到习作中来呢?

二年级组老师们试着探索“剪贴画习作”教学,效果出奇得好。

一个喜欢《猫和老鼠》动画片的学生剪贴了一幅构图简单的图画,写出的故事趣味横生,让人忍俊不禁。这篇习作语言活泼,充满童趣,把猫和老鼠刻画得栩栩如生。

一个学生剪贴了一只小猫和一群可爱的小鸡,创作了《谁来当国王》的故事,想象丰富,妙趣横生。

老师们发现,写作思路一旦打开,充满灵性的童言稚语就会从孩子心底自然地涌流出来。习作不再是一件强制完成的艰难的事情,而是像游戏一样乐趣无穷。 “剪贴画”习作教学让孩子们在剪剪贴贴、说说写写的活动中提高了习作能力,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艺术想象力。

张云鹰和老师们及时总结,把“激发习作兴趣、丰富习作内容、体验习作快乐”作为低年级习作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剪贴画”习作教学模式。

受此鼓舞,其他年级的老师也纷纷行动起来。情境式、活动式、日记式、话题式、读写结合式、网络市、推理式、下水文式„„一个个新颖的习作教学模式悄然诞生。

几年下来,老师们欣喜地见证了“开放式习作”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里,孩子们心灵得到自由的舒展,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闪烁着童真童趣的个性化表达也逐步形成。 2008年,《开放式习作教学》一书正式出版,从开放思维、开放情感、开放内容、开放表达、开放文体、开放范式和开放评价等方面,全方位展示了“开放式习作”的理念和操作策略。“开放式语文”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9年,著名作文教学专家吴立岗教授来到学校,听了不同课型的“开放式习作”课,异常惊喜,连声称赞:“你们开创了习作教学的新局面,是一场了不起的变革!”

2012年岁末,笔者采访张云鹰的那天,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开放式阅读教学》刚好送到学校。这是她近年来又一项研究成果:探索了阅读教材体系的开放,阅读教学形式的开放,阅读教学课型的开放,阅读教学内容的开放等等。“开放式教学”,又在阅读教学领域迈出了一大步。

从“开放式活动课”到“开放式习作”,再到“开放式阅读”,张云鹰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实践着“构建开放式语文教学体系”的理想追求。

第二篇:教学反思张云谱

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

获鹿镇中学 张云谱

踏上工作岗位多年多以来,我一直担任初中历史的教学工作,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也有得有失。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一直是为“应试”服务的,始终以考试为目标。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之下,历史这门学科长期成为单纯的复述性的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 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突出,很多历史教师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生的调动很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实际上这些都是应试教育留下的病根。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方进行的,由一定的人物“扮演”一定的事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 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一个人物是英雄,学生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是落实的很不够。而以上这些问题在我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出现。面对现今历史教学现状,很明显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普通初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其中明确规定: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完全达到《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那就从我们每一个基层历史教师做起,共同奋斗,共同努力吧。

第三篇:张云香老师先进事迹介绍

让爱铿锵前行

--------来龙初中优秀教师张云香感人事迹

“班主任的工作重在“攻心”,要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占据他们的心灵,影响他们的行为。”这是宿豫区来龙初级中学张云香老师对于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总结。她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被来龙初中推举为区师德标兵候选人。

张云香,女,1981年5月26日生,中共党员。2003年毕业于宿迁学院师范部,后任教于宿豫区来龙初级中学至今。七年来,一直扎根农村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七年的教育之路,七年的风风雨雨,使其逐渐从一个未谙世事的黄毛丫头,成长为教学经验丰富,亲和力超群的骨干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2003年8月,带着满身的书卷之气,怀揣一张介绍信,张云香来到了这个曾经培育过她的母校。昔日的教室里依然回荡着朗朗书声,只是墙壁已斑驳;曾经的恩师依然坚守三尺讲台,只是鬓角已泛白。一股沉重的使命感此刻深深地撞击着一个年轻毕业生踌躇满志的心扉。然而万事开头总不顺,因为经验的缺乏和方法的不当,第一年的班主任工作并不是很出色。两年后,经验的积累和方法的调整,使张云香的班主任工作顺风顺水起来,用她自己的话说,做班主任就得抓住学生的心。 她在这方面没有少花心思。每次接到一个新的班级,她都要对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摸底,哪些家庭情况特殊,哪些家境困难,哪些学生有特异体质,等等。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开学初她都要尽早地与每一个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熟悉他们的性格特征。并尽最大的能力用女性的柔美去关爱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对待他们像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对于一些家庭特殊的学生,她能用感情去感化他们,默默地给予他们温暖,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存在。偶尔还会为家庭困难的学生买些鞋袜或学习用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并以此激发他们勤奋学习。

