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论文

2022-04-15

摘要: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问题的重要缘由在于没能够彻底理解模型对于数据的依赖关系,围绕这个主题,文章从多个角度来对计量经济学模型中数据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解释,并且提出了常见的错误和发生错误的原因。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论文 篇1:

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我国近20年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储蓄余额一直处于高增长态势,居民储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影响居民储蓄有诸多因素,本文选取了影响我国居民储蓄余额的某些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有GDP、利率、税收、通货膨胀率四个因素,并建立回归模型,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对储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居民储蓄量不断上升。随着我国经济模式的改变,金融衍生品的诞生,证券市场的完善,人们的理财观念也在不断地转变,同时,储蓄对一国经济有重要的影响力。所以,我们应该探究影响我国居民储蓄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则可以控制我国居民的储蓄量,使得经济平稳发展。

二、理论依据

居民储蓄率居世界之冠。我国居民储蓄额始终保持高位增长,根据调查资料,我国居民储蓄在GDP中的比重1978年为5.8%, 然而,1989年以后至上世纪末达到将近70%, 本世纪达到80%以上,居世界之冠。

居民储蓄额的增速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速。根据调查资料,自1978年以来,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增长了近600倍。然而,改革开放这30年来,我国的GDP增长比储蓄增长速度年均低12.8个百分点,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均低于居民人均储蓄年均名义增长速度。

三、数据及其来源

通过访问国家统计局网站,选取从1996年至2015年的储蓄存款、国内生产总值、各项税收、利率、通货膨胀率数据。利率的单位是百分比,CPI 数据是将1996年定100,以1996年为基期。将储蓄存款设为因变量Y,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设为自变量X1,各项税收(亿元)设为自变量X2,利率设为自变量X3,通货膨胀率设为自变量X4。

四、模型的设计、估计、检验以及修正

(一)线性模型的建立

其中,Y为居民储蓄余额,X1为国内生产总值GDP; X2为各项税收; X3为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X4是基于 CPI 计算的通货膨胀率。

(二)模型的检验:

(1)拟合优度的检验:

由回归结果可以得到:判定系数 R2=0.9963,调整判定系数 R2=0.9953 ,系数均较高,都比较接近 1,这说明该模型对样本的选取的拟合优度较高。

(2)F 检验

給定显著性水平a=0.05 ,在 F 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为 k=4和 n-k-1=15 的临界值 F=3.06.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到 F=1010.17,由于 1010.17 远远大于3.06,应拒绝原假设,即说明回归方程显著,说明GDP、利率、通货膨胀率、税收这些变量确实对居民储蓄余额的变动具有显著影响。

(3)t检验

给定显著性水平a=0.05 ,在 t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为n-k-1=15 的临界值t=2.131。根据分析结果,对于X1与X2而言,t的绝对值大于2.131,应拒绝原假设,说明GDP和税收对于储蓄的影响显著;对于X3与X4而言,t的绝对值小于2.131,应该接受原假设,说明通货膨胀率,利率对于储蓄的影响不显著。

(4)异方差性:

根据检验结果 可知:P 值=0.17>0.05,由怀特检验知,当 P>0.05 时,我们认为是接受原假设,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而且nR2=18.86,查找卡方分布,大于临界值,所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5)多重共线性:

根据结果可以得出,X1与X2之间相关性为0.999,X1是国民收入,X2为税收,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税收也增加,这两个变量之间有关系,所以存在多重共线性。其他的相关性不是很高。

(6)自相关性:

利用拉格朗日检验,分析结果,我们可知nR2=4.700,查找卡方分布表,小于临界值。即接受原假设,存在自相关性。

(三)模型的修正

(1)多重共线性的消除:

因为X1与X2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而且相关系数高,所以,我们把税收即X2这个因素去掉,观察模型。

此时的相关系数经回归分析后,说明X1、X3、X4之间相关性不高,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所以我们最终选取X1、X3、X4做为变量,去除税收变量,即X2这个变量。

五、结论

通过模型可知,利率水平、 GDP与我国居民储蓄是正相关的。 GDP 的变动表明了当时国家经济现状,我国 GDP 水平越高时,居民的收入水平则会相对增加;利率水平较高时,人们会增加储蓄额,因为在高利率时期,居民进行消费,会得到较高的边际成本,因而人们会减少消费,获得较高的利息。 通货膨胀率与居民储蓄水平是负相关的关系。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居民储蓄存款的利率是相对较低或者是负值的,因而人们会减少储蓄的增加,转向其他领域。

六、政策与建议

首先,政府应该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税收改革,对于不同的年龄段采取不同的对策,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人们的收入预期,提高个人的相对收入。其次,相关金融机构应该开发新产品,实现金融工具多样化,完善投资环境,积极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最后,政府应该通过改善居民的收入结构,控制储蓄,刺激消费。(作者单位为江南大学商学院)

作者简介:顾晓宇(1997—),女,汉族,江苏南通,本科,江南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

作者:顾晓宇

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论文 篇2:

浅议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数据的依赖性

摘 要: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问题的重要缘由在于没能够彻底理解模型对于数据的依赖关系,围绕这个主题,文章从多个角度来对计量经济学模型中数据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解释,并且提出了常见的错误和发生错误的原因。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数据;依赖性;错误

随着我国经济学理论的不断进步,计量经济学模型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性研究方法,尤其是在社会问题的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的采纳,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数据的依赖性,数据的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性也进一步突出。

一、文献综述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通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于他为国民核算体系的进步贡献了突出的基础性力量,并且推动了经验经济分析的发展;诺贝尔奖获得者赫克曼和麦克法登在微观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方法方向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对微观数据进行统计并且能够分析出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亨德里认为,对于计量经济的整个分析过程来说,可以认为是一个客观数据生成的过程,上面这些研究成果都说明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统计学的发展带动了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反之,计量经济学的进步也有力的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尤其是计量经济学模型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方面。

二、模型类型设定对数据的依赖性

在对各种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一旦确定研究的对象,也要高度重视相关的研究数据的确定。例如,研究人员进行我国的经济增长因素研究的过程中,模型研究的对象就是表征经济增长结果的GDP时间序列;在对学生大学期间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研究的时候,尤其是挂科情况研究,那么表征不及格的数据0、1、2等自然就是模型研究的对象;研究农民的贷款方式的时候,农户借款的途径选择结果的离散数据0、1、2等就是模型研究的对象。因此,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想要更加深入的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必须要高度重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深入研究,数据的类型决定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类型。我国的经济学家李子奈提出,要想更好的对计量经济学进行研究,正确的总体回归模型是至关重要的,并且指出了一些建立正确总体回归模型的条件。在实际的研究中,应该根据最新的模型方法体系来建立总体理论模型,只有这样才可以完成经验实证。

三、总体回归模型设定对数据关系的依赖性

李子奈在研究中,使用图表达出了数据对于总体回归模型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学理论的支撑下,对经济主体动力学关系进行认真的研究,从而分析出影响研究对象的恒常、明显的因素。怎样才能够说明这些关系是存在的呢?这些因素怎样才能够引入到模型中?显然这些问题的回答都需要数据的支撑。可以认为,对于经济关系的确认,其前提条件为数据之间存在的统计关系,这也就是总体回归模型设定对于数据的依赖性,因此,在进行经济主体动力学关系研究的时候,必须要高度的重视数据统计的相关性检查。以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深入的对研究对象的经济行为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数据完成统计分析,这样就可以对行为分析的假设进行验证。如果只用数据关系来确定经济关系,明显不够严谨,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统计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经济关系存在的充分条件,只能说必要条件。

四、数据质量对于模型估计的重要意义

在确立了模型并且设定了正确的总体回归模型后,接下来就应该根据总体模型的要求来收集用于模型估计的样本数据,样本数据的质量高低对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估计结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研究的早期,研究的重点一般在于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但是,实际上数据质量不仅仅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在后面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也从多个角度来对数据的质量进行研究,这也就使数据质量有了众多的维度。李子奈通过対计量经济学数据的质量的分析,将它们分为一致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比性四个方面。一致性,指母体和样本应该保持一致,样本的来源应该是母体,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经常会有违反一致性的情况出现;完整性就是指包含于总体模型中的变量,其样本观测值的容量应该是一样的,这既是模型参数估计所必须要求的,也是经济现象本身应该具有的特点;准确性包含了这样的含义:数据应该可以体现出它所描述的经济变量的状态,强调数据本身的科学性;数据对于研究工作应该是准确需要的关系,也就是说满足模型对变量口径的要求。一般来说,后一个因素容易被忽略;可比性,其实就是数据口径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研究中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找出经济活动存在的客观规律,加入数据是不可比的,就会导致无法准确的的反映出实际的经济规律。

五、外生想定数据对模型应用的重要意义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大致上包括了这几个方面:结构分析、理论检验、经济预测和政策评价。如果要将模型应用在经济预测和政策评价中,想得到科学的结论就不仅仅只需要正确的模型,想定的外生变量值或政策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只有通过数据,才能将它们表现出来,被称“想定数据”。实际上,没有一个既能够用于预测又可以应用在政策评价的模型,但是,在实际的研究中,这种模型却出现了很多次。

六、结论

在上面,对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数据的依赖性进行了简单的探讨,看上去没什么深度,但是实际上,这些问题是目前非常值得我国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数据问题,对于计量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一项计量经济学课题,大部分精力都应该放在数据上,否则就不能够体现出课题的价值。当然,在突出了数据的重要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掉入数据陷阱,数据必须是客观的,这才能够表现出客观的活动规律,任何数据的来源都应该经过科学的前期调查,希望本文对相关的研究人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数据的依赖性[J].经济学动态,2009,08:22-27.