2006年,担任初三班主任的张云香怀了身孕,但并没有因此请过一回假。为了学生的体育加试能考出好成绩,寒风凛冽的严冬,她依然挺着肚子出早操。春暖花开的三月,体育加试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她的身体也一天天不便起来,但依然担当起体育老师的角色,带领学生练习每一个项目,就这样一直坚持把学生送进中考的考场,6月15日生下了她可爱的女儿。三个月产假后,张云香又准时地踏上了工作岗位,并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一位请产假的老师两个班级的英语课。

两年后张云香再次担任了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并至今。她工作起来就像拼命三郎,每天生活就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零距离地走进学生中间,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对于学困生她是手把手地教,一丝不苟;对于破坏纪律的学生,她有时是疾风暴雨铁娘子般吼起嗓子训斥,有时像大姐姐般和他们交谈,恩威并施使得这些学生对她是爱恨交加,从心底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她是学生的指路人,也是学生的同行人,更是学生的知心人。因为工作的繁忙,她很少能照顾到年幼的孩子。每星期像学生一样,周日进校,周五离校,见不到丈夫和孩子,织女牛郎般地生活。每天早上五点多钟起床,晚上十点多钟才能睡下,一直做着男班主任都叫苦叫累的工作,却从来没有丝毫的怨言。就这样一位有铁人一般意志的女教师,双眼均高度近视,左眼1400,右眼只有光感,两眼均伴有400度散光 ,却并没有少批改学生依次作业,没有少写过一篇教案。

“既然成为一名教师,就要对得起学生和家长,踏踏实实地做好该做的事,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事”。张云香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7年的教学生涯中,她以辛勤的汗水,满腔的热情,卓越的才干和令人敬佩的人格魅力完成了大量的工作,培育了一届又一届的优秀学生,受到了领导、同事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也树立了师德的新典范。如今,张云香老师依然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上, 继续无私地奉献着。

(来中宣)

第四篇:优秀共产党员张云飞先进材料

发布日期:2011-04-22 点击次数:1548 作者:区教育局

张云飞,男,汉族,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1997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98年9月参加工作。十二年来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直用真诚的工作热情,充足的工作干劲,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本人关心国家大事,政治思想过硬,在工作中,能模范遵守党的章程、纪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切实履行了一名党员的义务。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活动、创优争先活动中,积极参加各项政治理论学习,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和体会文章,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紧密联系思想工作实际制定整改措施。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牢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工作中时时起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本着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信念,只讲奉献,不图回报。2003年在“非典”期间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奋战在第一线,每天走村串户询问学生情况,关爱学生健康、关心学生学习,使学生在“非典”期间能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在预防EV7

1、甲型H1N1以及爱国主义卫生运动中,积极做好学校卫生宣传和防范工作,我校各种传染病发病率为0%。在汶川地震、西南干旱以及为失去亲人的伊宝龙、伊宝鸡和身患重病的郭小丽同学捐款中,我总是慷慨解囊,积极捐款,奉献爱心。并且还通过发放资料和组织教师和学生观看有关视屏资料,让他们了解灾情,并动员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为灾区人民战胜困难加油、助威,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也增加了我们学校的凝聚力。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担任过班主任,教导处副主任,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是从工作实际出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认认真真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以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诚恳宽厚的处事原则,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同事的爱戴。多次受到嘉奖,多次被评为校“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插花镇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并于2007年被评为颍东区“优秀班主任”,在2009年的感恩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被评为颍东区“优秀个人”。