[2]刘丽艳.计量经济学涵义及其性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3]李子奈,齐良书.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10,02:69-83,221-222.

[4]李长平.计量经济学模型在卫生资源研究中的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4.

作者:杨帆

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论文 篇3:

影响我国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寿保险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保费收入呈递增的趋势,但我国人寿保险的发展仍旧存在很多问题,人寿保险的发展面临挑战。为了对影响我国人寿保险的进行探究,选取了2014和2013各省市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知识,对模型进行过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意义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检验。在得出最优的三元模型后,在分析总结模型的基础上对人寿保险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寿保险;保费;实证分析

1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后,人寿保险经历了几十年的业务中断后开始了自我振兴,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出于分散转嫁风险的需求,人们对人寿保险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由于国外的保险公司先后开拓中国市场,造成现下的人寿保险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人寿保险赢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为了研究影响人寿保险保费收入的主要因素,刺激人寿保险市场的需求,推动我国人寿保险的发展,本文对影响人寿保险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2 理论综述

居民购买人寿保险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对保险的消费行为。因而对影响人寿保险保费的因素进行分析时可以借鉴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人寿保险的保费收入的主要是居民消费保险的能力以及欲望。消费能力的差异体现在收入的差异上,而影响消费欲望的原因比较复杂,涉及消费者的对保险的认知、消费偏好、对风险的喜恶程度和居民的心理预期等。以心理预期为例分析,当居民预期未来人身风险较大,超出自身承受范围时,会偏好进行人寿保险投保;当居民的预期在一定时期内是乐观,那么很大程度上人们会选择风险自留。就年龄层面教育水平来说,青年进行人寿保险投保的意向远低于中老年人;就收入来说,高收入者一般倾向于对人身风险进行保障,而低收入者基于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只能选择风险自留或承保额度较低的险种。

3 模型的设定

3.1 影响因素分析

3.1.1 12014各省居民可支配收入

收入影响支出,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居民对人寿保险投保的重要原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投保能力增强,会对人寿保险的保费收入产生正相关的影响。

3.1.2 22013各省人身保险支出额

人们的心理预期会影响居民的保险行为,上一年度的人寿保险支出额代表的是对发生保险事故的被保险人进行赔付的数额,当上一年度的保费支出额较高时,会让居民产生风险意识,进而促使居民进行人寿保险的投保,最终影响人寿保险的保费收入。

3.1.3 32014各省教育经费投入

居民对保险的误解和现代保险业的行业不规范是影响居民进行保險投保的重要原因。不同的教育水平对保险的认知不同,教育能够更正人们对保险的误解,正确认识保险对风险保障和社会保障的积极作用,同时教育能够更改老旧的思想如:养儿防老。

3.1.4 2104各省地区生产总值

地区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地区总体实力的一种衡量。地区生产总值较高,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保险市场相对较完善和规范,营造了较好的保险环境,与人寿保险保费收入是正相关关系。

3.1.5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直接影响居民的投保能力。人均可支配收入理论上应与人寿保险保费收入成正比。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时,会增加对风险保障的消费支出。

3.2 模型的设定

本研究分析中,被解释变量为2014年人身保险保费收入(Y)。解释变量选择的为影响我国2014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主要因素,初步考虑为2014各省居民可支配收入(X1)、2013各省年的财产保费支出(X2)以及2014各省年的教育经费投入(X3)。

确定模型:Y=α+β1X1+β2X2+β3X3+β4X4+U1

其中α,β1,β2,β3,β4为待估计参数,而U1为随机扰动项。

4 数据搜集

为了保证模型结果的真实客观些,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历年统计资料,选取我国各省的人身保费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教育经费支出等数据进行经济分析。设2014年我国各省人身保险保费收入(Y)、2014各省居民可支配收入(X1)、2013各省年的财产保费支出(X2)以及2014各省年的教育经费投入(X3)。

5 模型的设定和调整

5.1 模型的估计

根据上述表中的横截面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可得回归方程模型为:

Y=-121.3849+0.0060X1+3.3780X2+0.0103X3

t=(4.0844) (7.7082) (2.1232)

R^2=0.9688 Adjusted R^2=0.9651

F=279.1033 DW=2.0491 S.E=57.94982

5.2 模型的检验

模型中的参数被估计出来以后,一般不能直接加以应用,要对模型和所估计的参数加以评判,判定在经济上是否有意义,在统计上是否具有可靠性。

5.2.1 经济意义检验

经济意义检验主要对模型中变量及参数的符号和取值范围进行检验。通过模型可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一年度的人身保险保费支出以及教育经费的支出人都和身保险保费收入成正相关关系,符合经济学的一般意义,经济检验通过。

5.2.2 统计意义检验

统计意义检验一般包括拟合优度检验、变量显著性检验(t检验)、方程显著性检验(F检验)。

判定系数:R^2=0.9688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优度较高。

t检验:2014各省居民可支配收入(X1)的t值为4.0844、2013各省年的财产保费支出(X2)的t值为7.7082以及2014各省年的教育经费投入(X3)的t值为2.1232,解释变量的t检验全部通过,说明模型上述三个解释变量都对2014人寿保险保费收入有显著影响。

F检验:模型F检验的P值为0.000000,明显小于α=0.05,说明列入模型中的各个解释变量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

5.2.3 计量经济学检验

计量经济学检验主要是检验模型是否符合计量经济方法的基本假设,当模型违反计量经济假定时,通常的计量经济方法将失去效用,或将导致错误的结论。因而计量经济学检验是模型的核心检验。

(1)自相关检验。

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得到结果如下:

根据DW检验法,DW值为2.1178,解释变量k=3,样本容量n=31,查表得,dL=1.229,dU=1.650; dU<DW<4-dU,模型不存在自相关。

(2)异方差检验。

作异方差的White检验,得结果如下:

在自由度为3的情况下,给定显著性水平=0.05,查χ^2分布表,得χ2α为16.9190,nR^2=14.1916,nR^2<χ2α ,表明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

(3)多重共线性检验。

由于模型中解释变量个数较多,估计模型之前,应先分析各个因素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

利用Cor命令作相关系数检验,得相关系数如表1。

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可知,解释变量X2和X3之间高度相关,模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为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多重共闲性,下面将使用逐步回归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相关系数矩阵显示,y和x2的相关性最高,因而建立的最基础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βX2+Ui

估计模型 ls y c x2 ,并将解释变量x1 和x3逐个引入模型一元模型中:

三元模型解释变量符号为正,经济意义正确;t检验均通过,调整的判定系数为0.9653较二元模型有所提高,综合可知,最优的模型为引入解释变量X1 X2 X3的模型,所以最终建立的模型为:

Y=-121.3849+3.3779X2+0.0060X1+0.010X3

T=(7.7082)(4.0844)(2.1232)

R^2=0.9688AdjustedR^2=0.9653

F=0.000000S.E=57.9498DW=2.1178

该模型表示,隨着2013年人寿保险每多支出1亿元,2014人身保险收入增加3.3779亿元;2014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2014年人寿保险收入增加0.0060元;2014教育经费每增加1亿元,2014人寿保险收入增加0.010亿元。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通过对影响人寿保险保费收入因素的实证分析,可知上一年度的人寿保险支出对本年度的人寿保险影响程度最高。人们在灾害发生时才会开始注意风险保障,某一年的人寿保险事故较多,人们的心理恐惧潜在的风险,因而在下一年度会增加对人寿保险的投保;其次教育经费的支出对居民人寿保险的保费收入有较大的影响。文章构建的我国人寿保险影响因素模型经过检验,能够较好地拟合我国人寿保险保费收入的实际情况,能够为有关部门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提供理论指导。但在使用时要注意结合模型和人寿保险本身的特性,因为我国人寿保险的蓬勃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模型仍然受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因而模型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在不同时间周期内影响它的主要因素不一定是相同的。该模型只是对影响人寿保险因素的初步研究,还需要深入的研究。

6.2 建议

6.2.1 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由模型可知,教育和保费收入成正相关关系,对着教育经费的投入,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人们对保险有正确的认识,同时改变以往的观念,能够正确对待投保这一行为,提高人寿保险保费收入,推动中国人寿保险业的发展。

6.2.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能够为人寿保险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刺激人寿保险需求。通常认为,与社会保障体系有直接关系的是指商业保险中的人寿保险。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且人口老龄始终表现为持续增长状态,由于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承担的养老压力较大。商业性人寿保险的发展会为人们提供一个保险商品较为丰富的保险市场。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支付能力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保险事宜,并且可以满足人们对保险的某些特殊的需要。

6.2.3 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购买能力

就估计的模型可知,解释变量2014各省居民可支配收入(X1)对模型具有显著性影响,因而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对发展我国人寿保险业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因而政府针对居民收入的提高能够制定相关的税收和分配政策,间接刺激居民消费,提高居民的购买能力,推动人寿保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凡.我国人寿保险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J].浙江金融,2009,(06):52-53.

[2]郭杨.论商业性人寿保险对社会保险的补充作用[J].保险研究,1997,(07):5-7.

[3]马晓庆.中国保险费收入影响因素及背后的作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9).

作者:陶胜

上一篇:信用社贷款营销方式论文下一篇:新闻传播学规范化问题论文