1、教学上: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无趣而学”是多么的痛苦,听不懂、学不会,该怎样忍受一个个40分钟,中学三年的学习生涯该是怎样一种浪费。“不,这情景绝不能在我自己的课堂上出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定要让学生们在“趣”中学,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享受学习的乐趣。为此在教学中我不断创新,尝试多样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成。”我博采众家之长(如:杨思、杜郎口、“以案导学”教学模式),广泛搜集相关信息,精心组织教学材料,巧妙设计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所带过的班,学生学习兴趣高,成绩优异,考取重点高中的学生数都以绝对优势在我校名列榜首。

2、班级管理上:班级管理是门艺术,为了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更有成效,我经常学习教育理论刊物,从中汲取更新的教育理论,寻找适合新时期青少年的教育方法。“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使者”,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座右铭。我珍爱我的每一名学生,我总是把他们叫做孩子们,孩子们能快乐的成长就是我最大的快乐。爱孩子还体现在对待孩子们的缺点和错误上,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或小毛病比较多的孩子,我总是用宽容来接纳他们,并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以耐心期待他们转化。从不单独以据文化课成绩来论英雄,作为班级管理者,不仅要注重孩子的学习,还要注重孩子的生活,更要注重培养孩子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做人。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以后成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在工作中总是用心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鼓励每个孩子参与班级管理,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我的班里,事事都有人做,人人都有事做,每个人都是班级这个大家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在我的班里每个学生都是一颗明星,不信你看,他是进步星,他是劳动星,她是书法星,他们是节俭星,他们是礼貌星…许多家长都惊奇的说,“我都没发现我的孩子身上还有这么多优点呢!”我常说:“我不敢说我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但我敢肯定的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快乐的、积极的、向上的。”我所带的班年年被评为校优秀班集体,多名同学被评为区、市级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生均成绩及优秀率均在学校名列前茅,在各类文体活动更是捷报频传。

3、业务管理上:担任教导处副主任以来,更加高标准地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协助教导主任开展好业务常规工作,科学管理,务实创新,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勇于探索、甘当先锋。积极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从教学设计、导学案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以及课后辅导中给予倾心帮助,促进他们成长,早日成为教学熟手、学校的骨干教师。李雪同志今年已经开始担任两个毕业班的英语教学工作。

4、生活上:对年轻教师,在生活上协调学校各部门尽量为他们提供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教学。2008年和2009年分配到我校的年轻教师黄传军、李雪、赵晶晶、庄宁宁和李玉杰,家离学校都比较远,而学校又没有住房,生活问题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在我们校领导班子的协调下,几位在校外有住房的同志腾出几间空房给他们住,后来又给他们安装了自来水,重新安装了线路,从而解决了生活方面的难题。

多年来本人待人以德、爱生以情、敬业以精;我真爱自己的职业,真爱每一位学生,在教育这块神圣的苗圃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我的入党誓言――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第五篇:名家作品鉴赏——花鸟画家张云耕

摄影:王旭生 张云耕,一九四七年出生于山东平度,青年时定居青岛。号“三味草屋主人”, 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曾先後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及中国画研究院姜宝林工作室研究生班。 擅长中国人物画,花鸟画及国画重彩。曾任青岛大千书画院院长, 中华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云南石屏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 其作品参加国内外大展并多次获奖。多幅作品被美国、 日本、东南亚、加拿大等国家及台湾友人、国内单位、友人收藏。 1983年,作品《融雪》参加山东省美术作品展获三等奖。 1984年,作品《路》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并参加山东省美术作品展。 1989年,作品《佛》参加日本国际绘画大展获银奖。 1990年,作品《梅》参加日本国际绘画大展获银奖。 1993年,作品《荷》入选山东省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画展。 1993年,作品《跃越》入选山东省迎奥运美展。 1997年,作品《远瞩》参加中国美协与诗书画研究院举办的中国画展获优秀奖。 1999年,作品《孔子行吟图》入选中国美协、曲阜市政府皋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画展 1999年,作品《长青图》入选刘少奇百年祭画展,并编入画集出版。并编入画集出版。2001年,作品《芳魂》参加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100周年画展,入选全国美展。2001年,作品《清气》入选中宣部、文化部举办的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100周年画展。2001年,作品《奔月》参加全国中国画大展并编入画集出版。2001年,文章《取法乎上,闲涂丹青》被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收编出版。2003年,梅花《清魂》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国际绘画大展获金奖。2006年,花鸟画集在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誉为当代有影响力的画家2007年,多幅作品被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 近年来,作品多次在《中国画刊》、 《美术》、 《中国书画》、 《房产与艺术》、 《中国书画报》、 《当代美术家》等画集书刊上发表。简历先後被编入《山东美术家大辞典》、 《山东美术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人物专辑>》等书刊,被誉为中国当代最具实力派画家之一。 张云耕花鸟印象

文:薛永年(薛永年: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评论家、中央美院教授,亦善书画鉴定。)

作为一名画坛的中年花鸟画家,在传统深厚画家如云的花鸟画界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已属难得,以鲜明个性语言为当代花鸟画坛增加一道独特风景更为可贵。

由中国国画研究院院长陈忠洲先生拿来他的花鸟画作品,看后甚为吃惊,他的花鸟画有李苦禅的味道重一些,但已经跳了出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长方形构图中横空争俏的白梅,苍浑淋漓的荷花,滋润的小草,壮硕的野鸟,在粗放中散发着饱满的青春气息。有一种北方特有的厚重和充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想到《孟子》所说的,

“充实之为美”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想到司空图《诗品》所说的“大用外腓,真本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张云耕是一位善思考,重实践的画家,他的画作是他理论思考的视觉外化和物化。张云耕的花鸟画属于新意象范畴,他对自己的艺术定位或进行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和逐步深化的调整。他从民族和时代审美意识传承,流变的高度,做出了“意象”型的定位选择。

他认为创新必须打破传统,特别是打破其固有形式的束缚。使之能适应时代要求,但打破并不意味着彻底背离,没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犹如没有土壤的纸花,所以创新还必须继承传统的精华,而传统的精华不只在于笔墨手段,更在于“意象”造型观念。

他说“意象”不同于形象,它是主观情思加客观物象,使形象主观化,感情化。中国画的特点并不像很多人说的“以形写神”而应当说,

“以神写形”并解释道:中国画造型并不是基于从里到外的科学解剖,而是符合视觉美的合理处理,他有科学的一面,又有大胆夸张个性特点的一面,然而“意象”是一个包容很宽的领域,不同层面主体之“意”与客体之“象”的比重并不相同。根据“意象”中主体成分的递增情况,可把张云耕的画分为三类。第一类:传统性写意花鸟,他的传统功夫和文人画的高雅意境,期待着个人的个性创造。第二:画家不追求绘画难以负担重大意义,也不炫耀自己下过一番苦功夫,更多足将外在的自然借来,打破揉搓,重铸营造出超越物象的艺术境界和雄浑,冷逸、静穆,深沉的审美氛围,以表达北方自然特有的韵致给予自己心灵的感受和感悟。既是渴望回归自然的心态。第三类:大意笔写意花鸟画。在这里“意象”即被意念化了视觉形象或幻象。这些作品装饰的程度减少了,写的自由度增加了。

纵观历史,前辈大师们创建的艺术丰碑使人仰止,他们似乎穷尽了花鸟画的表现形式,但社会在发展,时代总给人以像新的认识方式,人与人气质不同,感受不同,所以艺术永远也不会走入绝境,主要把精神在体验中深化,自己就会释放出无限的创造力,就会有自由的创造心理空间。

实践这样勤奋,认识如此清醒,一定会前程更加辉煌。

上一篇:客户经理培训讲话下一篇:客户拜访服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